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無障礙設施設計標_第1頁
上海無障礙設施設計標_第2頁
上海無障礙設施設計標_第3頁
上海無障礙設施設計標_第4頁
上海無障礙設施設計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前 言本標準系根據(jù)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滬建建 2003 87號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上?,F(xiàn)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會同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等單位編制而成。助殘扶弱、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市建委、市民政局、市殘聯(lián)、市老齡委等部門的精心組織下,本市新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fā)展,既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施的增建、改建工作穩(wěn)步推進,全社會關愛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氛圍進一步形成。2003年4月3日,韓正市長

2、簽署發(fā)布了自同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號),首次從政府規(guī)章的層面,明確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方向、目標、任務、措施,對于規(guī)范、指導和推進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實踐和管理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大管理辦法貫徹執(zhí)行的力度,加快本市創(chuàng)建國家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的步伐,奠定既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又同現(xiàn)階段本市實際狀況相適應的無障礙環(huán)境基礎,本標準以倡導先進性、兼顧階段性、強化可操作性為指導思想,在參照行業(yè)標準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2001)的基礎上,經(jīng)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就本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無障礙設計工作,提

3、出了若干既體現(xiàn)先進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又易于理解和把握、便于操作的基本規(guī)定、基本尺度和基本指標,為實現(xiàn)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較好統(tǒng)一作了新的探索。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為:1 總則;2 術語;3 城市道路和城市廣場;4 城市橋隧;5 城市交通站;6 城市公共廁所;7 辦公建筑;8 商業(yè)服務建筑;9 文化、紀念建筑;10 觀演建筑;11 體育建筑;12 醫(yī)療建筑;13 學校建筑;14 居住建筑;15 居住區(qū);16 養(yǎng)老設施建筑;17 公共停車庫(場);18 設備;19 無障礙設施。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市建委領導的關心、指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

4、心的感謝。各有關單位和人員執(zhí)行本標準時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知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地址:宛平南路75號建科大廈2305室;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以供本標準修訂時參考。主編單位: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上海現(xiàn)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參編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王勤芬 彭圣欽 黃 彬 陶圣潔 吳云芝 倪士珠上?,F(xiàn)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盛昭俊 陳華寧 高承勇 張俊杰 沈育祥 茅紅年 金 峻 姜世峰 郭建祥 陳 雷 朱國華 翁 皓 楊吉清 崔中芳 陳 鋼 張 鷺 張 弘 錢 平 金 杭 陳 鋼 崔 瑩上海市市政

5、工程研究院祝長康 周 聰上海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目 次1 總 則2 2 術 語23 城市道路和城市廣場44 城市橋隧55 城市交通站66 城市公共廁所107 辦公建筑118 商業(yè)服務建筑139 文化、紀念建筑1510 觀演建筑1711 體育建筑2012 醫(yī)療建筑2113 學校建筑2314 居住建筑2415 居住區(qū)2516 養(yǎng)老設施建筑2617 公共停車庫(場)2718 設 備2719 無障礙設施30附 錄 本標準用詞說明571總 則1.0.1 為貫徹執(zhí)行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200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號),加快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步伐,營造既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又同現(xiàn)階段

6、國情相適應的無障礙環(huán)境,制訂本標準。1.0.2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可參照執(zhí)行。1.0.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無障礙設計必須嚴格執(zhí)行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以為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盡可能完善的服務為指導思想,并應貫徹安全、適用、經(jīng)濟、美觀的設計原則。1.0.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城市公共規(guī)劃的要求,并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無障礙設計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chǎn)品,推進相關產(chǎn)品的國產(chǎn)化、標準化、系列化、多樣化。1.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無障礙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標準外,尚應

7、符合國家、行業(yè)和本市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 語2.0.1 殘疾人(persons with handicaps)指在心理上、生理上、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全部或者部分喪失,無法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和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的人。本標準主要針對視力、聽力、肢體殘疾者。2.0.2 無障礙(barrier-free)指殘疾人在具體的建筑環(huán)境中,出入、使用各項設施,沒有阻礙。2.0.3 無障礙設施(barrier-free facilities)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中,為方便殘疾人或行動不便者設計的使之能參與正?;顒拥脑O施。2.0.4 無障礙入口(bar

