![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1/1D/wKhkGWepR8CAO0b0AAN_NpHEFDI037.jpg)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1/1D/wKhkGWepR8CAO0b0AAN_NpHEFDI0372.jpg)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1/1D/wKhkGWepR8CAO0b0AAN_NpHEFDI0373.jpg)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1/1D/wKhkGWepR8CAO0b0AAN_NpHEFDI0374.jpg)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1/1D/wKhkGWepR8CAO0b0AAN_NpHEFDI03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冊教學課件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第一節(jié)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由于環(huán)境問題和不良衛(wèi)生習慣,有些人可能會感染蛔蟲。蛔蟲是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其細胞內染色體數量很少??茖W家常把蛔蟲作為研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量變化規(guī)律的好材料。那么,科學家從蛔蟲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量與體細胞中的一樣嗎?事實:1.19世紀末,有些科學家在觀察一種寄生生活的蛔蟲時,發(fā)現(xiàn)它們的受精卵、體細胞都含有四條染色體,而它們的配子中只含有兩條染色體(圖1-1-1)。
2.后來發(fā)現(xiàn),許多生物也和這種蛔蟲一樣,配子的染色體數量是體細胞的一半。例如,人的精原細胞有46條染色體。一個精原細胞經過細胞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每個精細胞只有23條染色體。這種細胞分裂結果和細胞有絲分裂不一樣。這引起了科學家進一步思考。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形成生殖細胞的細胞分裂與體細胞的有絲分裂既有相似之處,也有顯著不同。這種特殊的細胞分裂對于生物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這種形成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與有絲分裂究竟有哪些異同呢?減數分裂產生精子或卵細胞經過科學家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體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數量之所以能保持恒定,與形成生殖細胞時進行了減數分裂有關。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中心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等也像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一樣,發(fā)生規(guī)律性的變化。所以,減數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在哺乳動物體內,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最終分別能形成精子和卵細胞。以哺乳動物精子形成過程(圖1-1-2)為例,可以將減數分裂分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兩個主要階段。減數分裂的意義在于,子代既能有效地獲得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確保遺傳的穩(wěn)定性,又能保持遺傳的多樣性,增強子代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如果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沒有減數分裂,那么,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將不能減半,經過受精作用,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必將倍增,細胞體積也會相應增加······如此代代相傳,生命活動將無法正常進行。因此,減數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礎,也是生物遺傳、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證。間期的精原細胞經過生長發(fā)育,體積增大,細胞核中染色體復制(包括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合成)后,發(fā)育成為初級精母細胞。完成染色體復制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它們呈染色質狀,由一個著絲粒連接。減數分裂前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體是指分別來自父方、母方的一對染色體,它們的形態(tài)、大小和著絲粒位置一般都相同。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為聯(lián)會。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因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又稱為四分體。聯(lián)會時,同源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發(fā)生對等片段的交換,這時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這種交換后的交叉現(xiàn)象(圖1-1-3)。同時,核仁逐漸消失、核膜逐漸解,紡錘體出現(xiàn)
中期I: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面的位置上,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別與紡錘絲相連。后期I:同源染色體分離,在紡錘絲的作用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此時每條染色體仍然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末期I:染色體解螺旋,逐漸變?yōu)槿旧|,核膜、核仁重新出現(xiàn),細胞縊裂,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量只有初級精母細胞中的一半。減數第二次分裂
前期Ⅱ:染色質再次螺旋化變成染色體,核膜解體,核仁逐漸消失,紡錘體再次出現(xiàn)。
中期Ⅱ:在紡錘絲的作用下,染色體的著絲粒再次排列在赤道面的位置上。
后期Ⅱ: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Ⅱ:細胞縊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最終分裂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為體細胞的一半。有些生物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直接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有些生物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會經歷短暫的間期(沒有發(fā)生DNA復制),再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
與有絲分裂過程不同,減數分裂只發(fā)生在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減數分裂前染色體只復制一次,減數分裂時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產生四個子代細胞,結果子代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為原先的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配對(聯(lián)會),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還會發(fā)生交換和重組。
