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疑難問題解答一年級上冊:一、“數(shù)一數(shù)”單元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內容單調,能否將其與“比一比”單元合并為一個單元?1為什么將兩部分內容分開編排?“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以及“分類”三部分內容在原通用教材中均編排在“準備課”一個單元中。實驗教材將它們分開編排,主要基于如下考慮:(1)在入學前,兒童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為了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數(shù)數(shù)、認數(shù)的情況,“數(shù)一數(shù)”單元編排時在原通用教材的基礎上拓寬了場景,豐富了情境中的資源,將人物數(shù)量增加到20個,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其已具備知識的機會,以便老師在今后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老師
2、結合本單元的內容幫助學生熟悉自己的校園環(huán)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數(shù)一數(shù)”單元的內容雖然簡單,但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對后面有針對性地教學非常有幫助。(2)比較和分類是兒童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內容,也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常用的方法。為了充實學生的相關知識,編排時,在“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基礎上,增加了比長短、比高矮等具體量的比較構成“比一比”單元;在按單一標準分類的基礎上,增加了按不同標準分類的內容,構成“分類”單元。綜上所述,各部分內容分開編排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 2教學中面臨的問題。(1)這一單元反復讓學生數(shù)圖中事物的個數(shù),學生會覺得比較枯燥,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數(shù)的興趣?吸引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
3、多。有的老師把主題圖制成課件,使人物和情境動態(tài)化,學生對這樣的畫面很感興趣,也愿意數(shù)畫中的事物;有的老師將學校的背景畫在黑板上,邊畫邊請學生說一說畫了什么,有幾個;很多老師還在主題圖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數(shù)一數(shù)身邊的事物,例如教室、校園里的事物,將數(shù)數(shù)活動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對這樣的活動會很感興趣。(2)如何把握教學要求? 本單元是準備課,雖然出現(xiàn)了110各數(shù),但并不是正式教學,不要求學生掌握10以內的數(shù)數(shù),也不要求學生認識110各數(shù)。只是讓老師全面、充分地了解學生數(shù)數(shù)和認數(shù)的情況,不僅要了解學生是否會口頭數(shù)數(shù)、會認數(shù),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否能按要求正確地數(shù)出物體的個數(shù)來。二、在本冊
4、教材中出現(xiàn)了“從左數(shù)”,“從右數(shù)”的要求,但是學生尚未正式學習左、右的概念,這樣的要求對學生是否會太難?左右的正式教學安排在一年級下冊進行。但是在一年級上冊的某些習題中出現(xiàn)了“從左數(shù)”“把右數(shù)的”等要求,很多老師擔心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其實,這里說的左右不涉及左右的相對性,僅僅是指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確定左右。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線索左手、右手,左眼、右眼以及寫字、讀書的順序等日常生活經(jīng)驗完全可以進行判斷。如果個別學生判斷困難,老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奶崾?,例如,“給從左數(shù)第4只小鳥涂上顏色,也就是從你的左手邊數(shù)第”以幫助學生明確題目中左、右的含義。三、在分類教學中,有的學生分類的結果與答案不符,老師應如何
5、評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不同,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也存在差異。例如,題目的要求是“找出上圖中不同的是什么?”個別學生的答案是護士,因為只有護士戴帽子。對學生的這類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該如何評價呢?我們認為,當學生出現(xiàn)這種答案時,老師首先要肯定他積極回答問題,但是老師不要鼓勵學生這樣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導學生抓住事物間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否則學生會認為這種“標新立異”的分類結果是值得提倡的,從而導致頭緒眾多,結果繁雜,失去了分類教學的意義,也達不到教學目標。四、在看圖列式時,已知總體求部分,學生列加法算式是否 可以?由于圖中兩部分的數(shù)目都可以數(shù)出來,所以學生這樣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師不應該斷然否定
6、。但這不等于可以放任學生的想法,老師還是要正確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確圖中的條件和問題,否則一旦形成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學生今后解決類似問題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例如,當數(shù)目增大,不能通過數(shù)數(shù)知道兩部分的確切數(shù)目,學生的這種解題思路就會受挫。如果在教學中遇到這類情況,建議老師不要急于對學生的答案作對錯的評價,可以先請學生依次說一說這張圖提供了什么信息,問題是什么,然后逐步幫助學生理清圖中的條件和問題,明確這類問題應用什么方法解決,從而達到學生正確列式計算的目的。五、 在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教學數(shù)的分解、組成是否有必要?數(shù)的分解、組成作為數(shù)概念的一部分,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表達方式,在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運
