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當事人雙方和其他訴訟與人參加下,依法審查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2、民事訴訟法,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和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形成的,并受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范調整的,以訴訟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一種社會關系。
合議制度: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開審理,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加本案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的制度。
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后即告終結的制度。
主管:確定人民法院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之間解決民事糾紛的分工和權限。
4、民事訴訟的管轄,各級人民法院和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權限。
5、級別管轄,劃分不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權限。
6、地域管轄,確定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在各自的轄區(qū)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權限。
7、專屬管轄,法律強制規(guī)定某些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權管轄。
8、協(xié)議管轄,雙方當事人在糾紛發(fā)生前或糾紛發(fā)生后,以書面的方式約定管轄法院。
共同管轄:對同一訴訟依照法律規(guī)定兩個或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指定管轄:上級人民法院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對某個具體的案件,指定其轄區(qū)內某個下級人民法院予以管轄。
移送管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受訴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自己對該案無管轄權,而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9、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當事人依法提出該人民法院對本案無管轄權的主張和意見。
10、支持起訴,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與他人發(fā)生糾紛,而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利害關系人。
11、共同訴訟人,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舉證責任: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提出證據并加以證明的責任。
證據收集:法院審判人員為了查明案件事實,按照法定程序調查取證的行為。
證據審查:人民法院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所取得的證據材料,予以核實、鑒別,辯明其真?zhèn)蔚脑V訟活動。
證據的判斷:人民法院在審查證據的基礎上,對證據進行綜合分析,決定證據的取舍,并最終確定證據證明力的訴訟活動。
期間:人民法院、訴訟參與人進行或完成某種訴訟行的期限和日期。
20、指定期間,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職權確定完成某項訴訟行為的期間。
送達:人民法院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行為。
21、留置送達,在受送達人無理拒絕接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處,即視為送達并產生送達效力的送達方式。
委托送達:受訴法院直接送達有困難,而委托其他法院將需送達的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轉交送達:受訴法院基于受送達人的有關情況而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交有關機關、單位轉交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公告送達:受訴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采取其他方法均無法送達時,而將需送達的訴訟文書的主要內容予以公告,公告經過一定期限即產生送達后果的送達方式。
送達回證:法院用以證明完成了送達行為的格式化的訴訟文書。
法院調解: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和協(xié)調下,就案件爭議的問題進行協(xié)商,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
調解書:由人民法院制作的,以調解協(xié)議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文書。
22、財產保全,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或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對當事人的財產采取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生效判決執(zhí)行的制度。
23、證據保全,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訴訟參加人的請示或依職權采取措施對證據加以固定和保護的制度。
24、先予執(zhí)行,人民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裁定當事人預先付給另一方當事人一定數(shù)額金錢或其他財物的制度。
拘傳:對于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強制被傳喚人到庭參加訴訟活動的一種措施。
訓誡:人民法院對妨害民事訴訟秩序行為較輕的人,以口頭形式予以嚴肅地批語教育,并指出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危害性,令其以后不得再犯的一種強制措施。
受理:人民法院通過對當事人的起訴進行審查,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條件的,決定立案審理的行為。
開庭審理: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在法院固定的法庭上或法律允許設置的法庭上,依照法定的程式和順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從而查明案件事實,對案件作出裁判的全部過程。
法庭調查:即在法庭上通過展示與案件有關的所有證據,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的調查,從而為進入開庭審理的下一個階段作好準備。
法庭辯論:雙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辯論權,在法庭上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總是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筆錄: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制作的反映法庭全部審判活動的真實情況的記錄。
審理期限:某一案件從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到作出裁判的法定期間。
撤訴: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決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訴的行為。
缺席判決:人民法院在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法庭審理的情況下,依法作出判決。
