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與計算(遺傳學)_第1頁
問答與計算(遺傳學)_第2頁
問答與計算(遺傳學)_第3頁
問答與計算(遺傳學)_第4頁
問答與計算(遺傳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1、一對正常雙親有四個兒子,其中2人為血友病患者。以后,這對夫婦離了婚并各自與一表型正常的人結(jié)婚。女方再婚后生6個孩子,4個女兒表型正常,兩個兒子中有一人患血友病。父方二婚后生了8個孩子,4男4女都正常。問:(1)血友病是由顯性基因還是隱性基因決定?(2)血友病的遺傳類型是性連鎖,還是常染色體基因的遺傳?(3)這對雙親的基因型如何?(10分)2、在水稻的高稈品種群體中,出現(xiàn)幾株矮稈種植株,你如何鑒定其是可遺傳的變異,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又如何鑒定矮稈種是顯性變異還是隱性變異?(9分)3、在果蠅中A、B、C分別是a、b、c的顯性基因。一只三基因雜合體的雌蠅與野生型雄蠅雜交,結(jié)果如下: 表現(xiàn)型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雌 1000 雄 30 441 430 1 27 39 0 32問A、這些基因位于果蠅的哪條染色體上? B、寫出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 C、計算這些基因間的距離和并發(fā)系數(shù)。D、如果干涉增加,子代表型頻率有何改變?E、如果Ac/aCac/ac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比例是多少?(20分)1、答:(1)血友病是由隱性基因決定的。 (2)血友病的遺傳類型是性連鎖。 (3)X+Xh X+Y2、答:把群體中的矮桿植株放在與高桿植株同樣的環(huán)境中生長,如果矮桿性狀得到恢復,說明是環(huán)境影響所造成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果矮桿性狀仍然是矮桿,說明是可遺傳的變異;下一步就要證明是顯性變異還是隱性變異,將這矮桿植株與原始的高桿植株雜交,如果F1代出現(xiàn)高桿與矮桿,且比為1:1,說明是顯性變異,如果F1代全為高桿,說明是隱性變異。3、解:(1)這些基因位于果蠅的x染色體上;(2)雜交親本的基因型為AbC/ AbC,aBc/ aBc;(3)a-b之間的交換值=(30+27+39+32)/1000100%=12.8% b-c之間的交換值=(30+1+39+0)/1000100%=7% a-c之間的交換值=(1+27+0+32)/1000100%=6% 所以b-c之間的圖距為7cM,a-c之間的圖距為6cM,a-b之間的圖距為12.8%+21/1000=13%,即13 cM;并發(fā)系數(shù)=21/1000/7%6%=0.476二1、禿頂是由常染色體顯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表現(xiàn)。一個非禿頂男人與一父親非禿頂?shù)呐嘶榕?,他們生了一個男孩,后來在發(fā)育中發(fā)現(xiàn)禿頂。試問這個女人的基因型怎樣?(9分)2、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這可以是伴性遺傳 細胞質(zhì)遺傳 母性影響。如果得到這樣的一種結(jié)果,怎樣用實驗方法來決定屬于哪一種范疇?(10分)3、果蠅中,正常翅對截翅(ct)是顯性,紅眼對朱砂眼(v)是顯性,灰身對黃身(y)是顯性。一只三隱性(ct,v,y)雄蠅和一只三雜合雌蠅(+/ct v)交配,得到的子代如下: 黃身 440 黃身朱砂眼截翅 1710 黃身朱砂眼 50 朱砂眼 300 野生型 1780 黃身截翅 270 朱砂眼截翅 470 截翅 55 (1)寫出子代各類果蠅的基因型。 (2)分出親組合,單交換,雙交換類型。 (3)寫出ct v y 基因連鎖圖。 (4)并發(fā)系數(shù)是多少?(20分)1、答:Bb2、答:1)如果親本的不同表型在F1中都有表現(xiàn),但正交F1表型象母親,反交F1表型雄性象母親,雌性象父親,即F1表型有性別之分,可判斷為伴性遺傳;2)如果正反交F1表型只與母親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或母性影響。