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實施方案TOC\o"1-2"\h\u14126第1章項目概述 396371.1項目背景 3271631.2項目目標 384691.3項目意義 44934第2章物聯網技術概述 4191442.1物聯網技術發(fā)展現狀 4163062.2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 432151第3章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 5248773.1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 5176703.2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5313223.3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 620918第4章智能化改造總體設計 6224764.1改造目標與原則 626794.1.1改造目標 6100794.1.2改造原則 7263334.2改造技術路線 717754.2.1物聯網感知層 7265004.2.2網絡傳輸層 7117974.2.3數據處理層 7249344.2.4應用服務層 7129554.2.5用戶界面層 7155994.3總體架構設計 796714.3.1系統(tǒng)架構 737704.3.2硬件設施 7308824.3.3軟件平臺 8243404.3.4系統(tǒng)集成與接口 818416第五章感知層設計 8242495.1傳感器選型與布局 8298125.1.1傳感器選型原則 8313425.1.2傳感器類型及功能 8211655.1.3傳感器布局 831645.2數據采集與傳輸 8218165.2.1數據采集 985405.2.2數據傳輸 9285315.2.3數據預處理 9147445.3智能終端設備設計 966845.3.1設備選型 9264055.3.2設備功能 9291815.3.3設備集成 9646第6章網絡層設計 9268576.1網絡架構設計 9113226.1.1總體架構 99056.1.2網絡拓撲 10193946.1.3網絡協(xié)議 10130186.2無線通信技術選擇 10327006.2.1技術選型原則 1036526.2.2通信技術選型 10204976.3數據處理與分析 1070866.3.1數據處理 10149106.3.2數據分析 1132003第7章應用層設計 11126147.1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 11222687.1.1設計目標 11137727.1.2功能模塊 1190117.2農產品追溯系統(tǒng) 1141987.2.1設計目標 11286157.2.2功能模塊 11182207.3農產品智能配送系統(tǒng) 12248517.3.1設計目標 12289387.3.2功能模塊 1211858第8章數據處理與分析 12236518.1數據存儲與管理 12225618.1.1數據存儲架構 12276538.1.2數據分類與整合 1241498.1.3數據質量管理 12257248.2數據挖掘與分析 12173618.2.1數據挖掘技術 13300238.2.2物流路徑優(yōu)化分析 1317138.2.3需求預測分析 13257328.3決策支持系統(tǒng) 13190778.3.1系統(tǒng)架構 13145938.3.2決策模型與方法 13284818.3.3決策支持系統(tǒng)應用 13240258.3.4用戶界面設計 1323226第9章安全與隱私保護 13215149.1安全體系設計 13313459.1.1安全需求分析 13270459.1.2安全體系架構 14267519.1.3安全防護措施 14275229.2加密與認證技術 14299399.2.1數據加密技術 14116859.2.2認證技術 1479809.2.3密鑰管理 14265499.3隱私保護策略 1499689.3.1隱私保護需求分析 1436319.3.2隱私保護措施 15233769.3.3隱私保護合規(guī)性評估 1522081第10章項目實施與推廣 151577210.1項目實施步驟 151675510.1.1項目啟動與籌備 1523510.1.2技術研發(fā)與設備選型 151420410.1.3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 152945310.1.4系統(tǒng)集成與測試 151024110.1.5項目實施與驗收 1547810.2項目風險評估與應對 151512010.2.1技術風險 152670110.2.2管理風險 16372310.2.3市場風險 161039910.2.4政策風險 161226410.3項目推廣與應用前景 162603010.3.1項目推廣策略 161559610.3.2應用前景分析 16第1章項目概述1.1項目背景我國農業(yè)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產品物流作為農業(yè)產業(yè)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效率和成本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民的收益。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農產品物流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提高我國農產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項目立足于物聯網技術,針對農產品物流體系進行智能化改造,以實現物流過程的實時監(jiān)控、智能決策和高效管理。1.2項目目標本項目旨在實現以下目標:(1)構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全程實時監(jiān)控,提高物流透明度。(2)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農產品物流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信息,為物流決策提供數據支持。(3)通過智能化手段,優(yōu)化農產品物流資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4)推廣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物流領域的應用,提升農產品物流行業(yè)整體競爭力。1.3項目意義本項目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2)提升農產品物流服務質量,保障食品安全,滿足消費者對優(yōu)質農產品的需求。