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2008——2009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_第1頁
北京市東城區(qū)2008——2009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_第2頁
北京市東城區(qū)2008——2009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_第3頁
北京市東城區(qū)2008——2009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_第4頁
北京市東城區(qū)2008——2009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qū) 2008 2009 學年度初三年級綜合練習一語文試卷 本試卷共六道大題, 23 道小題。滿分 120 分??荚嚂r間 150 分鐘。 第 I 卷共五道大題, 22 道小題;第卷為作文。 第 I 卷(共 60 分) 第 I 卷共五道大題, 22 道小題,包括選擇、填空、綜合性學習、文言文閱讀和現(xiàn)代文閱讀。 一、選擇。下面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頸 椎( jng) 頒 發(fā)( bn) 層巒疊 嶂 ( zhng) B 貯 藏( zh) 巢 穴 ( xu) 迥 然不同( jing) C 氛 圍( fn) 聯(lián) 袂 ( mi) 斤斤計 較 ( jio) D避 諱 ( hu) 著 落( zhu) 牽 強 附會( qinq)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翹首 安詳 首屈一指 B炒作 幽靜 明查秋毫 C履行 創(chuàng)義 源遠流長 D策劃 雙贏 夸夸奇談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 運用錯誤 的一項是 A重新裝修 過的校舍整潔敞亮, 煥然一新 。 B小明一有問題就去請教老師,真是 不恥下問 。 C俗話說得好, 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們靠集體的力量贏得了這場籃球比賽。 D老人經(jīng)常對我們說:“人要講情義。記住, 滴水之恩 , 當涌泉相報 啊 !” 4結(jié)合語境,填入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遍布中國的古村落,作為鄉(xiāng)土建筑的精華, _,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它們看似陳舊,卻反映著輝煌的過去。 A鮮明地折射 出中國悠久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生動地展現(xiàn)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B生動地展現(xiàn)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C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生動地展現(xiàn)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D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生動地展現(xiàn)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5下列文學常識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A飲酒 陶淵明 東晉 B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C醉翁亭記 歐陽修 宋代 D. 范進中舉 吳敬梓 明代 二、填空(共 8 分) 6默寫( 5 分) ( 1) _,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 2)塞下秋來風景異, _。(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 3) _,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4)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之間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_, _。 7名著閱讀( 3 分) 從下面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按要求填空。 孫悟空三借芭蕉 扇 武松打虎 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 選 _(填序號) 這個故事出自 ,作者是 _,該部名著中的另一個故事是 _。 三、綜合性學習(共 7 分) 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即將來臨,老師組織某校初三年級學生參觀了北京民俗博物館,了解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請你完成以下三項任務。 8展廳的一塊展板上有以下兩則材料,請你概括它們的主要信息。( 2 分) 【材料一】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幾千 年傳承積淀下來的豐厚遺產(chǎn),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祖先的智慧。目前,由于現(xiàn)代時尚對傳統(tǒng)民俗的沖擊,青少年對圣誕節(jié)等“洋節(jié)”津津樂道,而對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卻缺乏認知,缺乏熱情。我們期待著廣大青少年能借助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和喜愛,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 09 年 3 月關(guān)于端午節(jié)、圣誕節(jié)的調(diào)查表 9曉華的參觀筆記中有兩項不屬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請你把它們挑出來。(將句子的序號填 入下面的橫線處)( 2 分) 舉行龍舟競渡。有白天的比賽,有晚上的比賽;有水上競渡,有陸地上的競渡 旱龍舟。 佩戴裝有艾葉的香包,驅(qū)毒避邪。老人喜歡戴桃子、荷花形狀的,孩子喜歡戴老虎、牡丹形狀的。 賞月、拜月,然后按人口把月餅切成若干塊,每人都要品嘗一口,名 曰“吃團圓餅”。 男女老幼出去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的游戲?;丶液髮⒒ú葜笏?,舒筋活血,以利健康。 吃花糕,取“登高”之意。邊賞菊邊飲菊花酒。年輕人這一天要特別敬祝老人健康長壽。 吃粽子。有些地區(qū)尤其講究吃黃魚、黃瓜、咸蛋黃、雄黃酒和用黃豆飯包的粽子,稱為“吃五黃”。 