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_第1頁
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_第2頁
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_第3頁
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_第4頁
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提高油田開發(fā)水平

目錄

引言....................................................1

第一部分油井提液工藝技術探討........................2

一、對產(chǎn)量、液量、含水關系的再認識.................2

二、中原油田近年機采指標變化情況及提液潛力分析????5

三、中原油田下一步提液建議..........................11

第二部分分層注水工藝技術探討.......................13

一、注水開發(fā)后儲層的變化迫切需要開展分注...........13

二、中原油田分注歷史與現(xiàn)狀..........................16

三、分注工藝技術的發(fā)展..............................18

四、分注效果........................................22

五、分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25

六、分注工作的認識及下步工作方向...................28

第三部分深井及老井重復壓裂工藝技術探討..............36

一、中原油田壓裂技術發(fā)展情況.......................36

二、深層油氣藏壓裂技術..............................40

三、老井重復壓裂技術................................47

四、分層壓裂技術....................................51

五、結論.............................................54

第四部分三次采油工藝技術探討........................55

一、中原油田開發(fā)簡狀及三次采油技術潛力.............55

二、三采技術研究進展及其應用.......................57

三、中原油田三次采油技術重點研究方向...............70

引言

中原油田具有斷塊小、構造復雜;油層埋藏深,含油層位多、

井段長,具有多套油水系統(tǒng);滲透率低,層間差異大;地層壓力

高,油氣比高,地層水礦化度高,腐蝕嚴重等地質(zhì)特征。自1979

年正式投入開發(fā)以來,共有14個油田投入開發(fā),動用含油面積

253.7km2,動用石油地質(zhì)儲量41617X10%可采儲量13561義10繪,

標定采收率32.59%?;仡?0多年的開發(fā)歷程,油田開發(fā)層位由淺

到深,儲量由好到差,含水由低到高;伴隨著油田的發(fā)展,采油

工藝技術也經(jīng)歷了從單一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從不適應到適

應的過程。近年來,通過不斷依靠科技進步,推廣應用新工藝、

新技術,不斷解決油田開發(fā)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適應油田的發(fā)展,

逐步形成了油層改造、堵水調(diào)剖、分層注水、大修、老井側鉆、

深抽提液、水質(zhì)達標、三次采油等具有中原特色的工藝技術,為

油田的有效開發(fā)提供了技術保障。

目前,中原油田水驅(qū)控制程度79.2%,水驅(qū)動用程度53.1%,

工業(yè)采出程度76.33%,自然遞減23.43%,綜合遞減10.8%,綜合

含水86.7%。油田已整體進入“三高”開發(fā)階段,開發(fā)形勢十分嚴

峻,因此,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fā)展采油工程技術,進一步

提升提液、分注、壓裂、三次采油等工藝技術水平,深挖油藏潛

力,才能確保油田穩(wěn)產(chǎn)上產(chǎn)。

第一部分油井提液工藝技術探討

一、對產(chǎn)量、液量、含水關系的再認識

1、我們知道,達西定律是反映油層滲流規(guī)律的,是開發(fā)油氣

田的客觀規(guī)律,其表達式為:

Q=(1)

1W

式中:Q:--------流量cc/sec

K:--------滲透率

1:--------長度cm

u:-------流體粘度cP

A:--------面積CD?

AP:-------生產(chǎn)壓差

油田開發(fā)的目的就是在經(jīng)濟、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獲得最大

的Q,主要的手段為增加K、A、AP,減小1、u:為了增大K,

對油井進行酸化、壓裂等措施;提高油井完善系數(shù),采用高能氣

體射孔、深穿透射孔等技術可提高A;1表示注采井點的滲流長度,

通過調(diào)整井網(wǎng)打加密井等手段來減小1;對于粘度口,通過加熱與

加降粘劑等方式減小P;由于△P=P地層壓力-P流壓,所以加大AP可

以通過注水來增加P地層壓力,通過加深、升級、電泵、氣舉等機采

方式減小P流壓。

由此可見,在油田開發(fā)實踐過程中,都是圍繞達西定律進行工

作的。由于涉及技術繁多,本專題著重把放大生產(chǎn)壓差涉及到的提

液問題進行討論。提液是有條件的,一般來說,在油井開采的不同

階段是有不同要求的,在油田開發(fā)中后期,由于含水的上升,提液

是必須進行的;提液的對象是要有經(jīng)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

2、通過油田部分區(qū)塊資料的收集與室內(nèi)分析,繪制了含水與

相對采液(油)指數(shù)變化曲線,反映油田相對采液(油)指數(shù)隨

含水變化情況,通過曲線可以看出提液的必要性:

圖1:馬寨油田理論相對米液(油)指數(shù)與含水關系曲線

通過曲線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a、對注水開發(fā)油田來說,不同含水階段,采液(油)指數(shù)是

不同的。

b、不同的含水階段,采液(油)指數(shù)變化趨勢是不同的,明

3.5

%

0

1

7

*

f

0.5

0.0

0.20.30.40.50.60.70.80.9

圖2:文明寨、濮城等中高滲油田理論相對采液(油)指數(shù)與含水關系曲線

顯有三個階段,即低含水階段,采液(油)指數(shù)下降階段;中、

高含水階段,采液(油)指數(shù)平穩(wěn)變化階段;高含水階段,采液

指數(shù)快速上升階段。

C、對中、高滲透油田與低滲油田,在中、低含水階段,相對

采液(油)指數(shù)隨含水變化的趨勢是相似的,但在高含水階段,

低滲透油田相對采液指數(shù)上升幅度明顯小于中、高滲透油田。

d、通過曲線分析可知,許多區(qū)塊存在一個含水界限,在含水小

于該界限時,采液(油)指數(shù)變化不大;在超過該界限時,采液指數(shù)

上升較快;通過微觀研究可知,該含水界限是流相變化點,到達該點

后,水相滲透率上升較快,滲流阻力小,所以采液指數(shù)快速上升。

目前,中原油田綜合含水已達87%(如右小圖黑線所指位

置),處于采液指數(shù)上升較快階段,是提液的有利時機。在此階段,

為了保持油井產(chǎn)量的相對穩(wěn)定,產(chǎn)液量應該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采液(油)量是圖3:采液指數(shù)隨含水變化局部圖

隨生產(chǎn)壓差放大而增加的,當前的開發(fā)階段要求我們必須適當加大

提液力度。

二、中原油田近年機采指標變化情況及提液潛力分析

1、近年來機采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347

32)631.631.2)。再21晝?yōu)閠5]阻外乎87%

27―85.8932.432.531

84.6485.0582

22“83.7427

81.3

17

78.53T-平均單井核實日產(chǎn)油-77

平均單井核實日產(chǎn)液

74.8秒42

12—綜合含水

-72

7■--------45.45.25?0

r£.8%94.64.54.2

7.9--——35

圖4:全油田油井1991年以來單井液量、含水、油量變化曲線

從上圖可知,1991年以來,在油田含水從74.88%上升到

87.00%的情況下,產(chǎn)液量略有下降,從31.6t/d下降至I」27.0液d,

導致單井產(chǎn)油量明顯下降,從7.9t/d降到目前的3.5t/d。由此可

知,由于產(chǎn)液量未隨含水的升高而適當加大,導致了油量的下

跌。

(2)近年來抽油機井含水、液量、油量變化情況

25.0日產(chǎn)含碧0.00

80.0080.1080.42

75竺-----------------一--------80.00

A7co80.1080.8581.7780.5781.40

20.064.84二巴算曠70.00

荷=26000

15.0

—平均單井日產(chǎn)液(t/d)5000

一一平均單井日產(chǎn)油(t/d)m

一含水(%)4000

10.0

30.00

J----------20.00

5.06.4<7________

5.653-----------------------------------------------______

4.440QQO7QQQO10.00

3.93.73.83.63.33.43.2

0.00.00

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圖5:全油田1991年以來抽油機井單井液量、含水、油量變化曲線

從上圖可知,1991年以來,抽油機單井產(chǎn)油量下降比較明

顯(從6.4t/d降到目前的3.2t/d),主要原因是在油田含水從

64.84%上升到81.40%的情況下,產(chǎn)液量略有下降,從18.2t/d

下降到17.2t/d。與全油田整個油井的變化趨勢一致,由于產(chǎn)液

量未隨含水的升高而適當加大,導致了油量的下跌。

(3)近年來抽油機井泵掛深度、動液面、沉沒度變化情況

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圖6:全油田1991年以來抽油機井泵掛深度、動液面、沉沒度變化曲線

