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考點題庫試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選擇題要求:從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恰當?shù)囊豁椞钊肟瞻滋帯?.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辟邪說,難壬人B.①且庸人尚羞之;②且相如廷叱之C.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②故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智以知之,尚可也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B.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C.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句是: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B.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雞鳴狗吠,相聞之,可乎?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D.①而莫吾知也者;②而莫吾知也者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詞性相同的一組是:A.①吾嘗跂而望矣;②吾嘗求之矣B.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詞性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詞性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①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①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②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C.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莫吾知也者二、填空題要求:根據(jù)上下文填寫空缺的詞語。11.《論語》中記載:“學而時習之,_______。”這句話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12.《離騷》中描述了屈原的憂國憂民之情,其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他對國家未來的擔憂。13.《莊子·逍遙游》中,莊子通過描繪大鵬鳥的形象,表達了“_______”的哲理。14.《史記》中記載了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其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孔子對教育的看法。15.《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_______”一首描述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向往。16.《楚辭》中,屈原的《離騷》是一篇著名的抒情詩,其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追求。17.《莊子·養(yǎng)生主》中,莊子通過寓言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的道理。18.《左傳》中,記載了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的故事,其中“_______”一句描述了他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19.《孟子》中,孟子提出“_______”的思想,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應以民為本。20.《史記》中,記載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的景象,其中“_______”一句描繪了天下大治的繁榮景象。三、判斷題要求: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寫“√”,錯誤的寫“×”。21.《論語》中記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表達了學習的樂趣。()22.《離騷》中,屈原通過描繪大鵬鳥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自由的向往。()23.《莊子·逍遙游》中,莊子認為人應該順應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24.《史記》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表達了孔子對教育的重視。()25.《詩經(jīng)》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一首描繪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向往。()26.《楚辭》中,屈原的《離騷》是一篇著名的抒情詩,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句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追求。()27.《莊子·養(yǎng)生主》中,莊子通過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順應自然,順應人性”的道理。()28.《左傳》中,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表現(xiàn)在“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句。()29.《孟子》中,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應以民為本。()30.《史記》中,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的景象,描繪了天下大治的繁榮景象,其中“天下一家,號為皇帝”一句表現(xiàn)了其威嚴。()四、閱讀理解題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螅瑺柡稳??”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瑺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求,爾何如?對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攝乎大國之間:被夾在大國之間B.加之以師旅:加上用軍隊來侵略C.如或知爾:如果有人了解你們D.鼓瑟希: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由也為之:由我將要去做B.求也為之:求我也為之C.端章甫:端正地穿著章甫D.吾與點也:我與點一樣33.下列對文中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果讓我去做,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B.非曰能之,愿學焉:并不是說我能做到,愿意學習C.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端正地穿著章甫,愿意做一個小小的相禮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不要春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好了,戴帽子的五六個人,戴頭巾的六七個人,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34.下列對文中內(nèi)容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四人各有志向,孔子對他們的回答都表示贊同B.子路認為自己在國家政治上有能力,能夠使國家強大C.曾皙認為自己在國家政治上有能力,能夠使百姓富足D.公西華愿意學習,希望能夠擔任小相,輔助國家政治35.下列對文中寫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通過孔子與四位弟子的對話,展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弟子的不同性格B.文中通過描寫弟子的回答,表現(xiàn)了孔子對不同弟子的評價和期望C.文中通過弟子的回答,反映了他們對國家政治和個人能力的不同看法D.文中通過弟子的回答,展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弟子的成長過程五、古詩文默寫題要求:根據(jù)提示,默寫下列名句名篇。36.《離騷》中,屈原用“_______”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37.《詩經(jīng)·國風·周南·關雎》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女子對愛情的向往。38.