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附答案詳解)
題組一(實詞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3分)
周經(jīng),字伯常,刑部尚書喧子也。天順?biāo)哪赀M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成化中,歷侍讀、
中允,侍孝宗于東宮。經(jīng)剛介方干,好強諫,雖重申旨不許?;鹿?、貴戒皆憚而厚之。太監(jiān)
李廣死,帝得朝臣與清堂簿籍,大怒??频酪蜊乐T臣旁通狀,有及經(jīng)者。經(jīng)上疏日:“昨科
道劾廷臣奔多李廣,單人臣名。雖蒙恩不問,實含傷忍痛,無以自明。夫人奔競李廣,冀其
進言左右,圖寵春耳。陛下試思廣在時,曾言及臣舌。旦文結(jié)饋遺容箱具在,乞檢皆否有臣
姓名。更嚴(yán)物廣家人,臣俱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結(jié)之罪,斬首市曹,斗宮奔競無恥之戒。
若無十個,亦乞為臣洗雪,底得展布四體,終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溝壑,目且不
暝?!钡畚看鹬J辏亲?,自陳乞休。據(jù)許,賜權(quán)馳驛.加太子太保,以侶鐘代。
(選自《明史?列傳第七十一》,有刪改)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0分)
⑴經(jīng)剛介方平
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雖登戰(zhàn)旨不恤
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宦官、貴戚皆憚而殊之
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帝得朝臣與饋酒簿籍
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道因劾諸臣客,狀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昨科道劾廷臣奔承李廣
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臣但有寸金、尺帛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以為奔競無恥之戒
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坪許
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賜秩馳驛
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直不阿⑵違逆,抵觸(3)憎恨,厭惡(4)贈送(5)暗中勾結(jié)(6)爭逐,
投靠(7)只要,如果(8)把……作為(9乂可復(fù)(10)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雖里忤旨不修恤:顧及
B.用入臣名闌:擅自
C.若無干沙干涉:關(guān)涉牽連
D.度得展布四體庶:差不多
【答案】D【解析】庶:表示可能或期望。
【參考譯文】
周經(jīng),字伯常,是刑部尚書周琦的兒子。天順?biāo)哪辏?460年)考中進士。(后來)改任庶吉
士,被授予檢討職務(wù)。成化年間,任過侍讀、中允等職,在東宮侍奉孝宗。周經(jīng)剛強耿直,
端方正直,喜歡竭力勸諫,即使深深違逆皇上的旨意也不顧及?;鹿佟①F戚都害怕并且憎恨
他。太監(jiān)李廣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參與贈送李廣財物的賬簿,非常生氣??频拦賳T趁機
彈劾大臣暗中勾結(jié)李廣的情狀,有人提到了周經(jīng)。周經(jīng)上疏辯解說:“昨天科道官員彈劾大
臣為名利而爭著巴結(jié)李廣,擅自寫上了我的名字。雖然蒙受皇上恩德沒有過問,我實在是感
到無比冤枉,含傷忍痛,沒有辦法自己來說明情況。人們爭相巴結(jié)李廣,希望他能在您面前
多說好話,圖的就是您的寵幸眷顧啊。陛下您試著煙想李廣活著的時候,是否曾經(jīng)談到我。
況且交結(jié)李廣饋贈物品的賬簿就在您的跟前,請求檢查有沒有我的姓名。還應(yīng)該嚴(yán)厲審問李
廣的家人,我只要有一寸金、一尺帛送給李廣,就懲治我勾結(jié)李廣的罪過,并在集市上斬首,
作為對爭著巴結(jié)李廣等無恥行為的警誡。如果沒有關(guān)涉牽連,乜請皇上替我洗脫恥辱,或許
能讓我舒展四肢,終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讓我?guī)е耆枞淌茉嵙R,即使我死了,被埋在
深溝谷壑之中,我的眼睛也不能閉上?!被实郯参坎⒋饛?fù)了他。弘治十三年(1500年),星宿
變化,(周經(jīng))自己陳說請求退休?;实刍貜?fù)許可,并下詔賞賜(周經(jīng))可以使用驛站,加封他
為太子太保,讓侶鐘代替他。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5分)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思。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荨?/p>
無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繼晉,必將有主。豐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尊之,而二三子以為己
力,不亦崢乎?啰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燈,上下
相蒙,難與處矣?!逼淠冈唬骸邦烈嗲笾??以死誰圖:?”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
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缚冢骸币嗍怪艉危俊睂冢骸把?,身之》也。身將隱,焉
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與汝偕隱?!彼旖刀?。晉侯求之,不獲,以
綿上為之用,口:“以本吾過,且旌善人?!?/p>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2分)
⑴祿亦弗及及:
⑵天未絕晉絕:
⑶豐晉祀者主:
(4)天實邕之置:
(5)不亦i至乎誣:
⑹啰人之財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X其罪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上下相裝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死誰舉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效之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言,身之與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本吾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涉及,推及(2)斷絕(3)主持(4)安排(5)欺騙(6)偷盜(7)通“議”,
議論(8)蒙蔽,欺騙(9)怨恨,埋怨(10)錯誤(11)外表,形式(12)記錄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賞其對奸:狡詐
