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生藥的鑒定第三節(jié)生藥的鑒定方法.ppt_第1頁
第四章_生藥的鑒定第三節(jié)生藥的鑒定方法.ppt_第2頁
第四章_生藥的鑒定第三節(jié)生藥的鑒定方法.ppt_第3頁
第四章_生藥的鑒定第三節(jié)生藥的鑒定方法.ppt_第4頁
第四章_生藥的鑒定第三節(jié)生藥的鑒定方法.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節(jié) 生藥鑒定的方法,一、來源鑒定 應用植(動、礦)物的分類學等知識,對生藥的來源進行鑒定,確定其正確的學名,以保證應用品種的準確無誤。以原植物鑒定為例,1、觀察植物形態(tài),對具有較完整植物的標本,應注意其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的觀察,對繁殖器官(花、果、孢子囊、子實體等)應特別仔細,可借助放大鏡或解剖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點的形態(tài)構造。 同時注意對藥用部位進行觀察。,2、核對文獻,根據(jù)檢品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產(chǎn)地、別名、效用等線索,可查閱相關的中草藥書籍和圖鑒,加以分析對照。,重要參考文獻、著作:,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新華本草綱要、中國中藥資源叢書; 中藥志、中華本草、中

2、國藥材學、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鑒定學等。,3、核對標本,當確定未知種是什么科屬時,可以到有關植物標本館核對已定學名的該科屬標本。 要得到正確的鑒定,必須要求標本館中已定學名的標本正確可靠。,二、性狀鑒定 即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是以性狀,包括形態(tài)、大小、色澤、表面、質地、斷面、氣味等特征為依據(jù)對生藥進行鑒別的方法。,1、形狀,生藥的形狀與藥用部位有關。 如根類生藥有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等; 皮類生藥有卷筒狀、板片狀等; 種子類生藥有圓球形、扁圓形等。,老藥工們常以簡單、生動的語言加以概括,易懂易記: 如防風的根莖部分稱“蚯蚓

3、頭”; 川貝像“懷中抱月”; 海馬的外形為“馬頭蛇尾瓦楞身”。,防風,川貝,2、大小,生藥的大小指長短、粗細、厚薄。 有些很小的種子類生藥,如車前子、菟絲子等,應在放大鏡下測量。 表示生藥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大小幅度,系指生藥的常見大小。,3、顏色,各種生藥的顏色是不相同的,而同一生藥的色澤變化與生藥質量有關。 玄參要黑,丹參要紫,茜草要紅,黃連要黃。 如加工條件變化、貯藏時間不同或滅菌不當?shù)?,就會改變生藥的固有色澤,甚至引起?nèi)在質量的變化。,黃芩苷,酶,水解,黃芩素葡萄糖醛酸,具3個鄰位酚羥基,氧化,醌類(綠色),例如:黃芩,在觀察生藥的色澤時,生藥應干燥,并應在日光下觀

4、察。 色澤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斷面色澤的內(nèi)容。一般把質量好的色澤放在前面,二種色調(diào)組成描寫的應以后一種色為主,如黃棕色,即以棕色為主。,4、表面特征,生藥表面特征:有光滑、粗糙、皺紋、皮孔、毛茸等。 雙子葉植物的根類生藥頂部,有的帶有根莖; 單子葉植物根莖,有的具膜質鱗葉; 蕨類植物的根莖,常帶有葉柄殘基和鱗片。,5、質地,生藥質地可分為:軟硬、堅韌、疏松、致密、黏性或粉性等。 形容生藥質地的術語很多: 如質輕而松、斷面多裂隙,謂之“松泡”,如南沙參; 生藥富含淀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謂之“粉性”,如山藥;,南沙參,質地柔軟,含油而潤澤,謂之“油潤”,如當歸; 質地堅硬,斷面半透明狀或有光澤,謂之

5、“角質”,如郁金等。,六、斷面(fracture),斷面:一是指生藥自然折斷面,二是指用刀橫切(或削)成的斷面。 對于根及根莖、莖和皮類生藥的鑒別折斷面觀察很重要。 如茅蒼術易折斷,斷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狀結晶),白術不易折斷,斷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淀粉); 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 黃柏折斷面,呈纖維性; 苦楝皮的折斷面,裂片狀分層; 厚樸折斷面可見亮星。,黃柏,生藥斷面特征(cut surface character)非常重要,可通過觀察皮部與木部的比例、維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線的分布、油點的多少等特征區(qū)別易混品生藥。 對于橫切面特征的描述,經(jīng)驗鑒別有很多術語,如:

6、,黃芪有“菊花心”; 粉防已有“車輪紋”; 茅蒼術有“朱砂點”; 大黃根莖可見“星點”; 何首烏有“云錦花紋”; 商陸有“羅盤紋”等。,何首烏,云錦花紋,黃芪,菊花心,商陸,羅盤紋,七、氣(odour),有些生藥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這是由于生藥中含有揮發(fā)性物質的緣故,也成為鑒別該生藥主要依據(jù)之一。 如檀香、阿魏、麝香、肉桂、牡丹皮等。,八、味(taste),味是鑒別生藥時口嘗的實際滋味。 生藥的味與其含有的成分有關,每種生藥的味感是比較固定的,生藥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藥品質的標準之一。,如烏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為好; 黃連、黃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黨參以味甜為好。,九、水試,水試法是利用生藥在

7、水中或遇水發(fā)生沉浮、溶解、顏色變化、透明度、膨脹性、旋轉性、粘性、酸堿變化等特殊現(xiàn)象進行鑒別生藥的方法。 如西紅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黃色;,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顯碧藍色熒光; 車前子加水浸泡,則種子變黏滑,且體積膨脹; 熊膽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轉并呈黃色線狀下沉而不擴散。,十、火試,有些生藥用火燒之,能產(chǎn)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現(xiàn)象,作為鑒別手段之一。 如降香微有香氣,點燃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燒后留有白灰;,麝香少許用火燒時有輕微爆鳴聲,起油點如珠,似燒毛發(fā)但無臭氣,灰為白色; 海金沙易點燃而產(chǎn)生爆鳴聲及閃光,而松花粉及蒲黃無此現(xiàn)象,可資鑒別。,三、顯微鑒定,顯

8、微鑒定 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生藥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nèi)含物,描述顯微特征,制定顯微鑒別依據(jù),用以鑒定生藥品種和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顯微鑒定的一般方法,顯微鑒定 組織鑒定:觀察藥材的切片或磨片,鑒別其組織特征,適合于完整的藥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屬藥材的鑒別; 粉末鑒定:觀察藥材的粉末制片或解離片鑒別其細胞分子及內(nèi)含物的特征,適合于破碎、粉末狀藥材或中成藥的鑒別。,鑒定者:需具有植(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制片的基本技術。 鑒定時:根據(jù)觀察的對象和目的,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藥材,制備不同的顯微制片,依法進行鑒別。,植物性生藥,根、根莖、莖藤、皮、葉等類,制作橫切片觀察,必要時制縱切片; 果

9、實、種子類須作橫切片及縱切片觀察; 木類須觀察橫切、徑向縱切及切向縱切三個面。,鑒定葉、花、果實、種子、全草等類生藥,可取葉片、萼片、花冠、果皮、種皮制表面片,以觀察各部位的表面(皮)特征。 可將生藥作粉末片進行觀察。,可制解離組織片,以觀察某些細胞組織,如纖維、石細胞、導管等。 對于中成藥,可直接取目的物,選用不同試液制片,觀察粉末的具有鑒別意義的組織、細胞及細胞后含物顯微特征。,常用的顯微標本片,1、組織切片 切片方法 徒手切片:1020m,最為簡便、快速,較為常用。 石蠟切片:便于教學用。 滑走切片:有專用機器切制。,表面片:葉、花、果實、種皮等多用,可觀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 粉末片:

10、水合氯醛透化片; 醋酸甘油片或稀甘油片或水裝片 解離組織片:可用氫氧化鉀法,使細胞間質溶解,細胞分離后觀察目的物。,掃描電鏡等的應用,1偏振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 ) 在偏光顯微鏡下,生藥的鑒別要素在色彩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變化,可作為大多數(shù)植物、動物、礦物類生藥的顯微鑒別依據(jù)之一。,例如: 淀粉:在偏光顯微鏡下呈現(xiàn)黑十字現(xiàn)象,不同類型的淀粉其黑十字形象不同; 草酸鈣結晶:類型多樣,在偏光顯微鏡下呈不同的多彩顏色;,石細胞:在植物體內(nèi)廣泛分布,其細胞壁在偏光顯微鏡下呈亮黃色或亮橙黃色; 纖維、導管、礦物類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則呈強弱不同的色彩; 動物的骨碎片、肌纖維、結晶狀物、毛茸等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偏光

