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八種方法與技巧復習
要點提示】
(-)文言斷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
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
1.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
2.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布縮小范圍,直到把
所有的句子都斷開。
3.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jù)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
遍。
例: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試一試】
(1)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產(chǎn)一子,人曰非是也。家業(yè)盡付與女婿,外人
不得干預。
七十老翁產(chǎn)一子,人日非,是也。家業(yè)盡付與,女婿外人,不
【斷句具體方法】
一、名詞斷句法。
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
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
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等。
(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
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
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
⑴人稱代詞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
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
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xiàn)在。其余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不用了。
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
代受話人,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你您。其中閣下陛
下有外交用語中還用。
之、其、彼,代談話或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稱代詞,
今作他或它,不僅代人,還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有的人,有時;
莫,相當于沒有追,是無定指的代詞;
相作互指代詞,相當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與
相的偏指現(xiàn)象極相似的還有見字,多代我,即《辭源》所謂表示他
人行為及于己。
⑵疑問代詞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可也問事。問
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
⑶指示代詞文言常見的指示代詞有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
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
我們把這一步工作總結為標名(代)詞,定主賓。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
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
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
1、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
2、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zhàn),乃遣
辛毗為軍師。
2、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
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
遠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選自《白居易
集草堂記》)
3、(趙困于秦)齊人、楚人投趙。趙人乏食,粟于齊,齊王
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桿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
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
此而爰粟/為國計者/過矣。
4、亥(J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韓非
子說林下》
譯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點,眼睛不如
刻得小一點。鼻子刻大了,可以削??;雕小了,就無法加大了。眼
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無法改小了。辦任]可事情都是這
個道理,對于那些不能恢復挽回的,開始就得特別謹慎小心,那么,
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減少了。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
光而讀之。
二、虛詞斷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
等;
②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
(邪)等等;
③以、于、為、貝人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般就
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
前面要斷開)
④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
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
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⑤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
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
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⑥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
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
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例子】
1、于是余有嘆焉告人之觀于天地4UI獐木空魚烏魯往往有
彳學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失夷以近/則游者眾儉以遠狽!]至者少/
而世之奇?zhèn)ト嗡剂舴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做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2、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
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
序刺奢》)
3、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相
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措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4、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日:歲亦無恙
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日:臣奉使使威后,今
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5、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日:傕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三、對話標志斷句法。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日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
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
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
L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能復問其妾曰/吾孰與
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
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沛公曰做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
3、或謂:郊島誰貧?曰:島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詩
知之。郊曰:種稻耕白水,負薪斫青山。島曰:市中有樵山,客舍
寒無煙。井底有甘泉,釜中嘗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島家俱無,
以是知之耳。
4、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之乎?王日: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4、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日僮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
本子日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語序句式斷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①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斷句式;
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
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
②倒裝句的語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況的可(以)為等固定句式。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例: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例】
1、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
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日:
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
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日,萬事莫貴于義也。
2、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
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五、修辭方法斷句法。
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
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
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比如:
①頂真: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驚
【例】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
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②對稱: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
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③反復: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鄒忌
諷齊王納諫》)
這幾句在義章中間隔反復出現(xiàn),抓住這一特點,自然有助于斷
句。
【練】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
也
2、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光召尚書璽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故不積陛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
一躍,不能十步;鷲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
而不舍,金石可鏤。
6、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
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
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7、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
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8、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
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
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
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
豈有常哉?
9、君子之學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
足見/終于不可及也。
【另外】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識,包括人物的名、字、號、謚號、
年號、地名、官名等。了解這些知識對文言文的斷句也會有幫助。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
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日:始臣起下邳,
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
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六、總分關系斷句法。
依據(jù)總分關系可以比較方便地進行斷句。
【例】
1、孔子日/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切
益矣樂驕樂/樂佚淑樂宴樂4員矣。
2、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
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3、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日獨,幼而無父
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七、再回首,細檢驗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
題目做完后,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借語感,根據(jù)文言文
斷句的基本要求,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
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即應該做到點斷后的字句都能講得通,
如果有的句子講不通,那就可能有斷句錯誤的地方;做到點斷后的
每一句話的內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邏輯。如果內容不合情理,就有
可能點錯。
【例】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斬首
亦如之。(《資治通鑒》卷十六)
這段話中,雖然每句話本身都講得通,但爭投水死者十余萬一
句有悖情理:營壘崩潰,打了敗仗,棄甲逃命的兵士,為什么爭投
水死呢?他們爭著投水,是為了活命,而不是自殺。因此,正確的
標點,應在爭投水后加上一個逗號。
那么,如何衡量斷句的正確與否呢?下面兩條方法可供參考。
⑴斷句后,意思是否講得通。
例如《師說》中的幾句話,有人這樣標斷: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
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頓的也誤為現(xiàn)代漢語中得副詞也
To錯斷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還勉強說的過去的話,也亦先乎吾
就根本講不通了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劍故事后有一句總結性的話,有人給
斷為: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把以故看作因此,還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為其國與此同又該
如彳晦解呢?
