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思考題答案.doc_第1頁
中國農大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思考題答案.doc_第2頁
中國農大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思考題答案.doc_第3頁
中國農大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思考題答案.doc_第4頁
中國農大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思考題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資源 歡迎下載第一章緒論部分(對照思考題,不同要點以句號分開,表示同一問題中的兩部分):1. 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B:個體小,體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繁殖快。適應性強,變異頻繁。分布廣,種類多。2. 真菌(卵蟲、根腫菌、黏菌)、原核生物(細菌、支原體、螺原體)、病毒類病毒、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原生動物等。3. 在每個被檢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須存在疑似病原物。這種疑似病原物必須能從寄主上分離得到,并能被純培養(yǎng)。當把純培養(yǎng)的疑似病原物接種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須再次出現(xiàn)病害。在接種和發(fā)病的寄主上必須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4. 列文虎克(1676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從而揭示出一個過去從未有人知曉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發(fā)表了植物新種屬,人們將這一年作為真菌學的誕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始創(chuàng)并首先應用疫苗接種以預防狂犬病、炭疽病等,發(fā)明了巴氏消毒法)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 年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學之父)羅伯特柯赫(病原細菌學的奠基人)邁耶(1886年證實煙草花葉病病株的汁液具有傳染性)伊凡諾夫斯基(1892年,證實煙草花葉病病株的汁液經(jīng)細菌濾器過濾后仍具有傳染性,從而開始了人們對病毒的深入研究)(1743發(fā)現(xiàn)了小麥粒線蟲這是植物寄生線蟲的首次記錄)5. 無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第二章真菌部分課后題1. 現(xiàn)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幾界?原生動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2. 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結構”?在電鏡下觀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層膜,膜內有11根纖絲,其中9根較大的周圍纖絲包圍著2根較細的中心纖絲,每根周圍纖絲有2-3根附纖絲,每根中心纖絲有2根附纖絲。3. 真菌營養(yǎng)體有哪些變態(tài)?各有什么作用?A、吸器,菌絲產生的一種短小分枝,由活體寄生菌從寄主細胞中吸取養(yǎng)分。B、附著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發(fā)形成的芽管或菌絲頂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物質,其下方產生侵染釘穿透寄主角質層和細胞壁。