11、特性。,2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鏡) 掃描電鏡分辨率高,放大倍率5倍10萬倍,能使物質的圖像呈現(xiàn)顯著的表面立體結構(三維空間)的特征,觀察的樣品制備操作又較簡易,所以在生藥鑒定,特別在同科屬種間的表面結構的鑒別比較上,成為一種新的手段。,(二)中成藥顯微鑒定,例:六味地黃丸是由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六味藥組成,每味藥都有數(shù)個顯微特征,大部分特征又有橫向類別的交叉。選取六味藥各具專屬性的顯微特征,這樣六味藥物均可鑒別。,四 理化鑒定,理化鑒定: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學的或儀器分析方法,對生藥及其制劑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鑒定其真?zhèn)魏推焚|優(yōu)劣程度的一種方法。

12、,理化鑒定,中藥理化鑒定發(fā)展很快,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不斷出現(xiàn)。 可確定中藥的真?zhèn)蝺?yōu)劣; 開發(fā)利用新資源; 指導中藥材的栽培加工,擴大藥用部分; 制訂中藥質量標準。,常用的理化鑒定方法,(一)化學定性反應 呈色反應: 利用生藥的某些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試劑產(chǎn)生特殊的顏色反應來鑒別。,多在試管中進行,或在生藥切面或粉末上滴加各種試液,觀察呈現(xiàn)的顏色以了解某成分所存在的部位。 沉淀反應: 利用生藥某些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試劑產(chǎn)生特殊的沉淀反應來鑒別。,(二)顯微化學反應 將生藥的干粉、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載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學試液,使產(chǎn)生沉淀或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反應結果;或觀察所產(chǎn)生的特殊顏色。,(三)

13、微量升華 利用中藥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在一定溫度下能升華的性質,獲得升華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結晶形狀、顏色及化學反應作為鑒別特征。,(四)熒光分析 利用生藥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產(chǎn)生一定顏色的熒光性質進行鑒別。 例如 黃連飲片顯黃色熒光; 浙貝母粉末顯亮淡綠色熒光; 大黃粉末顯深棕色熒光。,(五)物理常數(shù) 包括相對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點、熔點等。,(六)色譜法 常用以下三種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TLC) 氣相色譜法(GC)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七)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見分光光度法 紅外分光光譜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外還有: 水分測

14、定 灰分測定 浸出物測定 揮發(fā)油測定 含量測定,生物檢定,第四節(jié) 生藥鑒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簡介,了解,大黃 Radix et Rhizoma Rhei,兩千多年前,大黃就作為我國特產(chǎn)的藥材而聞名于中外,成為國際性生藥。據(jù)記載:我國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黃應用。公元前114年已經(jīng)陜西運往歐洲。馬可波羅(12501323年)旅游東方時記載:“中國涼州(今甘肅)產(chǎn)大黃甚豐”。17世紀英國所用大黃為中國經(jīng)印度運往英國。16871762年間,俄國政府以中國大黃為專賣品,鑒別甚嚴,并以本品為主制訂了“莫斯科標準”,凡不適于該標準的盡行剔去。由上可見,大黃在歷史上就在歐洲享有盛譽。,歷 史,1、大黃始載于

15、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因根大而色黃而故名。以后歷代本草均有記載。 2、吳普謂:“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隴西(今甘肅)。八月采根,根有黃汁?!?3、蘇頌謂:“以蜀川錦紋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長一二尺。四月開黃花(與今藥用大黃相符)亦有青紅似蕎麥者(與今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相符)。 綜上所述:在植物來源方面:歷代本草所載的大黃主要是掌葉組的大黃,結合本草附圖,可認為與現(xiàn)今藥用的正品大黃相符。在質量方面:古本草認為以四川北部和甘肅的大黃為好。關于混淆品:在唐代已發(fā)現(xiàn)河北產(chǎn)大黃與正品大黃不同,與現(xiàn)在河北產(chǎn)商品“山大黃”(原植物為華北大黃Rheum franzanbachiiMunt.)相當。,來 源

16、 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L.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Maxim. ex Balf. 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莖。 注:Rheum(大黃屬)由Reuma“河”而來,示在伏爾加河的Rha地方有產(chǎn)。,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 藥用大黃,三種大黃的不同點:主要是葉片和花的區(qū)別 掌葉大黃葉片掌狀半裂,每裂片具粗齒,圓錐花序頂生,分枝帖于莖,花小,紫紅色或帶紫紅色。 唐古特大黃極似掌葉大黃,但其葉片掌狀深裂,裂片再分裂,裂片通常窄長,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窄線形(呈雞爪狀,故名雞爪大黃)。 藥用大黃與

