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黑龍江綏化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選)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kuài)稽①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與百姓同其勞……使范蠡與大夫拓稽(zhèjī)行成②,為質(zhì)于吳。二歲而吳歸蠡。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其后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③弊,輕銳④盡死于齊、晉。而越大破吳。[注釋]①會稽:古地名。②成:講和,和解。③罷:同“?!保v。④銳:精銳部隊。24.選出加點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A.百里奚舉于市愿為市鞍馬(《木蘭詩》)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C.勾踐伐吳,吳師敗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丁凑撜Z〉十二章》)D.女忘會稽之恥邪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25.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的探究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開頭用排比句式列舉了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磨煉的好處,最后總結(jié)出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成語“臥薪嘗膽”出自[乙]文,這個故事恰好印證了[甲]文“生于憂患”的道理。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主要體現(xiàn)了[甲]文的“勞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與百姓同其勞”主要體現(xiàn)了[甲]文的“苦其心志”。D.兩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逆境造就人才。經(jīng)得起艱苦的磨煉,終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yè)。26.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請斷兩處。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27.翻譯[甲]文中畫橫線句子。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28.請你根據(jù)[乙]文簡要概括越王勾踐的人物形象。【參考答案】24.B25.C26.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27.示例一:在國內(nèi)(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外部)如果沒有能匹敵的鄰國和外部的侵擾,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滅亡。示例二:在國內(nèi)(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外部)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液屯獠康膽n患,國家往往會滅亡。28.示例:勾踐是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發(fā)憤圖強的人。關(guān)鍵詞:①發(fā)憤圖強(發(fā)奮圖強也對)②忍辱負重③與百姓同甘共苦④禮賢下士⑤善于把握作戰(zhàn)時機⑥吃苦耐勞⑦生活簡樸……【解析】【24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A.名詞,集市/動詞,買;B.都是副詞,譯為“所以”;C名詞,軍隊/名詞,老師;D.結(jié)構(gòu)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故選B?!?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C.乙文中“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譯為:深思熟慮,苦心經(jīng)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這句話描述的是勾踐在心理上的努力和堅持,更多地體現(xiàn)了“苦其心志”,乙文中“身自耕作、與百姓同其勞”意為:他親身耕作、與百姓共同勞作,講述的是勾踐身體力行,和百姓一起勞作,表現(xiàn)的是甲文中的“勞其筋骨”;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為: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胺蛉恕笔侵髡Z,“自織”是謂語,表示夫人親自織布,應和后文斷開;“食不加肉”和“衣不重采”是兩個并列的分句,分別描述了夫人的食物和衣物的簡樸,二者之間應斷開,故斷句為: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重點字詞:入: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內(nèi);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佐;出: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敵國: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外患:來自國外的禍患;恒:常常;亡:滅亡?!?8題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根據(jù)乙文“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可知,勾踐在吳國被赦免回國后,深深銘記會稽之恥,為了國家的復興,不惜自身勞苦,親自耕作,夫人自織,生活簡樸至極,絕不奢侈浪費。每日通過嘗膽來警醒自己不忘國仇家恨,由此可見他是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發(fā)憤圖強、能與百姓共甘苦、禮賢下士的人。根據(jù)乙文“使范蠡與大夫拓稽行成,為質(zhì)于吳。二歲而吳歸蠡”“勾踐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其后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于齊、晉。而越大破吳”可知,他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派出范蠡等人與吳國求和,采用麻痹敵人的策略。當吳國兵力空虛時,他果斷發(fā)起攻擊,并成功擊敗吳軍,甚至殺死吳國的太子。由此可見勾踐是一個善于把握作戰(zhàn)時機,具有非凡軍事才能得人。【參考譯文】【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別人的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體現(xiàn)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這樣,就知道憂愁禍患更有利于人生存,安逸享樂更容易使人滅亡的道理了?!疽摇繀菄呀?jīng)赦免了越國。越王勾踐回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jīng)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對待賓客熱情誠懇,與百姓共同勞作?!酵踝尫扼缓痛蠓蜩匣蠛?,到吳國作人質(zhì)。兩年后吳國才讓范蠡回國。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勾踐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太子。這以后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zhàn)中死亡,所以越國大敗了吳軍。(2024年黑龍江綏化)岳陽樓記(節(jié)選)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4.解釋加點詞語。(1)沙鷗翔集(2)或異二者之為15.翻譯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16.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边@已成為封建時代士大夫的信條,貶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以獨善其身,可他卻仍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那么,你是怎樣看待范仲淹的政治情懷的,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4.(1)停息;(2)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15.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6.示例:我認為范仲淹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憂在天下人之前,樂在天下人之后。這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zhì),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苦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2023年黑龍江綏化)辯政(節(jié)選)子貢問于孔子曰:“昔者齊君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節(jié)財。’