B.不食其食食:食物,這里指“俸祿”
C.以綿上為之用田:田地
D.且尊善人旌:表彰
【答案】C【解析】田:封地。
【參考譯文】
晉文公賞賜跟從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談爵祿,爵祿也沒有包括他。介之推說:“獻公
的九個兒子,只有國君在世了?;莨?、懷公沒有親人,國內(nèi)外都厭棄他們。上天沒有斷絕晉
國的后嗣,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還會是誰?上天實際上已經(jīng)安排好
了,而那幾個人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是欺褊人嗎?偷盜別人的財物,尚且稱為強盜,何況
是竊取上天的功勞當(dāng)作自己的功勞呢?下面的人議論他們的罪過,上面的人獎勵他們的狡
詐,上下相互蒙騙,就難以和他們相處了?!彼哪赣H說:“何不也去請求爵祿?就這樣死
了,埋怨誰?"(介之推)回答說:“明知是錯誤而效法它,罪過更要加重了。而且我發(fā)出過
怨言,不吃國君的俸祿?!彼哪赣H說:“也要讓國君知道這件事,怎么樣?”(介之推)回
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品。身子將要隱藏,哪里還要用言語去裝飾它?這樣做,就是
為了顯露自己了?!彼哪赣H說:“能夠像你說的這樣去做嗎?我和你一起隱居?!庇谑牵?/p>
子倆)隱居到死。晉文公尋找介之推沒有找到,就以綿上作為介之推的封地,說:“以此來
記錄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p>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1分)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圄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咎以利民。嘗
欲作露臺,召匠計之,再百金。上日:“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
以臺為!”上常衣繡衣,所幸填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3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
然上召費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人筵,然令邊備守,
不發(fā)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幾杖。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常修他用之。
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fā)御府金錢賜之,以握其心,弗下吏。專皆以德化民,
是以海內(nèi)股富,興于禮義。
(選自《史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8分)
⑴輒也以利民弛:_____________
(2諄百金直:_____________
(3)為天下生先:_____________
(4)然上召熨尉佗兄弟貴:______________
(5)匈奴背約入儂盜:______________
⑹常假借用之假借:___________
⑺以屬其心愧:______________
(8)專務(wù)以德化民務(wù):______________
【答案】(1)廢止(2)價值(3)前導(dǎo),前驅(qū)
(4)使……顯貴(5)侵犯,劫掠(6)寬容
(7)使……羞愧(8)致力于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常衣穿衣衣:名詞活用作動詞,穿
B.沮霸陵皆以瓦器治:治理,引申為“建造”
C.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刁切:懇切,深切
D.弗下吏下:向下交給
【答案】C【解析】切:率直。
【參考譯文】
孝文帝從代國來(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什么都
沒有增加,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以便利民眾。(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
臺,召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上百斤黃金。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dāng)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產(chǎn)業(yè),
我繼承了先帝留下來的宮室,時常擔(dān)心有辱于先帝,還建造露臺干什么呢?”文帝平時穿的
是質(zhì)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所寵愛的慎夫人,也不準(zhǔn)她穿長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幃帳不準(zhǔn)
繡彩色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出榜樣。(文帝規(guī)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
瓦器,不準(zhǔn)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節(jié)省,不要煩擾百姓。南越
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而文帝卻把尉佗的兄弟召來,(加官晉爵)使他們顯貴,用恩德回報他
們,尉佗于是取消了帝號,向漢朝稱臣。(漢)與匈奴相約和親,匈奴卻違背約定入侵劫掠,
而(文帝)只命令邊塞戒備防守.不發(fā)兵深入匈奴境內(nèi),不愿意給百姓帶來煩擾和痛苦。吳王
劉澧謊稱有病不來朝見,文帝就趁此機會賜給他倚幾和手杖。群臣中如袁盎等人進言說事,
雖然直率尖銳,而文帝總是寬容采納。大臣中如張武等人接受別人賄賂的金錢,(事情)被發(fā)
覺,文帝就從皇宮倉庫中取出金錢賜給他們,(用這種辦法)使他們內(nèi)心羞愧,而不把他們下
交給執(zhí)法官吏處理。(文帝)專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6分)
陳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舉嘉希四十一年進士,授刑部正爭。改吏部,歷驗封郎
中。萬歷元年,成國公朱希忠卒,其弟錦衣都督希孝賄中官馮保,裁張懋例乞贈王,大學(xué)士
張居正王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公聘王,侯贈公,子孫襲者,生死止
本爵。懋贈王,廷議不可,即希忠父輔亦言之。后竟贈,非加。且希忠無勛佟,豈當(dāng)濫寵?!?/p>
左侍郎劉光濟善■部事,受指居正,為刪?其稿。有年力爭,冬以原奏上。居正不俘,有年即
日謝病去。十二年舉稽勛郎中,歷考功、文選,謝絕請寄。中外皆服。迂太常少卿,以右僉
都御史巡撫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寺巧難成,后有詔許量減,既而如故。有年多詔旨請,
不從。內(nèi)閣申時行等固爭,乃兔十之三。南畿、浙江大談,詔建鄰境閉名,商舟皆集江西,