不屬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是:第 _句 第 _句 10離開北京民俗博物館的時候,工作人員熱情地要求你在留言簿上寫幾句參觀心得。(你的留言要用上“窗口”、“傳統(tǒng)節(jié) 日文化”兩個詞語)( 3 分) 四、文言文閱讀(共 9 分) 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第 11 13 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 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 2 分) A 小惠 未徧 弗敢 加 也 B公將 馳 之 彼 竭 我盈 C 犧牲 玉帛 可以 一戰(zhàn) D衣食所 安 公問其 故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 子。( 4 分) (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3文中劃線句子對刻畫曹劌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 ?( 3 分)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共 26 分) (一)閱讀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完成第 14 16 題。( 11 分)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季羨林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我們已經(jīng)結(jié)下了永恒的緣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來考大學,就下榻于西單大木倉里面一條小胡同中的一個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灘北大三院去應試。北大與清華各考試三天,考得我焦 頭爛額,精疲力盡。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還要忍受臭蟲的圍攻,特別可怕的是那些臭蟲的空降部隊,防不勝防。 但是,我們這一幫山東來的學生仍然能夠苦中作樂。在黃昏時分,總要到西單一帶去逛 街。街燈并不輝煌,“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會令人不快,我們卻甘之若飴。耳聽鏗鏘清脆、悠揚有致的京腔,如聞仙樂。此時鼻管里會驀地涌入一股幽香,是從路旁小花攤上的梔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發(fā)出來的。回到公寓,又能聽到小胡同中的叫賣聲:“驢肉 !驢肉 !”“王致和臭豆腐 !”其聲悠揚、深邃,還含有一點凄清之意。這聲音把我送入夢中,送到與臭 蟲搏斗的戰(zhàn)場上。 將近五十年前,我在歐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這一次是住在東城的一條小胡同里:翠花胡同,與南面的東廠胡同為鄰。我住的地方后門在翠花胡同,前門則在東廠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樓復閣,回廊盤曲,庭院錯落,花園重疊。一個陌生人走進去,必然是如入迷宮,不辨東西。 然而,這樣復雜的內(nèi)容,無論是從前面的東廠胡同,還是從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來的。外面十分簡單,里面十分復雜;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這是北京許多小胡同共有的特點。 據(jù)說當年黎元洪大總統(tǒng)在這里住過。我住在 這里的時候,北大校長胡適住在黎元洪曾經(jīng) 住過的房子里。我住的地方僅僅是這個大院子中的一個旮旯,在西北角上。但是這個旮旯也 并不小,是一個三進的院子,我第一次體會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我住在最深一層院子的東房中,院子里擺滿了漢代的磚棺。黃昏時分,總會讓人感覺到鬼影憧憧,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來拜訪我,我每日“與鬼為鄰”,倒也過得很安靜。 第二進院子里有很多樹木,我最初沒有注意是什么樹。有一個夏日的晚上,剛下過一陣 雨,我走到樹下,忽然聞到一股幽香。原來這些是馬纓花樹,樹上正開著繁花,幽香 就是從這里散發(fā)出來的。 這一下子讓我回憶起十幾年前西單的梔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氣。當時我是一個十九歲的大 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中年人。相距將近二十年的兩個我,忽然融合到一起來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還是五十年,都成為過去了。 現(xiàn)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變,層樓摩天,國道寬敞。然而那些可愛的小胡同,卻日漸消逝,被摩天大樓吞噬掉了??磥碓诂F(xiàn)實中小胡同的命運和地位都要日趨消沉,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壞事??墒俏胰匀粓?zhí)著地愛著我的小胡同。就讓它們在我的心中占一個地位吧,永遠,永遠。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 14“我們這一幫山東來的學生仍然能夠苦中作樂”這句話中的“樂”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 ?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 分) ( 1)“我”對街燈并不輝煌且“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街道甘之若飴; ( 2) _; ( 3) _; ( 4) _; 15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點:樸實、自然、幽默、生動、深情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特點,試舉一例進行分析。( 3 分) 16文中劃線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小胡同怎樣的情感 ?請結(jié)合自己對小胡同的觀感或體驗,就這段話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說說你的理解或感受。(不超過 150 個字)( 5 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 17 19 題。