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魯瓊專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五第一講種群和群落練習含解析_第1頁
京津魯瓊專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五第一講種群和群落練習含解析_第2頁
京津魯瓊專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五第一講種群和群落練習含解析_第3頁
京津魯瓊專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五第一講種群和群落練習含解析_第4頁
京津魯瓊專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五第一講種群和群落練習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種群和群落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A.誕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新誕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B.繁殖季節(jié),成年鱸魚吞食小鱸魚的行為不屬于捕食C.某個池塘內全部鯽魚的個體數量即種群密度D.組成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不屬于種群特征解析:誕生率或死亡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A錯誤。成年鱸魚吞食小鱸魚屬于種內斗爭關系,捕食屬于種間關系,B正確。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而種群密度是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不是某個池塘內的全部鯽魚個體數,C錯誤。組成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屬于種群特征,D錯誤。答案:B2.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鵲是一個灰喜鵲種群B.“J”型曲線數學模型公式中λ代表的是增長率C.建立自然愛護區(qū)可以提高某些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D.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一塊農田中某種鼠的種群密度解析:一片草地屬于同一區(qū)域,灰喜鵲屬于同種個體,因此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鵲是一個灰喜鵲種群,A正確;“J”型曲線數學模型公式中λ表示當年的種群數量是上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B錯誤;建立自然愛護區(qū)有利于種群的生存,可提高一些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C正確;鼠的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大,且個體大小合適,常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D正確。答案:B3.在一個發(fā)育良好的森林里,從樹冠到地面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表層,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點,植物種類也有所區(qū)分,這表明群落有肯定的()A.物種組成及比例B.彼此間有干脆或間接的養(yǎng)分關系C.對群落產生重大影響的優(yōu)勢種D.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從樹冠到地面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表層,這體現了群落垂直結構中的分層現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點,植物種類也有所區(qū)分,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D符合題意。答案:D4.蝴蝶為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tǒng)稱,全世界有14000多種。蝴蝶幼蟲嗜食葉片,成蟲大部分吸食花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16平方米草地上有8只蝴蝶可以表示蝴蝶的種群密度B.若調查一長方形地塊中某蝴蝶幼蟲的種群密度,可用等距取樣法取樣C.誘捕某種蝴蝶的雄性個體,會降低該種蝴蝶的種群密度D.蝴蝶屬于初級消費者,能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解析:種群密度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16平方米草地上有8只蝴蝶,其種群密度為0.5只/m2,A錯誤;蝴蝶幼蟲嗜食葉片,活動實力差,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因地塊為長方形,所以可用等距取樣法取樣,B正確;誘捕某種蝴蝶的雄性個體后,種群中雄性個體數量會降低,該種蝴蝶的種群密度也會降低,同時,誘捕某種蝴蝶的雄性個體后還能降低該種群的誕生率,C正確;消費者能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D正確。答案:A5.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fā)生地震,造成聞名景點“諾日朗瀑布”山體垮塌,四周群落受到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地震后該生物群落的養(yǎng)分結構不會發(fā)生變更B.地震影響了該地區(qū)群落演替的速度,肯定不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C.山體垮塌后,該地區(qū)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仍舊存在D.“諾日朗瀑布”景點的欣賞價值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解析:地震可能會造成該生物群落內部分生物的消逝或遷出,養(yǎng)分結構可能會發(fā)生變更,A項錯誤;地震變更了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能影響該地區(qū)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項錯誤;山體垮塌后,該地區(qū)生物群落仍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C項正確;“諾日朗瀑布”景點的欣賞價值屬于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D項錯誤。答案:C6.(2024·廣東深圳調研)如圖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群落的演替依次就是生物進化的依次B.b階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不存在垂直結構C.從演替的過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階段為c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建了相宜環(huán)境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更,而群落演替過程是優(yōu)勢種的替代過程,從地衣到苔蘚再到草本植物過程存在物種的遷入,所以群落的演替過程不能等同于生物進化的過程,A錯誤;b階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包括了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變更過程,C錯誤;據圖分析,群落的演替過程為a→b→c→d,每一個階段都為后一個階段的形成創(chuàng)建了相宜的條件,D正確。