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k_第1頁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k_第2頁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k_第3頁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k_第4頁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k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研究背景及意義第一章引言Comment F1: 關鍵詞為小三黑體, 居行首。Comment x2: 一級標題小三黑體, 居中,段前空一行。1.1.1 研究背景2017 年 3 月審議通過于 2018 年 1 月正式適用的新所得稅稅法,這是所得稅發(fā)展至今的又一個新階段,規(guī)定全部征收 25%的所得稅。為了防止企業(yè)逃脫法律的約束規(guī)避所得稅又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了會計制度。這就使得之前適用高 稅率的公司降低了,低稅率的公司升高了。對于這些不同情況的公司來說必然 就帶來了好處和壞處。支付所得稅的費用減少當然增加了公司的利益,反之稅 率升高公司就要上交更多的稅而減少了收益。針對所得稅改革公司就將采取不

2、 同方式的盈余管理,那么企業(yè)將進行何種的盈余管理呢?國內外研究中普遍研 究者覺得大型企業(yè)偏好于通過增加費用來減少當期公司的利潤或者說需要交納 所得稅的部分,相當于是企業(yè)將收益推遲計入的方式對企業(yè)進行盈余管理。在 公司的多種盈余管理方式中重點研究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的方式。1.1.2 研究意義面對所得稅改革企業(yè)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yè)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公司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樣的手段就會隱含了一些成本,比如所得稅成本,還需注意的是采取盈余管理手段的同時也有可能會觸犯法律。雖然公司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如果公司一直要增加利潤,能那么相應所承擔的所得稅也與之增

3、加了,所以這時候后有需要考慮到稅收成本與財務成本的權衡。所得稅成本的確對公司的盈余管理有著重要影響(shackelford and shev-lin,2001)。學者們也都將財務報告成本與稅務成本保持平衡但都是在盈余管理一定會改變所得稅的前提下來分析說明的。其實有時公司會通過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也就是相當于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胡婷,2010),如公司操控非應稅項目損益中的存貨跌價準備,不管是提取資產減值準備還是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方式都只是影響了會計利潤,并沒有對應稅所得產生影響,這樣的話盈余管理方式也并沒有改變所得稅稅負。當然如果公司增加或減少銷售收入或者有相對的稅收優(yōu)惠就會影響公司的所得

4、稅費用。通過本文的研究來認識企業(yè)是不是采用操控非應稅項目損益來減輕企業(yè)稅負, 也就是通過這樣的盈余管理手段在增加會計利潤的同時并沒有需要增加更多的所得稅,從而為企業(yè)謀求了更大的利益。1.2 擬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方向為研究上述問題,本文將通過上市公司的實證數(shù)據(jù)對一些相關值的測算來具體分析所得稅改革與企業(yè)盈余管理。針對本文研究方向的重點提出對應的問題:一是上市公司是否有動機通過調整非應稅項目損益來規(guī)避盈余管理所得稅成本;二是是不是在稅率越高的情況下公式操縱非應稅項目的損益就越高;三是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差異與盈余管理水平的關系;四是同過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來避稅對公司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什么?通過研究所得稅

5、改革與盈余管理的關系來幫助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提高認識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第二章 理論基礎分析2.1 文獻回顧國外研究表明稅收因素是影響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稅率變動促使企業(yè)激發(fā)發(fā)了盈余管理的舉動(Guenther,1994)。規(guī)模大的企業(yè)、低效益長期負債的企業(yè),傾向于在稅率發(fā)生變動的前一年增加費用來減少稅負。G ramlich(1991)研究發(fā)現(xiàn),企業(yè)管理層通過調整費用來盡可能地降低稅負。Scho les(1992)研究發(fā)現(xiàn)::在企業(yè)所得稅稅率降低前的期間里 ,企業(yè)確認的費用明顯增加 , 從而將利潤遞延至適用低所得稅稅率的期間。也就是通過遞延收益來影響稅負。Edw ard (1997

6、)認為管理層通過推遲確認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兩種方式進行盈余管理,并以后者為主。De s ai(2003)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形成公司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之間差異的原因是:境外收益的披露,折舊的處理方式不同。進一步研究還發(fā)現(xiàn),避稅行為的盈余管理使得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擴大了。Phillip s , Pine us 和 Re g o(2003)對盈余管理與非應稅項目損益之間的關系做出了研究。他們認為盈余管理使得非應稅項目損益上升,而非應稅項目損益中的時間性差異從而導致遞延稅款增加,通過遞延稅款就不僅能發(fā)現(xiàn)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的行為也可以有效識別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是出于避免虧損還是平衡盈余。這些系統(tǒng)研究

