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9-2019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_第1頁
T∕CACM 1318.9-2019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_第2頁
T∕CACM 1318.9-2019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_第3頁
T∕CACM 1318.9-2019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_第4頁
T∕CACM 1318.9-2019 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其發(fā)病率高,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醫(yī)療資源的極大負擔。近些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yōu)勢,取得了較好效果。因此有必要制定相關指南,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過程中的作用。T/CACM1318的本部分參考國際臨床實踐指南制訂方法和流程,并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文件指導下,基于現(xiàn)有的最佳證據并充分結合臨床專家經驗以及患者意愿,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制定《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以期合理規(guī)范臨床應用中醫(y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提高臨床療效。本部分依據目前研究證據,確定了本病的中醫(yī)證候,以及臨床常用方劑、推薦中成藥、中醫(yī)外治法等內容,辨證選方部分列出了常用中藥的推薦劑量及加減藥物組成,并根據不同證型,將中成藥進行分類,方便基層醫(yī)師的鑒別使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研究證據質量普遍不高,本部分充分結合行業(yè)內專家意見,優(yōu)先推薦臨床經典方劑及證據質量相對充分的常用中成藥。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中醫(yī)診療指南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層醫(yī)生版)T/CACM1318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學特點、診斷及特征、治療、并發(fā)癥預防、預防調攝。本部分適用于從事中醫(yī)臨床醫(yī)療工作的基層執(zhí)業(yè)醫(yī)師。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消化不良為一組臨床癥狀群,其以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餐后上腹部飽脹和早飽為主癥,還可伴有食欲不振、噯氣、惡心或嘔吐等癥狀。3.2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以上消化不良癥狀,但其臨床表現(xiàn)不能完全用器質性、系統(tǒng)性或代謝性疾病等來解釋。中醫(yī)古籍無此病名,根據中醫(yī)疾病的命名特點,在總結前人及當代醫(yī)家學術觀點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與FD診斷及亞型劃分對應,專家一致通過將上腹痛綜合征定義為中醫(yī)的“胃脘痛”,餐后飽脹不適綜合征定義為中醫(yī)的“胃痞”。4流行病學特點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有報道對既往100項臨床研究共計312415例病例分析發(fā)現(xiàn),消化不良總患病率為目前國內尚缺乏完整而權威的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有研究對南京市大學生調查顯示,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總體患病率為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飲食不規(guī)律、運動和睡眠不足都是本病的發(fā)病原因之一;江蘇常州地區(qū)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總體患病率為19.7%,不同性別患病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不同年齡患病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以50歲~59歲年齡患病率為最高。另有一項北京的研究采用流行病學的方法,在傳統(tǒng)辨證分類的基礎上,應用“寒、熱、虛、實”為綱進行二次辨證,對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證型分布規(guī)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證候以脾虛氣滯證、脾胃濕熱證、脾胃虛弱證、寒熱錯雜證、脾胃脾胃虛弱證占14.寒熱錯雜證占脾胃虛寒證占3.本病發(fā)病率、復發(fā)率高且發(fā)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耗費大量醫(yī)療資源。5中醫(yī)辨證本病多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倦或久病、先天稟賦不足有關。其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本病基本病機為脾虛氣滯,胃失和降,病理特點多表現(xiàn)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以脾虛為本,氣胃脘脹滿或疼痛,兩脅脹滿,每因情志不暢而發(fā)作或加重,心煩,噯氣頻作,善嘆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脘腹痞滿或疼痛,口干或口苦,口干不欲飲,納呆,惡心或嘔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厚膩,脈滑。胃脘痞滿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或口苦,納呆,嘈雜,惡心或嘔吐,腸鳴,便溏,舌淡,苔黃,脈弦細滑。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輕或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調整飲食結構和調節(jié)情志則是常用的基礎治療。中醫(yī)治療首當調理氣機、固護脾胃,以健脾理氣為基本大法。初期病變以邪實為主,當以祛邪為法,辨證施以理氣消脹、消積導滯、化痰祛濕、活血化瘀等法;后期病變以虛實夾雜或正虛為主,治予健脾兼以理氣、消食、化濕,祛瘀等治療。對于寒熱錯雜者,當施以辛開苦降之法,辨清寒熱之輕重,確定相應治法。6.2中醫(yī)內治法處方來源: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羅美《古今名醫(yī)方論》。茯苓10半夏6陳皮10木香6砂仁3炙甘草5等。腋子等。處方來源:明·葉文齡《醫(yī)學統(tǒng)旨》,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芎10香附10枳殼10芍藥10炙甘草5等。處方來源:清·王士雄《霍亂論》。藥物組成:川黃連6制厚樸10石菖蒲15制半夏6香豆豉15焦梔子9蘆根等。處方來源:東漢·張仲景《傷寒論》,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黨參15炒白術15炙甘草6桂芍藥15生姜10炙甘草6等。顯者,加焦三仙、萊腋子、雞內金等;噯氣嘔吐者,加吳茱萸、生姜等;反酸明顯者,加烏賊骨、浙貝母等。處方來源:東漢·張仲景《傷寒論》。黃芩9黃連3黨參15干姜9炙甘草6大棗15等?!秶一舅幬锬夸?2012年版)》《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c)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理氣消痞。用于胃痞(脾虛氣滯癥見嘔吐、反胃、納呆、反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見以上癥狀者。功能主治:益氣健脾,和胃。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次。注:濕蘊困脾導致的脾虛氣滯證適用。