從1991年以來,抽油機井在泵掛深度逐年加深從1626m加深

到1943m的情況下,檢泵周期逐年上升從1991年228天到目前的

456天,這說明,管理和技術在逐步提高。目前的工藝技術,一方

面能夠滿足“四低井”的生產(chǎn)需要,采用特種桿加深泵掛;另一

方面,對注采完善區(qū)塊,有適合不同區(qū)塊特點的提液配套技術,

基本滿足生產(chǎn)需要。

2、中原油田提液潛力分析

(1)從目前沉沒度分析

目前的理論研究表明,對脫氣原油,保持180米的沉沒度即

可,泵吸入口氣液比小于31%的情況下不影響泵效;含水上升使

井筒內(nèi)液柱比重增加,高的沉沒度增加了對地層的“回壓”,影響

了油井的徑向滲流。由于目前油井基本是合采,過高的“回壓”

限制了二、三類油藏的開發(fā),為了減小對地層的“回壓”,更加有

利于解放二、三類油藏,應合理地降低沉沒度,減小流壓,提高

油井產(chǎn)液量?,F(xiàn)場的實際經(jīng)驗也表明,保持合理的沉沒度而不是

沉沒度越高越好。

在對衛(wèi)城油田深層油藏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當抽

油泵的沉沒度在某一個特定范圍內(nèi)時,隨著泵掛深度的增大,

泵效是下降的。主要有以下因素導致泵效的下降:(1)管、桿

的彈性伸縮量隨泵掛的加深而增大。抽油泵的有效沖程縮短,

導致泵效降低;(2)泵的漏失量加大;(3)理想狀態(tài)下,懸點

運動的速度和活塞運動是同步的,但是實際情況是隨著泵掛的

加深,懸點運動的速度和活塞運動的相位差越大。

通過對衛(wèi)城現(xiàn)場資料的歸納分析,大致對不同泵型的合理沉

沒度有了一個認識,對38mm泵合理沉沒度不大于500米;44mm

泵不大于460米,57mm泵不大于430米。

從以上分析結合統(tǒng)計圖分析可知,我油田目前的平均沉沒度

在572米左右,應有較大的提液潛力。

(2)油田提液潛力分析

目前,全油田共有油井3256口,開井2739口,開井率84.1%,

井口日產(chǎn)液73844噸,井口日產(chǎn)油9623噸,主要采油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如

下表所示:

目前主要采油方式生產(chǎn)數(shù)據(jù)表

井口平均21產(chǎn)水平(噸)

總開綜合平均平均檢泵

采油單井

井數(shù)井數(shù)含水泵掛泵效周期

方式液量油量

(口)(□)液量油量(%)(米)(%)(天)

自噴井8678134431217.24.076.8

抽油井2656222338183724617.23.381.01942.641.5456

電泵井302290310041484106.95.195.21917.697.9357

氣舉井118110279556525.45.179.8

其他94385181613.60.497.0

合計3256273973844962327.03.587.0

從上表可知,目前產(chǎn)液的主體是抽油井與電泵井,產(chǎn)量的主

體是抽油機井,占總產(chǎn)量的75.30%。

抽油機井技術指標分析如下兩表所示:

抽油機井不同泵型情況

占抽油井占抽油井

平均沉沒度平均泵效

泵型(mm)井數(shù)(口)總開井數(shù)的產(chǎn)液量(t/d)總產(chǎn)液量比

(m)(%)

比例(%)例(%)

63228913.011652.14.3367026.1

63892941.819874.425.8659434.2

64463628.621259132.9754943.8

中原油田4)50683.061942.15.0953044.9

4)5628112.6511031.728.8947151.2

670190.8610932.8637848.9

小計222338183

中原油田各采油廠抽油機情況

占抽油井總占抽油井

井數(shù)產(chǎn)液量沉沒度大于

單位開井數(shù)的比例總產(chǎn)液量比例

(口)(t/d)500米的井數(shù)

(%)(%)

采油一廠26912.114016.910.52125

采油二廠61427.639968.426.11373

采油三廠50222.5912233.232.04181

抽油井采油四廠33515.084172.510.93172

采油五廠33915.265727.615.0065

采油六廠1406.301938.25.0843

全油田222338183962

從以上兩表分析,可以看出:

(1)032mm、038mm抽油泵占抽油井比例過大,且泵

效低,日產(chǎn)液低。632mm、638mm抽油泵占全油田抽油

井的54.82%,而日產(chǎn)液僅占全油田抽油井日產(chǎn)液的30.19%,

@32mm泵平均泵效僅為26.1%,638mm泵平均泵效為

34.2%o由于該泵型泵掛深,桿、管蠕動變形大,有效沖程

減少,同時由于漏失嚴重,導致日產(chǎn)液量與所占抽油井比例不

匹配。

(2)沉沒度越大,并不意味著泵效越高,應選擇合理的沉沒

度,選擇合理的生產(chǎn)壓差。

(3)目前,沉沒度超過500米的抽油機井有962口,應該說

有較大提液潛力,其中有373口集中在二廠。下兩圖反映采油二

廠自去年以來,機采系統(tǒng)及月產(chǎn)液量變化情況:

圖7:采油二廠去年以來油井數(shù)、開井數(shù)、日產(chǎn)油量變化曲線

22001000

19401956197719711976198119811987200419982006

2000900

771766782762769760785

1800

-----一一------800

A-■-泵掛深度—73071一5_二一7七37

1600700

一?一動液面

1400f-沉沒度,皿600

12221212^___4__

1200500

1商—**11951214125112671221

10004ACU\CU\

0?a

科護校留校校祜裨裨裨,裨,

圖8:采油二廠去年以來油井泵掛、動液面、沉沒度變化曲線

由上兩圖可知,采油二廠的沉沒度一直保持在700米以上,

在八月底召開全油田提液潛力分析會后,二廠的提液力度有一定

的加大,產(chǎn)油量從今年最低的2601t/d上升到2816t/d,有較大幅

度的提升。但與去年的日均3000t/d以上相比,下降明顯。要保持

產(chǎn)量的相對穩(wěn)定,提液的力度應進一步加大。

三、中原油田下一步提液建議

根據(jù)目前深抽配套工藝技術及生產(chǎn)實際,為進一步加大提液

力度,建議如下:

1、通過優(yōu)化桿組合,推廣應用“三大一小”地面工作制度,

采取“升級加深”的方法進行提液,即在泵掛深度不變,通過應

用特種桿和減載裝置等配套技術,采取泵升級的方法進行提液,

應改變一味加深小泵提液的觀念與做法。

2、減少632mm、638mm泵使用量,對沉沒度大于500米

的油井,建議用038mm、。44mm泵替代部分032mm、438mm

泵型的抽油井。

3、對動液面小于1500米(89口)、沉沒度大于500米的(139

口)采用4)32mm泵的抽油井和動液面小于1000米(185口)、沉

沒度大于500米的(404口)采用力38mm泵的抽油井應采取適當

措施進行升級提液。

4、對413口(4)44mm275口,@50mm33口,4)56mm105

口)沉沒度大于500米,動液面小于1000米的332口抽油井(6

44mm186口、4)50mm18口、4)56mml28口)應優(yōu)選部分注采關

系完善、供液充足的油井采取泵升級和下小電泵的方式加大提液

力度。

5、通過加強油藏的認識,能對沉沒度有較深的了解,將沉沒

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保持合適的提液力度,保持產(chǎn)量的相對穩(wěn)定。

(這部不要)第二部分分層注水工藝技術潛力探討

截止2002年10月底,中原油田共有油水井5179口(其中油

井3256口,水井1923口),油井開井數(shù)2739口,日產(chǎn)液79897t,

日產(chǎn)油10122t,平均單井日產(chǎn)液30.2t,單井日產(chǎn)油3.7t,綜合含

水87.33%。水井開井1292口,日注水平113564m3,平均單井日

注88m3,月注采比1.33,累積產(chǎn)液43376x10k累積產(chǎn)油

11387.7x10%累積注水59909.8x104m3,累積注采比1.21。水驅(qū)

控制程度79.2%,水驅(qū)動用程度53.1%,工業(yè)采出程度76.33%,

自然遞減23.43%,綜合遞減10.8%。

經(jīng)過二十年的注水開發(fā),中原油田總體進入“三高”開發(fā)階

段,造成“三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油藏構造復雜、埋藏深、儲

層非均質(zhì)嚴重、高溫高壓等因素,再加上油藏長期注水沖刷,儲

層的孔隙結構發(fā)生較大變化,造成高滲透層滲透率更高,使得注

入水平面上舌進,縱向上沿高滲透層突進,中、低滲透層難以動

用,注入水量主要進入高滲透層,注水波及體積和效率低,生產(chǎn)

