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概論(第五大氣壓力1)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大氣科學概論(第五大氣壓力1)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大氣科學概論(第五大氣壓力1)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大氣科學概論(第五大氣壓力1)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大氣科學概論(第五大氣壓力1)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大氣壓力

第1頁

大氣壓力是指單位面積上直至大氣上界整個空氣柱重量。

氣壓是大氣科學中一個極其主要物理量,它分布和改變與大氣運動及天氣情況有親密關系。

人們早就發(fā)覺,

氣壓降低時,普通多陰雨;

氣壓升高時,普通天氣轉(zhuǎn)好。

(氣壓表曾被成為晴雨表)

第2頁低雨晴地面高第3頁

觀察表明:

氣壓值總是隨著海拔高度增高而減小。

低層氣壓降低數(shù)值大于高層。

普通海平面氣壓值在980—1040hpa之間變動。第4頁

確定與氣壓隨高度改變定量關系,普通是應用靜力學方程和壓高方程。

3.1大氣靜力學方程和氣壓-高度公式

3.1.1大氣靜力學方程

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垂直氣壓梯度力作用到達平衡時,稱為流體靜力平衡狀態(tài)。

通常情況下,空氣垂直加速度<10-3m/s2,比重力加速度小一萬倍。所以說,在垂直方向,實際大氣能夠看成處于流體靜力平衡狀態(tài),有強對流地域除外。

第5頁

大氣靜力學方程反應在流體靜力平衡狀態(tài)時,氣壓、溫度與高度關系。

一、大氣靜力學方程

假設大氣在水平方向壓強、溫度、濕度改變都很小,等壓面、等溫面近于水平,且空氣無水平運動。

厚度為dz單位截面積空氣柱受力如圖:第6頁

若大氣處于流體靜力平衡狀態(tài),則協(xié)力為零:

將m=ρdz代入上式,整理得:

因為ρ是正值,所以氣壓總是隨高度遞減。

第7頁

因為大氣在水平方向分布均勻,在一定范圍內(nèi)能夠認為P=P(Z),

則上式能夠?qū)懗龃髿忪o力學方程主要形式方程說明:氣壓隨高度遞減快慢取決于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改變。重力加速度隨高度改變量普通很小,因而氣壓隨高度遞減快慢主要決定于空氣密度。第8頁

因為氣象觀察不直接測量密度,利用濕空氣狀態(tài)方程得流體靜力平衡狀態(tài)時,氣壓、溫度與高度關系:第9頁二、垂直氣壓梯度和單位氣壓高度差

當高度改變不太大時,氣壓改變快慢能夠用垂直氣壓梯度和單位氣壓高度差來表示。

垂直氣壓梯度GZ是指每升高(或降低)單位距離,氣壓降低(或增大)數(shù)值。單位:hpa/100m

負號表垂直氣柱中氣壓隨高度升高而降低第10頁

單位氣壓高度差h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氣壓每降低(或升高)1hpa時,需要升高(或降低)高度。單位:m/hpa

(α=1/273,tv是攝氏溫度)練習1:在0℃時,1000hpa,500hpa,100hpa處單位氣壓高度差h(氣壓階)分別為多少?第11頁

由公式可知:

Gz低層大氣>Gz高層大氣

Gz干冷空氣>Gz暖濕空氣

h高層大氣>h低層大氣

h暖濕空氣>h干冷空氣

所以,暖氣團中氣壓比冷氣團改變遲緩,

高層大氣中氣壓比低層大氣改變遲緩。第12頁

3.1.2氣壓-高度公式

Gz、h只能定性判斷氣壓改變快慢,要定量確定氣壓隨高度關系最慣用壓高公式。

由高度z1(P=P1)積分到高度z2(P=P2):

第13頁

因為在公式中,g和T都隨高度而有變化,而且R因不一樣高度上空氣組成差異也會隨高度而改變,因而進行積分是困難。因而積分要在假定條件下采取特殊解。這些特殊解即使不適合用于整個大氣層,但卻近似符合一些氣層特征,仍有實用價值。第14頁

一、等溫大氣壓高方程

若大氣層溫度(虛溫)不隨高度改變,這么大氣稱為等溫大氣。

忽略重力加速度改變和水汽影響,并假定氣溫不隨高度發(fā)生改變,此條件下壓高方程,稱為等溫大氣壓高公式又稱拉普拉斯壓高方程。由在等溫大氣中,上式中T可視為常數(shù),

