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自然界的辨證運動與自然觀,東北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第1節(jié) 自然界的辯證發(fā)展 一、天然自然探析 二、從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 三、從人化自然到人工自然 四、從人工自然到社會自然 第2節(jié) 自然觀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素樸自然觀與機械自然觀 (一)素樸自然觀 (二)機械自然觀 二、辯證自然觀 (一)辯證自然觀的確立 (二)辯證自然觀的發(fā)展系統自然觀 (三)辯證自然觀的發(fā)展生態(tài)自然觀,本 章 要 點,“天然自然”是不依賴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質世界。天然自然是科學認識的潛在對象和人化自然拓展的潛在領域。天然自然是自然界演化的產物,在不同的演化態(tài)下有自然物的不同生成形式。 “人化自然”是人類觀測所
2、及從而能夠感知的那部分自然?!叭嘶匀弧笔侨祟愡M行認識自然的科學研究的領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等?!叭嘶匀弧笔前l(fā)現規(guī)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類采取技術和工程手段改造、創(chuàng)建、加工過的自然界,是人類利用自然之材發(fā)明制造的人工物?!叭斯ぷ匀弧钡姆秶旧鲜侵脯F實地球的表層。人工自然的形成是與自然生產的方向是反方向推進的。這就決定了人類人工自然引入方式演進的基本歷程必然是:生物人工自然引入化學人工自然引入物理人工自然引入等。每一個大階段還可劃分為兩個小階段,即初級階段和
3、高級階段。在初級階段,人類主要是采集和利用天然存在的某類物質;在高級階段,人類則可以人工生產和創(chuàng)造這類物質。在上述過程中,要滿足由合規(guī)律性到合目的性的轉變。,“社會自然”是技術發(fā)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與社會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個別的、偶然的、不自覺的人工物,通過產業(yè)、產業(yè)實踐轉變成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覺的人工物即社會的人工自然?!吧鐣匀弧本哂衅毡樾浴⑿б嫘越Y構性的特點。社會自然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方式的進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態(tài)有農業(yè)社會自然、工業(yè)社會自然、生態(tài)社會自然等。 “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存在與發(fā)展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總的觀點,它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論,也是自然辯證法概
4、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觀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和當時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相關聯的。自然觀在歷史上主要體現在古代的樸素的辯證法的自然觀、17-18世紀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19世紀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的重要基礎;系統自然觀、人工自然觀和生態(tài)自然觀都是在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實現了天然自然與人化自然的統一,超越了以往狹義的自然觀念,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重大飛躍。,依據人與人工自然關系的不同深度, 還可以把人工自然區(qū)分為三種形態(tài): 人化自然、狹義人工自然(簡稱人工自然)和社會自然。自然界的辨證發(fā)展包括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
5、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轉化、人工自然向社會自然的轉化。 一、天然自然探析 1. 天然自然內涵 天然自然可以定義為是不依賴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質世界。天然自然就是人類的認識和行為未曾影響到的自然,大到人類尚未認識到的宇宙現象,小到我們周圍的未曾認識到的微觀世界。天然自然的微觀構成是自然物。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為一種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現了自然的本質力量。,第一節(jié) 自然界的辯證發(fā)展,2.天然自然特點 1)潛在性 天然自然是科學認識的潛在對象和人化自然拓展的潛在領域。天然自然是無限的,它為科學的發(fā)展提出了無限的問題,也為人化自然的拓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2)
6、無主體性 天然自然生產是一種無主體生產,各種自然生產都必須由相互作用的各種物質要素參與,最后生成的物質結果是由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各種物質要素參與生成的。 3)循環(huán)性 天然自然生產具有循環(huán)性,在生產過程中,由分解生成的低級物質,又會不斷參與到高級物質的正向生產之中,總體上形成了循環(huán)性生產。 4)“形而上”性 天然自然是哲學的研究對象,哲學上關于物質的研究等實質上是關于天然自然的研究。,(二) 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人化自然”是人類觀測所及從而能夠感知的那部分自然?!叭嘶匀弧笔侨祟愡M行認識自然的科學研究的領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地球演化
7、態(tài)“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態(tài)“人化自然”等?!叭嘶匀弧笔前l(fā)現規(guī)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轉化而來的。天然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主要標志是對其規(guī)律的認識,微觀構成是“認識之物”。其宏觀形成過程大致如下: 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對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認識,其基本內容有:宇宙起源于200億年前一個極高溫極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對恒星演化規(guī)律的認識,其過程主要是氫核聚變?yōu)楹ず思案鞣N重元素的原子核聚變過程。在恒星演化狀態(tài)下存在質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與“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
