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前篇
預習教材課堂篇
素養(yǎng)提升隨堂練
學以致用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課時目標
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的新變化。時空定位課前篇
預習教材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背景北宋結束了__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統(tǒng)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____________、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2.措施(1)集權:派__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__________變?yōu)樘撱?;設諸路__________統(tǒng)管地方財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________,拱衛(wèi)京師,鎮(zhèn)守地方。五代十國軍閥割據文官節(jié)度使
轉運司禁軍(2)分權:①中央:在中央,由__________專掌軍政,________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____________為副相。樞密院又與“________”在調兵權與統(tǒng)兵權上進行分權。②地方:包括轉運司在內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合稱“__________”,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jiān)控。州一級增設________,與知州彼此制約。樞密院三司參知政事三衙四監(jiān)司通判(3)抑制武將:制定了____________的方針,用________擔任樞密院長官;大力提倡________,擴大科舉規(guī)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崇文抑武文官文治3.影響(1)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因素,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強化了____________。(2)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____________。中央集權行政效率【判斷正誤】1.北宋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吸取了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武人亂政的教訓,有效鞏固了統(tǒng)一局面,但是卻造成了機構臃腫、人浮于事。(
)×2.分割權力,皇權高度集中造成了邊防空虛,成為北宋在邊疆戰(zhàn)爭中屢敗的重要原因。(
)×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1.邊防壓力(1)宋遼關系:①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崛起,占領了______________,北宋兩次北伐失敗。②北宋每年送給遼“________”,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2)宋與西夏的關系:西夏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________”。2.財政危機“________”和“________”數目龐大;募兵“________”政策使軍隊不斷擴編,軍費直線上升;____________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致使官僚隊伍也不斷膨脹。________和________成為朝廷的沉重負擔,財政狀況日益惡化。燕云十六州歲幣歲賜歲幣歲賜養(yǎng)兵政府機構養(yǎng)兵養(yǎng)官【判斷正誤】宋遼以兄弟相稱,宋夏以君臣相稱,表明宋對夏保有軍事優(yōu)勢。(
)×三、王安石變法1.背景(1)遼和西夏威脅北宋的安全。(2)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保守,____________低下。(3)“歲幣”“歲賜”和冗官、冗兵、冗費,造成財政危機。(4)“____________”觸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引發(fā)抵制,很快歸于失敗。2.開始1069年,__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3.基本原則加強__________________,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行政效率慶歷新政宋神宗國家管理和控制4.具體措施(1)富國方面: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yè)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yè)經營等手段,力圖在____________的同時開辟財源。(2)強兵方面: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___________,取代募兵制。5.影響(1)變法達到了________的目的,增加了政府收入。(2)________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zhàn),又以失敗告終。(3)一些措施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調控經濟
征兵制富國強兵人民(4)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________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分裂【判斷正誤】1.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都涉及政治、經濟改革,都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2.從內容上看,王安石變法主要是調節(jié)農民、封建國家與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