( 8 分) 玉,積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 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對中華民族的精神、道德、審美等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和氏璧”價值連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用“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并由宰相李斯書大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時期,中華民族國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來了發(fā)展的高峰。此時的作品,集數(shù)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質(zhì)之美,品種之多,雕琢之精,應用之廣,都是空前絕后的。 管子說:“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古代封禪用的書文,刻在玉上,稱之為玉牒;外交使節(jié)用的信物,稱之為玉節(jié)。由此可見,玉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玉,致密堅硬,滑潤光瑩,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說。玉,是吉慶、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往往運用象征寓意或諧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豐富多樣的器物、飾品等,借以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玉和金一樣,是寶貴的象征。“玉樓”、“玉堂”指華麗的宮殿或 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虛仙境、玉宇,也都離不開一個“玉”字。皎潔的月亮中有一團黑影,古人不知其奧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搗藥”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詞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玉,是權(quán)力的象征。除了玉璽外,“金科玉律”用來指不可變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詞。至于玉色純凈,質(zhì)地堅密,常用來比喻節(jié)操,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此外,玉還被廣泛用來描寫大自然的景色。“風花雪月”中,除了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風”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來吟詠 贊頌:槐樹花樸素潔白,便有了“玉樹”之稱。一些純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蘭花、玉茗(白山茶花)等。而以“玉龍”來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壯觀! 17文章第段引用管子“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 ?( 2 分) 18文章第段列舉的帶“玉”字的詞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玉和金一樣,是寶貴的象征”的 ?( 3 分) 19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回答問題。 魚形玉器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的“良渚( zh)文化”,到了唐代、宋代開始盛行。特別是明、清兩代 ,魚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藝精湛,最常見的是把蓮花和鯉魚雕刻在一起,代表美好和富足。還有的玉器把佛手、壽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稱為“三多”,意指多福、多壽、多子。 請你寫出“蓮花和鯉魚雕刻在一起”這種造型的玉器的象征義,并借助文中相關(guān)知識,對這種造型的玉器的象征義作簡要解說。( 3 分) 象征義: (請用四字詞語作答) 解說: _ (三)閱讀學問和智慧,完成第 20 22 題。( 7 分) 學問和智慧 羅家倫 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qū)別。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yǎng)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煉鋼的電火。學問是積銖累寸而來的,常是各有疆域獨自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興趣,但它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思,一種遠瞻;它是人生蘊 含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fā)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世界上有不少學問淵博的 人,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會貫通,舉一不能反三,終身都跳不出書本的圈子,實在說不上智慧二字。這種人西洋稱之為“有學問的笨伯”,中國稱之為“兩腳書櫥”。反過來說,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有一種人,讀書雖然不多,但他對于人情事理,都很通達,憑借經(jīng)驗,運用心得,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沒有智慧嗎 ? 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 的學問。有許多人從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窮年,找不到問題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結(jié)果,縱有結(jié)果,亦復無關(guān)宏旨 這便是由于沒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則不然,他縱然研究一個極小的問題,也能探驪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問題雖小,而其映射的范圍,卻往往甚大。譬如孟德爾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遺傳的定律,奠定了遺傳學和優(yōu)生學的基礎(chǔ),就是一個例子?,F(xiàn)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人稱他為牛頓后第一人,他的相對論是科學上一個稀有的創(chuàng)獲,但是他自己卻對人說:“我的發(fā)明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看不見罷了 !”