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第1課時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含義(1)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eq\o(□,\s\up4(01))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2)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eq\o(□,\s\up4(02))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2.辯證關系(1)社會存在eq\o(□,\s\up4(03))確定社會意識。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eq\o(□,\s\up4(04))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更、發(fā)展eq\o(□,\s\up4(05))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更、發(fā)展。(2)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①社會意識具有eq\o(□,\s\up4(06))相對獨立性: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更、發(fā)展。②社會意識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fā)展起eq\o(□,\s\up4(07))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eq\o(□,\s\up4(08))趨勢,對社會發(fā)展起主動的eq\o(□,\s\up4(09))推動作用。二、社會基本沖突運動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1)地位: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eq\o(□,\s\up4(01))基礎。(2)作用:生產方式確定著社會的eq\o(□,\s\up4(02))性質和面貌。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1)生產力eq\o(□,\s\up4(03))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確定生產關系的eq\o(□,\s\up4(04))性質,生產力的變更、發(fā)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2)生產關系eq\o(□,\s\up4(05))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eq\o(□,\s\up4(06))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eq\o(□,\s\up4(07))阻礙作用。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1)經濟基礎eq\o(□,\s\up4(08))確定上層建筑。(2)上層建筑eq\o(□,\s\up4(09))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eq\o(□,\s\up4(10))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eq\o(□,\s\up4(11))阻礙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和變革。4.人類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eq\o(□,\s\up4(12))生產關系肯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eq\o(□,\s\up4(13))上層建筑肯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三、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1.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eq\o(□,\s\up4(01))前進的、eq\o(□,\s\up4(02))上升的,發(fā)展的過程是eq\o(□,\s\up4(03))曲折的。2.社會發(fā)展的實現方式(1)社會發(fā)展是在eq\o(□,\s\up4(04))生產力和生產關系、eq\o(□,\s\up4(05))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沖突運動中,在社會基本沖突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2)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沖突的解決主要是通過eq\o(□,\s\up4(06))階級斗爭實現的,eq\o(□,\s\up4(07))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fā)展的干脆動力。(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沖突的特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沖突是eq\o(□,\s\up4(08))非對抗性的沖突,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的eq\o(□,\s\up4(09))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eq\o(□,\s\up4(10))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使eq\o(□,\s\up4(11))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②改革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思索Ⅰ.近年來,新詞語不斷涌現,如共有產權房、租購同權、灰犀牛等等。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角度看,新詞語不斷涌現說明白什么?提示: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更、發(fā)展確定社會意識的變更、發(fā)展。新詞語的不斷涌現,表明社會生活在不斷變更、發(fā)展。Ⅱ.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驗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后必定代替資本主義。這種社會歷史發(fā)展不行逆轉的總趨勢的根本緣由是什么?提示:生產力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制度也會隨之變更。Ⅲ.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這種觀點對嗎?提示:該觀點是錯誤的。社會基本沖突運動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fā)展的干脆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干脆動力是社會主義改革。探究活動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情景:生活在河里的小魚聽說陸地上有一種動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詢問奶牛的長相。青蛙說:“奶牛體形很大,四條腿站立,頭頂上長著一對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滿黑色斑點,喜愛吃青草。”于是,小魚腦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牛頭變成了魚頭,牛尾巴變成了魚尾巴,牛身上長滿了魚鱗和魚鰭。問題探究:(1)你能推想小魚腦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過程嗎?這一過程說明白什么哲學道理?提示:小魚腦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象完成的,當然也聽了青蛙的描述。這個故事說明人的意識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觀認知和客觀實際制約的。(2)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學問,說明小魚腦海中的奶牛形象產生的緣由。提示: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究竟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小魚的“社會意識”由社會環(huán)境確定,與它的“生活方式”、生存環(huán)境與“社會交往”相關。1.正確理解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1)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發(fā)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更、發(fā)展,進而對社會存在產生不同的作用。(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最突出的表現是它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fā)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fā)展起主動的推動作用。特殊提示1錯誤的社會意識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2社會意識并不總能對社會發(fā)展起推動作用。3不能夸大社會意識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雖然有阻礙或推動作用,但根本上,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確定的。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3.比較物質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轉型,關注發(fā)展質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揚中,“華蜜”“活力”“生態(tài)”等成了常見的宣揚語。這說明()A.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語言的變更確定意識的變更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明晰:(1)材料體現的是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還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2)語言的變更能確定意識的變更嗎?(3)材料體現社會意識的反作用了嗎?提示:(1)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2)不能,物質確定意識。(3)沒有。[答案]A探究活動二:社會基本沖突情景: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浙江省政府為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領先推出以“最多跑一次”為目標的政府自身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明確政府和市場發(fā)揮作用的邊界,削減政府權力的越位、錯位和缺位。運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如區(qū)塊鏈技術,做到信息真實、數據共享,削減部門間數據運用的道德風險,推動部門職能業(yè)務的自動化?!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镄Ч黠@,削減了企業(yè)和群眾辦事成本,激發(fā)了市場主體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與創(chuàng)新活力,政府服務效率提高,人民獲得感增加。