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文檔資料]_第1頁
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文檔資料]_第2頁
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文檔資料]_第3頁
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文檔資料]_第4頁
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文檔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政治抒情詩的當代風采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作為獻給共和國六十五周歲生日的一份重要賀禮,譚仲池的詩集祖國 我深愛著你以飽滿的激情和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語言,精彩地描繪了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麗的山河和繁榮而興旺的現(xiàn)實景觀,唱出了對祖國情深意切的時代頌歌。這是難得一見的具有重量和質(zhì)感的洪鐘大呂,它不是小情小調(diào)的淺吟低唱,不是碎屑生活的隨意記錄,更不是下半身感官的欲望化書寫,而是在歷史與時代的碰撞中奏出的具有史詩意義的交響樂。譚 仲池的詩襟懷博大,寄意高遠,生動折射著政治抒情詩在當代的藝術(shù)風采,無論對于書寫和反映時代的主旋律,還是對于引導當下詩歌的正確發(fā)展來說,它都顯示出不可多得的詩學意義。 客觀而論,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至今,由于對 “ 個人化寫作 ” 的不恰當理解和過度倚重,中國新詩普遍顯得“ 小 ” 而 “ 輕 ” :一方面,很多詩歌只是對瑣屑的生活情景、一時的個人感念的簡單錄寫,其格局、情懷和境界都顯得狹小,不夠開闊和大氣;另一方面,不少詩歌只是表達一種個人情緒、一些零星感受,缺乏更為高遠的生命觀照,因此分量和意義都顯得很輕,不夠厚重和 深切。譚仲池的詩與當下盛行的 “ 個人化寫作 ” 大相異趣,它往往是摒棄小我的放懷高歌,是舍棄私欲的大愛闡發(fā),是弘揚正氣、抒發(fā)豪情的時代組曲,凸顯著樂觀主義的思想底蘊,洋溢著浪漫主義的精神氣質(zhì),具有別樣的美學旨趣。 一、 “ 祖國 ” 形象的審美演繹 出生于 1949 年的詩人譚仲池,他的成長和發(fā)展是與共和國同步的,詩人如此追述他獨特的人生履歷: “ 在新中國誕生的禮炮聲中 /在古老神州黎明的曙光里 /我睜開了 望世界的眼睛 /渾身沐浴著 溫暖的陽光 /從此 瀏陽河清亮而甜美的乳汁 /滋潤著我生命的花蕾 /澆灌著我金色的夢 想 ” (仰望天安門),獨特的出生賜予了詩人特定的人生記憶,共和國的身影從一開始便牢牢植入他的心田之中,成為他始終夢繞魂牽、一直深情凝望的歷史對象。而他的詩歌,也從不同的精神向度上,描繪了偉大中國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以及它受世人注目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對 “ 祖國 ” 形象進行了精彩而新穎的審美演繹。 詩人常常將祖國形象的建構(gòu),放置在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上,借助對歷史的尋訪和文化的追憶,來塑造祖國形象的精神厚度。