徽人尤眾。而江西亦歲俟,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快濟急六事,中請稍咎前禁,令江西民得
自救。南京御史方萬上劾有年違詔。帝怒,專職歸。
(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十二》,有刪改)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0分)
⑴有年舉嘉靖四^^一年道士舉:
(2)段張懋例乞贈王援:
(3)大學(xué)士張居正主之主:
(4)功臣黑歿:
(5)為刪芍其稿易:
⑹章以原奏上竟:
⑺居正不便悵
(8)十二年舉稽勛郎中起:
(9)南畿、浙江大捏裱:
(10)有年疏陟濟急六事陳:
【答案】⑴考取(2)援引⑶支持(4)死亡
(5)改變(6)最終(7)高興(8)起用(9)災(zāi)荒
(10)陳述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希忠無勛僅伐:夸耀
B.左侍郎劉光濟考部事署:代理
C.有年事詔旨請引:援引
D.而江西亦歲像儉:歉收,年成不好
【答案】A【解析】伐:功勛,功績。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竟贈,非制制:規(guī)章制度
B.詔禁鄰境閉采汆:購買糧食
C.中請稍處前禁弛:放寬
D.帝怒,本職歸奪:改變
【答案】D【解析】奪:剝奪。
【參考譯文】
陳有年,字登之,是余姚人。陳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進士,被授職為刑部
主事。調(diào)到吏部,歷任臉封郎中。萬歷元年(1573年),成國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錦衣都
督朱希孝賄賂宦官馮保,援引張懋的例子請求贈封王號,大學(xué)二張居正同意他的請求。陳有
年堅決不贊同,起草奏章上言說:“根據(jù)令典:功臣死亡,公贈封為王,侯贈封為公,子孫
世襲的人,生死只享受原來的爵位。張懋贈封為王,當(dāng)時朝廷議論都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
父親朱輔也這么認為。后來(族懋)竟然被贈封,(這)不符合規(guī)章制度。況且朱希忠沒有討敵
的功勛,怎么能亂加寵幸?”左侍郎劉光濟代理吏部事務(wù),按張居正的意思,刪改奏稿。陳
有年極力爭辯,最后將原奏章呈上。張居正不高興,陳有年當(dāng)天就稱病離去。萬歷十二年(1584
年)陳有年被起用為稽勛郎中,歷任考功、文選郎中,謝絕請托。朝廷內(nèi)外都佩服他的為人。
(陳有年)調(diào)任太常寺少卿,憑者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視江西。為皇帝供紿用品的尚方官需要
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難以制作,后來有詔令允許適當(dāng)減少,不久又照舊額。陳有年援引詔
令請求裁減,未獲同意。內(nèi)閣大臣申時行等人堅持爭辯,才減免十分之三。南畿、浙江逋遇
大災(zāi),詔令禁止鄰地買進糧食,商船都匯聚江西,安徽人最多。而江西當(dāng)年收成也不好,群
眾請求陳有年禁止。陳有年上奏陳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請求稍稍放寬先前的禁令,使江西
的百姓得以自救。南京御史方萬山彈劾陳有年違背詔令?;实鄞笈?,剝奪了陳有年的官職令
他回鄉(xiāng)。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8分)
陳德榮,字廷彥,直隸安州人??滴跷迨荒赀M士,攙湖北枝江知縣。雍正三年,遷貴
州黔西知州,父性歸。服醫(yī),考威寧府。未幾,烏蒙土司叛,德榮赴威寧防守。城卑”頹圮,
倉猝聚米桶,等土石,比次成②筑,墉堞$屹然。賊焚牛衛(wèi)鎮(zhèn),生城三十里,德榮日夜備戰(zhàn),
賊不敢理。總兵哈元生援至,賊敗走。尋以母憂去官。
乾隆元年,經(jīng)略張廣河疏薦,棍貴州按察使。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
可以疏土成田。今就鄰省展募種棉、織布、飼蠶、紡織之人,擇地試種,設(shè)局教習(xí),轉(zhuǎn)相仿
效,可以有限。"詔允行。六年,疏陳軍民田杉,得六萬林。七年,開野蠶山場百余所,出
戶機杼相聞。德榮據(jù)以入告,教被溫旨嘉獎。義大修城郭、壇府、學(xué)舍。廣置棲流所,收行
族之病者。益用糧。冬寒,怦老疾蔑孤之無衣者。親課諸生,能以為己之學(xué)。十二年,卒于
官。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四?循吏二》,有刪改)
【注】①睥:附屬的土培。②登(zh6u):修砌。③堞:城上如齒狀的矮墻。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2分)
⑴授湖北枝江知縣授:
⑵父憂歸憂:
(3)置威寧府署:
(4)買土石實:
(5)彳城三十里去:
⑹轉(zhuǎn)相仿效,可以有球成:
(7)疏陳課民砂杉樹:
(8)益口糧囚:
【答案】⑴任命(2)指父(母)之喪⑶代理
(4)用……填充(5)距離(6)成效(7)種植
(8)儲備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推貴州按察使擢:提升
B.疏陳謬民樹杉課:督促
C.牛戶機杼相聞比:近來
D.助以為己之學(xué)勖:勉勵
【答案】C【解析】比:接近、臨近。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服用闋:事情完畢
B.賊不敢通逼:迫近
C.數(shù)被溫旨嘉獎數(shù):多次
D.螂老疾蔑孤之無衣者恤:擔(dān)憂
【答案】D【解析】恤:救濟。
【參考譯文】
陳德榮,字廷彥,是直隸安州人??滴跷迨荒辏?712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湖北枝江
知縣。雍正三年(1725年),(陳德榮)升任貴州黔西知州,因父喪歸家。守喪期滿,(陳德榮)
代理威寧府知府。不久,烏蒙土司叛亂,陳德榮前往威寧防守。(當(dāng)時)城墻坍塌,倉促間(他)
趕忙(命人)堆聚米桶,用土石燙充,砌筑塊石加固城池,城上如齒狀的矮墻巍然屹立。叛賊
焚毀了牛衛(wèi)鎮(zhèn),在離(威寧)城三十里的地方(駐扎),陳德榮日夜備戰(zhàn),叛賊不敢逼近。總兵
哈元生的援軍到達后,叛賊敗逃。不久,(陳德榮)因母喪卸任。
乾隆元年(1736年),經(jīng)略張廣泗上奏推薦,(陳德榮)被提拔力貴州按察使。乾隆四年(1739
年),(陳德榮)代理(貴州)布政饃,上奏皇帝說:“貴州山多水足,可以疏松土壤改成農(nóng)田。
如今在鄰省雇傭招募種棉、織布、飼蠶和紡織的人,在此地選擇田地進行試種,設(shè)立專門機
構(gòu)教授百姓(養(yǎng)蠶緞絲的辦法),使百姓相互效仿,就可以有成效。”(皇帝)下詔允許實行。
乾隆六年(1741年),(陳德榮)上奏陳述督促百姓種植杉樹,種植了六萬株。乾隆七年(1742
年),(陳德榮)開一百多所野蠶L場,鄰近住戶的機杼聲可以互相聽到。陳德榮據(jù)實稟告皇帝,
多次被溫和懇切的詔書稱贊獎勵。(陳德榮)又大力修建內(nèi)外城墻、壇廟和學(xué)舍。廣泛設(shè)置收
容所,收納生病的離家出游的人。多多儲備糧食。冬天寒冷,(他)救濟那些沒有棉衣的老人、
病人、寡婦和孤兒等。(陳德榮)親自督促學(xué)生,用儒學(xué)中的修身養(yǎng)性之學(xué)來勉勵他們。乾隆
十二年(1747年),(陳德榮)在任上去世。
題組二(斷句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6分)
