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用建筑電氣綠色設計應用規(guī)范
(2024)
目次
1總則........................................................................1
2術語........................................................................3
3基本規(guī)定...................................................................7
4供配電與電能質量.............................................................9
4.1一般規(guī)定.............................................................9
4.2供配電設計.............................................................10
4.3電能質量............................................................20
4.4電磁兼容............................................................26
4.5智能配電及節(jié)能控制系統(tǒng)................................................28
4.6直流配電系統(tǒng)...........................................................31
4.7變配電所及配電間......................................................34
5電氣設備裝置綠色選型........................................................38
5.1一般規(guī)定............................................................38
5.2電氣設備能效...........................................................42
5.3配電變壓器.............................................................42
5.4設備配套電動機及配電裝置..............................................44
5.5密集絕緣母線槽........................................................45
5.6UPS、EPS裝置..........................................................48
5.7無功補償裝置...........................................................51
5.8低壓有源不平衡補償裝置................................................53
5.9低壓有源濾波裝置(APF)..............................................................................................55
5.10充電樁..............................................................57
5.11接觸器................................................................61
5.12斷路器..............................................................62
5.13電梯、自動扶梯........................................................G3
5.14儲能電源裝置..........................................................64
6照明與控制...................................................................69
6.1一般規(guī)定............................................................69
6.2照明設備選擇...........................................................72
6.3照明指標............................................................82
6.4照明配電............................................................88
6.5照明控制............................................................90
6.6照明節(jié)能............................................................93
7計量與綠色綜合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103
7.1一般規(guī)定...........................................................103
7.2計量裝置...........................................................105
7.3指標監(jiān)測...........................................................107
7.4系統(tǒng)性能...........................................................110
7.5系統(tǒng)設計...........................................................114
8電線電纜與橋架.............................................................116
8.1一般規(guī)定...........................................................116
8.2電線電纜性能..........................................................117
8.3綠色橋架性能..........................................................123
8.4電線電纜設計選型.....................................................125
8.5橋架設計選型.........................................................131
8.6裝配式成品及抗震支吊架...............................................133
9監(jiān)控與互聯(lián)..................................................................136
9.1一般規(guī)定..........................................................136
9.2綠色監(jiān)控..........................................................137
9.3電氣控制...........................................................138
9.4家居智能化綠色設計...................................................143
9.5互聯(lián)及物聯(lián)網應用.....................................................145
10運營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148
10.1一般規(guī)定..........................................................148
10.2設備維護及運營管理..................................................149
103全壽命期應用..........................................................152
