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1頁
小學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2頁
小學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3頁
小學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4頁
小學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五年級上冊音樂《西部風情》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一、單元名稱:《西部風情》

二、年級:小學五年級上冊

三、教材版本:山東教育出版社

四、教材分析:

編寫意圖本單元是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音樂的一部分。從祖

國東部的“東海漁歌”到南部的“綠色江南”,轉向西部的

“西部風情”,引領學生感受西部粗獷樸實的音樂特點,了解

西部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進一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在歌曲演

唱方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嘗試獨立視譜演唱

歌曲,除繼續(xù)提高演唱的技巧外,還要進一步提高歌曲的表現(xiàn)

力。如《舉杯祝?!返纳钋?,《三峽的孩子愛三峽》的自豪粗

獷等。通過歌聲表達歌曲的情感。在感受與鑒賞方面,《上去

高山望平川》體會到了民間花兒王的獨特的唱腔與山歌獨有的

演唱風格。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內涵非常豐富,

不僅要感受苗彝族的音樂特點,還要能分辨音樂的結構;不僅

要能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還要能分辨不同樂器的音色;不僅

要通過音樂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還要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

音樂。當然,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側重,不一定要面

面俱到。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本單元的外延也比較豐富。

應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新疆、三峽及三峽工程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西部地區(qū)有代表性的音樂特點及相關文化,如

新疆烏孜別克族、長江三峽及三峽工程,西南地區(qū)苗族、彝族的音樂

特點等,通過音樂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視譜演唱

歌曲、分辨音樂結構和音樂情緒的能力,能為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二)具體要求

1.能用熱愛家鄉(xiāng)那樣的情感演唱《舉杯祝?!贰?/p>

2.能積極地參與“走進青?!币魳窌?/p>

3.能分辨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以及《上去高山

望平川》感受不同歌曲不同樂段的不同情緒,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5.能了解一些有關西藏、三峽的相關知識。

六、教學準備

(一)教具

新疆地區(qū)的圖片;《阿姐鼓》《洗衣歌》《川江號子》等錄音帶。

(二)資料有關新疆、青海、三峽及三峽工程的資料和圖片。

七、所需課時:6課時

八、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重點:

1.用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演唱《舉杯祝?!?。

2.感受《北京喜訊到邊寨》中苗、彝民族音樂的特點。

本單元難點:

1.啟發(fā)學生用熱愛自己家鄉(xiāng)那樣的情感演唱《舉杯祝?!?。

2.分辨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

3.感受《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川江號子及《上去高山望平川》山歌中

花兒的演唱風格。

九:課時安排

課時音樂表現(xiàn)感受與鑒賞演奏

第一課時《舉杯祝?!?/p>

第二課時《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三課時《新疆舞曲第二號》

第四課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第五課時豎笛《四季歌》

第六課時《北京喜訊到邊寨》

小學五年級音樂第一單元《西部風情》1

四個環(huán)節(jié):1、學生聽《舉杯祝?!钒樽噙M教室為課前聽賞、做好鋪

墊。2、通過師生互動《拍手歌》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

引出本課難點,為解決難點打好基礎。3、在學習歌曲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讓

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的愉悅

的感受與體驗,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充分展開想象,圍繞

音樂,運用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用歡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有表情的演

唱歌曲,從而達到唱會歌。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從

中獲得審美體驗,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并拓展學生知識面,

從而達到會唱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舉杯祝?!钒樽噙M教室

(設計意圖:課前聽賞、做好鋪墊)

2、師生問好!

二:激趣導入、營造氛圍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1、師生互動:《假如幸福就拍拍手吧》——引出本課難點節(jié)奏。

(為解決難點打好基礎)

2、導入課題:師問:同學們,我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們每學

期都有一個關于西部民俗的單元,大家還記得這個單元的名字嗎?

生:(西部風情)

師:對!在我國的西部有好多的民族,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哪個少

數(shù)民族呢?你能從歌曲里找到答案嗎?

三學習新歌

1、感受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

過程中活的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充分

展開想象。)

①、一聽歌曲錄音:(要求:這是哪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

1、生:(學生可能回答出是新疆的民歌,但很難答出是烏孜別克族的

歌曲)

2、師: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除了維吾爾族外,還有哈薩克族、烏

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等。這是一首烏孜別克族的民歌!

《舉杯祝?!吩小兑槐啤罚ò鍟?/p>

②、二聽歌曲錄音:(要求:請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仔細看歌譜,

找出新疆民歌的典型節(jié)奏?XXX|XXI

1、學生集體拍奏典型節(jié)奏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新疆各少數(shù)民族普遍使用的打擊樂器是什么

嗎?(用手鼓拍打節(jié)奏)

③、三聽師范唱:學生用剛才所拍的典型節(jié)奏為音樂伴奏(只在每句

的最后一小節(jié),老師示范一句)

師:同學們拍的非常好!這是新疆民歌的典型節(jié)奏。希望同學們記住

這個節(jié)奏。剛才老師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的?

生:歡快、熱情、奔放等等

2、學唱歌曲

(設計意圖:圍繞音樂,運用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用歡快而有彈性

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師:歡快、熱情奔放是新疆民歌的特點,表現(xiàn)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讓我們用歡快熱情的聲音用“來”模唱歌曲第一段。(師范唱兩

種效果讓學生比較,提示學生用歡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①、學生跟琴用“來”模唱第一段

②、找出歌曲第一段中旋律相同的句子

③用歡快有彈性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一二段

同學們的聲音真美,那同學們能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把這段歌詞按節(jié)奏

讀一下嗎?