)√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金滅北宋,發(fā)生________之變。趙構在應天稱皇帝,南宋建立,定都________(今浙江杭州)。2.宋金議和岳飛的岳家軍戰(zhàn)績卓越,宋高宗和________視岳飛為心腹之患,主張向金求和。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____________。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________”。靖康臨安秦檜紹興和議歲貢【判斷正誤】兩宋時期的宋遼和議、宋夏和議、宋金和議,對兩宋政府來說都是接受屈辱條件以求得茍安,給宋朝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客觀上有利于生產的發(fā)展和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
)√課堂篇
素養(yǎng)提升【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角度認識宋初中央集權加強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①吸取唐后期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教訓。②北宋君主通過兵變奪權,因此特別注意把兵權控制在自己手中,消除地方割據隱患。(2)特點:①使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②強干弱枝,守內虛外。③分化事權,相互牽制。④崇文抑武,加強監(jiān)督。針對練宋朝溝通中央與地方聯(lián)系的信息渠道有二:一條是制度規(guī)定經過中央官僚集團的進奏院;另一條是制度外繞過中央官僚集團直屬皇帝的內侍省。這體現(xiàn)了(
)A.監(jiān)督官員力度較大
B.君相權力矛盾突出C.國家官僚機構臃腫
D.地方管理制度混亂B[解析]
“另一條是制度外繞過中央官僚集團直屬皇帝的內侍省”即繞過了宰相政治集團,可見君相之間的矛盾,故選B;“另一條是制度外繞過中央官僚集團直屬皇帝的內侍省”,內侍省是皇帝親信,不是監(jiān)察機構,排除A;由“宋朝溝通中央與地方聯(lián)系的信息渠道”無法知道官僚機構的具體情況,無法判斷機構的多少,排除C;“宋朝溝通中央與地方聯(lián)系的信息渠道”是君主控制地方的手段,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時空觀念】北宋、遼、西夏對峙圖讀圖認識以下問題:①北宋不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而是處于遼宋西夏多民族政權的并立狀態(tài)。②從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角度認識北宋與少數民族的和議:和議本身是民族間交流的形式,和議之后,宋遼之間、宋夏之間減少了戰(zhàn)爭,客觀上有利于生產的發(fā)展和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中華民族的民族融合。針對練圖中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勢,此時期政治局勢的特點是(
)CA.地方軍閥割據
B.南北政權對峙C.民族政權并立
D.戰(zhàn)亂長期不息[解析]
西夏、金均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故選C;軍閥割據必須要在有中央政府的前提下,而圖中顯然是三個政權,排除A;西夏在西邊,并非南北政權對峙,排除B;地圖中并沒有標注長期的戰(zhàn)亂,并且宋金有紹興和議,并非戰(zhàn)亂長期不息,排除D?!臼妨蠈嵶C】材料
宋初措施在防范內部動亂、維護統(tǒng)治穩(wěn)定方面效果顯著。時人描述:
吾宋制治,有縣令,有郡守,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聯(lián),總合于上。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K洵《嘉祐集》卷1《審勢》解讀:這段出自北宋文學家蘇洵的材料贊揚了北宋政治體制在防范內部動亂、維護統(tǒng)治穩(wěn)定方面的顯著效果。各級機構逐層統(tǒng)轄,全國一盤棋,集權于朝廷。即使臨時給遠離中央的某人很大權力,他也不可能脫離朝廷控制。像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國時期那樣的軍閥割據行為,在北宋根本不可能發(fā)生。針對練北宋名臣蔡襄曾說:“樞密院要兵則添,財用有無不知也;管軍將帥少兵則請增,不計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辦衣糧日日增添,不敢論列,謂兵非職事也?!薄案鳛橹\,以至于此?!边@反映了北宋(
)A.兵士激增國家負擔重
B.專制集權得到了強化C.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D.軍隊戰(zhàn)斗力大大下降C[解析]
根據“財用有無不知也”“何故用不知也”“謂兵非職事也”“各為之謀,以至于此”等信息可知,樞密院、管軍將帥和三司等部門或個人只顧自身利益,不能相互配合協(xié)調,反映了北宋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故選C;材料只說明了兵士激增,但是沒有反映出國家負擔沉重,排除A;北宋雖然強化了專制集權,但材料與此無關,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軍隊戰(zhàn)斗力的信息,排除D?!練v史解釋】評價北宋專制集權的加強(1)目的:改變唐朝后期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防止重演“陳橋兵變”事件。(2)特點:從軍權開始;通過分權達到集權;守內虛外、強干弱枝;全方位控制,包括軍權、司法權、財政權、行政權等各方面;重文輕武,文人治國。(3)作用:鏟除了藩鎮(zhèn)割據的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實現(xiàn)了國家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推動兩宋經濟出現(xiàn)高度繁榮的局面。(4)后果:一是政府機構重疊,官員冗濫,財政開支龐大;二是軍隊作戰(zhàn)指揮不靈,戰(zhàn)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財政困難。這些因素給北宋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針對練梁啟超在《王安石傳》中提到,北宋中期改變了當時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讓百姓交一些請人賦役的錢作為招募差役的資本,這近似于一種人身稅,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據此可知,梁啟超認為募役制的實施(
)A.轉嫁了財政危機
B.緩和了階級矛盾
C.減輕了農民負擔