10.4電工材料可回收......................................................154
附錄A配電變壓器綜合能效費用法..............................................157
附錄B諧波電流含量計算......................................................163
附錄C確定變電所和配電室位置的計算方法.....................................165
附錄D常用配電變壓器型號標注................................................167
附錄E綠色民用建筑中常用配電變壓器能效等級.................................169
附錄F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等級................................................174
附錄G電力電纜經濟電流選型方法..............................................176
附錄H電力電纜選型標注......................................................182
附錄J電纜常規(guī)敷設配合選型表................................................185
附錄K不同場所綠色橋架適用環(huán)境選擇表.......................................188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189
引用標準規(guī)范名錄..............................................................190
1總則
1.0.1為貫徹落實新時代綠色發(fā)展理念,推進本市綠色建筑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規(guī)范民用建筑的電氣綠色設計,制定本規(guī)范。
1.0.1本規(guī)范是在上海市綠色建筑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50378-2019和上海市《爆色建筑評價標準》DG/1308-2090-2020新修訂實
施、綠色建筑理念在從“四節(jié)一環(huán)?!钡健耙匀藶楸尽睘楹诵牡男聲r代背景下編制
的。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依據《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
于印發(fā)〈綠色生活創(chuàng)建行動方案〉的通知》(發(fā)改環(huán)資[2019]1696號)的要求,國家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改革委、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機關
事務管理局和保監(jiān)會等部門于2020年7月15日聯(lián)合印發(fā)了綠色生活創(chuàng)建行動方案
的通知,決定開展綠色建筑創(chuàng)建活動。全國范圍內創(chuàng)建目標為,到2022年,當年城
鎮(zhèn)新建建筑中建筑綠色面積占比達到70%。其中,推動新建建筑全面實施綠色設計,
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提高住宅健康性能、推動綠色建材應用等都是需要重點完成的任
務。上海市綠色行動方案。。。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筑中電氣專業(yè)的綠色設計。
1.0.2本規(guī)范的民用建筑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業(yè)園區(qū)內具有民用建筑
功能使用的、創(chuàng)建綠色星級的或對綠色設計有要求的,均可按本規(guī)范要求參照實施。
1.0.3電氣綠色設計應結合民用建筑全壽命期內使用需求,滿足安全耐久、健康
1
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宜居、提高與創(chuàng)新等因素,實現電氣各系
統(tǒng)的高效、可靠、經濟運行,體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1.0.4民用建筑綠色電氣工程,應選用符合國家和上海市現行標準和節(jié)能認證要求
的電氣和電子設備,嚴禁使用國家淘汰的高能耗產品。
1.0.4綠色設計選用的電氣和電子設備,必須是經國家主管部門節(jié)能認證的高效
節(jié)能、性能先進、綠色環(huán)保、安全可靠的產品,嚴禁采用國家知上海市已公布禁止
的高能耗、性能落后產品,這也是實現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1.0.5民用建筑的電氣綠色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
和地方現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
2
2術語
2.0.1電氣綠包設計electricalgreendesign
在建筑全壽命期內,電氣專業(yè)在綠色設計中,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能源及材料、
可循環(huán)利用、保護環(huán)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安全、健康、舒適、便利、耐久和
高效的使用空間,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
2.0.1近幾年,人們對綠色建筑的理念、認識和需求逐步提高,綠色建筑建成的
比例越來越多。因此在綠色建筑內的電氣設計要滿足在建筑全壽命期內,合理的選
擇變壓器,供電線路,電力設備等。優(yōu)化供配電系統(tǒng),減少損耗和諧波。照明及控制
設備需滿足靈活多樣的照明場景、創(chuàng)造舒適的視覺環(huán)境。通過電氣設計手段在民用建筑
中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能源及材料、可循環(huán)利用、保護環(huán)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安全、
健康、舒適、便利、耐久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2.0.2綠色綜合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greenintegratedmonitoringand
managementsystem
通過在建筑物(群)內已安裝的各類能耗計量儀表、攝像頭及傳感器等裝置,
采用遠程傳輸等手段及時采集數據和狀態(tài)量,為實現建筑物(群)綠色信息的在
線監(jiān)測和動態(tài)分析功能、保證滿足綠色狀態(tài)有效實施的硬件和軟件系統(tǒng)平臺的統(tǒng)稱。
2.0.2通過在建筑物(群)內已安裝的各類智能化系統(tǒng)的傳感器(探測器)等裝
置,對建筑物(群)內的各種信息收集、處理。全面了解建筑物(群)的各項參
數,實現綠色狀態(tài)有效實施的硬件和軟件系統(tǒng)。
3
2.0.3電氣綠色設計產品electricgreendesignproducts
按照全壽命期理念,在設計開發(fā)階段系統(tǒng)考慮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包裝
運輸、使用維護和回收處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資源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力求產品在全壽命
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資源消耗、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害物質的原材料,減少污
染物產生和排放,從而實現環(huán)境保護的活動的電氣產品。
2.0.3本術語引自《生態(tài)設計產品評價通則》GB/T32161-2015,在其定義3.3“綠
色設計產品”概念上加以提出。
2.0.4綠色橋架greentray
生產過程及工藝處理低碳環(huán)保,部件結構優(yōu)化,材料節(jié)省顯著的同時能滿足
電纜敷設的機械強度和荷載能力,并減少電纜電能傳輸損耗和使用壽命長的鋼制
橋架。
2.0.5智能配電系統(tǒng)intelligentdistributionsystem
將互聯(lián)技術與配電系統(tǒng)緊密結合,集硬件、軟件和服務于一體,具有開放、
交互和基于物聯(lián)網平臺的智能系統(tǒng)。系統(tǒng)具備診斷、分析及管理功能,能減少供