在尋覓一個神圣的靈魂一詩中,詩人如此寫道: “ 盛夏的風 從煙波浩淼的湖面 /蕩起一片清涼 冰輪浮在 波浪上沉思 /在用圣潔和寧靜梳理我的思緒 /把帆影和漁火 /一齊引向 古樓燈籠的光影里 /我沿著清輝搭起的浪橋 /去尋覓一個神圣的靈魂 /把汨羅江緊緊地摟在懷中 /朝著遙遠的蒼穹呼喚 /歸來喲 哀民生之多艱 /九死而不悔 上下求索的詩人啊 /你離騷的熱血情腸 /融化了多少世紀的悲涼 ” ,對偉大詩人屈原的追尋,就是對民族之魂和詩歌之魂的深情呼喚。在屈原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 的人文關(guān)懷里,和他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的勇毅追求中,我們能鮮明捕捉到中國知識分子自古就有的擔當意識和求索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民族飽經(jīng)磨難 而不摧折、遭遇挫折更加奮進的力量源泉。在屈原的身后,多少文人志士相繼而出,將民族的精神魂靈反復雕塑,不斷提升。詩人接著寫道: “ 站在岸邊 我又看見孤舟上 /杜甫支撐著消瘦的影子 /在凌波放歌 /把滿腔的酸楚 /倒下江中起伏的惆悵 /高舉著酒杯 潑一地膽汁的李白 /以楚狂人的風流 面對君山揮手 /讓詩心植入遠古湘竹的淚斑 /最是范仲淹讀懂了洞庭湖的云氣 /浪涌 肝膽 文心 才用自己的血性 /寫流傳千古的絕妙華章 ” ,杜甫、李白、范仲淹 那么多優(yōu)秀知識分子組成了一個閃爍著人文力量和藝術(shù)風采的精神譜系,讓中國歷史由此發(fā)散出璀璨奪目的輝 光。通過對歷史文化的追述與描摹,譚仲池為祖國形象的演繹尋找到精神地基。 自然, “ 祖國 ” 形象的展示,更多的應建立在對當下狀況的寫照上,也就是說,光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沒有美好而幸福的現(xiàn)實, “ 祖國 ” 形象將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她的美麗與神奇會打折扣;只有用充滿光彩和魅力的當下現(xiàn)實說話, “ 祖國 ” 形象才可能完全呈現(xiàn)出令人著迷的風姿來?;蛟S是意識到這一點,詩人塑造 “ 祖國 ” 形象時,更多是對新中國當下現(xiàn)實境況的藝術(shù)寫真。他寫自己在飛機上鳥瞰祖國秀麗山河的情形: “ 我看到珠穆朗瑪雪光的圣潔 /布達拉宮的寧靜輝煌 /我看 到西湖蘇堤 日月潭月光的溫柔 /九寨溝 張家界山水的明亮 /我看到紫荊花的鮮麗 /媽祖廟燈火的吉祥 /我看到太平洋彼岸 中國的五星紅旗在自豪地飄揚 ” (我在云天歌唱),將祖國瑰麗的風光進行了藝術(shù)的展現(xiàn)。面對當今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和發(fā)展的繁盛景觀,詩人內(nèi)心深處始終洋溢著自豪的情緒,他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力爭 “ 每一個腳印都要踏出中國的尊嚴 ” ,并直樸地道白說: “ 我曾經(jīng)去過許多國家的城市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自信 /我們自己建筑的高樓 高速公路 /并不比別人差 甚至更精致雄闊 ”(我是中國人),這是內(nèi)在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 祖國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也令詩人欣喜若狂: “ 中國人在追夢 /夢飛到了 月球之上 /嫦娥舞袖在銀河歌唱 /玉兔駕車在月球上徜徉 ” , “ 五星紅旗在月球上飄揚 /綻放著中國人的自豪和榮光 ” (五星紅旗在月球上飄揚),在這首詩里,詩人巧妙地將神話傳說和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并置在一起,形象地寫出了中華文明古國在當下的騰飛之景。 