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課件.ppt_第1頁
《祭十二郎文》課件.ppt_第2頁
《祭十二郎文》課件.ppt_第3頁
《祭十二郎文》課件.ppt_第4頁
《祭十二郎文》課件.ppt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4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人生之不幸,往往會成就文學(xué)之大幸,這是文學(xué)史上最殘酷的事實。比如:,祭十二郎文 韓 愈,第一課時,學(xué)習(xí)目標: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知識。 2、反復(fù)朗讀,疏通文意,落實重點字詞句。 3、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情感,理清文章思路。,祭文是祭祀時誦讀的文章。古代的祭祀,有的為禱告晴雨,有的為祈求降福,有的為驅(qū)逐邪魔,有的為哀悼死者。祭祀時要誦讀一篇或幾篇文章,訴說目的、要求,這些文章就稱為祭文。,何為“祭文”?,以前學(xué)過的祭文:,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雨果的巴爾扎克葬詞,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舊知檢測,祭文(悼詞)一般先簡介死者逝世情況(職務(wù)、時間、地點、死因、享年等),表示

2、哀悼之情;然后介紹死者生平事跡,評價其功德貢獻;最后向死者親屬表示吊唁慰問,號召生者學(xué)習(xí)死者的品質(zhì)精神。,文體簡介,本文既不同于傳統(tǒng)祭文,又不同于韓愈本人撰寫的其他大量的哀辭、祭文、銘狀、碑志。那些都是應(yīng)約而寫,是念給生者聽的。而本文不為發(fā)表,是作者面對死者敘往事訴衷腸的肺腑之言。紅樓夢中“寶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兒誄(lei)就屬于這種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了解作者,韓愈, _代文學(xué)家,字( ),號( ),世稱_ 。因官吏部侍郎,又稱_ 。謚號“文”,又稱_。 與( )一同倡導(dǎo)了( )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 ) 之首。杜牧把韓愈的散文與杜甫的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 ”。,唐

3、,退之,昌黎,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柳宗元,唐宋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舊知檢測,寫作背 景,韓愈三歲喪父,由兄嫂撫養(yǎng)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老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韓愈與十二郎年齡相去不遠,雖為叔侄,實同兄弟,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感情深厚。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官運好轉(zhuǎn),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撫養(yǎng),從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種種情景都一齊涌上心頭;自己的衰病,子孫輩的幼小,這是眼前必

4、須正視的現(xiàn)實。所有這一切,匯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萬端,百思縈集,情不能已,因而寫成此文。,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愈的散文與杜甫的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dǎo)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fā)展道路。,韓愈的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

5、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誦讀課文 把握情感,思考:本文以抒情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標志性詞語? 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2、 5、11、12自然段,標志性詞語為段首“嗚呼”。 應(yīng)帶著什么感情朗讀此文? 哀痛、悔恨,再讀課文,理清思路,主體部分(2-11段),第1段:交代祭奠時間、對象、方式。,第12段:再抒悲情。,一(2-)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二 (-)寫十二郎之死。,三(10-11)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1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嗚呼!其信

6、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3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4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 5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6學(xué)海導(dǎo)航 62頁 第1、2小題,第二課時,教學(xué)目標: 研讀課文內(nèi)容,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合 作 學(xué) 習(xí),1、第二三段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根據(jù)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韓愈的生平?這一部分側(cè)重寫什么情感?分哪幾個層次寫的? (第三、四組) 2、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第一、二組),3、祭妹文與祭十二郎文有什么異同點,合 作 學(xué) 習(xí),1、第二三段各寫了什

7、么內(nèi)容?根據(jù)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韓愈的生平?這一部分側(cè)重寫什么情感?分哪幾個層次寫的? (第三、四組),第二段寫身世家世 第三段回憶成年后與十二郎聚散離合的往事:聚少離多,抱憾終生 寫自己為生活奔走,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jīng)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也是對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貴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敘事是抒情的基礎(chǔ)。詳敘幼時及成年后與十二郎聚散離合的往事,突出叔侄孤苦相依,見出叔侄感情基礎(chǔ)深厚。往事歷歷在目,憶之深乃因情之切,于敘事中,亦可見作者真情。,探討思考:祭文之初,作者為什么要詳敘幼時及成年后與十二郎聚散離合的往事?,合 作 學(xué) 習(xí),

8、2、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第一、二組),三個“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詰的語氣,強化作者極度震驚的心情。,三個“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祭妹文與祭十二郎文有什么異同點,相同點:都以敘述生活瑣事為主,通過當時生活事件的真實再現(xiàn),將自已的悲痛之心,懷念之情寓于敘述之中。 不同點:袁文回憶兒時的生活細節(jié),以歡快之事為主,相反相成;韓文則側(cè)重兩代人之間的悲慘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際遇,情深意慘。兩文方法不盡相同,但可謂異曲同工,都將自己痛憾和懷念之情寓于敘事之中。,年、月、日