張耳,大梁人也。陳馀,亦大梁人。馀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陳涉起薪至陳,
耳、馀上謁涉。后,陳立為王。以武臣為將軍,耳、馀為左右校尉,與卒三千人,從白馬渡
河,至諸縣,下趙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乃引兵東北擊范電。
至邯鄲耳馀聞周聿軍入關(guān)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狗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以為將
軍面吆為校尉一及遞武里王。一武臣乃聽,遂立為趙王。以馀為大將軍,耳為丞相。
使人報陳王,陳王大怒,房若諫日:“不如因而賀之,便急引兵西擊秦。”陳王從其計,
使使者賀趙,趣兵西入關(guān)。
耳與趙王歌走入巨鹿城,王禹圍之。巨鹿城中食盡,耳數(shù)使人召馀,馀不敢前。耳大怒,
怨馀。當(dāng)是時,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趙王歇、張耳得出巨鹿。與馀相見,責(zé)讓馀。
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豈以臣重去將哉?”乃脫解印線與耳,耳不敢受。馀起如廁,
客有說耳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耳乃佩其印,收其意下。馀還,亦望耳不讓,趨出。
耳遂收其兵。由此有隙。田榮欲樹黨,乃遣兵從馀。馀悉三縣兵,襲耳。耳敗走,漢王厚遇
之。
馀已敗耳,皆收趙地。漢二年,東擊妊,使告趙,欲與俱。馀曰:“漢殺張耳乃從?!?/p>
于是漢求人類耳者,斬其頭遺馀,馀乃遣兵助漢。后,馀亦聞耳詐死,即背漢。漢遭耳與韓
信擊破趙井隆,斬馀泯水上。五年秋,耳薨,謚日景王。
日:張耳、陳馀,世所稱賢,其賓客廝役皆天下俊桀。然耳、馀始居約時,相然信死,
豈顧問哉!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相滅亡何鄉(xiāng)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戾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蓋謂是矣。
(選自《漢書?張耳陳馀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至邯鄲/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
以為將軍/而以為校尉/乃說武臣王
B.至邯鄲/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
以為將軍而以為校尉/乃說武臣王
C.至邯鄲/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正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
以為將軍/W以為校尉/乃說武臣王
D.至邯鄲/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乂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
以為將軍而以為校尉/乃說武臣王
【答案】B
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和滅亡/何鄉(xiāng)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戾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蓋謂是矣
B.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相火亡何/鄉(xiāng)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戾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蓋謂是矣
C.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相滅亡;何鄉(xiāng)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戾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蓋謂是矣
D.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相滅亡何/鄉(xiāng)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戾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孤謂是矣
【答案】C
【參考譯文】
張耳,是大梁人。陳馀,也是大梁人。陳馀年紀(jì)小,(他)把張耳當(dāng)作父輩看待,二人結(jié)
為生死之交。陳涉在薪縣起義,打到陳地,張耳、陳馀通報姓名,求見陳涉。后來,陳涉自
立為王。任命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帶領(lǐng)三千兵士,在白馬津渡過黃河,來
到河北各縣,(他們)攻克趙地十多個城邑,其余的則據(jù)城防守,拒不投降。于是率軍向東北
方向進攻范陽。
來到邯鄲,張耳、陳馀聽說周章的軍隊進關(guān),攻到戲地敗退下來了;又聽說各路將軍為
陳王攻城略地,卻因別人在陳王面前進讒言而被殺。(加之張耳、陳馀)抱怨陳王不任命他們
兩個做將軍,而讓他們做校尉,于是向武臣獻計稱王。武臣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自立為趙
王。任命陳馀為大將軍,張耳為丞相。
(武臣)派人報告了陳王,陳王大怒。房君進諫說:“不如乘勢派人向他們道賀,讓武臣
立即率軍西進,攻打秦國?!标愅趼爮牧怂挠嬄?,派使者向建國慶賀,催促趙軍趕快西向
入關(guān)。
張耳和趙王趙歇一起逃到巨鹿城后,被王離包圍。而巨鹿城中糧食吃完了,張耳多次派
人讓陳馀出兵解圍,陳馀不敢發(fā)兵。張耳大怒,怨恨陳馀。那時候,燕、齊、楚聽到趙王告
急的消息,都來援助。趙王趙歇、張耳才被從巨鹿救出。(張耳)與陳馀相見,責(zé)備陳馀。陳
馀生氣地說:“沒想到你對我的怨恨這么深!你以為我舍不得這個將軍頭銜嗎?”于是解下
印綬要還給張耳,張耳不肯接受。陳馀去廁所時,有位賓客勸張耳說:“聽說天賜的而不接
受,那是沒有好后果的?!睆埗谑桥鍘ш愨诺挠【R,收編了陳馀的部下。陳馀回來看到這
情形,抱怨張耳不肯辭讓,氣憤地走了。張耳于是接收了陳馀的軍隊。從此張耳、陳馀之間
也就有了嫌隙。田榮正想樹立黨羽,就派兵紿陳馀。陳馀征集三縣兵士,攻擊張耳。張耳逃
到漢,漢王非常優(yōu)厚地對待他。
陳馀打敗張耳,收復(fù)了全部趙地。漢二年(前205年),(漢王)向東襲擊楚國,派使者請
求趙國發(fā)兵一起攻楚。陳馀說:“只有漢殺了張耳我們才出兵。”于是漢王找了一個和張耳
相像的人,將他殺了,把人頭送給陳馀,陳馀于是出兵援助漢。后來,陳馀聽說了張耳假死
的事,就背叛了漢。漢派張耳和韓信攻克了趙的井屋,在泯水邊把陳馀殺了。五年(公元前
202年)秋,張耳去世,漢封其謚號為景王。
日:張耳、陳馀是世人公認的賢者,他們的賓客、仆役都是天下豪杰。但是張耳、陳馀
起初貧賤時相互信任,為生死之交,難道還有什么讓人懷疑的馬?等到他們擁有高位,爭權(quán)
奪利的時候,終于相互殘殺,為什么過去是那樣的傾慕信任,后來卻相互背叛呢?勢利之交,
古人就以此為羞恥,大概講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6分)