配電系統(tǒng)故障、提高供電可靠性,并通過云能效管理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優(yōu)化,
提供低碳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效管理服務的系統(tǒng)平臺。
2.0.6低壓直流配電系統(tǒng)lowvotageDCpowerdistributionsystem
4
直流標稱電壓1500V及以下以直流方式實現與用戶電氣系統(tǒng)交換電能的配
電系統(tǒng)。
2.0.7建筑照明能耗指數LENI(LightingEnergyNumericIndicator)
評價建筑照明能效的參數,用建筑每平米一年的照明能耗來表示,單位
kWh/(m—?年)。
2.0.7目前在設計中照明節(jié)能采用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為評價的指標,對
照明燈具的選用作出了限定??紤]到工程運行能耗與照明功耗和使用時間相關,
因此運營管理時采用單位面積年度能耗限值(LENI)作為運營參照,其可以作
為工程運營的考核指標。
2.0.8生理等效照度EML(EquivalentMelanopicLux)
生理等效照度EML(EquivalentMelanopicLux)是一種用于量化光對人體
生理節(jié)律影響的指標,由WELL健康建筑標準根據RobertJ.Lucas等人的理論提
出,通過照明的輻照度對人的非視覺系統(tǒng)的作用而導出的光度量。
生理等效照度的計算可按下式進行:
EML廠LXR
式中:EML一生理等效照度(lx);
L——視覺照度(lx);
R——比例系數
2.0.8不同強度和光譜的光對人體生理節(jié)律產生的影響不同。對于居住建筑,為
保證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夜間應在滿足視覺照度的同時合理降低生理等效照度;對
于公共建筑,為保證舒適高效的工作環(huán)境,應適當提高主要視線方向眼位高度的
5
生理等效照度。
2.0.9建筑設備一體化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integtatedintelligentmonitoring
systemforbuildingsystemforbuildingequipment
對建筑機電設備進行智能控制,實現其高效節(jié)能運行,包含配電、保護、計
量功能及設備安全運行狀態(tài)的,具有可調節(jié)及通信功能、配電及控制一體化的管
理系統(tǒng)。為設備自動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一種形式。
2.0.10一體化控制箱(柜)integratedcontrolbox(cabinet)
建筑設備一體化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位于末端用電側實現工藝設備運行及監(jiān)
控、具有通信功能的控制箱(柜)。
6
3基本規(guī)定
3.0.1民用建筑電氣綠色設計,應在綠色建筑總體策劃下,明確電氣專業(yè)領域內
能體現綠色性能要求的技術指標、規(guī)定等目標。
3.0.1電氣綠色設計,是綠色建筑設計的一部分,應服從配合綠色建筑總體策劃,圍
繞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宜居等綠色性能指標,在電氣
專業(yè)領域內從系統(tǒng)設計、線路敷設、設備布置和產品選擇上達成綠色目標。
3.0.2民用建筑電氣綠色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結合上海市的氣候、資源、生
態(tài)環(huán)境、經濟、人文等特點進行,并應符合本市城市規(guī)劃和電業(yè)管理等的相關規(guī)定。
3.0.2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充分發(fā)揮地域、環(huán)境、氣候、經濟、人文等特點優(yōu)勢,
可以最大程度地貫徹綠色生態(tài)發(fā)展理念。
3.0.3民用建筑電氣綠色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要求,綜合考慮建筑全壽命
期內的電氣技術與經濟特性,選用適合促進建筑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和設備
材料,鼓勵采用綠色新技術、新材料。
3.0.3“以人為本”的設計要求,本就是綠色設計的核心之一。建筑全壽命期內,技
術經濟的合理和投資效益的最大化,是綠色設計的終極目標,電氣設計也不能例
外。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充分發(fā)揮電氣設備全壽命期內的技術效能及可持續(xù)的
后續(xù)利用,是電氣綠色設計的目標之一。
7
3.0.4民用建筑電氣綠色設計,應緊密配合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和動力等
專業(yè),提出適合綠色建筑星級要求的電氣綠色技術條件,保證綠色建筑建設、施工
安裝、調試和運行管理等各階段電氣綠色理念的貫徹實施。
3.0.4民用建筑綠色設計中,電氣專業(yè)有其自身的技術特點及配合屬性,必須密切
配合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和動力各專業(yè),在充分滿足建筑主體功能使用條件
下,系統(tǒng)性地考慮電氣綠色技術方案和技術條件,滿足項目建設全過程、全生命周
期的需要。
8
4供配電與電能質量
4.1一般規(guī)定
4.1.1供配電設計,應依據安全、可靠、經濟、適用性原則,方案設計階段開始制
定合理、節(jié)能、低耗的供配電系統(tǒng)方案。
4.1.1此條為綠色供配電設計的基本原則,其貫穿于整個電氣設計的全過程,方
案設計階段制定的供配電系統(tǒng)方案應體現綠色理念。
4.1.2供配電設計,應在建筑全壽命期方法論指導下,滿足建筑各場所合理使用電
能要求,實現降低供配電系統(tǒng)電能損耗的目標。
4.1.2此條為綠色供配電設計的指導方法及必須實現的目標。
4.1.3變電所應深入負荷中心,減少電力線路傳輸損耗,同時應充分考慮變配電
設備對敏感設備和人員的電磁干擾影響,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1.3變電所深入負荷中心,是供配電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從綠色角度,對人
員健康和設備安全運行的,還需滿足國標《電磁環(huán)境控制限制》GB8702、《建
筑電氣工程電磁兼容技術規(guī)范》GB51204等規(guī)范中的相關要求。
4.1.4用戶內部配電網電能質量應滿足現有國家和行業(yè)相關規(guī)范標準。對諧波源
含量較大的設備或場所,應考慮諧波抑制、濾除等控制措施。
4.1.4目前,現有國家和行業(yè)標準對于民用建筑內用戶變電所低壓側配電網的電
9
能質量環(huán)境的要求相對較少,更多的對于電網端接入用戶口處的電能質量有一定要
求,這是為了保證供電電網的安全可靠必須果取的措施。由于Dyn結線變壓器
的廣泛使用,低壓側配電網上的多次諧波等因三角形繞組的隔離未必能較大部分地
反饋至電網側,反而隨著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快速發(fā)展,造成用戶內部低壓
配電網上的電能質量狀況令人擔憂,如不采取相應諧波抑制濾除措施,已經嚴重影
響到用戶內部配電網的安全運行,這與綠色建筑倡導的安全酎久、節(jié)能高效等理
念相悖。還其一個綠色健康的用戶內部電網環(huán)境,也是綠色供配電設計的要素之一。
4.2供配電設計
4.2.1供配電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
1符合電氣負荷的有功或無功等電能特性;
2合理選擇變電所位置,合理布置變壓器和配電柜平面;
3合理采取減少線損的措施;
4采用區(qū)域和網格等劃分配電回路,以實現分區(qū)域分時段節(jié)能控制。
4.2.1本條條文說明如下:
1參考國際標準IEC60364-8-1<Low-voltageelectricalinstallations-Part8-1
Functionalaspccts-Energyrefficiency>Edition2.02019-02(《低壓電氣裝置第8.1部
分功能性:能效》第2版)第413條的關于設計原則的規(guī)定制訂。
2除變電所位置深入負荷中心,變電所內變壓器和高、低壓柜的布置應合理
緊湊優(yōu)化設置°民用建筑商用及公用面積使用價值大,機房、物業(yè)管理等后區(qū)
10
配套場所的使用面積有效控制,能更大地發(fā)揮商用投資價值,在滿足安全操作、維
護前提一卜,節(jié)約變電所占地面積,且高壓配電柜、及玉器和低壓配電柜的布置方向
等滿足進線電源和饋出電源的敷設走向,盡可能電能傳輸上控制距離,減少電纜敷設
長度,也就能合理減少線損消耗。
;■'■,■?'...........',…................'