8、rier-free entrance)不設臺階的建筑入口。2.0.5 無障礙通道(barrier-free path)不設臺階的室內外通道。2.0.6 無障礙電梯(barrier-free elevator)乘輪椅者、視力殘疾者或擔架床可進入和使用的電梯。2.0.7 無障礙廁位(barrier-free toilet stall)公共廁所內設置的乘輪椅者可進入和使用的帶坐便器及安全抓桿的隔間。2.0.8 無障礙廁所(barrier-free lavatory)供殘疾人、老年人及行動不便者使用的設備齊全的男女通用廁所。2.0.9 無障礙浴室(barrier-free bath room)方便乘輪

9、椅者進入和使用的浴室,包括無障礙盆浴間和無障礙淋浴間。2.0.10 無障礙客房(barrier-free guestroom)指賓館、館店、招待所內入口、通道、通訊、家具和衛(wèi)生間等均方便乘輪椅者通行和使用的房間。2.0.11 無障礙住房(barrier-free living space)指住宅及公寓建筑中,乘輪椅者可進入和使用的居住套間。2.0.12 盲道(sidewalk for the blind)在地面上鋪設一種固定形狀的地面磚(板),協(xié)助視力殘疾者通過盲杖和腳底的觸感,方便安全地辨別方向和向前行走,以到達目的地的通道。2.0.13 行進盲道(blind walk way)表面呈條狀形

10、,使視力殘疾者通過腳感和盲杖的觸感,指引其直接向正前方繼續(xù)行走的盲道。2.0.14 提示盲道(alert blind walk way)表面呈圓點形狀,用在行進盲道的拐彎處、終點處和無障礙設施等的位置前,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2.0.15 盲文標志(braille sign)采用盲文標識,使視力殘疾者通過手的觸摸,了解所處位置和指示方向的標志,包括盲文地圖、盲文銘牌和盲文站牌。2.0.16 緣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橫道兩端,使乘輪椅者避免人行道路緣石帶來的通行障礙,方便其進出人行道的一種坡道。2.0.17 輪椅坡道(wheelchair ramp)在坡度和寬度,以及地

11、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輪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2.0.18 橋下三角區(qū)(transition slopeway)人行天橋和橋梁的人行梯道與人行道形成夾角的范圍。2.0.19 人行通道(pedestrian path)城市廣場、公園、景點和建筑基地范圍內供人行走的道路。2.0.20 入口平臺(entrance platform)臺階或坡道與建筑入口之間的水平地面。2.0.21 中間平臺(mid landing)坡道或梯道之間的水平地面。2.0.22 緩沖地帶(buffer area)坡道起點與終點處的水平地面。2.0.23 輪椅通道(wheelchair path)交通建筑檢票口或超市購物結算

12、口專為乘輪椅者設置的通道。2.0.24 輪椅席位(wheelchair seat)觀眾廳、報告廳、閱覽室、教室及等候廳等,專為乘輪椅者提供觀賞、聽講、閱讀、等候及休息的位置。2.0.25 安全抓桿(grab bar)設在無障礙廁位、廁所、浴間內,協(xié)助行動不便者安全平移和起立的設施。2.0.26 低位小便器(handicap urinal)方便乘輪椅的男性殘疾人使用的小便器。2.0.27 安全擋臺(safety guard)控制輪椅小輪和拐杖滑出坡道、踏步或平臺邊界的設施。2.0.28 升降平臺(lift platform)運送殘疾人進行垂直或斜向通行的設施。2.0.29 轉彎陽角(inner

13、angle at turning point)走道轉彎處凸出的墻角。3城市道路和城市廣場3.1 城市道路3.1.1 以下城市道路應進行無障礙設計:1 城市市區(qū)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2 新城和主要中心鎮(zhèn)的道路;3 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道路;4 旅游景點的周邊道路;5 主要商業(yè)區(qū)道路;6 政府辦公建筑和為殘疾人服務機構的周邊道路。3.1.2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單位入口、居住區(qū)入口、人行橫道等處應設緣石坡道;2 市區(qū)主干路、次干路、市、區(qū)商業(yè)街和步行街的人行道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地段周邊的人行道應設盲道;3 市區(qū)主干路、次干路的主要路口、市、區(qū)商業(yè)街