17、掌葉大黃相近,但本種葉片淺裂,(一般僅達1/4)淺裂片大齒形或寬三角形,花較大,黃白色。,產(chǎn) 地,掌葉大黃主產(chǎn)于甘、青、藏、川等地,多為栽培。 唐古特大黃主產(chǎn)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藥用大黃主產(chǎn)于川、貴、云、鄂、陜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種習稱“北大黃”,后者習稱“南大黃”。 商品中以掌葉大黃產(chǎn)量大,唐古特大黃次之,藥用大黃較少。,采收加工,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凍之前或春季大黃未發(fā)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莖或細根,刮去粗皮,橫切成段或片,縱切成瓣,加工成卵圓形或圓柱形進行干燥。 曬黃曬后發(fā)汗,再曬,反復進行至干。 炕黃微火炕成5至6成干,發(fā)汗,涼干。 陰黃切片后用繩子穿起

18、,掛在屋檐下通風處陰干。,圓柱形、圓錐形、塊片狀、馬蹄形。表面黃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橫皺紋及縱溝)蛋結表面光滑,有類白色網(wǎng)狀紋理(有的形容為檳榔花紋,又稱錦紋大黃)。斷面黃棕色;根莖髓部有星點(異型維管束),根無星點,有放射狀紋理。氣清香,味苦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黃色。以質堅實、氣清香、味苦而微澀者為佳。,性 狀 鑒 定,掌葉大黃橫向切斷面,星 點,皮 部,名詞術語: 錦紋:指藥材表面或橫切面上類白色薄壁組織與紅棕色射線及星點交互排列形成的織錦狀紋理,習稱錦紋,如大黃。 星點:指大黃根莖橫切面上髓部的異形維管束呈暗紅色的星芒狀小點,習稱星點。,顯微鑒別,根莖及橫切面:偶有

19、殘存的木栓層皮層窄韌皮部寬廣,粘液腔外大內(nèi)小木質部導管非木化髓部寬廣,有內(nèi)韌式的異型維管束;根無髓部,無異型維管束薄壁組織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鈣簇晶,粉末特征: 大型的草酸鈣簇晶,直徑可達190um,棱角大多短鈍。大型的網(wǎng)紋導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淀粉粒眾多,單粒圓球形、長圓形,臍點大多,成 分,蒽醌衍生物 游離型:為抗菌成分。大黃酸(rhein)、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 結合型:為主要瀉下成分。雙蒽酮甙:番瀉甙(sennoside)A、B、C、D。瀉下作用最強。游離蒽醌類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瀉下作用。 鞣質類有沒食子

20、酰葡萄糖、沒食子酸、d-兒茶素等。為收斂成分,具收斂止血的作用。 尚含四種大黃酸甙(rheinosides)A、B、C、D。亦為瀉下成分。,理化鑒別,微量升華: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可見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加堿顯紅色。(蒽醌類成分) 熒光鑒別: 藥材新鮮斷面于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濃棕色熒光。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再滴加稀乙醇擴散后呈黃色或淡棕色環(huán),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棕色或棕紅色熒光,不得顯持久的亮藍紫色熒光。 檢查羥基蒽醌衍生物: 粉末用稀鹽酸與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層,加碳酸氫鈉試液,堿液層顯紅色。,返 回,薄層鑒別,對照品:大黃酸、大黃藥材 吸附劑:硅膠H薄層板 展

21、開劑: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 1) 1、在與大黃酸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氣中熏后,日光下檢視,斑點變?yōu)榧t色。)2、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五個橙黃色熒光斑點。,供試品色譜中,質量評價,干燥失重:不得過15.0% 灰分:總灰分不得過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8% 土大黃苷:取本品粉末甲醇浸液點于濾紙上,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不得顯持久的亮紫色熒光。 浸出物:熱浸法測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25.0% 含量測定:HPLC測定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及大黃素甲醚的總量,不得少于1.5%,2005年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

