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7章-第2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_第1頁
2018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7章-第2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_第2頁
2018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7章-第2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_第3頁
2018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7章-第2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_第4頁
2018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第7章-第2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移動考綱定位考情播報1.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及化學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guī)律。2016全國甲卷T27/全國乙卷T27(1)(2)/全國丙卷T27(2)(3)2015全國卷T28(4)/全國卷T27(2)(3)2014全國卷T28(3)/全國卷T26(2)(3)2013全國卷T28(2)(3)(4)/全國卷T28(1)2012全國卷T27(4)考點1|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狀態(tài)基礎知識整合1可逆反應2化學平衡狀態(tài)(1)概念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

2、系中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2)建立過程在一定條件下,把某一可逆反應的反應物加入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過程如下:以上過程可用如圖表示:(3)特征應用體驗1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過量氧氣發(fā)生2SO2(g)O2(g)2SO3(g)HQ kJmol1(Q0),充分反應后生成SO3的物質(zhì)的量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質(zhì)的量_0 mol,轉(zhuǎn)化率_100%,反應放出的熱量_Q kJ。提示”“(2)減小增大(3)不變是不變考點多維探究角度1極端轉(zhuǎn)化法確定可逆反應某狀態(tài)的量1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濃

3、度分別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條件下,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有可能是()AZ為0.3 molL1BY2為0.4 molL1CX2為0.2 molL1 DZ為0.4 molL1A假設反應正向進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濃度(molL1) 0.1 0.3 0.2改變濃度(molL1) 0.1 0.1 0.2終態(tài)濃度(molL1) 0 0.2 0.4假設反應逆向進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濃度(molL1) 0.1 0.3 0.2改變濃度(molL1) 0.1 0.1 0.2終態(tài)濃度(molL1) 0.2 0.4 0

4、平衡體系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范圍為0X20.2,0.2Y20.4,0Z0.4。2一定條件下,對于可逆反應X(g)3Y(g)2Z(g),若X、Y、Z的起始濃度分別為c1、c2、c3(均不為零),達到平衡時,X、Y、Z的濃度分別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c1c231B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3CX、Y的轉(zhuǎn)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圍為0 molL1c10.14 molL1D平衡濃度之比為13,轉(zhuǎn)化濃度亦為13,故c1c213,A、C不正確;平衡時Y生成表示逆反應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應速率且vY(生成)vZ(生成)應為32,B不正確;由可

5、逆反應的特點可知0 molL1c1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平衡不發(fā)生移動;v正v逆,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3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平衡的影響如下: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以及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zhì)的濃度),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4充入惰性氣體與平衡移動的關系(1)恒溫、恒容條件原平衡體系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應用體驗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平衡取兩試管各加入5 mL 0.1 mol/L的K2Cr2O7溶液。(1)向1號試管中加入幾滴濃H2SO4,橙色_,說

6、明平衡向_方向移動。(2)向2號試管中加入幾滴濃NaOH溶液,橙色_,說明平衡向_方向移動。提示(1)變深逆反應(2)變?yōu)辄S色正反應2將充入NO2的球放入熱水,顏色變化為_,放入冰水中顏色變化為_,說明2NO2(g)N2O4(g)的H_0。提示紅棕色變深紅棕色變淺考點多維探究角度1化學平衡移動的判斷1對于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 【導學號:】甲:A(g)B(g)C(g)H0乙:A(s)B(g)C(g)H0達到化學平衡后,改變條件,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升溫,平衡移動方向分別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甲_;乙_;丙_。此時反應體系的溫度均比原來_(填“高”或“低”)。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

7、分子質(zhì)量變化分別為(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甲_;乙_;丙_。(2)加壓,使體系體積縮小為原來的平衡移動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甲_;乙_;丙_。設壓縮之前壓強分別為p甲、p乙、p丙,壓縮后壓強分別為p甲、p乙、p丙,則p甲與p甲,p乙與p乙,p丙與p丙的關系分別為甲_;乙_;丙_。(3)恒溫恒壓充入氖氣,平衡移動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甲_;乙_;丙_。答案(1)向左向左向右高減小減小不變(2)向右不移動不移動p甲p甲v(逆)時,才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3)同等程度地改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時,應視為壓強的影響。(4)對于縮小體積增大壓強,不管是否移