C、匍匐菌絲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屬的匍匐莖與基質接觸處分化出來的根狀結構。伸入基質內吸取養(yǎng)分并固著菌體。D、菌網(wǎng)和菌環(huán)(收縮環(huán)),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絲分枝成具有小環(huán)形的網(wǎng)狀菌絲,用于捕捉線蟲獲取養(yǎng)料。4. 真菌的菌組織有哪些類型?各有哪些作用?A、 菌核,菌核是真核的休眠結構。萌發(fā)產生菌絲體或從上面形成產孢結構。B、 菌索,尋找、運輸和利用營養(yǎng);抵抗不良條件;休眠;侵入結構。C、 子座,由菌絲體形成,或由菌絲體與寄主組織結合而成的墊狀結構,常在其中或上面長出各種無性和有性繁殖結構。5. 真菌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產孢結構有哪些?(1)無性孢子:游動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產孢結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器(2)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6. 真菌的生長有何特點?真菌生長表現(xiàn)為頂端生長;真菌生長于菌絲頂端聚集的泡囊有關。7. 何為同宗配合和異宗配合?同宗配合:單個菌體自身的雌雄器官可以結合,不需要其它菌體就能完成有性生殖。異宗配合:每個菌體都是自交不育的,不管它是否為雌雄同體的,必須有兩個不同交配型的菌株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8. 真菌和卵菌的主要區(qū)別有哪些?區(qū)別特征卵菌真菌有性生殖異型配子囊;藏卵器與來自雄器的核配合形成卵孢子有性生殖產生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擔孢子營養(yǎng)體的細胞核雙倍體單倍體或雙核體細胞壁組成葡聚糖,纖維素幾丁質,極少纖維素游動孢子鞭毛類型1根茸鞭:朝前1根尾鞭:向后如果有鞭毛,通常只有1種:向后的尾鞭線粒體管狀脊扁平脊9. 準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有性生殖準性生殖核融合在特殊的結構中核融合在營養(yǎng)細胞中,機會很少,難于識別結合子常常只能存在一個核周期結合子的存在可以經(jīng)過多次有絲分裂借減數(shù)分裂而重組,能在所有染色體配對間進行交換,染色體減半借偶爾發(fā)生的有絲分裂而重組減數(shù)分裂的產物易于識別和分離在營養(yǎng)細胞里發(fā)生的重組體,只有用適當?shù)倪z傳標記才能識別10. 環(huán)境條件對真菌的生長和繁殖有哪些影響?(1) 溫度。根據(jù)真菌與溫度的關系,分為三類:嗜冷菌、適溫菌、嗜熱菌(2) 光照??梢姽鈱z生長一般影響不大,但可以激發(fā)和抑制繁殖結構和孢子的形成;對孢子形成有重要意義;近紫外光(320-400)對誘導孢子形成非常有效。(3) 水。真菌一般在95100%相對濕度條件下生長良好,但在淹沒培養(yǎng)中不能形成孢子;孢子的萌發(fā)需要水的存在。(4) 。多數(shù)真菌在3-9都能生長;植物病原真菌最適為5-6.5;皮膚真菌4-10 。(5) 營養(yǎng)。基本營養(yǎng):碳源、氮源、礦質元素、生物素、水。一般來說,豐富的營養(yǎng)有利于菌絲體的生長但不利于有性器官的形成。真菌在有性生殖期間所需要的碳源并不一致,比如用雙糖或多糖作為碳源比用單糖對生殖更有利;氮源濃度過高抑制孢子形成;一般認為,生殖器官的形成需要高濃度的礦質元素和維生素。11. 植物病原真菌種以下的單元有哪些?如何表示?植物病原菌的種下又劃分為變種()、?;?(.)和生理小種及營養(yǎng)體親和群( ,)。12. 真菌鑒定的主要依據(jù)有哪些?(1) 形態(tài)學鑒定 主要依據(jù)有:孢子形態(tài)(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的大小、形狀、顏色)、產孢結構(孢子梗、子囊殼、擔子等產孢結構的大小、形狀、顏色等)、菌落形態(tài)(2) 分子生物鑒定 鑒定依據(jù):根據(jù)一些保守基因的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進行擴增和序列分析;依據(jù)的多態(tài)性,獲得分子標記。