3)如果讓F1自交得F2 ,F(xiàn)2自交得F3,F(xiàn)2、F3只與母本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如果F3中又出現(xiàn)了孟德爾分離比,即孟德爾分離比推遲一代出現(xiàn),即可判斷為母性影響。3、解:(1)+ + y + v y + + + ct v + ct v y + v + ct +y ct + +(2)野生型,黃身朱砂眼截翅是親組合;黃身,朱砂眼截翅,朱砂眼,黃身截翅是單交換類型;黃身朱砂眼,截翅是雙交換類型。(3)ct-v間FR=13.3%, ct-y間RF=20%,v-y間RF=29.16% (4)并發(fā)系數(shù)= (55+50)/5075 13.3%20% =0.7778三1、有一色覺正常的女子,她的父親是色盲。這個女子與一色盲男子結(jié)婚,試問:(1)這個色盲男子的母親是什么基因型?(2)他們婚后所生的第一個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3)他們婚后所生女孩換色盲的概率是多少?(9分)2、在小雞的某一品系中發(fā)現(xiàn)有異常性狀T。你采取什么方法來決定此性狀是染色體基因引起的,或是細胞質(zhì)基因引起的,或是與“母性影響”有關,或是完全是由于環(huán)境引起的呢?(10分)3、玉米種子的有色(C)與無色(c),非蠟質(zhì)(Wx)和蠟質(zhì)(wx)胚乳,飽滿(Sh)與皺粒(sh)是三對等位基因,用三隱性個體與這三個基因均雜合的植株測交,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種類和數(shù)量如下:無色非蠟質(zhì)皺粒 84 無色非蠟質(zhì)飽滿 974無色蠟質(zhì)飽滿 2349 無色蠟質(zhì)皺粒 20有色蠟質(zhì)皺粒 951 有色蠟質(zhì)飽滿 99有色非蠟質(zhì)皺粒 2216 有色非蠟質(zhì)飽滿 15總數(shù) 6708(1) 確定這三個基因是否連鎖。 (2) 假定雜合體來自純系親本的雜交,寫出親本的基因型。 (3) 如果存在連鎖,繪制出連鎖遺傳圖。 (4) 是否存在著干擾?如果存在,干擾程度如何? 1、解:(1)根據(jù)題意,設色盲基因為b,該女子的基因型為X+Xb,這個色盲男子的母親的基因型為X+Xb(2)1/2(3)1/22、答:做正反交:(1)T+(2)T+如果T是細胞質(zhì)遺傳的,這些雜交子代的表型將有差異(也就是(1)產(chǎn)生的都是T表型,(2)產(chǎn)生的都是+表型)。如果T是母性影響,那些不含有T基因的生物,在發(fā)育過程中,性狀可以逐漸消失(例如麥粉蛾幼蟲的色素),也可以持續(xù)到整個生活周期,但到下一代時,將由新的母本的基因型校正(例如蝸牛螺殼的方向)。用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中繁殖,觀察此性狀是否表現(xiàn);或者用基因型不同的品系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繁殖,觀察它們發(fā)育是否一致,這樣可以判斷環(huán)境對性狀的決定作用。如果這個性狀的遺傳不按照上面所說的模式,而是按常染色體或性連鎖的孟德爾比率分離,就能確定它是由染色體基因引起的。3、解:(1)這3個基因是連鎖的。(2)cwxSh和CWxsh為親本型,cwxsh和CWxSh為雙交換型,親本的基因型應該為ccShShwxwx和CCshshWxWx,sh位于中間。(3)雙交換頻率為C和Sh之間的重組率為Sh和Wx之間的重組率為連鎖圖:(4)理論雙交換率為 ,大于實際雙交換率,存在干擾。并發(fā)系數(shù),干擾系數(shù)四1、在水稻的高稈品種群體中,出現(xiàn)幾株矮稈種植株,你如何鑒定其是可遺傳的變異,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又如何鑒定矮稈種是顯性變異還是隱性變異?(10分)2、一野生型的雄果蠅與一個對白眼基因是純合的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雌果蠅具有白眼表型,你怎樣決定這個結(jié)果是由于一個點突變引起的,還是由于缺失造成的?(9分)3、在番茄中,基因O(oblate = flattened fruit),p(peach = hairyfruit)和S(compound inflorescence)是在第二染色體上。對這三個基因是雜合的F1,用對這三個基因是純合的隱性個體進行測交,得到下列結(jié)果:(1)這三個基因在第二染色體上的順序如何?(2)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是什么?