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一物理試題答案一、選擇題:1、C[計步器記錄的行程為該同學在這段時間內(nèi)行走的路程,即題圖中的6.65公里指的是路程,故A錯誤;題圖中的速度5.0千米/小時為對應路程與時間之比,即為平均速率,故C正確,B、D錯誤。]2、D[由于減速過程中加速度大小不變,故列車在減速運動階段速度減小得快慢不變,故A錯誤;t=8s時的速度為v1=v0-at1=10m/s,故B錯誤;列車減速到0耗時t==16s,故20s內(nèi)的位移和16s內(nèi)的位移一樣,因此x==160m,故C錯誤;列車勻減速階段最后1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x′=at′2,t′=1s,解得x′=0.625m,故D正確。]3、A[由題圖可知,圖線a的速度隨位移增大而增大,圖線b的速度隨位移增大而減小,所以圖線a表示質(zhì)點甲的運動,故C錯誤;當x=0時,乙的速度為6m/s,即質(zhì)點乙的初速度v0=6m/s,設兩質(zhì)點先后通過x=6m處時的速度均為v,對質(zhì)點甲:v2=2a1x①,對質(zhì)點乙:=-2a2x②,聯(lián)立①②解得a1+a2=3m/s2③。當質(zhì)點甲的速度v1=8m/s、質(zhì)點乙的速度v2=2m/s時,設兩質(zhì)點通過相同的位移均為x′,對質(zhì)點甲:=2a1x′④,對質(zhì)點乙:=-2a2x′⑤,聯(lián)立④⑤解得a1=2a2⑥,聯(lián)立③⑥解得a1=2m/s2,a2=1m/s2,故B錯誤,A正確;圖線a、b的交點表示兩質(zhì)點通過同一位置,但不是同時,故D錯誤。]4、D[題圖甲中在水平方向A不受外力,相對于B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故題圖甲中A不受摩擦力;題圖乙中A有相對于B沿斜面下滑的運動趨勢,受到B對其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即方向和F相同,選項D正確。]5、B[三個大小分別是F1、F2、F3的共點力合成后的最大值一定等于F1+F2+F3,但最小值不一定等于零,只有當某一個力的大小在另外兩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時,這三個力的合力才可能為零,選項A錯誤;合力可能比三個力都大,也可能比三個力都小,選項C錯誤;合力能夠為零的條件是三個力的矢量箭頭能組成首尾相接的三角形,任意兩個力的和必須大于第三個力,選項B正確,D錯誤。]6、C[對甲物體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F=F彈cosθ,則彈力大小為F彈=,A錯誤;對兩物體豎直方向受力分析可知m1與m2質(zhì)量關(guān)系無法確定,B錯誤;對甲、乙兩物體整體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F=Ff,在豎直方向FN=(m1+m2)g,所以地面對乙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F,地面對乙物體存在摩擦力,因此一定有支持力的作用,C正確,D錯誤。]7、A思路點撥:(1)剪斷輕繩的瞬間,兩彈簧彈力均不會突變,各自與剪斷前的彈力相同。(2)無論在輕彈簧M的何處將M剪斷,彈簧M的彈力均立即突變?yōu)?。[對b球受力分析,F(xiàn)1=mg=k2x,對a、b球和彈簧N整體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F2=2mg·tan60°=2mg=k1x,F(xiàn)3==4mg,故=2,故A正確,B錯誤;a球受重力,繩的拉力和兩個彈簧的拉力,剪斷輕繩的瞬間,其他三個力不變,合力F合a=F3=4mg,a=≠0,故C錯誤;b球受重力和拉力,剪斷M的瞬間,b球受力不變,故F合b=0,ab=0,故D錯誤。]8、AD[根據(jù)=2ax并根據(jù)題給圖像可推知甲、乙兩車的初速度大小分別為v0甲=6m/s,v0乙=0,v2x圖像的斜率的絕對值表示汽車加速度大小的2倍,所以甲、乙兩車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甲=2m/s2,a乙=1m/s2,且甲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乙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汽車甲停止前,甲、乙兩車相距最遠時二者速度相同,設共經(jīng)歷的時間為t1,則a乙t1=v0甲-a甲t1,解得t1=2s,此時甲車的位移為x甲=v0甲t1-a甲=8m,故A正確;甲車總運動時間為t2==3s,甲停下時位移為9m,而此時乙車的位移為x乙=a乙=m<9m,所以甲、乙兩車相遇一定發(fā)生在甲車停下之后,設相遇時刻為t,則有a乙t2=9m,解得t=3s,故C錯誤;汽車甲、乙在x=6m處的速度大小為v==2m/s,故D正確。]9、ACD[B至少受到重力、A對B的壓力、斜面的支持力三個力,A對B可能有摩擦力,也可能無摩擦力,斜面對物體B可能有靜摩擦力,也可能沒有靜摩擦力,B靜止,則這兩個摩擦力至少有一個,因此B受到4個力或5個力;而A除受到支持力與重力外,還可能受到拉力及B對A的摩擦力,因此A可能受到2個力或4個力。當B對A沒有摩擦力時,A、B受力個數(shù)分別為2個和4個;當B對A有摩擦力時,斜面對物體B可能有靜摩擦力,也可能沒有靜摩擦力,A、B受力個數(shù)可能為4個和4個或4個和5個。故選ACD。]10、CD[運動員剛接觸床面時,重力大于彈力,運動員向下做加速運動,運動員處于失重狀態(tài);當彈力增大到等于重力時速度最大;繼續(xù)下降,彈力大于重力,做減速運動,運動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即在第一過程中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后處于超重狀態(tài),A錯誤,C正確;在第二過程中先向上加速運動,處于超重狀態(tài),后向上減速運動,處于失重狀態(tài),B錯誤,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11、(12分)[解析](1)由于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所以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B==m/s≈0.14m/svC==m/s≈0.26m/svD==m/s=0.39m/s。(2)小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作圖時應注意盡量使描繪的點落在直線上,若不能落在直線上,盡量讓其分布在直線兩側(cè)。根據(jù)圖線斜率求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1.30m/s2。(3)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縱坐標是零時刻的速度,為0.02m/s,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時點A時小車對應的速度。