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比較閱讀108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出師表》比較閱讀108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出師表》比較閱讀108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出師表》比較閱讀108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出師表》比較閱讀108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出師表》比較閱讀(截至2024年)【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shù)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yīng)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惫夏改臧耸?,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shù)枚,舊衣數(shù)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節(jié)選自魯一同《關(guān)忠節(jié)公家傳》)[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guān)天培,清末將領(lǐng)。③?:艦隊。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臣本布衣布衣:_________________(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___________________(3)終不為妻子計計:___________________(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度: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yīng)者。16.諸葛亮和關(guān)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請結(jié)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3.①.平民②.拜訪③.考慮④.估計14.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15.(1)自那時以來(已有)二十一年了。(2)關(guān)天培派遣將領(lǐng)痛哭著求救兵,沒有人答應(yīng)。16.勇于擔當,忠誠報國。諸葛亮、關(guān)天培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lián)厝?。諸葛亮鞠躬盡瘁,興復(fù)漢室;關(guān)天培舍生取義,保家衛(wèi)國。【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課內(nèi)詞語含義,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1)臣本布衣:我本來是平民。布衣:平民。(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顧:拜訪。(3)終不為妻子計:終不應(yīng)為妻子兒女考慮而貪生怕死。計:考慮。(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關(guān)天培已經(jīng)自己估計敵眾我寡,難以抵擋,并且又沒有援軍。度:估計?!?4題詳解】本題考查斷句。這句話意思是:大丈夫蒙受國恩,國事有急,為國而死罷了?!罢煞蚴車鳌笔峭暾闹髦^賓語句,“有急”省略了主語“國事”,“死耳”表現(xiàn)關(guān)天培為國犧牲的精神。據(jù)此斷句為: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15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字詞:(1)二十有一年:從劉備訪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師北伐已經(jīng)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約數(shù)。(2)遣:派遣。請師:求救兵。無應(yīng):沒有人答應(yīng)?!?6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人物。結(jié)合甲文“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和乙文“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分析,諸葛亮在劉備遇到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關(guān)天培在國家危難之際視死如歸,可見他們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lián)厝?。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因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謙恭之舉,使諸葛亮感奮激發(fā),于是答應(yīng)為劉備奔走效勞,“遂許先帝以驅(qū)馳”,諸葛亮窮盡一生為劉備奔走效勞,興復(fù)漢室。乙文“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标P(guān)天培在京城時就經(jīng)常說國事有急,大丈夫蒙受國恩,應(yīng)當為國而死絕不能貪生怕死。當英軍進攻威遠、靖遠時,面臨炮臺守備力量薄弱、寡不敵眾的危局,他親臨靖遠炮臺,晝夜督戰(zhàn)、浴血殺敵,身體受數(shù)十處創(chuàng)傷最終壯烈殉國。他的言行一致展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舍生取義的獻身精神。由此可知,他們都勇于擔當,忠誠報國。【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疽摇康拦舛荒甏赫?,英軍進攻威遠、靖遠等炮臺,防守這里的只有幾百個瘦弱的士兵,關(guān)天培派遣將領(lǐng)痛哭著請求援軍,卻沒有得到答復(fù)。當初,關(guān)天培因為海運的事務(wù)到京城,有時和老友去酒店喝酒……不久感嘆說:“大丈夫蒙受國恩,國事有急,為國而死罷了,終不應(yīng)為妻子兒女考慮而貪生怕死?!标P(guān)天培的母親已經(jīng)八十多了,長子奎龍是吳淞參將,戰(zhàn)死。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這時就封了一口木匣寄給家人,木匣非常的堅固不可打開,關(guān)天培死后家人打開看,里面僅有數(shù)枚掉落的牙齒,幾身舊衣罷了。關(guān)天培已經(jīng)自己估計敵眾我寡,難以抵擋,并且又沒有援軍,于是決定自己定下計策,住在靖遠炮臺,日夜督戰(zhàn)。不久,英軍的大船突然到來,關(guān)天培率領(lǐng)游擊麥廷章勇猛地登上炮臺,大聲呼喊,督促激勵士兵,士兵們呼聲震天,海水洶涌澎湃,白晝昏昏暗暗如同黑夜。從卯時一直到未時,被殺死擊傷的敵人超過自己一方,關(guān)天培自己也身受數(shù)十處創(chuàng)傷,鮮血淋漓,染濕了全身的衣服和戰(zhàn)盔、鎧甲。(2024年安徽)【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沈①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于周同,盡其術(shù),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設(shè)祭于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③國死義乎!”(選自《宋史?岳飛傳》)【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陰歷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為某種目的而死。6.