14、的主要人行橫道宜設視力殘疾者過街音響裝置;視力殘疾者居住較集中區(qū)域附近道路和盲人學校周邊道路的人行橫道應設過街音響裝置;4 人行橫道的安全島應設輪椅坡道;5 城市旅游景點道路、市、區(qū)商業(yè)街、步行街宜設盲文地圖;6 在市區(qū)主干路、次干路市、區(qū)商業(yè)街、步行街等無障礙設施的位置,應設無障礙標志牌。3.2 城市廣場3.2.1 以下城市廣場應進行無障礙設計:1 市中心廣場;2 各區(qū)、縣中心廣場;3 新城和中心鎮(zhèn)的中心廣場;4 軌道交通車站及港口、鐵路客運站前的中心廣場。3.2.2 城市廣場無障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城市廣場入口應設緣石坡道;2 城市廣場的人行道應設盲道;3 城市廣場的停車場宜設

15、無障礙停車位;4 城市廣場入口應設盲文地圖;5 城市廣場的無障礙設施處應設無障礙標志。33 城市公共綠地3.3.1 向公眾開放的城市公共綠地應實行無障礙設計。3.3.2 公共綠地入口、綠地內主要通路、主要服務設施的建筑入口均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3.3.3 公共綠地內,每個男、女廁所至少應各分設1個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內還宜設1個低位小便器。3.3.4 公共綠地的休息座椅旁應按不小于10%的比例,分設輪椅停留位置。3.3.5 公共綠地的停車場應按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設置供殘疾人使用的停車位。3.3.6 公共綠地入口地段應設盲道,綠地內的臺階、坡道和其他無障礙設施的位置應設提示盲道。3.3.

16、7 公共綠地入口宜設盲文地圖或觸摸式發(fā)聲地圖,常規(guī)導游圖內容宜包括無障礙設施的位置。4城市橋隧4.1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4.1.1 市區(qū)主干路、中心區(qū)、市、區(qū)商業(yè)街、居住區(qū)及公共建筑設置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應進行無障礙設計。4.1.2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宜設輪椅坡道,不設輪椅坡道時,宜設無障礙電梯或升降平臺。無障礙電梯宜結合公共建筑的建設設置。4.1.3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輪椅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12;2 弧線形坡道的坡度,應以弧線內緣的坡度進行計算;3 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0mm時,應設深度不小于2000mm的中間平臺;4 坡道的坡面應平整且防滑。4.1.4

17、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梯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梯道寬度不應小于2000mm,中間平臺深度不應小于2000mm;2 踏步的高度不應大于150mm,寬度不應小于300mm;3 踏面應平整且防滑,前緣不應有突出部分,應設高度不小于100mm的安全擋臺;4 人行天橋宜設頂棚。4.1.5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盲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距坡道與梯道250500mm處應設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長度應與坡道、梯道的寬度相對應,提示盲道的寬度應為300600mm;2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臺階和坡道的起點與終點(含中間休息平臺)應設提示盲道;3 人行道中有行進盲道時,應與人行天橋、人行地道及軌道交通入口的提示

18、盲道相連接。4.1.6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扶手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4.1.7 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入口兩側的護墻低于900mm時,墻頂應安裝護欄或扶手。4.1.8 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臺與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接。4.1.9 人行天橋的橋下三角區(qū),在2000mm高度以下應采取防護措施,并應在結構邊緣外設提示盲道。4.1.10 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無障礙設施處應設無障礙標志牌。4.2 跨河橋梁、隧道、立體交叉4.2.1 城市內設有人行道的跨河橋梁、隧道和市中心區(qū)的立體交叉應進行無障礙設計。4.2.2 橋梁、隧道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橋梁、隧道的人行道應與道路