D.增加了財政收入C[解析]
募役制使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當差役的方法,改為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故選C;材料強調募役制減輕了農民負擔,不涉及轉嫁財政危機,排除A;材料強調募役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緩和階級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募役制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但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D?!炯覈閼选吭里w赤誠愛國的《滿江紅》為后人傳誦。岳飛受到人民懷念的原因有:(1)金軍南下攻宋,燒殺搶掠,給人民帶來災難。岳飛抗金是正義戰(zhàn)爭,符合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2)岳飛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zhàn)勇敢,屢敗金軍,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3)岳飛抗金戰(zhàn)功卓著,反而遭投降派的誣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岳飛受到人民懷念。(4)岳飛身上鮮明地體現(xiàn)著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針對練近期,共青團中央不斷發(fā)聲,力挺岳飛、文天祥等數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這是因為他們(
)A.抗擊少數民族并完成統(tǒng)一
B.參與反抗元朝民族壓迫的斗爭C.符合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
D.是宋元時期反侵略的民族英雄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共青團中央不斷發(fā)聲,力挺岳飛、文天祥等數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得出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不變的價值追求,故選C;岳飛抗金并未挽救南宋被元朝滅亡的命運,而文天祥在南宋滅亡后也未投降,表現(xiàn)的是愛國精神,排除A;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反抗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排除B;根據今天的發(fā)展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古代歷史上的民族關系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反侵略,排除D。隨堂練
學以致用1.北宋建立后,統(tǒng)治者堅持“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
)A.唐朝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教訓
B.契丹族對中原形成的嚴重威脅C.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D.北宋政府財政狀況日益惡化A[解析]
北宋統(tǒng)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集權、維護政權穩(wěn)定的措施,故選A;“事為之防,曲為之制”主要是預防內部動亂因素,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強化專制集權,“契丹族對中原形成的嚴重威脅”屬于邊疆危機,排除B;“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是北宋采取一系列不同以往措施的影響,而非原因,排除C;“財政狀況日益惡化”也是北宋采取一系列不同于以往措施的影響,排除D。2.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的北宋長期與遼、夏并立,其原因是(
)A.國防虛弱
B.豪強爭權
C.藩鎮(zhèn)割據
D.分封諸侯A[解析]
北宋之所以長期與遼、夏并立,是由其“積貧積弱”的局面造成的,而“積貧積弱”又與北宋政府奉行“守內虛外”的方針有關?!笆貎忍撏狻钡姆结?,導致國防虛弱、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的北宋長期與遼、夏并立,故選A;B、C、D與材料不符,排除。3.王安石于熙寧二年頒行均輸法,以朝廷的支出所需界定調運的數量,可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熙寧五年頒行市易法,商販可以金銀產業(yè)為抵押向市易機構賒購貨物販賣,加息一分或二分。這兩項措施有利于(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C.保障農民的生產生活
D.增強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A
4.“丞相秦檜任人唯親,使得南宋的官員階層烏煙瘴氣,地方上的稅收有一部分被地方官員劫持?!庇纱丝梢?,宋高宗時期的南宋政權(
)A.外強中干,守內虛外
B.吏治腐敗,財政空虛C.外戚專權,禍國殃民
D.宋金對峙,世為侄國B[解析]
從題干來看,南宋政府任人唯親,風氣不正,官員階層烏煙瘴氣,因此B說法正確,故選B;其他三項均與題干意思不符。5.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宋金呈南北對峙狀態(tài)。以下哪一項不是宋金紹興和議的規(guī)定(
)A.南宋向金稱臣
B.宋金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為界C.南宋向金繳納歲貢
D.金將都城遷到燕京,改名中都D[解析]
1141年岳飛被害后,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繳納歲貢,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故A、B、C是宋金紹興和議的內容,排除。正確答案選D。課堂小結1.
必會知識: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影響;
兩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對峙與并立。2.
方法歸納:與唐朝相比,
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3.