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

(2)未冠,挽弓三百斤_____7.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2)學射于周同,盡其術(shù),能左右射。8.

【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請從以下兩句中任選一個加點詞,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對該詞所蘊含情感的理解。(1)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2)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我選:_____(填詞語),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有評者說:“義”是諸葛亮和岳飛共同的人生準則。岳飛遵循的“義”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回答?!緟⒖即鸢浮?.①.拜訪

②.

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

7.

(1)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職責。(2)他向名師周同學習射箭,學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領(lǐng),可以左右開弓

8.①.

示例:(1)感激

②.

感動而奮發(fā),表達了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2)擔心。表達了忘身憂國的一腔忠貞。

9.

岳飛的“義”是情義(或重情重義)和正義(或家國情懷)。既有對師傅的“孝”,也有對國家的“忠”。師傅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墳前祭奠,贏得父親贊譽,認為他能將來為國家、為正義而獻身?!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三次到茅廬之中拜訪我。顧:拜訪。(2)句意為: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語。此:這。臣:我。所以:用來。報:報答。職分:職責。(2)重點詞語:學射:學習射箭。于:向,盡:完全。術(shù):本領(lǐng)?!?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從(1)(2)兩句中任選一個加點詞,聯(lián)系全文,說出自己對該詞所蘊含情感的理解即可。(1)“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意思是:因此使我感動奮激,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加點詞“感激”意思是感動而奮發(fā),結(jié)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可知,作者回顧三顧茅廬至臨危受命以來與先帝共同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與對先帝的無限感激。(2)“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意思是:我整天擔憂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加點詞“恐”意思是擔心,結(jié)合“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可知,繼敘二十一年遭際之后,續(xù)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表達了忘身憂國的一腔忠貞。【9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乙文“同死,朔望設(shè)祭于其冢。父義之”(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擺上供品祭奠。他父親認為兒子為人仁義)可知,師傅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墳前祭奠,父親認為他仁義。古人認為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岳飛對師傅如期祭奠,突顯了他的“孝”,表現(xiàn)了他的重情重義。根據(jù)乙文“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yīng)該會為國家、為正義而獻身吧!可知,岳飛具有為國家、為正義而獻身的品質(zhì),結(jié)合岳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以及為收復(fù)失地,一生征戰(zhàn),為的是大宋江山可知,“義”中有對國家的“忠”,是正義?!緟⒖甲g文】【甲】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謀求在諸侯之中聞名顯達。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使我感動奮激,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整天擔憂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武器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疽摇吭里w,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年少時的岳飛就有氣節(jié),沉默忠厚,很少言語,家里雖窮但他勤奮好學,特別喜歡讀《左氏春秋》、孫臏吳起的兵法。天生有驚人的力量,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師周同學習射箭,學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領(lǐng),可以左右開弓。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擺上供品祭奠。他父親認為兒子為人仁義,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yīng)該會為國家、為正義而獻身吧!”(2024年甘肅蘭州)【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出師表》節(jié)選)【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fù)使樂平侯山③領(lǐng)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⑦之意也。(《漢書》節(jié)選)[注]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孫。④領(lǐng):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⑦茍且:敷衍。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1)以光先帝遺德______(2)以知下情______12.翻譯下列句子。(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2)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3.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通之處,請完成下表:諸葛亮的建議(簡要概括)漢宣帝的治國舉措(用原文回答)①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論功行賞②【參考答案】11.①發(fā)揚光大②知道,了解12.(1)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的禮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2)朝廷上下和諧相處,同心同德,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tài)度辦事。13.①廣開言路(意思相近即可)②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句意: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光:發(fā)揚光大。(2)句意:來了解地方百姓的情況。知:知道,了解?!?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diào)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重點字詞:(1)蓋:大概是;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禮遇;欲:想要;報:報答。(2)相安:和諧相處,沒有矛盾;莫:沒有;茍且:敷衍?!?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甲文“誠宜開張圣聽”可知,諸葛亮建議后主要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與漢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的治國舉措相通,故①處答案可概括為:廣開言路。根據(jù)乙文“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可知,漢宣帝的治國舉措為: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yīng)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于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這與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論功行賞”相通,故②處答案為: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參考譯文】【甲文】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不過宮廷里侍從護衛(wèi)的官員不懈怠,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的禮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yīng)該擴大圣明的聽聞,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yīng)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shù)脑?,以致于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guī)勸的言路?;蕦m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不應(yīng)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yīng)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而不應(yīng)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疽椅摹亢笤耆赂缛?,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去世。漢宣帝才開始親自治理政事,又想報答大將軍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wù)。并且召集群臣,來了解地方百姓的情況。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負責的事務(wù)分別奏報,再將他們陳述的意見分別下達有關(guān)部門試行,考察、檢驗其功效。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yīng)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于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中樞機構(gòu)嚴密,法令、制度完備,朝廷上下和諧相處,同心同德,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tài)度辦事。(2024年黑龍江龍東)【材料一】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材料二】備之既死,舉國而屬之孔明??酌饔辛⒐χ?,而無成功之量。乃以區(qū)區(qū)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fù)劉氏。故常千里負糧以邀一日之戰(zhàn),不以敗還,即以饑退。其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用兵之失也。夫蜀之為國,巖僻而固,非圖天下者之所必爭。然亦未嘗不忌其動,以其有窺天下之變,乘之而出也。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曹公雖死,有司馬仲達以制其兵,而魏未有變??酌饔诖?,宜因備之亡,深自示弱,以怠魏心,使其無意于我。勵兵儲粟,伺其一旦之變,因河、渭之上流,裹糧卷甲,起而乘之,則莫不得志。(選自何去非《蜀論》,有刪改)8.下列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B.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C.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D.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9.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崩,古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與《杞人憂天》“天地崩墜”中的“崩”意思不同。B.屬,同“囑”,委托,與《三峽》“屬引凄異,空谷傳響”中的“屬”意思不同。C.怠,使……懈怠,與《送東陽馬生序》“弗之怠”中的“怠”用法、意思相同。D.乘,趁,趁著,與《行香子》“偶然乘興,步過東岡”中的“乘”意思相同。10.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備信任諸葛亮,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諸葛亮牢記先帝遺愿,盡忠盡職。B.諸葛亮接受遺命后,就立下了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卻因治國無方導(dǎo)致了伐魏失敗。C.作為一個國家,蜀漢不是圖謀天下的人的必爭之地,是因為這里偏僻,地形險固。D.曹操死后,司馬仲達掌管著魏國的軍隊,魏國的形勢沒有發(fā)生變化,比較穩(wěn)定。11.把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2)乃以區(qū)區(qū)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fù)劉氏。12.對于出兵伐魏,材料二作者何去非和諸葛亮觀點不同,請簡要分析原因?!緟⒖即鸢浮?、A

