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教學內(nèi)容
三步計算式題。(教材第1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基本掌握小括號中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認真仔細審題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小括號中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65+35320+2301000-560125X8
484-1237X100180-50914-7
2.說一說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3.計算。
(1)150-42X24-14
(2)5X(150-90)4-20
(3)(240+120)4-(140-20)
二、揭示課題
在三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式題。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類式題,
弄清小括號中含有兩級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三步計算式題
三、教學新課
L教學例1。
(1)出示例1:計算100-(32+5404-18)
(2)提問、討論:
①這道題中有哪些運算符號?是一?道什么樣的運算題?
②應該先算哪一部分?為什么?
③小括號里面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3)讓學生在題目上畫橫線,標出運算順序,并指名一位學生到黑板上標出。
100-(32+540+18)
~Q~
②
③
(4)指定兩名學生在黑板上脫式計算,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100-(32+5404-18)
=100-(32+30)
-100-62
二38
(5)請板演的兩名學生分別說出運算順序和計算過程,并集體評講。
2.小結(jié)。(引導學生小結(jié))
在含有小括號的式題中,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后算括號外面的;如果小括號里面含有兩
級運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1頁中間“做一做”的兩道題。
2.練習一的第1題第一排的兩小題。
3.分別說出練習一的第2題的運算順序。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1題第二、三排,第2題。
教學內(nèi)容列綜合算式計算三步文字題。(教材第1、2頁的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
一的第3?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掌握三步計算文字題的分析方法,會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
2.進一步鞏固運算順序,提高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數(shù)學語言,能夠把數(shù)學
語言用算式表示出來。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檢查和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抓住文字題中的關(guān)鍵字眼進行分析,正確列出綜合算式。
教學難點把數(shù)學語言轉(zhuǎn)化為符號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不計算,讀出下面各題。
15004-5-2004+8X125
(156-56)4-2364-(26+60)X3
2?列綜合算式計算。
(1)15乘以14的積,與60的和是多少?
(2)15乘以14與60的和,積是多少?
計算后提問:這兩題要求的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第(1)題是求“和”,第(2)題是求
“積”)
3.列式計算:45與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并回答:這道題求的是什么?誰是被除
數(shù)?誰是除數(shù)?
二、揭示課題
上面我們列式計算的文字題都是兩步的題,今天我們學習列綜合算式計算三步的文字
題。
板書課題:列綜合算式計算三步的文字題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1)出示例2:45與39的和,除以45與39的差,商是多少?
(2)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正確列式計算。
①這道題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②關(guān)系式是怎樣的?
邈郵?畫=商
③怎樣表示出被除數(shù)?為什么?怎樣表示出除數(shù)?為什么?
一I二商
II
45+3945-39
④“45+39+45-39”這樣列出綜合算式對嗎?為什么?應怎樣列出綜合算式才是對的
呢?
(45+39)4-(45-39)
⑤為什么要在除號兩邊分別打上小括號?
⑥由學生計算出結(jié)果。
(3)將例2同復習題3進行對比,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4)檢查和驗算。
檢查時,先看一遍題目,檢查式子與題意是否相符,再驗算結(jié)果,看計算是否正確。加
法用減法驗算,減法用加法驗算,除法用乘法驗算。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頁的“做一做”。
2.練習一的第3、6題。
五、課堂小結(jié)
在列綜合算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首先要認真審題。抓住題目中的關(guān)鍵字眼,確定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接著從問題入手去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把數(shù)學語言轉(zhuǎn)化為符號語言,
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最后,把列出的算式用文字敘述出來,看是否與原題相符,進行檢
查和驗算,列式時要特別注意小括號的使用。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4、5題。
練習內(nèi)容混合運算的鞏固練習。(練習一的第7?11題)
練習要求
1.通過練習掌握和鞏固帶小括號的含有兩級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和方法。
2,鞏固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文字題的方法。
3.在計算正確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運算速度。
練習重點混合運算順序和文字題的分析列式方法。
練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14-7X630X5+5054-544-9
25+75+540X64-810X64-6X10
14X7-7X1480-(5+5X5)(20+4-4)X12
2.先讀題,再比較各題的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480+80-20X2480+(80-20X2)4804-(80-20)X2
3.先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4.只列綜合算式,不計算。
(1)125與80的積,減去了200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2)100與50的和乘以它們的差,積是多少?
