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3章3.2空間向量的應(yīng)用,3.2.2空間線面關(guān)系的判定(二),學習目標 1.能用向量法判斷一些簡單的線線、線面、面面垂直關(guān)系. 2.能用向量語言表述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垂直關(guān)系. 3.能用向量方法證明空間線面垂直關(guān)系的有關(guān)定理.,題型探究,問題導學,內(nèi)容索引,當堂訓練,問題導學,知識點一向量法判斷線線垂直,思考,若直線l1的方向向量為1(1,3,2),直線l2的方向向量為2(1,1,1),那么兩直線是否垂直?用向量法判斷兩條直線垂直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答案,l1與l2垂直,因為121320,所以12,又1,2是兩直線的方向向量,所以l1與l2垂直. 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的方法
2、:(1)在兩直線上分別取兩點A、B與C、D,計算向量 與 的坐標,若 0,則兩直線垂直,否則不垂直. (2)判斷兩直線的方向向量的數(shù)量積是否為零,若數(shù)量積為零,則兩直線垂直,否則不垂直.,梳理,設(shè)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a(a1,a2,a3),直線m的方向向量為b(b1,b2,b3),則lm .,ab0,a1b1a2b2a3b30,知識點二向量法判斷線面垂直,思考,若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1 ,平面的法向量 為2 ,則直線l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是怎樣的? 如何用向量法判斷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答案,垂直,因為1 2,所以12,即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所以直線l與平面垂直. 判斷直線與平面的位置
3、關(guān)系的方法: (1)直線l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共線l. (2)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直線與平面平行或直線在平面內(nèi). (3)直線l的方向向量與平面內(nèi)的兩相交直線的方向向量垂直l.,梳理,設(shè)直線l的方向向量a(a1,b1,c1),平面的法向量(a2,b2,c2),則la .,ak(kR),平面,的法向量分別為1(x1,y1,z1),2(x2,y2,z2),用向量坐標法表示兩平面,垂直的關(guān)系式是什么?,知識點三向量法判斷面面垂直,思考,答案,x1x2y1y2z1z20.,梳理,若平面的法向量為(a1,b1,c1),平面的法向量為(a2,b2,c2),則0 .,a1a2b1b2c1c20
4、,題型探究,類型一證明線線垂直,例1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長都為1,M是底面上BC邊的中點,N是側(cè)棱CC1上的點,且CN CC1.求證:AB1MN.,證明,設(shè)AB中點為O,連結(jié)OC,作OO1AA1.以O(shè)為坐標原點,OB為x軸, OC為y軸,OO1為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證明兩直線垂直的基本步驟: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寫出點的坐標求直線的方向向量證明向量垂直得到兩直線垂直.,反思與感悟,跟蹤訓練1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求證:ACBC1.,證明,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邊長AC3,BC4,AB5,ACBC,AC、B
5、C、C1C兩兩垂直. 如圖,以C為坐標原點,CA、CB、CC1所在直線 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C(0,0,0),A(3,0,0),C1(0,0,4),B(0,4,0),,類型二證明線面垂直,例2如圖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都為2,D為CC1的中點. 求證:AB1平面A1BD.,證明,如圖所示,取BC的中點O,連結(jié)AO. 因為ABC為正三角形,所以AOBC. 因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平面ABC平面BCC1B1, 且平面ABC平面BCC1B1BC, 所以AO平面BCC1B1.,又因為BA1BDB,所以AB1平面A1BD.,反思與感悟,用坐標法
6、證明線面垂直的方法及步驟 方法一:(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2)將直線的方向向量用坐標表示. (3)找出平面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并用坐標表示它們的方向向量. (4)分別計算兩組向量的數(shù)量積,得到數(shù)量積為0. 方法二:(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2)將直線的方向向量用坐標表示. (3)求出平面的法向量. (4)判斷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平行.,跟蹤訓練2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AD1,AA12,點P為DD1的中點.求證:直線PB1平面PAC.,證明,如圖建系,C(1,0,0),A(0,1,0),P(0,0,1),B1(1,1,2), 又PAPCP,所以PB1平面P
7、AC.,類型三證明面面垂直,例3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BBC,ABBC2,AA11,E為BB1的中點,求證:平面AEC1平面AA1C1C.,證明,由題意知直線AB,BC,B1B兩兩垂直,以點B為原點,分別以BA,BC,BB1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shè)平面AA1C1C的法向量為n1(x,y,z),,令x1,得y1,故n1(1,1,0). 設(shè)平面AEC1的法向量為n2(a,b,c), 令c4,得a1,b1,故n2(1,1,4). 因為n1n2111(1)040,所以n1n2. 所以平面AEC1平面AA1C1C.,反思與感悟,證明面面垂直的
8、兩種方法 (1)常規(guī)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線線垂直去證明. (2)向量法:證明兩個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跟蹤訓練3如圖,底面ABCD是正方形,AS平面ABCD,且ASAB,E是SC的中點.求證:平面BDE平面ABCD.,證明,設(shè)ABBCCDDAAS1,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A(chǔ)xyz, 連結(jié)AC,設(shè)AC與BD相交于點O, 又因為AS平面ABCD,所以O(shè)E平面ABCD, 又OE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BCD.,當堂訓練,1.有如下四個命題 若n1,n2分別是平面,的法向量,則n1n2; 若n1,n2分別是平面,的法向量,則 n1n20; 若n是平面的法向量,a與
9、平面平行,則na0; 若兩個平面的法向量不垂直,則這兩個平面不垂直. 其中為真命題的是_.,中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重合,結(jié)合平面法向量的概念,易知正確.,2,3,4,5,1,答案,解析,2,3,4,5,1,因為ab24(4)6440,所以l1l2.,2.若直線l1的方向向量為a(2,4,4),l2的方向向量為b(4,6,4),則l1與l2的位置關(guān)系是_.,答案,解析,垂直,2,3,4,5,1,a,l.,3.若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a(1,0,2),平面的法向量為(2,0,4),則l與的位置關(guān)系是_.,答案,解析,垂直,2,3,4,5,1,(1,2,0)(2,1,0)0, 兩法向量垂直,從而兩平面垂直.,4.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m(1,2,0),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n(2,1,0),則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是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樂器制作與民族音樂市場調(diào)研考核試卷
- 交通安全設(shè)備防偽技術(shù)在智能檢測設(shè)備中的應(yīng)用考核試卷
- 區(qū)域合作項目融資渠道創(chuàng)新考核試卷
- 農(nóng)田土壤重金屬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雜技歷史試題及答案
- 記憶力訓練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luò)編程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口腔醫(yī)技考試題及答案
- 共青團員試題及答案
- 統(tǒng)一大市場中冷鏈物流發(fā)展
- 重癥肌無力課件
- 成人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護理干預(yù)護理團標解讀
- 廣州外語學校小升初數(shù)學試題
- 2024內(nèi)蒙古煤炭地質(zhì)勘查(集團)一一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信訪工作法治化培訓講座
- 露天礦山新進員工安全培訓
- 主播助理合同范本
- 2025年遼寧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車間主任轉(zhuǎn)正述職報告
- 靜脈采血并發(fā)癥預(yù)防與處理
- 2024年體育類第一批(本科)投檔最低分排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