4參考國際標準IEC60364-8-1vlQw-voltageelectricalinstallations-Part8-1
Functionalaspects-Energyefficiency>Edition2.02019-02(《低壓電氣裝置第8.1部
分功能性:能效》第2版)制訂。
區(qū)域(Zone)和網格(Mesh)概念的提出是該標準創(chuàng)新應用點之一,對電
氣裝置中的一個和多個區(qū)域網格內的用電設備進行能源監(jiān)測和控制,可以更有效
地實現能效管理。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設計配電線路時以區(qū)域和網格的方法來
進行劃分。
4.2.2供配電電源,應根據項目性質、功能、規(guī)模和負荷等級等因素,采用同電
壓等級同時使用、互為備用的供電方案;電網供電條件有限或項目用電容量較小時,
可采用不同電壓等級供電方案。
4.2.2多年設計實踐證明,采用同電壓等級同時使用、互為備用的方案,是一種
安全、可靠、經濟的供電方式,對充分利用電網資源,平衡負載分布等具有積極意
義,在較多項目上典型應用。然而,有些項目由于自身特點,備用電源容量上及當
地電網資源允許條件下,采用不同電壓等級供電方案,可以節(jié)省工程建設配套費
用、設備投資、方便運營維護等,更為適用。
4.2.3根據氣候、自然資源、電費政策條件及項目特點,綠色建筑除合理利用太
11
陽能光伏發(fā)電、風力發(fā)電等可再生能源外,采用儲能電源裝置等,充分利用新技
術新能源。
4.2.3建筑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資源、充分利用環(huán)??沙掷m(xù)的光伏發(fā)電、風
力發(fā)電等新能源,是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包括分布式微電網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
快速發(fā)展,新型鋰電池的梯次利用,以及部分電氣設備如家用電器、LED照明、
網絡服務器等的電源直流化優(yōu)勢特點,也為儲能電源裝置提供了更寬廣的應用市場。
采用電力儲能時,必須考慮系統(tǒng)的安全性、兼容性、經濟性等因素,應對其基本功
能、接入標準、輸出特性、負載特性、容量特性、保護特性、絕緣特性、并機/聯(lián)機
調試、噪聲性能、防護等級、電磁兼容等作技術經濟比較。
電力儲能技術,也是《上海市既有建筑綠色更新改造適用技術目錄(暫行)》
重點推薦新技術之一,電力儲能有電力輔助、分布式儲能、梯次利用、動力電池燃
料電池、電容儲能等多種形式c響應貫徹電業(yè)峰谷電價差等政策條件,充分利用可再
生能源,可達到在用戶配電網內部自發(fā)自用、減少電費開支、平抑晝夜用電落差等方
面,具有積極意義。據研究測算,采用電力儲能技術的用電負荷,目前電價政策下,
可以在5年內收回投資成本,效果明顯。
4.2.4高度超過150米的建筑,主樓部分10kV線路可采用環(huán)網式、放射式或樹
干式方式供電。
4.2.4環(huán)網供電技術,是供配電方式中較為可靠安全的。特別是超過150米的超
高層建筑,按照負荷中心原則,每個設備層/避難層設置一個分變電所,能減少
末端配電線路損耗提高供電質量,且超高層主樓標準層具有樓層高、每層建筑面
積不大、每區(qū)段用電負荷容量較為穩(wěn)定等特點,變壓器的運輸和檢修維護更適合
12
較小容量的應用,因此盡量減小上樓設備層變壓器的容量,且變壓器規(guī)格宜相對
統(tǒng)一。采用環(huán)網供電方式能有效節(jié)省lUkV配電回路數量,主樓部分供電系統(tǒng)的
可靠性較高適用性較強。典型的供電干線系統(tǒng)示意如下圖所示:
________[_1_______
方某一(放I拭)
13
方案二(環(huán)網式)
4.2.5變電所內變壓器數量的確定,不應超過4臺。
4.2.5變電所內變壓器臺數控制,遵照負荷中心原則考慮。過多的設置變壓器臺
數會造成供電距離過長,損耗增加等因素。
4.2.6變電所低壓側線路,應按照明、電力、空調、特殊用電、消防等負荷自成
14
系統(tǒng),分項放射式或樹干式配電。當電源來自于建筑外變電所低壓母排時,電源應
以干線方式供電至本樓低壓總配電箱后再按負荷類型配電。
4.2.6變電所低壓側線路按負荷類型自成系統(tǒng)分項配電,是低壓配電系統(tǒng)設計的
基本要求之一,也有利于變電所側能耗計量的監(jiān)測和數據集成C對于園區(qū)類建筑群
項目,部分規(guī)模小的單體建筑,采用低壓電源進線從供電設計上更為合理。對該類
單體建筑而言,其低壓總配電箱(柜)可認為是該樓的電源點,該級電源由室外
進線后再按負荷類型分項配電,避免了眾多小負荷回路都從更上一級變電所配電
的復雜且維護不變等缺點,符合變電所以大容量回路、干線回路為主供電的基本
配電原則,也利于降低電纜線路投資、保證用電負荷運行時的低損耗及區(qū)域性集中
維護、不擴大故障影響面的實際需要。
4.2.7配電變壓器應選用低損耗、低噪聲的節(jié)能型變壓器,結線組別應選用
Dynll繞組型式。
4.2.7變壓器的能效等級分為3級,標識為:能效1級一NX1,能效2級——
NX2,能效3級——NX3。變壓器的空載損耗值和負載損耗值均不高于能效2級規(guī)
大教供少工恁閃為灑匯*宣濘小毛求:
4.2.8變壓器設計容量,應在能效技術經濟評價基礎上,按綜合能效費用(TOC)
法進行計算選擇。在經濟運行范圍內,不得出現低負載率使用造成空置損耗。綜合
能效費用法計算方法詳見附錄A。
4.2.8在全壽命期內綜合考慮電氣設備的容量選擇,進行能效技術經濟評價,對
電氣設計貫徹節(jié)約、高效、可持續(xù)的綠色理念具有重要意義。綜合能效費用(TOC)
15
法進行變壓器容量選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變壓器設備效能,減少全壽命期內電
費支出,避免浪費。綜合能效費用法計算方法詳見附錄A。
4.2.9變壓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設置在高層、超高層主樓設備層的變電所,宜選擇容量較小、重量較輕
的變壓器;
2環(huán)境噪聲敏感或敏感人群場所建筑內設置的變電所,如相鄰距離近或無
法避開時,應采用噪聲低、電磁輻射小的干式變壓器。
3對于防火要求高的場所,宜選用絕緣系統(tǒng)耐熱等級高、可燃物含量低的
干式變壓器。
4多層建筑中設置的變電所、獨立設置或附屬設置的變電所,宜采用非可
燃性液體絕緣的變壓器。
4.2.9該條文主要說明如下:
1高層、超高層建筑面臨變壓器上樓運輸問題,本規(guī)范提出變壓器容量不
超過1000kVA的要求,一是深入負荷中心節(jié)能考慮以減少配電線路長度,二是
變壓器自重考慮。目前新一代成熟應用的立體卷鐵心變壓器比普通結構干式變壓器
重量減輕30%,適合于高層及超高層建筑。
2環(huán)境噪聲敏感或敏感人群場所建筑,如醫(yī)院、學校、養(yǎng)老設施、機關、
科研單位、住宅等,為保證人員有一個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相鄰距離近或無
法避開時,變電所內應采用噪音低、電磁輻射小的干式變壓器。
3按照《電力變壓器第11章:干式變壓器》GB1094.11中燃燒性能等級
分類標準,應選用F1級,即變壓器易遭受火災危險,要求限制其可燃性。應使
16
其在燃燒時所逸出的有毒物質和不透明煙霧降至最低程度。
4針對民用建筑中的一些附屬設施,包括景觀類的項目,其變電所對防火
要求相對較低,采用非可燃性液體絕緣的變壓器,經濟性能更佳,可考慮選用。
4.2.10不間斷電源(UPS)、EPS裝置、儲能電源裝置,可作為備用電源。
4.2.10備用電源與正常電源之間應具備其獨立性以保證當正常電源失電時備用
電源發(fā)揮其備用響應作用。備用電源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其備用負荷的性質、容量、
使用工況等特點,采用合適的電源類型。在綠色建筑的全壽命期內,做到技術可靠
安全、運行環(huán)保少污染、日常維護簡便、投資經濟適用。不間斷電源(UPS)、EPS裝置、
儲能電源裝置中,電池的容量配置應滿足備用負荷運行時間的需要。
4.2.11空調主機設備及輔泵設備容量大且數量較多時,宜就近設置專用變電所,
過渡季使用設備應設專用變壓器集中配電;冷凍泵、冷卻泵及冷卻塔等應按空調設
備工藝特點成組配電。
4.2.11空調主機設備及輔泵設備,用電容量大,在本市建筑中運行具有季節(jié)性
強、冬夏負荷大春秋負荷小等特點。除部分建筑面積小可采用專用配電回路方式外,
較多建筑項目內空調主機房設備容量具備設置專用變電所的條件,符合負荷中心設
置原則。特別是主機及輔泵設備,按空調工藝特點成組配電控制,設置過渡季專
用變壓器,隨季節(jié)關閉相關設備及專用變壓器,節(jié)約空載損耗,保證其它空調設
備及變壓器的經濟運行,可謂一舉兩得。
4.2.12電力干線的最大工作壓降不應大于2%,分支線路的最大工作壓降不應
17
大于3%。低壓配電線路的總長度不宜超過200m;當負荷容量較小供電距離較
長壓降較大時,可采用較小容量變壓器就近設置。
4.2.12控制好低壓配電線路電壓降,是保證供電電源質量滿足用電設備正常運
行的重要方面。低壓配電線路至用電設備總的最大工作壓降不大于5%,是低壓
配電設計的基本要求。此處提出長度要求,可作為變電所方案階段規(guī)劃設置的參考,
對于個別偏遠位置的單體規(guī)模較小建筑或景觀類的項目,按正常低壓電纜使用條件
選擇如不滿足壓降條件,采用小容量變壓器(如400kVA及以下)更為經濟合理
時,電源供電可采用高壓電纜。
4.2.13充電樁設備較多場所,應采用專用變壓器或專線供電。
4.2.13隨著新能源車的發(fā)展與普及,充電班設備成了每個新建綠色建筑停車庫
的標準配置。國家發(fā)改委關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fā)展指南(2015-2020年)》發(fā)
改能源[2015]1454文件中指出: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
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
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輛電動
汽車應至少配套建設一座公共充電站。上海市《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
理暫行規(guī)定》滬交科[2015]553號文中也制訂了建設要求,第二章建設原則第四