(3)607減去36乘以14的積,所得的差除412,得多少?
二、指導練習
1.練習一的第10題。
(1)出示左邊的題。
①先由學生試填框框里的數(shù)。
②提問:最下面的框里的數(shù)是什么?被除數(shù)是多少?怎樣表示?除數(shù)呢?
③根據(jù)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列成綜合算式,并說出除號兩邊分別打上小括號的理由。
(585-265)4-(78+82)
(2)出示右邊的題。
①填出框里的數(shù)(從上往下填)。
②提問:最后填的是什么?乘數(shù)是兒?被乘數(shù)是多少?怎樣表示?被除數(shù)又怎樣表示?
還可以怎樣思考?
③寫出它的綜合算式:
(160+880)4-20X4
④說出打上小括號的理由。
2.練習一的第11題。
(1)6000支彩筆,每12支裝一袋,一共可裝多少袋?(6000912=500)
(2)500袋彩筆,每10袋裝一盒,一共可裝多少盒?(5004-10=50)
(3)列出這道題的綜合算式。
60004-124-10
3.練習一的第12*題。
小強實際上是按“1800—+25+192=1968”計算的。根據(jù)逆運算,可倒推出
里的數(shù)是多少,然后再按題目本身的順序計算出得數(shù),即為本題的得數(shù)。
1968-192=1776
1800-1776=24
25X24=600
也可以這樣計算:
1800+192=1992
1992-1968=24
25X24=600
于是(1800-600)4-25+192
=12004-25+192
=48+192
=240
4.練習一的第13*題。
啟發(fā)學生用代換法進行思考。
答案:①△*□+▲+■=?
②(△-口)x(▲+■)=O
5.練習一的第14*題。
(1)先計算出3道題的得數(shù)。
(2)觀察:左邊的加數(shù)依次少1,右邊加數(shù)中的被乘數(shù)位數(shù)依次增加一位,且數(shù)字依
次減少1,乘數(shù)9不變,得數(shù)由“88”依次增加一個“8”,由此,下面的4道等式依次是:
4+9876X9=88888
3+98765X9=888888
2+987654X9=8888888
1+9876543X9=88888888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一的第8題。
2.列式計算。
(1)176加上224的和乘以24減去14的差,積是多少?
(2)350與20的積除以853與728的差,商是多少?
(3)800除似100減去20的差,所得的商乘以10得多少?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7、9、11題。
教學內(nèi)容連乘應用題。(教材第6、7頁的例1,練習二的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兩步連乘的應
用題,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的基礎上列綜合算式解答。
2.培養(yǎng)學生畫線段圖解答兩步連乘應用題的能力。
3.根據(jù)例題的特點:未知量隨著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給學生滲透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
律和思想。
教學重點畫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對每一步算理的正確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每一步的算理:
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2.pq(1)班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6人,四(1)班共有多少人?
3.四年級有5個班,平均每班48人,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二、揭示課題
復習題1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連乘應用題,它能用兩種方法解答;今天我們學習另一種形
式的連乘應用題,也能用兩種方法解答。
板書課題:連乘應用題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的第一種解法。
(1)出示例1。學生讀題,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2)師生共同畫出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3)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
①從圖上看出:要求5個人4天一共編多少個筐,可以先求出5個人幾天編多少個筐?
1個人1天編16個
I__I
5個人慶編?個
5伙炭編?個
②要求5個人1天編多少個,必須知道幾個人幾天編多少個?