(3)這些基因間的圖距是多少? (4)并發(fā)系數(shù)是多少?1、答:把群體中的矮桿植株放在與高桿植株同樣的環(huán)境中生長,如果矮桿性狀得到恢復,說明是環(huán)境影響所造成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果矮桿性狀仍然是矮桿,說明是可遺傳的變異;下一步就要證明是顯性變異還是隱性變異,將這矮桿植株與原始的高桿植株雜交,如果F1代出現(xiàn)高桿與矮桿,且比為1:1,說明是顯性變異,如果F1代全為高桿,說明是隱性變異。2、答:讓這只雌蠅與正常雄蠅交配,若后代中雄蠅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并且雌雄比為1:1,是由于點突變所致;若后代中雄蠅為白眼,雌蠅為紅眼,但雌雄比為2:1,則是由于缺失所致。3、解:對這三對基因雜合的個體產(chǎn)生8種類型配子,說明在兩個連鎖間區(qū)各有單交換發(fā)生,同時也有雙交換出現(xiàn)。由于每交換只發(fā)生在四線體的2條中,所以,互換率50,于是,各型配子中,親本類型最多,+s和op+一組即是;而雙交換是兩個單交換同時發(fā)生,所以最少,+p+,o+s一組即是。在雙交換中,只有位于中間的基因互換,所以前兩組比較推知基因o在中間。于是:三基因的順序應是pos。 而二純合親本的基因型是: po+po+和+s+s 兩個間區(qū)的重組值是;因此,這三個基因的連鎖圖為: P 21 o 14 s +五1、在鴿子中,有一伴性的復等位基因系列,包括BA(灰紅色),B:野生型(蘭色),b(巧克力色)。它們之間顯性是完全的,次序是BA B b,基因型BA b的雄鴿是灰紅色的,可是有時在它們的某些羽毛上出現(xiàn)了巧克力的斑點。請對此現(xiàn)象提出兩個說明,即從染色體方面與基因突變方面,如果在遺傳型BA b的雄鴿中有時也看到蘭色斑點,這個事實對哪一個解釋更有利? (9分)2、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這可以是: (1)伴性遺傳 (2)細胞質(zhì)遺傳 (3)母性影響如果得到這樣一種結(jié)果,怎樣用實驗方法來決定屬于哪一種范疇?(10分)3、玉米的一條染色體上有三對聯(lián)鎖基因,植株顏色黃(y)對綠色(Y)是隱性,胚乳形狀皺(sh)對飽滿(Sh)是隱性,種子的顏色無色(c)對有色(C)是隱性。三種不同植株I 、II、 III 對這三個基因都是雜合的,雖然雜合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即y she/YshC,Y Shc/y shC等),它們與純合的三隱性植株回交,產(chǎn)生的子代有下列表型頻率:雜合植株所產(chǎn)生的子代數(shù)目子代的表型 I II III y sh c 95 368 22 Y Sh C 100 387 23 y Sh C 3 21 390 Y sh c 2 24 360 y sh C 20 4 96 Y Sh c 25 1 99 y Sh c 275 98 0 Y sh C 380 97 5 1000 1000 1000 A.根據(jù)任何一個雜合植株的子代數(shù)據(jù),求出這三個基因的順序和它們之間的重組距離,并畫出連鎖圖。B.干涉值與并發(fā)系數(shù)各為多少?C如果干涉增大,子代的表型頻率有何變化?D分別寫出植株、的純合親本的基因型。E如果Yc/yCyc/yc雜交,子代基因型及表型如何,比為多少?(20分)1、答:染色體方面是由于帶有BA基因的Z染色體發(fā)生了缺失所造成的,基因方面是由于BA基因突變成b基因所造成的。對基因突變有利,因突變具多方向性,BA基因即可突變成b,也可突變成B,當突變成b時就為巧克力色,當突變成B時就可看到蘭色斑點。2、答:1)如果親本的不同表型在F1中都有表現(xiàn),但正交F1表型象母親,反交F1表型雄性象母親,雌性象父親,即F1表型有性別之分,可判斷為伴性遺傳;2)如果正反交F1表型只與母親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或母性影響。3)如果讓F1自交得F2 ,F(xiàn)2自交得F3,F(xiàn)2、F3只與母本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如果F3中又出現(xiàn)了孟德爾分離比,即孟德爾分離比推遲一代出現(xiàn),即可判斷為母性影響。3、解:A根據(jù)植株,親本是yShc、YshC, Ysh間交換值 95+100+20+25/100010024YC間交換值3+2+20+25/10001005ShC間交換值95+100+2+3/100010020Y C Sh 5cM 20cMB. 