9、C

10、B

11、(1)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2)他率領(lǐng)著新生的蜀漢,不斷地向北進軍,意圖吞并魏國,恢復(fù)劉氏的漢朝統(tǒng)治。12、

諸葛亮認為出兵伐魏是對先帝托付的忠誠履行,同時也是為恢復(fù)漢室而努力。他積極采取進攻策略,目的明確且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何去非則認為諸葛亮在實力對比不利的情況下冒然進攻,使得兵力未能有效利用,導(dǎo)致失敗。他主張用“深自示弱”的策略來以逸待勞,儲備實力以待時機。因此,兩人觀點的不同在于對形勢的判斷與對戰(zhàn)術(shù)選擇的不同,諸葛亮傾向于主動進攻,而何去非主張防守待機?!緦?dǎo)語】這篇文言文閱讀以諸葛亮與何去非的不同觀點為中心,展現(xiàn)了對諸葛亮北伐策略的不同解讀。材料一選自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了其對先帝遺志的忠誠及其北伐中原的決心,體現(xiàn)了忠心愛國的形象。材料二則采取何去非的觀點,從地緣政治和戰(zhàn)爭策略分析,認為諸葛亮雖有功名志向,但未能充分估計敵我力量對比,導(dǎo)致用兵失策。整體傳達了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多角度思考。8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意:盡管如此,蜀與魏之間的大小強弱之勢還是顯而易見的?!半m然”表示轉(zhuǎn)折語氣,應(yīng)停頓;“蜀之與魏”表示兩國是并列關(guān)系,應(yīng)停頓;“其大小強弱之勢”來表示兩國從大小、強弱兩個方面進行比較,是一個完整的陳述句,應(yīng)停頓;“蓋可見也”表示對前句的總結(jié);故斷為: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故選A。9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C.“弗之怠”的意思是“不敢有所怠慢”,其中的“怠”是“怠慢”的意思,是動詞,兩個“怠”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樣;故選C。10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B.結(jié)合乙文“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其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可知:諸葛亮雖然有著建立功業(yè)的志向,但卻缺乏成就大業(yè)的度量,他北伐的行動過于冒進,他急切想建立功勛,北伐行動太頻繁,導(dǎo)致軍隊疲憊,戰(zhàn)斗力下降,才會導(dǎo)致了伐魏失敗。文章沒有提及“治國無方”的因素。故選B。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夙夜:日夜;不效:沒有效果;傷:損害;(2)新造:新生;日:每日;北:向北進軍;吞:吞并。12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結(jié)合材料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可知:在諸葛亮認為,南方的局勢已經(jīng)穩(wěn)定,應(yīng)當要趁著軍隊士氣正盛,一鼓作氣,收復(fù)北方,興復(fù)劉漢江山,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完成陛下的遺愿。結(jié)合材料二“乃以區(qū)區(qū)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fù)劉氏”“故常千里負糧以邀一日之戰(zhàn),不以敗還,即以饑退。其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笨芍涸诤稳シ强磥?,蜀國的國力還不雄厚,每次打仗希望速戰(zhàn)速決,他不是因為失敗而返回,就是因為饑餓而撤退。因為急功冒進導(dǎo)致北伐失利。結(jié)合材料二“夫蜀之為國,巖僻而固,非圖天下者之所必爭。然亦未嘗不忌其動,以其有窺天下之變,乘之而出也”“孔明于此,宜因備之亡,深自示弱,以怠魏心,使其無意于我。勵兵儲粟,伺其一旦之變”,可知:在何去非看來,蜀國地理偏遠,易守難攻,不必著急北伐,要懂得示弱,麻痹敵人,暗中練兵屯糧,等到合適時機在進行北伐,那就會實現(xiàn)愿望的?!緟⒖甲g文】【材料一】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jīng)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yīng)當鼓勵和統(tǒng)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qū),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奸邪勢力,復(fù)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隆下的職責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效之、費違、董允的責任了?!静牧隙縿淙ナ乐?,整個國家(指蜀漢)都托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雖然有著建立功業(yè)的志向,但卻缺乏成就大業(yè)的度量。他率領(lǐng)著新生的蜀漢,不斷地向北進軍,意圖吞并魏國,恢復(fù)劉氏的漢朝統(tǒng)治。因此,諸葛亮經(jīng)常長途跋涉攜帶糧食,期望在一天之內(nèi)就能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然而,他不是因為失敗而返回,就是因為饑餓而撤退。他頻繁地調(diào)動軍隊,急于建立功勛,但每次行動往往未能成功,結(jié)果軍隊已經(jīng)疲憊不堪。