③1個人1天編16個,5個人1天編多少個,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16X5”?(16
X5=80)
④5個人1天編80個,5個人4天編多少個,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80X4”?(80
X4=320)
(4)讓學生寫出分步算式。
(5)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并直接填在教材上的虛線處。
16X5X4
=80X4
=320(個)
(6)對照綜合算式,說出每一步的算理和所求的問題。
2.教學例1的第二種解法。
(1)啟發(fā)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還可以先算1個
人4天編多少個筐(16X4),再算5個人4天一共編多少個筐)
(2)師生共同畫出線段圖:
1個人1天編16個
1.1
1個人4天編?個
5個人4天編?個
(3)由學生先說解答計劃,再列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并填在教材第7頁的虛線上。
(4)說出綜合算式的算理和每一步所求的問題。
3.對比討論兩種解法: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兩種解法的合理性。
(1)相同點:都是求5個人4天一共編多少個筐,都把每人每天編的16個筐做被乘數(shù)。
(2)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是先求5個人1天編多少個,再求5個人4天一共編多少個;
第二種解法是先求1個人4天編多少個,再求5個人4天編多少個。
(3)根據(jù)乘法交換律,說說兩種解法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2.練習二的第1、2題。
五、課堂小結(jié)
解答兩步連乘應用題時,首先應認真審題,分析題目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先分步解答,再用
綜合算式解答,并分清哪個是被乘數(shù),明確每一步的算理和所解決的問題,弄清未知量是怎
樣隨著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道理,然后根據(jù)運算順序算出結(jié)果,寫出答語。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的第3?5題。
教學內(nèi)容連除應用題。(教材第9、10頁的例2,練習三的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能用兩種方法列分步算式和綜
合算式解答兩步連除的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畫線段圖解答兩步連除應用題的能力。
3.認識和了解總量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畫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對每一步算理的正確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學校給三好學生買獎品,買了2盒鋼筆,每盒10支,一共用去80元。每支鋼筆多
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2.一種織布機每臺每時織4米布,5臺8小時可以織多少米布?
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說算理。
二、揭示課題
上面復習題1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類連除的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習另一種類型的連除應
用題。
板書課題:連除應用題
三、教學新課
1.出示例2o
2.將例2與復習題2對比,說說有怎樣的關(guān)系?
3.教學例2的第一種解法。
(1)要求每臺織布機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兒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
(2)畫出線段圖:
每臺8小時
每臺1時5臺8小時織160米
…織?米
(3)觀察線段圖,怎樣求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算式是怎樣的?為什么?(160
4-5=32)
(4)再看線段圖,怎樣求每臺織布機每時織多少米布?為什么?(32+8=4)
(5)用綜合算式怎樣解答,將綜合算式填在教材第9頁的橫線上,并指定一名學生板
演。
1604-54-8
=324-8
=4(米)
4.教學例2的第二種解法。
(1)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要先算什么?
(2)畫出線段圖:
5臺1時
織?米
每臺];一落■卜時織160米
織?米
(3)根據(jù)線段圖,寫出解答計劃和分步算式。
(4)用綜合算式解答,并填在教材第10頁的橫線上。
5.對比上面的兩種解法。
(1)第一種解法先求的是什么?后求什么?第二種解法先求的是什么?后求什么?
(2)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么?
(3)用“160+5”就將5臺8小時織布的米數(shù)變成兒臺8小時織布的米數(shù)?用“160
?8”就將5臺8小時織布的米數(shù)變成了幾臺幾小時織布的米數(shù)?為什么?
6.例2與復習題2在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課堂小結(jié)
由學生自己小結(jié)例2的分析和解答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五、鞏固練習
I.教材第10頁上的“做一做”。
2.練習三的第1、2題。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的第3?5題。
教學內(nèi)容分步檢驗應用題的方法及混合練習。(教材第11頁,練習三的第6?10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學會對兩步應用題進行分步檢驗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方法正確地進行檢驗
應用題;鞏固兩步連乘、連除應用題的解法。
2.培養(yǎng)學生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應用題的第二種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40+6013X4009X7-404-100
215X0404-5+59X9+951+17
2.用兩種方法解答應用題。
(1)5個工人8小時加工2400個零件,平均每個工人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第①種:24004-54-8=60;第②種:24004-84-5=60)
(2)1個工人每時加工零件60個,5個工人8小時一共加工多少個零件?
(第①種:60X5X8=2400;第②種:60X8X5=2400)
二、揭示課題
為了保證應用題解答的正確性,有必要對應用題的解答進行檢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檢
驗應用題的方法。
板書課題: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三、教學新課
教學應用題常用的檢驗方法:
1.教學第一種檢驗的方法。
(1)提問:按照原來的題意,你能檢驗復習題2的兩道題的解答是否正確嗎?