8、自然”是對地球演化規(guī)律的認識,其基本內容有: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氣圈和水圈等。在物理變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轉化和守恒,在化學變化中有質量守恒 4.生物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生物演化“人化自然”是對生物演化規(guī)律的認識,在生物演化狀態(tài)下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在生物演化狀態(tài)下存在熵增熵減守恒定律。,(三) 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轉化,“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類采取技術和工程手段改造、創(chuàng)建、加工過的自然界,是人類利用自然之材發(fā)明制造的人工物?!叭斯ぷ匀弧钡姆秶?,基本上是指現實地球的表層。人工自然形成的方向與天然自然演化的方向相反。 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 在初級階段,生物人工
9、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現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轉變,少量的幾種動物和植物被訓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級階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現為非自然選擇的生物品種大量出現,生物可以通過基因被設計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現等。,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 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時,石器得到利用,從銅和天然隕鐵開始,開始了各種金屬的“純化”過程,同時地質圈的深度蘊藏物,如礦石、石油或天然氣等也越來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時各種地表和地上資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 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 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狀態(tài)下模擬產生了核裂變和核聚變。另一種方式是在近地空間(包括月球、火星)創(chuàng)造出形成適宜人生存的環(huán)境等。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
10、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產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種基本粒子,目前還進行“黑洞”、“反物質”等方面探索。,(四)人工自然向社會自然的轉化,“社會自然”是技術發(fā)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與社會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個別的、偶然的、不自覺的人工物,通過產業(yè)、產業(yè)實踐轉變成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覺的人工物即社會的人工自然?!吧鐣匀弧本哂衅毡樾?、效益性結構性的特點。社會自然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方式的進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態(tài)有農業(yè)社會自然、工業(yè)社會自然、生態(tài)社會自然等。 社會自然的形成過程標志對自然界利用的新的深度和廣度,社會自然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農業(yè)社會自然、工業(yè)社會自然和信息社會自然。 1農業(yè)社會自
11、然 生物圈的出現和發(fā)展,特別是綠色植物的繁茂,形成了農業(yè)產業(yè)化潛在基礎的天然自然。 從采集植物到栽培植物,人類也開始馴養(yǎng)動物。這些標志著形成了農業(yè)產業(yè)化基礎的人工自然的出現。畜牧業(yè)和農業(yè)的出現,最終導致了農業(yè)產業(yè)化和農業(yè)社會自然的出現。,2工業(yè)社會自然 1)蒸汽動力的產業(yè)化。人們最初在生產中所使用的動力只有人,隨后則有風力、畜力和水力。對蒸汽動力產業(yè)而言,這都屬于天然自然階段。古希臘的希羅就曾發(fā)明了一種裝置和“礦山之友”都屬于人工自然階段。 1712年紐可門發(fā)明了活塞式的大氣壓蒸汽機。普遍應用的蒸汽動力機是由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的出現把工場手工業(yè)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yè),從而引起了工業(yè)革命,對蒸汽動力
12、產業(yè)而言,這都屬于社會自然階段。 2)核能的開發(fā)利用的產業(yè)化 在19世紀以前,人們尚未認識到原子的結構,微觀的原子世界對于人來說就是天然自然。 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打開了原子的內部結構,在尚屬于人化自然。 只有當第一座核反應堆投入運行,核能才成為人們可以控制的人工自然物,這屬于核能利用的人工自然階段。,3.信息社會自然 信息社會自然是未來社會的雛形,其產生和發(fā)展和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產業(yè)化密切相關。 這里以電子計算機產業(yè)化說明信息社會自然形成。 人類制造計算工具和發(fā)展計算技術由來已久。第一個采用電器元件來制造計算機的是法國工程師朱斯,他在194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程序控制通用機電式計算機。早
13、期計算機存在著體積大、運算速度慢等缺點。對于電子計算機產業(yè)化而言,這是人工自然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后,由于晶體管和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fā)明,以及軟件系統的完善,電子計算機迅速發(fā)展到它的第五代,并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還影響到社會結構的變化。對于電子計算機產業(yè)化而言,這是社會自然階段。,復習參考題: 一、如何理解自然界辯證運動,理解該運動對自然辯證法學料的確立有何重要意義。 二、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如何從宏觀上轉化為人化自然? 三、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如何轉化為人工自然? 四、什么是社會自然?人工自然如何從宏觀轉化務社會自然?,參考書目:,黃順基:自然辯證法概