7、算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加深學生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鞏固對數(shù)的大小和數(shù)序的認識;其次,數(shù)的分解組成對學生建立一圖四式的表象、理解加減運算的關系是很有幫助的;再次,數(shù)的分解、組成也是進行加減計算的基礎,尤其是10的分解和組成,在計算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時要經(jīng)常用到?;谝陨峡紤],仍然應將“數(shù)的分解、組成”作為重要的內容進行教學。六、 “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教學中的兩個爭論。1能否先教學平面圖形,再過渡到立體圖形。我們提倡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使用教材。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認為先教學平面圖形的效果更好,是可以進行調整的。教材先編排立體圖形,之后再是平面圖形,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1) 在現(xiàn)實
8、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基本是立體圖形,而對平面圖形的感知比較少,將立體圖形的認識編排在平面圖形之前,可以借助學生日常已有的圖形經(jīng)驗以及對物體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感知幾何形體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2) 教材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在向學生滲透面構成體的關系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感受知識轉化和形成的過程。2用球是否可以畫出圓?在完成練習五第5題時,老師們在“用球是否能畫出圓”這一問題上存在爭論。從理論上講,如果通過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讓鉛筆始終垂直紙面,沿著球畫大圓,就能夠畫出圓來。雖然在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很大的難度。不過在實際教學中確實有過學生解決了這一難題。
9、學生用硬紙板把球緊緊地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圓柱豎在桌子上,然后沿著這個圓柱的底的邊緣畫出圓。這種方法成功地運用了“轉化”的思想,巧妙地將“用球畫圓”轉化為“用圓柱畫圓”,對變換思路、解決問題頗具啟發(fā)。七、教學“認識鐘表”單元時的幾點困惑。1學生對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罢J識鐘表”這一單元在認識整時的基礎上,增加了認識半時。有老師提出由于學生沒有學過1時60分,在用電子表顯示半時的時候,學生對雙點右邊的“30”表示半時不易理解。其實,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只要知道 “30”表示半時,知道半時怎么寫就達到要求了,不要求學生根據(jù)時、分的關系進行推理。所以,教學時注意不拔高要求,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鞏
10、固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學生基本能夠達到教學目標。2一段時間是否也用“時”表示?有關時間敘述和書寫的問題,我們依據(jù)的是國家計量局頒布的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名稱與符號簡表。簡表中有關“時間”的具體規(guī)定如下:量的名稱單位的中文名稱(亦讀法)錯誤的單位名稱正確的單位符號時間國際符號中文符號年a年小時點鐘h時分分鐘min分秒秒鐘s秒根據(jù)此規(guī)定,在書寫單位名稱時,只使用“年”“時”“分”和“秒”,在敘述時可以使用“小時”和“分鐘”。八、關于實踐活動的幾點疑問。1實踐活動中的個別內容在課堂上操作有困難。在本套教材中,低年級的實踐活動主要是采用一些具有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數(shù)學知識,
11、在活動中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有的老師認為,個別實踐活動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好操作。其實,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內容僅僅是提供學生活動的資源或線索,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增減或修改,從而使活動的可操作性更強,切實提高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2實踐活動內容較多,一節(jié)課很難完成所有活動。教學中,可以靈活安排實踐活動的時間,老師不必在一堂課內完成所有的游戲,可以將活動分散進行。例如,在學習加減法后進行送信的活動,在學習序數(shù)后進行起立的游戲此外,活動的形式也可以多樣。例如,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老師安排或小組選擇要做的活動,這樣做既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在共
12、同活動中體會同伴合作和游戲的樂趣。一年級下冊:一、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認識安排在一年級下冊? 有的老師認為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比較簡單,一年級上冊教學序數(shù)時(如下圖),就要辨別左右,所以這部分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比較合適,安排在一年級下冊晚了些。從左數(shù),小女孩排第幾?媽媽排第幾?教材現(xiàn)在這樣的編排有如下考慮。(1)在認識左右的教學內容中,包含著對左右的相對性的認識。而左右的相對性對兒童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一般要在79歲,才能逐漸形成以他人為標準辨別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規(guī)律,學生在8歲時,也就是在二三年級時,學習左右相對性比較適宜。但考慮到學前教育,以及后續(xù)知識的
13、學習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對性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下冊。當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對性,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級上冊。考慮到左右的相對性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初步感知體會,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對性內容。(2)一年級上冊教學中,學生在沒有認識左右時,就要回答類似“從左數(shù)起(或從右數(shù)起),誰在第幾?”的問題,這時就要先辨別左右再數(shù)數(shù)。由于我們讀書、寫字等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所以在教學序數(shù)時可以利用學生這些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二、左右的相對性教學尺度問題。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對性的教學要求?考慮到左右的相對性認識的難度,教材只是通過游戲和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體會,沒有安排脫離操作判斷左