(2)怎樣檢驗這兩道題?(列式是否符合題意,每步計算是否正確)
(3)小結(jié)第一種檢驗方法: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查每一步列式和計算,看是否正
確。
2.教學第二種檢驗的方法。
(1)學生討論:對復習題2的兩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進行檢驗嗎?怎樣檢驗?
(2)對復習題2的第(1)題的第①種解法的檢驗:
①把平均每個工人每時加工60個零件當作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求1個工人8小時加工
零件的個數(shù)。
60X8=480(個)
②再按照題意求5個工人8小時加工零件的個數(shù)。
480X5=2400(個)
③計算的結(jié)果和原題的2400個相同,說明全部解答是正確的。
(3)讓學生對復習題2的第(1)題的第②種解法進行檢驗,說出檢驗方法和過程:
①把平均每個工人每時加工60個零件當作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求5個工人每時加工零
件的個數(shù)。
60X5=300(個)
②再按照題意求5個工人8小時加工零件的個數(shù)。
300X8=2400(個)
③計算的結(jié)果和原題的2400個相同,說明全部解答是正確的。
(4)讓學生對復習題2的第(2)題的兩種解法分別用第二種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說
出檢驗方法和過程。
第①種解法的檢驗過程:
①把5個工人8小時一共加工2400個零件當作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求5個工人每時加
工的零件個數(shù)。
24004-8=300(個)
②再按照題意求1個工人每時加工零件的個數(shù)。
3004-5=60(個)
③計算的結(jié)果和原題的60個相同,說明全部解答是正確的。
第②種解法的檢驗過程:略。
(5)小結(jié)第二種檢驗的方法。
啟發(fā)學生回答:檢驗的第一步做什么?(把得數(shù)當作已知數(shù))。第二步做什么?(按照
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jié)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四、鞏固練習
1.第11頁的“做?做”。
2.練習三的第6題。(做在書上)
五、指導練習
1.練習三的第9題。
改編時,可啟發(fā)學生看復習題2的兩道題以及練習三的第4題的兩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想
-想怎樣把條件和問題互換,加以改編。
2.練習三的第11*題。
提示:先求出平均每組去了多少人,再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人。即:
1804-(5+4)X5=100(人)
3.練習三的第12*題。
先求出1臺碾米機1時碾米多少千克,再求1臺碾米機8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即:
48004-4^-3X8=3200(千克)
4.思考題。
(1)(197+199+196)+2=296.......三科總成績
(2)296-197=99數(shù)學成績
(3)199-99=100語文成績
(4)197-100=97……自然成績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的第7?10題。
復習內(nèi)容混合運算和連乘、連除應用題。(教材第32頁的第1?3題,練習八的第1?4
題)
復習要求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小括號內(nèi)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順序,能夠正確比較迅速地
進行計算。
2.進一步掌握兩步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夠熟練地用兩種方法解答這兩類
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審題的習慣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復習重點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350+7750+2508X12586-68
50X2436004-30039X2048+3
650?13524+9925X36680-79
2.不計算,畫橫線標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1)162-(38+5404-18)(2)(1070+28X289)4-9
(3)35+(96-12X5)(4)735X(700-4004-25)
3.計算下面各題。
(1)4504-(150-50X2)(2)(2164-8+36)X36
4.在口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再列成綜合算式。
綜合算式:—綜合算式:
5.解答應用題。
(1)一臺扎花機每時扎棉花45千克。照這樣計算,6臺同樣的扎花機8小時扎棉花多
少千克?
(2)3臺推土機4小時推土1800方,平均每臺推土機每時推土多少方?
二、復習指導
1.教材第32頁“整理和復習”的第1題。
(1)讓學生說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分別在兩道式題的下面畫橫線、標順序。
①(148-111+37)X5
①
②
②5000-(720+650+130)
-O
②
(3)分別按順序計算這兩道題。
2.教材第32頁”整理和復習”的第2題。
(1)讓學生回答分析過程:
=和?
560-270360+90
(2)列綜合算式,并回答為什么要把“560-270”打上小括號?