19、的人行道銜接,當?shù)孛嬗懈卟顣r,應設輪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20;2 橋梁、隧道入口處的人行道應設緣石坡道,緣石坡道應與人行橫道相對應;3 橋梁、隧道的人行道應設盲道。4.2.3 立體交叉人行道的緣石坡道、人行橫道及盲道的位置應相互對應和銜接。4.2.4 立體交叉橋孔的人行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橋孔內人行道的地面與橋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時,應設輪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20;2 橋孔外的人行道口應設緣石坡道,緣石坡道應與人行橫道相對應;3 橋孔內的人行道應設盲道,并應與橋孔外設置的盲道相連接。4.2.5 橋梁、隧道和立體交叉的緣石坡道、盲道和無障礙標志牌的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

20、9章的有關規(guī)定。5城市交通站 5.1 公交車站5.1.1 市區(qū)主干路和次干路、居住區(qū)附近的公共電車、公共汽車的首末站和市、區(qū)商業(yè)街的公共電車、公共汽車的中途站應設盲道。5.1.2 市區(qū)主干路和市、區(qū)商業(yè)街的公交車站宜設盲文站牌。5.1.3 沿人行道公交車站提示盲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候車站牌一側應設提示盲道;2 人行道中有行進盲道時,應與公交車站的提示盲道相連接。5.1.4 設在車道之間分隔帶處的公交車站,應在候車站牌一側設提示盲道,其長度為40006000mm。5.1.5 公交車站盲文站牌設置的位置、高度、形式和內容,應方便視力殘疾者使用。5.2 軌道交通車站5.2.1 軌道交通地下、

21、地面和高架車站應進行無障礙設計。5.2.2 軌道交通車站乘客入口宜為無障礙入口。當設有臺階時,應設置輪椅坡道。5.2.3 自車站乘客入口至站臺有高差時,應設置無障礙電梯或升降平臺。無障礙電梯或升降平臺宜設于付費區(qū)內。5.2.4 設于站臺層的無障礙電梯門不宜正對軌道,如正對軌道時,門至站臺邊的距離不應小于3000mm。5.2.5 檢票口應設置無障礙通道。5.2.6 車站應設置無障礙廁所或無障礙廁位,并應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5.2.7 站臺內乘客行走的區(qū)域應設置行進盲道。出入口、檢票口、樓梯口、電梯口、廁所前及站臺邊應設置提示盲道銘牌。5.2.8 站內公用電話處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電話并設有盲文

22、。5.3 港口、鐵路客運站5.3.1 港口、鐵路客運站宜根據(jù)旅客聚集量分為4級,并應分別符合表5.3.1-1、5.3.1-2的規(guī)定。表5.3.1-1 港口客運站建筑規(guī)模劃分(人)規(guī)模設計旅客聚集量(H)特大型H2500大型1500H2500中型500H1500小型100H500表5.3.1-2 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規(guī)模劃分(人) 規(guī)模最高聚集人數(shù)(H)特大型H10000大型2000H10000中型400H2000小型50HH500500 H100H1005.4.2 空港航站樓站前廣場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站前廣場停車庫(場)應在旅客主要入口附近設置無障礙停車位,車位數(shù)應符合表5.4.2的規(guī)

23、定;表5.4.2 無障礙停車位數(shù)(輛)機場規(guī)模無障礙停車位數(shù)量備注特大型4特大型航站樓可根據(jù)旅客年吞吐量的大小,按比例增加無障礙停車位的數(shù)量大型3中型2小型12 站前旅客上、下車的車道邊近航站樓的入口處,應設置無障礙停車位;3 站前廣場的人行道路應平整、防滑、不易松動和不積水,地面有高差時應以斜坡過渡,當高差大于300mm時,應設置相應的輪椅坡道;4 站前廣場道路上方的突出物不應低于2500mm,并應在航站樓的入口處、站前廣場道路的轉折處、停車庫(場)的旅客入口處設置提示盲道,宜在機場公交車站設置供殘疾人使用的電話,并設置盲文銘牌,電話安裝高度應乘方便輪椅者使用;5 站前廣場至航站樓的入口均應

