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_第1頁
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_第2頁
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_第3頁
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_第4頁
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海南省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二)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公元前638年,晉國在“南鄙之田”安置東遷的戎狄,僅幾十年以后,經過“諸戎除翦其荊棘,驅其犭貍豺狼”,南鄙一躍而成為當時最為繁榮的地區(qū)之一。原來各國邊境的空地也大大減少。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A.農業(yè)耕作方式的進步B.華夏認同觀念的普及C.諸侯兼并戰(zhàn)爭的推動D.各國經濟交往的密切(★★★★)2.據(jù)記載,漢武帝多次巡行“北邊道”不同路段。西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居延漢簡中有“開通道路毋有章處”的簡文,又保留了“除道卒”身份的記載。甘谷漢簡記載,“北邊”(長城防線及鄰近地方)居民應繳納“道橋錢”。這反映了漢朝()

A.郵驛體系日益完善B.強化對西域的治理C.重視鞏固北部邊防D.百姓賦稅負擔沉重(★★★★)3.永嘉之亂后,北方士族大量南遷,以文化著稱的門閥士族多遷入會稽,名士間以文會友。如謝靈運等名士在江南有數(shù)量眾多的義故門生,教授典章制度、禮儀、文史等知識。到劉宋中期,寒人遂能興起,成為南朝政治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據(jù)此可推知()

A.門閥士族推動了江南文化發(fā)展B.九品中正制的公正性增強C.文化重心伴隨北人南遷而南移D.南朝的社會結構日趨僵化(★★★)4.如圖是南宋馬遠的《踏歌圖》,畫上有宋寧宗趙擴題寫的五言絕句:“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yè),隴上踏歌聲。”畫面以近景圖繪踏歌慶豐收,遠景的叢樹中若隱若現(xiàn)的皇宮也正在慶賀豐年。此畫作()

A.凸顯了鮮明的理學精神B.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C.浸潤了經世致用的思想D.迎合了市民審美(★★★)5.王禎的《農書》記載:“其火糞,積土,同草木堆疊燒之;土熟冷定,用碌碡碾細用之。江南水多地冷,故用火糞,種麥種蔬尤佳。又凡退下一切禽獸毛羽親肌之物,最為肥澤,積之為糞,勝于草木?!边@可用于說明元代江南地區(qū)()

A.土地利用效率提升B.農民生態(tài)保護意識增強C.農業(yè)耕作制度進步D.農業(yè)生產中的精耕細作(★★★★)6.閱讀如表中相關記載。這些措施()

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實行“米麥折銀之令”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政府取消禁用白銀之法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以太倉積錢給官俸,十分為率,錢一銀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止許用錢”

A.促使銅幣退出歷史舞臺B.擴大了政府的稅收來源C.加劇了經濟的通貨膨脹D.推動了白銀貨幣化進程(★★★★)7.如表是《紅樓夢》中有關內容摘錄。據(jù)此可知,當時____()

第3回,第三回,榮禧堂王夫人房內大炕上的猩紅洋毯;同回,鳳姐的翡翠撒花洋縐裙;

第6回,鳳姐的大紅洋縐銀鼠皮裙;

第28回,蔣玉菡贈給寶玉,后落到襲人處的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汗巾;

第49回,寶玉的哆羅呢狐貍皮襖;寶釵的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靶絲鶴氅;寶琴的免靨裘;李紈的哆羅呢對襟褂子。

A.貢賜貿易仍然存在B.織造業(yè)進一步發(fā)展C.封建社會走向衰落D.社會奢靡現(xiàn)象嚴重(★★★)8.進軍江西初期,太平軍在鄉(xiāng)村對農民不擄、不掠,故在南昌有詩頌其:“猶欣佳賊不驚民?!钡珜υ卩l(xiāng)的“閥閱之家”——地主官僚,卻絕不寬待,地主官僚“昔日煊赫鄉(xiāng)里,此時如喪家之犬”。這表明太平天國()

A.局部落實了《天朝田畝制度》B.沖擊了鄉(xiāng)村社會秩序C.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D.動搖了清朝統(tǒng)治基礎(★★★)9.1905年,梁啟超在《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中談道:“各國政局之變遷,罔不由二三文豪引其焰而衍其瀾,俄國亦然?!倍韲案锩\動之第一期即文學鼓吹期也”,“蓋十余年所以孕育全俄之新理想者,惟文學最有力焉”。梁啟超意在闡明()