(560-270)+3604-90
(3)計算出得數(shù)。
3.教材第32頁“整理和復習”的第3題。
(1)先讓學生回答一年有多少個月,再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第(1)題。
方法1:一年=12個月
2X72X12
方法2:2X12X72
(2)說出為什么要乘以12?每種解法的算理是怎樣的?
(3)第(2)題讓學生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多點幾名學生發(fā)言后用一種方法
分步解答,然后檢驗。
三、課堂練習
練習八的第1、2題。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八的第3、4題。
教學內(nèi)容三步應用題(1)o(教材第14頁的例3和后面的“做一做”,練習四的第1-3
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學會解答兩積求和或兩積求差的三步應用題;會用線段圖表示其數(shù)量
關(guān)系,掌握其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畫線段圖進行分析解答。
教學難點先求兩積的道理和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下面各題。
(1)汽車每時行50千米,3小時一共行多少千米?
(2)汽車3小時行150千米,平均每時行多少千米?
(3)汽車每時行50千米,一共行了150千米,需要兒小時?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時行50千米,行了3小時后,距乙地還有60千米。甲、乙
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出示教材第14頁上的復習題。先讓學生填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的應用題;
再讓學生列式解答;然后說一說解題思路和算理。
二、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做的第3題是我們學過的兩步應用題,現(xiàn)在我們在橫線上再填上一段話,使它
變成-?道三步的應用題。
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1)
三、教學新課
1.在復習題的橫線上填上“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這就使復習題成了例3。
2.教學例3。
(1)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畫出線段圖,在線段圖上表示出題目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每班40人
三年級_____._____.____.]
里變A共?人
四年級,J
(2)由學生根據(jù)題意和線段圖自由列分步算式解答。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
40X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
38X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3)弄清解題思路和算理。
①提問:要求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什么?為什么?
②怎樣求三年級的人數(shù)?為什么要用"40X4"?怎樣求四年級的人數(shù)?為什么要用“38
X3”?
(4)讓學生試著列出綜合算式,并分別說出每一步的算理。
40X4+38X3
=160+114
=274(人)
四、鞏固練習
1.想一想,如果把上題的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該怎樣解答?解答
后提問:為什么要用“40X4”的積減去“38X3”的積?用“38X3”的積減去“40X4”的
積行不行?為什么?
2.教材第15頁上面“做一做”的兩道題。
五、指導練習
1.練習四的第2題。
(1)怎樣求一班平均每人采集多少千克?為什么要用“126+42”而不用“126X42”?
(2)怎樣求二班平均每人采集多少千克?
(3)如何判斷哪個班平均每人采集的多?“多多少千克”怎樣求?
2.練習四的第3題。
(1)怎樣求火車的速度?怎樣求汽車的速度?
(2)怎樣求“火車的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多少倍?”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內(nèi)容三步應用題(2)。(教材第15?16頁的例4以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四的
第4?6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學會解答兩商求差的三步應用題,并能同兩積求差的三步應用題進行
區(qū)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畫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求兩商的道理和算理以及同求兩積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一班45人,平均每人向災區(qū)捐款4元;二班40人,平均每人向災區(qū)捐款3元。一
班和二班一共向災區(qū)捐款多少元?一班比二班多捐多少元?
2.部隊3天行軍120千米,平均每天行軍多少千米?
3.部隊每天行軍40千米,行軍120千米需要多少天?
二、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積求和或兩積求差的三步應用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兩商求差的三
步應用題。
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2)
三、教學新課
1.出示例4。
2.讀題,找出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3.提問:第一隊修了多少米?用了兒天?第二隊呢?
4.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12迷
第1隊----H-------1------1
?吊米
I
第2隊:
102米
5.先讓學生自己獨立解答。
解法一:
(1)1204-3=40(米)
(2)1024-3=34(米)
(3)40-34=6(米)
解法二:
(1)120-102=18(米)
(2)184-3=6(米)
6.討論:
(1)解法一中的“120+3”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除?用乘行不行?為什么?“102
+3"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除?“40-34”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減?
(2)解法二中的“120-102”求的是什么?“18+3”求得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除?
(3)上面的兩種解法哪種比較簡便?簡便在哪里?