7、則體現(xiàn)了公司稅率變動使得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相比之中,國內有關稅率變化與盈余管理之間的研究主要是對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guī)之間關系的研究,政府是否通過稅負減免來協(xié)助上市公司。相關研究比較缺乏,只有少數(shù)幾篇文章涉及盈余管理域所得稅問題的研究。王素榮、高靜(2004)通過中國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對稅率變動與企業(yè)盈余管理做出了相關研究:研究稅率下調這一事件是否會導致上市公司將稅率變動前的收益推遲至適用低稅率的期間確認。前人研究表明稅率變化對公司價值產生影響,為了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最大化, 公司管理者會基于避稅的動因來進行企業(yè)盈余管理。少數(shù)對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是研究公司通過增加應稅費用和遞延當期收益來避稅的盈余

8、管理手段。本文將通過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差異的角度來研究所得稅變動與盈余管理的關系,國內這方面研究經驗較少。2.2 理論分析與假設2.2.1 理論分析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稅率高低的變化,我國上市公司是否會將實現(xiàn)的盈余從稅率高的期間遞延至稅率低的期間。通過這樣減輕了公司的稅負是真的給企業(yè)帶來了好處呢?從融資成本來看,如果企業(yè)將以前年度實現(xiàn)的盈余推遲至實行較低稅率的年度,是減少了相應的稅負 ,但勢必會導致之前年度業(yè)績不佳 ,進而引起股票價格的波動。如果企業(yè)遇到有融資需求,之前年度不良的業(yè)績必然會導致融資成本增大,而我國的股權激勵政策又使得公司的管理層比較重視企 業(yè)的盈余質量和公司成長。從.稅收成

9、本與稅收壓力來看,企業(yè)為了節(jié)稅而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一旦被認定為“逃避納稅” , 將會面臨嚴厲的懲罰與制裁。兩稅合并后, 稅率由 33 %下降至 25 %, 對于大多數(shù)企業(yè)來說都明顯地降低了稅負,導致企業(yè)盈余管理的動機減弱。節(jié)稅雖然看起來對企業(yè)來說獲利但風險同在,逃避納稅行為不僅會給企業(yè)及其責任人帶來嚴厲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 上市公司一旦發(fā)生“逃稅門”事件, 將嚴重損害其公眾形象, 有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基于避稅動機的盈余管理需要有熟知稅收法規(guī)的稅務人才,但上市公司未必擁有熟知稅收法規(guī)的專業(yè)人才。企業(yè)獲得了更多的選擇會計政策 和會計估計的自助權的同時也使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逐

10、步增大。當上市公司選擇利用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通過操縱非應稅項目 損益來進行盈余管理時就會涉及到盈余管理的稅收成本問題。導致上市公司非 應稅項目損益的因素大致可以劃分為納稅調增與納稅調減兩種類型,與此相對 應,盈余管理行為也存在著調增會計損益和調減會計損益兩個方向。因此,這 兩種盈余管理行為均可能與非應稅項目損益問題有關。一方面,公司存在有針 對性的利用非應稅項目損益調減損益的盈余管理行為,從而達到影響國家降低 法定稅率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實際稅負率與利用非應稅項目損益 調低會計損益的盈余管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層在進行 調增損益的盈余管理時會面臨財務報

11、告成本與稅務成本間的權衡。為了擺脫這 種困境,公司管理層有可能充分利用稅法與會計制度之間的不同規(guī)定,通過操控非應稅項目來規(guī)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稅成本。相關分析也表明上市公司存在通過操縱會計利潤與應計利潤之間的差異規(guī)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稅成本的動機。2.2.2 提出假設假設 1:上市公司有動機通過增加非應稅項目損益來規(guī)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稅成本。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呈現(xiàn)出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會計利潤與應稅所 得差異指標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國內外很多研究都是采用 J ONES 模型分解出非正常應計項目來檢測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我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市場,企 業(yè)也擁有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上市公司不僅僅通過應計項目