9、,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具體研讀第一部分(1-3),思考:文章開頭告訴了我們什么?,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 ,說明祭奠的時間,對象,遠奠的方式。首告聞喪以志哀.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表哀悼之情,第二段寫身世家世 第三段回憶成年后與十二郎聚散離合的往事:聚少離多,抱憾終生 寫自己為生活奔走,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jīng)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也是對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貴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抒悔恨之情,根據(jù)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韓愈的生平 三歲:父母雙亡 少年:兄長去世 十九歲

10、:到京城 二十三歲:回家省親 二十七歲:嫂子去世 二十九歲:去汴州任幕僚 三十一歲:罷官、侄子去世,具體研讀第2-3段(生前):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齊讀第二、三段。,翻譯句子: 1、惟兄嫂是依。 2、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第一部分側(cè)重寫什么情感?分哪幾個層次寫的?,生離之情,幼時為伴, 未曾相離,三別三會, 聚少離多,少強先歿, 抱憾終生,第一部分,你認為最感人的細節(jié)在何處?,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笔胫^少者歿而

11、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具體研讀第二部分(49段)(身死):寫十二郎之死。,點撥:采用“反差”敘述手法抒人生無常之慨。 作者自感眼花、發(fā)白、齒搖、體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壯康強,又蒙“吾兄之盛德”,理當存全。孰料卻偏偏相反,“少者強者而夭歿”。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頓生下文真邪夢邪、信也不信也的種種懷疑。,2、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三個“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詰的語氣,強化作者極度震驚的心情。,借助文言虛詞表達思想感情,三個“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嗚

12、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連用連詞和語氣詞的做法作用很大。第一可以加重語氣,使表達的感情更強烈;第二可以押韻和增強文章的節(jié)奏,從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動讀者的心。,文章第二部分(4-9段)的思路是怎樣的?,死別之情,驚聞噩耗, 疑夢非真(5),若死有知, 愿從汝死(6),子孫幼弱, 睹之

13、生悲(7),病因死期, 縈迥于心(8、9),少強先歿,不合常情(4),(1)雖說如此,我自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fā)有的變成全白了,松動的牙齒有的已經(jīng)脫落了。(2)體質(zhì)一天比一天衰弱,(3)精神一天不如一天。(4)不用多久,我就跟著你去了么!如果死后能有知覺,那分離的日子也不會太久了;如果死后沒有知覺,那我也悲傷不了多少時候,而沒有悲傷的日子倒是無窮無盡的。 你的兒子(5)才十歲,我的兒子剛五歲。年少身強的都不能保全,像這樣的(6)孩子,又怎么能(7)期望他們(8)成長立業(yè)呢?悲痛??!悲痛啊!,(1)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欲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欲脫而落矣,(2)毛血日益衰,(3)志氣日益微,(4)

14、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5)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6)孩提者,又可(7)冀其(8)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你去年來信說:“(1)近來得了軟腳病,(2)時常發(fā)作的很(3)厲害。”我說:“(4)這種病,江南人是常有的?!蔽丛鵀槟氵@種病而擔(dān)憂。唉!難道你竟然(5)因為這種病而喪失了生命嗎?(6)還是因為有別的疾病而導(dǎo)致喪生呢? 你的信,是去年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來信說,你死于六月二日;耿蘭報喪的信沒有說明你死的月日。(7)大約東野的使者沒有向家人問明死期;(8)而耿蘭的喪報不懂得(9)應(yīng)當說明死期?東野給我寫信時

15、向使者詢問死期,使者不過(10)信口胡答罷了?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汝去年書云:“(1)比得軟腳病,(2)往往而(3)劇?!蔽嵩唬骸?4)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其竟(5)以此而殞其生乎?(6)抑別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7)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8)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9)乃問使者,使者(10)妄稱以應(yīng)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1)使建中祭汝,(2)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3)彼有食可守,以(4)待終喪,則待終喪而(5)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

16、汝喪。吾(6)力能(7)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8)兆,然后惟其所愿。,現(xiàn)在我(1)派建中來祭你,(2)慰問你的兒子和你的奶媽。(3)他們家中有糧可以守你的靈,(4)到喪期結(jié)束,那么就等到喪期完了再(5)接他們來;如果不能等到喪期結(jié)束,就立即接他們來,其余奴婢下人,都讓他們守你的喪。如果我有(6)能力給你(7)遷葬,最終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8)墓地里,然后讓奴婢們按她們的心愿,或去或留。,梳理第三部分(1012段),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