井含水上升較快,開發(fā)效果差。針對這些現(xiàn)象,“九五”以來,逐

年加大了注水井的調(diào)剖力度,初期見到較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施

工輪次的增多,調(diào)剖效果逐漸變差。為進一步改善老油田開發(fā)效

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驅(qū)動用儲量,在水質(zhì)達標和分注

工具研制取得較大進展的基礎上,加大了分注措施實施力度,分

注工藝工藝措施成為目前提高水驅(qū)動用程度、控制油田遞減的主

導措施和重要挖潛手段。

一、提高水驅(qū)動用程度的潛力探討

1、改善吸水剖面是增加水驅(qū)動用儲量的關鍵

目前中原油田有注水井1923口,開井1292口,其中籠統(tǒng)注

水井1239口,分注井684口。統(tǒng)計1985年以來的注水情況,注

水井數(shù)吸水厚度百分數(shù)由78%下降到目前的42.4%,吸水厚度下

降了35.6個百分點(見圖9)o

次65

'

60

W

55

50

45

40

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

圖9中原油田吸水剖面變化趨勢

吸水厚度逐年變差除產(chǎn)層結構調(diào)整外,另兩個原因是:一是注

水開發(fā)引起地層儲層變化,使非均質(zhì)性更趨嚴重;二是96年以前

水質(zhì)不達標影響了低滲透層。

統(tǒng)計847口井吸水剖面發(fā)現(xiàn),60%左右的厚度不吸水,在吸水

的40%中,6.98%的厚度吸入了45%的水量,這是造成水竄、指進

的根本原因(見下表)。

吸水強度與厚度關系表

不吸水層吸水強度vSm'/m/d吸水強度5?15m%n/d吸水強度215m3/m/d

統(tǒng)計

時間,'7-層厚吸水層數(shù)厚度吸水層數(shù)吸水

井數(shù)層數(shù)%厚度%

度%數(shù)%度%量%%%量%%量%

200L649261.359.716.316.416.114.615.635.67.46.747.6

60.18.

2002.635563.715.421.413.114.235.86.45.842.4

65

此外,從滲透率級差與吸水狀況統(tǒng)計情況看,滲透率級差在

10以內(nèi)時,吸水剖面反映吸水厚度下降不明顯,吸水層數(shù)下降比

較突出。當滲透率級差大于10時,吸水層數(shù)和吸水厚度百分數(shù)雙

雙明顯下降。因此,后者可能是造成吸水厚度減少的主要原因(見

下表)。

滲透率級差與吸水狀況統(tǒng)計表

滲透率級差區(qū)滲透率級注水井射開吸水

間差中值段層數(shù)厚度層數(shù)厚度

(倍)(倍)(個)(個)(m)(個)%(m)%

1-321569204.75884150.973.7

3-64.51051162.43976.5112.469.2

6-1087631334266.78664.7

10-30201186207.84653.5109.252.6

>3050994168.44042.566.639.5

此外,從近年來剩余油研究、示蹤劑精細油藏描述和部分密閉

取芯井分析結果也驗證了吸水厚度逐年變差的原因。

剩余油分布研究結果表明,油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高部

位的主控斷層附近地區(qū),占剩余地質(zhì)儲量的17.0?38.0%;斷塊邊

角的剩余油占12.6-26.0%;注采井網(wǎng)不完善區(qū)塊或因井況惡化形

成的局部剩余油富集區(qū)占24.8%o

注水井示蹤劑精細油藏描述結果表明,水淹層厚度平均為射孔

厚度的13.2%,滲透率為原始滲透率的27?415倍,孔喉半徑為原

來的3?15倍,其中水淹層孔喉半徑最大達到173um,注入水水

線日推進速度為油田初期的8?60倍,其中水線最快日推進速度

達179m,說明目前的儲層物性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從已完成密閉取芯分析報告的濮檢2井看,注水開發(fā)10年

后,濮城S2上1層系達到中水洗程度,平均驅(qū)油效率38.2%,含

油飽和度由原始的平均74.58%下降到47.64%。水洗程度:均質(zhì)性

好、物性好、厚度大的油層水洗程度強;巖性致密、物性差的層

水洗程度差。水淹層:均勻型水驅(qū)油效果最好,屬強水洗層,驅(qū)

油效率大于50%;混合型水驅(qū)油效果最差,驅(qū)油效率小于35%,

屬弱水淹層(見附表一)。因此,要遏制吸水厚度下降趨勢,在水

質(zhì)達標的基礎上,改善吸水剖面,提高開發(fā)水平成為目前最迫切

6o

一52,753.