魯君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諭臣?!~公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悅近而來遠,’三者之問一也,而夫子應之不同,然政在異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齊君為國,奢乎臺榭,淫于苑囿,五官伎樂不解于時,一旦而賜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節(jié)財。魯君有臣三人,內(nèi)比①周②以愚其君,外距諸侯之賓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諭臣。夫荊之地廣而都狹,民有離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此三者所以為政殊矣。”【注】①比:勾結(jié)。②周:結(jié)合。17.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然政在異端乎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B.各因其事也未若柳絮因風起(《世說新語·詠雪》)C.齊君為國以順為正者(《孟子·富貴不能淫》)D.淫于苑囿躬耕于南陽(諸葛亮《出師表》)18.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他的回答對你處理事情有什么啟發(fā)?【答案】17.D18.這啟發(fā)我在解決問題時,應結(jié)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解決。因為導致問題的原因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發(fā)生變化?!緟⒖甲g文】子貢問孔子說:“從前齊國國君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治理國家在于節(jié)省財力。魯國國君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在于了解大臣。葉公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治理國家在于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前來依附。三個人的問題是一樣的,而您的回答卻不同,然而治國有不同的方法嗎?”孔子說:“按照各國不同的情況來治理。齊國君主治理國家,建造很多樓臺水榭,修筑很多園林宮殿,聲色享樂,無時無刻,有時一天就賞賜三個家族各一千輛戰(zhàn)車,所以說為政在于節(jié)財。魯國國君有三個大臣,在朝廷內(nèi)相互勾結(jié)愚弄國君,在朝廷外排斥諸侯國的賓客,遮蓋他們明察的目光,所以說為政在于了解大臣。楚國國土廣闊而都城狹小,民眾想離開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說為政在于讓近處的人高興,讓遠方的人來依附。這三個國家的情況不同,所以施政方針也不同。(2023年黑龍江綏化)【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疽摇寇骶薏h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彀嘬姸€,一郡并獲全。(1)請你解釋文中加點詞語。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賊既至(2)請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4)荀巨伯可稱為甲文中的“賢者”,請從甲乙兩文中各找出一句原文,加以證明。(5)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shù)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請你舉出一個事例。在今天,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義”的呢?【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避:同“避”,躲避。②句意為:大軍到了。既:已經(jīng)。(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中重點詞語有:是,此,這樣。勿喪,不丟掉。喪:喪失。句意為: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②中重點詞語有:遂,于是。全,保全。句意為: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整個郡縣都因此得到保全。(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據(jù)此斷句為: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4)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據(jù)“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因為他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不忍心拋下友人,鄙視“敗義以求生”的行為,在面對胡人時,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用來保全朋友的生命,這就體現(xiàn)了甲文賢者的“舍生取義”之心。故荀巨伯能稱得上“賢者”。(5)本題考查常識積累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平時積累,舉出一個“舍生取義”的事例即可。解答第二問,要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上,能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和個人認識,對文章做出評價,闡發(fā)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學生能扣住觀點,說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扣住原文主題進行小結(jié)即可。答案:(1)①同“避”,躲避;②已經(jīng);(2)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②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整個郡縣都因此得到保全。(3)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5)示例: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肯領(lǐng)取美國救援的面粉。示例:舍生取義在當代仍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時代背景的不同,“舍生”更多的是說我們面對人生抉擇時,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叭×x”也不限于正義,而是包括正義在內(nèi)的一切公義。只有讓舍生取義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個人的心中,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繁榮昌盛。【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緟⒖甲g文】【甲】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疽摇寇骶薏畯倪h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匈奴攻打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如今可能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這時匈奴已經(jīng)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留在城中?”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毙倥嗷プh論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整個郡縣都因此得到保全。(2022年黑龍江綏化)【甲】諸葛亮《出師表》節(jié)選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倚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疽摇口w國壁《泰山行宮記》節(jié)選余常年求學于外,鮮有歸家,今幸歸之,族中叔伯及村諸賢達之士聞余登進士,甚欣,家尊甚慰,曰:吾兒寬厚孝善,且胸懷凌云,則必有宏圖。余幼學時,家尊教余之兄弟甚嚴,常曰:父母同負育人之責。一日,尊因商旅大名府,遂書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見信曰:子完①之教,責在爾躬。而汝切記,偏愛者多,殊不知愛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維何②,約言之有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guī)發(fā)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以上八則,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爾宜銘于心間。后余之登士,雖身用心專,皆歸于余尊之嚴教也。[注釋]①子完:本文作者趙國壁,字子完。②維何:是什么。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①恢弘志士之氣