常見誤區(qū):對王安石變法的特點不明晰,
對岳飛等民族英雄的定位不正確。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合格考過關練】1.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賦稅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屬金幣之類,“悉輦送京師”,不得占留。宋太祖此舉意在(
)A.削弱地方割據的經濟基礎
B.限制地方長官的征稅權力C.促進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
D.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困難A[解析]
宋代地方稅賦除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由中央掌控,因此削弱了地方割據的經濟基礎,故選A;地方有征稅權,只是沒有“占留”權,排除B;地方稅賦大部分上繳中央,減少了地方財政收入,排除C;材料未見“中央財政困難”,排除D。2.右圖是一幅殘缺的中國古代“地方機構示意圖”。依據留存信息,可以判斷該圖反映的朝代是(
)D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
根據圖中的“通判”可以判斷該朝代是宋朝,故選D。其他三項與圖示信息不符,排除。3.宋神宗時期,按照《唐六典》記載重新恢復唐朝三省六部的職官體系,使機構、官員名副其實,皆有定編、定員和固定的職責。這一做法(
)A.解決了北宋冗官問題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弱化了對地方的控制
D.強化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B[解析]
從材料中,宋代恢復唐朝三省六部的職官體系,使得中央機構有了固定編制、人員和固定的職責,可知會帶來固定官員行使固定職責的分工明確現(xiàn)象,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選B;從材料可知宋神宗時期的做法是對官員的定編、定員和固定職責,沒有體現(xiàn)出官員數量的多少,無法得出解決了北宋冗官問題,排除A;材料體現(xiàn)的是宋神宗時期對中央官員和機構的調整,沒有涉及地方管理體系的變化,體現(xiàn)不出弱化了對地方的控制,排除C;材料體現(xiàn)的是宋神宗時期對中央官員和機構的調整,沒有涉及國家決策權歸屬的變化,無法體現(xiàn)出加強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排除D。4.北宋政權一改五代十國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經過近百年的“培植養(yǎng)護”,“政府又變成像樣的讀書人的政府”。這反映了北宋時期(
)A.重視文化傳統(tǒng)的養(yǎng)育和保護
B.形成尚文輕武的社會風氣C.推行變法新政成為社會潮流
D.冗官冗員的局面逐漸形成B[解析]
從“政府又變成像樣的讀書人的政府”可知,體現(xiàn)的是北宋為加強中央集權,重視文官,形成尚文輕武的風氣,故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沒有涉及思想文化的措施,故A錯誤;變法新政與材料無關,故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尚文輕武的風氣,而非冗官冗員的局面,故D錯誤。5.宋以前,諫官隸屬于門下省,對皇帝稱“諫”。到宋代諫院獨立,諫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親擢,諫官遂轉成不為糾繩天子,反來糾繩宰相。這一變化(
)A.加強了諫官的權力
B.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C.轉移了權力的中心
D.造成了對政府的制約D[解析]
從材料宋代諫官由隸屬于門下省,變?yōu)橛苫实塾H擢,由向皇帝進諫,變?yōu)榧m繩宰相,可知宋代諫官的任用方式和職責都發(fā)生了變化,成為監(jiān)督宰相等官員言行的機構,故反映出這一變化加強了對整個中央官僚機構——政府的制約,故選D;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諫官開始由皇帝任用,職責也由進諫皇帝變?yōu)榧m繩宰相,其實體現(xiàn)的是宋代諫官的權力變小,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監(jiān)察制度中諫官任用和職責的變化,沒有涉及政府的決策機構,不能體現(xiàn)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排除B;材料體現(xiàn)的諫官的任用和職責的變化,是監(jiān)察制度的調整,沒有涉及國家權力中心的轉移,排除C。6.紹興和議簽訂后,宋金結束了長達十多年的戰(zhàn)爭生活,開始走上了和平相處的道路,維持了20余年的和平,兩國通過榷場貿易,豐富了兩國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這說明紹興和議(
)A.是雙方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
B.使南宋與金實現(xiàn)永久和平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D.促進了宋金經濟的發(fā)展D
7.“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边@段話反映的是(
)A.北宋與遼的友好往來
B.北宋向契丹送納貢金C.宋遼之間的貿易往來
D.北宋向遼交納“歲幣”D[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遼國交割“歲幣”的官方文書,不屬于友好交往和經貿往來,故A、B、C不符合材料信息,D正確。8.宋遼邊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識干戈”。這說明宋遼議和(
)A.削弱了北宋軍事力量
B.使宋遼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C.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
D.使宋遼間的民族矛盾徹底消除B[解析]
由“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識干戈”可知,宋遼之間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B正確;材料只是反映了宋遼之間邊境的安定繁榮,與北宋、遼的軍事力量無關,A錯誤;畜牧業(yè)的發(fā)展不是材料的主旨,C錯誤;D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A[解析]