13. 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器官是什么?真菌可通過哪些途徑侵入植物?侵染器官:(1)附著胞、侵染釘:是主要侵染器官,由孢子萌發(fā)產生,可直接侵入;(2)菌絲:自然空口或傷口侵入。侵入途徑:(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植物角質層和細胞壁;(2)自然孔口入侵:氣孔、皮孔、水孔、柱頭、蜜腺等;(3)通過傷口入侵:各類傷口14. 卵菌及主要植病原物卵菌代表屬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點卵菌基本特征:菌絲體:無隔、二倍體 細胞壁:含有纖維素和-葡聚糖; 無性繁殖:產生具雙鞭毛的游動孢子,具有茸鞭和尾鞭; 有性生殖:產生卵孢子。減數(shù)分裂發(fā)生在配子產生階段; 生態(tài):多數(shù)水生,少數(shù)陸生。A、腐霉屬 基本特征:菌絲無隔,孢子囊形態(tài)多樣,絲狀、裂瓣狀、球形或近球形等。孢囊梗無分化。孢子囊頂生、間生或側生。每一藏卵器上有一個或數(shù)個雄器,形成一個卵孢子。引致病害:引起幼苗猝倒、種子腐爛、根莖和瓜果腐爛等。B、疫霉屬 基本特征:無隔菌絲,游動孢子囊具乳突或無,近球形、梨形、橢圓形。游動孢子從孢子囊中釋放。藏卵器內有一個卵孢子。引致病害:可以導致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幼苗和觀賞植物、多年生果樹和林木的不同類型的毀滅性病害。C.霜霉屬 基本特征:孢囊梗有主軸,頂部210次二叉狀銳角分枝,末端多尖細。孢子囊卵圓形、無色或淡黃色。卵孢子球形。引致病害:引起多種植物的霜霉病。D、 單軸霉屬 基本特征:孢囊梗分枝與主枝多呈直角。 引致病害:葡萄霜霉病。E、 假霜霉屬 主要特征:孢囊梗主干單軸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對稱的二叉狀銳角分枝,末端尖細。引致病害:古巴假霜霉引起瓜類霜霉病。F、 白銹菌 主要特征:孢子囊串生。引致病害:白銹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白銹病。15. 結合菌及主要代表性植物病原屬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點結合菌主要特征:A、菌絲體:發(fā)達、多數(shù)無隔多核,少數(shù)高等類型有隔B、無性孢子:孢囊孢子,不游動C、有性孢子:接合孢子D、絕大多數(shù)為腐生,少數(shù)為弱寄生菌根霉屬主要特征:菌絲分化出匍匐莖和假根。孢囊梗單生或叢生,與假根對生,頂端著生孢子囊。引致病害:面包霉變和果蔬腐爛等。毛霉屬主要特征:菌絲體分化出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的孢囊梗,不形成匍匐菌絲和假根。引致病害:引起果實及貯藏器官的腐爛。16. 子囊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基本特征:菌絲體:發(fā)達、有隔(酵母除外)、單倍體 無性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典型的一個子囊中有8個子囊孢子 腐生、寄生,少部分為美味食用菌17. 植物病原子囊菌代表屬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點?外囊菌屬基本特征:菌絲細胞有2個核。這些細胞可發(fā)育成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內含8個單核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子囊內或外面以芽殖方式產生分生孢子。寄生菌。引致病害:引起核果和林木的葉、花、果實變形。18. 擔子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菌絲體:發(fā)達。具桶孔隔膜、單倍體。