②殊不知愛之不以其道2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②后余之登士,雖身用心專,皆歸于余尊之嚴教也。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A.則漢室之隆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面山而居

人不知而不慍C.出入之迂也

無案牘之勞形D.爾宜銘于心間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27.甲文畫線句與乙文分別從哪方面進行勸誡和教導的?(2分)【參考答案】24、①發(fā)揚,擴展;②正確方法。25、①“這(些)都是忠正賢明,能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的人?!被蛘摺斑@(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jié)義臣子?!雹诤髞砦铱贾羞M士,雖然有用心專一的緣故,但都歸功于我父親的嚴格管教。26、C27、《出師表》中諸葛亮勸誡后主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德”廣開言路(不應該“妄自菲薄”堵塞忠諫之路)?!短┥叫袑m記》中作者的父親培養(yǎng)兒子成才,以“四戒四宜”之法嚴格教育兒子。【參考譯文】【甲】先帝開創(chuàng)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沒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為三,蜀漢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guān)鍵時期啊。然而侍衛(wèi)大臣在宮內(nèi)量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戰(zhàn)場上舍生忘死,這都是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要報答給陛下。陛下的確應該擴大圣明的聽聞,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弘揚有志之士的氣概,不應過分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勸諫的道路。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漢朝后期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yōu)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乙】我常常整年在外學習,很少回家,現(xiàn)在有幸回到家中,家族中的叔叔伯伯以及村里眾多有才學的讀人聽說我中了講十,很高,我的父親很欣,說:拔的子筑厚、書艮、有孝,況日他胸不委云壯志,就定會大展宏圖。我幼時學習的時候,我的父親教導我的兄弟很嚴格,常常說:父親和母親一同肩負著教育子女的責任。一天,父親因為生意旅居在大名府,于是寫信派人送到家里。我的母親看到信中說:(對于)子完的教導,責任在于你自身。而你一定要切記,偏愛(溺愛)太多,卻不知道愛孩子不能用正確方法(教育),反而因此害了孩子啊。那么正確方法是怎樣的,簡要說就是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安逸的想法,二戒懶散情性,三戒者侈浮華,四戒自大急躁。既要遵守四條戒律,又一定要培養(yǎng)四種好習慣:一應勤奮讀書,二應尊敬師長,三應博愛眾人,四應謹慎吃食。以上八條規(guī)則,是教導我兒子子完的完備規(guī)則,你應當銘記在心中。后來我考中進士,雖然有用心專一的緣故,但都歸功于我父親的嚴格管教。(2021黑龍江綏化)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温??”守仁①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③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夷之人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始予至,無室以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④也;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予嘗圃于叢棘之右,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⑤之以卉藥,琴編⑥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咀⑨尅竣偈厝?,指王陽明。②蔡:周時國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國:國都,④郁:阻滯。⑤蒔(shì):載種。⑥琴編:琴書。⑦通都:四通八達的都市。14.下列語句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A“人皆以予自上國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B.文中畫橫線句“將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確的停頓應為“將陋其地/弗能居也”。C.“予嘗圃于叢棘之右”從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斷句。D.“以信孔子之言”和“無絲竹之亂耳”兩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譯為助詞“的”。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16.結(jié)合文中第二個畫橫線的句子,概括選文與劉禹錫的《陋室銘》都是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兩方面)(2分)【參考答案】14.B評分說明:(2分)A“以”字是“因為”的意思。C是倒裝句。D“以信孔子之言”的“之”字是助詞“的”。“無絲竹之亂耳”的“之”字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主性。15.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偏遠的地方,于是給房子取名為“何陋”。評分說明:(2分)譯對重點字詞“予”“夷”“名”得1分,譯句語言完整流暢得1分。16.居住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評分說明:(2分)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緟⒖甲g文】從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遠的地方)去住,別人都認為那里偏僻落后??鬃诱f:“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古蔡國屬地以外的邊遠地區(qū)。人們都以為我從國都到這里,一定會嫌棄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個月,過得安寧而快樂。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在叢棘之中,則非常阻滯。遷到東峰,就著石洞住下,又陰暗潮濕。我曾在叢棘的后邊開園種菜,老百姓紛紛砍伐木材,就在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讓我居住。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藥等花卉。(擺上)琴書和圍冊史書,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到了四通八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偏遠的地方,于是給房子取名為“何陋”,用來伸張孔子的話。(2020黑龍江綏化)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讯﹃栐谏?,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0.解標下列加點詞語。(2分)(1)野芳發(fā)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1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12.下列加點詞語用法與例句一致的一項是(