⑵斷句后,內容是否合理。
《師說》最后一段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
皆通習之。如果斷為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意思也能通,但
仔細推敲,就不夠合理了。因為韓柳的古文運動,提倡的是先秦兩
漢的散文,六藝經(jīng)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好六藝經(jīng)傳,是
不值得韓愈這樣褒獎的。更何況只有六藝經(jīng)傳才分科,才能稱為通
習,這里說的李蟠通習的是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這些在當時是必讀
書目,所以才要通習之。
八、重平時,需勤練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
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階梯,有了它還不能確保走進科學的殿
堂,因為進入本身是需要行動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從
何而來?以課本為本,掌握實詞、虛詞、句法、詞法,培養(yǎng)扎實的
文言功底;熟讀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此外,就像古人說
的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要適當做一些專題練習。這
樣,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中形成,在實踐中成熟,在運用中
于日=
JAEFRJO
【檢測練習】
1、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
2、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
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乜/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
3、昔虢太子死/扁鵲治而生之/扁鵲日/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
可生者耳/然不遇扁楚/辦不生矣/若大膏肓之病/雖醫(yī)和不能治矣
高考文言斷句訓練試題及答案
1.祖父母爰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
汝代吾為子何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
孝/神明殛之矣。
2.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
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師彼此相嗤;無
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3.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乜。
4?吳人有養(yǎng)猴于籠十年/憐而放之/信宿而輒歸/日/未遠乎/異
而舍諸大谷/猿久籠而忘其習/遂無所得食/鳴而死。
5.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日原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
宜/翔雁燔宜/黨斗而訟于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
凌空遠矣。
6.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
而擲去/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管
寧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JI助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
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8.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
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9.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日/子嗜魚/何故不
受/對日/吾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
食魚。
10史官日/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
/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
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
不亦誣天下士子哉。
11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
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則脈理
皆邪/弓雖勁所發(fā)矢不直。
12.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
欲求余味師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
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13.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措紳/乘先帝變故倉卒/輒逞異
意/睥睨萬乘/不復有臣子之恭。
14.臣聞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門/張公
室/棄無用之費/損不急之官/惜日愛功/亟戰(zhàn)疾耕。
15.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于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
而不可以謀天/良醫(y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16.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蒯通以娶婦悟齊相/
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波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
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保1」而誘之/主雖怠必
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
17.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縣
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
/而死者果政也。
18.鄉(xiāng)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
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
19.人不得/則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
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
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
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
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及解題技巧
文言文翻譯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
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
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
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
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
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
“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掠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
氣助詞,可不譯,木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保ā蛾套邮钩罚﹣V如:“子猷、子
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
敬先死去?!?/p>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
“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
“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
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白娱鄦栕笥摇保ㄈ饲倬?/p>
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日”(《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
“近臣”。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光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三、考試文言文翻譯方法十字訣例析
(一)增。就是增補,在掰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
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
“(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p>
“再”“三”后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后省
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lián)詞。例:“不治符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
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
音節(jié)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
“夫戰(zhàn),勇氣也?!?/p>
譯句:“戰(zhàn)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fā)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云:何陋之
有?”譯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弊g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p>
“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
掉。
(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
式,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
況:
1、前置謂語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語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笨烧{成“能面刺
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后移。例:“何以戰(zhàn)?”可調成“以何戰(zhàn)”。4、介賓短語前移。“還自
揚州?!笨烧{成“自揚州還”。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
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p>
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薄皯c歷四年”為年號,“巴
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就是擴展。
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jié)詞或多音節(jié)詞。例:”更若役,復若賦,
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役”、“賦”擴展
為雙音節(jié)詞。
2、對于?些緊縮匏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jù)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
意思表達清楚。例:匹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
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
應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弊g句:
“(秦)有吞并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于文
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
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
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匕為體現(xiàn)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
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佶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
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ノ模舷挛母饔薪诲e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
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zhàn)死,
壯士十年歸?!笨勺g為:“將軍和壯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p>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屬修筑
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鐘于我何加焉”中的
“萬鐘”代高官厚祿等?!包S發(fā)乖髯,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fā)”代指老人,“垂轉”
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梨”,