12、來進行盈余管理, 還通過采用構建真實的交易、資產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方式來操縱盈余,因 此就對會計盈余質量產生了威脅。由于稅收的硬性和不易操縱等特點,使會計 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成為檢測企業(yè)盈余管理水平的另外一個有效指標,為監(jiān) 管者和投資者提供另外一個決策有用的依據(jù)。因此,可以提出假設 2。假設 2:企業(yè)盈余管理水平與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成正相關關系。第三章 研究設計3.1 研究方向與樣本選擇本文主要考察所得稅支付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首先先簡單了解公司都會采用何種盈余管理手段來規(guī)避所得稅成本,側重考察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不是有動機地通過操縱非應稅項目來規(guī)避相應的所得稅成本。運用到如下回歸(1

13、) 公式來研究:DBTD=a+b*DTACC+c*TAX+d*DTACC*TAX+控制變量+e式中:DBTD 為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DTACC 為操縱應計利潤;TAX 為適用的所得稅率;DTACC*TAX 為操縱應計利潤與所得稅稅率的交叉變量。假設 b 為正數(shù),那么操縱利潤增加了,上市公司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也將隨之增加了,假設 C 為正數(shù),所得稅稅率上升就會導致上市公司會通過報低應稅所得來規(guī)避所得稅成本,這就使得非應稅項目損益上升。假設 d 為正數(shù),就表明高稅率公司更有動機通過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規(guī)避所得稅成本的盈余管理方式我們將公司的負債率作為控制變量,如果負債率越高則會更加增強公司的盈余管理

14、手段,由于負債率高就會影響公司的股價和融資,所以公司勢必會虛增盈余來使得負債率回歸系數(shù)為正。此外還加入了其他一些控制變量如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是否為國有股、外部審計是不是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些就是為了控制公司的治理結構影響公司納稅申報。再以公司的資產規(guī)模的對數(shù)值控制規(guī)模效應從而更加準確的驗證研究內容。3.1.1 測算非應稅項目損益為了檢驗上述說明,就需要先測算上市公司的非應稅項目損益,但是其中的應稅所得數(shù)據(jù)就需要用過公開的會計利潤來推算,公司的應稅所得一般不會透明化。所以采用如下方式可以到推出來公司的應稅所得。還有一個需要注明的就是我們這里只考慮運用應付稅款法的企業(yè)因為在應付稅款法之下是將本

15、期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均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那么本期的所得費用就是本期應稅所得與公司當期適用稅率的乘積,但是如果是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由于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并不都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這就存在時間差異導致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就會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這樣一來所得稅費用就不一定是本期應稅所得與公司當期適用稅率的乘積了。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樣本條件也進行了控制,面向采用應付稅款法的企業(yè)計算應稅所得的公式如下:應稅所得=所得稅費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上市公司當期適用的稅率) 所得稅費用=披露的所得稅費用+所得稅返還直接沖減當期所得稅費用額 由以上測試公式可有兩種發(fā)法來推算,第一種就

16、是直接用合并報表披露所得稅費用和所得稅稅率推算上市公司的應稅所得,但是這種方法存在的缺陷也就會導致推算的公司非應稅項目損益存在誤差,正因為很多上市公司母子公司的所得稅稅率不同,較難確定用來推算應稅所得的稅率。合并會計處理方法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影響不同,合并報表并不是個別會計報表的簡單相加, 其中需要抵消一些業(yè)務的往來。這就體現(xiàn)了通過合并報表來推算就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采用第二種方法通過個別會計報表披露的所得稅費用和所得稅稅率來推算應稅所得,雖然子公司的所得稅稅率披露不全面,但是我們僅計算母公司的應稅所得額。這樣我們選擇的樣本和計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一個理想的數(shù)據(jù)。但是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因為應

17、稅所得是依據(jù)財務報表推算而來的,還有就是公司披露的實際支付的所得稅是不是真實的,所以推算的結果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推算母公司非應稅項目損益如下:母公司非應稅項目損益=母公司會計利潤-母公司應稅所得在非應稅項目損益里存在部分正常非應稅項目損益,推算回歸方程式(2) 如下:BTD=a+b*REVPER+C*INTEREST+d*REVENUE+e*FIXASSET+f*AR+g*INVENT+h*SI+i*LI+j*INTANG+k*RETURUN+e式中:BTD 為非應稅項目損益;REVPER 為人均主營業(yè)務收入;INTEREST 為財務費用;REVENUE 為主營業(yè)務收入;FIXASSET 為