)(2分)例句: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C.腰白玉之環(huán)

D.凄神寒骨,悄愴幽邃13.歐陽修筆下“佳木秀而繁陰”的景色,一定讓你聯(lián)想起了家鄉(xiāng)的某處夏季美景,請你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來。(必須從比喻、擬人或排比的修辭手法中任選一種進行描寫,不準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50字左右)(2分)【參考答案】10.(1)花

(2)以……為樂(以……為快樂)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11.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曲深秀麗的,是瑯琊山。評分說明:(2分)譯對重點詞語“蔚然”“深”“秀”得1分,翻譯完整流暢得1分。12.C評分說明:(2分)“名”“腰”都是名詞作動詞。13.示例:綠樹環(huán)抱的公園,像靜臥在搖籃里的嬰兒,安靜愜意,公園中央“品”字形分布的大型花圃中,各色鮮花爭奇斗艷,熱烈奔放。評分說明:(2分)答案不唯一。語言流暢、詞句優(yōu)美,能體現(xiàn)家鄉(xiāng)夏季景物特點。沒有運用指定的修辭手法扣1分,沒有達到規(guī)定字數(shù)酌情扣分,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不得分。(2020黑龍江綏化)二鵲救友某氏園中,有古木,鵲巢其上,孵雛將出。一日,鵲徊翔其上,悲鳴不已。頃之,有群鵲鳴漸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俄而揚去。未幾,一鸛①橫空而來,“咯咯”作聲,二鵲亦尾其后。群鵲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又“咯咯”作聲,似允所請。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②,遂俯沖鵲巢,銜一赤蛇吞之。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蓋二鵲招鸛援友也?!咀⑨尅竣冫X:guàn一種救兇猛的鳥。②匝:zā,圈。1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A.悲鳴不已(已經(jīng))B.若相語狀(形狀,樣子)C.集古木上(聚集,會合)D.銜一赤蛇吞之(含著,叼著)17.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18.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19.從這則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2分)【參考答案】16.A評分說明:(2分)17.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評分說明:(1分)劃分位置不正確或多劃均不得分。18.喜鵲們歡呼起舞,像在慶祝,并向(鶴)致謝。評分說明:(2分)譯對重點字詞“喧”“若”1分,譯句語言完整流暢1分。19.示例一:遇到困難時,需要發(fā)揚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難,別人幫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難時,要懂得尋求他人幫助。評分說明:(2分)符合題意即可。【參考譯文】某人的花園里有一棵古樹,喜鵲在上面筑巢,母鵲孵出來的小鵲都已快長成幼鳥了。一天,一只喜鵲在巢上來回地飛,不停地發(fā)出悲傷的鳴叫。很快,成群的喜鵲都漸漸聞聲趕來,聚集在樹上。忽然有兩只喜鵲在樹上對叫,好似在對話一樣,然后便揚長而去。過了一會兒,一只鸛從空中飛來,發(fā)出“咯咯”的聲音,兩只喜鵲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鵲們見了便喧叫起來,好像有什么事要說。鸛又發(fā)出“咯咯”的叫聲,似乎在答應喜鵲的請求。鸛在古樹上盤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鵲巢沖了下來,叼出一條赤練蛇并吞了下去。喜鵲們歡呼飛舞了起來,像在慶祝,并且向鸛致謝。原來兩只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019黑龍江綏化)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1)援疑質(zhì)理(2)或遇其叱咄11.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12.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故患有所不辟也B.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太守歸而賓客從也C.錄畢,走送之當余之從師也D.無從致書以觀俯身傾耳以請13.文中“窮冬”“烈風”“大雪”屬于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參考答案】10.(1)引、提出(2)訓斥,呵責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1分。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評分說明:(2分)譯對重點字詞“加冠”“道”1分,譯句語言完整流暢1分。12.D評分說明:(2分)13.環(huán)境描寫。通過描寫惡劣的環(huán)境,從側(cè)面烘托了作者從師求學的旅途之艱。(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評分說明:(2分)環(huán)境描寫1分,作用1分。(2019黑龍江綏化)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節(jié)選自《清朝藝苑》)21.解釋加點詞語(1)必無所疑乃已___________(2)若與平生所聞不合_________2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24.亭林先生哪些品質(zhì)值得你學習?【答案】21.(1)停止(2)如果22.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23.亭林先生(顧炎武)從小到老手都沒下過書。24.亭林先生勤奮好學、注重實地考察、治學嚴謹、學習專注的品質(zhì)值得我學習?!緟⒖甲g文】亭林先生(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帶一兩匹馱著書的騾子或馬隨身。有時候到了邊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暢飲,詢問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開書詳細的訂正,一定到?jīng)]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的背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和對它們的注釋文。