條按照“自(專)用為主、公用為輔,快慢結合、分類落實”的原則,逐步在市
域范圍內形成以住宅小區(qū)、辦公場所自用、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停車位、
道路停車位、獨立充電站等公用充電設施為輔的充電服務網絡,在對外通道上形成沿
放射狀城際高速公路為主要軸線的公用充電設施服務走廊。(一)在住宅小區(qū)建設以
慢充為主的自用、專用充電設施;(二)在辦公場所建設快慢
18
結合的專用充電設施;(三)在商業(yè)、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
務區(qū)、加油站以及具備停車條件的道路旁建設以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用充電設
施。第五條新建建筑充電設施建設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一)新建住宅小區(qū)、交
通樞紐、超市賣場、商務樓宇,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辦公場所,園區(qū)、學校以及獨
立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停車換乘(P+R)停車場應按照不低于總停車位10%的
比例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包括電力管線預埋和電力容量預留);(二)鼓勵
根據實際條件在以上規(guī)定基礎上增建充電設施。
上海市標準《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準》DJ/TJ()8-2093-2019,對
本市充電設施發(fā)展區(qū)域進行了劃分,分為一類地區(qū)、二類地區(qū)和三類地區(qū)。其中第
6.0.1條?第6.0.3條都對住宅小區(qū)和公共建筑具體場所的停車場充電設施配置比
例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結合汽車庫、停車場的防火分類要求,可認為在上海市充電
設施一類、二類地區(qū)建設的I類和II類汽車庫、停車場,為充電樁設備較多場所。
4.2.14較大功率諧波源設備,宜由變電所或低壓總配電間經專用回路供電。諧
波源設備,宜靠近電源側集中或分區(qū)集中布置并由同一回路供電。
4.2.14此處的較大功率諧波源設備,主要指冷凍機房內變頻水泵、空調機房內
變頻風機、充電樁設備、劇院的舞臺燈光、醫(yī)院的X光診斷設備、ICU設備、
LED大顯示屏、數據機房的UPS設備等等,采用專用回路或集中供電,便于采
取抑制濾除措施,不對其它負荷造成干擾影響。
4.2.15設備間、機房、車庫等不要求精裝修場所的韭道防普道配電和照明線路,
19
應采用電纜橋架、線槽或穿管等明敷設方式。
4.2.15建筑結構和建筑設備管線分離,是綠色建筑安全耐久性能的重要體現,
也是提升綠色建筑適變性的重要措施,屬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評分項之一。電
氣方面,盡量在設備間、機房、車庫等非精裝修場所采用電纜橋架、線槽或穿管明
敷設方式,在保證建筑主體結構安全耐久的同時,可以避免管線二次敷設造成浪費,
維護檢修階段方便查找故障。采用格柵吊頂方式,也可以認為滿足該條文夔。如
地下層處于最底層的水泵房、冷凍機房等設備房,因濕度等較高,明敷設管線應做
好防腐蝕措施。
4.2.16采用W-S系統(tǒng)時,從變電所配出至各樓層以及至設備機房的干線電纜回
路,可采用四芯電纜并沿電纜橋架敷設并共用保護線(PE線),共用保護線(PE
線)宜采用銅母排。
4.2.16TN-S系統(tǒng)為三相四線制系統(tǒng),其從未要求變電所所有低壓配電回路必須
采用五芯電纜線路,目前采用五芯電纜的常規(guī)做法造成電纜投資費用的增大,浪費
較為嚴重。在共同的敷設路徑如變電所集中出線橋架、電氣豎井等場所,干線回路
之間采用共用保護線(PE線)的方式,可有效減少電纜線路有色金屬用量,接地
效果是一樣的。共用保護線(PE線)以同一通道中最大回路的相線截面規(guī)格為
依據進行選擇。具體施工要求,可參見《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303-2015第10.1.2條要求,施工及運維時,應保證共用保護線的連貫性。
4.2.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間場所安裝的配電箱,應采用嵌入式暗埋或精丑
時包封方式,不得凸出墻面,影響通行暢通。
20
4.2.17此條為綠色建筑有關安全耐久性能的控制項要求。保持建筑內走廊、疏
散通道等通行空間暢通,是保證緊急疏散、應急救護的必要前提。此類場所內安
裝的配電箱,必須滿足上述要求,平時運行維護時應嚴格遵守。
4.3電能質量
4.3.1應對配電網進行無功補償,滿足電網接入要求。電容器分組投切時,應采取
有效措施,避開系統(tǒng)諧振容量,不得發(fā)生諧波的嚴重放大和諧振。
4.3.1各分組電容器投切時,不能發(fā)生諧振,同時也要防止諧波的嚴重放大。因
為,諧振是諧波嚴重放大的極端狀態(tài),諧振將導致電容器組產生嚴重過載,引起電