④按節(jié)奏朗讀第二部分(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注意反復記號與

結束句的時值)

⑤用歡快有彈性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提示學生注意:力

度最強的是那句?嗨!)

⑥小聲跟錄音完整演唱歌詞,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認為難唱的句子,并

隨琴模唱(提示學生演唱歌曲時丁不能只盯著歌譜或歌詞,要把歌詞和

歌譜對應起來看。)

3、設計演唱的形式(鞏固)

四、拓展延伸、開擴視野

(設計意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得審美體

驗,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

①、了解烏孜別克族的歌舞特點

師:同學們唱的真美!烏孜別克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不僅歌聲熱

情奔放,而且舞姿也優(yōu)美大方,如果我們能一邊唱一邊跳,更會為歌

曲增添歡快的氣氛。

1、欣賞老師表演的舞蹈《舉杯祝?!?/p>

2、學生學習簡單動作

3、師生共同表演唱《舉杯祝?!?/p>

②、同學們的熱情感染了老師,讓我們在一首好聽的新疆民歌中感受

一下烏孜別克族獨特的藝術風采!-------(學生欣賞)

1、認識烏孜別克族的代表樂器

師:這些都是烏孜別克族最常見的民族樂器,都它爾、彈布爾、手鼓.

彈布爾:烏孜別克族的彈弦樂器,形制古樸,音色優(yōu)美。它的外形就

像一個按了長柄的葫蘆水瓢,常用于獨奏。

都它爾:意為二弦琴,音量較大。常用于自彈自唱或伴唱。

五、下課

小結: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熱情奔放的烏孜別克族民

歌,感受了他們優(yōu)美大方的舞姿,認識了他們獨特的民族樂器。最后

讓我們在一首非常歡快、幽默的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結束本

節(jié)課!同學們,再見!

小學五年級音樂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課題:《上去高山望平川》

課型:欣賞課: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這首作品,感受“花兒”高亢,明亮的音色特點。

2、對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兩首歌曲,說出它們在節(jié)

拍,速度,節(jié)奏和情緒上的不同特點。

3、能夠劃拍視唱樂曲的前兩小節(jié)主題旋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了解“花兒”的演唱特點。

教具準備

鋼琴、豎笛、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甘肅,青海等地舉行的“花兒會”錄象片段,導入教學。

2、多媒體出示:民歌體裁一一“花兒”介紹。

花兒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巖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

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類別:民間音樂

地區(qū):甘肅,青海,寧夏

花兒是廣泛流傳于甘、青、寧及新疆四省區(qū)的回、漢、土、東鄉(xiāng)、

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個民族,并一律使用當?shù)貪h語方言,只能

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種,通稱“野曲”(與“家曲”即“宴席

曲”相對),又稱“少年”o其傳唱分日常生產、生活與“花兒會”

兩種主要場合。“花兒會”是一種大型民間歌會,又稱“唱山”。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欣賞的興趣,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達到通

過學習音樂拓展知識層面的目的。)

(二)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

1、初聽全曲。感受樂曲,給學生樂曲的整體形象。

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歌曲描繪了怎樣的心情以及演唱的特點,教師總

(其特點是高亢,奔放。歌手演唱《花兒》的高音時,常使用假聲,歌

聲透亮

蒼勁)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熟悉花兒的特點。)

2、再聽。再次播放錄音,在欣賞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256123”基

本音列的特點和演唱自由(如延長,下滑音),加強學生對“花兒”的

感知深度。

(節(jié)奏自由,延長音較多,旋律跳躍。)

3、視唱樂曲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通過視唱樂曲主題旋律練習,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與理

解,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

4、再次欣賞樂曲,學生隨樂曲哼唱主題旋律。

(三)拓展

我們欣賞了《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兩首不同民族的民歌,

每個民族的民歌有著自己的風格特點,說明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是多么

豐富。現(xiàn)在,我們對比一下著兩首歌曲在節(jié)拍,速度,節(jié)奏等方面的特

點。(出示表格)

曲名民族節(jié)拍速度節(jié)奏情緒

四四高亢

《上去高山望平川》回族稍慢自由

拍明亮

蒙古四四中速

《嘎達梅林》舒緩悲壯

族拍稍慢

小組合作,討論填寫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

2、分組交流,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師評、組評等多種評價,使學牛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及仍

需努力的方向。)

(四)小結

我國的民歌資源非常豐富,每個民族的民歌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形成了

色彩斑斕的民歌世界。學生演唱歌曲。

小學五年級音樂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課題:《新疆舞曲第二號》

課型:欣賞課: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用具:電腦、鋼琴、手鼓

教學目標:

1、感受這首鋼琴曲的新疆民族風格。

2、會敲擊(2L2xxlxxxxxx|)節(jié)奏為樂曲伴奏。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你了解的有關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

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楊;手抓飯、烤全羊、羊

肉串、葡萄、哈密瓜等、(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具

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新疆地區(qū)。)

(教學建議:教師可適當配以圖片介紹。但要注意簡潔,只要達到階

段教學目標即可。)

二、作曲家簡介:

有一位非常鐘愛新疆民族音樂的作曲家一一丁善德,根據(jù)流傳的

新疆民歌創(chuàng)作了鋼琴曲《新疆舞曲第二號》。

(設計意圖:在學生心中建立這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風格的創(chuàng)作作品

概念。)

(教學建議:可以邊做介紹,隨即就同步播放這首樂曲,使課堂教學

節(jié)奏緊湊。)

三、初聽樂曲:你從中聽出哪些新疆風格的音樂元素?(典型的

新疆地區(qū)的節(jié)奏與音調、模擬手鼓的敲擊聲。)

(設計意圖:作為對樂曲的初步感受,讓學生對整首樂曲先有一個音

樂風格上的把握。(教學建議:學生可用敘述的方式表達,也可以拍

節(jié)奏或哼唱曲調?;蛘邔W生說出答案后,教師酌情進行補充。)

四、再次完整欣賞,注意傾聽其中的主導節(jié)奏型。

(設計意圖:在了解主導節(jié)奏型基礎上的欣賞,能夠讓學生圍繞一個

樂曲的特點進行傾聽,使之留下深刻的記憶,深化初聽效果。)

(教學建議:可讓學生先練會主導節(jié)奏,然后再聽樂曲。練習時可以

采取多種方式,如:口讀“咚、噠”模擬手鼓發(fā)出的聲音;用鈴鼓敲

擊節(jié)奏;用跺腳、拍手、拍腿的節(jié)奏聲勢來表現(xiàn)等。練習時注意其中

的演奏符號。)

五、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部分:

(1)教師用鋼琴彈奏引子部分。

(2)這段音樂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樂器?(手鼓)

(3)觀看一段簡短的手鼓演奏視頻。

2、欣賞第一部分(這一部分為兩個樂段):

(1)欣賞第一樂段。

①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題,一起學一學、唱一唱。

②跟著錄音再唱上面的曲調。

(2)欣賞第二樂段。

①和第一樂段相比有什么聯(lián)系?(平行樂句的變化重復,“學生只要

說出重復即可”;中間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學生可以運用他們自己

的表達方式來回答”)。

參與體驗:這段音樂重復了民歌主題的旋律,在長音處加入了琶音的

音型做填充,(教師在鋼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聽錄

音,學生邊聽邊快速動手指,模擬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來,第二樂段音樂在發(fā)展時,運用了很多對比的手法,你聽到

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對比?(力度的對比、明亮與暗淡的色彩對比。

學生說的不全面時,教師給以補充)。

參與體驗:當聽到強力度時,請緊握雙手用力打節(jié)拍,當聽到弱力度

時,請伸出食指輕輕打節(jié)拍;當聽到明亮的色彩時,攤開雙臂,當聽

到暗淡的色彩時,請將雙臂收回腰間。在這一部分音樂的結尾處,聽

到手鼓聲一起敲擊。

3、欣賞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也分為兩個樂段

(1)欣賞第一樂段

①節(jié)拍、速度、情緒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變化?能聯(lián)想到什么?

(由2/4拍變?yōu)?/8拍,速度稍慢,情緒變得綿延抒情、舒緩柔和,

像是一個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揚的歌聲。)

②再聽這段音樂,并隨音樂輕微搖晃身體,體會6/8拍搖曳的感覺。

(2)欣賞第二樂段。

①此段音樂和第一樂段相比在速度、節(jié)拍方面又有什么變化?描繪了

什么場面?(速度恢復了開始時的速度,節(jié)拍由6/8拍又轉回了2/4

拍,描繪了新疆人民歡慶節(jié)日的歡樂歌舞場面。)

②再聽此段音樂,可以用下面的節(jié)奏為其伴奏(注意速度與重音符號

的變化)。也可在老師的帶領下,跟隨錄音跳幾個新疆舞蹈動作,表

現(xiàn)歡樂的歌舞場面。

4、欣賞第三部分

(1)這部分音樂重復了第兒部分的音樂?這部分音樂再次出現(xiàn),讓你

有何感受?(學生即興說,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與感受)

(2)結尾是什么樣的效果?(情緒更加熱烈,在歡樂的手鼓聲中結束

全曲)。

參與表現(xiàn):即興敲擊節(jié)奏或做律動來體驗。

(設計意圖:圍繞樂曲的主題音調、音樂的發(fā)展方式、段落之間的對

比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建議:根據(jù)教學班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感受音樂、參與表現(xiàn)

時有困難,可以選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實施,或把樂段再分解成相對

獨立的更小的單元去進行。)

六、完整欣賞整首樂曲。

教師不做任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著自己的見解去欣賞

樂曲。

(設計意圖:回顧、梳理、完整體驗全曲。)

(教學建議:在欣賞前,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對前面的欣賞做一個總

結,如樂曲分成三個部分,以豪放的筆資、艷麗的色彩、粗獷的風格

描繪了一幅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七、音樂家相冊:

了解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創(chuàng)作作品。

八、拓展:

1、欣賞原蘇聯(lián)指揮家迪利濟耶夫改編的管弦樂《新疆舞曲第二號》。

2、談一談和鋼琴曲對比,有何不同的感受?(設計意圖:在對不同表

現(xiàn)形式的對比中,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教學建議:對比欣賞后,

鼓勵學生談感受,更利于今后主動欣賞音樂。)

小學音樂五年級第一單元《西部風情》4

課題:《四季歌》

課型:豎笛綜合課

課時: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在欣賞音樂過程中能感受力度、音色變化對表現(xiàn)音樂所起的作用。

2、在感悟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望。

3、通過欣賞不同的《四季歌》,滲透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感悟音樂、表現(xiàn)音樂

教具準備:

課件、豎笛、鋼琴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傾聽花開的聲音

(引入)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讓我們走進花的世界,傾聽花開

的聲音。

師彈:6323|6323|6121|6121|6232|%|

請你根據(jù)這聲音你用這動作表現(xiàn)出花開的樣子?