(3)推動物聯網技術與農業(yè)產業(yè)的深度融合,為我國農業(yè)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撐。(4)促進農產品物流行業(yè)轉型升級,提高行業(yè)整體競爭力,助力我國農業(yè)走向世界。第2章物聯網技術概述2.1物聯網技術發(fā)展現狀物聯網技術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速發(fā)展。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將其列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之一。物聯網技術發(fā)展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在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等方面,我國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yè)鏈,為物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2)物聯網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等方面,我國科研團隊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3)物聯網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物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農業(yè)、智慧醫(yī)療等多個領域,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新動力。2.2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物流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農產品質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產品種植與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利用物聯網技術對農田、溫室、養(yǎng)殖場等進行環(huán)境監(jiān)測、智能控制,實現農產品生長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2)農產品采收與預處理環(huán)節(jié)。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采收機械的智能化、自動化,提高采收效率;同時對農產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預處理,保證農產品新鮮度和品質。(3)農產品倉儲與運輸環(huán)節(jié)。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倉儲環(huán)境的智能調控,降低農產品損耗;在運輸過程中,通過實時監(jiān)控車輛狀態(tài)、路況等信息,優(yōu)化運輸路線,提高運輸效率。(4)農產品銷售與追溯環(huán)節(jié)。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智能化管理,提高銷售效率;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消費者權益。(5)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共享,提高物流透明度,降低物流成本。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智能化改造,物聯網技術為農產品物流行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有助于提升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整體水平。第3章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3.1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產量豐富。農業(yè)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產品物流作為農業(yè)產業(yè)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物流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國加大了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農產品倉儲、運輸、配送等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為農產品物流提供了較好的硬件條件。(2)物流主體多元化。農產品物流主體包括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物流企業(yè)、批發(fā)市場等,各類主體在農產品物流中發(fā)揮著不同作用,形成了多元化的物流格局。(3)物流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農產品物流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如農超對接、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物流效率。(4)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fā)展,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為農產品物流提供了有力支持。3.2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盡管我國農產品物流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物流成本較高。農產品物流成本占農產品總價值的比重較高,導致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足。(2)物流損耗嚴重。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耗較大,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3)物流效率低下。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運輸方式不匹配等問題,導致物流效率低下。