8、動,各成分的濃度均增大,但增大的倍數(shù)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角度2外界條件對轉(zhuǎn)化率或產(chǎn)率的影響3(2017成都模擬)工業(yè)上采取下列方法消除NO2污染: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 kJ/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導學號:】A冷卻使水液化可提高N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B提高反應溫度,平衡常數(shù)增大C縮小容器的體積,逆反應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應速率增大的程度小D加入合適的催化劑可提高N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A選項A,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正確;選項B,升溫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錯誤;選項C,縮小容器體積相當于加壓

9、,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錯誤;選項D,使用催化劑對平衡的移動無影響,錯誤。4(2015全國卷節(jié)選)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為燃料,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CO2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甲醇。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CO(g)2H2(g)CH3OH(g)H10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表達式為_;圖1中能正確反映平衡常數(shù)K隨溫度變化關系的曲線為_(填曲線標記字母),其判斷理由是_。圖1(2)合成氣組成n(H2)/n(COCO2)2.60時,體系中的CO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CO) 值隨溫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減小”),其

10、原因是_;圖2中的壓強由大到小為_,其判斷理由是_。圖2解析(1)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書寫要求可知,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Kc(CH3OH)/c(CO)c2(H2)。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K減小,故曲線a符合要求。(2)由圖2可知,壓強一定時,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其原因是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反應為吸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又使產(chǎn)生CO的量增大,而總結(jié)果是隨溫度升高,CO的轉(zhuǎn)化率減小。反應的正反應為氣體總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溫度一定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而反應為氣體總分子數(shù)不變的反應,產(chǎn)生CO的量不受壓強

11、的影響,因此增大壓強時,CO的轉(zhuǎn)化率提高,故壓強p1、p2、p3的關系為p1p2p3。答案(1)K或Kpa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shù)數(shù)值應隨溫度升高而變小(2)減小升高溫度時,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左移動,使得體系中CO的量增大;反應為吸熱反應,平衡向右移動,又使產(chǎn)生CO的量增大;總結(jié)果,隨溫度升高,使CO的轉(zhuǎn)化率降低p3p2p1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加壓有利于提升CO的轉(zhuǎn)化率;而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反應,產(chǎn)生CO的量不受壓強影響。故增大壓強時,有利于CO的轉(zhuǎn)化率升高5(2016全國甲卷節(jié)選)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產(chǎn),

12、主要副產(chǎn)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卮鹣铝袉栴}:(1)以丙烯、氨、氧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產(chǎn)物丙烯醛(C3H4O)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C3H6(g)NH3(g)O2(g)=C3H3N(g)3H2O(g)H515 kJmol1C3H6(g)O2(g)=C3H4O(g)H2O(g)H353 kJmol1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產(chǎn)率的反應條件是_;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_。(2)圖(a)為丙烯腈產(chǎn)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最高產(chǎn)率對應的溫度為460 。低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chǎn)率_(填“是”或“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chǎn)率,判斷理由是_

13、;高于460 時,丙烯腈產(chǎn)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雙選,填字母)。A催化劑活性降低B平衡常數(shù)變大C副反應增多 D反應活化能增大圖(a) 圖(b)(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產(chǎn)率與n(氨)/n(丙烯)的關系如圖(b)所示。由圖可知,最佳n(氨)/n(丙烯)約為_,理由是_。進料氣氨、空氣、丙烯的理論體積比約為_。解析(1)由于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的放熱反應,降溫、減壓均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產(chǎn)率。有機反應中要提高某反應的選擇性,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催化劑。(2)由于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降低,平衡右移,丙烯腈的平衡產(chǎn)率應增大,因此圖(a)中460 以下的產(chǎn)率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chǎn)率。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的