(4)表示的是Δt內(nèi)的平均速度,只有當Δt趨近于零時,才表示瞬時速度,因此若用表示各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對Δ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從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Δx越小,用計算得到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但Δx過小,測量誤差增大,因此從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Δx大小與速度測量的誤差有關(guān)。[答案](1)0.140.260.39(2)見解析圖1.30(1.28~1.32均正確)(3)0.02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時點A時小車對應的速度(4)越小越好有關(guān)12、(12分)[解析](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Δx=aT2得a==m/s2=1m/s2。(2)選取木塊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得μ=可知要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還需測出斜面傾角(或A點到位移傳感器的高度)。(3)根據(jù)(2)的分析可知,在實驗中,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應使木塊運動的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小斜面的傾角、增加木塊在斜面上滑行的位移等,傳感器開始計時的時刻不一定必須是從木塊從A點釋放的時刻,故A、B正確,C錯誤。[答案](1)1傾斜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或A點到位移傳感器的高度)(3)AB13、(12分)[解析](1)實驗中,甲圖用來測量合力,乙圖用來測量兩個分力,根據(jù)胡克定律,力的大小與彈簧伸長量成正比,力的大小可用彈簧伸長量來表示,因此必須測量彈簧的原長和伸長后的長度,但AO、BO長度不必相同,A錯誤,B、C正確;實驗中重物所受重力是定值,所以不必保證O點位置固定不變,D錯誤。(2)實驗中礦泉水瓶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所以x1需要沿著豎直方向,故題圖丙是正確的。(3)對O點受力分析,O點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O點受到礦泉水瓶的拉力等于礦泉水瓶所受重力,其重力大小、方向不變,OA繩中拉力方向不變,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易得OA中彈力將一直變大,OB中彈力將先減小后增大,如圖所示。所以OA中彈簧的長度將一直增大,OB中彈簧的長度將先減小后增大。[答案](1)BC(2)丙(3)一直增大先減小后增大14、(12分)[解析](1)實驗用到的打點計時器是用來記錄時間和位移的儀器。(2)在進行實驗時,該同學將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高,使得小車在不受牽引時能拖動紙帶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該操作的目的是補償阻力,平衡摩擦力。(3)對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為a=故可得繩子中拉力為F=Ma==故當槽碼的質(zhì)量m和小車的質(zhì)量M大小關(guān)系滿足m?M時,可以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與槽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答案](1)時間位移(2)做勻速直線(3)m?M15、(12分)[解析](1)設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若P的質(zhì)量M=0.5kg,由于mgsinθ=Mg=5N可知P、Q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繩上拉力為F=Mg以斜面體和Q為整體,根據(jù)受力平衡可得,地面對斜面體摩擦力的大小為f=Fcos30°聯(lián)立解得f=N。(2)P著地后,設Q繼續(xù)上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1,向上滑行距離為x,對Q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解得a1=10m/s2P著地前瞬間,設P、Q共同速度大小為v,對P、Q連接體進行分析,設連接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由運動學公式可得v2=2ahP著地后,對Q由運動學公式可得0-v2=-2a1xQ恰好不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粵教版信息技術(shù)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十五課《數(shù)碼顯示與無線通信的實現(xiàn)》教學設計
- 云南經(jīng)貿(mào)外事職業(yè)學院《社會問題與對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移通學院《精細化工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服裝美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交通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創(chuàng)新課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濱州學院《酒店電子商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現(xiàn)代傳感器技術(shù)及虛擬儀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會計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閱讀理解50篇附答案解析
- 《陶瓷造型工藝》課程標準
- 火電廠各指標指標解析(最新版)
- 病毒性腦炎患者的護理查房ppt課件
- TPU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參考范文
- 第二編 債權(quán)總論
- 試用期考核合格證明表
- 常見八種疾病
- 膠粘劑基礎知識及產(chǎn)品詳解(課堂PPT)
- 鐵路總公司近期處理的七起突出質(zhì)量問題的通報
- 常用洪水預報模型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