(4)冷鏈物流設施不足。我國冷鏈物流設施相對不足,難以滿足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影響了農產品品質和安全。(5)物流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物流標準化程度較低,導致物流過程中農產品損耗和成本增加。3.3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針對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實施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義:(1)降低物流成本。通過智能化技術,優(yōu)化物流資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2)減少物流損耗。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監(jiān)測農產品物流過程,降低物流損耗,保障農產品品質和安全。(3)提高物流效率。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農產品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物流運輸、配送等環(huán)節(jié)的效率。(4)提升冷鏈物流水平。利用智能化技術,完善冷鏈物流設施,提高冷鏈物流水平,保障農產品品質和安全。(5)推進物流標準化。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第4章智能化改造總體設計4.1改造目標與原則4.1.1改造目標本項目旨在通過對農產品物流環(huán)節(jié)的智能化改造,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提升農產品品質,減少損耗;(3)增強物流過程的透明度,實現全程追溯;(4)促進農產品物流產業(yè)的轉型升級,助力農業(yè)現代化。4.1.2改造原則(1)先進性:采用國際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保證項目的領先水平;(2)實用性:根據農產品物流實際情況,設計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3)可擴展性:預留擴展接口,方便后續(xù)功能升級和拓展;(4)安全性:保證數據安全和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5)經濟性:合理控制投資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4.2改造技術路線4.2.1物聯網感知層利用傳感器、二維碼、RFID等技術,實現對農產品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傳輸。4.2.2網絡傳輸層采用有線和無線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數據的快速傳輸和互聯互通。4.2.3數據處理層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支持。4.2.4應用服務層根據農產品物流的實際需求,開發(fā)智能調度、追溯查詢、數據分析等應用服務。4.2.5用戶界面層設計易用、友好的用戶界面,方便用戶實時了解物流狀態(tài)和進行操作。4.3總體架構設計4.3.1系統(tǒng)架構本項目采用分層架構設計,包括感知層、網絡傳輸層、數據處理層、應用服務層和用戶界面層。4.3.2硬件設施(1)物聯網感知設備: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等;(2)網絡傳輸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等;(3)終端設備:包括移動終端、固定終端等。4.3.3軟件平臺(1)數據采集與處理平臺:實現對農產品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分析;(2)物流調度與管理平臺:實現物流資源的智能調度和高效管理;(3)追溯查詢與服務平臺:提供農產品全程追溯查詢服務;(4)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平臺:為農產品物流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4.3.4系統(tǒng)集成與接口本項目將采用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實現各系統(tǒng)間的集成和接口對接,保證系統(tǒng)的高效運行。第五章感知層設計5.1傳感器選型與布局5.1.1傳感器選型原則在物聯網的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中,傳感器的選型需遵循準確性、穩(wěn)定性、實時性及經濟性原則。根據農產品物流特點,選取適宜的傳感器進行環(huán)境參數的監(jiān)測。5.1.2傳感器類型及功能本項目主要選用以下類型的傳感器:(1)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農產品存儲、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2)光照傳感器:監(jiān)測農產品庫房、運輸車輛內的光照強度;(3)二氧化碳傳感器:監(jiān)測庫房、運輸車輛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評估農產品呼吸作用;(4)振動傳感器:監(jiān)測運輸過程中農產品的振動情況,評估運輸安全性;(5)圖像傳感器:實時采集農產品圖像,用于品質檢測。5.1.3傳感器布局傳感器布局需考慮以下幾點:(1)全面覆蓋:保證監(jiān)測范圍涵蓋整個物流環(huán)節(jié);(2)重點區(qū)域:對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加密部署;(3)冗余設計:重要傳感器采用冗余設計,提高系統(tǒng)可靠性;(4)靈活性: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傳感器布局。5.2數據采集與傳輸5.2.1數據采集利用選定的傳感器,實時采集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環(huán)境參數、品質指標等數據。5.2.2數據傳輸采用無線傳輸技術,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數據傳輸過程中,采用加密算法保證數據安全。