JQQ51.352.6?,

5o48.549.9.49.250.8

44.2■

43.7

41.7

.4o34.5-----------*

駛3o

標33.6

凰2o

w

1O

0

88n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2002年

圖10中原油田水驅(qū)動用程度變化曲線

的問題。

2、動用二、三類油層是提高水驅(qū)動用儲量、改善開發(fā)效果的

關鍵

中原油田自注水開發(fā)后,水驅(qū)動用程度雖然逐年增加,目前水驅(qū)

動用儲量達到22117x10%,動用程度達53.1%(見圖10),但二、三

類儲層動用程度卻很低,平均只有40%,而儲量占66.5%,其中

二類儲層儲量占51.6%,產(chǎn)量比例56.8%,含水85%,水驅(qū)動用程

度45.1%;三類儲層儲量占14.9%,產(chǎn)量比例18.3%,含水77.8%,

水驅(qū)動用程度21.4%0因此,在一類儲層進入高含水開發(fā)期后,如

何加速動用二、三類儲層,提高注水波及體積系數(shù),改善水驅(qū)狀

況是提高開發(fā)效果的關鍵(見下兩表)。

中原油田水驅(qū)儲量變化表

200200

909192939495969798992001

時間02

342354436263723750377437953838333839393994046416

地質(zhì)儲量71092055066947317

水驅(qū)控制儲191221824082552622260826842785292029553033125326

量85537258276843611

水驅(qū)控制程

5662.666.468.769.969.170.772.676.1757677.278.4

水驅(qū)動用儲126140215121621658183018921969201819372032131221

量65535414614013917

水驅(qū)動用程

3739.641.743.744.248.549.951.352.649.250.852.753.1

儲量分類水驅(qū)動用狀況評價表

儲層儲量比含水產(chǎn)量比采出程度水驅(qū)控制程度水驅(qū)動用程度儲量水淹程度

類別(%)(%)(%)(%)(%)(%)(%)

—■33.591.624.930.483.56853.7

二51.68556.813.371.245.128

三14.977.818.39.945.121.410.2

針對層間、層內(nèi)非均質(zhì)嚴重,二、三類儲層動用程度低,吸

水厚度逐年下降問題,近幾年分注和調(diào)剖實施效果表明,這些措

施是調(diào)整層間、層內(nèi)矛盾,搞好層間接替,提高水驅(qū)動用程度,

控制油田遞減的主要手段。目前挖潛的主要方向應是波及體積小

于0.5、水驅(qū)動用程度低、而地質(zhì)儲量占62.1%的二、三類儲層(見

下表)。

中原油田水驅(qū)波及狀況表

波及系數(shù)儲量(%)主要單元

文72s3中、文72-134、文135、文138、文184、文188、胡47、胡

<0.37.6

39、胡52、胡63、胡19、橋46-50馬19東等

文92北、文79、文72、文99、慶祖、胡5、胡7南、文25西、文

0.3-0.413.6

19、文38等

文101、文110、文115、濮S2上2+3、濮S2上4-7、文33、文95、

0.4-0.540.8

文82、橋口、徐集、文明寨、文51、文東鹽間等

文中老三塊、文209、文92南、濮沙一、濮沙二上1、濮沙二下、濮

>0.537.9

沙三、馬寨、衛(wèi)城、文266、胡10、胡7北、馬廠等

二、中原油田分注歷史與現(xiàn)狀

(一)分注歷史回顧

中原油田的分層注水經(jīng)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分注井數(shù)增加階段(1984年?1992年):這一階段

開發(fā)上主要動用油層埋藏淺、滲透性好的油田,分注井數(shù)逐年增

加,分注井數(shù)最高達到648口,分注率最高達到66.9%,分注效果

好。技術上主要應用了Y341系列低壓封隔器、665—2偏心配水

器等分注工具,測試技術上應用了井下浮子流量計、DDL—皿測

井儀、放射性同位素吸水剖面技術等,滿足了18MPa下分注井的

需要(見圖ll)o

8OO7o

59.1584

7OO64.46846o

648

6OO630611600

5645o

S5OO45.1-(

50%

)4o

4OO409)

照435

46.945.1梅

常3OO3o

43.641.438.5坦

224金

37.242

東2OO2O

27423.9204

158*分注井數(shù)

1OO31.6

T一總分注率14.7O

I。,I.

