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5力的分解同步測試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頁
2017屆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5力的分解同步測試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頁
2017屆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5力的分解同步測試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頁
2017屆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5力的分解同步測試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頁
2017屆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5力的分解同步測試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35力的分解 (10分鐘,10分)1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下列情況中,不能使力的分解結(jié)果唯一的有()A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B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C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D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BC【解析】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即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兩個鄰邊力的分解通常有下面幾種組合: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確定兩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這種情況必須先看兩分力大小與合力是否滿足|F1F2|FF1F2,若不滿足這個關(guān)系則無解,滿足這個關(guān)系時有兩解;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確定一個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個分力的大小,這種情況可能無解、兩解或一解;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確定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這種情況有唯一解所以不能使力的分解結(jié)果唯一的選項有BC.2已知豎直平面內(nèi)有一個大小為10 N的力作用于O點,該力與x軸正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與y軸正方向之間的夾角為60,現(xiàn)將它分解到x、y軸方向上,則()AFx5 N,F(xiàn)y5 NBFx5 N,F(xiàn)y5 NCFx5 N,F(xiàn)y5 NDFx10 N,F(xiàn)y10 N【答案】B【解析】畫出坐標系及受力情況,如圖所示,已知兩分力方向,建立平行四邊形由三角形關(guān)系得FxFcos305 N,F(xiàn)yFsin305 N.3如圖所示,靜止在斜面上的重物,其重力可分解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F2.關(guān)于這兩個分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1作用在物體上,F(xiàn)2作用在斜面上BF2的性質(zhì)是彈力CF2就是物體對斜面的正壓力DF1和F2是物體重力的等效替代,實際存在的就是重力【答案】D【解析】F1、F2僅是重力的兩個分力,這兩個力可以替代重力的效果,所以D選項正確;物體對斜面的正壓力跟F2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二者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是同一個力,所以ABC錯誤4如圖所示,在傾角為的斜面上,放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被豎直的木板擋住,則球?qū)醢宓膲毫κ?)Amgcos BmgtanC. Dmg【答案】B【解析】如右圖所示,小球的重力mg的兩個分力與FN1、FN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FN1mgtan,球?qū)醢宓膲毫N1FN1mgtan. (20分鐘,30分)知識點一力的分解1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時()A一個分力變大時,另一個分力一定要變小B兩個分力不能同時變大C無論如何分解,兩個分力不能同時小于這個力的一半D無論如何分解,兩個分力不能同時大于這個力的2倍【答案】C【解析】設(shè)把一個力F分解為F1、F2兩個分力,當(dāng)F1、F2在一條直線上且方向相反時,則有F|F1F2|,當(dāng)F1變大時,F(xiàn)2也變大,A、B錯F1、F2可以同時大于F的2倍,D錯當(dāng)將F沿一條直線分解為兩個方向相同的力F1、F2時,則有FF1F2,可知F1、F2不可能同時小于F,C對2傾角為30的斜面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個質(zhì)量為5 