師表演:我看到滿園的花兒在悄悄開放,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我的表

演用歌聲表現(xiàn)出來,還是剛才的音樂(出示:三個1組袋名61

626232

(1)先唱一唱

(2)聽交待:一個組合用一動工作表示,從第一句開始換第二

個動作就唱第二組合。

(3)游戲開始:

聽見大家的歌聲,仿佛看見花開的(越束越熱鬧),迎來愛花一

群群的人們,我的心情像春天的陽光那么燦爛……

二、欣賞:

(一)初聽,感受樂曲情緒。

引:接下來請同學們,聽一首樂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二)介紹花兒

這是根據(jù)青海民歌《四季歌》改變編的,歌詞以春、夏、秋、冬

四季開什么花為開頭演唱而取名《四季歌》,由于音樂的旋律非常優(yōu)

美,又叫“花兒與少年”,青海是花兒的家鄉(xiāng),每年都要舉行“花兒

賽唱會”,那時人山人海,賽歌場面非常激烈,有時一場花兒會連續(xù)

唱上幾天幾夜,我們聽的是改編管弦樂演奏的版本。

(三)復聽:

現(xiàn)在讓我們靜靜的欣賞,體驗這個“花兒”的優(yōu)美旋律和明快的

節(jié)奏。

(四)熟悉主題

師:3636(哼兩句),這旋律很美嗎(我們來看一看)請看大

屏幕,這是四季歌的旋律,整首曲子只有9個小節(jié),三個樂句,屬于

一段體。

我們先來看第1句,第一個音是3(我們從3開始畫畫他的旋律

線)最后結束音是6,整個旋律有一種3/6上揚的感覺,再劃一遍。

第2句起是6,從這兒而開始劃(唱),接著第一句的結尾,先往

上然后一直往下飄啊滑低音6,和第一句相反,你上我下遙遙相對,最

后都停在6這個音上,一高一低。第三句(唱)和(第2句)差不

多。

現(xiàn)在請大家來「昌一唱這首曲子花兒的感覺,體會上揚下滑。

(五)聽全曲

1、(唱得……)學生演唱

評價

2、那么這個主題,在剛才的樂曲中一共出現(xiàn)幾次?

每次出現(xiàn)有什么變化呢?(對照旋律,聽、數(shù))

▲引導學生對照旋律,聽、數(shù)。

▲聽后交流

4遍...

(六)分段欣賞

引:這首管樂曲有些特殊,從頭到尾用不同的樂器演奏相同的旋

律,那么每一次都由哪個樂器為主奏樂器呢?

1、(出示)!!!!

樂團指揮提示我們這四遍中有時由1把小提琴演奏主題,有時四

把小提琴,有時1支小號擔任主奏。

2、我們分段束聽一聽,不同的樂器演奏處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第一遍:聽一聽,第一次主旋律由誰演奏。

聽后:小提琴音色細亮,飄逸一一讓人心曠神怡。

再聽:除了小提琴的主旋律,你還聽到哪個熟悉的音樂?

6323|62326121

學生唱一唱一為老師的彈奏伴唱

幺聽,這樣的音樂讓你感受到什么?分別用在這些地方(出示組

合),一直伴隨著主題(……)

▲第二遍:

當主旋律第2次響起時與第一段比較一下,

什么沒變,什么變了?

?靜聽

聽后:音色沒變,還是一一小提琴,只是聲音響了一些,增加了小提

琴的數(shù)量,這時的情緒也強烈了些。

▲第三遍:

當主題第三次出現(xiàn)時,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靜聽

聽后:小號

還有很多樂器加入了演奏,力度越來越強。

2聽,除了這些變化,音樂又增加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不斷重復的音

組,(聽時畫提示)

聽后:6532I6532|看手勢唱一唱

出現(xiàn)在第兒句的地方?

3聽,什么樣情景才會有這樣的氣勢?

生說后

請你用你的動作表現(xiàn)你聽到的感受到的情緒,當更睦出現(xiàn)時,

可以加入跺腳的聲音。

▲第一遍:

引:熱烈奔放的場面漸漸平息,越來越靜。(放4)這個聲音云口哪

一段相似。

聽后生說:

熟悉的伴奏和小提琴又將我們帶入怎樣的畫面。

?再聽

3、比較四遍的變化:

聽完了這同中有異的四段,請大家根據(jù)剛聽到的比較四段音樂在

力度由發(fā)生的變化,請你用這幾個力度記號來表示。

Mpmffnp

檄曲禽徼

(七)完整欣賞

力度不同,音色不同相互之間層層深入,不段豐富的四段音樂,

猶如一幅美妙的四季圖,如果和四季音樂會讓你想起哪個季節(jié)。

?靜聽、聯(lián)想

?聽后發(fā)現(xiàn)、說

?這就是音樂的妙處,我們可以從她的力度,音色的不斷變化發(fā)