被子植物細胞減數分裂的過程與哺乳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過程基本相同。走進實驗室觀察植物細胞的減數分裂觀察植物細胞減數分裂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是花藥中的花粉母細胞。實驗目的了解植物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及特點。實驗器材和試劑蠶豆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永久裝片,顯微鏡.實驗指導1.觀察:在顯微鏡下觀察蠶豆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永久裝片。2.判斷:對照圖1-1-4,判斷你們觀察到的細胞圖像分別屬于什么時期。3.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觀察結果。蠶豆花粉母細胞與動物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基本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永久裝片。由動植物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可知,減數分裂是指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時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細胞在染色體數量上是體細胞的一半。結果與分析哺乳動物生殖細胞的形成睪丸是雄性哺乳動物的生殖腺。睪丸里有很多縱隔,縱隔將睪丸分成多個小葉,每個小葉內有若干條彎曲細長的曲細精管。曲細精管上皮中的精原細胞,先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再分化成為初級精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先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兩個次級精母細胞隨即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分化變形成為精子(圖1-1-5)。卵巢是雌性哺乳動物的生殖腺(圖1-1-6)。由卵原細胞發(fā)育而來的初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隨后次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極體也均等地分裂為兩個極體。這樣,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形成一個體積較大的卵細胞和三個體積較小的極體,極體不久就會消失。模擬哺乳動物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實踐:哺乳動物精子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根據圖1-1-2,嘗試在圖1-1-7中繪出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染色體變化(假設該動物體細胞內有兩對染色體),也可以制作模型模擬哺乳動物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詩人白居易不僅感嘆了生命的頑強,也贊美了生命的代代相傳、延續(xù)不斷。生命的延續(xù)是靠生物個體生殖產生子代實現(xiàn)的。任何一種生物的個體,不管壽命多長,最終都會走向衰老和死亡,而種群卻在延續(xù)。以人為例,在受精過程中,精子頭部的細胞質膜首先與卵母細胞質膜融合,隨即精子的細胞核和細胞質進入卵母細胞內,卵母細胞立即釋放相應的物質,阻止其他精子的進入,然后兩者的細胞核在細胞中部靠攏,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圖1-1-8)。這樣,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量恢復到與該物種的體細胞一樣,其中一半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受精卵的代謝更加旺盛,它不斷地分裂和分化,最終發(fā)育為新的個體。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每種生物維持了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的恒定,也實現(xiàn)了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
像哺乳動物這樣,由親代產生有性生殖細胞或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或配子的結合成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由合子發(fā)育成的子代具備了雙親的遺傳特性,這對于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知識鏈接特殊的有性生殖——單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過兩性生殖細胞或配子結合的生殖方式。某些生物的配子可不經融合而單獨發(fā)育為新個體,這種方式稱為單性生殖,是特殊的有性生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孤雌生殖,即有些動物的生殖不需雄性個體參與,只由雌性個體產生卵,卵不與精子結合,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少數動物如某些輪蟲至今只有雌性個體,尚未發(fā)現(xiàn)雄性個體的存在,只能進行孤雌生殖。有些動物如蜜蜂的生殖是兩性生殖與孤雌生殖并存,卵不受精即發(fā)育成雄蜂,卵受精則發(fā)育成雌性的工蜂和蜂王。還有些動物一生中一段時期進行兩性生殖,一段時期進行孤雌生殖。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第二節(jié)分離定律受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人們對遺傳的認識曾經很膚淺,基本上認同“混合遺傳學說”,即具有黑與白性狀的親代在簡單融合后得到了具有灰性狀的子代。但是,科學家在觀察生物的許多遺傳現(xiàn)象后,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他們一直在探索生物的遺傳規(guī)律。那么,科學家是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索遺傳規(guī)律的呢?孟德爾是如何設計豌豆的雜交實驗的?事實:1.在孟德爾所處的19世紀,人們相信“混合遺傳學說”。2.孟德爾對此并不認同,他鍥而不舍地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在豌豆花色遺傳的雜交實驗(圖1-2-1)中,第一代所有植株都開紫色花,并不是親代的紫色與白色融合后的“淡紫色”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到,孟德爾利用雜交方法開展豌豆花色遺傳的實驗,得到了“混合遺傳學說”不能解釋的遺傳結果。孟德爾通過雜交實驗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了生物遺傳的哪些規(guī)律呢?分離定律孟德爾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常常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類型,你們稱之為相對性狀。孟德爾首先選擇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親本(P)進行雜交實驗。用心制作必出精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fā)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xiàn)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xiàn)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xiàn)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xiàn)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guī)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jié),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guī)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你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yǎng)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lián)、學科間關聯(lián)。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課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臺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環(huán)境下獨立運行。本課件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課堂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減輕了學習負擔,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育的靈活與高效。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作品整理不易,僅供一線教師教學參考使用,禁止轉載!孟德爾的實驗數據說明了什么?事實:孟德爾選擇豌豆的7對相對性狀分別進行雜交實驗,得到子一代(F1)后,再讓F1進行自交,得到子二代(F2),最后統(tǒng)計F2中每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數據(表1-2-1)。以孟德爾做過的紫色花豌豆和白色花豌豆的雜交實驗為例,紫色花豌豆無論作母本(正交)還是作父本(反交),雜交后產生的F1均為紫色花豌豆。孟德爾把F1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性狀稱為顯性性狀,如紫色花性狀;把F1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性狀稱為隱性性狀,如白色花性狀。F1植株自花授粉(自交)后產生的F2中,有些植株表現(xiàn)顯性性狀,有些植株表現(xiàn)隱性性狀(圖1-2-2)。他把這種在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稱為性狀分離。孟德爾對豌豆的7對相對性狀分別進行了雜交實驗,得到了各種數據。再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F2中表現(xiàn)顯性性狀的植株與表現(xiàn)隱性性狀的植株在數量比例上接近3:1。他對這一結果的解釋是,在來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細胞和來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細胞中存在著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這些遺傳因子在親本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他用大寫字母代表顯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代表隱性遺傳因子。