22、,目鏡測微尺,觀察細胞和后含物時,常需要測量其直徑、長短(以m計),作為鑒定依據(jù)之一,測量可用目鏡測微尺進行。 先將目鏡測微尺用載臺測微尺標化,計算出每一小格的m數(shù),應用時將測得物的小格數(shù),乘以每一小格的m數(shù),即得所欲測定物的大小。,二、顯微鑒定要點,(一)根類生藥 1、根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雙子葉植物: 多為次生構造,表層為木栓組織; 皮層一般已不存在;栓內(nèi)層發(fā)達呈皮層樣,稱次生皮層; 韌皮部較發(fā)達;形成層環(huán)多明顯;,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木薄璧細胞及木射線組成; 中央大多無髓。 少數(shù)為初生構造,皮層寬,中柱小,木質部束及韌皮部束數(shù)目少,相間排列,初生木質部呈星芒狀,一般無髓。,有異常構

23、造(三生構造): 何首烏根的形成層環(huán)外方有數(shù)個復合維管束; 牛膝根有數(shù)輪同心排列的維管束(維管束環(huán)的束間形成層不明顯); 商陸根有數(shù)輪同心排列的形成層環(huán)及其所形成的三生構造;,單子葉植物 無木栓組織,其表皮細胞外壁有時增厚,也有表皮發(fā)育成數(shù)列根被細胞,壁木栓化或木化; 皮層寬廣,占根的大部分,內(nèi)皮層凱氏點通常明顯; 中柱小,木質部束及韌皮部束數(shù)目多,相間排列成一圈。 中央有髓。,根類生藥常有分泌組織,大多分布于韌皮部,有乳管、樹脂道、油室或油管、油細胞等。 根類生藥中常有各種草酸鈣結晶,如簇晶、方晶、砂晶或針晶等,兼有簇晶與針晶或砂晶與簇晶共生。 纖維、石細胞及淀粉粒、菊糖的有無及其形狀亦應注

24、意。,2、根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木栓組織:多見,注意木栓細胞表面觀的形狀、顏色、壁的厚度,有的可見木栓石細胞(如黨參)。 導管:一般較粗,注意其類型、直徑、導管分子的長度及末端壁的穿孔的形狀及排列等。,石細胞:應注意形狀、大小、細胞壁增厚形態(tài)和程度、紋孔形狀及大小、孔溝密度等特征。 纖維:觀察時注意纖維的類型、形狀、長短粗細等;注意纖維束的周圍細胞是否含結晶形成晶鞘纖維。,分泌組織:注意分泌細胞、分泌腔(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等類型、形狀、顏色、周圍細胞的排列及形態(tài)等特征。 結晶:大多為草酸鈣結晶,偶有含硅質塊的,應注意結晶的類型、大小、排列及含晶細胞的形態(tài)等。,淀粉粒:一般較小,應注意淀粉

25、粒的多少、形狀、類型、大小、臍點形狀及位置、層紋等特征。,(二)根莖類生藥,1、根莖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根據(jù)中柱、維管束的類型,區(qū)別其為蕨類植物、雙子葉植物或單子葉植物的根莖。 蕨類植物根莖:外層為厚壁性的表皮及下皮細胞,基本組織較發(fā)達。中柱的類型有:原生中柱、雙韌管狀中柱及網(wǎng)狀中柱等。,雙子葉植物根莖:有木栓組織;皮層中有時可見根跡維管束;中柱維管束無限外韌型;中心有髓。少數(shù)種類有三生構造,髓部有復合維管束。 單子葉植物根莖:外層為表皮;皮層中有葉跡維管束;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中散有多數(shù)有限外韌維管束,也有周木維管束(如菖蒲);多含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胞中。,2、根莖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注意

26、鱗莖、塊莖、球莖常含多量較大的淀粉粒,其形狀、大小、臍點、層紋以及復粒等特征是鑒別的重要依據(jù); 鱗莖的鱗葉表皮??刹煲姎饪?;,單子葉植物根莖較易見到環(huán)紋導管; 蕨類植物根莖一般只有管胞,無導管。,(三)莖藤類生藥,1莖藤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根據(jù)維管束的類型及排列: 雙子葉植物莖 單子葉植物莖,雙子葉植物莖: 草質莖:有表皮;皮層為初生皮層,有的可見內(nèi)皮層;中柱鞘常分化為纖維或夾雜有石細胞;束中形成層明顯;次生韌皮部大多成束狀或板狀,少數(shù)呈筒狀;髓射線較寬;髓較大。,木質莖:外層為木栓組織;皮層多為次生皮層;中柱鞘厚壁組織多連續(xù)成環(huán)或斷續(xù);形成層環(huán)明顯;次生韌皮部及次生木質部呈筒狀結構;射線較窄,