展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拓展延伸

1、領略美好的情惑生活。

這首《四季歌》不僅被改編成管弦樂曲,還被許多樂器改編成獨

奏曲,現(xiàn)在請大家欣賞豎笛版的《四季歌》,又叫《花兒月少年》。

山我為大家演奏。

師吹豎笛

2、學吹豎笛:

學生根據(jù)剛才所學唱的旋律進行豎笛練吹,互相檢查,互相吹

奏。

學生互評,并進行展示

四、結束語:

只要我們用心發(fā)現(xiàn),潛心去體味,音樂會敞開胸懷,奉獻給我們

她所有的一切。同學們,熱愛音樂吧,你會熱愛生活。

小學音樂五年級第一單元《西部風情》5

課題:《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原創(chuàng))

課型:唱歌綜合課

課時: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唱《西部風情》之《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并

嘗試為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2、過程與方法:運用視唱法、模唱法展開學習,并結合豎笛的演

奏,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祖

國山川的博大之美,抒發(fā)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用流暢、寬廣的聲音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教學難點:

準確唱好變換拍子、四分休止符及低音la到中音sol的七度大

跳。

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查點學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出示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的第一樂句旋律:

1=G2/44/4

23232323|2/420|4/4166--I

1、劃拍視唱,關注休止符和變換拍子的唱法

2、豎笛吹奏,矯正音高后,做到準確視唱。

3、填上歌詞,學唱。引出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板

書,生朗讀]

三、學習歌詞:

1、按節(jié)奏誦讀歌詞。(個人誦讀與集體誦讀相結合,注意咬字吐

字。)

2、提問:歌詞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二峽孩子

心中的什么感情?為什么?

四、學唱歌曲

1、聽歌曲范唱,整體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緒特征。

2、隨錄音輕聲模唱兩遍第一段詞。

3、教師彈琴分句教唱,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訓練他們的音高感

覺。

4、齊唱鞏固第一段,矯正不足。

5、第二段先讓學生分析節(jié)奏上的不同,然后自己學唱,再集體矯

ZE?

6、隨錄音范唱和伴奏各演唱一遍。

五、啟發(fā)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完成課后知識中的填空,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增加學生的

知識儲備。

2、請大家欣賞《三峽我的家鄉(xiāng)》,談談歌曲的演唱風格。

3、師:通過以上的分析,你覺得《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首歌用

怎樣的風格來演唱比較好?

討論:說一說,唱一唱,大家一起選擇。

4、師激情范唱,引起學生共鳴。

5、隨錄音伴奏演唱。

六、創(chuàng)編歌表演

1、設計領唱與齊唱

分組進行,設計好以后,各組展演。

2、劃拍視唱旋律。先同桌合作練習,有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然

后老師伴奏齊唱。

七、展示有關三峽的音樂

師:三峽不僅有奇特的風光,而且有豐富的水資源,為了更好的

利用三峽的水資源為人民造福,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三峽工程

的開發(fā)與建設,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峽工程即將全面完工。

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了解一些有關三峽的資料或音樂作品,現(xiàn)在我們

一起交流一下。

學生相互交流介紹三峽工程。

師:三峽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特的三峽音樂文化,除《川江號子》

外,還有許多音樂作品,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關三峽的

音樂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詩歌曲《下江陵》,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歌曲

《長江之歌》等。

師:三峽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三峽工程表現(xiàn)了我國的繁榮富強,不僅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全國的少年兒童都熱愛三峽。最后,讓我們再一

次自豪地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學生演唱。

八、小結

1、建議同學課后練習用豎笛吹奏,下次課能為其他同學的演唱伴

奏。

2、談談收獲和不足。

3、隨《三峽的孩子愛三峽》的歌聲走出音樂教室。

教后感:

運用視唱法、模唱法展開學習,并結合豎笛的演奏,給學生一定

的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學習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祖國山川

的博大之美,抒發(fā)愛國情懷。

小學五年級音樂第一單元《西部風情》6

課題:北京喜訊到邊寨(原創(chuàng))

課型:欣賞綜合課

課時:第六課時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課件、電子琴

教材分析:

《北京喜訊到邊寨》是由鄭路、馬洪業(yè)作曲的一首管弦樂曲,創(chuàng)作

于1976年12月。“喜訊”指的是1976年黨中央粉碎了“四人幫”篡

黨奪權的陰謀,撥亂反正。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樂的風格表現(xiàn)了

“喜訊”從北京傳到西南邊寨,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萬眾歡騰的情

景。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們喜愛,

已經成為音樂會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教學目標;

1、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族音調風

格,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在樂曲欣賞中,讓學生感受主題旋律的情緒,提高他們對樂曲的分

段聽辨能力;

3、使學生了解幾種管弦樂隊常用到的樂器,并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視唱

能力。

教學重點:

1、感受《北京喜訊到邊寨》音樂情緒。

2、記住一條主旋律

教學難點:記住一條主旋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趣味導入:同學們,我們生病的時候,醫(yī)生就會給我們吃藥、打

針,嚴重的時候,還需要打點滴??墒?,老師最近看到一位病人,既

沒有吃藥也沒有打藥,只是在音樂理療師的指導下,聽了一些優(yōu)美的

音樂作品,他的病就全好了。大家說音樂的力量神奇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理療師用音樂作品作為治療手段導入新課,結合

學生自身經歷引起學生興趣。)

三、樂曲欣賞:

1、初聽全曲。同學們,假設你是一位音樂理療師,你覺得今天老

師給大家?guī)淼倪@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適合給哪一類的患者治療呢?