24、為無障礙入口,并應采用平行開啟的自動感應門。5.4.3 旅客出發(fā)廳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旅客出發(fā)廳應設置問訊服務中心,并負責為殘疾人提供售票、辦票、安檢直至送上飛機的服務。服務臺局部應留出為殘疾人服務的位置,其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2 旅客出發(fā)廳應設置無障礙廁位和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中型及以上航站樓應設置無障礙廁所;3 旅客出發(fā)廳公用電話處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電話,并設置盲文銘牌,電話安裝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4 登機手續(xù)辦理廳內宜設專供乘輪椅者使用的辦票柜臺,柜臺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出發(fā)廳旅客休息區(qū)應設置輪椅席位。5.4.4 聯(lián)檢通道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有1個聯(lián)

25、檢通道可供乘輪椅者通行;2 特大型航站樓宜設1個供乘輪椅者使用的邊檢及安檢的驗證臺、服務柜臺,臺的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5.4.5 旅客候機區(qū)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旅客候機區(qū)應設置輪椅席位;2 旅客候機廳在公用電話處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電話,并設置盲文銘牌,電話安裝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3 大型及以上航站樓應在候機區(qū)內設置無障礙廁所,中小型航站樓應設無障礙廁位和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4 旅客候機區(qū)的飲水處、詢問處、商品部等服務設施均應方便殘疾人的使用;5 旅客候機區(qū)內登機口處,宜設置閃爍燈光,提醒聾啞旅客開始登機或停止登機。5.4.6 旅客到達行李提取區(qū)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6、1 大型及以上航站樓的行李提取處應設無障礙廁所,中小型航站樓應設無障礙廁位和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2 行李提取區(qū)內應設輪椅席位。5.4.7 旅客到達廳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旅客到達廳內應設輪椅席位;2 大型及以上航站樓的旅客到達廳處應設無障礙廁所,中小型航站樓應設無障礙廁位和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3 旅客到達廳內公用電話處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電話,并設置盲文銘牌,電話安裝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4 旅客到達廳內的飲水處、詢問處、班車售票處等服務設施均應方便殘疾人使用。5.4.8 中轉過境旅客候機區(qū)內為殘疾人旅客服務的設施設備,應與出發(fā)旅客候機區(qū)的設置要求相同。5.4.9 航站樓內地

27、面、通路、走道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5.4.10 航站樓內的自動步道寬度和坡度應方便乘輪椅者的使用,速度不宜大于500mm/s。5.4.11 航站樓內垂直方向的高程轉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在旅客可以到達的任何樓層,如有高程轉換,均應設置無障礙電梯;2 高程轉換小于等于1200mm時,宜設置輪椅坡道;高度大于1200mm,小于一個樓層時,宜設置升降平臺。5.4.12 航站樓內的商店、銀行、郵政和餐廳等服務設施,均應考慮殘疾人的使用要求,設施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5.4.13 客機站坪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旅客登機橋,坡度不應大于1:12,地面應防滑,并應設置扶手;2 旅客擺

28、渡車內應在靠近車門處設置1個輪椅席位,并應設能固定輪椅的設施。車門入口處應設有供乘輪椅者上、下車的活動斜板;3 小型航站樓應配置1臺,中型航站樓及以上應配置2臺供殘疾人旅客使用的上、下飛機的升降車或升降設備。5.4.14 航站樓主要入口兩側、無障礙廁所、自動扶梯、自動步道兩端、電梯梯門前應設置提示盲道,其寬度應與相對應的門、梯段、步道寬度相一致。5.4.15 自動扶梯、自動走道設備端部宜配置閃爍燈光,提醒視力殘疾者注意。5.4.16 無障礙廁所宜配置緊急呼叫按鈕。5.5 省際長途汽車站5.5.1 站前廣場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旅客活動地帶、人行通道與車行道的高差處理,應符合本標準第1