25、延期審理,在特定情形下,人民法院把已經確定的審理期限或正在進行的審理順延至另一期日進行審理的制度。
訴訟終結: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fā)生某種法定的訴訟終結的原因,使訴訟程序繼續(xù)進行已沒有必要或不可能繼續(xù)進行,從而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程序的制度。
26、簡易程序,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簡單民事案件所適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
27、民事裁定,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和執(zhí)行程序中的問題以及個別實體問題所作的權威性判定。
28、第二審程序,上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上訴,就下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在其未發(fā)生法律效力前,對案件進行審理的程序。
上訴:當事人對一審法院裁判不服,向該法院的上一級法院依法提起的訴訟。
29、審判監(jiān)督程序:即再審程序,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發(fā)現(xiàn)確有錯誤,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糾正的審判制度。
抗訴: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提請人民法院進行再審。
30、特別程序,人民法院審理某些非民事權益爭議案件所適用的審判程序。
31、督促程序,人民法院根據債權人的給付金錢和有價證券的申請,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債務人限期履行義務的特殊程序。
32、公示催告程序,人民法院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以公示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間主張權利,如無人主張權利,經申請人的申請,作出除權判決的程序。
33、除權判決,人民法院在公示催告期間屆滿無人申報權利,或者申報被駁回,依申請人的請示所作的宣告失票無效的判決。
34、企業(yè)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企業(yè)法人因嚴重虧損,無力清償?shù)狡趥鶆?,人民法院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的申請,將債務人的破產財產依法在全體債權人中間按比例進行分配的特定程序。
民事判決:人民法院通過對民事案件的審理,查明事實,并根據事實,依據法律、法規(guī),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實體問題所作的結論性斷定。
民事裁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為保證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就訴訟程序方面的有關事項所作出的斷定。
民事決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為保證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對訴訟程序中發(fā)生的特殊事項所作出的斷定。
35、破產宣告,人民法院對債權人或債務人提出的破產申請經審查認定后,宣告?zhèn)鶆杖似飘a的法律行為。
36、清算組織,在宣告企業(yè)破產后,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成立的負責管理、清算破產財產的臨時性組織。
執(zhí)行:人民法院的執(zhí)行組織依照法定的程序,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內容,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后盾,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的行為。
37、執(zhí)行異議,在執(zhí)行進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zhí)行標的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并主張全部或部分的實體權利。
38、執(zhí)行擔保,在執(zhí)行中,被執(zhí)行人確有暫時困難,缺乏償付能力,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并經申請執(zhí)行人同意而暫緩執(zhí)行的一種制度。
39、執(zhí)行回轉,在執(zhí)行完畢后,因據以執(zhí)行的法律文書被依法撤銷,由執(zhí)行人員采取措施,強制一方當事人將執(zhí)行所得的利益退還給原來的被執(zhí)行人,恢復到執(zhí)行程序開始前的壯況的一種制度。
40、申請執(zhí)行,指生效法律文書中的實體權利人,在對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時,向人民法院請示強制執(zhí)行的行為。
執(zhí)行和解:在執(zhí)行過程中,申請執(zhí)行人和被申請執(zhí)行人自愿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并經人民法院審查批準后,結束執(zhí)行程序的行為。
執(zhí)行承擔:在執(zhí)行程序中由于出現(xiàn)特殊情況,被執(zhí)行人的義務由其他的公民、法或組織履行。
執(zhí)行中止: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某種特殊情況的發(fā)生而暫停止執(zhí)行程序,待該情況消除后再恢復執(zhí)行程序的制度。
執(zhí)行終結: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發(fā)生某些特殊情況,執(zhí)行程序不可能或漢有必要繼續(xù)進行,從而結束執(zhí)行程序的制度。
司法協(xié)助:不同國家的法院之間,根據本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在司法事務上相互協(xié)助,代為一定訴訟的行為。
仲裁:糾紛當事人在自愿基礎上達成協(xié)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審理,并作出對爭議各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和方式。
仲裁協(xié)議:雙方當事人自愿把他們之間已經發(fā)生或將來可能發(fā)生的財產性權益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協(xié)議。訴,是指當事人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向法院提出的保護其民事權益的請求。
訴的要素是指構成了一個訴訟所必不可少的能使訴特定化的因素,它是區(qū)別不同種類的訴和每一個具體的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創(chuàng)產業(yè)園市場分析
- 農業(yè)肥料配送合同范本
- 中國單段語音板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規(guī)劃與設計
- 2025年大塊板式輸送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15MWh儲能電站電網接入與并網設計
- 2021-2026年中國方便食品制造市場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4上半年中國移動視頻市場研究報告
- 請和門外的花坐一會兒
- 2025年煤精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節(jié)能專)
- 中藥功效快快記憶法(完整版)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裝圖集
- 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四級)(基本樂科)備考試題庫(含答案)
- 裝飾材料復試清單
- 有限公司事業(yè)合伙人管理辦法
- 工余安健環(huán)管理制度
- 空調維保服務項目質量保障措施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后思考題答案全
- 急性心肌梗塞
- 八年級地理下期教學計劃(星球地圖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