并發(fā)系數(shù)0.5%/20%5%=0.5 干涉值1-0.50.5C預期雙交換頻率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D. 植株ycSh/ycShYCsh/YCsh、植株ycsh/ycshYCSh/YCSh 植株yCSh/yCShYcsh/YcshE. 由于YC間交換值為5,所以Yc/Ycyc/yc yc 47.5Yc 47.5Yc/yc 47.5yC 47.5Yc/yc 2.5YC 2.5YC/yc 2.5yc 205yc/yc六1、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主要有哪些類型?請分別介紹其細胞學特征和遺傳學效應。(10分)2、有一色覺正常的女子,她的父親是色盲。這個女子與一色盲男子結(jié)婚,試問:(1)這個色盲男子的母親是什么基因型?(2)他們婚后所生的第一個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3)他們婚后所生女孩換色盲的概率是多少?(9分)3、有一果蠅的三點測驗資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416 402 49 48 42 37 4 2試問:(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及遺傳距離;(2)并發(fā)系數(shù);(3)繪出連鎖圖1、答:1、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類型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A、缺失:細胞學特征: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會形成缺失環(huán)或長短不一的情況;遺傳學效應:常影響個體的生活力,出現(xiàn)假顯性現(xiàn)象。B、重復:細胞學特征: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會形成重復環(huán)或長短不一的情況;遺傳學效應:也會影響個體的生活力,還會出現(xiàn)劑量效應與位置效應。C、倒位:細胞學特征: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會形成倒位環(huán)或倒位圈,對于臂內(nèi)倒位雜合體會形成雙著絲粒橋和無著絲粒斷片圖像;遺傳學效應:可以抑制或大大地降低倒位環(huán)內(nèi)基因的重組。D、易位:細胞學特征:單向易位雜合體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會形成T字形圖像,相互易位雜合體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會形成+字形圖像,后期出現(xiàn)O字形或8字形圖像;遺傳學效應:半不育與假連鎖現(xiàn)象。2、答:解:(1)根據(jù)題意,設色盲基因為b,該女子的基因型為X+Xb,這個色盲男子的母親的基因型為X+Xb(2)1/2(3)1/23、答:(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為: c e A雙交換值=(4+3)/1000)100%=0.6% c-e之間的交換值=(49+42)/1000)100%+0.6%=9.7%e-A之間的交換值=(48+37)/1000)100%+0.6%=9.1%(2)符合系數(shù)=0.6%/(9.7%9.1%)=0.68(3)連鎖圖:七1、一野生型的雄果蠅與一個對白眼基因是純合的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雌果蠅具有白眼表型,你怎樣決定這個結(jié)果是由于一個點突變引起的,還是由于缺失造成的?(9分)2、幼兒黑蒙性白癡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這是由于純合的隱性基因a引起的。試問:如果兩個正常的雙親,生了一個有病的女兒和一個正常的兒子,那么,這個兒子攜帶此隱性基因的概率是多少?如果這個兒子與一個正常女人結(jié)婚,而這個女人的兄弟有此病,那么,他們第一個孩子有此病的概率是多少?若的婚配的第一個孩子是有病的,那么第二個孩子也患病的概率是多少?若的婚配的頭兩個孩子是有病的,那么第三個孩子是正常的概率是多少?