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預覽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裝或版本過低,建議您
2012年雞重要疫病的流行動態(tài)分析張國中,趙繼勛*(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北京100193)本文結合臨床觀察、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與分析,對2011年出現新變化并可能在2012年對養(yǎng)禽生產造成影響的某些重要的雞疫病進行了流行動態(tài)分析和預測,僅供廣大養(yǎng)禽業(yè)者及相關研究人員參考。一、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1、流行趨勢分析2011年底至2012年初H5N1亞型禽流感呈現明顯的流行趨勢,幾乎各種類型(商品肉雞、肉種雞、蛋雞)和年齡(雛雞、育成雞、產蛋雞)的雞群均有發(fā)生,對整個養(yǎng)禽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2012年養(yǎng)雞生產仍將面臨H5N1亞型禽流感防控的巨大壓力。2、流行毒株情況近幾年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的變異非常明顯,臨床上存在多種不同的變異株,但流行毒株主要以屬于7分支的新變異株和2.3.2分支的新變異株兩個類型毒株為主。北方大部分省份主要流行的毒株為7分支的新變異株,南方部分省份亦存在屬于2.3.2分支的新變異株。兩種類型的變異株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也均與當前市售的RE-4和RE-5疫苗存在明顯差異。2011年3月以前的變異株類型有逐漸退出流行的趨勢。圖1基于HA基因的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遺傳進化分析▲示鴨源毒株;△示雞源毒株;◇示鵝等其它禽源毒株3、主要臨床表現(1)雛雞和商品肉雞:發(fā)病后表現較為典型,死亡率高,剖檢以出血性變化為主,包括肝臟、脾臟、腺胃、腎臟、胰腺、腸道、心冠脂肪、腹部脂肪、雞冠和腳趾部鱗片等均可見到明顯的出血現象。(2)育成雞:發(fā)病較以前明顯增加,發(fā)病后表現通常不典型,但死亡率也較高,嚴重者可達50%以上,部分雞有神經癥狀,腎臟腫大和胰腺壞死是常見的主要剖檢變化,其它臟器的出血性變化亦偶爾可見。圖2育成雞感染主要表現腎臟腫大(A)和胰腺壞死(B)(3)產蛋雞:發(fā)病后主要表現為產蛋下降和死亡,部分雞場死亡率較高。剖檢主要可見卵泡變形、軟化、壞死和萎縮,輸卵管、子宮內常有程度不等的粘性分泌物。部分試用變異株疫苗的雞群也由于疫苗免疫效果(主要是免疫后抗體水平較低)不佳造成感染發(fā)病,但發(fā)病表現通常輕于未使用變異株雞群。圖3產蛋雞感染的卵泡液化壞死(A)、萎縮(B)和輸卵管粘液(C)4、主要防控措施(1)基本免疫程序:種雞和蛋雞可在10日齡左右進行初免,30日齡和開產前再各進行一次免疫,36W左右進行第四次免疫,換羽雞開產前進行第五次免疫。進口祖代雞由于沒有母源抗體首免應盡量提前,可在1-3d進行。流行季節(jié)可選擇對商品肉雞進行免疫,通常在10日齡左右進行一次免疫即可。(2)免疫效果監(jiān)測:上述基本免疫程序中,45日齡左右是免疫監(jiān)測的一個關鍵點,檢測后如果沒能看到抗體的明顯上升,應及時進行補免。RE-4和RE-5抗體檢測不能很好的反應流行毒株的抗體水平,但在利用RE-4和RE-5疫苗反復免疫的情況下,由于交叉反應的存在二者的抗體水平越高,流行毒株的抗體水平也相應越高。(3)抗體診斷指標:不同毒株間較大的差異給抗體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特別對于不進行疫苗免疫的商品肉雞群,變異株感染后短時間內(3~5天)通常檢測不到RE-4和RE-5抗體,由于感染后雞只死亡多而快,因此很難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結合臨床表現進行變異株抗體檢測才對診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4)流通領域管理:流通領域管理不善是造成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傳播的主要原因,病雞的處置不合理(如急宰上市、隨意丟棄)以及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是造成病毒在集團內傳播的主要方式。