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認真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2018黑龍江綏化)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會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14.翻譯下面的句子。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15.下列加點詞語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B.犧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16.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曹劌并非“肉食者”,卻要參與,對此,你有何評價?【答案】13.(1)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2)賜福,保佑。14.(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15.D16.示例:我贊賞劌的做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他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愛國精神和主人翁的責任感,促使他積極參政參戰(zhàn),最后協(xié)助莊公戰(zhàn)勝強敵。這種以天下為己任,參政議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018黑龍江綏化)趙廣拒畫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①。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作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②。賊聞其善畫,使圖所擄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實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注釋】①李伯時:宋代名畫家。小史:書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號。賊:這里指金兵。1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1分)A.尤工作馬 (擅長) B.幾能亂真 (表數(shù)量)C.使圖所擄婦人 (繪畫) D.而廣平生實用左手 (其實)20.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遂斷右手拇指遣去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分)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22.文中趙廣是個什么樣的人?請你再列舉出一位與他相類似的歷史人物。并用一句話簡述其事跡。(2分)【參考答案】19.B評分說明:(1分)B項中的“幾”的意思是“幾乎,差不多”。20.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評分說明:(1分)劃分位置不正確或多劃均不得分。21.李伯時作畫時,總是讓趙廣在身邊伺候,時間久了,趙廣就擅長繪畫了。評分說明:(1分)譯對重點字詞“使”、“侍”、“善”得0.5分,譯句語言完整流暢0.5分。22.趙廣是一位技藝高超、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人。(1分)歷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餓死;文天祥寧死不屈,慷慨就義;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1分)評分說明:(2分)第一問從技藝和品質(zhì)兩個方面各0.5分,第二問答出人物及事跡得1分,否則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題意均可?!緟⒖甲g文】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里的書童。李伯時作畫時,總是讓趙廣在身邊伺候,時間久了,趙廣就擅長繪畫了,尤其精于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畫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頭領(lǐng)聽說他擅長畫畫,讓他畫搶來的女子的像。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頭領(lǐng)拔出刀來威脅他,(趙廣)仍然不肯,(金兵)就砍斷他的大拇指,然后把他放走了。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戰(zhàn)亂平定以后,趙廣只畫觀音像罷了。(2017黑龍江綏化)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1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1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不以物喜 可以一戰(zhàn)。 B.而或長煙一空 一鼓作氣。C.把酒臨風 執(zhí)策而臨之。 D.或異二者之為 或以為死,或以為王。14.楊絳先生曾說過:“人生最美妙的風景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洞庭湖畔的岳陽樓,又是承載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樣的豁達胸襟和政治抱負呢?(請用原文回答)。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擔當?(2分)【參考答案】11.⑴探求 ⑵沒有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12.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深入水中的玉璧,漁人的歌聲互相和著,這樣的快樂哪里有窮盡呢!評分說明:(2分)古今都可,每個1分。13.C評分說明:(2分)14.承載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聯(lián)系自身實際,言志合理即可。評分說明:(2分)豁達胸襟和政治抱負各0.5分,聯(lián)系自身實際1分。(2017黑龍江綏化)歐陽修傳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弊誀?,遇事不敢忽也。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騿枺骸盀檎捄?,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保ü?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安適。19.

