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治療_第1頁
腦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治療_第2頁
腦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治療_第3頁
腦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治療_第4頁
腦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治療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張 昱,腦血管性癡呆 診斷和治療,老年期癡呆,中國的老齡化和癡呆 血管性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癡呆 路易體癡呆 額顳葉癡呆,中美老齡化狀況之比較,(WHO, 1998),中國,美國,香港老年華人的癡呆患病率,%,(Chiu HFK et al, Neurology 1998; 50: 1002-1009),年齡,要點,中國的老齡人口增長迅速 中國癡呆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 中西方的癡呆危險因素可能不同,逐漸發(fā)病 緩慢進展,額顳葉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癡呆,局灶性體征,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病,路易體癡呆 帕金森病/癡呆,癡呆綜合癥的 鑒別診斷,非典型的,罕見癡呆 (例如,

2、CJD),實驗室異常,甲狀腺機能減退 B12缺乏,癡呆,記憶障礙 其他認知領域的功能障礙 語言, 結構, 執(zhí)行功能 先前功能的減退 能力喪失 (日常生活能力受損) 排除譫妄,毒性-代謝性癡呆,甲狀腺機能減退 維生素 B12 缺乏 器官功能衰竭 藥物治療引致的腦病 酒精中毒/藥物濫用 VDRL, HIV, ESR等,依病史與體檢而定,各種癡呆類型的患病率,(Liu L, et al, Dementia Geriatr Cog Disorders 2003; 15: 226-230),腦血管性癡呆:指由于各種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血引起的癡呆。隨著社會老齡化,

3、腦血管病的增多,VD 的患病率明顯上升。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一、發(fā)病率與危險因素 1發(fā)病率 歐美:AD約占老年期癡呆的50%。 VD約占15%20%, 混合型癡呆占15%20%。 日本:AD占33.7%, VD占36.3%, 混合型癡呆占9.5%, 其他原因占10.5%。, 我國11城市普查:60歲以上老人中, VD的患病率為324/10萬人口, AD為238/10萬人口,VD略高于AD。 VD在城市:478/10萬人口; 在農(nóng)村:140/10萬人口。,2危險因素 高血壓動脈硬化 心臟病 高脂血癥 糖尿病 吸煙 腔梗/白質(zhì)疏松 遺傳因素,血管性癡呆類型,多發(fā)性梗死性癡呆(MID) 要害性梗

4、死 腔隙狀態(tài) 皮質(zhì)下動脈硬化性腦病(BD) 腦動脈淀粉樣變(CAA) 伴有皮質(zhì)下梗死及白質(zhì)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ADASIL),三、臨床類型 1 多發(fā)性梗死性癡呆(MID) Hachinski于1974年提出,癡呆與梗死部位有關。 MID梗死部位頻率依次為基底節(jié)區(qū)、額葉、顳葉、枕葉。 臨床表現(xiàn):記憶障礙、思維和判斷力障礙、性格改變、情緒障礙。,2要害性梗死(strategic infarct) 癡呆與要害區(qū)梗死有關。 常為單一動脈閉塞。 大腦后動脈供血區(qū),如丘腦、角回、尾狀核、顳葉中下回等區(qū)病變。 大腦前動脈區(qū)的雙側額葉病變。 基底節(jié)、尾狀核及雙側丘腦小的血管損害,3. 腔隙狀態(tài)

5、 單一的腔隙梗死缺乏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臨床癥狀,但已構成癡呆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 反復的腔隙梗死,使深部白質(zhì)梗死灶數(shù)目增多,形成腔隙狀態(tài)。 表現(xiàn)為:精神障礙、癡呆 假性球麻痹癥狀 動作緩慢、四肢肌張力增高 錐體束征陽性,4皮質(zhì)下動脈硬化性腦?。⊿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 又稱Binswanger?。˙D) 1894年首先由Binswanger報道。 臨床特點為伴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 進行性癡呆 病理為大片腦白質(zhì)脫髓鞘而弓狀纖維保留。 影像學MRI示腦白質(zhì)疏松。,通過我們的研究,將本病的CT表現(xiàn)分三型: 型病變局限于腦室前角、額葉,尤其

6、是額后部; 型 病變局限于側腦室后角周圍,枕葉及半卵圓中心后部; 型病變環(huán)繞側腦室彌漫于整個腦深部白質(zhì)。,5 腦動脈淀粉樣變(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本病是由于淀粉樣物質(zhì)在體內(nèi)各組織、腦內(nèi)沉積所致。 多見于老年,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 發(fā)病率:61-70歲的發(fā)病率為8% 91-100歲的發(fā)病率為58%。 CAA的病因尚不清楚。,臨床特點: 腦葉出血型可位于額葉、顳葉、頂葉 及枕葉。 缺血型病程可緩慢進展,也可突發(fā), 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減退。 無癥狀型生前無癥狀,尸檢后發(fā)現(xiàn)。,6 . 伴有皮質(zhì)下梗死及白質(zhì)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Cerebal au

7、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 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于1977年由Sourander首先報告。有遺傳因素,病因為19號染色體Notch3基因突變。目前尚無治療方法,預后較差。,臨床特點: 偏頭痛 30余歲出現(xiàn)。多反復發(fā)作,間期 無癥狀。 多發(fā)性皮質(zhì)下梗死 約80%的患者有多發(fā)性 皮質(zhì)下梗死,通常在40-50歲出現(xiàn)。 進行性血管性癡呆和精神障礙 多在50多 歲出現(xiàn)。約1/3患者以額葉癥狀為主。 癲癇 部分患者有癲癇大發(fā)作,有的僅以癲癇 發(fā)作為主要表現(xiàn)。,Binswang