功能主治: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消化不良見上述癥狀。c)功能主治: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c)功能主治: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用于氣滯型胃脘痛,癥見胃脘脹痛,竄及兩脅,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功能主治:彝醫(yī):猜尼圍快,圍斯希。中醫(yī):行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氣滯,濕熱瘀阻所致的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c)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見有上述證候者。c)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川芎。c)功能主治:芳香化濁,理氣止痛,健胃導滯。用于濕濁中阻、食滯不化所致的腹瀉、納差、惡心、次,一至三歲一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次。c)功能主治:溫中養(yǎng)胃,行氣止痛。用于中焦虛寒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脘冷痛、腹脹噯氣、納差食少、畏寒無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c)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溫胃止痛。用于脾虛胃弱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荊花胃康膠丸:b)藥物組成:土荊芥和水團花。c)功能主治:理氣散寒,清熱化瘀。適用于寒熱錯雜癥,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悶疼痛、噯氣、反酸、嘈雜、口苦;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6.3.2.2穴位加減:肝胃不和者加肝俞;脾胃虛弱者加脾俞;脾胃濕熱者加三焦俞。6.3.2.3操作方法:操作時患者穴位皮膚需常規(guī)消毒,用利多卡因在穴位處浸潤麻醉,將羊腸線裝入消毒的腰穿針中,進針(腹部及背部需向上平刺,下肢需直刺行提插捻轉后,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入穴位皮下,外敷無菌敷料,膠布固定。7并發(fā)癥預防功能性消化不良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當考慮精神心理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幽門螺桿菌密切相檢測及根除Hp治療;當出現(xiàn)上腹痛無明顯好轉、黑便、消瘦等報警癥狀時,需要進一步完善電子胃鏡檢查。8預防調攝注意生活調攝,起居規(guī)律。適度體育鍛煉,可以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節(jié)奏和緩的非競技體育項目。調節(jié)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用餐,忌暴飲暴食。食用易消化食物,不宜食用產氣多食物,如馬鈴薯、面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悲觀、焦慮情緒,適當參與集體活動,多與他人交流,保證充足的睡眠,學會自我調節(jié)及護理。盡量減少服用引起消化不良的藥物,如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等。[1]張聲生,趙魯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2]趙魯卿,張聲生.中醫(y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經驗與思路.北京中醫(yī)藥,2011,30(1):32-34.張聲生周強中醫(yī)雜志南寧市大學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學調查[J].世界華人消化[5]張小平,陳建平,張中平.某地區(qū)功能性胃腸病流行病學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4):11329-11332.點研究[[7]張聲生,蘇冬梅,趙魯卿.中醫(y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19(1):32-34.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7,37(06):509-524.[9]全國中西醫(yī)整合幽門螺桿菌處理共識專家組.全國中西醫(yī)整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病-證”[10]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國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11]曾光,陳國忠,莫喜晶,等.香砂六君子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5(5):123-125.[12]蘇曉玉,陳勇毅.柴胡疏肝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Meta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4):384-386.[13]吳界呈.逍遙散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14]溫佩儀,賴勇.加味連樸飲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適綜合征(脾胃濕熱證)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14,37(2):39-41.[15]王功勛.加味理中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16]陳煥齡,房海峰,張曉輝,等.黃芪建中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17]吳邵軍.基于半夏瀉心湯為主的中醫(y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2):44-45.[18]張紹珠.辛開苦降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統(tǒng)評價[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8(3):[19]許翠萍,徐大毅,寇秋愛,等.枳術寬中膠囊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403例的Ⅱ期臨床試驗[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4,23(8):493-497.[20]彭向東,黃玉璽.香砂六君子丸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電圖及胃泌素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11(1):20-21.[21]王蕾,李廷謙,張瑞明,等.達立通顆粒治療痞滿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隨機對照雙盲試驗[22]蘇青,涂蕾,賈小紅,等.氣滯胃痛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J].臨床消化病雜志[23]王偉杰.胃蘇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24]黃清,曹桂芳.金胃泰膠囊治療脾胃濕熱型胃脘痛的臨床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8,[25]劉敏.革鈴胃痛顆粒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志,2018,26(07):[26]張震.三九胃泰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4.[27]胡剛,魏玉霞,趙宇明,等.香砂平胃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濕中阻證)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9,15(12):17-20.[28]李燕.附子理中丸治療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