有3種類型:(1)初生菌絲(n):單核擔孢子萌發(fā)產生(2) 次生菌絲():兩個單核細胞結合,通過鎖狀聯(lián)合增加細胞個數(shù)。(3) 三生菌絲():次生菌絲特化后再形成子實體。無性繁殖:不發(fā)達。通過芽殖和菌絲斷裂的方式產生芽孢子、粉孢子或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多數(shù)為異宗配合。產生擔孢子。擔子是完成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從擔子上長出擔孢子。19. 植物病原擔子菌主要代表屬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點A、柄銹菌屬 主要特征:冬孢子有柄,雙細胞,深褐色,橢圓,棒狀至柱狀;單生寄生或轉主寄生。引致病害:多寄生于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B、膠銹菌屬 主要特征:冬孢子雙細胞,有一長且能膠化的柄。銹孢子器長管狀,銹孢子串生,球形,壁有疣。轉主寄生,大多缺夏孢子階段。引致病害:此屬銹菌0、I階段大都侵染薔薇科仁果類果樹和樹木,銹孢子侵染圓柏屬植物。C、黑粉菌屬 主要特征:冬孢子堆黑褐色至黑色,成熟時呈粉狀。冬孢子散生,表面光滑或有花紋。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有隔膜的先菌絲,其上側生擔孢子或不產生擔孢子。引致病害:引起禾本科植物的黑粉病。D、腥黑粉菌屬 主要特征:冬孢子堆常生于寄主子房內,少數(shù)生在營養(yǎng)器官上。20. 植物病原絲分孢子真菌主要代表屬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點A、青霉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一至多次分枝呈掃帚狀,分枝頂端產生瓶狀小梗,小梗頂端產生成串的分生孢子,球形。引致病害:引起果實的青霉病。B、曲霉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膨大成圓形或橢圓形,上面著生12層放射狀分布的瓶狀小梗,分生孢子球形,無色或淡色,串生,聚集在梗的頂端呈頭狀。引致病害:多腐生。引起糧食、食品等的霉變。C、梨孢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無色,細長,不分枝,頂端合軸式產生分生孢子,呈屈膝狀。分生孢子梨形,2-3個細胞。引致病害:稻梨孢侵染水稻和多種禾谷類作物和雜草。D、炭疽菌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盤生于寄主表皮下,盤上有時產生褐色剛毛。孢子梗無色至褐色,具分隔。孢子無色,單胞,長橢圓形或新月形,萌發(fā)后產生附著胞。引致病害:引起多種植物炭疽病。E、輪枝孢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在主軸上有多層輪生、對生或互生的分枝;分枝末端及主枝頂端有瓶狀產孢細胞。分生孢子無色或淡色,常聚集成球。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維管束,引起萎蔫病。F、木霉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對生或互生,分枝再形成2級和3級分枝,分枝角度為銳角或近直角,分枝末端輪生或對生瓶狀小梗。分生孢子單胞,球形,聚集為孢子球。引致病害:對食用菌生產危害大,污染培養(yǎng)料。作為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用于土傳病害的生物防治。G、葡萄孢屬 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枝,末端形成膨大的產孢瓶體。分生孢子無色或灰色,單胞,常產生黑色菌核。引致病害:侵染植物的花、葉、果實及貯藏器官,引起壞死和腐爛,稱為灰霉病。21. 有益真菌在農業(yè)上有哪些利用?(1)、利用真菌的寄生性防治植物病害、蟲害、農田雜草;(2)、利用真菌的代謝產物制作殺菌劑、殺蟲劑、殺線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3)、利用共生真菌菌根菌用于植樹造林。