容器產生異常聲響和振動,外殼膨脹變形,甚至產生外殼爆裂而損壞。特別是現
在民用建筑中各類諧波源電氣設備較多,在電容器補償回路中往往串聯(lián)電抗器來
避免諧振放大。需要注意的是,系統(tǒng)內部的諧振頻率點應小于系統(tǒng)中可能出現的最
小次諧波,才能有效避開諧振點。加大分組容量減少補償組數,或采用不同電抗
率組合的無功補償方式,均是躲開諧振點的經濟有效措施之一。
4.3.2綠色建筑的電源輸入點功率因數分級,按能效高低應符合表432規(guī)定:
表4.3.2電源輸入點功率因數分級
分級ABC
功率因數O.95<COS0O.93<COS0<O.95O.9O<COS0<O.93
4.3.3綠色建筑的電源輸入點功率因數,三星級宜為A級,二星級應不低于B
21
級,一星級應為C級;如不滿足要求,應采取補償措施。
432?433此條引用IEC60364-8-1標準《低壓電氣裝置第8.1部分功能性:
能源效率》中有關電源輸入點功率因數的評分要求,在此根據綠色建筑的實際情況
作了分級,與綠色建筑星級指標有所對應,引導設計更切實有效地控制好功率因數指
標,保證用戶內部配電網的電能質量安全。分級指標由高到低,可以按A、B、C各級
予以采取抑制濾除措施,滿足相應要求。
4.3.4當配電系統(tǒng)中單相負荷較多或三相負荷不平衡度較高時,應采用分相無功自
動補償裝置或靜態(tài)無功發(fā)生器(SVG)o當配電系統(tǒng)中容性負載較多易過補償時,
可采用靜態(tài)無功發(fā)生器(SVG)雙向跟蹤補償無功功率或無功自動補償與靜態(tài)無
功發(fā)生器(SVG)組合成套裝置進行調節(jié)。
4.3.4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單相負荷,如照明、辦公用電設備等,其負荷
變化隨機性很大,容易造成三相負載的不平衡,容性負載較多時也容易過補償,
即使設計時努力做到三相平債,運行時也會產生差異較大的三相不平衡現象。因
此,綠色供配電設計,遇到此類工況時應采用分相無功自動補償裝置或靜態(tài)SVG裝
置,否則不但不節(jié)能,反而浪費資源,而且難以對系統(tǒng)的無功進行有效補償,
補償過程中所產生的過、欠補償等弊端更是對整個電網的正常運行帶來嚴重的危害。
SVG裝置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正反向補償調節(jié),可以在功率因素較高0.95以上接近
1時發(fā)揮作用,組合式的配置系統(tǒng)性價比更高。
43.5當負荷無功波動較大、變化較快時,宜采用靜態(tài)無功發(fā)生器(SVG)作為
無功補償裝置。
22
4.3.5由于并網濾波回路的存在,部分電力電子設備如變頻電梯、直流充電樁等
負荷在空載時可能呈容性;此外當供電線路過長,負荷較小時,架空線和電纜的
容性無功居于主導地位,這些工況下均需要補償感性無功,靜態(tài)無功發(fā)生器
(SVG)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性能優(yōu)勢。
4.3.6對于廣告燈箱、LED大屏幕顯示器、可控硅調光裝置、弱電機房、景觀
照明、充電樁等,當單相負荷占比較高且工作時間不同步時,宜設置三相不平衡補
償裝置。
4.3.6單相負荷多,三相負荷分布不均或工作時間不匹配的情況下都將出現三相不
平衡,在三相電流總有效值不平衡率大于15%的時候還需要進行三相不平衡補
償。
437根據無功較為穩(wěn)定負荷、無功波動劇烈負荷、不同步單相負荷在總負荷中
的占比情況,宜考慮采用混合濾波補償裝置,對并聯(lián)電容器(TSC)、靜態(tài)無功
發(fā)生器(SVG)和三相不平衡調節(jié)裝置進行配置。
4.3.7商場空調、大型風機,劇院舞臺燈光,大型醫(yī)療設備,學校實驗室和檢測
機構大功率試驗設備等負載均可能產生劇烈波動產生無功需求,這些工況下均需
要快速補償無功。建筑電氣中如電梯、照明等負荷都具有隨機性大的特點,因此
當隨機負荷占比較大的時候,采用并聯(lián)電容器可能會出現投切振蕩,導致電容器
壽命降低,此時可采用靜態(tài)無功發(fā)生器(SVG),或低壓有源不平衡補償裝置快
速無級跟隨,保持功率因數的穩(wěn)定性。
23
4.3.8綠色建筑的用戶變電所變壓器低壓側或低壓進線用戶的總開關處,電源電
壓和電流的總諧波畸變率等級宜按由高到低分級,并應符合下列表格規(guī)定:
表4.3.8電壓和電流總諧波畸變率分級
分級ABC
電壓畸變率THDu<3%3%<THDu<4%4%<THDu<7%
電流畸變率THDi<5%5%<THDi<10%10%<THDi<20%
4.3.9綠色建筑電源低壓側母排處電壓和電流的總諧波畸變率,三星級宜為A
級,二星級應不低于B級,一星級應為C級;如不滿足要求,應采取濾波措施。
438T39此條引用IEC60364-8-1標準《低壓電氣裝置第8.1部分功能性:
能源效率》中有關電壓電流總諧波畸變率的評分要求,在此根據綠色建筑的實際
情況作了分級,與綠色建筑星級指標有所對應,可引導項目在設計時更切實有效
地控制好諧波畸變率指標,保證用戶內部配電網的電能質量殳全。分級指標有高
到低,可以按A、B、C各級予以采取抑制濾除措施,滿足相應畸變率指標要求。
4.3.10安裝在變電所低壓側、低壓進線用戶的總進線斷路器制的電能計量儀表,
宜帶有不少于63次的諧波測量功能;當運行時測出的諧波含量值較高時,應按