張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華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佶少有志節(jié),始用蔭補殿前
承旨,以習(xí)儒業(yè),獻文求試,換國子監(jiān)丞。端拱初,為太子右贊善大夫。曾州民有被誣殺人
者,詔往按之,發(fā)施奸伏,冤人得雪。至道中,通判陜州,再部送芻根赴靈武,就改國于博
士。咸平初,擢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賜緋魚。至延安,遇夏人入寇,親督兵擊敗之。景德中,
彼益州鈴轄。佶御軍撫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猶懷之。大中祥符四年,車駕祀汾陰,以為西
京舊城巡檢、鈴格。又為郵延鈴轄。會泰州李潘暴卒,上語近臣日:“天水邊要,宜速得人?!?/p>
馬知節(jié)稱佶可任,上然之,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門巖,開拓疆境,邊部頗怨。乂啖逍曩采
木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佶不甚存撫亦不奏加費賜邊人追悔引眾劫掠佶深入掩擊敗走之。
議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靖拒絕之,事具《吐蕃傳》。天禧初,召
為契丹國信副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閣門使,復(fù)為涇原鈴轄。四年,卒,年六十九。佶涉獵
書史,好吟詠,勇敢善射,有方略,其總?cè)肿o塞,以威名自任。
論日:自古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囹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維宣拔陷將于重
圍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千威惠亦可取。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六十七》,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乂臨渭置采木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佶不甚存撫/亦不奏加/賁踢邊人/追悔引眾劫
掠/倍深入/掩擊敗走之
B.又臨渭置采木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佶不甚存撫/亦不奏加/賁踢邊人追悔/引眾劫
掠/佶深入掩擊/敗走之
C.又臨渭置采木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佶不甚存撫/亦不奏加赍賜/邊人追悔/引眾劫
掠/佶深入/掩擊敗走之
D.乂臨渭置采木場/戎人不之爭/移帳而去/佶不甚存抗/亦不奏加贊賜/邊人追悔/引眾劫
掠/佶深入掩擊/敗走之
【答案】D
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古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抨御之/契丹入寇/繼宜拔陷將于
重圍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勒I:威惠/亦可取
B.自古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繼宣拔陷將于
重圍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C.自古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繼宣拔陷將于
重圍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D.自占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繼宣拔陷將于
重圍之中/固有余勇/佶宜力西南勒干/威惠亦可取
【答案】A
【參考譯文】
張佶字仲雅,本來是燕地人,后來遷居華州渭南。起初名字叫張志言,后來改名。張佶
年少時就有志向,起初因為父祖恩蔭而做了殿前承旨,因為他通曉儒家學(xué)說,便獻上文章請
求朝廷考試,結(jié)果改任國子監(jiān)丞。端拱初年,(張佶)擔(dān)任太子右贊善大夫。曹州百姓中有人
被誣陷殺人,(張佶)奉詔前去查辦,揭發(fā)出此案中隱敝的不法情形,蒙冤白姓的冤情得以昭
雪。至道年間,(張佶)任陜州通判,兩次率領(lǐng)部下運送糧草到靈武,就地改任國子博士。咸
平初年,(張佶)被提升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并賞賜緋魚袋。到了是安,遇到西夏人侵犯邊境,
(張佶)親自率軍隊擊敗敵人。景德年間,(張佶)調(diào)任益州鈴轄。張佶治理軍隊安撫百姓,很
有威望和恩惠,蜀地人過了很長時間還在懷念他。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皇帝在汾陰祭祀,
任命(張佶)為西京舊城巡檢、鈴轄。又任鄢延鈴轉(zhuǎn)。恰逢秦州李潘突然去世,皇帝時近臣說:
“天水是邊境要地,應(yīng)該迅速找到恰當(dāng)?shù)娜恕!瘪R知節(jié)說張佶可以赴任,皇帝答應(yīng)了,任命
(張佶)為秦州知州。(張佶)到任后,設(shè)四門寨,開拓疆境,邊境的部族都非常怨恨。(張佶)
又到渭河設(shè)置采木場,戎人不與他爭搶,遷移營帳離去。張佶沒有對他們撫恤,也不奏報朝
廷給予賞賜,邊境的部族都非常后悔,帶領(lǐng)眾人搶劫掠奪,張佶深入攻擊,趕跑了他們。
有人又建議朝廷加恩于宗哥、立遵等部族,以控制平夏,張佶請求拒絕他們的建議,事
情詳細寫在《吐蕃傳》里。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下召任命他為契丹國信副使。不到一個
月,(張佶)又被提升為西上閣門使,再次出任涇原路鈴轄。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張佶)
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張佶涉獵經(jīng)史典籍,喜歡吟詠詩賦,勇猛善射,有謀略,統(tǒng)領(lǐng)軍隊保
護邊整時,把樹立威望當(dāng)作職責(zé)。
議論說:自古以來,即使是盛德之世,未嘗沒有邊境憂患,關(guān)鍵在于能有果敢堅毅的大
臣來防御。契丹入侵,李繼宣在重圍中救出被圍將領(lǐng),當(dāng)然十分勇敢,張佶經(jīng)營西南,勤奮
而有才能,恩威并施,也有可取之處。
題組三(文化常識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6分)
駱鐘麟,字挺生,浙江臨安人。順治四年年上副榜,授安言學(xué)正。十六年,年陜西部屋
①知縣。為政先教化,春秋大會明倫堂,進諸生迪以仁義忠信之道。則學(xué)詣里社講演,訪耆
年有德、苓弟若聞?wù)?,見與鈞禮,歲時勞以粟肉。立學(xué)社,擇民間子弟授以,!、羊、孝經(jīng)。飭
保伍,修社倉。蒞獄明決,所案治即勢豪居間莫能奪,人畏而愛之??h城去渭不十里,鐘麟
行河畔,知水勢將南浸,議自覽家寨迤東開復(fù)故道,眾難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
且及城,爭勢臨禱,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頓減,徙而北流者數(shù)里。兼攝興平、鄂兩縣,興