7.讓學生試著寫出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
(1)1204-3-1024-3
(2)(120-102)4-3
說出綜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16頁“做一做”的三道題。在做第1道題時,為避免出現(xiàn)商是小數(shù)的情況,
可先把3元和2元分別改寫成“角”或“分”,以利于計算。
2.教材第17頁練習四的第4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5、6題。
教學內(nèi)容三步應用題⑶。(教材第18-19頁的例5以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五的
第1?3題)
教學要求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兩步幾倍求和(差)應用題的基礎上,學會解答三步幾倍
求和(差)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分析法分析和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四年級有學生120人,五年級比四年級多20人。四、五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級學生種樹180棵,五年級種樹的棵數(shù)比四年級的2倍少30棵。五年級種樹多
少棵?
3.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shù)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
多少棵?
二、揭示課題
以前,我們學習了已知一個數(shù)及兩數(shù)倍數(shù)關(guān)系求兩數(shù)和(差)的兩步應用題,今天我們
學習這類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3)
三、教學新課
1.出示例50
2.將例5與復習題3進行對比,有哪些變化?
3.讓學生用一條線段表示例5的條件和問題。
二年級栽56棵四物栽的鎮(zhèn)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栽?棵1???/p>
4.分析和解答。
(1)提問:要求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算什么?根據(jù)題里所給的條件,能直接算
出來嗎?還要先算什么?
(2)由學生試著用分步算式解答:
①四年級栽樹多少棵?
56X2=112(棵)
②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56+112=168(棵)
③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68-10=158(棵)
(3)解答后填在第18、19頁的橫線上。
(4)讓學生寫出綜合算式:
56+56X2-10
=56+112-10
=158(棵)
(5)還能寫出簡便些的綜合算式嗎?怎樣寫?為什么?
56X(1+2)-10
=168-10
=158(棵)
四、鞏固練習
教材第19頁“做一做”的3道題。
五、課堂小結(jié)
這類三步應用題中包含兒個數(shù)量關(guān)系,不過數(shù)量關(guān)系比較明顯,便于分析;解答這類應
用題一般要先從問題入手往上推,找出所求的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guān)系。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五的1?3題。(對第2題可作一些提示:怎樣求三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shù)?為什么
要用“60+2”而不用“60X2”?)
練習內(nèi)容三步應用題的鞏固練習。(練習五的第4?8題)
練習要求鞏固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提高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
練習重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練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聽題列式。
(1)紅花20朵,藍花15朵,黃花的朵數(shù)比紅花和藍花朵數(shù)的總和少10朵。黃花有多
少朵?
(2)學校有8個排球,籃球的個數(shù)是排球的3倍。籃球有多少個?
(3)學校有籃球24個,是排球個數(shù)的3倍。排球有多少個?
(4)火車每時行80千米,飛機每時比火車每時行的5倍還多50千米。飛機每時行多
少千米?
2.看圖列式計算。
里里)人
五年級匚二____._____._____.____.
每班54人!共?人
六年級匚1___,_____,_____.J
3.解答應用題。
(1)師傅每時加工零件50個,徒弟每時加工零件35個。兩人各加工6小時,共加工
零件多少個?師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個?
(2)一班40人,一共向?qū)W校圖書室捐書200本,二班45人,一共向?qū)W校圖書室捐書
180本。--班平均每人比二班平均每人多捐書多少本?
(3)甲數(shù)是60,乙數(shù)比甲數(shù)的3倍少20。甲、乙兩數(shù)的和是多少?