29、9章的有關規(guī)定;2 聯(lián)系各換乘交通站點的人行通道應設輪椅坡道,并設行進盲道或提示盲道。5.5.2 旅客主要入口宜為無障礙入口,當設臺階時,應設輪椅坡道。5.5.3 門廳、售票廳、候車室、檢票口等旅客活動區(qū)域的通路、地面、走道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上述區(qū)域的垂直聯(lián)系應設無障礙電梯或升降平臺,無電梯或升降平臺的應設輪椅坡道。5.5.4 日均旅客發(fā)送量1000人次及以上的長途客運站,應至少設置1個無障礙售票窗口。旅客用廁所應設無障礙廁位和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5.5.5 行包托取處(含小件寄存處)應設輪椅坡道,宜設無障礙托取窗口。6城市公共廁所6.0.1 城市公共廁所入口宜為無障礙入口,

30、當入口為臺階式時,應設輪椅坡道。6.0.2 城市公共廁所應設無障礙廁所或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內應設低位小便器,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男女廁所蹲(坐)位數(shù)分別在3個及以上的,宜合并設置1個坐位的無障礙廁所;2 男女廁所蹲(坐)位數(shù)分別在5個及以上的,宜分別設置不少于1個的無障礙廁位,也可合并設置12個坐位的無障礙廁所;3 設置3個及以上小便器的公共廁所,均應設不少于1個的低位小便器;4 合并設置無障礙廁所的入口,應單獨設置。6.0.3 無障礙廁位、無障礙廁所應選用坐式便器;分別設置在男女廁所內的無障礙廁位宜設在距入口最近處。6.0.4 在兩層公共廁所中,無障礙廁位應設在地面層。6.0.5 殘疾人活

31、動較多的地段以及大型公共活動場所附近,宜設無障礙廁所。6.0.6 當?shù)竭_無障礙廁位需通過蹲(坐)位走道時,走道的最小寬度應符合表6.0.6的規(guī)定。表6.0.6 蹲(坐)位走道最小寬度(mm)類型最小寬度單排(內開門)1500單排(外開門)1800雙排(內開門)1500雙排(外開門)20006.0.7 當?shù)竭_低位小便器需通過小便器立位后的走道時,走道的最小寬度應符合表6.0.7的規(guī)定。表6.0.7 小便器立位后的走道最小寬度(mm)類型走道長度3000走道長度3000單排15001500雙排180020006.0.8 無障礙廁位的尺度,高級、標準級寬度不應小于1500mm,長度不應小于2000m

32、m;普通級寬度不應小于1000mm,長度不應小于1800mm。6.0.9 無障礙廁所應設坐便器、洗手盆及放物臺,其最小尺寸不應小于2000mm2000mm。6.0.10 無障礙廁位、低位小便器及無障礙廁所安全抓桿的設置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辦公建筑7.1 政府、司法辦公建筑7.1.1 建筑物至少應有1個入口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并與室外無障礙設施相連。7.1.2 對公眾開放的公共區(qū)域至少應設1個無障礙廁所。7.1.3 不設無障礙廁所樓層的男、女公共廁所應各設1個無障礙廁位。男廁所應設低位小便器。7.1.4 建筑物內設有電梯時,應至少設1部無障礙電梯。7.1.5 未設無障礙電梯的建筑物

33、,其樓梯與平臺的寬度、高度及形式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1.6 距建筑物入口最近的停車位置應列為殘疾人停車位,停車數(shù)不應少于總停車數(shù)的2%,且不少于1個。7.1.7 建筑物內通路、地面、走道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1.8 建筑入口、服務臺、樓梯、電梯、公共廁所或無障礙廁所等無障礙設施的位置應設提示盲道。7.1.9 法庭和審判廳應設輪椅席位和無障礙通道,200座以下宜設12個輪椅席位,200500座宜設24個輪椅席位。7.1.10 政府會議廳應設輪椅席位和無障礙通道,200500座宜設12個輪椅席位。7.1.11 服務臺、信訪接待窗口等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