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因取舊案反覆觀之2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分)(1)讀書輒成誦(

(2)讀而心慕焉(

)2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分)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譯文:

22.

你如何看待歐陽修的為政之道?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評說。答:

【參考答案】19.

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評分說明:(1分)劃分位置不正確或多劃均不得分。20.(1)就(2〉仰慕評分說明:(1分)每個詞語解釋正確得0.5分;如有錯別字不得分。21.

我所說的寬松,是不做嚴苛急切(的事);所說的簡易,是不做繁瑣細碎(的事)罷了。評分說明:(1分)譯對重點字句“謂”“為”“苛”得0.5分,整個句子翻譯定整流暢得0.5分。22.

我贊成歐陽修的為政之道。這是一種寬而不苛,簡而不繁的為政理念,這是儒家“仁政”的體現(xiàn),而當前習總書記所倡導的“關(guān)注民生”的政策,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歐陽修的為政之道,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幸福安康。評分說明:(2分)現(xiàn)點鮮明.并此夠蛣合社會現(xiàn)實進行評說.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參考譯文】歐陽修幼年時就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有一次,他在一個廢書簏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韓愈留下的書稿,讀后對韓愈十分仰慕。歐陽修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性格剛強,見義勇為,雖有弓弩陷坑在前,將一觸即發(fā),而他也會奮不顧身。因而前后幾次被放逐流離,但志氣還是如常不衰。在貶職夷陵縣時,沒有什么排遣,就取出舊日已辦的案卷反復閱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案中是非顛倒、違法曲斷的錯誤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長嘆說:“這么一個偏遠的小縣,尚且如此,全國就可想而知了。”從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當文人求見歐陽修時,他跟他們談話,從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談論官吏治事的問題。他認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壞則關(guān)系到群眾的利益。凡他任職的幾個郡,不顯露治理事跡,不追求名聲榮譽,為政寬松簡易而不煩擾,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問他:“為政寬簡,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誤,這是什么原因呢?”他說:“把放縱無度作為寬,把省略必要的東西作為簡,那就使政事敗壞,而且百姓也會受害。我所謂寬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簡者,是不做繁碎擾人的事罷了。”(2016黑龍江綏化)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節(jié)選自《孟子》兩章)11.

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B.入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C.必先苦其心志(動詞,使……受苦)

D.孫叔敖舉于海(由于)12.

翻譯下面的句子。

(2分)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譯文:

13.

文中劃線句子能否刪除?請結(jié)合上下文說明理由。

(2分)答:

14.

本文開頭列舉的六個事例可以印證“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當代中學生大多處于“順境”之中,在這樣的“順境”中怎樣才能避免“死于安樂”呢?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2分〉答:

【參考答案】11.D評分說明:(2分)(D項中“于”是“從“的意思。)12.(—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被人們所了解。評分說明:(2分)譯對重點字詞“征”、“發(fā)”得1分,整個句子翻譯完整流暢得1分。13.

不能刪除;①因為這句話前面的內(nèi)容都是從造就人才的角度進行論述的,而這句話是從治理國家的角度論述的,這樣由個人到國家,能使論述更全面、更嚴密。②這句話前面的內(nèi)容是正面論證,而劃線句是反面論證,如果刪去,就不能夠全面充分的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評分說明:(2分)答出“不能刪除”的觀點得0.5分;理由答出其中一點即給1分,兩點都答出得1.5分。14.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挫折與磨難有時會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們要擁有“居安思?!钡囊庾R,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磨煉自己,讓自己的性情變得堅韌起來,自立自強,勤奮進取,使自己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中學生,只有這樣,當危難來臨時,我們才不會“死于安樂”。(2分〉評分說明:(2分)觀點正確得1分;能結(jié)合自身實實際論述,完整嚴密得1分。(2016黑龍江綏化)【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嵐設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注】①染:染成。②設色:涂色,這里可譯為“籠上暮色”。③夕舂:夕陽。10.下列加點字與“止午未申三時”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A.小惠未徧,民弗從也B.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C.皆被綺繡D.人恒過然后能改11.翻譯下列語句。(4分)(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分)譯文:(2)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2分)譯文:12.請品析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的妙處。(2分)13.同是借月抒情,蘇軾和袁宏道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啟發(fā)?(3分)【參考答案】IO.D