第三章細菌部分(對照思考題,不同要點以句號分開,表示同一問題中的兩部分):1. A:桿狀、球狀、螺旋狀。B:對細菌進行革蘭氏染色。2. A:革蘭氏染色是1884年丹麥醫(yī)生創(chuàng)建的一種方便細菌染色的方法。B:利用草酸銨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脫色,再以沙黃等紅色染料進行復染。被染成藍紫色的細菌稱革蘭氏陽性菌,染成淺紅色的稱革蘭氏陰性菌。3. 陽性:細胞壁厚、90%肽聚糖、磷壁酸(協(xié)助肽聚糖加厚細胞壁。提高膜結合酶的活力。貯藏磷元素。調節(jié)細胞壁的增長。形成革蘭氏陽性菌特有的表面抗原。構成噬菌體特有的受體位點。)、分支菌酸、M蛋白、葡萄球菌A蛋白等特殊成分。陰性:細胞壁?。ㄓ赏饽ず蛢缺趯觾蓪樱⒅嗵牵ㄊ歉锾m氏陰性菌制毒物質內毒素的物質基礎。具有控制某些物質進出細胞的選擇性功能。具有較強的負電荷,提高細胞壁的穩(wěn)定性。作為重要的抗原因子決定了革蘭氏陰性菌表面抗原決定簇的多樣性。是許多噬菌體吸附的受體。)4. A:一般結構:細胞壁(固定細胞外形和提高機械強度,保護細菌免受機械損傷和滲透壓破壞。屏障保護功能,可阻擋溶菌酶、消化酶等。保障細菌的生長、分裂和鞭毛的著生和運動。決定細菌特定抗原性、致病性和對抗生素及噬菌體的敏感性。)、細胞質膜(選擇性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運輸。維持細胞正常的滲透壓。是原核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鞭毛基體的著生部位。傳遞信息。)、內膜系統(tǒng)(與真核細胞相比,沒有線粒體、葉綠體,但有間體、載色體和羧酶體等內膜系統(tǒng),提供某些功能所需的更大的表面積。)、細胞質及內含物(是細菌的基本代謝場所,且細胞質是不流動的。)、核區(qū)及質粒(是細菌遺傳物質的載體。)B:特殊結構:鞭毛(推動細菌的運動)、菌毛(促進細菌的粘附。促使某些細菌纏集在一起在液體表面形成菌膜以獲得充足養(yǎng)分。菌毛抗原是許多革蘭氏陰性菌的抗原。)、性絲(是革蘭氏陰性菌遺傳物質接合轉移的物質基礎??顾幮院投玖σ蜃右部梢酝ㄟ^它進行轉移。有些致病菌可通過性絲吸附在人體組織上。)、糖被(保護細菌外界物質的侵害。致病作用,使人體等受其侵害。貯藏養(yǎng)料。)、芽孢伴胞晶體及其他(抗熱,抗化學藥物)5. 原生質體(人為用溶菌酶在等滲溶液中消解細菌細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細胞壁形成所得到的無壁敏感細胞,一般由革蘭氏陰性菌組成)、L型細菌(指在實驗室或宿主細胞內通過自發(fā)突變而形成的遺傳性穩(wěn)定的無壁細菌)、支原體(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無細胞壁且細胞很小的一類原核生物。)6. A:菌落(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子細胞集團)B:放線菌菌落不同于其他菌落的特征(菌落表面致密、呈絲絨狀或有皺褶、干燥、不透明、覆有不同顏色的干粉。菌落正反面的顏色常因基內菌絲孢子所產生色素不同而不同。菌落基內菌絲伸入培養(yǎng)基而與培養(yǎng)基緊結合在一起。)7. A:接合(通過細菌間的接觸)、轉化(通過裸露的)、轉導(需要噬菌體作為媒介)B:接合(性菌毛)、轉化(無特殊結構)、轉導(無特殊結構參與)8. A:代表生物16或18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B:古細菌的16缺乏作為細菌特征的序列。細胞壁沒有胞壁酸。有醚健分支鏈的膜脂。的T或臂沒有胸腺嘧啶。特殊的聚合酶。核糖體的組成和形狀也不同。9. A:深入研究它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遺傳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學特征。B:伯杰氏鑒定細菌手冊。伯杰氏系統(tǒng)細菌學手冊。國際系統(tǒng)和進化微生物學雜志。10. 形態(tài)學特征(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細菌呈桿狀)、生態(tài)和傳播(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細菌在寄主植物上以寄生方式生存。