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聯讀《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聯讀老子思想思想核心:道生萬物,“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法則。哲學精髓:樸素辯證法,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立身處世:強調謙虛不爭、柔弱知足,認為“柔弱勝剛強”。政治思想:無為而治,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莊子簡介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chuàng)立者,與老子并稱“老莊”。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生活貧困,以編草鞋為生,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務。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莊子簡介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chuàng)立者,與老子并稱“老莊”。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生活貧困,以編草鞋為生,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務。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老子思想思想核心:道生萬物,“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法則。哲學精髓:樸素辯證法,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立身處世:強調謙虛不爭、柔弱知足,認為“柔弱勝剛強”。政治思想:無為而治,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泓水之戰(zhàn)是宋國的宋襄公與楚國為爭奪霸權發(fā)生的一次戰(zhàn)爭,當然這場戰(zhàn)爭以宋國失敗告終。但是過程非常有意思,因為其實當時宋國是占有地利優(yōu)勢的,宋襄公集結大量軍隊在泓水邊等著楚國來應戰(zhàn),楚國的軍隊正在渡河,宋國的一個軍官就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fā)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钡蜗骞珔s說,那肯定不行,

那不符合戰(zhàn)爭規(guī)則,而且還進行了長篇大論,

大體意思就是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什么,要

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我們再進攻。結

果是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后,宋軍最終因寡不敵

最后輸的很慘,宋襄公還受了傷,第二年就

去世了。但300多年后,戰(zhàn)國時期的“長平之戰(zhàn)”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秦軍在趙軍的長平這個地方,發(fā)生了激戰(zhàn),趙軍最終戰(zhàn)敗,秦軍獲勝占領了長平,而且秦軍前后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活埋的,可見這個時候的戰(zhàn)爭已經完全不講“禮”了,非常殘酷。莊子簡介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chuàng)立者,與老子并稱“老莊”。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生活貧困,以編草鞋為生,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務。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老子思想思想核心:道生萬物,“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法則。哲學精髓:樸素辯證法,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立身處世:強調謙虛不爭、柔弱知足,認為“柔弱勝剛強”。政治思想:無為而治,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泓水之戰(zhàn)是宋國的宋襄公與楚國為爭奪霸權發(fā)生的一次戰(zhàn)爭,當然這場戰(zhàn)爭以宋國失敗告終。但是過程非常有意思,因為其實當時宋國是占有地利優(yōu)勢的,宋襄公集結大量軍隊在泓水邊等著楚國來應戰(zhàn),楚國的軍隊正在渡河,宋國的一個軍官就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fā)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钡蜗骞珔s說,那肯定不行,

那不符合戰(zhàn)爭規(guī)則,而且還進行了長篇大論,

大體意思就是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什么,要

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我們再進攻。結

果是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后,宋軍最終因寡不敵

最后輸的很慘,宋襄公還受了傷,第二年就

去世了。但300多年后,戰(zhàn)國時期的“長平之戰(zhàn)”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秦軍在趙軍的長平這個地方,發(fā)生了激戰(zhàn),趙軍最終戰(zhàn)敗,秦軍獲勝占領了長平,而且秦軍前后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活埋的,可見這個時候的戰(zhàn)爭已經完全不講“禮”了,非常殘酷。泓水之戰(zhàn)是宋國的宋襄公與楚國為爭奪霸權發(fā)生的一次戰(zhàn)爭,當然這場戰(zhàn)爭以宋國失敗告終。但是過程非常有意思,因為其實當時宋國是占有地利優(yōu)勢的,宋襄公集結大量軍隊在泓水邊等著楚國來應戰(zhàn),楚國的軍隊正在渡河,宋國的一個軍官就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fā)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但宋襄公卻說,那肯定不行,

那不符合戰(zhàn)爭規(guī)則,而且還進行了長篇大論,

大體意思就是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什么,要

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我們再進攻。結

果是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后,宋軍最終因寡不敵

最后輸的很慘,宋襄公還受了傷,第二年就

去世了。但300多年后,戰(zhàn)國時期的“長平之戰(zhàn)”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秦軍在趙軍的長平這個地方,發(fā)生了激戰(zhàn),趙軍最終戰(zhàn)敗,秦軍獲勝占領了長平,而且秦軍前后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活埋的,可見這個時候的戰(zhàn)爭已經完全不講“禮”了,非常殘酷。解釋加顏色詞語理解性默寫(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

)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認為車的功用產生于車轂的中空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關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總結無形的東西能給人們帶來實際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指車轂的中空處功用揉和黏土陶器門窗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