14、升高而變小,反應的活化能不受溫度的影響,故當溫度高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chǎn)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催化劑活性降低和副反應增多。(3)由圖(b)可知,當n(氨)/n(丙烯)1時,丙烯腈的產(chǎn)率最高,而丙烯醛的產(chǎn)率已趨近于0,如果n(氨)/n(丙烯)再增大,丙烯腈的產(chǎn)率反而降低,故最佳n(氨)/n(丙烯)約為1。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結(jié)合反應方程式及最佳n(氨)/n(丙烯)約為1可知,進料氣氨、空氣、丙烯的理論體積比應為1117.51。答案(1)降低溫度,降低壓強催化劑(2)不是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產(chǎn)率應隨溫度升高而降低AC(3)1該比例下丙烯腈產(chǎn)率最高,而副產(chǎn)物丙烯醛產(chǎn)率最低17.51平衡移動與轉(zhuǎn)

15、化率的關系判斷轉(zhuǎn)化率的變化時,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動與反應物轉(zhuǎn)化率提高等同起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若有多種反應物,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則另外的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增大而自身的減小。若只有一種反應物時(恒溫恒容)反應實例反應物的濃度平衡移動轉(zhuǎn)化率變化產(chǎn)物百分含量2SO3(g)2SO2(g)O2(g)增大正向減小減小2NO2(g)N2O4(g)增大正向增大增大2HI(g)I2(g)H2(g)增大正向不變不變角度3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6(2015全國卷節(jié)選)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2HI(g)H2(g)I2(g)在716 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x(HI)與反應時間t

16、的關系如下表:t/min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1)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的計算式為_。(2)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x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則k逆為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時,v正_min1。(3)由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_(填字母)。解析(1)由表中數(shù)

17、據(jù)可知,無論是從正反應方向開始,還是從逆反應方向開始,最終x(HI)均為0.784,說明此時已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設HI的初始濃度為1 molL1,則: 2HI(g)H2(g)I2(g)初始濃度/molL1 1 0 0轉(zhuǎn)化濃度/molL1 0.216 0.108 0.108平衡濃度/molL1 0.784 0.108 0.108K。(2)建立平衡時,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由于該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故k逆k正k正。在40 min時,x(HI)0.85,則v正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3)因2HI(g)H2(g)I2(g

18、)H0,升高溫度,v正、v逆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HI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減小,H2、I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增大。因此,反應重新達到平衡后,相應的點分別應為A點和E點。答案(1)(2)k正/K1.95103(3)A、E考點3| “等效平衡”在平衡狀態(tài)比較中的應用基礎知識整合1等效平衡的概念在相同條件下(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同一可逆反應體系,不管是從正反應方向開始,還是從逆反應方向開始,只要按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投入反應物或生成物,在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體積分數(shù)、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等)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的類型等效類型條件恒溫、恒

19、容恒溫、恒容恒溫、恒壓反應的特點任何可逆反應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任何可逆反應起始投料換算為化學方程式同一邊物質(zhì), 其“量”相同換算為化學方程式同一邊物質(zhì),其“量”符合同一比例換算為化學方程式同一邊物質(zhì),其“量”符合同一比例平衡特點質(zhì)量分數(shù)(w%)相同相同相同濃度(c)相同成比例相同(氣體)物質(zhì)的量(n)相同成比例成比例應用體驗在恒溫恒容條件下,可逆反應:2A(g)B(g)3C(g)D(g) HQ1 kJmol1(Q10),起始物質(zhì)的量如表所示:序號ABCD2 mol1 mol004 mol2 mol001 mol0.5 mol1.5 mol0.5 mol01 mol3 mol1 mol003

20、 mol1 mol(1)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互為等效平衡的是哪幾組?_。(2)達到平衡后,放出的熱量為Q2 kJ,吸收的熱量為Q3 kJ,則Q1、Q2、Q3的定量關系為_。(3)其他條件不變,當D為固體時,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互為等效平衡的是哪幾組?_。(4)將“恒溫恒容”改為“恒溫恒壓”,a.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互為等效平衡的是哪幾組?_。b.達平衡后放出的熱量分別為Q1和Q2,則Q1與Q2的關系_。提示(1)(2)Q2Q3Q1(3)(4)Q22Q1考點多維探究角度1同溫同容條件下等效平衡的應用1(2017石家莊模擬)同溫度下,體積均為1 L的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N2(g)3H2