例如,控制高莖性狀的遺傳因子D和控制矮莖性狀的遺傳因子d為一對遺傳因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或dd)稱為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稱為雜合子。當豌豆植株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或Dd時,所結的豌豆表現(xiàn)出高莖性狀:當豌豆植株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時,所結的豌豆表現(xiàn)出矮莖性狀(圖1-2-3)。純合高莖親本(DD)和純合矮莖親本(dd)雜交產生雜合子F1(Dd),F(xiàn)1體細胞中的D為顯性遺傳因子,d為隱性遺傳因子,所以F1表現(xiàn)出由顯性遺傳因子(D)控制的高莖性狀。孟德爾認為,在雜合子F1(Dd)體細胞中,遺傳因子D和d分別獨立存在,因此在形成生殖細胞時,F(xiàn)1可以產生數量相等的D型和d型雄配子,也可以產生數量相等的D型和d型雌配子。在F1自花授粉時,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之間的結合是隨機的,而且結合的概率相等,如豌豆D型雄配子,既可以和D型雌配子結合,又可以和d型雌配子結合,且結合成DD和Dd的機會相等(圖1-2-4)。由雜合子F1(Dd)自交獲得的F2產生三種類型的遺傳因子組成,即DD、Dd和dd,植株分別表現(xiàn)為高莖、高莖和矮莖。如果F2植株的數量足夠多,那么,高莖和矮莖的兩種豌豆在數量上的比例約為3:1,遺傳因子組成為DD、Dd和dd的三種豌豆在數量上的比例約為1:2:1。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實踐:1.四人一組,每組準備兩個小罐,分別標記為1號罐和2號罐。每個罐中均有100個圍棋子,其中黑子和白子都是各50個。1號罐中的棋子代表動物雌配子,2號罐中的棋子代表動物雄配子;黑子代表遺傳因子A,白子代表遺傳因子a。將每個罐中的棋子充分混合均勻。2.分別從兩個小罐內隨機抓取一個棋子,放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形成的受精卵類型。每次記錄受精卵類型后,將抓取的棋子各自放回原來的小罐,重新混合均勻。重復20次并歸納結果。統(tǒng)計全班所有小組的數據,計算“遺傳因子組成比”和“性狀分離比”(表1-2-2)。孟德爾開展的以一對相對性狀為研究對象的雜交實驗及其對實驗結果的解釋,被后來的科學家表述為分離定律,即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形成配子的過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爾為了證實自己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推斷的正確性,又創(chuàng)新設計了測交的實驗方法。他認為,如果將雜種F1(Dd)和隱性純合親本(dd)雜交,F(xiàn)1產生兩種類型配子(D和d),隱性純合親本只產生一種類型配子(d),那么,雌雄配子結合產生兩種后代,分別表現(xiàn)為高莖(Dd)和矮莖(dd),兩種豌豆的數量之比應為1:1。測交實驗結果完全證實了他的推斷,證明了F1是雜合子(圖1-2-5)。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1822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愛好園藝。他在21歲時成為修道士,接著被推薦到維也納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完成學業(yè)后回到修道院,就開始了豌豆雜交實驗(圖1-2-6)。孟德爾挑選出34個豌豆品種用于實驗。在長達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孟德爾對不同世代的豌豆性狀和數量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終于發(fā)現(xiàn)了生物遺傳的規(guī)律。孟德爾被稱為“遺傳學的奠基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首要原因。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豌豆一般為純合子;豌豆具有一些穩(wěn)定的、容易區(qū)分的相對性狀(如花有紫色和白色性狀),而且成熟后的豆粒(種子)都留在豆莢中,這些都有利于實驗者的觀察和計數。知識鏈接經典遺傳學的主要實驗材料——豌豆豌豆(右圖)是一年生草本,高90~180cm。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托葉葉狀,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莢果長橢圓形,內有堅紙質襯皮?;ü?~5月,花白色或紫色、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腋生,花柱內側有須毛,花瓣蝴蝶形。根據種子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圓粒和皺粒種子。孟德爾選擇豌豆做實驗,原因除了自花傳粉、閉花授粉外,還包括豌豆一次能繁殖產生許多后代,容易收集大量數據用于分析。此外,豌豆花大而易于人工授粉,這也是將其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分析生物性狀時,孟德爾開始只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例如,他在研究種子的形狀時不考慮子葉的顏色,而在研究豆莢的顏色時不考慮豆莢的形狀。在弄清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后,他再進行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研究。應用數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和分析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在進行豌豆的雜交實驗時,他對不同世代、不同性狀的個體數量都進行了詳細記載,并用數學方法處理和分析數據,探尋其中的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孟德爾還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程序。他從觀察和分析著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通過精心設計實驗,運用演繹與推理等思維方式得出結論,并獨創(chuàng)了測交的實驗方法檢驗結論。當然,他所具有的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也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分離定律的應用
分離定律既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解釋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也能指導動植物的育種工作。例如,在小麥育種中,人們發(fā)現(xiàn)麥穗無芒與有芒為一對相對性狀,無芒為顯性性狀,有芒為隱性性狀(圖1-2-7)?,F(xiàn)有一株無芒小麥,如果該株小麥的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它為無芒性狀純合子,其后代都具有無芒性狀:如果該株小麥的自交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它為雜合子,這就需要讓無芒小麥植株繼續(xù)自交,直到無芒性狀不再發(fā)生性狀分離為止,才能獲得無芒性狀純合子。分離定律在醫(yī)學上也有一定應用價值,你們可以應用分離定律判斷某些遺傳病的發(fā)病概率。例如,人類的一種先天性聾啞是由隱性遺傳因子(a)控制的遺傳病。如果一個患者的雙親都表現(xiàn)正常,根據分離定律推斷,患者的雙親就一定都是雜合子(Aa)。在他們的子代中,先天性聾啞的發(fā)病概率是1/4。知識鏈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遺傳學中概率問題的解決會用到數學中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如果一個事件是否發(fā)生不影響另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那么這兩個事件同時或相繼發(fā)生的概率是它們各自發(fā)生概率的乘積。例如,拋出一枚硬幣,落在地上時正面和反面都有可能朝上,那么各自的概率是1/2。若兩枚硬幣同時拋出,那它們都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大呢?由于這兩個事件稱為相互獨立事件,兩枚硬幣都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1/4(1/2×1/2)。加法原理不能同時發(fā)生的兩個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出現(xiàn)的概率是它們各自概率之和。例如。如果一對夫妻每胎生育一個,不是男孩就是女孩,屬互斥事件。那么,生育一個男孩或一個女孩的概率就是1(1/2+1/2)。課外探究探究紫色花豌豆是否為純合子孟德爾利用豌豆設計了多種雜交實驗,其中通過紫色花豌豆和白色花豌豆的雜交實驗,得出結論:紫色花和白色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提出問題實驗大棚里種植的紫色花豌豆已經結出了莢果(含種子),這些紫色花豌豆的種子是否為純合子?將紫色花豌豆的種子種下去后,長成的植株會開出一定比例的紫色花和白色花嗎?推薦器材紫色花豌豆種子;大號花盆及盆托、花園土、腐殖質、松土用的小鏟子、澆水壺、細木條(作豌豆莖蔓纏繞支架用)等。作出假設針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例如,針對“紫色花豌豆的種子是否為純合子”的問題,可根據分離定律,作出假設:“紫色花豌豆的種子,其自交后代若出現(xiàn)性狀分離,就是雜合子,若不出現(xiàn)性狀分離,就是純合子”。設計和實施實驗1.將豌豆種子浸泡在清水中,待種子吸水膨脹備用。2.將花園土和腐殖質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裝入大號花盆中。