14、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陳昌曙:技術哲學文集,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陳昌曙:自然辯證法新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萬長松:產業(yè)哲學引論,東北大學出版社。,第二節(jié) 自然觀的形成和發(fā)展,一、素樸自然觀與機械自然觀 (一)素樸自然觀 1素樸自然觀的產生 在人化自然方面,在天文學方面,天文學家托勒密創(chuàng)立了影響綿延千年的“地球中心說”。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寫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力學專著物理學。阿基米德以定量的形式提出了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成為靜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先驅,為力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代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先進水平的是農學、醫(yī)學、天文、算術四大學科體系。我國的農學著作非常
15、豐富,約有五六百種之多。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連續(xù)性、資料保存的完整性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據統計,從春秋至清初我國關于日食的記錄約1000次,月食記錄約900次,新星和超新星記錄60多顆。 在人工自然方面,人類在制造工具,進行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創(chuàng)造,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中國古代在技術方面有過極其輝煌的成就,中國首創(chuàng)了造紙、絲織、制瓷、印刷、火藥、指南針等技術。古羅馬的技術成就也令人矚目,如阿基米德也是一位技術專家,他把物理學知識應用于技術研究,發(fā)明了螺旋提水器、滑車、起重機、投石炮等。,2素樸自然觀的內容 第一,關于萬物的本原。關于這個問題,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提出了
16、不同的觀點。米利都學派的泰勒斯(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7年)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年至公元前546年)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限者”。畢達哥拉斯(約公元前582年公元前497年)用數來解釋一切。阿那克西米尼認為“氣”才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70年)提出“火”是萬物的本原。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是原子唯物論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亞里士多德認為所有事物都有四方面的原因: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元氣說是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樸素辨證的自然觀,是中國古代自然觀中占主流地位的觀點,其核心是“萬物皆生于氣”。到漢代以后,元氣說已
17、經成為比較著名的關于萬物起源的理性學說。元氣是我國古代思想家設想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物質,它聚則成有形之物,散則為彌漫之氣。 第二,關于自然界事物的運動變化及其規(guī)律。中國陰陽學說其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存在兩種基本因素,即“陰”和“陽”;這兩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萬事萬物的結構和相互關系。在五行學說看來,天地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或要素構成的,在這五類事物之間還存在明確的相生相克關系。五行之間具體的相生關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關系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3、樸素自然觀的特點 第一,整體直觀性。人們籠統地看待事物,都把自然界當作一個整
18、體,從總體上和宏觀方面進行直接觀察,又從總體上加以抽象和猜測,提出關于自然事物的思想。 第二,簡單性。中國古代和古希臘人對自然界萬物本原的認識都是從最簡單的外部現象開始,從宏觀上選取一種或幾種簡單物質作為自然界萬物的始基,用簡單的原理解釋復雜的自然現象。 第三,猜測性。人們只能靠簡單的直觀經驗,在無法獲得充分的科學事實根據的情況下,運用想象和思辨的力量,進行推理和概括。 第四,思辨性。古代人們在諸多不能直觀的事物或過程面前,它們只能求助于人們的思辨,只能借助人腦的推理猜測和想象去說明假其復雜的自然現象。 第五,辯證性。它們都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界看成一個種種聯系和過程的統一體,并且力圖從對立斗爭的
19、兩種屬性或因素中去尋找構成萬物及其變化發(fā)展的動力。,(二)機械自然觀 1.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形成的背景 從天然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的程度來看,人們對自然界研究的主要方式從直觀和猜測迅速轉換到了以有一定科學理論指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上來。 從宇宙人化自然來看,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4731543)發(fā)表了他的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創(chuàng)立了近代天文學,引發(fā)了自然觀的革命性變革。開普勒對天體運動規(guī)律作了進一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提出了天體運行三定律。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于1632年出版了被教會列為禁書的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著作充分的闡述
