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ppt課件.ppt_第1頁
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ppt課件.ppt_第2頁
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ppt課件.ppt_第3頁
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ppt課件.ppt_第4頁
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鑒別與治療,浙江大學血液病研究所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一院血液科 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1,小B細胞淋巴瘤包括: CLL/SLL 慢淋/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MCL 套細胞淋巴瘤 MZL 邊緣帶淋巴瘤 HCL 毛細胞白血病 LPL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 MALT 粘膜相關淋巴瘤 FL 濾泡性淋巴瘤,2,難點,診斷困難 易誤診 鑒別困難 治療及治療的時機 不易治愈,3,病例1,4,病史,男性,62歲 因“左側胸肋部疼痛一周入住當?shù)蒯t(yī)院 查體:頸部, 腹股溝區(qū)可觸及淋巴結腫大,無觸痛,脾肋下3cm,質中,無明顯壓痛,余無殊,5,血常規(guī):WBC14.9109/L, N21%,

2、L 50%,異淋 20%,HB 125g/L,Plat 131109/L; Coomb test:陰性; 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均正常,6,胸部CT平掃:前上縱膈,降主動脈旁以及腹腔內(nèi)多發(fā)結節(jié),團塊影,脾大,局部小片梗塞,右肺上葉尖后段,右肺下葉斑片影。 腹部B超;脾臟15.45.3cm,7,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粒紅巨核增生可,單核細胞增多,幼單可見,漿細胞可見。 血涂片中有核細胞以小淋巴細胞為主,幼淋可見(2%)成熟淋巴細胞占50%。結論:疑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請結合臨床。,8,骨髓活檢,LCA,CD20+,CD3,CD34,MPO,TdT均陰性。結論:符合小B細胞NHL累及骨髓

3、。 染色體核型分析:46,XY 20,9,白血病免疫分型,CD19 87.76%, cyCD79a 80.62%, CD103 0.21%, CD5 65.77%, CD34 0.13%, CD22 88.4%, sIgM 0.09%,CD7 5.36%, CD11C 2.47%, CD10 0.11%, CD20 92.33%, CD2 1.37%, CD23 1.44%.,10,診斷,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1,2010-6-11給予FCD(氟達拉濱 50mg d1-3+CTX 0.4 d1-3+DXM 10mg d1-3)方案化療。 化療后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查胸部CT提示;雙側少

4、量胸腔積液,后腹脹,排氣排便減少,腹痛,先后給予泰能,美平,他格適,萬古霉素以及兩性霉素抗感染,12,患者反復發(fā)熱,腹部癥狀改善不明顯,后行胃腸減壓,加強抗感染治療,癥狀略改善 再次復查胸部CT:雙側胸腔積液增多,右側達10cm, 腹部B超提示后腹膜廣泛淋巴結增大融合,脾臟增大明顯,行胸腔穿刺置管放液。,13,診斷?,14,CLL/SLL 慢淋/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MCL 套細胞淋巴瘤 MZL 邊緣帶淋巴瘤 HCL 毛細胞白血病 LPL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 MALT 粘膜相關淋巴瘤 FL 濾泡性淋巴瘤,15,慢淋/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CLL/SLL,16,細胞形態(tài): 淋巴結和骨髓中形態(tài)均一的小、圓淋

5、巴細胞,可見幼淋細胞形成的假濾泡,17,免疫分型 CD19、CD23、CD5+ CD10-、Cyclin D1-,18,CLL/SLL代表同一類疾病 臨床表現(xiàn):年齡相關: 老年病人 惰性經(jīng)過 常僅表現(xiàn)為單純淋巴結腫大或 白細胞增高,19,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數(shù)大于 5000/l, -CLL 20%患者伴有球蛋白增高,需與淋巴漿細胞淋巴瘤鑒別(后者常為IgM增高,表現(xiàn)為成熟漿細胞免疫表型),20,CLL診斷標準(IW CLL) B淋巴細胞5000/l, 3個月 形態(tài)學:小的成熟淋巴細胞 免疫表型: 共表達 CD19,CD5,CD23 不或弱表達FMC-7, CD22,CD79b 克隆性表面免疫球蛋

6、白(smIg) 弱表達或不表達,Hallek M, et al. Blood,2008;111:5446,21,CLL的預后因素 1.預后不良: Ig VH 不突變 ZAP70陽性 流式細胞儀檢測 CD3830% 17p- ( P53 腫瘤抑制基因所在) 11q-(ATM基因) 2.預后相對較好染色體:13q-(唯一的異常) Ig VH 突變,22,治 療 特點:慢性經(jīng)過,易緩解,易復發(fā) 根據(jù)生物學類型,生存期從32月至310月不等 治療個體化,23,治療指征評估: 符合臨床試驗標準 顯著的疾病相關癥狀: 虛弱 盜汗 體重下降 無感染性發(fā)熱 終末器官功能受損 巨塊型病變(脾肋緣下6cm,淋巴結