A.文學發(fā)展需要民主的氛圍B.新文化運動在文學領域存在分歧C.文學對于政治啟蒙的意義D.改良文學是社會革命的首要任務(★★★★)10.南京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存在“府(總統(tǒng)府)院(國務院)之權限不明”的問題,總統(tǒng)府擁有實權,但從副署權規(guī)定以及國會權限的設置而言則是內閣制,這樣就形成了既非總統(tǒng)制又非內閣制的“二重行政”體制。上述狀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民主義思想的缺陷B.開展政黨政治的需要C.維護革命成果的考慮D.維持文官的中立地位(★★★)11.民國初年,鹽稅被列為“國稅”,是中央最重要的財政收入。如表為1915——1925年的截留鹽稅事件。這反映出()

年份概況1915年云南將該省所得鹽稅“悉數(shù)扣留,并委派財政廳長代理鹽運使”。隨后廣西、貴州、廣東、四川等省紛紛效仿1922年張作霖認為“惟奉(東北)如不扣,則鹽、關各稅比解至北京歸吳氏(吳佩孚)勢力范圍,不啻于接濟敵人”,宣布將東北三省鹽稅留用1925年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孫傳芳命令上海鹽運使將應上繳的鹽款扣留

A.鹽業(yè)國營政策遭到地方抵制B.軍閥割據(jù)削弱了中央財力C.北洋政府財政的半殖民地性D.鹽稅爭奪導致了軍閥割據(jù)(★★★★)12.如圖為1927年上?!渡陥蟆房堑奈逯薰瘫痉试韽V告。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商業(yè)經營與時局的聯(lián)動B.民族工業(yè)管理方式先進C.傳統(tǒng)手工技術領先世界D.實業(yè)救國成為社會共識(★★★)13.1946年12月《陜甘寧邊區(qū)征購地主土地條例草案》規(guī)定,地主對于農民的非法無理剝削經清算斗爭后應以土地償還,地主其他的土地由政府發(fā)行土地公債征購,地主及其家庭人均保留土地的面積可以比當?shù)刂修r人均土地高一半,參加抗戰(zhàn)的地主可以高一倍。上述規(guī)定()

A.強化了“減租減息”政策B.有利于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C.擴大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D.動員了農民參加土地革命(★★★★)14.良渚古城底部鋪有40~60米寬的多層石塊,為上方草包泥式的高臺奠定了堅固的基礎,高臺之上有宮殿遺址。古城外約8公里范圍內,分布著多座人工堆筑的高地,其上均是聚落遺址,但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河姆渡文化時期的大量干欄式建筑遺存。這集中反映了()

A.南方巢居建筑文化的演進B.城市營建遵循儒家禮制C.民居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D.良渚文化階級分化明顯(★★★★)15.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個駐外領事館,19世紀80年代后期,又在南洋各商埠設領事,以防華工為“他族欺虐”。此后數(shù)十年間,清政府設立了46個使領館,在英、法等主要西方國家派遣大臣專使駐扎,在商務貿易往來相對較少的國家則設兼使。下列與此最相符的主題是()

A.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消解B.近代國家意識的成長C.晚清外交的近代化發(fā)展D.清政府重視涉外商務二、材料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唐一代,民眾富少貧多。高宗永徽時,“豪富兼并,貧者失業(yè)”。武則天時,李嶠說:“天下編戶,貧弱者眾”。武后圣歷元年(698年),山東地區(qū)“近緣軍機,調發(fā)傷重,家道悉破”,“賣舍貼田以供王役”。這一社會問題引起了唐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唐代貧民救濟的相關記載