8、ers病,血管性癡呆診斷,癡呆 腦血管疾病 局灶性體征, 和 異常影像學表現(xiàn) 癡呆和腦血管疾病相關 中風后三個月內(nèi)發(fā)生 突然起病, 階梯狀惡化 阿爾茨海默病合并腦血管疾病常見,(Roman G, et al, Neurology 1993; 43: 250-256),血管性癡呆的治療,控制危險因素 高血壓 高血脂 預防中風 血小板凝集抑制劑 華法令用于栓塞性疾病 改善認知功能 膽堿酯酶抑制劑 抗精神病藥物,如有需要,癡呆伴膽堿能缺陷的發(fā)生率,N = 382,對膽堿能抑制劑有反應,對膽堿能抑制劑無反應,膽堿酯酶抑制劑,全面性 認知 功能 行為 延遲到護理院的時間 照料者的時間和負擔,(Nolte

9、 J. The human brain, 5th ed. Mosby, Philadelphia, 2002),膽堿能系統(tǒng)示意圖,認知功能血管性癡呆研究: 臨床癡呆分級 (CDR), 總分,ITT LOCF 195 196 194,多奈派齊 10mg n= 多奈派齊 5mg n= 安慰劑 n=,臨床改善,臨床減退,基線水平,*,*,*,*P0.05 對比安慰劑,-0.6,-0.4,-0.2,0,0.2,0.4,研究周數(shù),LS與基線水平變化的均值(SE),Pratt RD. Oral presentation at: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Vascul

10、ar Dementia; January 25, 2002; Salzburg, Austria.,多奈派齊改善皮質(zhì)性和皮質(zhì)下VaD的認知功能,皮質(zhì)下 VaD (N=625),皮質(zhì)性 VaD (N=131),(Passmore AP, et al. Geneva/Springfield Mtg; Montreal Canada, April 2004),ADASCog 評分變化,加蘭他敏: 對血管性和混合性癡呆的NPI分數(shù)變化,-2,-1,0,1,2,0,2,4,6,安慰劑,加蘭他敏 24 mg/天,時間 (月),改善,惡化,總體 NPI變化的均數(shù)( SE),*P = 0.016 對比安慰劑,

11、*,(Erkinjuntti et al, Lancet 2002; 359: 1283-1290),要點,腦血管疾病是癡呆的一種常見原因 神經(jīng)學檢查, 精神狀態(tài)改變和影像學檢查有助于區(qū)分VaD和AD VaD認知功能改變可能對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有反應,中國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Chen RC,et al, Neurology 2001; 57: 1679-1686),年齡,帕金森病,運動遲緩 僵直 靜息時震顫 對多巴胺能治療有反應 40%發(fā)生癡呆 皮質(zhì)路易小體與癡呆相關,額顳葉癡呆的治療,5-羥色胺類物質(zhì)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

12、的障礙 以語言和視覺空間的改變?yōu)榈湫?獲得性的,喪失能力的 緩慢進展 無局灶性體征、早期步態(tài)改變或驚厥 無其他潛在原因,(McKhann G, et al, Neurology 1984; 34: 939-974),阿爾茨海默病: MRI 和 PET影像,阿爾茨海默病: 神經(jīng)炎斑和纖維纏結,(Cummings JL, Cole G. JAMA 2002; 287: 2335-2338),神經(jīng)炎斑,神經(jīng)纖維纏結,最少 最多,最少 最多,用11CPMP PET測量的乙酰膽堿酯酶水解情況,(DLB 和 PDD 少于 AD, AD 少于 NC; Bohnen et al, Arch Neurol 20

13、03; 60: 1745-1748),平均皮質(zhì)水解率,帕金森病的精神癥狀對多奈派齊的反應,量表評分 (N=6),(Bergman J, Lerner V. Clin Neuropharm 2002; 25: 107-110),SAPS 陽性癥狀評估表 CGI 臨床總體印象,路易體癡呆,癡呆 符合下列3項中的2項: 帕金森病 視幻覺 波動的認知 皮質(zhì)中的路易小體 (新皮質(zhì)/邊緣系統(tǒng)),(McKeith I, et al, Neurology 1996; 47: 1113-1124),路易體癡呆,邊緣系統(tǒng)皮質(zhì)的路易小體,(Cummings JL.Neuropsychiatry of AD. Mar

14、tin-Dunitz, London, 2002),路易體癡呆的治療,運動功能增強 多巴胺能藥物 改善認知功能藥物 膽堿酯酶抑制劑 抗精神病藥物,如有需要,路易體癡呆對多奈派齊的反應,MMSE (N=46),(Onofrj M, et al. Clin Neuropharm 2003; 26: 239-251),卡巴拉汀對路易體癡呆的作用,改善,NPI - 4項評分與基線水平的變化 (口服),*,*p0.05 (ANOVA/ANCOVA),基線第12周第20周,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艾斯能 安慰劑,(McKeith et al, Lancet 2000; 356: 2031-2036),腦干 路易小體,淀粉樣斑塊,路易體癡呆,初始癡呆 路徑,初始帕金森病 路徑,病理學 皮質(zhì)路易小體 腦干路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