7、10cm) 淋巴倍增時間6個月 進行性貧血 血小板計數(shù)100000/mm3,24,初始治療: 美羅華+嘌呤類似物 蒽環(huán)類保留應用于難治或復發(fā)病例。 對于伴高危染色體,尤其17p-(P53缺失),對嘌呤類似物反應不佳,可考慮應用CD52單抗。 異基因干細胞移植用于難治復發(fā)病例。,25,無del(17p) 一線治療:年齡70歲 瘤可寧+強的松 苯達莫司汀 烷化劑為基礎的化療:CVP(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強的松) 阿侖單抗 利妥昔單抗 氟達拉濱+利妥昔單抗,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 2010,26,無del(17p) 一線治療:年齡70歲或雖在70歲以上但伴隨疾病指數(shù)佳 化療免疫治療(首選) FCR(

8、氟達拉濱, 環(huán)磷酰胺,利妥昔單抗) FR (氟達拉濱, 利妥昔單抗) PCR(噴司他丁,環(huán)磷酰胺,利妥昔單抗) 單一治療 苯達莫司汀 瘤可寧+強的松 氟達拉濱 阿侖單抗,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 2010,27,有del(17p)20% 一線治療 (氟達拉濱, 環(huán)磷酰胺,利妥昔單抗) FR (氟達拉濱, 利妥昔單抗) HDMP+R (高劑量甲基強的松+利妥昔單抗) CFAR( FCR+阿侖單抗) 阿侖單抗 苯達莫司汀,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 2010,28,套細胞淋巴瘤MCL,29,以前認為是惰性B-細胞淋巴瘤 臨床表現(xiàn)為侵襲性 形態(tài)學很難與SLL鑒別 鑒別依靠免疫標志檢查、基因學和細胞遺傳學,

9、30,兼有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的 特點 明確的病理學和分子學標記 CD5+, CD20+, CD23-, SIg (M+, D+) t(11;14) translocation Bcl-1 overexpression cyclin D1,MCL的疾病特點,31,臨床表現(xiàn) 年齡大: 中位年齡 63歲 男性多見:75%-80%患者 兼有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的 特點 播散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可侵犯多個部位,多數(shù)患者初診即為III-IV期。70-90%患者表現(xiàn)為IV期,75%處于白血病期 胃腸侵犯多見,其它包括:脾臟和韋氏環(huán) 20-30%患者可轉化為原始型,疾病快速進展,對治療耐藥,中位

10、生存4個月。,32,形態(tài)學 典型表現(xiàn):小淋巴細胞,染色質聚集,核仁明顯,形態(tài)類似SLL/CLL。 進展期可表現(xiàn)為類原始細胞的形態(tài)。,33,免疫分型 CD19, CD20, CD79a, CD79b,PAX-5,膜表面輕鏈 陽性 CD5 95%陽性 CD23 大多數(shù)完全缺失或弱表達 CD10, BCL-6 陰性 幾乎所有病例表達cyclin D1 :來自于t(11;14)(q13;q32),34,治 療 早期MCL:檢查骨髓和上下消化道排除亞臨床侵潤 對于惰性期,腫瘤負荷小,低?;颊?,可予以等待 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治療,35,目前傾向于更強的治療 改變化療方案,應用無交叉耐藥的藥物,完全緩解率可達9

11、0%以上。 大劑量化療和自體干細胞移植,五年生存率分別為40%和65%。 復發(fā)的患者:既往未用過的化療藥物; 萬珂(二線治療),36,誘導治療 強化療 hyperCVAD+利妥昔單抗 NORDIC方案(利妥昔單抗劑量強化誘導免疫化療+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多柔比星、強的松( maxi-CHOP)與利妥昔單抗+大劑量阿糖胞苷交替使用),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 2010,37,相對較弱的化療方案: 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 CHOP 克拉曲濱+利妥昔單抗 EPOCH(依托泊苷、強的松、長春新堿、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利妥昔單抗 65歲以上患者可給予改良的hyperCVAD+利妥昔單抗,非霍奇金淋巴瘤N

12、CCN 2010,38,濾泡性淋巴瘤,39,免疫表型 FL細胞表達 CD19,CD20, CD22,CD79a, CD79b, PAX-5 CD10陽性 BCL-6陽性 -t(14;18)(q21;q32) 胞漿 BCL2蛋白表達是FL的標志性蛋白,也是鑒別FL和濾泡樣淋巴細胞增生的標志。 CD5 陰性,40,濾泡性淋巴瘤的轉化: 25-50%患者轉化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或形態(tài)學類似Burkitt 淋巴瘤。臨床病情進展,預后差。,41,臨床表現(xiàn) 年齡大: 中位年齡 60歲 女性略多見。 常表現(xiàn)為亞急性和慢性無癥狀淋巴結腫大,可侵犯多個部位,包括脾臟/肝臟和骨髓累及,多數(shù)患者初診即為III-IV

13、期。 “B”癥狀少見,僅見于20%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需考慮淋巴瘤轉化。,42,無腹部巨大腫塊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療: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療(RT,30-40Gy)為主(首選)。 擴大部位RT或R加化療是二種備選方法,它們可以改善無失敗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總的生存期(OS)。 如果考慮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臨床益處,可不治療而觀察。,治 療 原 則,43,I/II期FL復發(fā)后、伴腹部巨大腫塊的II期FL及、期FL病人的治療 治療指征:有癥狀;危及臟器功能;繼發(fā)于淋巴瘤的血細胞減少;有巨大腫塊;在6個月期間病情穩(wěn)定進展;病人意愿。 無治療指征者,每3個月體檢1次,