問題探究:結合材料,運用社會基本沖突運動的學問說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確性。提示:①政府自身改革屬于上層建筑的改革。②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要求上層建筑的完善,所以浙江省領先進行政府自身的改革。③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最多跑一次”改革削減辦事成本,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所以改革是正確的。1.圖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及沖突運動2.正確理解人類社會兩對基本沖突的地位和作用兩對基本沖突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同等的,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沖突是更為基本的沖突,是一切沖突的物質根源。(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沖突,是生產方式發(fā)展和變革的根本緣由,也是包括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在內的整個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和變革的根本緣由。(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沖突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沖突運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的,所以,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沖突,不僅遵循它自身的運動規(guī)律,而且聽從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沖突運動的規(guī)律。(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沖突制約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沖突,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沖突的解決,又依靠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沖突的解決。特殊提示社會基本沖突與社會主要沖突的區(qū)分與聯系2.某省常務副省長在省政府推動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全體會議上曾強調,各級各部門要統(tǒng)一思想,提高相識,進一步增加簡政放權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著力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各項工作向縱深推動。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①簡政放權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②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途徑③簡政放權是解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沖突的須要④簡政放權可厘清政府和市場關系,激發(fā)市場活力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明晰:(1)簡政放權是生產關系的調整還是上層建筑的調整?(2)簡政放權能激發(fā)市場活力是哲學觀點嗎?提示:(1)上層建筑的調整。(2)不是。[答案]A探究活動三: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情景:我國的改革開放,主要內容就是變革生產關系。從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國有企業(yè)一統(tǒng)天下到多種全部制企業(yè)遍地開花,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這些無不得益于改革開放。“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苦痛”。問題探究:(1)材料體現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總趨勢的哪些道理?提示:①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我國的改革開放大步向前,不斷完善,促進了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改善了人民生活。②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苦痛,我國的改革開放也經驗了一些曲折,閱歷與教訓都須要我們仔細總結與把握。(2)結合材料,說說你對改革的理解。提示:①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③改革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1.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fā)展的實現是在社會基本沖突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1)階級社會: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2)社會主義社會:通過改革實現,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特殊提示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不等于社會發(fā)展過程總是前進的、上升的社會發(fā)展的過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并不意味著社會歷史的每一次運動都是向前的,社會發(fā)展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在前進中有曲折甚至倒退,但總體上是在曲折中前進的。2.圖示社會存在、社會基本沖突運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的關系3.改革一般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的改良革新。自古至今,改革從來非易事。中國歷史上歷次“變法”“革新”,不無終成大功之先例,但更多的是中道崩頹,或曇花一現。上述材料干脆蘊含的哲理有()①改革是對現存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調整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④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明晰:(1)材料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了嗎?(2)材料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嗎?提示:(1)沒有。(2)沒有。[答案]C學問點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20世紀70年頭前后的青年性情內斂、思想保守,如今21世紀的青年更傾向于張揚特性、展示自我。這表明()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B.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D.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年頭不同青年特性不同,A不符合題意,D當選;材料沒有體現理論創(chuàng)新問題,B解除;C說法錯誤,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作用不同,只有科學的社會意識才會促進社會存在的發(fā)展。2.幾十年來,“紅船精神”始終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勇當舵手,引領航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這表明()A.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fā)展D.意識活動具有干脆現實性答案C解析“紅船精神”屬于社會意識,其激勵我們黨不斷取得成功,體現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說明其促進了社會發(fā)展,C正確。學問點二社會基本沖突運動3.40年前,中國經濟還處于崩潰的邊緣,全國有2.5億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40年后,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更;今日,我們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取得,關鍵在于我們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并且()A.徹底否定了過去的歷史B.用正確的社會意識確定社會存在C.使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D.使經濟基礎適合上層建筑發(fā)展狀況答案C解析A觀點錯誤,改革是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而不是徹底否定過去的歷史,故解除。B觀點錯誤,社會存在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社會意識確定社會存在,故解除。C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改革就是調整原有的生產關系,使之與生產力的發(fā)展相適應,故入選。D觀點錯誤,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而不是經濟基礎適合上層建筑發(fā)展狀況,故解除。4.從“同票不同權”到“同票同權”,選舉制度的完善是與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推動、城鄉(xiāng)人口結構比例發(fā)生較大變更的實際狀況相適應的。這體現了()A.生產關系肯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B.生產力的變更確定生產關系的變更C.上層建筑肯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D.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社會發(fā)展答案C解析“同票同權”屬于政治制度的變革,這是依據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作出的調整,屬于上層建筑,選C。A、B與題意不符。D說法過于肯定。學問點三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5.李克強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表示: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通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激發(fā)市場活力,我們有條件、有實力妥當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從哲學上看,總理的自信是因為()①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②改革能消退經濟發(fā)展中的各種沖突③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④改革能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總理的自信是因為看到了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③正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④符合題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