3.取處理過的豌豆種子放入土中,離土表約2cm,澆透水。建議:(1)豌豆栽培溫度不宜過高;生長期室溫為10~15℃,有利于出苗和植株生長;開花期室溫為15~20℃,有利于植株開花。(2)參與實驗的同學,在每一個大花盆中適時播種紫色花豌豆種子10粒,全班播種的種子總數要盡量多一些(不少于50粒)。(3)及時澆水、松土,出苗后及時將花盆放在窗臺上,給予充足的光照。(4)設計統(tǒng)計表格,在開花期及時觀察和記錄紫色花和白色花的數量,計算性狀分離比。在陽臺上放穩(wěn)盆栽植株,防止掉落傷人。結果與分析用遺傳學知識解釋實驗結果,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探究結論和成功經驗。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第三節(jié)自由組合定律有人模仿孟德爾種植豌豆并進行了雜交實驗。他們把純合的子葉黃色、種子圓粒的豌豆與子葉綠色、種子皺粒的豌豆雜交,結果F1全部為子葉黃色、種子圓粒的豌豆。他們感到很興奮,因為這樣的結果與孟德爾的實驗結果似乎很相似。但是,當他們繼續(xù)對F1進行自花授粉時,結果卻讓他們意想不到:為什么F2中會出現(xiàn)新的性狀?這些新的性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F2中新的性狀從何而來?事實:1.實驗者對F1進行自花授粉,結果F2中不僅有兩種親本性狀,還出現(xiàn)了新性狀(圖1-3-1)。2.他們統(tǒng)計出F2中子葉黃色、種子圓粒的豌豆有94粒,子葉綠色、種子圓粒的豌豆有33粒,子葉黃色、種子皺粒的豌豆有29粒,子葉綠色、種子皺粒的豌豆有12粒。從上述活動可以看出,在考慮一對相對性狀時,雜交后代的性狀遺傳符合分離定律;在同時考慮兩對相對性狀時,有的雜交后代獲得了與親本不同的性狀表現(xiàn)。其實,孟德爾當時也做了這樣的實驗。孟德爾對這種結果的解釋和你們一樣嗎?自由組合定律在得出分離定律的基礎上,孟德爾發(fā)現(xiàn)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F(xiàn)1全部是黃色圓粒(圖1-3-2)。這表明黃色和圓粒是顯性性狀,綠色和皺粒是隱性性狀。如果將F1自交,F(xiàn)2中只會出現(xiàn)黃色圓粒、綠色皺粒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有規(guī)律嗎?事實:在黃色圓粒與綠色皺粒的純種豌豆雜交后,F(xiàn)1所結的種子都是黃色圓粒。孟德爾在F1自交后發(fā)現(xiàn),F(xiàn)2中共有四種類型的種子,即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它們的數量分別為315、101、108、32(圖1-3-3)。思考:1.推理上述遺傳分析圖解中,F(xiàn)2中各種類型的遺傳因子組合分別是什么?2.分析為什么F2中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在數量比例上是9:3:3:1?為什么F2出現(xiàn)了不同于親本的新性狀?孟德爾分析,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產生F1,它們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種,分別是YR、Yr、yR、yr,其數量比接近于1:1:1:1;F1自交時,四種雌配子與四種雄配子隨機結合,F(xiàn)2出現(xiàn)了9種遺傳因子組合和四種性狀表現(xiàn)。四種性狀表現(xiàn)分別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和綠色皺粒,它們之間的數量比接近于9:3:3:1。根據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孟德爾推斷,豌豆種子的黃色和綠色、圓形和皺形這兩對相對性狀是獨立遺傳的。也就是說,控制子葉顏色、種子形狀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是互不干擾的,在產生配子時F1(YyRr)中Y與y、R與r的分離是相互獨立的。孟德爾還推斷,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之間可以自由組合。也就是說,Y與R或r結合的機會相同,y與R或r結合的機會也相同。因此,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與不同相對性狀之間的組合是彼此獨立、互不干擾的。為了驗證控制不同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之間是否進行了自由組合,孟德爾又設計了測交實驗(圖1-3-4),即讓F1(YyRr)與隱性純合子(yyrr)雜交。測交實驗結果證明,孟德爾的推論是正確的。后來,科學家對孟德爾發(fā)現(xiàn)的兩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結果及其解釋進行歸納,并表述為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孟德爾對豌豆三對相對性狀的雜交也進行了研究。他用種子圓粒、子葉黃色、紫色花的品種與種子皺粒、子葉綠色、白色花的品種進行雜交,F(xiàn)1都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種子圓粒、子葉黃色、紫色花),F(xiàn)2發(fā)生了性狀分離,產生了8種性狀不同的后代,各種性狀的數量比是27:9:9:9:3:3:3:1。自由組合定律是在對分離定律的拓展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研究的相對性狀涉及的遺傳因子F1配子的種類及比例F2基因型及比值F2表現(xiàn)型及比值F1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種類及比值遺傳實質聯(lián)系一對兩對(或多對)一對兩對(或多對)2種;比值相等4種(2n種);比值相等3種;1︰2︰19種(3n種);(1:2:1)n2種;顯︰隱=3︰14種(2n種);9:3:3:1(3:1)n2種;1︰14種(2n種);1:1:1:1(1:1)n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等位基因發(fā)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F1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兩個遺傳定律都發(fā)生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且同時起作用;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xiàn)1866年,孟德爾基于自己的研究結果發(fā)表了名為《植物雜交的實驗》的論文。但是,這一成果當時并沒有引起同行們的理解和重視。其實,孟德爾在論文中已經提到,“前人做過不少雜交實驗,但未獲得普遍規(guī)律,是因為實驗工作不僅量大,而且較難。有勇氣花力氣做大量實驗,是唯一的道路……本文就是進行8年研究工作的結果”。他還提到,“實驗規(guī)模要相當大;對不同類型的雜交后代要定量分析;要準確地知道同一世代及不同世代之間不同類型相互的關系;要確切地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孟德爾關于生物遺傳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沉寂了30多年。1900年經過幾位科學家的類似研究工作,孟德爾研究工作的價值才被發(fā)現(xiàn)。
當時,孟德爾并不知道基因的存在。但在解釋遺傳的分離現(xiàn)象和自由組合現(xiàn)象時,他認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這些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互不融合,分別決定一種特定的性狀;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隨機組合,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親代的遺傳因子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1909年,丹麥科學家約翰遜把孟德爾的遺傳因子稱為“基因”,還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兩個生物學術語。表型是指生物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紅色花和白色花)?;蛐褪侵概c表型有關的基因組成。例如,開紅色花的豌豆基因型為HH或Hh,開白色花的豌豆基因型為hh。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稱為等位基因,它們(如H和h)分別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xiàn),直接導致了遺傳學的誕生。此后,科學家開始以基因的本質和作用原理為中心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逐步加深了你們對生命活動本質的認識。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
遺傳的細胞基礎第四節(jié)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孟德爾用“遺傳因子”闡明了豌豆雜交實驗中的遺傳規(guī)律,但他并沒有指出“遺傳因子”究竟是什么。許多科學家通過觀察和研究,指出細胞中的染色體有可能攜帶遺傳因子(基因),但都沒能通過實驗加以證實。唯有一位科學家選取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獲得了成功。果蠅有什么“過人之處”呢?果蠅有什么“過人之處”呢?事實:1.1909年,美國科學家摩爾根(T.H.Morgan,1866-1945)開始在實驗室培養(yǎng)黑腹果蠅,并用作實驗材料。2.黑腹果蠅易培養(yǎng),繁殖快。在自然環(huán)境中,果蠅常常生活在腐爛的水果上。雌果蠅一次大約可產卵400個。在室溫條件下,大約20h后幼蟲就會破殼而出,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其生活史(圖1-4-1)。3.黑腹果蠅易于遺傳操作。雌性個體長約2.5mm,雄性個體稍短。在顯微鏡下,科學家就能對這種昆蟲進行觀察和研究。4.黑腹果蠅體細胞中只有四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分別用X和Y表示。性染色體組成為XX的個體為雌性,性染色體組成為XY的個體為雄性。果蠅的優(yōu)點(1)飼養(yǎng)容易