90.

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2002

圖11油田歷年分注井數(shù)、分注率變化曲線

第二階段是分注井數(shù)下降階段(1993年?1999年):這一時期

分注井數(shù)和分注率下降較快,主要原因:①1996年以前的水質(zhì)不

達標,結垢腐蝕嚴重,造成注水井損壞嚴重,38%的水井因井況問

題無法分注,同時工作重點放在調(diào)剖措施上,如濮城油田分注井

數(shù)由最高時的254口下降到56口;②投轉(zhuǎn)注井多為低滲開發(fā)單

元,注水壓力高,單體增壓柱塞泵由332臺上升到638臺;③高

壓分注技術未突破。因管柱蠕動、封隔器座封后“后退距”膠筒

松弛,層間啟動壓差大,分注控制限制層后,加強層注不進水等

問題,使分注有效期短,影響了分注工作的開展。到1998年底分

注井數(shù)只有172口,分注率僅9.9%。

在分注工藝上,雖然引進了耐高溫高壓封隔器,研制出了可調(diào)

式分層管柱,均因多種因素影響未能大面積推廣。如1995年5月,

引進華北油田HB757—1封隔器在文南油田的文72—14井上施

工,15天后注水壓力由29MPa降為15Mpa,起出后發(fā)現(xiàn)1#層的

鴇鋼水嘴直徑由0.5mm刺大為4.0mm(2#層空水嘴)。測試1#層

的啟動壓力為11MPa,2#層的啟動壓力為23Mpa,層間啟動壓

差達12.0MPa。由于層間啟動壓差較大,加上當時防腐、解封較

差等原因,未能達到預期分注效果。

第三階段是分注井數(shù)、分注率恢復提高階段(2000年以來):