17、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著時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你去世了我不能撫摸你的遺體表達我的哀思,入斂時我不能靠在你棺木旁,下葬時我不能親臨你墓穴邊。我的行為背負了神明,而使你年少夭折。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我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顧共同生活,又不能和你相互陪伴一同去死;如今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活著時你的影子不能與我的形體相依偎,死后你的魂靈不能和我在夢里相聚會。這實在是我造成的,又能怨恨誰呢!,“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

18、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 尚饗!,那蒼蒼的上天啊,我的痛苦何時才有盡頭!從今以后,我沒有心思活在人世了!我應(yīng)當在伊水和潁水之畔置幾頃田地,來度過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期望他們長大成人;撫養(yǎng)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他們出嫁,我的心愿不過如此罷了! 唉!言語有窮盡之時,而哀痛之情卻是無盡的,這些你是知道了呢?還是不知道呢?啊,悲慟?。?祈望你享用祭品吧!,分析: 第三部分的思路,祭奠亡靈 (1011),吊慰家屬,改葬,事事不忘,行負神明,追悔莫及, 撫孤成立,馀年之愿,蘇 軾 語,“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

19、不下淚者,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 請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其人必不孝;,其人必不友。,課文內(nèi)容歸納,這篇祭文以樸實自然的文字,訴說兩從共同的孤苦身世,所經(jīng)歷的動蕩生活,他們生離死別的痛苦,以及對死者身后事務(wù)的安排。字字出自肺腑,寄寓了作者對亡靈的無限哀思和懷念。,敘寫家庭身世,生活瑣事 抒寫無限哀痛,人生疑慮,家族之凋落,死者之早夭,己身之先衰,天理神明,生死之數(shù),后嗣成立,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無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絕調(diào),文章以情感人,集中表現(xiàn)了哪些情感?試以四字句概括,漢魏以來,祭文多仿詩經(jīng)中雅、頌的四字韻語,也有駢文的。韓愈的這篇祭文,雖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

20、氣勢飛動,打破了一般祭文為死者歌功頌德的陳腐舊套。此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有創(chuàng)新的特色。,拓展延伸,諸葛亮吊周瑜,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 吊君幼學(xué),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yè),割據(jù)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zhèn)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 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zhì);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fā);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

21、千結(jié);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犄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 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袁枚祭妹文片段,(一)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入戶,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

22、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诋敃r不將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祭十二郎文片段,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猶小,當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妹文與祭十二郎文有什么異同點,相同點:都以敘述生活瑣事為主,通過當時生活事件的真實再

23、現(xiàn),將自已的悲痛之心,懷念之情寓于敘述之中。 不同點:袁文回憶兒時的生活細節(jié),以歡快之事為主,相反相成;韓文則側(cè)重兩代人之間的悲慘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際遇,情深意慘。兩文方法不盡相同,但可謂異曲同工,都將自己痛憾和懷念之情寓于敘事之中。,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碑斎?,這些說法未免帶有夸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課后練習(xí):,寫一篇懷念你熟悉的人或物的短文,抓住一些典型的生活片段或給人印象最深的內(nèi)容來寫,在記敘中穿插抒

24、情的語句或語段。,文言知識歸納,解釋下列活用的詞,乃能銜哀致誠,不省所怙,汝又不果來,莫如西歸,而視茫茫,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之純明宜業(yè)其者,蒼蒼者欲化為白矣,然后惟其所愿,長吾女與汝女,名:誠意,動:實現(xiàn),果真,動:依靠,狀:向西,名:視力,動:繼承事業(yè),名,愿望,使動:使長大,名:盡頭,名:黑發(fā);白發(fā),1、當不復(fù)記憶 2、吾去汴州 3、而齒牙動搖 4、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5、將成家而致汝 6、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7、志氣日益微,古義:再,又。今義:重復(fù),往復(fù)。,古義:離開。今義:往,到去,古義:松動。今義:不穩(wěn)固,不堅定,古義:成長立業(yè)。今義:開始存在或有根據(jù)。,古義:安家。今義:男子結(jié)婚,古義:沒多久。今義:數(shù)學(xué)的一個分支。,古義:精力。今義:斗志。,古今異義,1、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斂不得憑其棺 5、其傳之非其真邪 6、終葬先人之兆: 7、以待馀年: 8、悠悠蒼天,曷其有極:,“羞”通“饈”,美味食品。,“零丁”通“伶仃”,孤苦無靠。,“世”通“逝”,去世。,“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邪”通“耶”,語氣助詞。,通“垗”,墓地,通“余”,剩下的,通“何”,什么,通假字,形容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