kg的小物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在小物塊上再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F(xiàn)4 N如圖所示,則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N、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f的變化情況是(g取10 m/s2)()AN減少了4 NBN的減少量小于4 NCf減少了4 NDf的減少量小于4 N【答案】AD【解析】設(shè)小物塊的質(zhì)量為m,斜面體的質(zhì)量為M,未加F之前,對小物塊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所受摩擦力fmgsin3025 N,加F后受摩擦力f(mgF)sin3023 N,所以f25 N23 N2 N4 N,D項對;對小物塊和斜面體組成的系統(tǒng)受力分析,未加F之前,N(Mm)g,加上F后N(Mm)gF,則N的減少量等于4 N,A項對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要求其中一個分力F1跟F成30,而大小未知;另一個分力F2F,但方向未知,則F1的大小可能是()A.F B.FC.F D.F【答案】C【解析】如圖所示,由于F2FF2sin30,解得F1F2.選項AC正確9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3 N的兩個分力B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5 N和4 N的兩個分力C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5 N的兩個分力D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10 N和10 N的兩個分力【答案】CD【解析】該題可以反過來用力的合成做例如A項,6 N和3 N的兩個力的合力范圍39 N,不可能是2 N,所以2 N的力也就不能分解成6 N和3 N的兩個力,其他選項同理10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那么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值應(yīng)為()Amg B(mgFsin)C(mgFsin) DFcos【答案】BD【解析】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四個力的作用:重力mg、推力F、支持力N和摩擦力f,規(guī)定水平向右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上為y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由于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在x軸上向左的力等于向右的力(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在y軸上,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豎直方向二力平衡),即fFcos,NmgFsin,又因為fN,所以有f(mgFsin),所以BD正確11已知一個力的大小為100 N,它的一個分力F1的大小為60 N,則另一個分力F2的大小()A一定是40 N B一定是80 NC不能大于100 N D不能小于40 N【答案】D【解析】由于F1F2FF1F2,故40 NF2160 N,故D正確12將一個有確定方向的力F10 N分解成兩個分力,已知一個分力有確定的方向,與F成30夾角,另一個分力的大小為6 N,則在分解時()A有無數(shù)組解 B有兩組解C有唯一解 D無解【答案】B【解析】設(shè)方向已知的分力為F1,如圖所示,則F2的最小值F2小Fsin305 N而5 NF210 N,F(xiàn)1、F2和F可構(gòu)成如圖所示的兩個矢量三角形,故此時有兩組解,B正確課后作業(yè)時間:45分鐘滿分:80分班級_姓名_分數(shù)_一、選擇題1關(guān)于力的分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8 N的力可以分解為兩個8 N的分力B8 N的力可以分解為兩個4 N的分力C8 N的力可以分解為13 N和6 N的兩個分力D8 N的力可以分解為16 N和7 N的兩個分力【答案】ABC【解析】根據(jù)合力和分力的大小關(guān)系可知,只要合力F合的大小與兩分力F1、F2的大小關(guān)系滿足|F1F2|F合F1F2均是可能的,16 N和7 N的兩個力的合力范圍為9 NF合23 N,故D不正確,比較可知,A、B、C均可2吊床用繩子拴在兩棵樹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shè)吊床兩端系繩中的拉力為F1、吊床對該人的作用力為F2,則()A坐著比躺著時F1大B躺著比坐著時F1大C坐著比躺著時F2大D躺著比坐著時F2大【答案】B【解析】設(shè)繩子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在豎直方向上由平衡條件有2F1sinGF1,因躺著時比坐著時繩子水平方向的夾角小一些,所以躺著時拉力大,故選項B正確,選項A錯;兩種情況下吊床對該人的作用力大小均為人的重力,所以選項CD錯3如圖所示,起重機將重為G的重物勻速吊起,此時四條鋼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60,則每根鋼索中彈力大小為()A. B.C. D.