14、右相對性的習題。教學時,也應該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宜的活動。如兩個同學面對面,老師發(fā)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對面同學的左(右)肩學生按口令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所以這部分內容不宜作書面考試。2在練習中如何判斷左右的相對性?有老師反映,在左右的練習中,有時左右的相對性回避不了。如上圖“女孩的左邊是誰?”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煩。其實上述問題就是判斷左右時以誰為標準的問題。以誰為標準,一般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為了便于說明我們把觀察的對象按屬性進行分類。(1)觀察的對象是無生命的物體(如下圖),一般確定左右的標準是觀察者。 圓的左邊有(3)個三角形,右
15、邊有(4)個三角形。(2)觀察的對象是人或動物,有兩種情況。當問及的問題涉及到人或動物身體的左右時(如下圖),一般以人或動物為標準。 他(右)手拿著計算器。小貓?zhí)У氖牵ㄗ螅┳Α.攩柤暗膯栴}不涉及到人或動物身體的左右時(如下圖),以誰為標準皆可。 女孩的左邊是誰?小狗的右邊是誰?如上左圖,如果以觀察者為標準,女孩的左邊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為標準,女孩的左邊就是爺爺。像這樣判斷照片中某人的左邊或右邊是誰時,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為標準都是可以的。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最好是標明參照的標準,如給下圖中的某人或某動物加上標明參照標準的說話框,這樣就沒有異議了。三、有關計算教學的問題。1有關算法多樣
16、化的問題。計算教學提倡算法多樣化,是這次課程改革中計算教學方面的一個顯著特點。其內涵主要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這一點也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并很快在課堂中得到明顯體現(xiàn)。但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問題浮現(xiàn)出來,老師們也由最初的激情實踐,轉為理性思考。(1)是不是算法越多越能體現(xiàn)多樣化?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算法多樣化追求是尊重差異、尊重本色、尊重真實,學生自發(fā)想出的算法是最真實、最本色的。因此教學應實事求是,應主要呈現(xiàn)學生自發(fā)想出的算法,然后進行分析比較,在此基礎上再選擇或推薦一般性的算法。不能為多樣而多樣,讓學生絞盡腦汁,想出與眾不同的,費解的算法。(2)如何處
17、理學生的多種算法?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算法,不能散亂的擺放在黑板上,應該進行分類梳理,逐一分析算理。我們結合“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說明。如129,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一些算法。破十法:1091,213。連續(xù)減:12210,1073。想加算減:9312,1293。其他,如數(shù)數(shù),聯(lián)想:1192,213等。對于這些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羅列的層面上,應在分類梳理的基礎上選擇一般性的算法,如第種,讓學生理解其算理??刹捎孟茸寘R報學生講算理,再讓其他學生復述算理的方式,使學生了解他人算法,修正自己的算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和提高。(3)在多種算法中教師能否有一定的傾向性?在諸多算法中,有特殊算法和一般性算法。
18、特殊算法往往受到數(shù)據(jù)和個體思維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某種特殊算法對某人或某一題比較適合,但對另一人或另一題可能就不方便了,有的雖然可行,但操作煩瑣,效率比較低。而一般性算法具有通用性和簡捷性,一般不受個體和題目的限制,是通法通則。如上面呈現(xiàn)的“破十法”“連續(xù)減”以及“想加算減”都是一般性算法,其中最具優(yōu)勢的是“想加算減”。其原因是:第一,簡便快捷。 因為“破十法”、“連續(xù)減”都需要兩步,而“想加算減”只需一步。它對后續(xù)學習非常重要,如在多位數(shù)減法中,當某一步需要退位時,如果用“破十法”或“連續(xù)減”計算,僅退位這一步就需要兩步計算,如此下來整個計算步驟就會增加,出錯率也會增加,如果用“想加算減”整個
19、計算就變得簡捷明了。第二,溝通了加減法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三,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具有一舉兩得的功效。既然“想加算減”有如此多好處,那么教師能否傾向于“想加算減”?回答是當然可以,但要注意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一般方法之間的關系。在開始學習時,幾種一般性算法可以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采取一定策略,讓學生逐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優(yōu)勢,促使學生自發(fā)選擇和掌握“想加算減”的方法。2本冊的計算,在熟練程度上有無量化標準? 本冊的計算都是最基本的,按照數(shù)學課程標準第56頁評價建議中提出的相關目標,到學期末學生應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
20、每分鐘做810題,“100以內的加減法” 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每分鐘做23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此標準適當調整。3如何處理練習量不夠的問題?本冊計算非常重要但練習量不夠,學生要達到計算熟悉僅靠課本上的習題遠遠不夠。借助一些常規(guī)性的口算訓練方式,可能對熟練掌握本冊計算有所幫助,現(xiàn)簡要介紹幾種,供參考。(1)制作口算卡片,經(jīng)常練習??梢杂糜布堊灾?,每張紙大約長25厘米,寬10厘米,上面寫一道算式,供課堂練習用。練習時,可以根據(jù)一年級兒童的特點,以“開火車”“找朋友”“給小動物找家”“對號入座”等游戲、比賽方式進行。最好每天堅持課前5分鐘的“開火車”口算訓練。(2)印制口算題單。在3