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奏最,內(nèi)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fù)出為
西安府同知。八年,摳江南常州知府。常州縣賦重,科條繁多,吏緣為奸。鐘麟立法鉤稽清
逋,吏受成事而已。屬邑歲例饋漕羨三千金,鐘麟日:“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卻之。諸
漕卒咸斂手奉法。初,鐘麟在急屋以師禮數(shù)造李顆廬,至是創(chuàng)廷陵書院,迎顆講學(xué),率僚屬
及薦紳學(xué)士北面聽。問為學(xué)之要,順日:“天下之治亂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學(xué)術(shù)。人心正,
風(fēng)俗移,治道畢矣?!辩婘霑溲裕K身誦之。已而江陰、靖江、無錫諸有可爭禮致歌,順
為發(fā)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說,士林蒸蒸向風(fēng),吏治亦和。九年,大水,發(fā)倉原,勸富人
出粟腺,民無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禱不應(yīng),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尋
丁苧",士民乞留,不可。既歸,連遭父喪,以毀卒。郡人論賢有司知治體必首推鐘麟。
(節(jié)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三》,有刪改)
【注】①然屋(zhduzhi):今陜西省周至縣。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朔望,指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農(nóng)歷以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一月的長度。
B.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關(guān)愛兄弟,是儒家倡導(dǎo)并恪守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
C.小學(xué),是隋唐后文字學(xué)、音韻學(xué)和訓(xùn)詁學(xué)的總稱,有別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
學(xué)。
D.齋沐,即齋戒和沐浴,古人參與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動前,潔身凈心,以示虔誠莊
敬。
【答案】B【解析】悌,敬愛兄長。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是古代科舉殿試
及第者之稱。
B.遷,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diào)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來表示升
官。
C.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官吏?!读H藺相如列傳》中有''秦王恐其破
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
D.丁母憂,即遭逢母親的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古人常把親人去
世之后極盡哀傷看作是其人的至誠孝心來贊揚。
【答案】B【解析】“用‘左迂'來表示升官”錯誤,應(yīng)是“用‘左遷’來表示貶官”。
【參考譯文】
駱鐘麟,字挺生,是浙江臨安人。順治四年(1647年)考中進士,名列副榜,被授予安吉
學(xué)正一職。順治十六年(1659年),升任陜西整屋知縣。(駱鐘麟)治理地方以教化為先,春秋
時節(jié)在明倫堂會集眾生員,以仁義忠信之道啟迪勸勉他們。每月初一、十五到鄉(xiāng)里講解,拜
訪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聞名的人,以平等之禮對待他們,每年定時置辦米肉慰勞他
們。創(chuàng)立學(xué)社,挑選民間子弟,教授他們“小學(xué)”和《孝經(jīng)》。整飭保伍制度,修繕社倉。(駱
鐘麟)親臨監(jiān)獄明察決斷,所查辦的案件即使權(quán)勢豪族居中調(diào)解也不能改變(判決),人們既畏
懼又敬愛他??h城距離渭水不足十里,駱鐘麟巡查河岸,知道水勢將會向南泛溢,商議從覽
家寨向東重新開挖舊有河道,眾人認為這事很難完成。康熙元年(1662年)夏天,下起大雨,
渭水向南溢出,將到城垣,駱鐘麟齋戒沐浴,親臨祈禱,跪在冬中,幸而大雨停止,水勢頓
減,轉(zhuǎn)而向北流淌數(shù)里。(駱鐘麟)兼任代理興平、鄂兩縣的縣令,興平縣世家富豪各自結(jié)成
朋黨,之前的縣令不能整頓,(駱鐘麟)訪查獲得他們結(jié)黨的情大,對他們依法拘捕查辦。政
績被評為優(yōu)等,調(diào)回京城任北城兵馬司指揮,又外任為西安府同知??滴醢四辏?669年),(駱
鐘麟)升任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州縣賦稅苛重,條目繁多,官吏們借此作奸漁利。駱鐘麟訂
立法度,查考賬目,清理拖欠,小吏只是接收安排辦事罷了。下屬地方按每年慣例饋聘漕費
余銀三千兩,駱鐘麟說:“從這些錢中獲利,百姓該怎么辦呢?”態(tài)度嚴(yán)厲地退還了這些錢。
那些漕運士卒全都從此收手守法。起初,駱鐘麟在盔屋曾以對待老師的禮數(shù)多次造訪李歌的
家,至此創(chuàng)辦了延陵書院,迎接李順前來講學(xué),率領(lǐng)一卜屬和縉珅學(xué)士面北聽講。(駱鐘麟)詢
問治學(xué)的要訣,李蹶說:“天下的治亂在于人心,人心的邪正在于學(xué)術(shù)。人心正派,風(fēng)俗向
好,治國的方針就具備了?!瘪樼婘雽懴铝诉@些話,終身誦讀。不久江陰、靖江、無錫等地
官員爭相禮遇招攬李瞅,李蹶為他們闡明性善的宗旨、格物致知的學(xué)說,文人士大夫都很仰
慕他,吏治也越來越和順。康熙九年(1670年),發(fā)生洪水災(zāi)害,駱鐘麟打開谷倉,勸富人拿
出粟米賑災(zāi),百姓沒有流離失所的??滴跏辏?671年)夏,大旱,駱鐘麟穿葛衣草鞋,徒步
禱告(秋雨),沒有應(yīng)驗,他自言知府不修德行連累百姓,為之痛哭流涕。不久遭逢母喪離職,
士民乞求讓他留任,(朝廷)不同意。歸家之后,又接連遭逢父喪,因過度哀傷而死。郡里人
議論通曉治理之道的賢能官吏一定首先推舉駱鐘麟。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6分)
吳執(zhí)御,孑朗公,黃巖人。天啟二年進士,除濟南推官。德州建魏忠賢串,不赴。
零旗三年,抵授刑科給事中。明年請除掣簽法,使人地相配,議格不行。請蠲畿輔加派,
示四方停免之期,曉然知息肩有日,不至召亂。請罷捐助搜括,毋為貪墨藏奸藪。帝以沽名
市德責(zé)之。
劾事邵尚書王永光比匪:“用王元雅而封疆誤,聽張道浚賄舉尹同皋而祖制紊。國家立
法懲貪,而永光誨貪,官邪何日正,寵賂何日清。”帝以永光清慎,不納其言。
又劾首輔周延儒攬權(quán),其姻親陳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關(guān)為奸利。初,執(zhí)御行取入都,
延儒遣元功招之,不赴,至是竟劾延儒。又陳內(nèi)外陰陽之說:“九邊、中原、廟堂之上,無
非陰氣:心膂大臣,不皆君子?!钡垡运Q“陽剛君子”無主名,令指實。執(zhí)御乃以前所薦
劉宗周三人,及姜日廣、文震孟、陳仁錫、黃道周、倪元璐、曹于汴、惠世揚、羅喻義、易