如果你能回答出下面這兩個選擇題,

(設計意圖:設計“音樂理療師”環(huán)節(jié),以提高學生欣賞注意力,

增強學生欣賞興趣。在學生全然不知作品背景與作品內容的情況下

來感受作品,讓學生體會作品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熱情洋溢,

粗獷奔放的情緒等情緒。)

選擇題:

(1)如果你是一個音樂理療師,你會把該曲放給()的患者

聽?

A、精神抑郁B精神亢奮

(2)該曲表現(xiàn)()的音樂情緒?

A熱烈奔放、富有舞蹈性B低沉郁悶

2、了解作者:

鄭路一一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

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

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

江音畫》等。

馬洪業(yè)一一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

員,并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1954年后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

簧管演奏員。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弦樂《北京喜訊到

邊寨》夕卜,還有《愉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

3、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yè)合作,于步76年72月改

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

生動而形象的表現(xiàn)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邊寨

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

(通過作者和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學習,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音樂作品,有

助于加深學生的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4、展示樂器圖片:

(設計“耳聰目明”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了解該樂曲的主奏樂器。通過了解

樂器也再一次欣賞了全曲,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整體感受)。

5、分段欣賞:(先讓學生輕聲視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邊聽邊按

聲勢圖拍打節(jié)奏,并體會樂曲的表現(xiàn)手法)

引子: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召性的音樂。

MEf

自由地

P

333^

5-555--5-55

第一段:這段音樂展現(xiàn)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其強烈的舞蹈節(jié)奏,

引出了熱情奔放、高亢矯健的旋律,這是第一主題。

1=%+

熱烈地

77

1-1-1—.—2—322111.23221166---

第二段:姑娘們縱輕盈、歡樂的舞蹈情的跳著,腳勃上的鈴鐺嘩嘩作

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這是第二主題。

1=bEI

跳躍地

553555|553111|553555|553111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這是第三主題。

U|3153525|3--Cb

??I??

1--5!I3153525|T1

第四段:樂曲突然輕了下來,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象

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這是第四主題。

i=7

歌唱地

3/------------------3

535.1|531.3|5J3_55J5J|5-

第五段: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壯的舞蹈。

這是第五主題。

ABf

粗獷地

i5jitj|i--5|ii_5iH-

第六段:姑娘們跟小伙子們對以輕快活潑的舞蹈,運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

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題。牛角號陪襯著第六主題吹起,仿佛在為

姑娘們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七段:樂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fā)展到了頂點。

(設計“小小作曲家”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聽辨出明顯的幾個段落。在教

師的講解下能展開聯(lián)想,從而感受到音樂獨特的魅力。)

6、視唱主題旋律,并用豎笛吹奏。

i=7

歌唱地

3/--------------------------------------33

535.1|531.3533_55J5J[-5--

(設計“我是歌唱家”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欣賞曲的主題進行視唱,既加

深了學生對主題的印象,又訓練了學生視唱和豎笛演奏能力)

6、完整地欣賞樂曲,給學生以更深印象的記憶,加強鞏固。

四、小結:

同學們,在歡樂的音樂聲中,總覺得時間的短暫,不知不覺中一節(jié)課又要

過去了。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都收獲了哪些知識呢(生集體小結:認識

了許多的管弦樂器,了解了《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樂曲的情緒作者

及寫作背景。)

教后感:

教學設計思路:通過設計幾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

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用心聆聽,用心感受。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將

有側重的獲取不同的知識,鍛煉不同的音樂能力。

課題:《編花籃》

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的情緒、優(yōu)美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編花籃》,用歌聲表達對美

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2.在演唱《編花籃》的過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創(chuàng)

作的基本特點;

3.聆聽不同版本的《編花籃》,在欣賞過程中即興參與音樂活動,進一步感受河

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從而對河南民歌產生興趣。

教學重難點:

運用聽唱、識譜等多種形式學唱河南民歌《編花籃》,準確演唱歌曲中帶有裝

飾音和襯詞的旋律。

德育滲透:

媒體使用:

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學習新課

激趣導入:

1.教帥放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學生欣賞。

教師: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屬于什么類型的歌曲?

2.學生自由演唱民歌。如: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彎

陜北民歌:南泥灣東北民歌:回娘家

三、學習《編花籃》

1.初聽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師:你認為哪一句最有特點?

2.學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樂句

3.再次聆聽范唱,跟唱前兩小節(jié)和最后兩小節(jié),并介紹伴奏樂器三弦(民族彈

撥樂器)。

4.理解歌詞

(1)錄音范唱歌曲。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

(2)師生配合,用接龍的形式朗讀歌詞。

(3)了解歌詞押韻和運用襯詞的特點。

5.進一步學唱歌曲旋律

(I)引導學生用La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聽,默唱歌詞.