這就是諸葛亮在用兵上的失誤。蜀國作為一個國家,地勢險峻偏僻而堅固,不是那些意圖爭奪天下的人所必須爭奪的地方。然而,也不能不警惕它的舉動,因為它有可能趁著天下形勢的變化,乘機而出。盡管如此,蜀與魏之間的大小強弱之勢還是顯而易見的。曹操雖然去世了,但還有司馬仲達來統(tǒng)制魏的軍隊,魏國內(nèi)部并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應(yīng)該利用劉備去世的機會,盡量表現(xiàn)出自己的弱勢,以放松魏國對蜀的警惕,讓他們無意中忽視蜀的存在。同時,蜀應(yīng)積極訓(xùn)練軍隊,儲備糧食,等待魏國一旦出現(xiàn)變故,便可沿著黃河、渭水的上游,攜帶充足的糧食和裝備,迅速行動,乘機而起,這樣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2024年山東日照)【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闊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乙】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人也。亮卒,以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yīng)答?;蛴麡?gòu)①戲于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yīng),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nóng)楊敏曾毀婉曰:“作事憒憒②,誠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請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敝髡咧負?jù)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茍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復(fù)何問邪?”后敏坐⑤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注釋】①構(gòu):陷害。②憒憒: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懲處。⑤坐:因……獲罪。⑥適莫:厚薄,即偏見。(1)解釋下列加點詞。①誠宜開張圣聽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③或以白琬④茍其不如(2)翻譯下列句子。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②戲之慢上,不亦甚乎!(3)請回答問題。①【甲】文中諸葛亮為后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②從哪幾件事可以看出蔣琬是一個“良實”之人?【答案】(1)①擴大;②給予,贈送;③有人(有的人);④如果。(2)①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能夠興盛的原因。②楊戲怠慢上級,不是太過分了嗎!(3)①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②有人構(gòu)陷楊戲,然而蔣琬認為楊戲是一個誠實的人;楊敏曾經(jīng)毀謗蔣琬,蔣琬不予追究;楊敏犯罪坐監(jiān),蔣琬不存成見,使楊敏得以免除重罪。【參考譯文】【乙】蔣琬,字公琰,零陵郡湘鄉(xiāng)縣人。諸葛亮去世,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性格素來簡略,蔣琬同他談話,他有時不應(yīng)不答。有人想在蔣琬面前誣陷他,便對蔣琬說:“您與楊戲講話而他不答理,其傲慢上級,不是太過分了嗎!”蔣琬回答說:“各人心性不一樣,就像人的容貌有差異,當面應(yīng)承背后非議,這是古人告誡人們注意之事。楊戲想要贊成我,但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贊成我,又怕暴露我的不是,所以默然不應(yīng),這正是他的誠實之處??!”又督農(nóng)楊敏曾經(jīng)毀謗過蔣琬說:“做事昏昏然,確實不如前人。”有人以此話告訴蔣琬,主管官員請求讓他們?nèi)ネ凭科涫轮巫飾蠲?,蔣琬說:“我確實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楊敏的呢?”主管官員再次陳說而蔣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員則請蔣琬去責問楊敏說他昏昏糊糊的情狀。蔣琬說:“若不如前人,則處事不合理,處事不合理,則昏昏糊糊。還有什么好問的呢?”后來楊敏犯罪坐監(jiān),大家都擔心他必死無疑,而蔣琬心中不存成見,故楊敏得以免除重罪。蔣琬的好惡愛憎合乎道義,都像這樣。(2023年甘肅)【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fù)使樂平侯山③領(lǐng)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節(jié)選自《漢書》)【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lǐng):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9、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B.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10、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1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2、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①