34、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1.12 對公眾開放的公共區(qū)域,宜設供殘疾人使用的公用電話。7.2 商務辦公建筑7.2.1 商務辦公建筑按類型宜分為甲級智能化標準辦公建筑及甲級智能化標準以下的辦公建筑兩類。7.2.2 建筑物至少應有1個入口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7.2.3 甲級智能化標準辦公建筑對公眾開放的區(qū)域,應至少設1個無障礙廁所。7.2.4 甲級智能化標準辦公建筑不設無障礙廁所的樓層,應設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宜設低位小便器。甲級智能化標準以下辦公建筑應在底層設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宜設低位小便器。7.2.5 建筑物內設有電梯時,宜設1部無障礙電梯。7.2.6 未設無障礙電梯的建筑物,其樓梯與平臺的寬度、

35、高度及形式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2.7 距建筑物入口最近的停車位置應列為殘疾人停車位,停車數(shù)不應少于總停車數(shù)的2%,且不少于1個。7.2.8 建筑物內通路、地面、走道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3 社區(qū)服務辦公建筑7.3.1 為社區(qū)殘疾人提供服務的建筑物應按相關要求設置無障礙設施,其他建筑物應有一個入口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并與室內外無障礙設施相連。7.3.2 當設有對外公共廁所時,宜設1個無障礙廁所,或在男、女公共廁所中各設1個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宜設低位小便器。7.3.3 建筑物內設有電梯時,宜設1部無障礙電梯。7.3.4 未設無障礙電梯的建筑物,其樓梯與平臺

36、的寬度、高度及形式宜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3.5 距建筑物入口最近的停車位置宜設12個殘疾人停車位。7.3.6 建筑物內通路、地面、走道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3.7 服務臺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4 企、事業(yè)辦公建筑7.4.1 建筑物應有1個入口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7.4.2 對公眾開放或提供接待式服務的企、事業(yè)和科研等辦公建筑應設1個無障礙廁所。不設無障礙廁所樓層的男、女公共廁所在適當位置宜各設1個無障礙廁位。男廁所宜設低位小便器。7.4.3 建筑物內設有電梯時,宜設1部無障礙電梯。7.4.4 未設無障礙電梯的建筑物其樓梯與平臺的

37、寬度、高度及形式宜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7.4.5 為公眾服務的企、事業(yè)和科研等辦公建筑距建筑物入口最近的停車位置應列為殘疾人停車位,停車數(shù)不應少于總停車數(shù)的2%,且不少于1個。7.4.6 建筑物內通路、地面、走道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8商業(yè)服務建筑8 商業(yè)服務建筑8.2 商業(yè)建筑8.1.1 百貨商店、綜合商場宜按建筑面積劃分為兩類,并應符合表8.1.1的規(guī)定。表8.1.1 百貨商店、綜合商場分類(m2)規(guī) 模大型中小型建筑面積(A)A5000A5000注:建筑面積包括百貨商店、綜合商場地上及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積總和(僅計算該功能范圍的建筑面積)。8.1.2 百貨商

38、店、綜合商場主要入口的門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本標準第19章的有關規(guī)定。8.1.3大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停車庫(場)無障礙停車位的設置,應符合本標準第17章的有關規(guī)定。8.1.4 大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的主要入口宜為無障礙入口,當有臺階時,應設輪椅坡道。8.1.5 大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應在各層公共廁所內設無障礙廁位,并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8.1.6 有樓層的大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應設無障礙電梯。8.1.7 大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中設有餐飲、娛樂設施時,其設計應按餐飲、娛樂建筑的無障礙設計要求進行。8.1.8 中小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的主要入口宜為無障礙入口,當有臺階時,宜設輪椅坡道。8.1.9 中小型百貨商店、綜合商場宜在公共廁所內設無障礙廁位,并在男廁所內設低位小便器。8.8.10 自選超市宜按建筑面積分3類,并應符合表8.1.10的規(guī)定。表8.1.10 自選超市分類(m2)規(guī)模大型綜合超市及倉儲商店超市小超市及便利店建筑面積(A)A5000500A400030002000圖書館1000030003000以下博物館、科技館1000040004000以下展覽館350001000010000以下檔案館2000500500以下紀念館2000500500以下9.1.2 鄉(xiāng)鎮(zhèn)、居住區(qū)、居住小區(qū)文化站可歸入小型建筑。9.2 大型建筑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