21、(g)2NH3(g)H92.6 kJ/mol。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容器、中反應達平衡時壓強相等B容器中反應開始時v(正)v(逆)C容器中反應達平衡時,吸收的熱量Q為9.26 kJD若條件為“絕熱恒容”,容器中反應達平衡時n(NH3)0.6 molB根據(jù)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時能量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中轉(zhuǎn)化的N2為0.3 mol,因此根據(jù)三段式法可得N2(g)3H2(g)2NH3(g)起始(mol) 2 3 0轉(zhuǎn)化(mol) 0.3 0.9 0.6平衡(mol) 1.7 2.1 0.6故平衡常數(shù)K0.0230.069,因此容器中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v(正)”“”或“”)。解析(1)

22、由于甲容器定容,而乙容器定壓,當它們的壓強相等達到平衡時,乙的容積應該為甲的兩倍,生成的NH3的物質(zhì)的量應該等于2m mol。當甲、乙兩容器的體積相等時,相當于將建立等效平衡后的乙容器壓縮,故乙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大于2m mol。(2)起始加入量相同,平衡時乙中的壓強大,反應程度大,(N2)大。答案(1)DE(2)(1)構建恒溫恒容平衡思維模式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并壓縮而成,相當于增大壓強。(2)構建恒溫恒壓平衡思維模式(以氣體物質(zhì)的量增加的反應為例,見圖示)新平衡狀態(tài)可以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壓強不變,平衡不移動。 (3)恒溫恒容與恒溫恒壓條件平衡比較模式(起

23、始量相同) 課堂小結(jié)反饋達標11 全新理念探究高考明確考向1一組判斷,展示高考易誤點(1)利用氣體的總壓、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和密度不變均可作為反應到達平衡標志。()(2)當同一物質(zhì)的v(正)v(逆)時,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3)在一固定容積的容器中發(fā)生C(s)H2O(g)CO(g)H2(g)反應,當氣體密度不變時,說明反應已達平衡。()(4)往平衡體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體,平衡將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溶液顏色將變淺。()(5)對于2NO2(g)N2O4(g)平衡體系,擴大體積減小壓強,再達到平衡時顏色變深。()(6)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可逆反應mX(g)nY

24、(s)pZ(g)H”或“(3)正反應大小(4)60%0.36(5)逆反應小下方文件為贈送,方便學習參考第三節(jié) 酯化反應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掌握酯化反應的原理、實驗操作及相關問題,進一步理解可逆反應、催化作用。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用已知條件設計實驗及觀察、描述、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分析歸納、概括總結(jié)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科學品質(zhì):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求實、探索、創(chuàng)新、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zhì)??茖W方法:介紹同位素示蹤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使用,通過酯化反應過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的科學思維方法。教學方法:研究探索式,輔以多媒體動畫

25、演示。課時安排:第1課時:乙酸的性質(zhì)及酯化反應實驗(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質(zhì)部分)第2課時:酯化反應問題討論教學過程第一課時【過渡】我國是一個酒的國度,五糧液享譽海內(nèi)外,國酒茅臺香飄萬里?!熬剖窃疥愒较恪?。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板書】乙酸的酯化反應【學生實驗】乙酸乙酯的制?。簩W生分三組做如下實驗,實驗結(jié)束后,互相比較所獲得產(chǎn)物的量。第一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第二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乙酸,按

26、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第三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強調(diào):試劑的添加順序;導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試管液面以下;加熱開始要緩慢?!編煛繂栴}: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和乙酸?【生】此操作相當于濃硫酸的稀釋,乙醇和濃硫酸相混會瞬間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濃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濃硫酸中,熱量會使得容器