,而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②

,情辭懇切,言之有理。(2分)13、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2分)【參考答案】9、A10、(1)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陛下。(2)漢宣帝才開始親自治理政事,又想報答大將軍霍光的大德。11、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12、不利處境;有利條件。13、廣開言路,論功行賞?!緟⒖挤g】【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去世。漢宣帝才開始親自治理政事,又想報答大將軍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wù)。并且召集群臣,聽取他們對朝政事務(wù)的意見。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負責的事務(wù)分別奏報,再將他們陳述的意見分別下達有關(guān)部門試行,考察、檢驗其功效。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yīng)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于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中樞機構(gòu)嚴密,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tài)度辦事。(2023年遼寧本溪)【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wù):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猥自枉屈

自三峽七百里中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

無從致書以觀D.此進趨之時也

山川之美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10、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11、請概括出甲文中對作者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至少兩件)(2分)12、請分別找出甲乙兩文中諸葛亮認為當前出師北伐條件已經(jīng)具備的句子。(2分)甲:

乙:

【參考答案】8、D9、(1)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身耕種。(2)所以(把這事)托付給我而不再猶豫。10、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11、先帝當初三顧茅廬,對作者有知遇之恩;作者臨危受命,與先帝患難與共;先帝臨終托孤,寄以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答“三顧茅廬”“臨危受命”“白帝城托孤”等意近也可,任寫兩點即可)12、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于東?!緟⒖甲g文】【乙】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不能并存,賊不能并存,帝王之業(yè)不能茍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討伐曹魏。以先帝那樣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來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討敵人,是能力微弱而敵人強大的。但是,不去討伐敵人,王業(yè)也是要敗亡的;是坐而待斃,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點也不猶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食無滋味。想到要去北伐,應(yīng)該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過瀘水,深入不毛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愛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業(yè)不可能局處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著危險,來執(zhí)行先帝的遺愿,可是爭議者說這不是上策。而敵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面又要竭力去應(yīng)付孫吳的進攻,兵法要求趁敵方勞困時發(fā)動進攻,當前正是趕快進軍的時機呵!(2023年遼寧阜新)【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雜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①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泵髂?,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鼻f王從之,果如其言矣。(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國大臣。1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2)反曰()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嘗射于家圃B.可計日而待也雜然而前陳者C.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其真無馬邪12.翻譯下面句子。興師伐之,其民必反。13.閱讀兩個文段,用自己的話填空。【乙】文中豚尹起初認為楚不可伐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之后又認為可伐晉的條件之一與【甲】文所闡述的________________道理相同?!敬鸢浮?0.①.全,都②.同“返”,回來。11.B12.出兵討伐他們,他們的民眾一定會造反。13.①.國君憂患意識強;②.百姓安居樂業(yè);③.親近小人,疏遠賢臣?!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悉:全,都;(2)句意為:豚尹回來說。反:同“返”,回來?!?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A.于:介詞,對于/介詞,在;B.而:都是連詞,表修飾;C.之: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其:代詞,他的/副詞,難道;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興師:出兵。伐:討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1)(2)根據(jù)【乙】文“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yè))可知,國君憂患意識強,百姓安居樂業(yè);(3)根據(jù)【乙】文“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當初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找到【甲】文“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可知,親近小人,疏遠賢臣?!緟⒖甲g文】【甲】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fù)興就指日可待了?!疽摇砍f王準備攻打晉國,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來說:“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yè)。并且有一位賢臣在朝,叫做沈駒?!钡诙?,再派豚尹去晉國探察,回來說:“現(xiàn)在可以了。當初的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晉君追求安樂而失去禮節(jié);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們上下離心離德之際,興師討伐,他們的民眾一定會支持大王?!背f王采納了這個建議,果然像他說的那樣了。(2023年山東煙臺)【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權(quán)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nèi)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①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nèi)。