對于已發(fā)病雞場由于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還有形成感染反復發(fā)生、遷延不斷的可能。亦應關注麻雀、老鼠等引起的病毒傳播。(5)應密切關注和監(jiān)測生產中的流行毒株變化,尤其是已進行變異株免疫并且有了抗體仍疑似發(fā)病的雞群監(jiān)測更為重要,有助于及時了解不同類型流行毒株的發(fā)展動向。二、H9N2亞型禽流感1、流行趨勢分析在H5N1亞型禽流感形成流行的情況下,對H9N2亞型禽流感的關注度有所下降,但其感染仍時有發(fā)生,亦給生產帶來明顯影響??偟膩碚f其發(fā)生趨勢會較2011年有所減輕,不同地區(qū)會表現不同的流行狀態(tài)。當前H9N2感染的主要發(fā)生階段是雛雞(包括商品肉雞)和產蛋雞群。2、流行毒株情況當前流行的毒株雖然均屬于BJ/94亞系,但不同毒株間亦表現相對較為明顯的差異(特別是2010年以后),來自不同亞群的毒株在交叉中和能力、臨床免疫保護上均存在一定的區(qū)別,給疫苗毒株的選擇帶來一定的困難。圖4基于HA基因的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遺傳進化分析3、主要臨床表現(1)雛雞和商品肉雞: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感染后通常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繼發(fā)感染,尤以大腸桿菌常見,造成雞群難以飼養(yǎng)和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剖檢主要表現為氣管有粘液和喉頭氣管的輕度出血,繼發(fā)或并發(fā)會加重損傷并可能形成支氣管干酪樣栓塞。(2)產蛋雞:死淘通常不高,可能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主要表現采食量下降和產蛋下降。剖檢主要可見喉頭氣管的粘液和輕度出血、支氣管入胸處干酪樣堵塞,肺輕度出血,卵泡表面極度充血,輸卵管和子宮內有程度不等分泌物,多并發(fā)卵黃性腹膜炎。4、主要防控措施(1)基本免疫程序:與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相比,H9N2病毒的傳播能力較強,因此防控相對困難。在選對針對當地流行毒株類型的疫苗的基礎上,其基本免疫程序可參照H5N1疫苗免疫進行。(2)抗體診斷指標:疑似發(fā)病的雞群在發(fā)病后10-14天,檢測HI抗體有一定比例達到13log2以上可作為診斷參考指標。(3)生物安全措施:15~25日齡的雛雞由于母源抗體逐漸消失,免疫抗體尚不具足夠的保護力,這段時間的隔離防護尤為重要。三、新城疫(ND)1、流行趨勢分析ND仍是需重點防控的疫病,近年來新城疫的發(fā)生以散發(fā)或地方性流行為主,不同地區(qū)的發(fā)病程度存在差異,污染嚴重地區(qū)或部分管理不善的雞場可反復發(fā)生造成明顯的損失。主要發(fā)生于15~30日齡的雛雞(包括商品肉雞)和產蛋雞,以雛雞的高死亡和產蛋雞的產蛋下降為主要發(fā)病特點。2、流行毒株情況流行毒株和前幾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在LaSota相關疫苗多次免疫的情況下,臨床上能夠大量分離到的強毒株主要是基因Ⅶd毒株,而且近兩年基因Ⅶd毒株也越來越趨于復雜化,至少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兩個亞群,但目前尚未發(fā)現這兩個亞群的毒株有明顯的臨床保護差別。其它基因型的強毒株僅偶爾可以分離到,多為疫苗免疫不到位造成的偶發(fā)。3、主要臨床表現(1)雛雞和商品肉雞:發(fā)病時通常較為典型,會造成程度不等的死亡,嚴重者死亡率可達50%以上,部分雞有神經癥狀,剖檢有明顯的胃腸道出血現象,特別是腺胃出血和脾臟的出血壞死較為常見。圖5NDV感染雛雞時腺胃嚴重出血(A)和脾臟出血(B)(2)產蛋雞:發(fā)病時表現不典型,通常死淘無明顯上升,以產蛋下降為主要發(fā)病表現,剖檢時也存在程度不等胃腸道出血現象。