【答案】D【解析】設(shè)每根鋼索中的彈力大小為T,如圖所示,將彈力分解,則4Tcos60G,得T,故選項D正確4將一個力F分解為兩個分力F1、F2,下列情況不可能的是()AF1或F2垂直于FBF1、F2都與F在同一直線上CF1或F2的大小等于F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與F相同【答案】D【解析】一個力F可以分解成無數(shù)對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確定的,F(xiàn)1和F2可以與F在同一直線上,但是不可能同時大小也都與F相同,因為兩力合力的最大值為兩力之和5架在A、B兩根晾衣桿之間的均勻鐵絲在夏、冬兩季由于熱脹冷縮的效應(yīng),鐵絲呈現(xiàn)如圖所示的兩種形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夏季鐵絲對晾衣桿的拉力較大B冬季鐵絲對晾衣桿的拉力較大C夏季晾衣桿對地面的壓力較大D冬季晾衣桿對地面的壓力較大【答案】B【解析】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鐵絲的重力G一定,即F合一定,兩分力FA、FB隨它們間夾角的增大而增大,故鐵絲在冬季(角大)對晾衣桿的拉力較大選項B正確6如圖所示,A、B兩球完全相同,質(zhì)量均為m,用兩根等長的細線懸掛在O點,兩球之間連著一根輕質(zhì)彈簧,靜止不動時,兩根細線之間的夾角為,則彈簧的彈力為()A2mgtan Bmgtan C2mgtanDmgtan【答案】D【解析】A球受力如圖所示,則FTcosmg,F(xiàn)FTsin故彈簧彈力Fmgtan ,D正確7體育器材室里,籃球擺放在如圖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寬度為d,每個籃球的質(zhì)量為m,直徑為D,不計球與球架之間的摩擦,則每個籃球?qū)σ粋?cè)球架的壓力大小為()A.mg B.C. D.【答案】C【解析】籃球受力如圖所示,設(shè)球架對籃球的彈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由正交分解法和二力平衡得F1F2,而cos,則F1F2,選項C正確8水平橫梁的一端A插在墻壁內(nèi),另一端裝有一小滑輪B,一輕繩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跨過滑輪后掛著一質(zhì)量為m10 kg的物體,并與橫梁夾角為30,如圖所示,g10 m/s2,則滑輪受到的作用力為()A50 NB50 NC100 ND100 N【答案】C【解析】滑輪受到繩子的作用力應(yīng)為圖中兩段繩子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同一根繩子張力處處相等,都等于物體的重力,即F1F2mg100 N,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可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輪受繩的作用力為100 N,方向與水平方向成30斜向下9疊羅漢是一種二人以上層層疊成各種造型的游戲娛樂形式,也是一種高難度的雜技如圖所示為六人疊成的三層靜態(tài)造型,假設(shè)每個人的重量均為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狀態(tài),則最底層正中間的人的一只腳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約為()A0.875G B0.75GC1.25G D1.5G【答案】C【解析】上面的人的兩只腳分別給中間的人的作用力為0.5G,中間的左、右邊的人的每一只腳給最底層的人的作用力為(0.5GG)/2,故最底層的正中間的人背部受到的作用力為0.5GG1.5G,則其每一只腳對地面的壓力為(1.5GG)/21.25G,C對10滑滑梯是小孩子很喜歡的娛樂活動如圖所示,一個小孩正在滑梯上勻速下滑,則()A小孩所受的重力與小孩所受的彈力大小相等B小孩所受的重力與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小孩所受的彈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與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彈力的合力與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小孩在滑梯上受力如圖所示,設(shè)滑梯斜面傾角為,則FNmgcos,F(xiàn)fmgsin,所以AB錯誤;小孩受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三個力作用,由力的分解和二力平衡可知選項D正確二、非選擇題11一人通過箱帶拉著一個旅行箱前進,拉力是12 N,箱帶與水平面夾角是30,則拉力的水平分力為_N,豎直分力為_N.【答案】66【解析】斜向上的拉力產(chǎn)生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兩個效果,把拉力向兩個方向分解,則可以求出,水平方向的分力F1Fcos306 N;豎直方向的分力F2Fsin306 N.12如圖所示,光滑斜面的傾角為,有兩個相同的小球1和2,分別用光滑擋板A、B擋住,擋板A沿豎直方向,擋板B垂直于斜面,則兩擋板受到小球的壓力大小之比為_,斜面受到兩個小球的壓力大小之比為_【答案】【解析】球1重力分解如圖(a)所示,F(xiàn)1Gtan,F(xiàn)2;球2重力分解如圖(b)所示,F(xiàn)1Gsin,F(xiàn)2Gcos.所以擋板A、B所受壓力大小之比:.斜面受兩小球壓力大小之比:.13.質(zhì)量為m的木塊放在傾角為的斜面上時,恰好能勻速下滑現(xiàn)用水平力F推動木塊,如圖所示,使木塊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勻速運動若斜面始終保持靜止,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解】由木塊恰好勻速下滑,易得tan.又木塊受力如圖所示根據(jù)正交分解法和力的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