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搗爛的香蕉,就可以飼養(yǎng)數百甚至上千只果蠅。(2)繁殖快
雌果蠅一次大約可產卵400個。在室溫條件下,大約20h后幼蟲就會破殼而出,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生活史。成蟲蛹三齡幼蟲二齡幼蟲一齡幼蟲(3)黑腹果蠅易于遺傳操作
雌性個體長約2.5mm,雄性個體稍短。在顯微鏡下,科學家就能對這種昆蟲進行觀察和研究。用心制作必出精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fā)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岸紫律碜雍蛯W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xiàn)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xiàn)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xiàn)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xiàn)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guī)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jié),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guī)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你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yǎng)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lián)、學科間關聯(lián)。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課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臺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環(huán)境下獨立運行。本課件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課堂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減輕了學習負擔,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育的靈活與高效。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作品整理不易,僅供一線教師教學參考使用,禁止轉載!雌性雄性性染色體常染色體同型異型Y大(4)果蠅染色體數量少黑腹果蠅體細胞中只有四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分別為X和Y。(5)果蠅有眾多容易區(qū)分的相對性狀。紅眼白眼孟德爾在論文中強調,必須盡可能仔細地挑選實驗材料。他選擇豌豆為實驗材料是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摩爾根選擇黑腹果蠅為實驗材料,又是如何展開研究的?他的研究結果真的能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被再次發(fā)現(xiàn)后,科學家就大膽推斷基因和染色體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在探索基因與染色體之間關系的道路上,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為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自然環(huán)境中,野生型果蠅(純合子)的眼睛顏色都是紅色的。1910年,摩爾根非常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只眼睛為白色的雄果蠅(圖1-4-3)。當他把這只白眼雄蠅和野生型紅眼雌蠅交配時,子一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子一代繼續(xù)交配,子二代中的雌蠅全為紅眼,雄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在子二代中,如果不論雌雄,紅眼:白眼=3:1,這符合孟德爾提出的3:1比例;如果將雌雄分別統(tǒng)計,白眼全是雄蠅,顯然不符合3:1比例。摩爾根又做了測交實驗,利用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蠅和它的紅眼子一代雌蠅交配,結果是紅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雌蠅:白眼雄蠅=1:1:1:1,這又完全符合孟德爾測交實驗的比例。根據這些實驗結果,摩爾根推測果蠅紅眼和白眼性狀的遺傳與性染色體有關,他作出假設: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w位于X染色體上,是隱性的;控制紅眼性狀的基因W是顯性的,與基因w是一對等位基因。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WXW(或XWXw)和XWY,白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wXw和XwY。根據假設,可以解釋上述實驗。例如,紅眼雌蠅和紅眼雄蠅的交配結果如圖1-4-4。這樣雖然圓滿解釋了實驗結果,但是為了驗證假設,摩爾根又設計了三個新的實驗:(1)子二代雌蠅雖然都是紅眼,但一半是XWXW,一半是XWXw,因此,子二代這兩種類型的雌蠅分別與白眼雄蠅交配時,前者所產的后代表型全是紅眼,如圖1-4-5A,后者所產的后代結果如圖1-4-5B;(2)白眼雌蠅和紅眼雄蠅交配,子代中雌蠅表型全是紅眼,雄蠅全是白眼(圖1-4-5C);(3)白眼雌蠅和白眼雄蠅交配,子代中雌雄表型都是白眼,而且能形成遺傳穩(wěn)定的品系。摩爾根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是,首次把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染色體聯(lián)系起來,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此后,摩爾根和他的學生一起將許多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并發(fā)現(xiàn)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由于對基因學說所做出的貢獻,他榮獲了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一般來說,在生物細胞中決定性別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而其他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如果細胞中有n對染色體,那么,性染色體一般是一對,常染色體為n-1對。
生物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兩種。XY型性別決定的特點是,雌性個體體細胞內有兩條同型的性染色體X,雄性個體體細胞內有兩條異型的性染色體,分別為X和Y。例如,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即女性為XX,男性為XY(圖1-4-6)。XY型性別決定在生物界較為普遍。全部的哺乳動物,部分兩棲類,部分魚類和部分昆蟲都屬于這一類型(圖1-4-7)。
ZW型性別決定的特點是,雌性個體體細胞內有兩條異型的性染色體,分別為Z和W,雄性個體體細胞內有兩條同型的性染色體Z。這一性別決定方式多見于部分昆蟲,某些兩棲類,某些爬行類和全部鳥類等(圖1-4-8)。除了XY型和ZW型外,生物還有其他的性別決定方式。蜜蜂、胡蜂和螞蟻等動物的性別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所決定,例如,雄蜂為單倍體,由未受精的卵發(fā)育而成,雌蜂是二倍體,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烏龜的性別由環(huán)境溫度所決定,受精卵在20~27℃、30~35℃下分別孵化為雄性和雌性個體。植物的性別決定方式更為復雜,有些植物的性別甚至是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知識鏈接男性性別決定基因1990年,科學家在人的Y染色體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男性性別決定基因(SRY基因)(右圖)。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男性才具有該基因。受精后7周的胎兒還無法分辨出男女。從第8周開始,具有SRY基因的胎兒,性腺開始分化為睪丸,睪丸分泌的雄性激素能促進男性其他性器官的發(fā)育;沒有SRY基因的胎兒,性腺自行發(fā)育為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后來,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雄性小鼠也含有與人的男性性別決定基因同源的SRY基因。他們將雄性小鼠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注入雌性小鼠受精卵內,結果發(fā)育成的部分雌性小鼠體內長出了睪丸。這進一步表明SRY基因就是男性Y染色體上決定性別的關鍵基因。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傳遞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這類性狀的遺傳被稱為伴性遺傳,也被稱為性連鎖遺傳。紅綠色盲就是一種常見的人類伴性遺傳病。人的紅綠色盲遺傳與性別有什么關系?事實:1.實踐中,常以遺傳系譜圖來研究某些遺傳病的遺傳規(guī)律。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圓形代表女性,以羅馬字母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個體,深顏色或黑色表示患者(圖1-4-9)。2.紅綠色盲患者不能正常區(qū)分紅色和綠色。例如,他們不能讀出圖1-4-10中的數字“58”。已知紅綠色盲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b控制,用Xb表示,正?;蛴肵B表示,Y染色體上沒有紅綠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思考:1.分析如果女性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女性攜帶者和正常男性婚配,結果分別會怎樣?分別畫出各自的遺傳系譜圖。在紅綠色盲患者中,為什么男性常多于女性?2.歸納歸納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性別女男基因型表現(xiàn)型正常