20、了哥白尼的新學說。 從地球人化自然來看,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實現了天體力學和地面力學的大綜合。,2、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觀點 第一,它認為自然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這種客觀存在不僅在于人的肉體直觀,更在于嚴密的科學觀察和實驗的證實。 第二,它認為整個世界的本原就是實證意義上的最小的物質微粒,整個世界就是這種物質微粒的組合體。 第三,它認為整個世界的基本圖景是機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受機械運動原理的支配,都可以用機械運動原理解釋。 第四,它認為整個世界遵循著嚴格的機械決定論原則,可以用嚴格的數學方程式來表示機械因果性關系,宇宙的過程可以在一個簡單的數學方程式中表現出來。
21、 第五,它認為事物運動變化都是由物質原因和外部原因導致的?!爸挥挟斄ψ饔糜谶\動物體之上時,真正的運動才能發(fā)生或者有所改變?!?第六,它認為自然界只有量變而沒有質變。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用位置的移動來說明一切變化,用量的差異來說明一切質的差異,物體的運動只能改變物體的速度與位置,萬事萬物只有空間上的序列而無時間上的歷史。,第七,它認為時間和空間是與物質及其運動無關的絕對孤立和靜止的存在?!敖^對的空間,是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薄敖^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著,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勻地,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地流逝著?!?3.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特點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22、的基本命題是自然界的機械圖景和嚴格的機械決定論。它建立在蓬勃發(fā)展的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缺陷,是人類自然觀的巨大進步,對于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發(fā)展有著歷史性的貢獻。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用局部解剖和定量實驗等方法分析種種自然現象的細節(jié)和原因;用物質實體作為唯一實在和物體自身運動解釋自然現象間的聯系;用牛頓力學和機械運動作為運動的唯一形式解釋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用機械決定論、因果決定論解釋事物及其現象,具有局限性。,二、辯證自然觀 (一)辯證自然觀的確立 1、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創(chuàng)立的科學背景 19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有力地沖擊了近代前期產生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23、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創(chuàng)立于19世紀中葉,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當時自然科學、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狀況等客觀條件和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造性勞動等主觀條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思想集中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自然辯證法等著作中。,(1)天體演化學說 1755年,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假說”。 (2)地質漸變學說 英國地質學家賴爾在1833年出版的地質學原理中提出了地球緩慢進化說,即漸變論,給“災變論”和“神創(chuàng)說”以致命的打擊。 (3)能量
24、守恒與轉化定律 19世紀40年代,德國醫(yī)生邁爾、英國啤酒商焦耳、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茲等12人通過各自的途徑發(fā)現了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 (4)細胞學說,(5)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系統地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論,從而揭示出生物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規(guī)律。 1839年,德國生物學家施旺明確指出動物和植物一樣,也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動植物結構的統一性。 正是由于在這個時期中,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都有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進化論這三大發(fā)現,給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打開一
25、個又一個新的缺口,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打下了越來越堅實的理論基礎。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產生準備了條件。恩格斯就是總結概括了這些自然科學的成就,在自然辯證法和反杜林論中,系統地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使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得以確立。,2、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思想和特征,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總結了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繼承了古希臘自然觀中的辯證法觀點,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而上學性質,批判地汲取了德國古典自然哲學思想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1)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思想,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