二、指導練習
1.練習五的第4題,可用兩種方法解答:
解法(1)是:98-12-(12+8)
解法(2)是:98-(12+12+8)
2.練習五的第6題。
解法(1)先求乙騎摩托車行的路程,再求甲騎自行車行的路程,相減得:
20X3X2-20X2
解法(2)先求乙騎摩托車每小時比甲騎自行車每小時多行的路程,再求2小時后二人
相距多少千米,即:
(20X3-20)X2
解法(3)在解法(2)的基礎上將“20X3—20”簡寫成“20X(3-1)”,即:
20X(3-1)X2
3.練習五的第7題。
改變題里的條件,變成一個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把“五月份生產(chǎn)了2199件”改為“五
月份比四月份多生產(chǎn)359件”等。
4.練習五的第8題。
(1)第1問:先由學生試一試。如有困難可提示學生:擴建后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面
積是多少?即:
(80+20)X(40X2)
=100X80
=8000(平方米)
(2)第2問:在第1問的基礎上,先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再用擴建后的面積相減即
得。但許多學生認為可以這樣算:20X40或20X(40X2);針對此類錯誤,可畫圖如下,
幫助學生分析理解:
原來80米增加20米
米
U
2
X
如
“
是<
后
加
增
由上圖可知:“20X40”或“20X(40X2)”都不是擴建后全部增加的面積,而是擴
建后增加的一部分面積,也可指圖說明具體增加的一部分是哪一塊。
正確的答案是:
8000-80X40
=8000-3200
=4800(平方米)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五的第4、7題。
2.學校操場原來長80米,寬60米。擴建時向操場四周擴充20米。擴建后的操場面積
是多少平方米?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五的第5、6、8題。
練習內(nèi)容兩、三步應用題的混合練習。(練習五的第9?15題)
練習要求
1.通過混合練習及各種形式的改編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三步應用題的分
析解答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練習重點分析應用題中的基本數(shù)量關(guān)系。
練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1)1臺拖拉機每時耕地2000平方米。照這樣計算,3臺拖拉機5小時一共耕地多
少平方米?
(2)3臺拖拉機5小時耕地30000平方米,平均每臺拖拉機每時耕地多少平方米?
2.市場有梨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裝一箱;有蘋果225千克,每15千克裝一箱。梨
子和蘋果一共多少箱?梨子比蘋果多多少箱?
3.判斷。(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X”)
(1)甲數(shù)是20,乙數(shù)比甲數(shù)的3倍少10,甲、乙兩數(shù)的和是多少?
①20X3T0()②20X3T0-20()
③20+20X3-10()@20X(1+3)-10()
(2)大象可以活80年,是獅子活的年數(shù)的2倍%大象比獅子可多活多少年?
①80X2()②80+2()
③80+2-80()@80-804-2()
二、指導練習
1.練習五的第11題。
(1)先由學生試一試。
(2)提問:把2元4角和7元2角化成以什么單位的錢數(shù)?為什么要這樣化?
2.練習五的第13題。
(1)小明有郵票多少張,怎樣求?
(2)怎樣求小強郵票的張數(shù)?為什么?
3.練習五的第14*題。
(1)先由學生試做。
(2)將下面兩種算式進行比較:
①120?4
②(9060+120)4-4-90604-4
第①種算式對不對?120是什么?4是什么?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
第②種算式對不對?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上兩種算式哪一種簡便?
4.練習五的第15*題。
(1)在編成一步應用題時,只需提出問題“汽車平均每時行多少千米?”即可。
(2)在改成兩步和三步應用題時,既要添加條件或改變條件的敘述方法,又要改變問
題等。只要符合題意,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方法較多。
5.教材第22頁的思考題。
(1)通過3個釘子可以圍成三角形,即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其中
有等腰三角形,但不能圍成等邊三角形。
(2)通過4個釘子可以圍成四邊形,即一般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
梯形等。
三、課堂練習
練習五的第11、15題。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五的第9、10、12、13題。
教學內(nèi)容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教材第23、24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六中的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初步學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
這些統(tǒng)計表和圖回答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思想。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和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
教學用具畫有教材第23?24頁例1和“做一做”中各個圖和表的小黑板或者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理解數(shù)據(jù)
1.出示例1掛圖。向?qū)W生介紹這張圖是四年級一個班的學生住家分布情況,不同街巷
用不同符號表示。觀察提問:各街巷分別住了多少人?