(3)學習演唱歌詞。

(4)教唱難點樂句,強調附點和下滑音。

(5)正確、完整地演唱歌曲。

引導學生準確表現(xiàn)出前倚音、下滑音、難點樂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觀賞課件牡丹花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演唱熱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部分

1.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歌曲

⑴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用不同的形式為歌曲伴奏。

2.欣賞舞蹈《編花籃》

五、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課朝夕

教學目標:

I.在音樂中描繪自然界周而更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課就用這一題材為主題編選了四個作

品,以體現(xiàn)“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把圖形譜、字母譜、簡譜(數(shù)字譜)綜合運用,以拓寬樂譜記錄形式的知識。

3.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了啪號。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聽《清晨》,聽《晨景》。

第二課M:唱《晚風》,聽《漁舟唱晚》。

第一課時

一、聽《晨景》

1、聽樂曲《晨景》,你聽嚀這一段音樂描繪是什么?

要求:邊聽邊對照教材中的三幅圖,你認為這三幅圖能否反映音樂所描繪的晨景?你能畫出更

好的圖來表示嗎?

2.再聽一次主題并看譜哼唱一次。說說教材中用三種形式記錄了這段音樂:線條圖形譜、線條

字母譜、簡譜。這三種形式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重點聆聽《晨景》第一部分(連續(xù)聽兩遍)。

要求:如果還可以的話,請在這三幅圖下寫出一句恰當?shù)奈淖终f明。(如“晨曦微露”、“初顯陽

光”、“太陽升起”)

4.欣賞全曲

5.小結:

(1)簡介格里格生平。

⑵器樂曲表現(xiàn)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I.這是一首校園歌曲,在演唱風格上要通俗樸素,像說話似的歌唱。

2.聆聽范唱,對歌曲整體有所了解。

設問:(1)歌曲表述怎樣的內容?

(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學生自學第一樂段16小節(jié)曲調。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視唱;可以個人自學;可以合作自學。

4.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樂段曲調。指導的重點是音準:

這一樂句大跳音程要唱準,第一個fa(4)音要唱準。5.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下,歡樂地唱好全

曲曲調(教師的口風琴伴奏為學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詞4段較長,建議唱第1、3、4段歌詞,第2段歌詞留給學生自己學唱。這樣也不影響歌

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學時間用于唱好歌曲,處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樂段與第二樂段

的對比要表現(xiàn)出來。

7.打擊樂伴奏練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性。

8.小結:這是聲樂表現(xiàn)“早晨”的一種形式。

二、編創(chuàng)活動:《早晨》

表現(xiàn)早晨的內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達的就是發(fā)生在早晨的活動。管弦樂《晨景》

也是對景色的描繪。請學生把早晨的活動思考一下,然后表現(xiàn)其一個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

的上學路上”、“早晨醒來”等等,都可以運用各種形式加以表達。

第二課時

一、聆聽《漁舟唱晚》

I.聽了外國的“晨景”,現(xiàn)在看看中國古代的漁村晚景?!蕾p《漁舟唱晚》第一部分。

2.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想像這是怎樣的景色?

3.哼唱一下這一段音樂的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

4.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

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5.哼唱這段音樂中的主題曲調,并把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

6.聆聽全曲。

要求:聽完后能根據(jù)音樂的發(fā)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

7.小結:這是古代中國豐衣足食的農村晚上一景:。

二、聽辨活動:4/4拍還是6/8拍

1.先聽教師彈奏一遍,想一想?

2.聽一聽,劃劃拍,試一試。

3.邊唱邊劃拍檢驗一下。

4.在括號內填上拍號,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風》

1.教師談話導入: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xiàn)在唱“晚工《晚風》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

聽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聽范唱。

2.復習已學過的三種指號:2/4、3/4、4/4o這三種拍號的單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晚

風》的拍號是6/8柏,它的含義是什么?

3.再聽范唱《晚風》,并邊聽邊劃6/8拍的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的曲調基本是相同

的?

4.全體劃拍(以八分名符為一拍),注意強弱節(jié)奏,跟著教師的教棒點譜視唱第一樂句(4小節(jié))。

5.在第?句能準確視唱的基礎上,學生自學第二、三樂句的曲調(注意每句的弱起拍,節(jié)奏要唱

準)。

6.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難點是二聲部合唱,其基礎是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平行三度的二聲弟合唱

不容易唱好,要做些聽覺上的輔助練習。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的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的伴奏)學生學唱第一聲部。

(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⑷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8.在:聲部曲調較穩(wěn)固的基礎匕再唱歌詞,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的聲音唱出其晚景。

歌曲晚風

教學內容

I學習二聲部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二的演唱形式。

6子

2學習歌曲《晚風》,并進行表演。掌握拍的強弱及弱起0

教學目代

1感受音樂中描繪的自然界的美麗晚景,體會“音樂與自然”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之

O

部介

2二-

-表演能力。

學-.