26、觀吸收了歷史上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的認識成果,仍然堅持自然界各種事物的物質性的正確立場。即認為: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我們人類即自然界的產物本身賴以生長的基礎;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構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礎。物質是整個世界的產生和存在的本原,同時也是構成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基本元素,沒有物質就沒有世界,也不可能有世界上的各種事物。自然界除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表現形式之外,什么也沒有;運動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都是不滅的;意識和思維是物質高度發(fā)展的產物,即人腦的屬性和機能;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核心思想是聯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
27、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僅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且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僅非生命物體之間、生命體之間、人體之間存在著聯系,而且非生命、生命和人體之間也存在著聯系。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來說,也正是這種聯系構成了它們產生存在的條件,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就是在與其他事物的各種各樣的聯系中產生、發(fā)展并最后走向滅亡的。沒有聯系就沒有事物,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也就存在于事物的具體聯系之中。整個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整體,它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huán)中運動著。,一切皆變,任何自然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有它產生、發(fā)展、變化和轉化的歷史。自然界的一切
28、現象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此推動著自然界的運動和發(fā)展;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的相互轉化過程是一個偉大的基本過程,對自然的全部認識都綜合于對這個過程的認識中。恩格斯運用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所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考察了從原始星云到星球、從無機物到生命的產生,考察了生物進化和人類的起源,并根據物質運動不滅原理,論證了宇宙的無限發(fā)展過程,闡明自然界發(fā)展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結構的層次是無限的,物質處于永恒的運動中,運動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都是不滅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運動是有規(guī)
29、律的。,(2)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一種唯物辯證的自然觀,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相對立,把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和存在優(yōu)先性看作人類研究自然界的認識前提。另一方面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又克服了機械自然觀中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徹底性。 第二,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史和人類史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應該將兩者統一起來,將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歷史統一起來,看成是一個統一的自然歷史過程,這就突破了以往把人同自然界絕對對立起來,把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絕對對立起來的自然觀念。,第
30、三,天然自然與人化自然的統一。以往的自然觀都是對純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所揭示的自然界還包括了人參與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這種人化的自然界的思想,超越了以往狹義的自然觀念,而且強調了人的參與,說明了人與自然關系中最能體現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地方,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重大飛躍。 第四,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與機械論自然觀不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在任何時候,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都不是不受約束的,不是無限的、絕對的,外部自然界的優(yōu)先地位并不因為人的活動而消失;人類只能順應自然界的規(guī)律性;人在自然界里能獲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單純取決于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程度,