5.2.3數據預處理在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前,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數據清洗、數據壓縮等,提高數據傳輸效率。5.3智能終端設備設計5.3.1設備選型智能終端設備包括數據采集設備、數據處理設備、通信設備等。選型時需考慮設備的功能、功耗、體積等因素。5.3.2設備功能智能終端設備具備以下功能:(1)數據采集:實時采集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各類數據;(2)數據處理: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提高數據傳輸效率;(3)通信功能: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4)遠程控制:接收數據處理中心的指令,調整傳感器參數或執(zhí)行相關操作。5.3.3設備集成將各智能終端設備進行集成,形成一個完整的物聯網感知層系統(tǒng),為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提供基礎支持。第6章網絡層設計6.1網絡架構設計6.1.1總體架構針對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網絡層設計遵循高可靠性、高擴展性、高安全性的原則??傮w架構采用分層設計,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其中,網絡層主要涉及傳輸層的設計,負責將感知層收集的數據安全、高效地傳輸至平臺層。6.1.2網絡拓撲網絡層采用星型拓撲結構,以數據中心為核心,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各個物流節(jié)點連接起來。各物流節(jié)點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等環(huán)節(jié),以及與之相關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監(jiān)控等系統(tǒng)。6.1.3網絡協(xié)議網絡層采用TCP/IP協(xié)議族,保證數據傳輸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針對不同類型的業(yè)務場景,選擇合適的傳輸協(xié)議,如HTTP、MQTT、CoAP等。6.2無線通信技術選擇6.2.1技術選型原則在選擇無線通信技術時,主要考慮以下原則:(1)覆蓋范圍:根據農產品物流的特點,選擇具有較廣覆蓋范圍的通信技術;(2)傳輸速率:滿足農產品物流對實時性、高效性的需求;(3)抗干擾能力:保證在復雜環(huán)境下,通信穩(wěn)定可靠;(4)功耗要求:降低設備功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5)成本效益:綜合考慮成本和功能,選擇性價比高的通信技術。6.2.2通信技術選型綜合考慮以上原則,本項目選擇以下無線通信技術:(1)LoRa:適用于遠距離、低功耗的物聯網應用,如農產品產地監(jiān)測、倉儲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2)WiFi:適用于局部區(qū)域內的數據傳輸,如農產品加工廠、配送中心等;(3)4G/5G:適用于高速、大帶寬的實時數據傳輸,如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實時監(jiān)控。6.3數據處理與分析6.3.1數據處理網絡層接收來自感知層的數據,對其進行預處理、清洗、聚合等操作,保證數據質量。數據處理流程如下:(1)數據預處理:對原始數據進行格式化、單位轉換等操作;(2)數據清洗:去除異常數據、重復數據,保證數據真實性;(3)數據聚合:將同一類型的數據進行匯總,降低數據傳輸量。6.3.2數據分析網絡層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為農產品物流提供決策支持。數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狀態(tài)監(jiān)測:實時監(jiān)測農產品物流各環(huán)節(jié)的狀態(tài),如溫度、濕度、振動等;(2)異常預警:發(fā)覺異常情況,及時發(fā)送預警信息,避免損失;(3)路徑優(yōu)化:根據實時數據分析,優(yōu)化農產品運輸路徑,提高運輸效率;(4)能耗分析:統(tǒng)計設備能耗數據,為節(jié)能減排提供依據。第7章應用層設計7.1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7.1.1設計目標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旨在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收集、處理、分析和共享,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農產品流通提供高效、透明、可靠的信息服務。7.1.2功能模塊(1)物流信息采集: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濕度、位置等信息;(2)物流信息處理: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物流報表、趨勢分析等;(3)物流信息查詢:為相關企業(yè)提供物流信息的查詢服務,包括實時查詢和歷史查詢;(4)物流信息共享:與其他相關部門和企業(yè)進行信息共享,提高協(xié)同效率。7.2農產品追溯系統(tǒng)7.2.1設計目標農產品追溯系統(tǒng)通過記錄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全過程信息,實現農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7.2.2功能模塊(1)生產信息錄入:記錄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過程中的農事操作、投入品使用等信息;(2)加工信息錄入:記錄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工藝、原料、添加劑等信息;(3)物流信息關聯:將農產品物流信息與追溯系統(tǒng)關聯,實現全鏈條信息追蹤;(4)追溯查詢:為消費者提供農產品質量追溯查詢服務,提高消費者信心。7.3農產品智能配送系統(tǒng)7.3.1設計目標農產品智能配送系統(tǒng)通過對農產品運輸車輛、路線、時間等方面的優(yōu)化,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保證農產品新鮮度。