在植物表面上附生生存。在植物殘體或土壤中以腐生生存。)、病原細菌在植物上引起的癥狀(壞死。腐爛。萎焉?;巍W兩?。)、植物病原細菌的鑒定(癥狀識別。室內鏡檢。分離培養(yǎng)。致病性檢測。細菌學性狀。分子鑒定技術。)11. (致病變種)和(小種)依據(jù)病原菌在特定植物寄主上的致病表現(xiàn)型而劃分。B:(當一株或幾株細菌能侵染某種植物,而其他同一種類型的菌株不能侵染該植物時,這些具有侵染性的菌株就構成了該類型菌株下的一個致病變種。)(指能侵染同一植物的病原物品種,該品種可能不是同一類型。)12. A:壞死、腐爛、萎焉、畸形、變色。B:壞死( .)、腐爛( .)、萎焉( .)、畸形( .)、變色( .)13. A:假單胞菌屬。羅爾斯通氏菌屬。螺原體屬。韌皮部細菌屬B:支原體屬。14. A:羅爾斯通氏屬。韌皮部桿菌屬。B:羅(細菌侵入寄主植物的木質部導管,并在里面繁殖移動。干擾水分和營養(yǎng)運輸,導致植物上部低垂萎焉以致死亡。)、韌(棲息于植物韌皮部的篩管細胞中,造成寄主植物葉部黃化、萎焉和畸形,有些表現(xiàn)為芽的過度生長和分枝,以及使花器變綠。)15. 微生物農藥(微生物殺蟲劑。微生物殺菌劑)、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細菌肥料。鉀細菌肥料)、元素循環(huán)第四章病毒部分1. 病毒:體型微小,缺乏細胞結構;基因組只含一中核酸(或);依靠自身的核酸進行復制;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統(tǒng);嚴格寄生性的細胞內專性寄生物。類病毒:是一類侵染植物的小的單連環(huán)狀分子,通常由246-475個核苷酸組成,沒有衣殼包被,具有高度的二級結構和自身穩(wěn)定性,不編碼蛋白質和多肽,能夠進行自我復制,是最小的具有侵染性的病原物。2. 病毒粒體的形態(tài):球狀、桿狀、卵圓形、磚形、彈狀、絲狀、線狀等。植物病毒粒體的形態(tài):球形、彈狀、絲狀、桿狀、線狀等。病毒主要組分:核衣殼(基本構造):核酸()、衣殼(蛋白質);包膜(非基本構造):脂類或脂蛋白構成。3. 類病毒、朊病毒、病毒衛(wèi)星(衛(wèi)星病毒與衛(wèi)星核酸)。4. 植物病毒:單鏈()、雙鏈();植物病毒:正義、負義、雙義和雙鏈。5. 多聚蛋白策略:病毒整個基因組或部分片段作為一個大的可讀框,翻譯產生一個大分子量的多聚蛋白,隨后多聚蛋白通過病毒自身編碼的一個或數(shù)個蛋白酶在特異位點上切割產生多個最終的功能蛋白。舉例:馬鈴薯Y病毒屬成員,整個基因組編碼一個可讀框,翻譯表達一個約340的多聚蛋白,隨后此多聚蛋白被病毒編碼的3個蛋白酶切割成10個功能蛋白;亞基因組()策略:大多數(shù)植物病毒采用此策略表達位于正鏈基因組3端的基因。是在病毒的復制過程中產生的含有一個可讀框的分子,與基因組具有共同的3末端,5端短于基因組,使得原來在基因組下游的可讀框變?yōu)槲挥?端的可讀框而得以表達。當基因組的3端有幾個基因存在時,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具有共同3末端的。舉例:雀麥花葉病毒()的由3通過策略表達;多分體基因組策略:多分體病毒的基因組由2條或多條核酸鏈組成,每條鏈編碼1-2個蛋白。對于正義病毒而言,該策略把基因放在每一個片段的5端,可以被寄主的蛋白翻譯系統(tǒng)表達。舉例:呼腸病毒科和雙分病毒科;通讀蛋白策略:5末端基因的終止密碼子有可能是滲漏性的,當核糖體翻譯5端(上第一個開放讀框)到其終止密碼子時,有一定比例的核糖體繼續(xù)翻譯至下游的另一個終止密碼子而產生第二個較長的融合蛋白,這種現(xiàn)象稱為“通讀”或“終止密碼子抑制”,通讀形成的蛋白質的N端部分與上游編碼的蛋白質序列相同,而C端部分為通讀部分;移碼策略:從同一個5端開始產生兩個蛋白質的另一個機制是通過在5端的終止密碼子之前發(fā)生移碼,向5端或3端方向移動一個堿基位點,從而繼續(xù)翻譯到下一個終止密碼子。6. 結構蛋白:主要是外殼蛋白:負責包裝核酸形成的病毒粒子,此外還參與一些其他功能;復制酶或參與核酸合成的酶:催化轉錄、解旋等;移動蛋白:直接或間接與植物細胞胞間連絲作用,擴大胞間連絲的排阻限,使病毒粒體或基因組進入臨近細胞;蛋白酶:對病毒基因組翻譯的多聚蛋白進行切割和加工;與介體傳播有關的蛋白:基因沉默抑制子:克服寄主的基因沉默防御反應;其他蛋白。7. 突變、重組、重排、基因重復。8. 胞內移動;胞間移動;長距離移動。9. 