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唐詩部分_第1頁
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唐詩部分_第2頁
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唐詩部分_第3頁
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唐詩部分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唐詩部分一、關于詩歌概述1、從內容角度分: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2、從形式角度分: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3、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詩,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 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 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 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近體詩,包括 和 。近體詩鼎盛于 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

2、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詩(七律)、排律三種。詞,鼎盛于 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 (58字內)、 (5990字內)和 (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曲,又稱為詞余、樂府。曲鼎盛于 代,有 和 兩種形式。散曲又有 (短小的曲子)和 (又名“套曲”)兩種形式。二、唐詩專題1初唐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仍受齊梁詩風的影響,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初唐后期,隨著“四杰” 、 、 、 登上詩壇,突破了宮廷詩風的

3、格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對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戲為六絕句中稱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共滅, ?!焙笠浴安粡U江河”贊揚作家或其作品流傳不朽。(1) ,字子安,有王子安集。(2)號稱“吳中四士”的是 和 、包融、張旭。 的詩風格近于齊梁體。春江花月夜別具特色,歷來為人們稱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用西洲格調“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譽之為“詩中的詩, ”。(3)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有陳子昂集。白居易評價:“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高昂雄渾,闊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為

4、詩歌的主流。高適、岑參的 詩,王維,孟浩然的 詩,開拓了唐詩題材。豪放飄逸的 詩,沉郁頓挫的 詩,形成了唐詩的巔峰。(1) ,字摩詰,世稱王右丞。王右丞集與 齊名,并稱“王孟”。 世稱孟襄陽孟襄陽集(2) 長于七言歌行。詩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集與 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代表。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的“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3)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國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杜甫贊美他“筆落驚風雨, ”,他自己卻愛好“清水出芙蓉, ”。他們兩人合稱為“

5、李杜”。(4)韓愈說:“李杜文章在, ?!?是盛唐詩壇另一顆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其詩顯示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善于反映社會狀況,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被稱為“ ”。在藝術上,繼承和發(fā)展了 以來的優(yōu)良文學傳統(tǒng),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 主義高峰。3、中唐詩歌,其情感基調是徘徊惆悵、哀怨感傷,其審美趣味由外拓趨向內斂,由自然趨向鍛煉,由昂揚趨向低沉,由濃郁趨向高秀。唐詩在中唐發(fā)生了重大轉折。(1) ,字子厚,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有柳河東集。(2) ,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有昌黎先生集(3) ,字夢得,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有劉夢得文

6、集(4) ,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與其好友元稹齊名,并稱“元白”。他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 ”。有白氏長慶集。4、杜牧、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杰出代表。 的詩清新俊逸,雄姿英發(fā),于拗折峭健之中現(xiàn)風華掩映之美; 的詩構思縝密,聲情綿邈,詞藻精麗。晚唐詩感時傷懷,風格多樣,個性鮮明。(1) ,字義山,與杜牧齊名,后世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2) ,字牧之,世稱杜樊川,有樊川文集(3) ,飛卿,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人稱“溫韋”溫飛卿詩集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復習一、關于詩歌概述1、從內容角度分: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2、從形式角度分: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3、古代詩歌包括詩、

7、詞、曲。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古體詩,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詩(七律)、排律三種。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

8、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曲,又稱為詞余、樂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二、唐詩專題1初唐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仍受齊梁詩風的影響,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初唐后期,隨著“四杰”王勃、楊迥、盧照鄰、駱賓王登上詩壇,突破了宮廷詩風的格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對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戲為六絕句中稱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

9、與名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焙笠浴安粡U江河”贊揚作家或其作品流傳不朽。(譯文:王楊盧駱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詞的風格和體裁,淺薄的評論者對此譏笑是無止無休的。待你輩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后,也絲毫無傷于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1)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2)號稱“吳中四士”的是張若虛和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的詩歌風格近于齊梁體。春江花月夜別具特色,歷來為人們稱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用西洲格調“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譽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3)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有陳子昂集

10、。白居易評價:“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保?班)2高昂雄渾,闊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為詩歌的主流。高適、岑參的邊塞詩,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開拓了唐詩題材。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郁頓挫的杜甫詩,形成了唐詩的巔峰。(1)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王右丞集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孟浩然世稱孟襄陽孟襄陽集(2)岑參長于七言歌行。詩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集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代表。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的“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國最杰

11、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杜甫贊美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自己卻愛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們兩人合稱為“李杜”。(4)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倍鸥κ鞘⑻圃妷硪活w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其詩顯示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善于反映社會狀況,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以來的優(yōu)良文學傳統(tǒng),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高峰。3、中唐詩歌,其情感基調是徘徊惆悵、哀怨感傷,其審美趣味由外拓趨向內斂,由自然趨向鍛煉,由昂揚趨向低沉,由濃郁趨向高秀。唐詩在中唐發(fā)生了重大轉折。(1)柳宗元,字子厚,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有柳河東集。(2)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有昌黎先生集(3)劉禹錫,字夢得,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有劉夢得文集(4)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與其好友元稹齊名,并稱“元白”。他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有白氏長慶集。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