應(yīng)昌對。會御史吳彥芳言:“執(zhí)御所舉固真君子,他若侍郎李建、李邦華、畢懋康、倪思輝、
程紹皆忠良當(dāng)用,通政使章光岳邪媚當(dāng)斥?!钡叟渑蟊龋瑘?zhí)政復(fù)從中構(gòu)之,遂削二人籍,
下法司訊。時御史王績燦方以薦李邦華、劉宗周等下獄,而執(zhí)御、彥芳復(fù)繼之,舉朝震駭。
宣官為申救,卒坐三人贖徒三年。未兒,先生至。有《江廬獨講》一編。其學(xué)大都以立誠為
本,卓然躬行君子也。
(選自《明史冽傳第一百四十六》,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祠,即祠堂,本文指先賢祠。祠是由朝廷、社會公眾或某階層為祭祀某個人物而修
建的廟堂。
B.崇禎,明思宗的年號,古代常用紀(jì)年法有干支紀(jì)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jì)年法、年號
紀(jì)年法等。
C.征與舉都是古代授官方式。征一般是朝廷征召,授予官職;舉一般為地方官舉薦,
任以官職。
D.吏部是中國封他時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文官挑選、考課、任免、升
降等事宜。
【答案】A【解析】“本文指先賢祠”錯誤。文中魏忠賢祠是生祠,不屬于先賢祠。
2.卜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止確的一項是(3分)()
A.字,古人成人后則有字,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言官,是古代官僚機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監(jiān)官和諛官,占代并稱臺諫,主要負
責(zé)監(jiān)督與上諫。
D.卒,大夫死的稱渭。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yán),“天子死日崩,諸侯死口薨,大夫
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答案】B【解析】“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說法錯誤,姻親,
包括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參考譯文】
吳執(zhí)御,字朗公,是黃巖人。天啟二年(1622年)考中進士,被朝廷授任為濟南推官。德
州地區(qū)建立魏忠賢的祠堂,吳執(zhí)御沒有前往。
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征召授予他刑科給事中一職。第二年,(吳執(zhí)御)請求廢除掣簽
法,讓任職官員和地區(qū)相符合,討論商議被擱置沒有施行。(吳執(zhí)御)請求減少京城附近加派
的稅收,向四方顯示停止征收的期限,讓人們知曉自己休息的日期,不至于招致禍亂。請求
罷免借捐助趁機搜刮民財?shù)墓賳T,不做貪圖財利和窩藏小人的事?;实垡詤菆?zhí)御想用這些做
法來獲取名聲、恩惠的理由責(zé)備他。
(吳執(zhí)御)彈劾吏部尚書王永光勾結(jié)奸人:“任用王元雅導(dǎo)致邊里失誤,聽任張道浚受賄
舉薦尹同皋導(dǎo)致法制紊亂。國家立法懲治貪污,然而永光王教唆貪污,官場的邪風(fēng)、私寵與
賄賂什么時候能清正?”皇帝認為王永光清廉謹慎,沒有聽取他的話。
(吳執(zhí)御)又彈劾首輔周延懦專權(quán),他的姻親陳于泰和幕僚李元功等人結(jié)交做非法牟利的
事。起初,吳執(zhí)御經(jīng)地方官保舉和考選后調(diào)任京師,周延儒派李元功招請他,(吳執(zhí)御)沒有
赴宴,到這時候最終彈劾周延儒。(吳執(zhí)御)又陳述內(nèi)外陰陽的說法:“邊疆、中原、朝堂之
上,都是陰氣;親信大臣,不全是有道德的君子?!被实壅J為他所說的“剛正君子”沒有主
要名字,讓他指出實際情況。吳執(zhí)御就拿之前推薦的劉宗周三人,和姜日廣、文宸孟、陳仁
錫、黃道周、猊元璐、普于汴、惠世揚、羅喻義、易應(yīng)昌來應(yīng)對。恰逢御史吳彥芳說:“吳
執(zhí)御所列舉的本來就是真正的君子,其他像侍郎李瑾、李邦華、畢懋康、倪思輝、程紹都是
忠良,應(yīng)當(dāng)任用,通政使章光岳是諂媚小人,應(yīng)當(dāng)罷免。”皇帝對他結(jié)成私黨很生氣,執(zhí)政
的人又從中構(gòu)陷他,于是削去兩人的官籍,交給司法部門審訊。當(dāng)時,御史王績燦正因推薦
李邦華、劉宗周等人而被判入獄,然后吳執(zhí)御和吳彥芳又相繼入獄,整個朝廷都震動驚駭了。
言官為他們申訴營救,最終判三人交納錢物來減免徒刑三年。不久之后,吳執(zhí)御就去世了。
著有《江廬獨講》一卷,他的學(xué)問大都以立誠為根本,他是卓越躬行的君子。
題組四(概括分析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6分)
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xué)長安,習(xí)《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貧簍無
資,??蛡蛞宰越o,精力不倦,十五年不愛:家園。至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
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shù)百人。茶收,天下亂。榮抱其經(jīng)書與弟子逃匿山谷,雖常饑?yán)?/p>
而講論不輟,后復(fù)客授江淮間。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時,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jīng),乃擢榮弟
子壕幸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世祖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日:“事沛國
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賜錢十萬,入使授太子,每朝會,
輒令榮于公卿前敷奏經(jīng)書。帝稱善,日:“得生幾晚!”會歐巴博士缺,帝欲用榮。榮叩頭
讓曰:“臣經(jīng)術(shù)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閔,揚州從事泉弘。”因拜榮為博士,引閔、弘為
議郎。
二十八年,大會百官,詔問誰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執(zhí)金吾原鹿侯陰
識可。博士張佚正色日:“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產(chǎn)?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
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才?!暗鄯Q善,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
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殳,日:“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為太常。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日:
“但自苦氣力,何時復(fù)施用乎?”榮笑不應(yīng)。及為太常,元卿嘆日:“我農(nóng)家子,豈意學(xué)之
為利乃若是哉!”