18、固定資產;AR 為應收賬款; INVENT 為存貨;SI 為短期投資;LI 為長期投資;INTANG 為無形資產;RETURN 為投資收益。3.1.2 盈余管理幅度的測算我們通過應計利潤指標來識別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從而來獲取我們所需要的 一個變量值就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為什么采用這個指標而沒有考慮實際 活動盈余操縱的原因呢?這就存在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我們很難識別實際活 動盈余管理行為,第二就是實際活動盈余操縱基本上都會導致稅收的增加。所 以我們通過應計利潤項目的操縱來研究盈余管理與非應稅項目損益之間的關系, 對于應計利潤的測算,可以基于資產負債表和現(xiàn)金流計算應計利潤。我們基于Phillps

19、(2003)等研究表明基于現(xiàn)金流方法計算的應計利潤不能有效識別盈余管理行為,所以我們將采用基于資產負債表方法計算應計利潤。首先我們將應計利潤分為短期應計利潤和長期應計利潤。長期應計利潤計算如下:LACC = TACC - SACC短期應計利潤 SACC 計算如下:SACC=CA-CASH-SI-(CL-SDEBT)式中:CA 為流動資產年度變化額;CASH 為貨幣資金年度變化額,CL 為流動負債年度變化額;SI 為短期投資年度變化額;SDEBT 為短期借款年度變化額緊接著會采用三個修正模型來分別測算正常的 TACC,正常的 SACC 和 LACC TACC/ASSET=a1*1/ASSET+b

20、1*REVCHANG+c1*FIXASSET+eSACC/ASSET=a2*1/ASSET+b2*REVCHANG+eLACC/ASSET=a3*1/ASSET+b3*FIXASSET+c3*INT+e式中:1/ASSET 為期初資產倒數(shù);REVCHANG 為(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化額-應收賬款變化額)/期初資產;FIXASSET 為固定資產/期初資產;INT 為無形資產及長期資產/期初資產。3.1.3 樣本選擇我們以 2008 年 A 股 701 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篩選樣本如下表 1。表 1 樣本篩選全部樣本701母公司適用多種所得稅10母公司未披露所得稅稅率246母公司當期稅率為 09母公司當年

21、虧損89公司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之后上市43剩余樣本304對 304 家樣本進行研究說明見表2。表 2樣本描述性統(tǒng)計變量N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標準差TACC 應計利潤/期初資產3040.72-0.60.0440.11DTACC 操縱性應計利潤/期初資產3040.73-0.70.020.13TAX 所得稅稅率304337.524.839.1BTD 非應稅項目損益3040.01-0.060.00560.02DEBT 期末負債率3040.770.020.40.14FIRST 第一大股東期末持股比例30484.9812.7250.280.39STATE 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為 1 否則為 0

22、304100.160.37AUDIT 審計師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304100.050.28LNSIZE 期初資產總額的對數(shù)值30423.5418.7821.050.78從描述性統(tǒng)計來看,所得稅最高為 33%,最低為 7.5%,平均為 24.83%, 非應稅項目損益占期初資產比列平均為 0.56%,說明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正在呈進一步分離的趨勢,標準差達到 2%,說明各公司間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差較大。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差異均值和中位數(shù)均大于 0,說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會計收益大于應稅收益的現(xiàn)象,這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應稅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雖然體現(xiàn)非應稅項目損益平均值不是很高,但可

23、能是由于公司非應稅項目損益正負相抵。但是標準極差大,達到 2.13%。一般來說會計利潤應低于應稅所得,也就是非應稅項目損益小于 0。但我們的樣本中 171 家公司的會計利潤高于應稅所得,說明這其中一部分利潤并未交納所得稅。接下來我們將相關變量進行矩陣分析,見表 3。表 3 變量相關矩陣TACCDTACCTAXBTDDEBTFIRSTSTATEAUDITLNSIZETACC0.808*0.0050.099*-0.242*-0.0040.0640.005-0.06DTACC0.835*0.050.11*-0.080.122*-0.0070.118*0.423*TAX0.0360.060.104*0

24、.0850.04-0.04-0.116*-0.005BTD0.112*0.141*0.102*0.011-0.134*0.112*0.106*0.113*DEBT-0.21*-0.050.1*-0.020.038-0.06-0.010.246*FIRST-0.010.126*0.02-0.138*0.05-0.222*0.0440.222*STATE0.01-0.06-0.020.145*-0.04-0.229*-0.06-0.126*AUDIT-0.050.06-0.121*0.196*0.020.07-0.060.238*LNSIZE-0.020.442*0.0050.145*0.223*