31、同時也取決于對人的受動性的認識程度和控制能力。這就要求,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必然要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因此,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必須把主觀能動性和受動性統一起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類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3、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創(chuàng)立的意義,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意味著凌駕于自然科學之上的、思辨地構造體系的自然哲學的終結,是人類自然觀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無論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還是對于現代自然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的研究,對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
32、實現了自然觀發(fā)展史上的革命性變革。 第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與完善,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為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與價值論的理論前提,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論的指導。 第四,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chuàng)立,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二)辯證自然觀的發(fā)展系統自然觀 系統自然觀是人們以系統科學為基礎對自然界的存在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它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在現代發(fā)展的一種形態(tài)。系統自然觀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機制,
33、標志著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一個飛躍。 1、系統自然觀形成的自然科學基礎 系統自然觀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主要是:相對論、量子力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科學。其中,系統科學對于系統自然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的,它包括狹義相對論(1905年)和廣義相對論(1915年)。他通過狹義相對論把時間與空間統一起來,揭示了時空的性質、慣性質量的性質與運動速度之間的必然聯系。 量子力學主要是由海森堡(建立了矩陣力學)和薛定諤(建立了波動力學)共同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客體的實在性(量子實在),改變了物理實在的經典圖景,發(fā)展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物質實在的理論。 系統論是由貝塔朗菲創(chuàng)建的。
34、它是從系統的角度考察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系統與整體、結構與功能等關系,以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理論。系統論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統分析法、系統模型法、系統決策法等。,2、系統自然觀的基本內容,系統自然觀主張自然界不僅存在著,而且還演化著;不僅是確定的,而且還具有隨機性;不僅的簡單的、線性的,而且是復雜的、非線性的。整個自然界是確定性與隨機性、簡單性與復雜性、線性與非線性相統一的。系統自然觀的基本內容如下。 (1)自然界是一個系統。系統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協同的整體性。系統具有普遍性,萬物皆系統。從實在論來看,系統科學所反映的實在是系統實在或整體實在,這與量子力學所提示的實在是
35、一致的。在一個系統中,整體與部分相統一。沒有離開部分的整體,也沒有離開整體的部分。,(2)自然界不僅存在著,而且是自主演化著。開放的非線性非平衡系統理論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個不可逆過程,存在著“時間之箭”。耗散結構理論認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時間尺度,這就是“內部時間”,這標志著自然科學從關注存在轉向關注演化,自然界不僅是存在著,而且演化著。在牛頓力學中,事物運動的原因在外部外力,而自組織理論闡明,開放系統自主演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平衡系統內部各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及其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正是它們之間的協調與相干作用,系統才可能向更有序的狀態(tài)演化。如果環(huán)境不能向系統輸入物質、能量和信息達
36、到一定的閾值,那么,系統不可能演化為更有序的狀態(tài)。 系統的演化是協同與競爭的統一。系統的演化表現出大量的協同與競爭的特性。系統內部或子系統之間存在差異,就會存在競爭,競爭是系統演化最活躍的動力。競爭的存在將會造成系統更大的差異、非均勻性和非平衡性。協同是系統中另一個關鍵因素,協同是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聯合作用。協同反映為系統的相關性和整體性。通過協同,形成序參量,它反映了系統形成的新結構或宏觀整體模式的有序程度,另一方面,序參量一旦形成,就會支配系統及其子系統的演化進程。,(3)自然界是線性與非線性的統一。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從研究線性系統開始的,物理學家研究質點、理想
37、氣體等,數學家研究線性函數、線性方程等。線性模型是一大批現實自然系統的良好近似。線性科學取得了較大成功。但是,在這種線性自然觀作用下,把相互作用視為單向的,把線性系統視為自然界的正常狀態(tài),把非線性系統視為例外情形,非線性系統僅是線性系統的外在干擾等?;煦缋碚摰冉沂荆鹤匀唤缡欠蔷€性的,而線性是非常少的。線性系統僅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近似。自然界是線性與非線性的辯證統一。,(4)自然界是確定性與隨機性的統一。近代經典物理學建立以來,決定論、確定論的觀點被視為自然科學的正統,機械自然觀是其典型代表。實質上,經典物理學的確定論是線性的確定論。系統科學特別是混沌理論表明,對于那些原來看來完全確定的非線性系統
38、,即使不受外界影響,初始條件是確定的,系統自身也會內在地產生不可預測的隨機性??梢?,線性確定論不同于非線性確定論,非線性將帶來復雜性。原來人們把隨機性看作是來自于系統之外,但是,混沌理論表明,隨機性同樣產生于系統自身。隨機性也不是對系統演化無用的東西。自組織理論表明,隨機漲落是系統進化的直接誘因,沒有隨機漲落就沒有系統的進化。自然界是一個非線性、隨機性的開放系統,這就決定了自然界具有復雜性。正如普里高津在探索復雜性一書中所指出的:“復雜性不再僅僅屬于生物學了,它正在進人物理學領域,似乎已經植根于自然法則之中了?!?(三)辯證自然觀的發(fā)展生態(tài)自然觀 1、生態(tài)自然觀的產生 (1)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及其