非介體傳播:花粉及種子傳播、無性繁殖(組培)傳播、嫁接傳播、機械傳播、流水及土壤傳播等;介體傳播:昆蟲介體、線蟲介體、真菌介體10. 昆蟲、螨類、線蟲、真菌、寄生性植物(如菟絲子等)。11. 變色、環(huán)斑、畸形、壞死、萎蔫。12. 生物學測定:通過測定病毒的寄主范圍、侵染寄主后的癥狀表現(xiàn)及傳播方式等生物學特性對病毒進行鑒定;電子顯微鏡技術:借助電子顯微鏡對病毒粒子的形態(tài)、大小和表面特征,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所引起的細胞超微病理變化特別是產生的內含體的形態(tài)結構進行直接的觀察鑒定;血清學鑒定:利用抗體和抗原的特異性反應對病毒進行檢測鑒定;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核酸水平上對病毒基因組核酸的類型、結構(單鏈、雙鏈、線狀、環(huán)狀)、序列進行檢測鑒定,常用方法有雙鏈技術、技術、核酸雜交、基因芯片等。13. 正單鏈病毒:直接作為;負單鏈病毒:以負單鏈基因組為模板轉錄產生正單鏈;雙鏈病毒:使用病毒粒體內攜帶的轉錄酶以基因組的負鏈為模板轉錄出;病毒:由位于寄主細胞核內的依賴于的聚合酶合成,沒有病毒編碼的復制酶的參與。14. 生產疫苗、進行生物防治、提供轉基因植物所用的控制元件、作為基因的載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15. 清除或避開侵染源(毒源);控制或避免介體;保護植物以避免系統(tǒng)性病毒病害的發(fā)生。第五章線蟲部分(對照思考題,不同要點以句號分開,表示同一問中的兩部分):1. 線蟲是動物界中僅次于昆蟲的第二大類群,約10萬至100萬種,其中約2萬已有鑒定記錄。線蟲作為模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重要材料。線蟲是動植物的重要病原物。線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重要作用。2. A:體壁和體腔(體壁、角質層、下皮層、肌肉層、體腔)、蟲體部分(頭部、體部、尾部)、內部結構(消化系統(tǒng):口腔、食道、腸、直腸、肛門;排泄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B:植物線蟲危害農業(yè)作物,成為制約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因素,而腐生線蟲可以自由生活。3. 卵、幼蟲、成蟲3個階段。4. 外寄生、內寄生、半內寄生3種。5. A:溫度、土壤濕度、滲透壓、O2、2;B:溫度(對線蟲有致死低溫、適宜溫度、致死高溫,在致死低溫和高溫中線蟲不能存活,在非致死高溫和低溫中線蟲可存活,但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受到抑制。因此,可利用致死高溫和低溫來防治植物線蟲)、土壤濕度(線蟲生命活動離不開水,且不同的線蟲對失水和飽和水的耐性差異很大。但過于潮濕和干燥的環(huán)境對多數(shù)線蟲不利。因此,可利用潮濕和干燥環(huán)境來防治植物線蟲)、滲透壓(多數(shù)植物線蟲生活在土壤中,線蟲體液滲透勢和土壤溶液滲透勢之間存在壓力勢,多數(shù)只能忍受近10個大氣壓下的滲透壓,因此,可利用高滲透壓使蟲體內水分外滲,防止植物線蟲)、O2(氧氣是植物線蟲生長繁殖和其他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少氧時,線蟲只能存活一段時間,有些線蟲進入休眠狀態(tài)。因此,可利用田間漫灌或淹水造成長時間缺氧來防治線蟲)、(一定的堿性或酸性條件可抑制線蟲的孵化,因此,可以通過控制來防治植物線蟲)、2(高濃度2使植物線蟲活動受到抑制,低濃度對線蟲運動有導向作用,因此,可通過控制2濃度來防治線蟲)6. A:植物線蟲侵染植物導致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出現(xiàn)癥狀。根部表現(xiàn)為根腐爛、根結或根瘤、根過度分枝、根尖損傷。地上部分表現(xiàn)為腫大、壞死、腐爛、萎焉、莖干和葉部的扭曲變形以及花器的非正常生長發(fā)育。B:機械損傷、食道腺分泌物和其他器官排泄物誘發(fā)寄主組織發(fā)生病理變化(使植物細胞過度增大、破壞植物體內的細胞結構、刺激或抑制植物細胞分裂)、與其他植物病原物并發(fā)植物病害。