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換,
1、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xiàn)代詞或詞組。例1:“愚
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边@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
“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
卑微,見識短淺”。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xiàn)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
那么……”;”何以......?”換成“
根據(jù)什么……”。
(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xiàn)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shù)?/p>
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
器;士兵、軍隊、軍事、戰(zhàn)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于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xiàn)代詞語音。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guī)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
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艱據(jù)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靶拧笔侵缸g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
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斑_”是指譯文要通順暢
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把拧本褪侵缸g
文要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
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
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嚴,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
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
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
出試題均出于課外,仿佛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
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xiàn)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
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
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xiàn),有主謂后置.、定語后置、介詞結
構后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于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
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翻譯要注意活用現(xiàn)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
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
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lián)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
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于它,我們要聯(lián)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并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
是不難的。
五、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
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xiàn),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1、看詞性一一從詞類活用現(xiàn)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話用。翻譯
時,對活用的詞要善于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2、觀句式一一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
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
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于哪種句式特點。
3、悟詞義一一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xiàn)代漢語不
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
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辨用法一一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文言虛詞中經(jīng)常考的有
“而、以、于、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并
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
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
銳地發(fā)現(xiàn)這些得分點并準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
得到高分。
文言文題解題技巧
一、文言文關鍵在整體閱讀,一般閱讀順序是這樣的:
1.先仔細看一遍原文,目的是了解一下全文寫的內容?,F(xiàn)在的全國題大都圍繞人物展
開情節(jié),以選記敘性的文字為主。
2.第二步是瀏覽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斷題。因為此題?般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且
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后,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shù)了。
3.第三步,再去讀原文,然后逐個做題。因為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準確率就
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當然這要結合自己的做題習慣)
二、現(xiàn)在,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這樣一些變化:
1.離教材越來越近。文言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
篇目還是有用的。
2.對全文整體認知的考查越來越具體??疾閷κ虑閬睚埲ッ}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
認識的提煉等。
三、實詞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
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
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
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lián)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貨無旁貸(推卸)嚴懲不貸(寬恕,饒?。?/p>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③或者把該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現(xiàn)代漢語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回
避”更合適
四、虛詞釋義:
《考試說明》給出的虛話是18個,盡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
五、給出觀點,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六、根據(jù)全文語意,找出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系,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系,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
解釋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語的翻譯:
1.得無: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為:英非,笑不足。
2.否則:是兩個詞,否:不是這樣,不然;則,相當于“就
3.然后:是順接連詞,可譯做“這樣以后”,或者“之后”
4.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如此),那么……
5.雖然: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雖”相當于“雖然”,“然”相當于“這樣",可譯作''雖
然如此”“盡管如此”
6.無乃:當副詞用,可譯作“豈不是”,也可譯作“恐怕一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們組成固定形式,相當于漢語“怎么樣”“為什么”“什么樣”
等
10.“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上述形式的擴展,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
“對……怎么樣”“把……怎么辦”。
11.孰若,孰與:用做比較或選擇,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個)……”;如放
在動詞前,可譯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譯做“……的原因”
表憑借或方法,譯做''用來”“靠它來”“用來……的(根據(jù)、禮節(jié)、方法)”
13.無論:不用說,更不必說。
14.卑.鄙: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15.其實:它的果實,或者“那實際情況"''它實際上”“它的實利”
16.不過:不超過。
17.地方:土地方圓
18.山東:淆山以東。
19.可憐:可愛,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在這時,或者“在這件事上”
21.以為:把……當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不:指給..人看。
23.可以:可以憑借……
24.至于: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26.因而:趁著某個機會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讓(使)
29.智力:智謀和力量
30.前進:走上前獻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擔心
文言文翻譯常見問題應對方法
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爭取做到“字字有對應,句式有體現(xiàn),不出現(xiàn)語
病,句意不改變但是,總有不少學生在翻譯時出現(xiàn)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失誤,造成“硬傷”,
影響得分?,F(xiàn)就這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毛病整理如下:
一、該留不用,強行翻譯
在翻譯文言文時,遇到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
號等專有名詞可不作翻譯,將它保留下來,但有些同學卻要“畫蛇添足”,強行翻譯。
例1郡不產(chǎn)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比境,常通商販。
誤譯成:郡中不產(chǎn)糧食,而海里出珠寶,同越南接界,?;ハ嗤ㄉ蹋徺I糧食。
例2其李將軍之謂也。
誤譯成:人概說的就是姓李的將軍吧。
以上兩題就犯了固定名詞強行翻譯的毛病,例1中的“交覲”是地理名詞,例2中的
“李將軍”是李廣將軍,都應保留下來不作翻譯。
二、該譯不譯,文白摻雜
有的同學,在翻譯時往往出現(xiàn)個別詞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
類。
例3今之朝臣無以易薛永昶者。
誤譯成:如今的朝臣當中,無以替代薛永昶的。
例4從令縱敵,非良將也。
誤譯成:服從命令而放縱敵人,非良將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磚混結構二手房購房合同
- 2024年深圳市區(qū)級紀委監(jiān)委市內選調職員真題
- 2024年廈門市仙岳醫(yī)院招聘真題
- 2024年內蒙古建安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2024年北京林業(yè)大學草業(yè)與草原學院教師崗位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安徽阜陽技師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備課參考:《香港和澳門》重點圖表解讀
- 桉樹枝收購合同范本
- 山西煤炭運量合同范本
- 部編版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九年級上、下冊共7個單元復習學案+試卷匯編(含答案)
- 10KV配電室倒閘操作票
- 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制度-楊丞磊、公維彬
- 異想天開的科學游戲
- 線性光耦隔離電路
- 進貨單(標準模版)
- 內科學泌尿系統(tǒng)疾病總論課件
- 法律文獻檢索
- 小學五年級科學實驗操作考試試題
- 軍隊文職人員考試國防和軍隊知識
- 酒店有限空間作業(yè)培訓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四章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第三節(jié)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