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工具趨勢之我見.doc_第1頁
CAD工具趨勢之我見.doc_第2頁
CAD工具趨勢之我見.doc_第3頁
CAD工具趨勢之我見.doc_第4頁
CAD工具趨勢之我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AD工具趨勢之我見 撰文/張成 張成,創(chuàng)客,產品及市場分析師。在CAD和PLM領域有近七年工作經驗,并對IOT,機器視覺及VR行業(yè)有強烈的興趣愛好。畢業(yè)后一直供職于某PLM公司,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立3D打印機公司,并致力于DIY三維重構軟件。作為開源軟件和硬件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一直積極參加及建設當地的創(chuàng)客空間的活動中。 (zebrajack163.,微信:Zebrajack) 20世紀60年代,CAD開始進入工程師的手中。但一直到90年代初,CAD對大部分工程師來說依然是個高大上的玩意,并不是每個工程師都可以用這么昂貴的工具。這種現(xiàn)象終于隨著Windows平臺的普及以及PC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逐步瓦解,CAD終于可以以相對廉價的成本成為每個工程師的助手。20年過去后,我們又進入了另一個技術革新的快車道:移動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和云計算等接踵而來。當產品設計隨著時代的潮流不斷變化,那CAD在新形勢下的動向便成為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人們總是高估短期而低估長期科技能力,CAD軟件的創(chuàng)新也遵循同樣的道理。 一、系統(tǒng)工程和IOT(物聯(lián)網) 隨著智能傳感器的價位不斷降低,智能產品和行業(yè)互聯(lián)網的呼聲越來越高。顯然產品不再是一錘子買賣,生產商和終端用戶的交互越來越多。無論是可能出現(xiàn)的新型商業(yè)模式,還是更高效的營銷和售后模式,這些都對產品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系統(tǒng)工程 智能的產品意味著軟件和硬件的深度融合。有別于以前離散的硬件和軟件團隊,當下產品中的自動化和軟件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將眾多傳感器有效嵌入到原來的硬件產品中,如何保證產品后續(xù)更便捷的升級和維護,這些無疑都拓展了傳統(tǒng)的CAD功能。CAD不再僅僅著重于機械部分,而是以三維模型為紐帶,將軟控部分的設計雜糅進來。傳統(tǒng)的軟件廠商已經行動起來了,達索V6平臺提出了RFLP(RequirementFunctionLogicphysics)的系統(tǒng)工程解決方案。顯然他可以為系統(tǒng)工程建模,可以記錄系統(tǒng)從需求到電子模型的演化及蹤跡。貫串其中的多學科的仿真能在早期驗證系統(tǒng)的可行性。 達索及其他廠商首先針對的是復雜的系統(tǒng)設計:比如飛機汽車的設計。但這對其他行業(yè)也有啟示。這種啟示不一定是工具層面上的,更應該對設計方法論的探索和養(yǎng)成。 2.IOT反饋的設計 IOT是個很大的命題。其顯著的特點是提高產品的運營效率。但對于CAD設計來說,顯然收集過來的數據對進一步改進產品有很大的參考作用。針對不同區(qū)域和不同人群下的變形設計也好;針對硬件和軟件迭代設計也好,它都有明確的量化和指導意義。當阿里巴巴在提攜C2B的淘工廠時,我們的工廠也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從設計層面深化C2B。 二、創(chuàng)客運動 1.開源CAD及細分市場的CAD 對于眾多的草根創(chuàng)客而言,購買昂貴的工業(yè)設計軟件顯然不靠譜。但是他們的需求其實并不需要過于復雜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開源或者的CAD開始在創(chuàng)客間逐步流行起來。比如FreeCAD,openSCAD,tinkerCAD等。或許對很多專業(yè)人員來說,這些軟件很小兒科。但是專業(yè)的軟件往往需要耗費更長時間學習。而這類開源軟件往往能夠快速解決其需求。 除了的軟件,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針對創(chuàng)客群體的CAD,比如Autodesk的Fusion360,它主打在線存儲及線上協(xié)同。當然其設計功能遠比開源的軟件強大。但是又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三維CAD,它將分形建模,直接建模雜糅在一起。這種方法保證了其具有易操作性。 重點提一下分形建模,自從PTC將分形建模(又稱作自由塑性)引入到參數建模的環(huán)境中,它已逐漸在其他軟件中變成了標配。有別于專業(yè)的CG設計師需要深厚的美術功底。分形建模明顯將控制自由曲面的難度系數降低。這樣,創(chuàng)客就可以快速掌握曲面造型的方法。 2.3D打印機的流行 打印機的再次流行除了專利開放以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眾多創(chuàng)客需要利用3D打印機做出產品。