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③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①驤:xiāng,向上舉。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8.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B.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C.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D.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庶竭駑鈍庶:期望,希望B.以彰其咎彰:揭示C.時人異焉異:對……感到驚異D.身使孫權(quán)使:使者10.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諸葛亮躲避亂世,親自耕種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劉備多次到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去拜訪他的事情。B.甲文為“表”,作者追述了三顧茅廬、臨危受命、臨終托孤往事,抒發(fā)了對先帝的感激,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興復(fù)漢室的決心。C.乙文為“傳”,略寫了諸葛亮的身世,詳寫了他出山后為劉備奔走效勞、功績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經(jīng)歷,作者還對其做出了評價。D.乙文中陳壽認為,諸葛亮不管是整治訓(xùn)練軍隊,還是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強于他作為將領(lǐng)的能力謀略。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2)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敬鸢浮?.A9.D10.D11.(1)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2)不會撿拾道路上遺落的東西,強大的不會欺負弱小,社會風氣安定平靜,秩序良好?!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而且跟他敵對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眾寡懸殊,攻和守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雖然每年勞師動眾,卻不能成功。根據(jù)句意斷為: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D.句意:親自出使孫權(quán)。使:動詞,出使;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D.乙文第二段“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意思是:然而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較擅長,出奇謀卻是他的弱點,治理人民的器識又遠勝于做為一名將軍的謀略。據(jù)此可知出奇謀是諸葛亮的弱點,“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有誤;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宜自謀:應(yīng)自行謀劃;咨諏善道:詢問(治國)好方法;雅言:指正確合理的言論;(2)拾遺:撿拾遺落的東西;侵:指欺負;肅然:安定平靜,秩序良好?!緟⒖甲g文】【甲】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疽摇恐T葛亮年輕時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氣概。身長八尺,面容相貌十分偉岸,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遇到漢末的動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田間耕種,不求聲望顯達。這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十分稱道劉備的杰出才能,于是結(jié)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把整個荊州當作禮物送給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劉備失去了權(quán)勢和地位,人數(shù)少而且沒有立足之地。諸葛亮當年27歲,就進諫奇策,親自出使孫權(quán),向吳國求援。孫權(quán)早就敬佩劉備,又看到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萬人來幫助劉備。劉備能夠用兵于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軍,乘勝攻下曹軍,江南都平定了,后來劉備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已經(jīng)平定,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兼任錄尚書事。劉備去世后,繼位的劉禪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諸葛亮專權(quán)處理。于是向外連結(jié)東吳,內(nèi)部平定南越的叛亂,明訂法律制度,整頓軍備,又對于工器技巧,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嚴明,獎懲必定遵守誠信的原則,沒有做惡事不受懲戒的,更沒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揚的。終于能做到官吏中沒有奸詐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勵,不會撿拾道路上遺落的東西,強大的不會欺負弱小,社會風氣安定平靜,秩序良好。在這段期間內(nèi),諸葛亮充分表現(xiàn)出他的志向來,那就是激進的話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話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蕩國內(nèi)。又他自以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無人能涉足中原,與占盡優(yōu)勢的國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顯耀他的武略。然而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較擅長,出奇謀卻是他的弱點,治理人民的器識又遠勝于做為一名將軍的謀略。而且跟他敵對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眾寡懸殊,攻和守的局勢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雖然每年勞師動眾,卻不能成功。(2023年四川瀘州)【甲】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疽摇空]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1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C.非淡泊無以明志 D.險躁則不能治性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受任于敗軍之際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還于舊都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12.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fù)漢室。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14.翻譯下列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緟⒖即鸢浮?0.C11.A12.D13.B14.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出名。【10題點津】本題考查古今異義。