第15頁

對上式積分,將T換成t,自然對數(shù)換成慣用對數(shù),并將g、R代入,

則上式變成氣象上慣用等溫大氣壓高方程:實際大氣并非等溫大氣,所以應用上式計算實際大氣厚度和高度時,必須將大氣劃分為許多薄層,求出每個薄層tm,然后分別計算各薄層厚度,最終把各薄層厚度求和便是實際大氣厚度。第16頁

說明:

普通說,在大氣低層g隨高度改變不大,但將此式應用到100km以上高層大氣時,必須對g作緯度和高度訂正。

當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多時,必須用虛溫Tv代替式中氣溫T。

氣層厚度不大時,用平均溫度tm來代替t。

第17頁

tm求法:1、已知上下兩層空氣氣溫t1,t2,則tm=(t1+t2)/22、已知測站氣溫t和前12小時氣溫t12,則tm=1/2(t+t12)+h/400

(h為測站海拔高度)第18頁

下表是利用等溫大氣壓高方程計算標準大氣中氣壓與高度對應值。第19頁

二、均質(zhì)大氣壓高公式(自學)

假設大氣密度不隨高度改變,而是整層都保持海平面大氣密度值,這就是等密度大氣模式,稱為均質(zhì)大氣。對

進行積分(0-Z,P0-P)

得第20頁

令p=0,則均質(zhì)大氣頂為z=P0/ρg,說明均質(zhì)大氣高度是有限。

此時,均質(zhì)大氣高度稱大氣厚度H

H≈RdT0/g0≈8000m

均質(zhì)大氣密度不變,溫度卻是改變,大氣垂直減溫率Γ=3.42K/100m。均質(zhì)大氣是一個假設大氣模式,在處理一些理論問題時有一定意義。第21頁

三、多元大氣壓高公式(自學)

假設大氣溫度直減率(Γ)不隨高度變化大氣稱多元大氣。

其中,溫度直減率(Γ)表示溫度隨高度改變值,即高度每升高100米,大氣溫度降低或升高數(shù)值。

第22頁對

進行積分。

若取海平面氣溫為T0,于是任意高度Z處氣溫T=T0-ΓZ,令Z0=0,海平面氣壓為P0,任意高度Z上氣壓為Pz,

第23頁

該式表示在多元大氣中,氣壓隨高度也是按指數(shù)規(guī)律遞減。

實際大氣與多元大氣更為靠近,將上式變換一個形式,求Z:

第24頁

取p=0,得多元大氣上界高度

可見,T0確定后,多元大氣上界高度取決于Γ:

等溫大氣:Γ=0,則zt→∞

均質(zhì)大氣:Γ=g/Rd=3.41℃/100m,T0=273K,zt≈8000m

多元大氣:Γ=0.65℃/100m,T0=273K,

zt≈42Km實際上,等溫大氣和均質(zhì)大氣是多元大氣一個特例。

第25頁四、標準大氣壓高公式(自學)

實際大氣狀態(tài)空間分布是復雜,不過人們依據(jù)探測數(shù)據(jù)和理論計算,制訂一個溫度、氣壓、密度等大氣特征垂直分布比較靠近實際大氣平均情況大氣模式,稱為標準大氣。

世界氣象組織(wmo)對于標準大氣定義:所謂標準大氣,就是能夠粗略反應出周年、中緯度情況,得到國際上認可,假定大氣溫度、氣壓和密度垂直分布。第26頁

標準大氣經(jīng)典用途:

作為壓力高度計校準、飛機性能計算、飛機和火箭設計、彈道制表和氣象制圖基準。

假定:標準大氣服從使溫度、壓力和密度與位勢高度發(fā)生關系理想氣體定律和流體靜力學方程。在一個時期內(nèi),只能要求一個標準大氣,這個標準大氣,除相隔多年做修正外,不允許經(jīng)常變動。第27頁

自19以來,國際上增出現(xiàn)過各種標準大氣模式?,F(xiàn)在最具權威模式是1976年美國標準大氣。

我國國家標準總局要求,在建立我國自己標準大氣之前,可使用1976年美國標準大氣,取其30km以下部分作為國家標準(p39),壓高公式為:

11km以下為多元大氣,Γ=0.65℃/100m

第28頁

11km到20km為等溫大氣,

20km-30km為多元大氣,Γ=-0.1℃/100m見p41例題3.2,公式中Z為位勢米。第29頁五、壓高公式應用

壓高公式應用廣泛,在氣象工作中普通最常用是等溫大氣壓高公式(拉普拉斯壓高公式)。

其中溫度t多用氣柱平均溫度tm代替。因為不考慮Rd和g改變,所以壓高公式中含有五個物理量P1,P2,t(或tm),Z2,Z1,假如已知其中四個量,則可計算另一未知量。

壓高公式在氣象工作中應用有:第30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