對大部分創(chuàng)客而言,商業(yè)化并不是其意愿。這種情況下,只有打印機才能幫助他們快速地以低成本的方法構建出產品。 創(chuàng)客們需要在CAD和獨立的前處理軟件間倒騰數據。尤其是當有些第三方數據破損的情況下,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復雜。如何簡化這些流程就變得尤為重要。好在主流軟件也在逐步將打印數據的處理融入進來。但是在數據修復和修改上依然有改進的空間。 三、云計算 云計算這類底層架構的技術是彈性計算能力的骨架。雖然說CAD和設計工具當下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已經有若干公司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其中onshape是典型代表。我們需要關注其最重要的兩個特點。 1.無限量計算資源 最容易想到的便是CAE有限元分析通過分布式算法加快運算的進程。對企業(yè)來說不需要購買和升級昂貴的硬件來支持這類高性能運算。同時這為CAE軟件的研發(fā)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分布式運算的研發(fā)?;蛟S在很多人眼里,將CAD搬到云端沒有太大必要,但是他對于簡化CAD龐大的數據管理將會是個很大的福音:PDM和CAD將會合二而一,不需要將數據不斷地checkin/out工程師們可以做到真正的實時協(xié)同,可以在線合并不同的設計(不沖突的情況下)。 2.IT運維的簡化 傳統(tǒng)設計軟件的分發(fā)是個非常繁瑣的事情,需要不斷重新安裝最新版本,利用管理工具來統(tǒng)一模板等。但是很多繁瑣的事情將變成歷史。基于云的CAD將可以讓設計師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設備上同步最新的部署。 暢想一下近期和可能預見的未來,以下幾點應該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四、機器學習(大數據和機器智能結合)驅動的CAD設計 關于人工智能,很多激進的人認為這在未來一定會發(fā)生,并認為未來機器會控制98%的人。底層的技術,當下有公司在做,但沒有太形成規(guī)模。筆者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認為其依然處于初期。假如說未來的機會是將所有的任務打上AI的標簽的話。那么智能的CAD當然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就目前來說,我們是可以嘗試將設計本身半自動化的。有別于傳統(tǒng)的基于“知識工程”下的設計自動化,軟件工程師在探索利用機器學習研究零件間的上下文及裝配關系。想象一下,當軟件盡可能地將行業(yè)類的模型都學習了一遍,那么它就可以主動地為設計提供可靠的建議。當然,當我們綜合了機構的上下文,設計理論的上下文以后,它會變得越發(fā)強大。 五、3D打印的成熟 當3D打印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打印功能性的零件。但當下可能的趨勢更強調增材制造和減材制造的融合。尤其是針對金屬打印來說,先利用直接/選擇性激光燒結打印出零件,再利用傳統(tǒng)的NC機床進行精加工。但這種混合加工對我們的CAD/CAM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控制激光的功率和溫度來保證打印質量,如何安排和控制這種混合加工的流程。這些問題依然等待我們去實踐和完善。 其實更令我們覺得激動人心的是基于各類新材料的設計和加工。比如各類合金粉末,微觀層面上融入石墨烯,還有高性能陶瓷粉末的打印等。材料的長足進步會大大影響設計理念,尤其是增材制造可以在各個局部融入不同的材料。這個時候的設計,仿真驗證,工藝和制造不再是被割裂的,而是合并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面向制造的設計??梢韵胂蟮贸觯簜鹘y(tǒng)離散型制造業(yè)冗長的工藝流程會大大縮短。 六、向自然界學習 這一項很大部分是由打印機技術成熟而驅動。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大自然的選擇就是進化了多年的最優(yōu)設計。但是由于其造型過于復雜,導致了其無法加工。比如說鏤空的鳥骨頭便是個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在醫(yī)療器械領域,這類設計變得尤為重要。 當造型本身可以突破傳統(tǒng)加工的限制,我們的幾何拓撲優(yōu)化可以不再拘泥于特定的邊界條件。尤其是當我們能靈活調配幾何中的材料,那就越發(fā)的變得自由。 七、VR(包含AR)行業(yè)的崛起 VR行業(yè)仍處于初期,但科技人員普遍都認為它會迅猛地發(fā)展。首先各大硬件廠商如雨后春筍那樣推出各種消費3D內容的頭盔和眼鏡。隨著VR的普及,如何獲取適配VR頭盔的3D內容便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長期以來,CAD都是專業(yè)人士的活兒。但是VR的消費化卻促使普通人能夠如拍照片那樣創(chuàng)建三維內容。但顯然我們不太可能沿用傳統(tǒng)CAD的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