14、直至1年,以后每36個月體檢1次。有治療指征者的初始治療可選用如下方法:化療或放免 臨床試驗:由于常規(guī)治療不能治愈FL,可考慮研究性治療為一線治療; 局部RT:為減輕局部癥狀的姑息性治療方法,44,一線治療: 苯達莫司汀+美羅華 CHOP+美羅華 VCP+美羅華 氟達拉濱 FND(氟達拉濱、米托蒽醌、地塞米松)+美羅華 放射免疫治療 美羅華,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2010,45,老年或體弱患者的一線治療(如果不能耐受上述治療) 放射免疫治療 利妥昔單抗 烷化劑單藥(苯丁酸氮芥或環(huán)磷酰胺),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2010,46,邊緣帶淋巴瘤(MZL),47,邊緣帶淋巴瘤(MZL) 在新的WHO分

15、類中,將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分為三種獨立病理類型: MALT型結外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 淋巴結MZL(罕見) 脾MZL,48,胃MALT淋巴瘤:HP感染有關 結外邊緣區(qū)淋巴瘤:有報道多種感染性病原體與淋巴瘤發(fā)病有關。,49,CD20和CD79a陽性 但缺乏CD5、CD10、CD23和CD43表達,免疫表型,50,結外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 占所有淋巴瘤的4%-13%。最常見的原發(fā)部位為胃腸道,占全部MALT淋巴瘤的45%-56%。其他較常見部位包括肺、眼和結膜、甲狀腺、腮腺、皮膚和乳腺等。,51,細胞形態(tài): 異形性小B細胞,包括邊緣區(qū)細胞、單核樣細胞、小淋巴細胞和散在的免疫母細胞 免疫

16、學: CD20, CD79陽性 CD10, CD5 ,CD23陰性,52,治 療 胃MALT : 臨床I、II期, 、HP陽性病人:應用抗HP治療3周,3個月后通過內(nèi)窺鏡做病理和HP檢查,如果淋巴瘤和HP均陰性,則可隨訪觀察; 臨床I、II期,HP陰性病人;首先考慮放射治療,其次利妥昔單抗。 III/IV期胃MALT淋巴瘤,如果有胃腸道出血、大腫塊、過去6個月內(nèi)病變進展、有癥狀、危及器官功能或病人要求治療,應考慮化療或放療;如無上述指標,可考慮臨床觀察。,53,早期非胃腸道部位MALT淋巴瘤的治療以受累野放療為主要治療手段。 III-IV期: 參考濾泡性淋巴瘤治療。,54,脾邊緣帶淋巴瘤,55

17、,年齡:中位年齡68歲 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脾腫大或淋巴細胞增多伴脾腫大 80%患者在初診時有骨髓累及,骨髓常為首診部位,56,細胞形態(tài): 脾臟中小B細胞侵潤:小至中等大小,染色體松散,核仁小而明顯。胞漿豐富 外周血可見有絨毛的淋巴細胞,57,免疫分型 CD19、CD20、 CD22,、PAX-5 陽性 部分患者CD5、CD11c、CD103.59陽性,58,無癥狀 無脾腫大 無血細胞減少,觀察,治 療,59,脾腫大,丙肝陽性,肝炎科會診,有肝炎治療指證,相應治療,無肝炎治療指證,丙肝陰性,觀察,血細胞減少 有癥狀,無癥狀,脾切除或 利妥昔單抗,60,淋巴漿細胞樣淋巴瘤,61,是一種由小B淋巴細胞

18、,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的腫瘤,通常累及骨髓、淋巴結和脾,一般不表達CD5,大多數(shù)病例有血清單克隆蛋白伴高粘滯血癥或巨球蛋白血癥。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與華氏巨球蛋白血癥歸屬為一種疾病即淋巴漿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LPL/WM),62,腫瘤細胞表達B細胞相關抗原CD19,CD20,CD22,CD79 一般CD5、CD10和CD23均()(但10%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CD5和CD23陽性) FMC7(+) ,BCL-2(+),PAX-5(+), BCL-6() CD138(+),CD38(+) 腫瘤細胞表面和一些細胞胞質中有免疫球蛋白,通常是IgM型,有時是IgG型,免 疫 表 型,63,1.出現(xiàn)全身癥狀:反復發(fā)熱,夜間盜汗,乏力明顯 2.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 3.血紅蛋白100g/L或血小板100109/L 4.高粘滯血癥:周圍神經(jīng)病變和眼病變,全身淀粉樣變性,腎功能不全,及有癥狀的冷球蛋白血癥。,治療指征,64,一線治療: 烷化劑(瘤可寧,環(huán)磷酰胺) 嘌呤核苷類似物 (氟達拉濱、克拉屈濱) 單克隆抗體(美羅華) 2006年華氏巨球蛋白血癥國際工作組 Blood 2006;1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