27、細胞壁常木化;髓較小。,單子葉植物莖: 最外層為表皮,基本組織中散生多數(shù)有限外韌維管束,中央無髓。 裸子植物莖: 木質部主為管胞,通常無導管。,2藤莖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除了無葉肉組織外,其它組織一般都可能存在。,(四)皮類生藥,1皮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皮類生藥:指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形成層以外的部分,以莖干皮的種類較多,根皮、枝皮的種類較少。 木栓組織:注意層數(shù)、顏色、細胞壁的增厚程度;,皮層及韌皮部:有厚壁組織存在,是為鑒定特征,要注意纖維和石細胞的形狀、大小、壁的厚度、排列形式等。 皮類生藥常有樹脂道、油細胞、乳管等分泌組織以及草酸鈣結晶。,2皮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主要有木栓細胞、纖維、石細

28、胞、分泌組織及草酸鈣結晶等,都有鑒別意義。,(五)木類生藥,1木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從三個切面觀察組織構造: 橫切面:年輪、木射線寬度(細胞列數(shù))、密度,導管等; 徑向縱切面:木射線的高度、長度及細胞類型等;,切向縱切面:觀察木射線的形狀(梭形或線狀)、寬度、高度及類型(單列或多列),同時觀察導管、木纖維等。 、木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以導管、韌型纖維、纖維管胞、木薄壁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以及細胞后含物為主要鑒別點。,(六)葉類生藥,1葉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橫切片觀察: 表皮:要注意上、下表皮細胞的形狀、大小、外壁、氣孔、角質層厚度,以及有無內(nèi)含物,特別是毛茸的類型及其特征。,葉肉:注意柵欄組織細胞的形狀、

29、大小、層數(shù)及所占葉肉的比例和分布; 葉脈:觀察維管組織的形狀、類型以及周圍或韌皮部外側有無纖維層。,2葉的表面制片 主要觀察表皮細胞、氣孔及各種毛茸的全形。 注意上、下表皮細胞的形狀,垂周壁及有無紋孔,角質層紋理,氣孔的類型及副衛(wèi)細胞數(shù)。,3葉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與葉的表面制片基本一致,但毛茸多碎斷,粉末中還可見到葉片的橫斷面及晶體。,(七)花類生藥,1花類生藥的顯微鑒定 根據(jù)不同的生藥,將苞片、花萼、花冠、雄蕊或雌蕊等分別作表面制片,或將完整的花作表面制片觀察。 苞片、花萼的構造,與葉相似。,2花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花粉粒:是鑒別花類生藥的主要特征,注意其形狀、大小、萌發(fā)孔形態(tài)、外壁構造及紋飾(

30、理)等特征。 花粉囊內(nèi)壁細胞,毛茸; 注意草酸鈣結晶、分泌組織及色素細胞等。,(八)果實類生藥,1果實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觀察果皮的組織特征,由子房壁分化和增大形成的真果的果皮,可分為: 外果皮:相當于葉的表皮,為1列表皮細胞,需注意的問題同葉類。,中果皮:相當于葉肉,為多列薄壁細胞,有細小維管束散布。 內(nèi)果皮:相當于葉的表皮,變異較大,有的為1層薄壁細胞,有的散在石細胞,有的為結晶細胞層,也有分化為纖維層。,2果實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外果皮細胞的形狀、垂周壁的增厚狀況、角質層紋理以及非腺毛、腺毛的有無及中果皮、內(nèi)果皮的細胞形態(tài)等特征。,(九)種子類生藥,1種子類生藥的組織構造 重點觀察 種皮的構造,有的種皮只有1層細胞,多數(shù)的種皮由數(shù)種不同的細胞組織構成;,種子的外胚乳、內(nèi)胚乳或子葉細胞的形狀、細胞壁增厚狀況; 所含脂肪油、糊粉?;虻矸哿5?。,2種子類粉末生藥的觀察 注意種皮的表面觀及斷面觀形態(tài)特征; 注意種皮支持細胞、油細胞、色素細胞的有無和形態(tài); 有無毛茸、草酸鈣結晶、淀粉粒、分泌組織碎片等。,(十)全草類生藥,大多為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少數(shù)為帶根的全株。 全草類包括了草本植物藥的各個部位,其顯微鑒定可參照以上各類生藥的鑒別特征。,(十一)菌類生藥,大多以子實體或菌核的形式入藥。 觀察時應注意菌絲的形狀、有無分枝、顏色、大??; 團塊、孢子的形態(tài); 結晶的有無及形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