祖國的歷史是雄厚的,現(xiàn)實是不凡的,這令詩人情感激蕩,愛意縈懷,他無法遏止對這種深愛之情的高聲詠唱。在祖國 我深愛著你一詩中,詩人深情地寫道: “ 我愛你 祖國每一寸土地 /到處都生長生命的奇跡 /我愛你 祖國每一座高山 /無處不呈現(xiàn)歲月的神奇 /我愛你 祖國每一條江河 /無時不在奔放夢想的漣漪 /我愛你 祖國的每一朵云彩 /天天在展現(xiàn)江山的瑰麗 /我愛你 祖國的每一縷清風 /刻刻在滋潤心靈的希翼 ” , “ 祖國 我深愛著你 /我在撫摸五千年文明的光華 /我在品味唐詩宋詞的高貴 /我在彈撥黃河長江的雄渾 /我在閱讀宇宙萬物的生機 ” ,詩歌中飽脹的愛戀之情,如滔滔江水,奔瀉而來,給人帶來極大的感染與觸動。通過歷史的追述和現(xiàn)實的描畫,譚仲池在詩歌中建構(gòu)了一個立體的、豐滿的、富有傳統(tǒng)底蘊和現(xiàn)代氣質(zhì)、充滿生機和活力的 “ 祖國 ” 形象來。 二、 地域詩性的藝術(shù)彰顯 祖國,我深愛著你這部詩集的第二輯為 “ 天涯共此時 ” ,是詩人 “ 有意為省市和港澳臺地區(qū) ” 而作的詩歌的集結(jié),在這三十多首詩里,詩人 “ 選擇有象征意義和代表性的山水、名勝、人物、傳說、歷史遺存、人文情致來構(gòu)思、寫景、抒懷、寄情 ” (祖國,我深愛著你 “ 后記 ” ),也就是說,詩人根據(jù)各個省市的特征,選取一個最能體現(xiàn)這一省份精神的層面來對它進行詩意燭照,從而將一個地域所具有的詩性意蘊藝術(shù)地彰顯出來。 對于文化傳統(tǒng)悠久、歷史掌故聞名的地域,詩人往往會從歷史的維度上來加以藝術(shù)描述和情感 抒發(fā),例如寫湖南,詩人以湖南洞庭湖為題,通過觀湖懷遠,憶古思今,來傾吐胸中的激情。詩人先從屈子寫起: “ 這故鄉(xiāng)的清波銀浪里 /居住著屈原和他的離騷 /湘夫人的眼淚 從九嶷山飄來 /滴出君山湘竹斑斑淚痕 /逝者如斯夫 青螺落玉盤 /洞庭湖的云氣煙波 /托著一個不朽的靈魂 /在天地間高吟飛翔 ” ,屈子為洞庭湖注入了不朽的精魂,而后來者也順著這精神的流向繼續(xù)前行,詩人接下來又寫到了賈誼、杜甫、秦觀、范仲淹等與洞庭湖發(fā)生過關(guān)系的歷代文人: “ 賈誼站在湘江岸邊 /望洞庭湖上的月亮 /蘸著日夜江聲 /在寫懷國恤民的文章 /那天杜甫凄然地拖 著病體 /坐在孤舟上顛簸 /心中是否也有 /秦觀霧失樓臺的惆悵 /也許是巴陵的得天獨厚 /也許是靈秀湘江的雄杰浩蕩 /也許是芙蓉花開的圣潔妖嬌 /也許是楚人情結(jié)的血性擔當 /一座古樓的墨跡字間 /竟寫下了千古傳揚的憂樂情腸 ” ,因為有這些文人志士在這里留下了蹤跡和故事,洞庭湖得以更加聲名遠播,湖南大地也充滿了文化的底蘊和歷史的內(nèi)涵。山水有了精魂,大地便更加靈秀,這里的子民也有幸歆享到上蒼的特別恩賜。在這首詩的最后一節(jié),詩人由衷地歌吟到: “ 這就是洞庭湖之魂 /這就是楚文化的精髓光華 /在這里我們讀岳陽樓 /讀湘江 讀湖南 就會萌發(fā) /多 維向度的關(guān)于人 關(guān)于天地 關(guān)于夢想 /關(guān)于未來和世界的思索 ”以書寫洞庭湖為切入點,來概述湖南大地的精神風貌,無疑是具有說服力的。 對于自然風光秀麗迷人的省份,詩人則采取直接描繪美麗景致的方式,以凸顯這一地區(qū)的詩性素質(zhì)。如寫安徽,詩人就著意描繪了黃山上的奇特景觀: “ 黃山果然奇特 深邃 雄峻 /飄逸 古典 空蒙 /眼前峰頂 峭壁 深谷 /挺立 盤坐 浮動 流瀉的奇松 /怪石 云彩 銀瀑 蓬勃生發(fā)著 /大山與自然勝境的浩瀚 /莊重 沉寂和奔涌生機 ” (安徽黃山松),以對黃山上獨具特色的怪石奇松的藝術(shù)點染,來展現(xiàn) 安徽神秀的一面,還是較為恰切的。