7. 粒線蟲(線蟲屬墊刃目粒線蟲科;寄生葉片與籽粒;使葉莖畸形,籽粒變成蟲癭)、莖線蟲(墊刃目粒線蟲科莖線蟲屬;侵染苗、蔓、薯塊;腐爛)、短體線蟲(墊刃目短體科短體亞科)、孢囊線蟲、根結線蟲(雌雄異體)、滑刃線蟲屬等。實驗部分20092010學年微生物及植物病原學實驗試題答案一、選擇1、 B2、 C3、 A4、 B5、 A (更確切的表述是孢囊梗分枝方式)6、 B (也可以用石蠟油代替香柏油;二甲苯的作用:用浸少量二甲苯的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殘余油跡)7、 A8、 C9、 A (放線菌應該是粉狀)10、 C二、填空:1、最大量程2、1213、1604、血球計數(shù)板法或涂片計數(shù)法 (細菌計數(shù)常用比濁法來計數(shù))5、0.1的升汞溶液 25的次氯酸鈉溶液 75的乙醇 (三個課上老師都講了,所以填其中兩個應該就行了吧)6、平板劃線法 單個細胞進行培養(yǎng)7、機械摩擦8、細菌 (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用于培養(yǎng)放線菌)9、真菌10、抗原 抗體11、蓋 28(我依稀記得應該是標在了蓋上,但不是很確定?。┧摹⒆R圖題:圖一:子囊 子囊孢子 子囊殼圖二: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圖三: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圖四:游動孢子 乳突(圖三和圖四不是很確定,只是我個人判斷,圖三應該是鏈格孢屬、圖四應該是疫霉屬)實驗思考題整理:實驗二:培養(yǎng)基的制備及滅菌1、 制備培養(yǎng)基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稱量溶解矯正值過濾分裝滅菌檢驗2、 做過本次試驗后,你認為在制備培養(yǎng)基時要注意些哪些問題?a、 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培養(yǎng)基,注意配方的選取b、 稱取要準確,誤差不能太大c、 調節(jié)適宜培養(yǎng)物生存的值及滲透壓d、 先將溶液進行分裝,再加瓊脂粉,防止在為滅菌前培養(yǎng)基已凝固e、 先調,再進行定容分裝3、 滅菌在微生物學實驗操作中有何重要意義?防止培養(yǎng)基中有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對其后培養(yǎng)目標物進行干擾,從而影響實驗結果4、 為什么有的培養(yǎng)基要調?因為微生物對于其生活的有一定的要求,調節(jié)是為了使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微生物時使其更好地生長。5、 培養(yǎng)基配好后,是否要立即滅菌?需要立即滅菌。因為若不立即滅菌,會有微生物大量生長,消耗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物質,并可能產生有毒物質對目標培養(yǎng)物的生長有不利影響。6、 為什么干熱滅菌溫度高,反而時間長?因為在濕熱條件下,水蒸氣導熱比干空氣要快;水蒸氣冷凝變水時有放熱過程;水蒸氣能夠穿透細菌的細胞膜,直接進入細胞內破壞細胞;水蒸氣能水解一部分細胞結構,加速導熱。因此,濕熱條件下比干熱條件下滅菌效果好,干熱滅菌雖然溫度高,但仍需時間較長。實驗三:細菌的形態(tài)觀察及染色分析影響革蘭氏染色結果的因素,討論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答:媒染時間、脫色時間、菌齡、細菌堆積密度、固定時的溫度等媒染時間過短時,不利于結晶紫、碘碘化鉀復合物與細胞的結合,從而影響染色結果。過應該控制媒染時間為60秒左右。脫色時間過短,會使革蘭氏陰性菌染成革蘭氏陽性,;脫色時間過長,會使革蘭氏陽性菌染成革蘭氏陰性。因此,應該嚴格把握時間在30秒以內。菌齡過長,細菌進入穩(wěn)定期或衰亡期,對革蘭氏陽性菌來說,其細胞壁失去保留結晶紫的能力,會顯示成陽性;相反,對革蘭氏陰性菌來說,菌齡過長,著色力大為減弱。因此,應該使細菌為對數(shù)生長期為宜,即1824小時。細菌堆積密度過高時,會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