21、2開大?。凑n本大?。┑募埳嫌≈瓶谒泐},每頁印3欄,每欄20題(帶等號),共60題。教學時,可以根據(jù)進度和需要選擇合適的條目進行練習。練習時,學生可以拿一張紙放在一欄試題的右邊,對準每道題直接寫出得數(shù)??梢苑謩e記出所用時間,全部算完以后,大家一起對得數(shù),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也可以全班同學同時進行練習,規(guī)定一個時間,在同一時間內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這種練習,不費多少時間,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練習。經(jīng)常做這樣的練習,還可記錄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這種題單,可以反復使用。除此之外,還應經(jīng)常了解學生的情況,不斷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要求。四、“圖形的拼組”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
22、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擺出新的圖形,體會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的關系。但這部分內容容易上成手工課或拼擺各種有趣圖案的活動課,使教學重點偏離教材編排的初衷。因此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1在動手操作中,突出圖形的變換。本單元所設計的活動,不論是做風車、折飛機,還是圖形的拼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間的關系,因此在操作時要注重讓學生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1)在折紙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化。如做風車,不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風車,而且還應該讓他們邊折邊按下圖中的文字說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過程。(2)在拼組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
23、換。在拼組活動中,應讓學生說明是用什么形狀的圖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圖形,由此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系(如下圖)。 (3)在剪、卷活動中描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變換關系(如下圖)。 2注意通過多種層次的拼組活動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系。拼組活動,教材只呈現(xiàn)了一些簡單的范例。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系。如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同樣形狀的圖形。 (2)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不同樣形狀的圖形。 (3)用不同形狀的圖形拼出新的圖形。 立體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的活動層次可以參照平面圖形。五、有關“人民幣的認識”的教學問題。1小數(shù)表示的人
24、民幣的計算要求到什么程度?有老師反映在“人民幣的認識”中,用小數(shù)表示的人民幣計算,思維步驟較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如下圖,思維步驟有(1)將1.20元轉化成1元2角,0.8元轉化成8角,列出加法算式。(2)將1元2角變換成12角。(3)計算12角8角,等于20角。(4)將20角變換成2元。像這樣涉及復名數(shù)和進或退位的計算要不要學生掌握? 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商品價錢,而在實際生活中,商品的標價大多是用小數(shù)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了用小數(shù)表示的人民幣。但考慮到學生還未學習小數(shù),所以這里出現(xiàn)的商品標價只出到角,并且只要求學生知道幾點幾元(如1.30元)表示幾元幾角就可以了。而相應的小數(shù)表示的人民幣的
25、計算也主要是為認識人民幣服務的。像上面那樣的計算,如果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可以在練習和考試時降低難度,如限定計算范圍,只出單名數(shù)的計算(如0.4元0.7元);如果要出復名數(shù)的題目,也不要涉及進位或退位,(如1.2元0.5元)。這樣調整后,學生接受起來可能會容易些。2有些計算題超出所學范圍怎么處理?人民幣的計算,有個別題目的計算超出了所學范圍。如第55頁第11題(下圖),一袋大米20元,一桶油39元,問買這兩樣東西共要多少錢?解決這一問題,要算2039,這樣的計算要到下一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才學,計算超出了范圍,這樣的練習如何處理? 這樣的習題在“100以內的加減法”之前出現(xiàn)確實不妥,在教材修改前,可選用下面兩個辦法。一是,改變數(shù)據(jù)使計算限定在所學范圍。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3-甲基-2-甲醛噻吩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頂尖高性能光學平臺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鋁鋅噴劑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選色紙轉動輪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網(wǎng)絡應用管理平臺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碳化鈦粉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子專用模具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汽車鋰基脂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散熱貼片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彈簧圓規(guī)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站用電400V系統(tǒng)定期切換試驗方案
- 初中數(shù)學北師大八年級下冊(2023年修訂) 因式分解岷陽王冬雪提公因式法教學設計
-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guī)程
- DB3311∕T 132-2020 住宅小區(qū)物業(yè)服務規(guī)范
- 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 C-TPAT反恐知識培訓ppt課件
- 二代征信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采集規(guī)范釋義
- 河南華泰特種電纜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公司員工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
- 加工中心刀具庫選擇PLC控制系統(tǒng)設計
- 主域故障無法啟動,額外域提升Active Directory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