分級要求采取濾除諧波措施。
4.3.10利用電能計量儀表對系統(tǒng)運行中諧波狀況實時監(jiān)測并采取措施解決,是
保證供配電系統(tǒng)運行安全、節(jié)能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保證綠色建筑電氣系統(tǒng)運
行保持綠色品質的前提之一。
24
4.3.11諧波源較多且容量較大的配電系統(tǒng),座按諧波潮流特性、分布規(guī)律等,
采取下列抑制和濾除諧波措施:
1變頻設備、調光裝置、充電樁、UPS和EPS等負荷的配電電源,當容量
較大時宜就近設置有源濾波裝置。
2LED照明、辦公電腦等分散布置的負荷設備配電電源,宜按區(qū)域設置有
源濾波裝置。
當配電系統(tǒng)巳采取諧波抑制和濾除措施,三不考慮諧波對進線電源電纜截面
規(guī)格的影響。
4.3.11民用建筑中的用電設備,能產生諧波源的設備其分布特點如下:一種是
相對較為集中布置、容量較大和諧波含量也較大的整流電路裝置,如變頻風機及
水泵、調光裝置、UPS、EPS和充電班等;另一種為大量分散在各場所,容量較
小但諧波含量不小的LED照明、電腦、復印機等辦公設備類。應根據不同的用
電設備負荷特性采取不同的諧波抑制、濾除方案,并考慮造價、技術條件、維護
等綜合因素。已經采取濾波等措施的電源線路,可按常規(guī)用電設備計算電流選擇電
纜截面規(guī)格,也是為了達到技術要求前提下不重復配置,并控制造價投資。變電
所低壓側除諧波源設備占比較大外,不宜在母排集中設置濾波裝置。在變電所低
壓側集中設置濾波裝置,濾波能保證電源波形的位置在低壓母線段,只是解決了
變壓器低壓側的諧波問題,除上傳至高壓側的諧波畸變率指標可控外,下一級配
電網各級母線端的諧波還是存在,相關的線路設計選擇還是要綜合考慮諧波影響,
變電所側集中濾波的代價相對較高效果并不理想。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在變電所設
置有源濾波裝置。
25
4.3.12諧波電流含量的計算,可按附錄B公式進行。
4.3.13安裝在諧波源設備干線回路上變電所配電斷路器側的電能計量儀表,宜
帶有不少于31次的諧波測量功能;當運行時諧波含量較高時,應在末端機房或
樓層配電間采用濾波措施。
4.3.13同上4311條說明。
4.3.14冷凍機房、水泵房等用電負荷距變電所較遠、容量較大時,宜就地采取
無功補償措施,功率因數不低于0.9。
43.14距離變電所較遠,一般指距離150米左右。就地進行補償,可有效減少
線路傳輸損耗。
4.3.15整流裝置的脈沖數宜采用不低于12脈沖整流或低諧波IGBT整流方式。
4.4電磁兼容
4.4.1供配電系統(tǒng)的設計,應考慮建筑物中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要求,選用
的供配電系統(tǒng)設備應符合電磁兼容性檢驗標準。
4.4.1做好電氣工程電磁兼容的設計,是保證綠色建筑電氣設施運行穩(wěn)定與安全
可靠、確保建筑內電磁環(huán)境符合人體健康標準要求的前提。綠色建筑供配電系統(tǒng)設
計時應根據建筑物內部電磁環(huán)境、系統(tǒng)電磁敏感度、電磁騷擾和周邊其他系統(tǒng)的電磁
敏感度等因素,實現電子信息系統(tǒng)內部以及與供配電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
26
需要遵守的相關電磁兼容性標準主要有:《電子環(huán)境控制限值》GB8702和《建
筑電氣工程電磁兼容技術規(guī)范》GB51204等。
4.4.2電磁兼容方案需確定工作頻段指標、防護干擾源類型、傳輸方式等。電磁
兼容控制技術可采用屏蔽、濾波、接地等。
4.4.2要實現系統(tǒng)內或系統(tǒng)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賣公司合同范本
- 產品抵押工資合同范本
- 內部購買服務合同范本
- 999玫瑰買賣合同范本
- 云南土地流轉合同范本
- 04購房合同范例
- 無錫錦鯉池過濾器施工方案
- 主體蓋房合同范本
- app監(jiān)控合同范本
- 公司安全協(xié)議合同范本
- 中建“大商務”管理實施方案
- 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知識清單第十章作文專題11:漫畫作文寫作指導(學生版+解析)
- 中國肥胖及代謝疾病外科治療指南(2024版)
- 電力系統(tǒng)全環(huán)節(jié)實時精準碳計量方法及其應用展望
- 131鄰補角對頂角(分層練習)-2022-2023學年七年級數學下冊
- 高三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100(附答案)及解析
- 2024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航空航天標準與認證互認
- 心理課教案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
- 民用無人機操控員執(zhí)照(CAAC)考試復習重點題庫500題(含答案)
- 幼兒園 中班心理健康《我會傾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