《莊子·逍遙游》中,“_______”一句描繪了鯤鵬的巨大體型。39.《論語·為政》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孔子對學習的重視。40.《孟子·梁惠王上》中,“_______”一句表達了孟子對仁政的闡述。六、作文題要求:根據(jù)下列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材料:一位老人在公園里撿拾垃圾,有人問他:“你這么大年紀了,還這么辛苦,值得嗎?”老人微笑著回答:“我只是想為這個美麗的公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干凈的環(huán)境?!鳖}目:美麗的環(huán)境,共同的責任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選擇題1.C解析:A項中的“辟”分別為“避免”和“攻擊”;B項中的“且”分別為“況且”和“并且”;D項中的“智”分別為“智慧”和“明白”。2.D解析:A項中的“賂”為通假字,通“祿”;B項中的“屬”為通假字,通“囑”;C項中的“?!睘橥僮郑ā熬?。3.B解析:A項中的“以”分別為“憑借”和“因為”;B項中的“之”均為助詞,的;C項中的“于”分別為“在”和“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4.C解析:A項中的“以”分別為“因為”和“用來”;B項中的“之”均為代詞,代指自己;C項中的“常”均為副詞,常常;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5.A解析:A項中的“以”均為介詞,用;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分別為“在”和“比”;D項中的“之”均為代詞,代指自己。6.A解析:A項中的“而”均為表遞進;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均為介詞,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7.A解析:A項中的“而”均為表遞進;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均為介詞,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8.A解析:A項中的“而”均為表遞進;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均為介詞,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9.A解析:A項中的“而”均為表遞進;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均為介詞,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10.A解析:A項中的“而”均為表遞進;B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C項中的“于”均為介詞,比;D項中的“而”分別為“表轉折”和“表遞進”。二、填空題11.不亦說乎解析: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不也是很高興嗎?表達了學習的樂趣。12.長太息以掩涕兮解析:這句話出自《離騷》,意思是長聲嘆息,用手掩住眼淚,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擔憂。13.騰躍乎八極之外解析:這句話出自《莊子·逍遙游》,意思是飛翔在八極之外,表達了追求自由的哲理。14.溫故而知新解析: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表達了孔子對教育的看法。15.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解析:這句話出自《詩經(jīng)·國風·周南·關雎》,意思是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上,描繪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向往。1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解析:這句話出自《離騷》,意思是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上天下地尋找心中的太陽,表達了對理想境界的追求。17.順應自然,順應人性解析:這句話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意思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順應人的本性,表達了順應自然、順應人性的道理。18.吾將上下而求索解析:這句話出自《左傳》,意思是我將上天下地尋找,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1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解析: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君主最輕,表達了孟子對仁政的闡述。20.天下一家,號為皇帝解析:這句話出自《史記》,意思是天下成為一家,被稱為皇帝,描繪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的景象。三、判斷題21.√解析: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達了學習的樂趣。22.×解析:這句話出自《離騷》,屈原通過描繪大鵬鳥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自由的向往。23.√解析:這句話出自《莊子·逍遙游》,莊子認為人應該順應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24.√解析:這句話出自《史記》,孔子與子貢的對話,表達了孔子對教育的重視。25.√解析:這句話出自《詩經(jīng)·國風·周南·關雎》,描繪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向往。26.√解析:這句話出自《離騷》,屈原的《離騷》是一篇著名的抒情詩,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句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追求。27.√解析:這句話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莊子通過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順應自然,順應人性”的道理。28.×解析:這句話出自《左傳》,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表現(xiàn)在“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句。29.√解析: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應以民為本。30.√解析:這句話出自《史記》,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的景象,描繪了天下大治的繁榮景象,其中“天下一家,號為皇帝”一句表現(xiàn)了其威嚴。四、閱讀理解題31.B解析:A項中的“攝乎大國之間”解釋為“被夾在大國之間”正確;B項中的“加之以師旅”解釋為“加上用軍隊來侵略”正確;C項中的“如或知爾”解釋為“如果有人了解你們”正確;D項中的“鼓瑟希”解釋為“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正確。32.B解析:A項中的“由也為之”中的“以”為介詞,用;B項中的“求也為之”中的“以”為介詞,用;C項中的“端章甫”中的“以”為介詞,用;D項中的“吾與點也”中的“以”為連詞,表轉折。33.D解析:A項中的“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翻譯為“如果讓我去做,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正確;B項中的“非曰能之,愿學焉”翻譯為“并不是說我能做到,愿意學習”正確;C項中的“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翻譯為“端正地穿著章甫,愿意做一個小小的相禮”正確;D項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翻譯為“不要春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好了,戴帽子的五六個人,戴頭巾的六七個人,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錯誤。34.A解析:A項中的“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侍坐”表述正確;B項中的“子路認為自己在國家政治上有能力,能夠使國家強大”表述正確;C項中的“曾皙認為自己在國家政治上有能力,能夠使百姓富足”表述正確;D項中的“公西華愿意學習,希望能夠擔任小相,輔助國家政治”表述正確。35.A解析:A項中的“文中通過孔子與四位弟子的對話,展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弟子的不同性格”表述正確;B項中的“文中通過描寫弟子的回答,表現(xiàn)了孔子對不同弟子的評價和期望”表述正確;C項中的“文中通過弟子的回答,反映了他們對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