39、根源 隨著經濟增長、科學技術進步、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過程,人類的各種活動給自然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嚴重的破壞。過去,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局部的生態(tài)系統被改變、被損害?,F在,人類活動已開始影響到整個地球生物圈,出現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 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包括資源問題、 環(huán)境問題和人口問題。 產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根源,在于不正確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的工業(yè)生產方式。從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20世紀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態(tài)危機使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工業(yè)生產方式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的
40、繁榮,而且也造成了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直接危害。傳統的工業(yè)生產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排放廢棄物的粗放式生產方式之上。無限度的向自然索取,嚴重地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第二,不正確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思現代人們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表面上看是工業(yè)化的產物,但實質上卻是與人類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傳統的價值觀分不開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使人們形成了錯誤的觀念:人們把自己當作自然的征服者、統治者和主宰者,人們單方面強調人的改造、征服和戰(zhàn)勝自然的能力,沒有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在其理論形態(tài)上是以人統治自然為指導思想,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從人的利益出發(fā),以人為根本尺度去評
41、價和安排整個世界,這就是人類中心主義。 第三,非科學的傳統發(fā)展觀。傳統發(fā)展觀把經濟發(fā)展等同于經濟增長。按照這種發(fā)展觀,就可以把經濟發(fā)展理解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這一指標既沒有反映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沒有反映環(huán)境質量這一重要價值的喪失程度。事實證明,這種發(fā)展觀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第四,不合理的國際政治關系。這主要體現在南北之間的經濟差距和東西之間的政治對立。發(fā)達國家置全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國際公法于不顧,忽視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權利,將垃圾、化學廢料、公害型企業(yè)等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從而給發(fā)展中國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大破壞。,(2)生態(tài)自然觀確立的自然科學基礎 生態(tài)自然觀確立的自然科學基礎
42、是生態(tài)學。生態(tài)學一詞由希臘文oikos衍生而來,oikos的涵義是“住所”或“生活所在地”。1866年,赫克爾首先對生態(tài)學進行界定:生態(tài)學是研究生物有機體與其周圍環(huán)境(包括生物環(huán)境和非生物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從一開始,生態(tài)學就關注共同體、生態(tài)系統和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從其創(chuàng)立之時就明確定位在研究生物有機體及其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盡管隨著時代發(fā)展生態(tài)學的范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生物學的定義已普遍為科學家們所認同。1935年,英國生態(tài)學家坦斯利認為,生物與環(huán)境形成一個自然系統,正是這種系統構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種大小和類型的基本單元,這就是生態(tài)系統。,在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學者對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做出
43、了大量的研究,歸納起來,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多樣性與整體性相統一的原理。 第二,生態(tài)演替原理。 第三,循環(huán)和再生原理。 第四,生態(tài)平衡原理。 第五,最小因子原理。 第六,資源有限性原理。,2、生態(tài)自然觀的基本內容,生態(tài)自然觀是對機械自然觀的超越,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是在反思全球性問題和現代生態(tài)學的基礎上形成的。生態(tài)自然觀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主張事實與價值的統一,它與生態(tài)價值觀有必然的聯系。生態(tài)自然觀的基本思想大可以概括為下述幾個方面: (1)確立了生態(tài)概念。近代科學革命形成了實體(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等)概念,有力地推動了技術革命和工業(yè)革命。1