答案:D7.某探討小組對一個未受人類干擾的自然湖泊進行調查,獲得該湖泊中處于食物鏈最高養(yǎng)分級的某魚種群的年齡組成數據并整理如下表所示。探討表明,該種魚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7+時丟失繁殖實力(進入老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年齡0+1+2+3+4+5+6+7+8+≥9個體數9218758555752607485112注:表中“1+”表示該種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A.種群的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B.由表中數據推想該魚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是保持穩(wěn)定C.年齡組成是預料種群密度(數量)將來變更趨勢的重要依據D.在食物足夠的條件下,湖泊中此魚的種群數量可能呈“S”型增長解析:種群的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量的比例,A錯誤。種群的年齡組成大致可以分為增長型、衰退型、穩(wěn)定型三種類型。分析題意,該魚在2+時進入成年,7+時進入老年,依據表中數據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個年齡期個體數的比例為(92+187)∶(58+55+57+52+60)∶(74+85+112)≈1∶1∶1,由此可推想該魚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是保持相對穩(wěn)定,B正確??赏ㄟ^年齡組成預料將來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C正確。在食物足夠的條件下,由于天敵、生存空間等因素的制約,種群數量可能呈“S”型增長,D正確。答案:A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種的三種小魚,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在四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種小魚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三種小魚的存活率如圖所示。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響三種小魚的競爭結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削減D.無捕食者時三種小魚之間的種間斗爭可能導致乙消逝解析:沒有捕食者時,甲占優(yōu)勢,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見捕食者影響三種小魚的競爭結果,A正確。引進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說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正確。甲、乙、丙三種小魚是競爭關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狀況下,乙的存活率接著增加,說明甲、乙、丙三種小魚在競爭的同時,乙雖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間競爭的優(yōu)勝者,所以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未削減,C錯誤。無捕食者時乙的存活率最低,說明三種小魚之間的種間競爭可能導致乙消逝,D正確。答案:C9.依據甲圖、乙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長B.乙圖中G點種群增長速率為0,此時誕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達到K值C.K值會隨著環(huán)境因素的變更而發(fā)生變更D.漁業(yè)捕撈后的剩余量應維持在C點,在AB段進行害蟲防治效果較好解析: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對應乙圖中的F點,A錯誤。種群數量達到K值,此時誕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B正確。K值會隨環(huán)境因素的變更而發(fā)生變更,C正確。漁業(yè)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以確保增長速率最大,使種群數量能得到快速復原;防治害蟲時應在害蟲數量較少時將其殺滅,使其增長速率處于較低水平,D正確。答案:A10.建立數學模型是生態(tài)學探討的重要方法,如圖坐標系中的曲線表示生態(tài)學中相關探討對象的變更曲線,以下描述中錯誤的是()A.1和2可分別表示誕生率和死亡率隨種群數量的變更B.2可表示種群數量的“S”型增長在肯定時間范圍內的曲線C.若X和Y分別表示年齡和數量,則2表示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過程中生態(tài)系統(tǒng)反抗力穩(wěn)定性隨時間的變更解析:種群的數量變更可以是先增加后削減,在種群的誕生率大于死亡率時,種群數量增加,在種群的誕生率小于死亡率時,種群數量削減,因此,1和2可分別表示誕生率和死亡率隨種群數量的變更曲線,A正確;種群“S”型增長曲線最初走勢是漸漸上升的,因此,2可表示種群的“S”型增長在肯定時間范圍內的曲線,B正確;若X和Y分別表示年齡和數量,2曲線表示年齡越大,個體數量越多,種群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錯誤;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隨著物種數量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養(yǎng)分結構漸漸變得困難,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整實力漸漸增加,因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反抗力穩(wěn)定性也漸漸增大,當群落演替到森林階段,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相對穩(wěn)定,反抗力穩(wěn)定性也將保持相對穩(wěn)定,D正確。答案:C二、非選擇題11.科研人員對某國家級自然愛護區(qū)內金花茶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展調查探討,首先對三處原始林群落(A、B、C)進行了物種豐富度的調查,然后對23年前被破壞后的復原群落和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進行了探討,結果如下表所示:(g/m2)物種豐富度(種)生物量植物類型A群落B群落C群落D群落E群落喬木層2223203.51.3灌木層27213139.28.7草本層2633156515(1)調查群落中植物的物種數可采納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________,取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采納________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A、B、C三個群落中物種豐富度最高的為________群落,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2)科研人員采納樣方法收獲D、E群落全部植物后,依據________分類后,測定生物量,依據上表結果分析,代表復原群落的是________群落。