2000年以后,充分認識到分注井數(shù)減少和分注率下降,不僅損

失大量水驅(qū)動用儲量,還給油田開發(fā)帶來的嚴重影響,因此,在

水質(zhì)達標的基礎上,重新加大了水井分注工作,加強了分注工具

研究、完善配套管柱和測試調(diào)配技術,使分注井數(shù)和分注率有了

一定提高,2002年月10月底分注井數(shù)達684口,總分注率達到

45.1%0

(二)分注現(xiàn)狀

截止2002年10月底,全油田共有注水井1923口,開井1292

口,分注井684口,其中下封隔器分層注水548口、注單層136

口,扣除長關及待報廢水井408口,全油田總分注率45.1%。扣除

事故水井721口,全油田方案分注數(shù)為794口,實際分注684口,

方案分注率為86%(見附表二)。

封隔器分注井情況:一級一段分注122口占22.3%,一級兩

段295口占53.7%,兩級兩段29口占5.3%,兩級三段94口占

17.2%,三級三段8口占1.5%o由于受注水壓力及高壓測試問

題影響,文南、文留、衛(wèi)城等油田的分注以一級兩段和油套分注

為主,共417口占76.1%;兩級和多級分注井主要分布在濮城、

馬寨、文明寨、胡狀等油田,共131口占23.9%。

分注井壓力分級情況為:小于18MPa的分注井有306口占

55.9%,18-25MPa的有115口占21.1%,25Mpa以上的井126口占

23%o

統(tǒng)計2002年分注井,測試層段數(shù)819個,合格層647個,分

注層段合格率79%o分注井最高注水壓力37.5MPa(文82-42、

72-32),封隔器位置最深達3000多米,分注前后平均注水壓力上

升3MPa。

三、分注工藝技術的發(fā)展

(-)開展分注管柱工況及受力分析,研制高效分注工具

近幾年,針對深層高溫高壓注水井生產(chǎn)時壓力波動大、管柱伸

縮蠕動、分注有效期短等問題,開展了高壓分

注頂封管柱的工況、受力分析研究,改進了分

注工具的耐壓耐溫性,開展了分注管柱防蠕動

研究,取得較大突破,為大規(guī)模分注奠定了基

礎。

1、分注管柱工況及受力分析

高壓頂封分注管柱的工作特點是:油管內(nèi)圖12:頂封管柱工況圖

和封隔器以下為高壓區(qū),封隔器以上環(huán)套空間為低壓區(qū)。由于封

隔器受活塞、溫度和鼓脹三種效應作用,使管柱失穩(wěn)、回縮彎曲

導致工具解封失效(見圖12)。

①活塞效應使封隔器受上推力

封隔器座封后,由于上、下環(huán)空存在壓差,產(chǎn)生向上推力,

即活塞效應。以2000m27/8in油管、在35Mpa下日注量lOOn?/d

為例,封隔器膠筒產(chǎn)生的上推活塞力為312.7KN

②膨脹效應產(chǎn)生向上的軸向拉力

注水壓力的變化,使油管產(chǎn)生徑向膨脹力,在封隔器座封后,

鼓脹效應使封隔器產(chǎn)生向上的軸向拉力為55.9KN。

③溫度效應產(chǎn)生軸向拉(推)力

注水井的生產(chǎn)或停注變化,使井筒內(nèi)溫度下降或升高,管柱隨

之縮短或伸長,封隔器產(chǎn)生軸向拉(推)力為90.4KN。

由于三種效應的作用,使得封隔器產(chǎn)生向軸向90.4KN?459

KN推、拉力,管柱未錨定時將產(chǎn)生嚴重的分注管柱位移,導致封

隔器解封或密封失效。因此分注時盡可能使用錨定技術提高分注

效果,盡可能提高封隔器單項承受壓差和耐溫性能,延長分注有

效期。

2、高效分注工具的研制

(1)密封膠筒及肩部保護設計

為了提高封隔器耐壓差和密封性能,首先研制了高性能膠筒,

在分析對比耐溫、抗剪性的復合配方材料基礎上,經(jīng)過優(yōu)選特殊

橡膠原料及配比,優(yōu)化加工工藝、注膠方式、硫化溫度以及膠筒

端面形狀、幾何尺寸,使膠筒的耐壓差性能和密封性能大幅度提

高、壽命延長(見圖13)o

(2)封隔器優(yōu)化設計

為提高封隔器性能的

穩(wěn)定性,采用隨壓差座封

方式確保膠筒有足夠的壓

緊力;應用柔性防突件保

護使膠筒與套管接觸保持穩(wěn)定的密封;采用錐面線加“0”型圈

雙密封,優(yōu)化反洗上密閉流道;選用高強度材質(zhì),優(yōu)化鋼體結構,

實行強制鎖緊和解封,確保封隔器性能指標達到耐壓差35MPa,

耐高溫130℃,性能可靠。

(3)設計防垢沉積水力錨

針對水力錨錨爪回收不暢和易卡井現(xiàn)象,在錨腔內(nèi)設計了內(nèi)襯

管,使錨爪在生產(chǎn)、停注、反洗井等情況下產(chǎn)生的“伸張一收縮”

變“呼吸”為“虹吸”過程,避免了垢物在錨腔填充,提高了水

力錨的安全性。圖14:頂

(二)目前比較成熟的分注管柱

通過分注管柱的工況和受力分析,優(yōu)化

保護層段

封隔器結構和改進膠筒性能,以及實施錨

定補償?shù)却胧?,設計和現(xiàn)場應用了以下幾

注水層段

封隔工藝管柱

種分注管柱,使分注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

1、高壓頂封分注管柱

管柱組成:防沉積水力錨+耐單向高壓差可反洗井Y341型封

隔器+撞擊式導流器和單向閥(見圖14)。

適用條件:井深3500m,單層注水或需要套管保護的高壓注水井。

技術指標:耐壓差:35MPa,耐溫:130℃;

外徑:①112mm、0114mm;

該管柱在文東、文南等油田分注121口,見到較好的應用效果。

統(tǒng)計文南油田高壓油套分注75口,增加水驅(qū)動用儲量128X104t,

對應油井增油3.7X104t,油田開發(fā)效果得

_

到明顯改善。

_Y

2、Y341封隔器與偏配組成的中高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