描寫海南時,詩人則展開想象的翅膀,立足于一個高遠的視點上,對那里的五指山進行了全景式展示: “ 伸展巨臂 張開五指 /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目攬古今雄麗 /袖挽江天明霞 /你手牽南沙群島 /近眺海角天涯 /腳印里有亞龍灣的浪花 /鹿回頭的足痕 百花嶺的花光 ” (海南五指山),詩人的想象是大膽而奇幻的,描述出的五指山也嫵媚動人,海南的獨有魅力也由此可見一斑。 在彰顯各個省份的地域詩性時,詩人采用的抒情策略是較為豐富的,除了上述兩種之外,詩人有時還注重展示一個地區(qū)的民間工藝和民間文 化,如寫天津: “ 月移星轉(zhuǎn) 天津在創(chuàng)造屬于 /自己的奇跡 風雨顛簸 /天津在雕刻獨特文化的景觀 /就這條估衣街 這扇狗不理包子窗口 /這個泥人張 這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 /和極具寫實風韻的楊柳青年畫 /就足以讓天津譽滿天下 ” (天津懷古),詩中提到的 “ 狗不理包子 ” 、 “ 泥人張 ” 、 “ 楊柳青年畫 ” ,都是天津所擁有的獨具色彩和風味的民間文化的代表。詩人有時還借助某個精彩的比喻,將地域的詩性特征瞬間照亮,如寫上海的東方明珠塔,詩人以 “ 金色的胸針 ” 這個喻體來比擬之,顯得極為生動和傳神: “ 明珠塔 中國上海的標識 /你是別在祖國霓裳上 /一枚金色的胸針 /我們都神往它巨大的魔力 /面朝大海 懷揣詩卷 ” (上海明珠塔),一個精巧的比喻,一下子就將明珠塔在祖國山河版圖中的特定形象準確而生動地揭示出來。在描繪重慶之霧的朦朧、夢幻和神秘之時,詩人也在最后安設(shè)了這樣的比喻: “ 重慶山城的霧啊 /我能把你當手帕嗎 /真想拭一拭 /它能否擦亮歲月的河床 ” (重慶山城的霧),這樣的比喻也是極富表現(xiàn)力的。如果說前一首詩中 “ 金色的胸針 ” 這一比喻意在將明珠塔納入到祖國的版圖中來描述,從而鮮明擴充了詩歌的空間感的話,那么此詩中 “ 手帕 ” 喻象的出現(xiàn),意在引起后一句 “ 能否擦亮歲 月的河床 ” 的問詢,詩歌的歷史縱深感,則由此驀然增強。 通過彰顯各個省份的詩性特質(zhì),詩人表達了對祖國大地的深情厚誼,那堆積于心的濃濃愛意,也在這些詩章之中默然淌流出來。 三、秀麗山河的鐘情禮贊 譚仲池創(chuàng)作過不少反映山光水色風姿和神韻的寫景詩,這些詩歌,只有少部分是從一個特定層面來呈現(xiàn)某個省份的詩性內(nèi)涵,更大部分并沒有納入到行政區(qū)域的地理學視角上來考察,而是直接以養(yǎng)人眼目、陶冶性情的自然與人文風光出現(xiàn)于詩行之中的。詩人通過對這些美麗景物的生動描畫,既藝術(shù)地展示了中華大地無處不在的迷 人風情,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祖國秀麗山河的鐘情禮贊。 在譚仲池的筆下,無論是山、水,還是島嶼、寺廟,都呈現(xiàn)著綽約的風姿,給人以美的享受。他描繪山: “ 石頭做的書 /重疊成高聳的山 /層層漸次步入云端的森林 /蘊藏著大山生命的蓬勃 /和霧幔的萬般遐想 ” (王屋山),既賦予這座山文化的內(nèi)涵,又敞現(xiàn)了它蓬勃的生機,將一座山的神韻精巧地勾勒而出。他寫水: “ 初春的雨絲 柔情脈脈 /掛滿城市的樓臺 /鄉(xiāng)村老屋的翹檐 /樹泛新綠 花綻紅霞 /人也在沐浴自然之母的溫情 /地底下 涌動著人與自然 /對話和擁抱的旋律 /一腔圣潔 透明的希望 /從 井口流向醒來的大地 ” (水之鄉(xiāng)音),富有柔情和旋律的水,給人帶來春天的快慰,這是神州大地流淌圣潔和希望的晶亮之物,詩人還在這首詩中對它作了如此的詠贊: “ 水是流動的生命 /水是流動的音樂 /水是流動的美麗 /水是流動的鄉(xiāng)戀 /水會在世界和人的心靈 /生長永遠的夢幻和綠蔭 ”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水在詩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他寫島嶼: “ 秦皇島 你是一座古老而豐盈的城市 /你擁有摩訶禪寺的佛法靈慧 /大海無邊的壯闊和絢美 /山海關(guān)的巍峨和安寧 /還有白色海鷗飛翔的自由豪邁 /我的懷想 也如夜海上的明月 /伴著潮生 伴著潮落 伴著潮鳴 伴著潮飛 ” (秦皇島懷想),將秦皇島的地域特色、生態(tài)氛圍和歷史底蘊,寫得如此透辟,并將自我面對這座島嶼時情思起伏、心潮涌動的情形交代得異常清晰。