顯宗即住,尊以師禮,甚見親重,拜二子為郎。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
醫(yī)相望于道。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下車,擁經(jīng)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惟帳、刀劍、
衣被,良久乃去。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蜴?,撚谑咨街?。
(選自《后漢書?桓榮列傳》,有刪改)
I.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桓榮勤學(xué)不怠,終成經(jīng)學(xué)大師。少年時他在長安學(xué)習(xí),拜九江朱普為師,因家境貧
困,常??靠途幼鰝蚬眇B(yǎng)活自己,十五年里都沒有回家探視:終學(xué)有所成,廣授門徒。
B.桓榮謙遜退讓,具有寬和氣度。顯宗皇帝欲以桓榮為博士,桓榮自稱“經(jīng)術(shù)淺薄”,
才能不及同學(xué)郎中彭閔、揚州從事皋弘,希望皇帝能重用他們。
C.桓榮為學(xué)有恒,不受境遇影響。早年遭遇動亂,他與同族的桓元卿處于困境,卻不
停地讀M背誦,遭桓元卿譏笑,桓榮卻笑而不答,不以為意。
D.桓榮德高望重,皇帝尊以師禮?;笜s生病時,顯宗皇帝還親自到他家問安,皇帝入
街下車,捧著經(jīng)書上前,撫摸著桓榮,流著眼淚,并賜以重禮,很久才離開。
【答案】B【解析】“顯宗皇帝”錯,應(yīng)是“世祖”。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桓榮為避戰(zhàn)亂,和弟子抱著經(jīng)書逃到山谷中躲起來,即使常常因缺少糧食而饑餓困
乏,也不停止講授和討論。
B.世祖令桓榮講解《尚書》,覺得他講得好就授予他議即一職,賞賜十萬錢,并讓他
教授太子,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C.博士張佚不妄揣圣意,堅持為天下選取人才,得到世祖稱贊,被封為太傅。桓榮也
被封為少傅,并被賜予車馬?;笜s廣聚門生,陳列車馬、印綬來鼓勵他們學(xué)習(xí)古學(xué)。
D.早年時,桓榮雖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堅持講誦、學(xué)習(xí)古學(xué)。他的族人桓兀卿嘲笑他
生逢亂世學(xué)無所用,后來桓榮以學(xué)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我是農(nóng)家孩子,靠雙手勞
動,不像你,靠讀書取利。
【答案】D【解析】桓元卿不是揶揄桓榮,而是感慨、羨蔡桓榮因讀書而獲取的成功。
【參考譯文】
桓榮,字春卿,是沛郡龍亢人。年少時到長安求學(xué),學(xué)習(xí)《歐陽尚書》,侍奉博士九江
人朱普。(桓榮)貧窮如洗毫無資財,常常為他人做傭工來養(yǎng)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沒有
回故鄉(xiāng)的想法。到王莽篡位時才回去。正趕上朱普去世,桓榮到九江奔喪,背土堆成墳丘,
后來就留下來教書,弟子有數(shù)百人。王莽失敗后,天下大亂?;笜s抱著他的經(jīng)書同弟子們一
起逃到山谷中躲藏起來,雖然常常饑餓困乏,也不停止講習(xí)討論,后來客居江淮一帶授徒。
建武十九年(43年),(桓榮)年六十多歲,才在大司徒府任職。當(dāng)時,顯宗剛剛被立為皇
太子,選求通曉經(jīng)籍的人,就提拔桓榮的弟子豫章人何湯為虎賁中郎將,用《尚書》教授太
子。世祖隨意地詢問何湯原來的老師是誰,何湯回答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溫代理銷售合同樣本
- 代理煤炭發(fā)運合同樣本
- 樂隊商演合同標(biāo)準(zhǔn)文本
- 鄉(xiāng)鎮(zhèn)收購秸稈合同標(biāo)準(zhǔn)文本
- 儀器維修合同樣本
- 傷殘賠償合同樣本
- dq加盟合同標(biāo)準(zhǔn)文本
- 信貸勞動合同標(biāo)準(zhǔn)文本
- 2014鋼材購銷合同樣本
- 智商測試試題及答案
- DL∕T 5344-2018 電力光纖通信工程驗收規(guī)范
- 洗煤廠洗煤技術(shù)人員題庫
- 開展志愿服務(wù)培養(yǎng)奉獻精神三篇
- 2024年全國中學(xué)生生物學(xué)聯(lián)賽試題
- 【公司招聘與選拔中存在的問題與優(yōu)化建議探析2500字(論文)】
- 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魯迅小說專練(解析版)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規(guī)范
- 第六課 呵護花季激揚青春
- 5WHY分析法培訓(xùn)課件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復(fù)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6部分:建設(shè)項目
- 國企素質(zhì)測評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