評分說明;(2分)選擇正確得2分.11.(1)譯文: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2)譯文:湖水被染成綠色之美,山嵐被籠上暮色之妙,都出現(xiàn)在朝日初升,夕陽還未落山之際。(或湖水掛染成綠色之美,暮煙凝聚在山間之妙,都出現(xiàn)在朝日初升,夕陽還未落山之際。)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2分,重點字詞譯對即可.12.①用比喻的修辭.把“月光”比喻成“積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

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評分說明:(2分)答出①得1分;答出②得1分.13.①蘇軾借月抒發(fā)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寂寞、自我排遣的曠達。(或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②袁宏道借月表達了獨到的審美情趣,從而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臺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③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難、失意時要做—個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評分說明:(3分)以上三點.第①點中答出“失落”、“曠達”之意即可得1分;第②點中答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得0.5分,欣賞山水之樂得0、5分.第③點意對

即可得1分?!疽覅⒖甲g文】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這一段時間之內(nèi)。其實湖水被染成綠色之美,暮煙凝聚在山間之妙,都出現(xiàn)在朝日初升,夕陽還未落山之際,(有了它們)西湖才把濃媚的姿態(tài)發(fā)揮到了極點。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tài),柳的柔情,山的容顏,水的情意,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快樂只留給山僧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夠?qū)δ切┓卜蛩鬃邮稣f呢?。?015黑龍江綏化)【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誡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萬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尕莨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楚莊王欲伐越①。壓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鼻f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②。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③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埂9手y,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節(jié)選自《韓非子》)【注】①越:越國。②睫:眼睫毛。③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lǐng)。9.與“臣之妻私臣”中加點“之”字塒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何陋之有?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來共談。10、翻譯(1)皆以美于徐公。譯文:

(2)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譯文:

11.【甲】文中齊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

。(2分)

【乙】文中楚莊于想要伐越的原因:

。(2分)12.【甲】【乙】兩文都以

的說理方法進行勸諫。(1分)13.讀完【甲】【乙】兩文,你從中獲得了什么啟示?(2分)答:

【參考答案】9.D

評分說明:(2分)選擇正確得2分。10.(1)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2)所以認識事物的困難,不在能看清別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11.【甲】有善于進諫的謀臣和虛心納諫的君王。

【乙】楚莊王認為越國政亂和兵弱。評分說明:(4分)【甲】【乙】各2分,各有兩個方面,答出一個方面得1分。12.設喻(類比、比喻)

評分說明:(1分)填寫正確得1分。13.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做人做事貴有自知之明;規(guī)勸他人要講究方式方法等。評分說明:(2分)結(jié)合【甲】【乙】文內(nèi)容談出一點,意思對即可得2分?!緟⒖甲g文】

【乙】楚莊王想攻打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進攻越國,為什么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莊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lián)鷳n。見識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shù)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nèi)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并不比越國差,您卻要攻打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國的念頭。因此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白己。所以《老子》上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作明察。?

(2014黑龍江綏化)【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竹似賢①,何哉?竹本②固,[A]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體⑥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⑦者。竹節(jié)貞⑧,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樹之⑨為庭實⑩焉(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注釋]①賢:賢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堅定不移。④直以立身:憑著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處事正直,不偏不倚。⑥體:體悟。⑦虛受:虛心接受。⑧貞:堅貞。⑨之:代詞,指竹子。⑩實:充實。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1)褻:

(2)固:10.解釋下列語句。(4分)(1)濯清漣而不妖。譯文:(2)竹似賢,何哉?譯文:11.【乙】段中[A][B]兩句,哪一句中的“樹”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的“樹”用法相同?請把字母A或B填入后面的橫線上。

(1分)12.【甲】文從蓮的

、

、品性四個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節(jié)貞四個方面聯(lián)想到君子之德。(4分)13.從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上看,【甲】、【乙】兩文相同之處各是什么?(2分)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方式:

【參考答案】9.(1)親近而不莊重(2)牢固(或堅固)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1分。10.(1)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嬌媚。(2)竹子(的特性)與賢者相似,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

評分說明:(4分)每小題各2分。11.B評分說明:(1分)12.【甲】生長環(huán)境、外形、香氣

【乙】心空評分說明:(4分)每空1分。13.托物言志(象征)

議論評分說明:(2分)每空1分?!緟⒖甲g文】【乙】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wěn)固,穩(wěn)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jié)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想到砥礪名節(jié)、無論窮通禍福,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2013黑龍江綏化)【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選自《與朱元思書》)【乙】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