學和把握

,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隨音樂進入教室,師生拍手共唱問好歌開始上

二、聆聽歌曲

I導入

師:同學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從西邊落下,大家看,夕陽是多么美麗啊。

結合歌曲音樂,多媒體播放夕陽、日落相關的幻燈片。

師:同學們,請你們來渣繪一下心中傍晚美麗的景色是怎樣的?(學生思考回答)

2感受

聆聽《晚風》,由學生們發(fā)揮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種花草樹木或其他。隨著音樂一起做有律

動的起伏。

三、歌曲學習

(1)復習2、3、4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著重分析6拍子的含義和強弱,指導學生一起做6拍子

的指揮圖示,學習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范唱歌曲的一聲部旋律,指導學生視唱前4小節(jié),再由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樂句曲

調。教師范唱,全體學唱。

四、二聲部的演唱

(1)用朗讀法讓學生先建立二聲部的概念,讓學生對合唱中聲部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

(2)在集體掌握了第一聲部的演唱之后,由師生進行合作,學生唱一聲部,教師唱二聲部,

相互注意傾聽。

(3)學生學唱第二聲部,教師用鋼琴彈奏二聲部的旋律,幫助學生唱好二聲部的音高。教師

再合作演唱第一聲部。

(4)學生分組進行兩個聲部的演唱,教師指揮。并對兩個聲部的演唱給予評價。

五、歌表演

學生進行二聲部的演唱,同時結合歌曲的旋律律動即興進行表演,教師給予指導和評價。

課堂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xiàn)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聲部的音準還需要加強訓練。

欣賞漁舟唱晚

教學目標:

I.能識別箏的形狀和音色特點.能伴隨音樂唱熟旋律

2.讓學生對旋律等音樂語言的分析。來感受和理解音樂內容的初步能力,獲得美的體驗

教材重點和難點:

1.能根據(jù)音樂旋律想象音樂畫面并能根據(jù)樂曲意境聯(lián)想與之相對的古詩。

教具準備:課件、古箏、《豐收鑼鼓》VCD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的教室里多了一樣樂器,大家看這是什么樂器?

師:古箏是一種彈撥類樂器,音色優(yōu)美、旋律流暢,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箏彈奏

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薦一苜經典的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這首樂曲是古箏家

婁樹華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編.……請同學們仔細欣賞,有兩個問題帶給大家:1、這首樂曲表現(xiàn)

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2、樂曲大體可分為幾樂段?

二、理解樂曲:

(-)學生完整曲欣賞一遍。

(二)學生回答問題。

(三)師小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不錯,每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樂曲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感

受和聯(lián)想。這首樂曲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漁翁滿載豐收的喜悅,放歌歸航的詩情話景。

師:你們說樂曲可以分為幾部分呢?

生:三個部分

(四)分段欣賞

欣賞第一部分

(I)加:是的。下面,老師請我們班的鄒欣寧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請你們想一想這一部分

樂曲的節(jié)奏、情緒、速度、旋律是怎樣?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

(彈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節(jié)奏:平穩(wěn)情緒:寧靜速度:徐緩旋律:優(yōu)美、恬靜

師小結:這一部分描繪了夕陽在漸漸西沉,船帆在緩緩移動,漁民在輕輕歌唱,真是一幅迷

離而動人的風情畫。

學唱主題旋律:讓我們在這么美麗動人的畫面中隨著郭欣寧同學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吧。

(2)欣賞第二部分

在這一樂段中,你們聽到了一種什么聲音?(流水聲、一連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箏演奏一種指法記號。師示范

師:一連串的音,通過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復,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答)

師小結:這一部分讓我們仿佛看見湖面上一艘艘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劃船比賽。搖櫓聲、船漿聲、水花飛濺聲越來越響,漁船越來越近。聽到了漁民們開心的笑

聲。同學們說的這些,構成了湖面上一部快樂的交響曲。帔也是這首《漁舟唱晚》樂曲的高潮

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節(jié)奏、情緒、速度、旋律進行比較。

節(jié)奏:緊密,跳躍;情緒:活潑,激動人心

速度:快速旋律:熱鬧、歡騰

師:這一部分主要描繪了什么?

師:描繪了一派熱鬧歡騰、漁歌飛揚的景象,這熱鬧的景象表達了漁民開心的心情。

(3)欣賞第三部分

師:你們聽!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彈奏尾聲部分)

師:夕陽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樹梢,暮色籠罩了整個湖面,湖面的平靜已取代了開始的喧鬧,

就連最后一個水波漣漪也在裊裊余音中消失。

帥:尾聲的節(jié)奏、情緒、速度,旋律乂是怎樣了呢?

節(jié)奏:平穩(wěn)情緒:優(yōu)美、恬靜

速度:漸慢旋律:平穩(wěn)、

(七)師:第一部分與尾聲主要寫景,二部分豐收的喜悅之情,與第一部分和尾聲情景交融,

構成了一幅漁舟唱晚的美刖?畫面。

二點炮欣譽

金上一首古春(指一個學生朗誦)

四、拓展欣賞《豐收鑼鼓》

古箏的表現(xiàn)力可謂是豐富多彩、淋漓盡致,不但能表現(xiàn)優(yōu)美恬靜的畫面,也能表現(xiàn)熱鬧歡騰的

勞動場面,今天,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豐收鑼鼓》中古箏的音樂表現(xiàn)力。

1、教師作簡單介紹

2、完整欣賞

第二課足跡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的歷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

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tǒng),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

好教材。

2.到圖書館尋找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

識,使課內外的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

3.在唱歌實踐中,掌握裝飾音知識與唱法。

第一課時

一、聆聽《紅星歌》

I.課前先請個別學生準備《閃閃的紅星》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斗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當再次出現(xiàn)相同的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復聽全歌??梢噪S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的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斗今的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I.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這首歌的曲調節(jié)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

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

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晤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

二部分為后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的小節(jié),必需是以樂句的單位詵行指導。3.在曲調開始學唱

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簡單講解倚音的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

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的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xiàn)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

景,并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課時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