統(tǒng)治者記載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關內六州等地區(qū),"禾稼不登糧儲既少”,太宗下令“傾竭倉廩,普加賑恤”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下詔稱貧戶“或依人而止,或傭力自資”;"貧下之人,農桑之際。多闕糧種,成求倍息,致令貧者日削,富者歲滋",逐令“諸縣審責貧戶應糧及種子,據(jù)其口糧貨義倉,致秋熟后,照數(shù)征納"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肅宗領詔云:“百姓中有能行仁又,分濟貧窮,免填溝壑,賴救恤者,具名聞奏,當寵以官職"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德宗下制“令度支取江西湖南見運到襄州米十五萬石,設法般赴上都,以救百姓荒謹。如山路險阻,車乘難通,仍召貧人,今其撤運,便以米充腳價,務于全活流庸";貞元二年(786年)復詔:“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勸課,量地給?!保坝刑锊粷M五十畝者尤是貧人”.規(guī)定“三兩家共給牛一頭,以濟農事"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詔云:"應京兆府諸縣,宜令以常平義倉斛斗量事服恤,仍先從貧下戶起給”唐憲宗元和六年(881年),下詔"京兆府宜以常平義倉震二十四萬石貨借百姓,其諸道州府有乏少糧種處,亦委所在官長用常平倉米借貸”——據(jù)《舊唐書》《全唐文》等整理(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導致唐代農民貧困問題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據(jù)材料,指出唐代政府的貧民救濟策略。(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唐代貧民救濟。(★★★★)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國官府有專門典籍文物收藏機構,現(xiàn)代博物館學者稱其為“圖書文物館”。古代私人收藏亦是典籍與金石文物并重洋務運動時期劉錫鴻、郭嵩燾等提及大英博物館圖書與文物兼藏的模式維新變法時期博物館及圖書館開始被維新派作為開啟民智的“藥方”同時提及,主張建立兩館的呼聲愈加強烈1904年由英國人赫利德創(chuàng)辦的華北博物院,其建筑分上下二樓,與新學書院圖書館毗鄰,“使得來博物院參觀的觀眾有未達其理者可于圖書館進一步查閱相關圖書資料,答疑解惑,獲取相關知識”1905年張謇建議將圖書館及博物館“合為博覽館”。中國近代的“圖書博物館”有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云南圖書博物館、東莞圖書博物館等1914年在教育部官制中,“博物館圖書館事項”劃歸社會教育司管理1917年各省統(tǒng)計有博物館9座,其中附設于圖書館的博物館有4座1918年《教育部分科規(guī)程》規(guī)定,社會教育司下專設圖書博物科,專門負責“博物館圖書館事項”1935年上海市立圖書館和上海市立博物館同時舉行落成儀式,兩館毗鄰而建,相向而立,建筑風格統(tǒng)一、其設置形式頗類似于當代的城市“文化中心”1941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專設圖書博物館學系,以“造就圖書館博物館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在校期間須同時學習圖書館學、博物館學,授予教育學學位——摘編自趙依凡《社會教育之并蒂蓮:中國近代博物館與圖書館“共生”現(xiàn)象初探》(1)根據(jù)材料,概括近代中國博物館與圖書館“共生”的表現(xiàn)。(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中國博物館與圖書館“共生”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合理性。(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中國博物館與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共同價值。(★★★★)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開埠后,租界被叫做“北市”,而濱臨黃浦江的市場則被叫做“南市”。1895年,上海道黃祖絡提議在南市修筑十六鋪至南碼頭道路,他指出了修建道路的“二不可緩”和“四利”。此地筑路不可緩者有二:一、法租界與該路毗連,無可擴充,垂涎已久。日本通商,欲辟租界,亦恐注意于此。若不事先舉辦,將恐多棘手;二、《馬關條約》已經簽訂,日本可在上海“設機制造。今欲籌護華工,斷以廣添機器局廠為目前要務。該廠既臨浦江,又通馬路,土貨出水,事事皆便。于此擇地造廠,所省經費甚巨”。修筑馬路有四利:一、在此華商精華薈萃之區(qū)修筑馬路“接連租界,使馬車、手車均可通行。自來水火逐漸興設,參以租界章程,從寬酌定。商民稱便,生意招徠,華界市面為之一興,挽回利權不少”;二、“該處為江浙嘈艘停泊之所,兩省潛務攸關。而江面窄狹,江岸愈漲愈廣,若任其侵占,必致停船擁擠,窒礙多端。既建馬路,路外固筑壩岸,排釘壩樁,使其無從再占,保全水利甚大”;三、“南洋防務自創(chuàng)辦以來,迄今滬上并無兵輪官輪碼頭。向來借泊法租界招商局碼頭。每次給銀五十兩。非特多費,且與體統(tǒng)攸關。若于此地建立兵輪官輪碼頭,便益甚多”;四、“該地內達制造局及龍華、閔行等處,迤至松江一帶。馬路告成,小車既可往來,土貨出入尤便”。清政府批準設立了南市馬路工程局這一近代市政管理機構,1897年,南市馬路工程局修成了一條504丈(2436米)的馬路——外馬路(今中山南路)。——摘編自范誠《近代中國城市建筑管理機制的轉型變遷》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近代上海外馬路建設。(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正確,邏輯清晰,敘述完整)(★★★)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紅色貨幣”是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政權發(fā)行的各種貨幣統(tǒng)稱。

“蘇幣”時期貨幣代表

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鄂豫皖省工農銀行一元銀幣

1932年湘鄂贛省工農銀行銀洋票叁1932年鄂豫皖省蘇維埃銀行一元紙幣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陜省造幣廠造壹元銀幣“抗幣”時期貨幣代表冀南銀行拾圓券光華銀行代金券豫皖邊區(qū)建設銀行紙幣民國三十年陜甘寧邊區(qū)銀行紙幣解放區(qū)貨幣代表民國三十六年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民國三十七年西北農民銀行紙幣民國三十七年長城銀行晉察熱遼流通券民國三十八年南方人民銀行拾圓券材料二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不斷勝利,各大解放區(qū)的貨幣先按固定的比價,混合流通,接著只發(fā)行一種貨幣,另一種貨幣被收兌,貨幣種類逐漸減少。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