從材料“安石之開源政策”說明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跡近于斂財”說明對人民近乎壓榨,“急刻”說明對百姓短時間內危害大,故選A;富國強兵是首要目的,但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B;北宋走向衰亡的原因是政治腐敗,排除C;對百姓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加強干預是社會管控的表現(xiàn),但題干未體現(xiàn),排除D。10.宋高宗與金國簽訂紹興和議,宋金以東起淮河,西至大散關一線為界,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tǒng)治權的穩(wěn)固。從此以后(
)A.宋金呈南北對峙狀態(tài)
B.南宋政權歸順于金朝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宋金維持了和平交往A[解析]
紹興和議以后,南宋對金稱臣,南北一直呈對峙狀態(tài),故A正確。宋金對峙,向金稱臣,但后來又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故B錯誤;金朝在和議之前已經進入中原地區(qū),故C錯誤;和議之后,宋金之間又發(fā)生多次戰(zhàn)爭,故D錯誤?!镜燃壙继岱志殹?1.古代中國歷朝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刑事審判權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設提點刑獄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并規(guī)定凡死刑需報中央,由刑部復核執(zhí)行,有時皇帝還派人到各地處理案件,并經常用各種手段控制刑事審判權。其目的是(
)A.提高依法辦事的行政效率
B.建構與維護統(tǒng)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監(jiān)察體系
D.解決官員的腐敗問題B[解析]
根據材料“并規(guī)定凡死刑需報中央,由刑部復核執(zhí)行,有時皇帝還派人到各地處理案件,并經常用各種手段控制刑事審判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采取各種手段控制刑事審判權是想通過控制司法權來維護統(tǒng)治秩序,故選B;宋代加強控制刑事審判權,并規(guī)定死刑需報中央由刑部復核執(zhí)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冤假錯案,但是卻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審判權是控制司法權,而監(jiān)察權是和司法權并列的權力體系,排除C;控制刑事審判權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秩序,并且材料沒有涉及官員腐敗問題,排除D。12.宋遼并立期間,楊業(yè)率領楊家將保家衛(wèi)國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在遼國古北口有紀念楊業(yè)的“楊無敵廟”,宋朝民間將楊家將故事演義得更加豐富。據此可知當時(
)A.民族之間戰(zhàn)爭異常慘烈
B.遼宋之間的關系逐漸緩和C.楊家將逐漸被民間神化
D.忠烈節(jié)義受宋遼民間推崇D[解析]
“楊無敵廟”的存在及楊家將故事的傳頌,說明楊業(yè)保家衛(wèi)國所展現(xiàn)出的忠君愛國之義受到宋遼兩國老百姓的推崇,故選D;僅據“楊無敵廟”及楊家將故事,無法推知戰(zhàn)爭慘烈程度,排除A;根據材料無法推知遼宋關系逐漸緩和,排除B;楊家將的故事廣為傳頌并不等同于被神化,排除C。13.北宋中期,東京一帶流傳著“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謠,這是因為范仲淹(
)A.推行新政,獲得了各界支持
B.重視理財,緩解了積貧危機C.實行賦役合一,減輕了農民負擔
D.整頓吏治,贏得了百姓贊譽D[解析]
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的中心措施——整頓吏治贏得了百姓贊譽,所以流傳此民謠,A、B、C與史實不符,故答案為D。14.南宋政府機構比北宋明顯精簡,表現(xiàn)之一就是兼職的發(fā)展。北宋時“眾建諸司”被分散的地方行政權力,又通過兼職逐漸合并。這表明(
)A.宋代積貧積弱局面得到初步改善
B.南宋機構精簡導致中央集權弱化C.宋代“分化事權”思想逐漸強化
D.人才匱乏導致兼職的現(xiàn)象普遍化B[解析]
北宋通過“眾建諸司”,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南宋通過兼職的形式精簡機構,又合并了本來分散的地方行政權力,導致中央集權弱化,故選B;南宋時期政府機構的變化反映的是冗官局面的改善,不能表明積貧積弱局面得到初步改善,排除A;北宋通常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來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歌手藝人經紀管理合同范例
- 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智能運動心率監(jiān)測帶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編程教育教師培訓系統(tǒng)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數字媒體時代下的影視產業(yè)創(chuàng)新
- 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的市場分析與前景預測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律能力
- 如何通過飲食改善身體健康中醫(yī)視角
- 漢代服飾文化研究及其在當代的設計應用
- 企業(yè)內部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與管理
- 體外膈肌起搏器
- “數學悖論”-辛普森悖論
- 六宮格數獨100題
-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送審資料清單
- 中文產品手冊機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人衛(wèi)版內科學第九章白血?。ǖ?節(jié))
- 食堂設備維修記錄
- DB65∕T 4357-2021 草原資源遙感調查技術規(guī)程
- 幼兒園繪本:《閃閃的紅星》 紅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學_第七版_潘瑞熾_答案
- FZ∕T 60021-2021 織帶產品物理機械性能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