正常(攜帶者)色盲正常色盲XBXBXBXbXbXbXBYXbYBBBbbbBb寫出紅綠色盲患者與正常個體的基因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實例1.男性紅綠色盲患者與正常女性(純合子)結婚,子女色覺都正常,但女兒是色盲基因攜帶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實例2.女性紅綠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結婚,則兒子全部是紅綠色盲,女兒都是色盲基因攜帶者。XbXbXBYXbYXBXbXBXbY女性攜帶者男性色盲XBXBXbYXBXbYXBXbXBY女性攜帶者正常男性親代配子子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攜帶者
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Xb必然來自其母親,以后只能傳給其的女兒。這種伴性遺傳的方式也稱為交叉遺傳。XbYXBXbXbY1.男女發(fā)病率有明顯差別,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遺傳、隔代遺傳(男患者—女攜帶—男患者)3.女病,父、子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男性紅綠色盲患者與正常女性(純合子)結婚,子女色覺都正常,但女兒是色盲基因攜帶者。女性紅綠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結婚,則兒子全部是紅綠色盲,女兒都是色盲基因攜帶者。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必然來自其母親,以后又必定遺傳給其女兒。像紅綠色盲這種伴性遺傳方式也稱為交叉遺傳。除紅綠色盲外,人類中血友病A(致病基因是Xb)、低磷酸鹽血癥性佝僂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致病基因是Xb)也屬于伴性遺傳病。血友病A是一種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患者缺乏某種促凝因子,出血后凝血時間延長??咕S生素D佝僂病患者的腎小管對磷的重新吸收發(fā)生障礙,導致骨骼發(fā)育異常,表現(xiàn)出向僂病癥狀。動植物中也存在許多伴性遺傳現(xiàn)象。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第一節(ji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在抗生素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之前,一個人患上由肺炎鏈球菌引發(fā)的肺炎,往往是致命的。一位英國科學家用肺炎鏈球菌開展研究,誰也沒有想到,他的研究對揭示遺傳物質的化學本質起到了奠基作用。那么,肺炎鏈球菌作為實驗材料,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呢?肺炎鏈球菌有哪些主要特征?事實:1.肺炎鏈球菌(又稱為肺炎雙球菌)是一種細菌(圖2-1-1),它結構簡單、繁殖速度快,是生物學研究常用的實驗材料。2.肺炎鏈球菌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等人從一些肺炎患者的痰液中分離出來的。肺炎鏈球菌多數不致病,部分有致病力的菌株在菌體外一般具有由多糖構成的莢膜。致病菌株可引起人患肺炎,鼠患敗血癥。3.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斯在研究中選擇肺炎鏈球菌作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在探究遺傳物質的過程中,科學家需要選用合適的實驗材料,還需要進行科學思維。20世紀早期,科學家根據以下結果:組成蛋白質分子的常見氨基酸有20種,其排列組合的數量十分巨大,而DNA分子只含有四種核苷酸,其排列組合的數量一定沒有蛋白質那樣多,通過推理得出:遺傳物質應該是蛋白質。這個推論正確嗎?科學家究竟是如何通過實驗確定遺傳物質是什么的呢?DNA是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在生物學發(fā)展史上,許多科學家正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才解開了一個個科學謎團,格里菲斯、艾弗里、赫爾希和蔡斯等就是這樣一群值得你們銘記的科學家。格里菲斯等科學家在探索遺傳物質是什么的漫漫征程中,相繼通過一系列實驗,最終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你們不僅要學習他們的研究結論,也要向他們學習利學研究的態(tài)度、精神和方法。19世紀末科學家已經知道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但是,這兩種物質中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呢?格里菲斯等人為此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實驗說明了什么?事實:1.1928年,格里菲斯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有多種類型,其中R型活細菌的菌體外無莢膜,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S型活細菌的菌體外有莢膜,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型活細菌是有毒性的肺炎鏈球菌,能使被感染的小鼠患敗血癥。2.格里菲斯采用S型和R型兩種活細菌分別感染小鼠,進行實驗(圖2-1-2)。格里菲斯的實驗表明,被注射S型活細菌的小鼠因患敗血癥而死亡,被注射R型活細菌的小鼠能正常生活。那么,是莢膜導致了病癥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格里菲斯又開展了新的研究。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說明了什么?事實:格里菲斯又進行了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圖2-1-3)這一實驗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思考:1.概括嘗試概括格里菲斯這一實驗的過程及實驗結論。2.分析S型活細菌被加熱殺死后,再與R型活細菌混合,給小鼠注射混合液,結果小鼠死亡。分析其原因。由上述實驗得出結果:加熱后的S型死細菌不能使小鼠死亡;而把加熱后的S型死細菌和R型活細菌混合后,將混合液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這些結果表明,不是莢膜而是S型活細菌導致了小鼠死亡,說明有部分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而且轉化后的S型活細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格里菲斯認為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可能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而且這種轉化是可以遺傳的。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雖然未能回答遺傳物質是什么的問題,但是為進一步探索這個問題提供了思路。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及其合作者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他們采取化學分析方法分別提純S型細菌的DNA、RNA和蛋白質后,再用肺炎鏈球菌反復進行轉化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并不需要S型細菌的完整細胞。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說明了什么?事實:
1944年,艾弗里用提純的S型細菌的DNA、RNA、蛋白質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yǎng),后來又用DNA酶降解DNA成分,用RNA酶降解RNA成分,用蛋白酶降解蛋白質成分,再分別用降解溶液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yǎng),檢測R型細菌能否被轉化為S型細菌(圖2-1-4)。艾弗里的實驗表明,RNA和蛋白質降解后與降解前,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能力沒有發(fā)生變化。而DNA降解后與降解前,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能力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說明在構成S型活細菌的DNA、RNA和蛋白質中,只有DNA能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雖然該實驗證明DNA酶破壞了轉化作用,但是仍有人提出質疑,認為艾弗里等人提純的DNA中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因此實驗不能說明DNA一定就是遺傳物質。此后,科學家又孜孜不倦地探索,以求設計出更有說服力的實驗,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赫爾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是一類細菌病毒,它們專門攻擊細菌。T2噬菌體一般具有頭部和尾部兩部分:頭部為二十面體結構,外殼由蛋白質組成,外殼內有DNA分子;尾部主要有髓部、基板和尾絲,尾絲是可彎曲的中空桿狀結構(圖2-1-5)。當噬菌體附著在細菌表面時,噬菌體的DNA會經過髓部釋放到細菌細胞內。T2噬菌體的繁殖一般分為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等階段(圖2-1-6)??茖W家發(fā)現(xiàn),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大腸桿菌體外,注入大腸桿菌體內的是DNA,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大腸桿菌體內的物質被利用起來合成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等,接著已合成的DNA和蛋白質分子以一定方式結合,組裝成完整的子代噬菌體。當子代噬菌體增殖到一定數量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為什么說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更有說服力?事實: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材料,進行了實驗: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再用分別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得到了明確的實驗結果(圖2-1-7)。在噬菌體DNA的指導下,新組裝并釋放出來的子代噬菌體與侵染大腸桿菌的噬菌體完全相同。上述實驗證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RNA是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隨著對遺傳物質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有些病毒只含有蛋白質和DNA,有些病毒只含有蛋白質和RNA,它們分別被簡稱為DNA病毒和RNA病毒。RNA病毒雖然沒有DNA,卻也像噬菌體一樣,能自我復制并繁衍后代,那么它們的遺傳物質是RNA嗎?煙草花葉病毒(簡稱TMV)是一種較早被發(fā)現(xiàn)的RNA病毒,它由一個圓筒狀的蛋白質外殼和RNA分子組成。有科學家把TMV放在水和苯酚中震蕩,使病毒的RNA和蛋白質分離,然后用RNA和蛋白質分別去感染正常的煙草,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被RNA感染的煙草葉片才發(fā)病(圖2-1-8)。后來,又有科學家利用TMV與車前草病毒(HRV)進行了病毒重建實驗(圖2-1-9),用重組病毒感染正常的煙草和車前草,結果發(fā)現(xiàn)含有TMVRNA的重組病毒使煙草葉片發(fā)病,重組病毒的后代仍為TMV;含有HRVRNA的重組病毒使車前草葉片發(fā)病,重組病毒的后代仍為HRV。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后來的實驗發(fā)現(xiàn),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腦炎病毒、新城雞瘟病毒等都只含有RNA,RNA是它們的遺傳物質。在真核生物的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它們都是遺傳物質嗎?科學家經過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真核生物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是DNA,不是RNA。由于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第二節(jié)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與DNA分子有關,在頒發(fā)時,英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已經在四年前因病去世。很多科學家為富蘭克林的英年早浙感到惋惜,認為不該忘記她為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建立所做出的杰出貢獻。那么,富蘭克林為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呢?用心制作必出精品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fā)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岸紫律碜雍蛯W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F(xiàn)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xiàn)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xiàn)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xiàn)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guī)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jié),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guī)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你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yǎng)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lián)、學科間關聯(lián)。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有效落實。
本課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臺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環(huán)境下獨立運行。本課件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課堂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減輕了學習負擔,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育的靈活與高效。部分內容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作品整理不易,僅供一線教師教學參考使用,禁止轉載!富蘭克林為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做出了什么貢獻?事實:1.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果莫過于遺傳學中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在此之前,人們對于DNA分子結構還不甚了解。許多科學家都在為此探索。2.英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X射線穿過潮濕狀態(tài)下的DNA纖維形成明暗交替的衍射圖像,再把從不同角度獲得的同一纖維的衍射圖像綜合起來,分析組成的原子如何排列。
3.1952年,富蘭克林不斷地完善研究工作,獲得了一張DNA分子的X射線衍射圖片(圖2-2-1)。她通過解析,推斷DNA分子可能由兩條鏈組成。這對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50年代,科學界掀起了對DNA的研究熱潮。當時兩位年輕科學家在富蘭克林關于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片的啟發(fā)下,最終揭示了DNA分子結構。他們所建立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具有哪些特點呢?沃森和克里克解開了DNA分子結構之謎在富蘭克林采用X射線衍射技術研究DNA分子時,其他科學家也在為探索DNA分子結構進行不懈的努力。
20世紀30年代后期,瑞典科學家證明了DNA分子是不對稱的。20世紀40年代后期,科學家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并通過計算得出DNA分子的直徑約為2nm。1951年,奧地利科學家查哥夫在定量分析幾種生物DNA分子的堿基組成后,發(fā)現(xiàn)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總與胸腺嘧啶(T)的量相當,鳥嘌呤(G)的量總與胞嘧啶(C)的量相當。當時,沃森和克里克也在一起研究DNA分子結構。與其他科學家相比,他們年輕,知識和經驗也相對缺乏,但他們非常注意吸收其他科學家的成果和建議。他們學習并利用當時一些化學家建構蛋白質分子模型的方法來研究DNA分子結構。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富蘭克林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片對他們的啟發(fā)很大。他們又參考了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關于圖片的說明,在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圖2-2-2)。據說,1953年2月28日克里克沖進劍橋大學校園內的“老鷹”酒吧,大聲宣布:他和沃森“已經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秘密”!大約兩個月后的4月25日,他們撰寫的千字論文(圖2-2-3)發(fā)表在《自然》上,在學術界引起轟動。沃森和克里克因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與威爾金斯一起,于1962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DNA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許多脫氧核苷酸聚合成為脫氧核苷酸鏈。組成脫氧核苷酸的堿基有四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沃森和克里克認為:DNA分子的立體結構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這兩條鏈按照反向平行的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雙螺旋結構的外側,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排列在雙螺旋結構的內側。DNA分子中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與T配對,G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關系,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堿基對中,A和T之間形成兩個氫鍵,G和C之間形成三個氫鍵(圖2-2-4)組成DNA分子的堿基雖然只有四種,但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卻是千變萬化的。例如,一個DNA分子如果有4000個堿基對,這些堿基對就可能有44000