25、0.26*-0.135*0.274*,*.*分別表示 1%,5%,10%水平下顯著,左下角為 PEARSON 相關系數(shù),右上角為 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表中左下角相關系數(shù),也就是用來考察兩個數(shù)據(jù)集合是不是在一條線上面, 用此數(shù)據(jù)來衡量定距變量間的關系。右上角是顯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與 方向的相關系數(shù)。根據(jù)相關變量的矩陣來看,非應稅項目損益與應計利潤以及 稅率顯著正相關,在應計利潤上升的情況下非應稅項目損益也增加了。說明上 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上升和稅率的增加,公司有動機地通過增加非應稅項目損 益規(guī)避所得稅稅負的動機。3.1.4 推算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我們通過第二個回歸方程測算正常非應稅項

26、目損益(NBTD),操縱非應稅項目(DBTD)=BTD-NBTD,接下來將通過一個正常非應稅項目損益測算模型來對此分析,見表 4。表 4 正常非應稅項目損益測算模型解釋變量回歸系數(shù)P 值VIFConstant-0.0050.2397RETURN 母公司投資收益0.71601.2403INTEREST 財務費用0.0640.541.2372REVENUE 主營業(yè)務收入-0.00120.61.5074REVPER 人均主營業(yè)務收入2.360.221.2882FIXASSET 固定資產0.00310.431.6086AR 應收賬款-0.0010.911.2076SI 短期投資-0.0060.581.

27、2585LI 長期投資0.0020.951.1017INTANG 無形資產0.0130.241.3668調整 R20.5350.241.1052n304從測算模型來看,調整 R2 達到 53.5%說明擬合效果不錯,并且投資收益變量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說明投資收益越高相對的非應稅項目損益也越高,有可能是因為母公司的大部分投資收益不需要補稅。這里對公司的投資收益順帶做一個補充說明,對于投資收益的繳稅情況要分情況而定,其中有一種免交所得稅的情況就是公司的投資收益屬于投資國債取得的收益,當然還有一部分其他的投資如股權投資等是要納稅的;對于分回的投資收益還必須確認是稅前的還是稅后的。如果是稅后產生的投資收益

28、,首先是要看被投資企業(yè)的企業(yè)所得稅率是否與你公司的稅率相同,相同的情況下不用補交,不同也就是被投資企業(yè)稅率小于你公司的稅率是要按差價補稅。如是稅前的,分回后并入你公司的利潤繳稅。由此表明公司投資收益提高也就是公司的會計利潤增加了并沒有導致公司的應稅所得為之增加,而是增加了非應稅項目損益來規(guī)避所得稅成本,所以樣本公司的非應稅項目損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公司投資收益的差異。3.1.5 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與盈余管理為了考察盈余管理與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之間的關系,運用到回歸方程式(1)見表 5。表 5 盈余管理與非應稅項目損益(1)(2)(3)DTACC0.018*0.016*TAX0.00029*0.0

29、0029*DTACC*TAXDSACC0.012DLACC0.015*DEBT00FIRST00STATE0.005*0.005*AUDIT0.0040.004LNSIZE0.0010.001調整 R0.0240.0670.062N304304304從得出的結果(1)、(2)來看,DTACC 的回歸系數(shù)為正,且在 5%置信水平 之下,可以看出公司的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會隨著操縱應計利潤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會一直的增加還是存在一定的限度。就說明公司存在通過操縱非應稅 項目損益來規(guī)避所得會稅成本,但是其還是得為其大部分的盈余管理承擔所得 稅成本。其中 TAX 的回歸系數(shù)是正數(shù)且在 1%的置信水平之下,這就體現(xiàn)了所得稅稅率越高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會是更加增加非應稅項目損益來規(guī)避稅負。 本身就是稅率越高公司承擔所得稅的稅負必然會與之增加。若為了考察應計利 潤與所得稅稅負之間的關系就將操縱應計利潤分為短期應計利潤或長期應計利 潤,從(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只有操縱長期利潤與操縱非應稅項目顯著存在正相關關系,這可以表明公司主要通過操縱長期應計利潤來規(guī)避所得稅所負。 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STATE 變量在回歸里結果顯著為正,說明上市公司為國家直接控制時,更傾向于通過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