(3)金花茶的發(fā)覺填補了茶科家族沒有金黃色花朵的空白,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價值,建立國家自然愛護區(qū)對物種實施愛護屬于________。解析:(1)采納樣方法調查植物的物種數時要留意隨機取樣,取樣的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通常采納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A群落中物種總數為75,B群落中物種總數為77,C群落中物種總數為66,三個群落中物種豐富度最高的是B群落,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2)采納樣方法收獲全部植物后,要依據植被類型進行分類,而后測定生物量。復原群落的物種數相對較少,生物量也相對較小,因而代表復原群落的應是E群落。(3)金花茶的欣賞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干脆價值,建立國家自然愛護區(qū)對物種實施愛護屬于就地愛護。答案:(1)隨機取樣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取樣器取樣B物種組成(2)植被類型E(3)干脆就地愛護12.某地區(qū)由于人們過度墾荒,很多地方出現了石漠化,在雨水的沖刷下,石頭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只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頭。人類活動停止很多年后,石漠化地區(qū)又漸漸長出了一些植被。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某探討小組對石漠化過程中植被的特征進行了探討,結果發(fā)覺植被退化的趨勢依次為次生喬林→喬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叢→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草叢。在石漠化過程中,物種豐富度漸漸________。該探討小組探討石漠化過程中植被特征的變更是在________水平上探討的。探討人員用樣方法調查該地區(qū)某植物的種群密度時,對于正好在樣方線上的個體如何統(tǒng)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題干信息可以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______。該地區(qū)的有些地方受到人類干擾后,沒有出現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狀,這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穩(wěn)定性。(3)人類活動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區(qū)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________演替,推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石漠化過程中,植被漸漸從高大喬木向小灌木再到草叢退化,物種豐富度漸漸降低。群落水平上探討的問題包括群落的空間結構、范圍和邊界、豐富度、優(yōu)勢種群、種間關系和演替等,探討石漠化過程中植被特征的變更屬于探討群落的演替狀況。用樣方法調查某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統(tǒng)計樣方內部的個體以及相鄰兩條邊(含頂角)上的個體。(2)由于人們過度的墾荒,很多地方出現了石漠化,而人類活動停止后,石漠化地區(qū)又漸漸長出了一些植被,這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外界干擾后能夠保持原狀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反抗力穩(wěn)定性。(3)石漠化地區(qū)寸草不生,且無土壤條件,在這種地區(qū)上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答案:(1)降低群落統(tǒng)計相鄰兩條邊及其頂角上的個體(2)方向反抗力(3)初生石漠化地區(qū)連最基本的土壤條件都已不復存在(答案合理即可)13.(2024·河北石家莊質檢)三化螟是水稻害蟲,危害嚴峻時可導致水稻顆粒無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誘殺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為了檢驗該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時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組選擇了兩塊相同的稻田進行了試驗,試驗組放置昆蟲信息素,比照組不放置,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圖中白色柱是________(填“試驗組”或“比照組”)的測定結果;該防治害蟲的方法屬于________防治。信息素誘殺雄性個體破壞了三化螟種群正常的________,進而影響種群的________,最終達到降低害蟲種群密度的目的。(2)三化螟成蟲在春季將卵產于水稻葉片上,但產卵時的溫度必需達到16℃以上。由此可見,________離不開信息的傳遞。要調查水稻葉片上三化螟蟲卵的密度,通常采納的方法是________。(3)某片稻田及澆灌水源受到嚴峻污染被農夫棄耕后,很快就會發(fā)展到________階段。由于氣候持續(xù)干旱,該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可能是________階段。解析:(1)試驗組放置昆蟲信息素,比照組不放置,放置昆蟲信息素的水稻生物量相對值較高,依據柱形圖結果可知,白色柱是不放置昆蟲信息素的測定結果,即比照組的測定結果。運用昆蟲信息素防治害蟲的方法屬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誘殺雄性個體可破壞三化螟種群的性別比例,進而通過影響種群的誕生率,最終達到降低種群密度的目的。(2)依據題中信息,三化螟成蟲在春季將卵產于水稻葉片上,但產卵時的溫度必需達到16℃以上,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由于水稻葉片上三化螟蟲卵不能活動,因此通常采納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3)某片稻田及澆灌水源受到嚴峻污染被農夫棄耕后,很快就會發(fā)展到草本植物階段。由于氣候持續(xù)干旱,該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不行能是森林階段,只可能是草本(植物)階段或灌木階段。答案:(1)比照組生物性別比例誕生率(2)生物種群的繁衍樣方法(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階段或灌木階段(答出其中一項即可)14.“S”型曲線和“J”型曲線是反映種群數量增長的數學模型,如圖表示自然界中某動物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更?;卮鹣铝袉栴}:(1)在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相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的數量每年以肯定的倍數(λ)增長,若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t年后種群數量Nt=________,據此繪制的種群增長曲線應為“________”型曲線。(2)圖中該動物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更曲線為“________”型曲線,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________(填“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