44、9世紀的第二次科學革命和20世紀的第三次科學革命,形成了開放的、整體的和相互聯系的實在觀,并且確立了生態(tài)概念?!吧鷳B(tài)”是生物有機體與周圍外部世界的關系,其主體是生物有機體。作為生物有機體而言,它的廣義生存條件既包括生物環(huán)境(其他生物),也包括非生物環(huán)境(大氣、水、土壤等等)。深層生態(tài)學認為,世界根本不能分為各自獨立的主體與客體,把一切實在看作是動態(tài)的、易變的、整體的、相互關聯的和相互依賴的。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人類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進一步深化了生態(tài)概念。生態(tài)概念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性質的整合:從空間維度來看,生態(tài)中的一部分是生物有機體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而另一部分是生物有機體與非生物環(huán)
45、境之間的關系。整個地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各構成部分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態(tài)是地球上各部分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協調。從功能維度來看,生態(tài)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以及它們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從時間維度來看,生態(tài)意味著歷史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歷史環(huán)境保護與自然環(huán)境保護是不可分割的。生態(tài)的核心在于系統的自適應性、自組織性與協調性。,(2)自然界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自然界是生物系統和環(huán)境系統共同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是以生命的維持、生長、發(fā)育和演替為主要內容的活系統。生態(tài)系統就是由生命有機體或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動態(tài)穩(wěn)定的自然系統。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
46、生物環(huán)境,以及它們之間所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營養(yǎng)結構,即食物鏈和食物網。我國民諺所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食物鏈的生動寫照。比如,青草昆蟲小鳥鷹構成一條食物鏈。,(3)人與自然界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有機的整體。自然形成了人,人也改造著自然。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之一,人只是生態(tài)系統的一部分,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自然是人參與其中、生死在一起的自然。盡管人類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但是人的身心也是在適應自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過程中得到進化的,人類不能脫離對生態(tài)系統的普遍聯系與協同一體的依賴。 早在1923年,現代生態(tài)倫理學的奠基人和創(chuàng)立者利奧波德認為,自然是由不同
47、的生命器官組成的機能性整體。在利奧波德看來,倫理觀念應由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擴展到處理人與大地以及人與在大地上生長的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關系。他指出:“大地倫理學的任務就是擴展道德共同體的界限,使之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或由它們所組成的整體:大地”1,并把人的角色由大地共同體的征服者變成為大地共同體的普通成員與普通公民。人類在自然中沒有等級差別,并不高于任何其他物種,人類也是生物聯合體中的一個平等的成員。人類的生存與其他部分的存在狀況緊密相連,生態(tài)系統的完整性決定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類無權破壞生態(tài)系統的完整性。,(4)生態(tài)系統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非線性非平衡系統,是穩(wěn)定性與變化性的統一。生態(tài)系統本身是非線性、非平衡的,它與環(huán)境具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具有自我調控、自我適應、自我穩(wěn)定的能力;在一定條件下,生態(tài)系統通過自組織方式向更有序的生態(tài)系統進化。隨機漲落是生態(tài)系統向新的狀態(tài)演化的觸發(fā)因子,并不能保證系統必然向更為有序的狀態(tài)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健康協議模板
- 2025年會員注冊合同書
- 2025年食品進口與代理銷售一體化合同范本3篇
- 期末復習綜合模擬卷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二零二五年度西餐廚師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交易信息保密協議3篇
- 二零二五版科研實驗室場地租賃與科研設備維護保養(yǎng)協議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整車買賣交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馬戲團安全設施與人員培訓合同4篇
- 門衛(wèi)安全責任書2025年版:智能化社區(qū)安全協議2篇
-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十章 概率》單元同步練習及答案
- 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項目組織人員安排方案
-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4章代數式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一病一品成果護理匯報
- AQ-T 1009-2021礦山救護隊標準化考核規(guī)范
- 鹽酸??颂婺崤R床療效、不良反應與藥代動力學的相關性分析的開題報告
- 消防設施安全檢查表
- 組合結構設計原理 第2版 課件 第6、7章 鋼-混凝土組合梁、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
- 建筑公司資質常識培訓課件
- GB/T 26316-2023市場、民意和社會調查(包括洞察與數據分析)術語和服務要求
- 春節(jié)值班安全教育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