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氨氨伞钡慕窳x:(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義和今義不同;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感激:感動?!案屑ぁ钡慕窳x:深深的感謝,引申指激動。因此“感激”的古義和今義不同;C.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的今義:內(nèi)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義和今義一致;D.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險:輕薄?!半U”的今義:險要;危險。因此“險”的古義和今義不同;故選C?!?1題點津】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兩個“之”都是助詞,的;B.動詞,到/介詞,比;C.介詞,把/連詞,因此;D.連詞,表并列,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故選A。【12題點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D.“淫慢”和“險躁”是主語,其后應(yīng)斷開,“則”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勵精”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不能治性”也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正確的斷句因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故選D?!?3題點津】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B.“北上興復(fù)漢室”不是追憶的往事,而是諸葛亮向劉禪表明的決心,即將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故選B?!?4題點津】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翻譯時應(yīng)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茍:茍且。全:保全。聞達:顯達,有名望?!緟⒖甲g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2023年山東棗莊)【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曉其意·體會先賢形象】8.兩軍陣前“公將鼓之”,魯莊公①___的舉止凸顯曹劌的從容不迫;亂世之中“三顧草廬”,劉備三次到草廬②___的謙恭引發(fā)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據(jù)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填空)9.從文中或鏗鏘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語中,可以讀出人物深沉的情感?!叭馐痴弑伞钡囊馑际洽賍___,體現(xiàn)了曹劌對國事的憂慮;“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的意思是②____,體現(xiàn)了諸葛亮對先帝的感念。11.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延續(xù)民族文化的血脈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你從曹劌或諸葛亮身上學到了什么優(yōu)秀品格?請結(jié)合選文作答。【參考答案】8.①擊鼓進軍②拜訪9.①當權(quán)者目光短淺②因此我感奮激發(fā),于是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11.示例一:面對強敵壓境,曹劌深知“肉食者鄙”的現(xiàn)狀,戰(zhàn)前主動進見,戰(zhàn)中從容應(yīng)敵,他身上這種勇于擔當?shù)膬?yōu)秀品格值得我學習。示例二:我從諸葛亮身上學到了知恩圖報的優(yōu)秀品格。諸葛亮被先帝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于危難之間接受任命,一生對先帝忠心耿耿,這種知感恩、重情義的品格令我敬慕。(2023年山西)閱讀《出師表》的節(jié)選文字,回答911題。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部,狼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霍,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風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帑鈍,俵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階下之職分也。至于斯飄損益,進盡忠言,則作之、祎、充之任也。③愿等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作之、祎、充等之慢,以彰其各。階下亦宜自謀,以咨訴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躬耕于南陽躬:親自B.至于斯酎損益益:益處C.以告先帝之靈告:祭告D.則責作之、祎、允等之慢慢:緩慢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奉命于危難之間C.先帝知臣謹慎D.恐托付不效1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作者從敘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豐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這兩件往事。B.第②段寫作者已經(jīng)完成“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的重任,以此回報了先帝的知遇之恩。C.第③段作者闡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責任,并以“階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來勸勉劉禪。D.選文句句發(fā)自肺腑,情辭懇切,體現(xiàn)了“表”這種文體“動之以情”的特征。【參考答案】9、D10、A11、B(2023年天津)【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選自《出師表》)【乙】郗超與謝玄①不善。苻堅將問晉鼎④,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玄共事,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贝蠊扰e,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選自《世說新語·識鑒》),有改動)【注釋】①郗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②善:關(guān)系友好。③苻堅:前秦君主。④問晉鼎:圖謀奪取東晉政權(quán)。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帶地區(qū)。⑥濟事:辦成事情。⑦履展:鞋履和木展,形容不起眼的小事。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4分)(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2)必能神補闕漏,有所廣益( )(3)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 ) (4)大功既舉 ( )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吾昔嘗與玄共事B.愚以為營中之事 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于時朝議遣玄北討D.悉以咨之 人間頗有異同之論22.用“/”給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23.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4分)(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24.甲文中諸葛亮北上伐魏之前,向朝廷舉薦了一批文臣武將,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乙文中郗超力排眾議,堅定相信謝玄的能力,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覺的本領(lǐng),同時也有 ② ”(用乙文原語句回答)的胸懷。(2分)【參考答案】20.(1)簡拔(