他寫寺廟: “ 古寺的風景 莊嚴如一幅 /石刻的壁畫 所有的樓宇 /樹木 花草 臺階 /都在編織虔誠 經(jīng)典 寧靜 /和生生不息的祈禱 ” (大明寺幽思),只用一個比喻,就將大明寺的環(huán)境與氛圍藝術(shù)地點化出來,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除描寫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理區(qū)域之外,詩人還寫到了現(xiàn)代都市,寫到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前沿地帶 “ 深圳 ” : “ 大海的琴聲奔上高速公路 /鋪開 時代昂揚雄渾的五線譜 /飛速轉(zhuǎn)動的車輪 在釋放無窮的熱力 /書寫春天的故事 /我走在大街的春風里 /在盡情閱讀花之海 綠之海 /光之海 夢之海 /和詩歌的絢麗 ” (寫給深圳的詩),寫出了現(xiàn)代化在中國大地上發(fā)生的奇跡以及詩人對此奇跡的驚嘆和詠贊之情。 譚仲池的山水詩中,故鄉(xiāng)書寫占了不小的篇幅,詩人的家鄉(xiāng)湖南和瀏陽在他的詩章中也一樣呈現(xiàn)出美妙的韻致,流淌著醉人的旋律。他將古城長沙放置在秋天的季節(jié)環(huán)境中來著意描?。?“ 秋天岳麓山的樹林 /燃燒著丹楓的熱烈向往 /樹葉沉淀著金黃的夢幻 /悠悠飄蕩到人們的心上 /它牽著一片清涼而濕 潤的風 /不絕如縷地唱一支奔放 蔥郁 /芬芳而悠遠的歌曲 /把一個古老江城的美麗故事 /吹進千萬個灑滿陽光的窗口 ” (秋天的江城),在情與景交融中,將江城的美麗以及詩人對它的摯愛展現(xiàn)出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沈從文的經(jīng)典小說邊城,將湘西大地的人性與人情之美形象地描繪出來,從此,那個居于四省交界之處的偏僻的 “ 邊城 ” ,一躍而成為了湖南的一張文化名片,迅速為世人所知曉與接受。譚仲池的詩歌也寫到了 “ 邊城 ” : “ 古城樓下 /清澄的水里 /映一片帆的倒影 ” (邊城),這是簡潔的素描,已初步交代了湘西鳳凰的古典氣質(zhì)和水鄉(xiāng)本色。這 首詩的最后,詩人深情地描繪道: “ 金色的童年回來了 /翠鳥站在塔頂歡鳴 /邊城呀 白發(fā)返青的母親 /又唱起了古老搖籃曲 /撥動了多少背簍孩子的心 /我要去追趕夢中的小船啊 /給她倒?jié)M彩色的歌 /和一盤粉紅的月輪 ” (邊城),這是站在當下的歷史視點上對邊城的重塑,詩人以 “ 夢中的小船 ” 、 “ 彩色的歌 ” 、 “ 粉紅的月輪 ” 等短語來表達對而今舊貌換新顏的湘西世界的欣悅與禮贊之情。在閱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后,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想起和瓦爾登湖一樣美麗的故鄉(xiāng)之湖來: “ 這是幻覺嗎 /我怎么也回到故鄉(xiāng)的湖畔/心和身子都墜入湖中的波浪 /我發(fā)現(xiàn)自己與清泉石上流的影子 /我抓住了浮在水面的山之青翠 /我聞到了湖岸飄來的花香 /還有從云片上飛落的鳥羽 /其實 我的故鄉(xiāng)的湖 /也和瓦爾登湖一樣 /天然 生態(tài) 嫵媚 清澄 /寧靜 孤獨 幽深 高貴 ” (故鄉(xiāng)的湖),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和情感的歸宿點,對它的愛戀和回憶是每個人心靈中最為本真的情感形態(tài),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和摯愛或許更為突出,從譚仲池的這首故鄉(xiāng)的湖中我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四、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中 作為優(yōu)秀的當代詩人,譚仲池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學的了解與領(lǐng)悟也是同樣不俗的, 他的政治抒情詩,往往能在現(xiàn)實的描繪中自然聯(lián)想到古代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又能從古典文學中生發(fā)出對現(xiàn)代精神的新穎的理解,從而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之中,表達出對祖國的深愛,對民族的真情來。 譚仲池的不少詩,在對祖國山河進行藝術(shù)描畫時,常常從歷史寫起,以歷史為情思展開的發(fā)端,以此鋪墊出所述之地的文化底蘊,然后過渡到對它的現(xiàn)代情狀的描摹,呈現(xiàn)其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歷史軌跡。如寫 “ 北京 ” ,詩人先言古都的遠古歷史: “ 周口店的北京人 曾經(jīng) /在七十萬年前就用石頭擊火 /點亮了昏暗的歲月 他們 /用人工制作的石器 /開拓著中華民族的 智慧先河 ” ,接著敘說它的近代變遷: “ 有一種聲音 要穿越時空隧道 /有一種火焰 要劃破重重黑夜 /北京的京劇的高昂的唱腔 /北京五四運動的火炬 在喚醒 /積貧積弱的國家重新站立 ” ,最后寫出對它的現(xiàn)代感悟: “ 我們凝望北京 /就是在品讀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書 /我們向往北京 /是在深思尋夢 追夢的壯麗征程 /北京的情絲永遠澎湃著中華兒女不息的感恩 ” (北京情絲),詩人沿著時光的河道,一邊追溯民族的發(fā)展歷史,一邊感受中國人而今的幸福生活,心中的激情在悄然漲潮。由于將北京放置在一個較為悠長的歷史時段上來審視,詩人才立體而全面地展示了這 個城市的精神內(nèi)涵和發(fā)展軌跡,從而盡現(xiàn)了它的神韻和風采。詩人書寫“ 布達拉宮 ” 的思路與書寫北京同出一轍,也是先交代它的歷史特性: “ 晨雨 清風 陽光 藍天 白云 /紅墻 白墻 黑窗 飛檐 金頂 /千年天風和云雨的無數(shù)次穿越 /宮墻上留下了歲月斑斕的滄桑 /巖石隆起的盤山而上的臺階 /嵌下了西藏古代文明和烽火的足印 ” ,再著力渲染其現(xiàn)代化發(fā)展: “ 有比喜馬拉雅山峰更高的信念 /有比雅魯藏布江更寬闊的胸懷 /有比雪峰更純潔的情感 /有比彩云更美麗的夢想 /山頂古洞的爐灶鍋臺依然散發(fā)的余溫 /仍在講述一段輝煌和圣潔愛情的歷史故事/荒漠已經(jīng)在新 世紀的陽光里堆金疊翠 /山南的江南正飄著綠色的音符 /加入遼闊田園的春天大合唱 /雪原的馬蹄聲在寬廣的大道上跌落 /高高聳起的修筑青藏鐵路的吊塔和挖土機 /正在寂寞的雪域之原噴涌出巨龍般滾滾熱浪 /牧場的羊群在新描的藍圖里 /化作飛翔的白云 銀色的飛機 /在藏民世代的企盼里 帶著絢麗的想象 /降落在雅魯藏布江金色灘頭 ” (布達拉宮),在由古而今的思維線路中,向我們生動揭示西藏地區(qū)的文明發(fā)展歷程。 為了展示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蹤跡,詩人往往會采取由古而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