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二十四章)(4)《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從人的行為舉例,主張無為立身,認為刻意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舉人的思想態(tài)度方面的例子,其中隱含著老子以退為進的處世哲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對于那些過于自我表現的行為,老子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腳久立闊步行走偏執(zhí)己見以……為是彰顯夸耀夸耀長久。一說讀zhǎnɡ,得到敬重贅瘤同“形”為,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老子關于強者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常言道“知足常樂”,《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_________”一句更進一步表明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1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人的肉體生命是短暫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長壽。勤勉而行意志地方、位置,指立身之地不朽長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粺o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11)對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老子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事物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比較容易處理。(1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認為解決問題應在沒有發(fā)生時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3)事物的發(fā)展是從基礎開始的,無論多大的功業(yè)都要從基礎做起,對此,老子有過生動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有所作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過于偏執(zhí),反而會失敗,因而老子說:“_________,_________?!?15)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給出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告誡人們,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終,不到最后的勝利,決不松懈。(16)人們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欲望而對其他事物造成傷害,過分信賴他們學到的知識而曲解了真理,圣人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指后面動詞所涉及的對象安穩(wěn)顯露跡象解決脆弱同“判”,分離細微散失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同“蔂”,土筐接近以……為欲以……為學彌補,補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持守《老子》

四章論道→有無相生→強調“無”的用處(1)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治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自知、自勝、知足、強行、不失其所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慎終如始道修身治國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雹僦^:對……說

②貽:贈送

③瓠:葫蘆

④樹:名作動,種植⑤實:使……容得下

⑥堅:形作名,堅固的程度⑦自舉:賓語前置,即“舉自”⑧以為:把……當作

⑨則:那么⑩瓠落:寬大空闊的樣子

?呺然:內中空虛而寬大的樣子

?掊:擊破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后,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不夠堅固,無法拿起來。把它剖開做瓢,卻因太大而沒有適于它容納的東西。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而砸爛了它。”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哉f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①固:實在,確實②善:擅長③龜手:龜,同“皸”,皮膚凍裂。這里是使動用法,使……皸裂。④洴澼:漂洗⑤絖:同“纊”,絲絮⑥事:營生⑦應為“請買其方(以)百金”,正確語序為“請以百金買其方”。⑧鬻:賣⑨請:請允許我

⑩說:勸說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難:發(fā)難,即發(fā)兵侵略?將:名作動,統帥軍隊。?一:數詞作形容詞,一樣的,同樣的?或:有的人15.異:不同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判斷句省略句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判斷句省略句莊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于調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yè)。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慰偷玫剿幏?,來游說吳王。正巧越國發(fā)難,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zhàn),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①慮:用繩結綴②以為:把……制成③而:表轉折,卻④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蓬之心:比喻不通達的見識現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看來先生你還是心竅不通??!狀語后置句《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兩個故事展開說理,突顯了小大之辯、“無用”之大用。請結合課文內容補寫下面的結構導圖。諷莊子學說大而無用諷惠子固陋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弘

行探究題任務一、結合兩篇課文,試分析《老子》和《莊子》不同的論說風格和語言韻味。任務二、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無為”有為,“無用”有用,請結合所學以及如今“內卷”的現象談談你對“無為”和“無用”的看法。任務三、基于任務二的思考,結合所學,閱讀以下幾則材料構思作文,并擬寫題目、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材料一:一位中學生家長鮑先生投書某報,提出中小學課本中能不能少些無用的知識。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民選學區(qū)委員說,數學是造成中學生輟學的首要罪魁禍首,其實那些題目測試的知識,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材料二:周國平說:“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辈牧先豪献佑醒裕骸坝兄詾槔瑹o之以為用”,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标P于“有用與無用”,你有什么樣的感觸?請大家根據材料確定立意,列出提綱。思路點撥:“有用”和“無用”的評價標準是什么?“有用”和“無用”應該由誰來判斷?“無用”的事物真的無用嗎?如何對待生活中“無用”的事物?對你“無用”對我也“無用”嗎?探究題任務一、結合兩篇課文,試分析《老子》和《莊子》不同的論說風格和語言韻味。(1)論說風格:《老子》說理冷靜,善于汲取俗世經驗,具有辯證色彩,比如作者連舉生活中的三個例子,用車轂、陶器和房屋說明世間萬物無不存在“有”和“無”的對立統一;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肚f子》汪洋恣肆,善用寓言,婉曲達意。文中莊子借“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來反駁惠子認為“五石之瓠”無用的觀點,表意鮮明。(2)語言韻味:《老子》語言簡約、表意深刻、表達嚴謹,具有獨特的魅力。使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說理層層推進,氣勢如虹。《莊子》中人物的語言描寫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如文中莊子批評惠子“拙于用大”“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其中“拙”“蓬之心”既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又突顯了人物的個性特征。探究題任務二、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無為”有為,“無用”有用,請結合所學以及如今“內卷”的現象談談你對“無為”和“無用”的看法。(1)“無為”和“無用”思想都屬于老莊道家思想對“道法自然”追求的具體表現之一,最終目的都是解決人生難題。(2)分清什么叫“內卷”,再考慮是否“無為”,是否做“無用”之事。同樣是奔跑,運動場上的奔跑爭先是競爭,我們不能停下腳步“無為”;同樣是奔跑,趕著第一個登上火車的奔跑卻是“內卷”,不論第幾個上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是同一時刻出發(fā),我們不妨做隊伍后面優(yōu)雅“無為”的漫步者。(3)“無為”有為,“無用”有用?!?/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