種排列順序,而堿基對不同的排列順序可能代表不同的遺傳信息。由此可見,DNA分子能夠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特定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而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導致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設計和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實踐:1.一位同學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制作了一種簡易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圖2-2-5)。2.小組同學分析該模型的優(yōu)缺點后,再確定本組的制作計劃,并分工準備各種材料。3.繪制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設計圖,確定模型的大小(如高度與直徑的比例)、維系立體構型的方式等。建議:先考慮模型和DNA分子各部分結構的數量關系,再考慮空間關系。4.用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分別制作相關配件(如脫氧核糖、磷酸、堿基),再將各種配件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制作。5.根據設計圖,檢查已經完成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對模型的不足之處加以修正。6.全班展示制作的模型,開展小組內自評和小組之間的互評。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確立之后,科學家們對DNA分子結構開展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脫氧核苷酸鏈只是DNA分子的一級結構,雙螺旋結構只是二級結構,在雙螺旋的基礎上還有進一步的螺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不僅揭示了DNA的分子結構,還為探索遺傳物質如何復制、遺傳信息如何傳遞等重大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DNA分子通過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DNA分子能夠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那么,遺傳信息是怎樣傳遞的呢?科學家推測,既然DNA分子的兩條鏈是互補的,那么每條鏈都應該能作為復制的模板合成互補鏈,形成兩條子代DNA分子。如果把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稱為DNA分子的復制,那么,DNA分子究竟是怎樣復制的呢?有人提出“全保留復制模型”,即親代的雙螺旋形態(tài)結構完全不變,其子代只是全新的復制品;也有人提出“分散復制模型”,即親代的DNA會分散進入子代復制品的每條鏈中,親代和子代的DNA都是舊DNA和新DNA的混合體;還有些人提出“半保留復制模型”,即以親代DNA的每條鏈為模板合成一條互補鏈,再與互補鏈組成子代DNA。當然,在研究中僅有推測是遠遠不夠的。揭示DNA分子究竟以何種方式進行復制需要實證。兩位美國科學家非常巧妙地設計并實施了一系列實驗,終于揭示了DNA分子復制的奧秘。DNA分子是如何復制的?事實:
1.在合適的條件下,細菌大約每20min分裂一次,一個細菌分裂一次可以產生兩個子代細菌。
2.為了弄清DNA分子的復制方式,1958年美國科學家米西爾森和斯塔爾設計了一個非常精巧的實驗(圖2-2-6)。研究表明,在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因此,這種復制方式被稱為DNA分子半保留復制。在DNA分子半保留復制中,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模板,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的精確進行(圖2-2-7)。進一步研究表明,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是以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為模板,在細胞中四種脫氧核苷酸、能量和酶的參與下,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合成子代DNA的過程。復制結束后,一個DNA分子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正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確保了遺傳信息代代傳遞的連續(xù)性。完成課后相關練習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交流,你學到了什么呢?快來說說吧!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第三節(jié)遺傳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狀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講述地下工作者在戰(zhàn)斗中破譯敵特的電報密碼,獲取了重要信息,使敵特遭受沉重打擊。電報是19世紀3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通信技術,電報密碼被用來代替文字或數字遠距離傳送信息。科學家在破譯遺傳密碼的過程中是不是借鑒了電報編碼的思路呢?誰引領了遺傳密碼的破譯?事實:1.科學家破譯遺傳密碼可能借鑒了電報編碼的思路,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死锟?圖2-3-1)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建立之后,就投身于遺傳密碼的破譯研究。當時DNA上的遺傳信息傳遞給RNA的過程已經研究清楚,但RNA如何指導蛋白質合成仍然是一個謎??死锟祟I導的研究團隊考慮,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如果一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則只能編碼4種氨基酸;如果兩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則只能編碼16種氨基酸;那么,至少要有3個堿基才足以決定20種氨基酸。2.遺傳密碼由3個堿基組成嗎?它們中間是否有間隔?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克里克研究團隊設計了精巧的實驗:他們用化學試劑去掉噬菌體DNA分子中的一個、兩個或3個核苷酸后,觀察刪除位點之后的基因能否被正確地“讀取”。實驗結果表明,只有刪除3個相鄰的核苷酸時,刪除位點之后的基因才能被正確地“讀取”。反過來,往DNA分子上添加一個、兩個或3個核苷酸,實驗結果表明,只有添加3個核苷酸時,才不會妨礙添加位點后基因的“讀取”。在克里克進行遺傳密碼破譯工作的同時,其他許多科學家也在開展遺傳密碼研究。很快遺傳密碼就被破譯了。這樣,DNA分子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全過程也就清楚了。DNA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凈水機租賃合同版
- 最簡易采購合同模板
- 消防設施安裝工程承包合同安全協(xié)議書
- 度標準施工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續(xù)簽合同補充條款正規(guī)范本
- 演出服裝租賃合同范本
- Module 2 Unit 3 About 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牛津上海版(試用本)英語三年級上冊
- 翻譯行業(yè)合同范本大全
- 學生公寓租房合同樣本
- 石油產品運輸合同范本
- 現(xiàn)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版)課件-第四章語法課件
-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解讀與大單元設計思路
- 壓瘡護理質控反饋
- 山東春季高考Photoshop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考試英語試卷(附答案)
- 一年級美術課后輔導教案-1
- 智慧社區(qū)建設中的智能化醫(yī)療與康養(yǎng)服務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模擬試卷(含答案)
- 數據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兒園小班開學家長會課件
- 中藥抗骨質疏松作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