4、主要防控措施(1)疫苗免疫方法:采用活苗和滅活苗聯用的方法。建議滅活苗于10日齡左右初免,至少在開產前和36W左右時再各免一次。活苗在1~3d和20d左右各用一次,其它時間則定期間隔應用活苗免疫。對于ND多發(fā)地區(qū)或企業(yè),可在常規(guī)疫苗免疫的基礎上試用變異株制備的滅活苗于10日齡左右和開產前代替常規(guī)滅活苗進行免疫。(2)免疫效果監(jiān)測:ND免疫效果的好壞受到母源抗體、免疫時機、免疫方式和疫苗質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強免疫效果監(jiān)測、適時補免是做好ND免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3)抗體診斷指標:產蛋雞群發(fā)病后7-10天,通常其HI抗體可達到13log2以上,可作為診斷參考指標。四、傳染性支氣管炎(IB)1、流行趨勢分析近年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以地方性流行為主,不同地區(qū)存在差異。感染主要發(fā)生階段為雛雞,感染后對產蛋期產蛋有一定影響。2、流行毒株情況造成我國IB發(fā)生的毒株類型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在M41相關疫苗(如H120、H52、Ma5和28/86等)反復免疫的情況下,臨床上能夠分離到的主要流行毒株是類4/91型毒株(4/91疫苗對其具有較好的保護力,但與4/91毒株又有一定的區(qū)別),占到臨床分離毒株的80%以上。圖6基于S1基因的IBV遺傳進化分析3、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后出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死亡。剖檢主要以喉頭氣管粘液和明顯的腎臟腫脹為主,部分雞可能會形成(支)氣管栓塞。雛雞階段感染后會對產蛋期的產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感染越早,產蛋期的產蛋率可能越低,生產中應予以關注。4、主要防控措施(1)基本免疫程序:最好的免疫方式是將M41和類4/91型疫苗聯用?;钜呙缈蛇x擇在1~3d首免,20d左右進行二免,其它時間則定期間隔應用活苗免疫。至少在開產前進行一次滅活疫苗免疫。(2)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雛雞階段的養(yǎng)殖場管理和隔離防護是防控的關鍵措施。五、其它值得關注的問題或疫病1、雞傳染性法氏囊(IBD)近年來IBD的發(fā)生主要以散發(fā)為主,不同地區(qū)發(fā)生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這種發(fā)生多與疫苗免疫不確實(免疫時機不合適或疫苗毒力選擇不當)有關。亦應關注IBDV的不斷緩慢演變對其臨床保護帶來的影響。2、大腸桿菌感染大腸桿菌是現階段雞場最大的潛在威脅,一旦雞體由于感染、應激、通風不良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時,大腸桿菌就會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導致明顯的生產損失。針對大腸桿菌要特別注意感染后水源污染以及合理用藥的問題。3、沙門氏菌感染沙門氏菌感染近幾年有抬頭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種雞場陽性率高、雛雞(特別是商品肉雞)發(fā)病增多。4、霉菌和霉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問題雖然每年情況不同但一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同地區(qū)會形成不同的危害。去年玉米收獲季節(jié)多個省份長時間陰雨潮濕,收獲和貯存的玉米質量令人擔憂。玉米價高、成本上升也可能會使代用品和次品的使用增加,導致霉菌和霉菌毒素問題加重。5、雞腿病問題雞的腿病問題(主要表現為關節(jié)的腫脹)近兩年表現相對較為突出,除了飼養(yǎng)管理因素外主要可能與滑液囊支原體(MS)和禽呼腸孤病毒(REOV)有關,需要在生產中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