他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 ,便是他的智慧過人之處。 學問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有學問的人,雖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學問一樣,但是智慧卻必須以學問做基礎(chǔ),才靠得住。無學問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樣,盡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觸即破。惟有從學問中產(chǎn)生出來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燈,可以透過云層,照射到青空。惟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它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斷地從水底上涌。也惟有這種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為精澈,最 可寶貴。 若把學問比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師的匠心。 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鋼骨,決不能成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學、結(jié)構(gòu)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決不能造成莊嚴壯麗的羅馬圣彼得教堂或巴黎圣母教堂。這種絕代的美術(shù)作品,是要靠藝術(shù)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應手,匠心愈能發(fā)揮;構(gòu)造的原理愈進步,藝術(shù)家愈能推陳出新。材料與技術(shù)對于作風的影響,整個美術(shù)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證明。所以,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注釋 : 積銖累寸: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就能積少成多。銖( zh),古代重量單位。 矻矻窮年:終年都非常努力、勤勞。矻,讀 k。 無關(guān)宏旨:不關(guān)涉主要的宗旨。多指于大局無礙。 探驪得珠:歷難冒險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點。 20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 2 分) 21請簡要分析第段的論證過程。( 3 分) 22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第段中劃線句子的理解。( 2 分) 第卷(共 60 分) 第卷為作文。字跡要工整,卷面要整潔。 六、作文( 60 分) 23題目:心愿 要求:( 1) 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 2)不少于 600 字; ( 3)作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試題答案】 第 I 卷(共 60 分) 一、選擇(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1 C 2 A 3 B 4 C 5 D 二、填空(共 8 分) 6默寫(每空 1 分,共 5 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 1)造化鐘神秀 ( 2)衡陽雁去無留意 ( 3)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 4)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7名著閱讀( 3 分) 示例:選 西游記( 1 分) 吳承恩( 1 分) 孫悟 空三打白骨精( 1 分) 三、綜合性學習(共 7 分) 8示例:青少年對圣誕節(jié)等“洋節(jié)”認知程度和熱情程度都很高,而對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卻缺乏認知,缺乏熱情。( 2 分,意思正確即可) 9第句 第句 ( 2 分,每空 1 分) 10示例:通過參觀北京民俗博物館,我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魅力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希望借助北京民俗博物館這個窗口,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 分,意思正確即可) 四、文言文閱讀(共 9 分) 11 C( 2 分) 1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 2分,意思正確即可) ( 2)我看見他們的車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2 分,意思正確即可) 13反襯出曹劌的愛國心、責任感和深謀遠慮。( 3 分,意思正確即可)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共 26 分) (一)記敘文閱讀( 11 分) 14( 2)“我”能聽到仙樂一樣鏗鏘清脆、悠揚有致的京腔( 1 分,意思正確即可) ( 3)“我”能聞到路旁小花攤上梔子花和茉莉花散發(fā)的幽香( 1 分,意思正確即可) ( 4)“我”能伴著悠揚、深邃而略帶凄清的叫賣聲入夢( 1 分,意思正確即可) 15示例:“但是這個旮旯也并不小,是一個三進的院子,我第一次體會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保?1 分)這句話運用了引用的修辭,生動地表現(xiàn)了院子的大而深。( 2 分,意思正確即可) 16遺憾、豁達、留戀和熱愛。(第一問 2 分,答出兩點即給滿分;第二問 3 分,扣住題意作答 2 分,語言表達 1 分) (二)說明文閱讀( 8 分) 17說明玉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意思正確即可) 18建筑、宗教和文化。( 3 分,意思正確即可) 19象征義:連年有余( 1 分) 解說:示例:玉,是吉慶、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蓮”與“連”諧音,“魚”與“余”諧音,蓮花和鯉魚代表著美好、富足,所以這種造型的玉器的象征義是“連年有余”。( 2 分,意思正確即可) (三)議論文閱讀( 7 分) 20學問與智慧相輔為用,缺一不可。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2 分) 21首先作者提出“學問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的觀點;其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