27、中的液體沸騰飛濺,可能燙傷操作者?!編煛繂栴}:導管末端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試管液面以下?【生】防止加熱不均勻,使溶液倒吸。【追問】除了采用這樣一種方法防止倒吸外,此裝置還有哪些其它改進方法?【生】可以將吸收裝置改為導管連接干燥管,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編煛繂栴}:為什么剛開始加熱時要緩慢?【生】防止反應物還未來得及反應即被加熱蒸餾出來,造成反應物的損失?!編煛克源搜b置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簡易的蒸餾裝置,那么,裝置的哪一部分相當于蒸餾燒瓶?哪一部分相當于冷凝管?【生】作為反應容器的試管相當于蒸餾燒瓶,導管相當于冷凝管,不是用水冷卻而是用空氣冷卻?!咀穯枴块_始時緩慢加熱是

28、不是在產(chǎn)物中就不會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驗證?【生】用藍色石蕊試紙來檢驗,如果變紅,說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紅熱的銅絲與之反應后顯紅色來檢驗?!編煛渴⒂酗柡吞妓徕c溶液的試管不能用石蕊來檢驗是否含有乙酸,其實只要將試管振蕩一下,看是否有氣泡逸出就可以了;接受試管中有大量的水,其中溶解的少量乙醇可能無法通過CuO與乙醇的反應來驗證,但可根據(jù)有乙酸揮發(fā)出來,推知也會有乙醇揮發(fā)出來?!編煛拷邮茉嚬苤杏惺裁船F(xiàn)象?所獲得產(chǎn)物的量多少如何?【總結(jié)】第一組接受試管內(nèi)無明顯現(xiàn)象,第二、三組實驗中接受試管內(nèi)有分層現(xiàn)象,并有濃厚的果香氣味。從對比結(jié)果來看,第一組做法幾乎沒有收集到產(chǎn)物;第二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產(chǎn)物;第三

29、組做法收集到的產(chǎn)物的量最多。【布置課后討論題】為什么第一組做法幾乎沒有得到乙酸乙酯?第二組做法比第三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顯少,試分析原因,并設計實驗證明你的分析是正確的(歡迎大家到實驗室進行實驗)。你對酯化反應有哪些方面的認識?請查閱相關資料后回答。第二課時【引入】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和課后討論題。問題:為什么第一組做法幾乎沒有得到乙酸乙酯?【答】CH3COOH跟C2H5OH發(fā)生酯化反應是有機物分子間的反應,在不加濃硫酸時,即使在加熱條件下,反應速率仍很慢,所以當混合物加熱時,蒸氣成分是CH3COOH和C2H5OH的蒸氣,乙酸乙酯的蒸氣極少甚至可以說沒有,當然在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會收

30、集到乙酸乙酯。由此可見,濃硫酸主要起催化作用,其次,因為制取乙酸乙酯的反應是可逆的,所以濃硫酸也能除去生成物中的水,有利于反應向生成物方向進行?!景鍟?、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應向生成物方向進行。【師】在該反應中,為什么要強調(diào)加冰醋酸和無水乙醇,而不用他們的水溶液?【生】因為冰醋酸與無水乙醇基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反應向生成酯的方向進行。【師】在上一節(jié)的實驗中,為了獲取更多的乙酸乙酯,我們除了利用濃硫酸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促使反應向生成物方向進行外,還用到了其它什么方法促使反應向生成物方向進行?【生】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同時還是一個簡易的蒸餾裝置,邊反應邊蒸餾,使生成物及時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去,也有利于試管內(nèi)的反應向生成物方向進行。問題:第二組做法比第三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顯少,試分析原因,并設計實驗證明你的分析是正確的?!敬稹坑捎诩尤肓舜呋瘎饬蛩?,反應速率大大加快了。加熱時,蒸餾出的蒸氣的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冷凝成液體后收集在盛水的試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的,乙酸乙酯作為有機物,又易溶于乙酸和乙醇這樣的有機溶劑中,所以必然有部分乙酸乙酯溶在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量減少;但試管中如果盛放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減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純度,因而收集量要多。【板書】2、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