2.把學生數(shù)出各街巷住的同學數(shù)分別板書如:7、8、6、9、11,老師指著這些各街巷
住的學生數(shù),告訴學生我們稱它們?yōu)閿?shù)據(jù)。
3.小結(jié)并揭示課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需要調(diào)查統(tǒng)計一些事物的數(shù)目,這些數(shù)目
通常叫數(shù)據(jù)。為了把調(diào)查結(jié)果表示清楚,還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簡單數(shù)
據(jù)簡明地表示出來,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數(shù)據(jù)整理。
板書課題: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
二、教學數(shù)據(jù)整理
1.第一種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秦統(tǒng)計表
(1)初步認識統(tǒng)計表。老師:我們畫一個表把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填在表里。(老師畫出下
表并標出各街巷名稱,分別對應前面板書的數(shù)據(jù))
平
平
利
勝
和
和
一
街道一勝利
二
巷
巷
合計巷東大街
名稱二巷
學生
人數(shù)786911
提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學生?怎樣表示?(用“合計”表示,并在合計欄下填上41)
老師指著上表說明:先在上面一行寫出各街巷名稱,然后把學生數(shù)寫在下面一行,再加
表頭和線就做成了統(tǒng)計表。接著讓學生翻開教材第23頁,把書上的表填完整。
(2)比一比。將分布圖與統(tǒng)計表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來進行對比,(使學生對統(tǒng)計表
加深認識)如:東大街住多少名同學?勝利二巷比和平二巷多住多少名同學?引導學生說出:
統(tǒng)計表比分布圖表示得更清楚、明了。
(3)做一做。填表練習教材第24頁“做一做”中的表格。
根據(jù)填好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①誰投得最遠?②誰投得最近?③小玉比小梅少投多
少米?
2.第二種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素條形圖。
(1)初步認識條形圖。老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張方格圖并說明每一個小格可以表示一個
人,有兒個人就用兒個小格表示,條形圖就是用這種長方形來表示某一數(shù)據(jù)的。接著老師分
別按照各街巷所住的人數(shù),在方格上涂色制成教材第24頁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比一比。對統(tǒng)計圖與條形圖,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來進行對比:①哪條街住的同
學最多?②住和平一巷的比住勝利二巷的少多少人?等。引導學生概括出:條形圖比統(tǒng)計表
表示數(shù)據(jù)更形象、具體,但不能體現(xiàn)合計表。
(3)做一做。涂條練習教材第24頁的“做一做”。涂色前要求學生數(shù)--數(shù)書上格子圖
有多少行、多少列,一個小格代表多少米,然后再按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用顏色筆涂出長方形條來
表示這5個同學投壘球成績的條形統(tǒng)計圖。(同時讓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集體訂正)
并看制好的條形圖回答下面的問題:①誰投得最遠?②誰投得最近?③小麗比小紅少投多少
米?
三、鞏固練習
練習六的第1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簡單數(shù)據(jù)的整理方法有哪兩種?通過對比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點?然
后老師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六的第2?4題。第5題不作統(tǒng)一要求,合并成的一個統(tǒng)計表通常是:
淤別
人敘^
合計男生女生
總計894544
一班432320
二班462224
教材第26頁思考題的答案是:張強給李林5張(1格),給王紅15張(3格),三個
人的郵票同樣多。
教學內(nèi)容求平均數(shù)。(教材第27?29頁的例2和例3,以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七的
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滲透對應思
想。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教學用具例2的掛圖和例3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38+52)4-2(2+3+4)4-3
(40+35)4-5(7+9+8)4-3
2.一個杯子的水深20厘米,把水平均倒在同樣的4個杯子里,平均每個杯子里水深多
少厘米?
二、揭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做的''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兒份,求每份是多少”的簡單應用題,這是以前
學習過的除法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解答這樣的問題,如:
“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
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出示在小黑板上,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問題。
板書課題:求平均數(shù))
三、教學新課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22068-2025汽車空調(diào)用電動壓縮機總成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零部件檢測合同
- 商品分銷代理合同
- 承攬合同是何種類型合同
- 商業(yè)空間裝修設計合同2025
- 中保人壽個人養(yǎng)老金保險合同范本
- 兼職人員聘用合同(試聘版)
- 正式合同樣本:電子產(chǎn)品供貨合同
- 礦產(chǎn)銷售合同
- 5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2025年浙江紹興杭紹臨空示范區(qū)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記錄主題
- 2025年春新冀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1L1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吊籃安全技術(shù)規(guī)程
- 2025年3月日歷表(含農(nóng)歷-周數(shù)-方便記事備忘)
- 消化內(nèi)鏡護理講課
- 《中國人口老齡化》課件
- 腰椎后路減壓手術(shù)
- 自來水廠安全施工組織設計
- 《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UCP600中英文對照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