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_第1頁
抗菌藥物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_第2頁
抗菌藥物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_第3頁
抗菌藥物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_第4頁
抗菌藥物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菌藥物 PK/PD理論與用藥方案優(yōu)化,簡 介,PK(Pharmacokinetic):藥代動力學,是定量研究藥物在生物體內(nèi)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規(guī)律,并運用數(shù)學原理和方法闡述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 機體對藥物的處置過程 PD(Pharmacodynamics):藥物效應動力學,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及其機制,即在藥物的作用下,機體發(fā)生器官生理功能及細胞代謝活動的變化規(guī)律。 藥物對機體的作用,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

2、,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抗菌藥物藥代動力學簡介,distribution,elimination,absorption,metabolism,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血循環(huán)后,通過各種生理屏障向組織轉運過程。,藥物主要通過腎臟或經(jīng)肝臟代謝后以原形或代謝物經(jīng)尿液或腸道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血循環(huán)的過程。,藥物進入機體后,經(jīng)酶轉化變成代謝產(chǎn)物的過程。,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影響因素,相關PK參數(shù),藥物解離度 脂溶性 胃排空時間 腸蠕動功能 血流量 首過效應 其他,生物利用度 達峰時間(Tmax) 血藥峰濃度(Cmax),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吸收越快、越完全,藥物峰濃度越

3、高,治療作用越強。 藥物聯(lián)用會影響胃腸道的吸收。 進食可使口服四環(huán)素類、利福平和異煙肼等的吸收減少。,口服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類,含AI3+、Ca2+、Fe2+等陽離子藥物,形成難溶性螯合物,吸收減少,藥物的組織穿透力,相關PK參數(shù),藥物的脂溶性 相對分子質量 分子結構 血清蛋白結合率,表觀分布容積(Vd) 蛋白結合率(PB),1,2,3,利奈唑胺屬于中度親脂性抗菌藥物,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酶(CYP450)系統(tǒng),促進藥物生物轉化的主要酶(即肝藥酶)。,因遺傳多態(tài)性和其他影響因素(如年齡、疾病、營養(yǎng)),酶水平或活性的個體差異較大。,經(jīng)其代謝的抗菌藥物:紅霉素等大環(huán)內(nèi)酯類、酮康唑、氟康唑、咪康唑

4、、伊曲康唑、環(huán)丙沙星及異煙肼等。,酶的誘導藥物: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利福平、螺內(nèi)酯等,酶的抑制藥物:氯霉素、西咪替丁、異煙肼、紅霉素、甲硝唑、胺碘酮等,藥物的排泄途徑,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主要經(jīng)腎臟排泄,部分抗菌藥物通過肝腎雙通道排泄。,腎臟疾病時因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功能受損,影響抗菌藥物的消除。,肝臟疾病也可減弱對藥物的代謝或排泄。,與代謝和排泄有關的參數(shù)主要有消除半衰期(T1/2)和清除率。,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最低抑菌濃度(MIC):體外培養(yǎng)基中可抑制細菌生長所需的最低抗菌藥物

5、濃度,最低殺菌濃度(MBC):可殺死99.9%病原菌所需的最低藥物濃度。 MBC與MIC值相近時,說明該藥可能為殺菌劑。,防耐藥突變濃度(MPC):防止耐藥突變菌株被選擇性富集擴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藥物濃度。,耐藥突變選擇窗(MSW):細菌MPC與MIC之間的濃度范圍。 此范圍內(nèi),耐藥突變菌株更容易被選擇性富集。即使抑制了敏感菌的生長,臨床治療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導致細菌耐藥突變。,抗生素后效應(PAE):抗菌藥物與細菌短暫接觸后,細菌受到非致死性損傷,當藥物清除后,細菌生長仍持續(xù)受到抑制的效應。,殺菌曲線:抗菌藥物的時效曲線。反映藥物濃度與殺菌能力的關系。 濃度依賴性藥物,較高濃度范圍內(nèi),濃度,殺

6、菌能力;非濃度依賴性藥物,濃度達到閾值(約4-5倍MIC),再增加濃度,殺菌能力出現(xiàn)飽和。,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濃度依賴性,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達托霉素、多黏菌素、硝基咪唑類等 對致病菌的殺菌效應和臨床療效取決于Cmax,而與作用時間關系不密切。即血藥Cmax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迅速、越強。 提高此類抗菌藥物療效的策略主要是提高血藥Cmax,一般推薦日劑量單次給藥方案 對于治療窗較窄的藥物需注意不能使藥物濃度超過最低毒性劑量。,時間依賴性,大多數(shù)PAE或T1/2較短的內(nèi)酰胺類、林可霉素、部

7、分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等屬于此類。 藥物的抗菌效應與臨床療效主要與藥物和細菌接觸時間密切相關,而與濃度升高關系不密切,血藥濃度高于致病菌MIC的45倍以上時,其殺菌效能幾乎達到飽和狀態(tài),繼續(xù)增加血藥濃度,其殺菌效應不再增加。 以提高%TMIC來增加臨床療效,一般推薦日劑量分多次給藥和(或)延長滴注時間的給藥方案。 延長滴注時間優(yōu)化內(nèi)酰胺類的給藥方案需要關注抗菌藥物在輸液中的穩(wěn)定性,對于不穩(wěn)定的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可以考慮增加給藥頻次。,時間依賴性且抗菌作用時間長,替加環(huán)素、利奈唑胺、阿奇霉素、四環(huán)素類、糖肽類等。 屬為時間依賴性,但由于PAE或T1/2較長,使其抗菌作用持續(xù)時間延長。 評估此類藥物的P

8、K/PD指數(shù)主要為AUC024/MIC。一般推薦日劑量分2次給藥方案。,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抗菌藥物藥動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藥效學理論簡介,抗菌藥物PK/PD分類依據(jù),各類抗菌藥物PK/PD特點,給藥方案優(yōu)化,按常見致病菌與耐藥特點選擇藥物,01,02,選擇組織分布濃度較高的抗菌藥物,03,根據(jù)藥物PK/PD特點優(yōu)化給藥方案,04,必要時局部用藥增加感染部位濃度,我國CAP常見病原體: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嗜肺軍團菌等 我國HAP常見病原體:鮑曼不動桿

9、菌、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非典型病原體、真菌 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耐藥率高 HAP中腸桿菌科細菌產(chǎn)ESBL的比例很高 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RE),且分離率逐年增加 非發(fā)酵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的耐藥率居高不下,常見致病菌與耐藥特點,(1)肺炎鏈球菌:青霉素(MICMIC。 當應用替加環(huán)素治療HAP時(MIC1 mg/L),推薦首劑200 mg,然后100 mg,1次/12 h(說明書推薦用法:首劑100mg,之后50mg,q12h,一般MIC0.5mg/L),根據(jù)藥物PK/PD特點優(yōu)化給藥方案,當肺部感染是由XDR或全耐藥(PDR)的鮑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