選拔

)(2)闕漏(

缺失疏漏)(3)異同(不同)(4)舉

(成功,建立

)21.(A)分析:A都是“曾經(jīng)”B認為/按照C對/在D代詞,他們/結(jié)構(gòu)助詞,的22.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分析:發(fā)現(xiàn)他用人都能各盡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處理。23.(1)譯文:一定能夠使部隊團結(jié)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2)譯文:(荷堅)已經(jīng)像惡狼一樣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區(qū)。或者(荷堅)已經(jīng)貪婪地占據(jù)梁州、岐山一帶,又對淮陰地區(qū)懷有野心。24.①品德忠誠善良②“不以愛憎匿善”【參考譯文】東晉大臣郗超和謝玄不和。此時,前秦的苻堅準備發(fā)動進攻奪取東晉政權(quán)。已經(jīng)像惡狼一樣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區(qū)。當時朝廷商議對策,打算讓謝玄北上討伐苻堅,世人對此頗有爭議。只有郗超說:“謝玄這個人率師北伐一定能成功。我過去曾經(jīng)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發(fā)現(xiàn)他用人都能各盡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由此推斷,他一定能建立功勛?!敝x玄立大功后,當時的人們都贊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敬重他不因個人喜惡而漠視別人的長處。(2022年湖北黃岡)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19.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皆良實 良實:忠良誠實的人B.陟罰臧否陟:贊揚C.以光先帝遺德 光:發(fā)揚光大D.危急存亡之秋 秋:時候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1.下列選項中,對選文內(nèi)容與寫法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諸葛亮先闡述蜀國當時的有利條件,接著陳述不利處境,最后提出三條建議。B.諸葛亮以先帝嘆惜痛恨桓、靈二帝昏庸誤國為告誡,意在勸諫劉禪賞罰分明。C.選段語言華麗,言辭間充滿殷切期望,每句話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長輩口吻。D.選段在談?wù)撔蝿荨⑻岢鼋ㄗh中,表達作者對先帝的“感激”和“興復(fù)漢室”的決心22.在不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閱讀《出師表》選段與鏈接材料,分別說說諸葛亮、文天祥、歐陽修的選擇。【閱讀鏈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钟孱^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菜巍澄奶煜椤哆^零丁洋》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后事①,謂如公者②,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③,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④。功名成就,不居而去⑤,其出處進退⑥,又庶乎⑦英魄靈氣,不隨異物⑧腐散,而長在乎箕山⑨之側(cè)與潁水⑩之湄?!菜巍惩醢彩都罋W陽文忠公文》【注釋】①后事,身后之事。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繼承之事。②謂如公者,(宋仁宗)說像先生這樣的人才。③指顧:手指目盼,比喻行動迅速。④千載而一時:千載難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決斷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請求退職而去。⑥山外進退:從出官職,到民家隱處。⑦庶乎:大概,幾乎。⑧異物:肉體、尸體。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⑩潁水:潁河,源頭在登封縣境內(nèi)的潁谷?!窘獯稹浚?)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ACD.正確。B.有誤,句意:晉升、處罰、贊揚、批評。陟,晉升。故選:B。(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遠,疏遠。此,這。所以,……的原因。句意: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3)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A.有誤,諸葛亮先陳述不利處境,接著闡述蜀國當時的有利條件,最后提出三條建議。B.有誤,諸葛亮以先帝嘆惜痛恨桓、靈二帝昏庸誤國為告誡,意在勸諫劉禪親賢臣,遠小人。C.有誤,選段語言整齊,句式工整,言辭間充滿殷切期望,每句話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長輩口吻。D.正確。故選:D。(4)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冻鰩煴怼分兄T葛亮先陳述不利處境,接著闡述蜀國當時的有利條件,最后提出三條建議,表達了對先帝的“感激”和“興復(fù)漢室”的決心?!哆^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表達了文天祥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都罋W陽文忠公文》中歐陽修“功名成就,不居而去”表現(xiàn)了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潔志趣。答案:(1)B(2)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3)D(4)諸葛亮選擇的是“興復(fù)漢室”,為國盡忠。文天祥選擇的是視死如歸、舍生取義。歐陽修選擇的是功成身退、淡泊名利?!军c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參考譯文】先帝開創(chuàng)的統(tǒng)一大業(yè)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裂成魏、蜀、吳、三個國家。蜀漢人力疲乏,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報恩于陛下啊。實在應(yīng)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發(fā)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志向的人們的志氣,不應(yīng)該過分看輕自己,說出不恰當?shù)脑?,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蕦m中,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做了好事的人,都應(yīng)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yīng)該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內(nèi)外的刑賞法令不同。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思慮都忠誠純正,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來舉薦給陛下。我認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它們來和他們商量,然后實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的好處。將軍向?qū)?,性格品德善良公正,通曉行軍打仗,以前任用他的時候,先帝稱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議推舉向?qū)檽沃胁慷健N艺J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一定能夠使兵營行陣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wù)撨@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人都是忠貞優(yōu)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蜀漢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鏈接譯文】《過零丁洋》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經(jīng)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祭歐陽文忠公文》當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幾年,考慮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經(jīng)說過,像先生這樣的人才,可以把國家的前途委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