7.3.2功能模塊(1)配送路徑規(guī)劃:基于實時交通信息和農產品需求,為配送車輛規(guī)劃最佳路線;(2)配送時間預測:結合歷史數據和實時信息,預測農產品配送時間,保證及時送達;(3)智能調度:根據配送任務和車輛狀態(tài),實現配送資源的合理調度;(4)溫度監(jiān)控:實時監(jiān)測配送過程中的溫度,保證農產品品質。第8章數據處理與分析8.1數據存儲與管理8.1.1數據存儲架構本項目采用分布式數據庫系統(tǒng)進行農產品物流數據的存儲,結合云計算技術,構建高效、可靠的數據存儲架構。通過設置數據備份和冗余機制,保證數據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8.1.2數據分類與整合根據農產品物流業(yè)務特點,將數據進行分類,包括基本信息、運輸信息、倉儲信息、銷售信息等。通過數據整合技術,實現不同數據源之間的有效整合,提高數據利用效率。8.1.3數據質量管理建立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對數據進行實時監(jiān)測,發(fā)覺異常數據及時處理。同時采用數據清洗、去重、校驗等技術手段,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8.2數據挖掘與分析8.2.1數據挖掘技術采用關聯規(guī)則挖掘、聚類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數據挖掘技術,對農產品物流數據進行深入挖掘,發(fā)覺潛在的業(yè)務規(guī)律和趨勢。8.2.2物流路徑優(yōu)化分析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農產品物流路徑進行優(yōu)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結合實時交通信息、運輸成本等因素,動態(tài)調整物流路徑。8.2.3需求預測分析通過對歷史銷售數據的挖掘,預測農產品市場需求,為供應鏈管理、倉儲規(guī)劃等提供決策依據。8.3決策支持系統(tǒng)8.3.1系統(tǒng)架構構建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實現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展示等功能,為農產品物流業(yè)務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8.3.2決策模型與方法結合業(yè)務需求,開發(fā)物流成本分析、庫存優(yōu)化、運輸路徑優(yōu)化等決策模型,采用數學規(guī)劃、啟發(fā)式算法等方法求解。8.3.3決策支持系統(tǒng)應用將決策支持系統(tǒng)應用于農產品物流業(yè)務中,實現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8.3.4用戶界面設計設計直觀、易用的用戶界面,實現數據可視化展示,便于用戶快速了解物流業(yè)務狀況,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提供個性化定制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第9章安全與隱私保護9.1安全體系設計本節(jié)主要闡述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中的安全體系設計。安全體系的構建旨在保證整個物流過程中數據的安全、傳輸的安全以及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可靠。9.1.1安全需求分析根據項目特點,分析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數據泄露、非法訪問、惡意攻擊等。9.1.2安全體系架構設計基于分層的安全體系架構,分為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四個層次,保證整個物流系統(tǒng)的安全。9.1.3安全防護措施(1)物理安全:加強物流節(jié)點、數據中心等物理設施的安全防護,防止非法入侵。(2)網絡安全: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tǒng)等,保障網絡通信安全。(3)數據安全: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實施訪問控制,防止數據泄露。(4)應用安全:對應用系統(tǒng)進行安全加固,防范各類應用層攻擊。9.2加密與認證技術本節(jié)主要介紹農產品物流智能化改造項目中采用的加密與認證技術,以保證數據傳輸和存儲的安全性。9.2.1數據加密技術采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相結合的方式,對重要數據進行加密處理,保證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9.2.2認證技術(1)數字簽名:采用數字簽名技術,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2)身份認證:采用用戶名密碼、生物識別等多因素認證方式,保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9.2.3密鑰管理建立完善的密鑰管理體系,包括密鑰、分發(fā)、存儲、更新和銷毀等環(huán)節(jié),保證密鑰的安全。9.3隱私保護策略本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商務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
- 電商托盤采購合同
- 企業(yè)文化建設與員工活動策劃方案書
- 在廠員工免責協(xié)議書
- 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
- 工程項目合作協(xié)議書人
- 辦公大樓物業(yè)服務合同
- 醫(yī)療器械產品分銷代理合同
- 小學二年級機械結構課程教學設計 29獨輪車走鋼管
- 第21課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fā)展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 橋博常見問題
- 現代工業(yè)發(fā)酵調控緒論
- 超高性能混凝土項目立項申請(參考模板)
- 電纜橋架招標文件范本(含技術規(guī)范書)
- 試車場各種道路施工方案設計
- 貴州省電梯日常維護保養(yǎng)合同范本
- 泰國主要城市中英泰文對照
- 鴿巢問題說課稿(共6頁)
- 頭頸部影像學表現(詳細、全面)
- 《國際商務》PPT課件.ppt
- 宮內節(jié)育器放置、取出術操作常規(gu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