(10分)3、二倍體植株,其A/a、B/b、D/d三個基因位點連鎖關系如下:a 20 b 50 d現(xiàn)有一基因組成為Abd/aBD的植株,(1)假定無干涉存在,該植株與隱性純合體(abd/abd)測交,試計算測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種類及比例。(2) 若并發(fā)系數(shù)為0.2,該植株與隱性純合體(abd/abd)測交,問測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種類及比例是多少。(20分)1、讓這只雌蠅與正常雄蠅交配,若后代中雄蠅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并且雌雄比為1:1,是由于點突變所致;若后代中雄蠅為白眼,雌蠅為紅眼,但雌雄比為2:1,則是由于缺失所致。2、(1)2/3 (2)2/32/31/4=1/9(3)1/4(4)3/43、類型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1)無干擾, 比例為: 28%:28% : 7% : 7% :12% : 12% : 3% :3%(2)并發(fā)系數(shù)0.2,比例為: 25.6% : 25.6%: 9.4%:9.4%:14.4% :14.4%:0.6%:0.6%八1、一野生型的雄果蠅與一個對白眼基因是純和的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雌果蠅具有白眼表型。你怎樣決定這個結(jié)果是由于一個點突變引起的,或是由于缺失造成的?(9分)2、水稻中有芒對無芒是顯性,抗稻瘟病是顯性,它們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且都是單基因控制,現(xiàn)以有芒抗病的純合品種和無芒感病的純合品種雜交,希望得到穩(wěn)定的無芒抗病品系,問:所需的穩(wěn)定類型在第幾代開始出現(xiàn)?占多大比例?到第幾代才能予以肯定? 希望在F3獲得100個該穩(wěn)定類型株系,F(xiàn)2最少應種多少株?(10分) 3、在番茄中,具有完全顯性的正常葉但第六染色體為三體的雌性植株與隱性的馬鈴薯葉(cc)的二倍體雄性植株雜交:假設C基因在第六染色體上,當一個F1三體與馬鈴薯葉父本回交時,后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為多少?假設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體上,作同樣的回交,子代基因型、表型及比又如何?如果F1三體植株自交,產(chǎn)生1758個正常葉植株與586個馬鈴薯葉植株,問C基因在第六染色體上嗎?(20分)1.答: 讓這只雌蠅與正常雄蠅交配,若后代中雄蠅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并且雌雄比為1:1,是由于點突變所致;若后代中雄蠅為白眼,雌蠅為紅眼,但雌雄比為2:1,則是由于缺失所致。2.答: (1) F2 代出現(xiàn),占1/16,F(xiàn)3才能予以肯定。(2) F2最少應種1600 株。3.答: A、C/C/Cc/c C/C/cc/c cCC C/C/c 正常葉三體2Cc 2C/c/c 正常葉三體2C 2C/c 正常葉二倍體c c/c 馬鈴薯葉二倍體即正常葉:馬鈴薯葉5:1B、CCcc Cccc c 1/2C 1/2Cc正常葉 1/2c 1/2cc馬鈴薯葉即正常葉:馬鈴薯葉1:1C、假定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體上,CcCc 1/2C 1/2c 1/2C 1/4CC 1/4Cc1/2c 1/4Cc 1/4cc即正常葉:馬鈴薯葉3:1,與假設符合,所以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體上。九1、缺失雜合體和重復雜合體在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有一條染色體拱起來形成一個弧狀結(jié)構(gòu),請問:你如何區(qū)分這兩種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10分)2、在鴿子中,有一伴性的復等位基因系列,包括BA(灰紅色),B:野生型(蘭色),b(巧克力色)。它們之間顯性是完全的,次序是BA B b,基因型BA b的雄鴿是灰紅色的,可是有時在它們的某些羽毛上出現(xiàn)了巧克力的斑點。請對此現(xiàn)象提出兩個說明,即從染色體方面與基因突變方面,如果在遺傳型BA b的雄鴿中有時也看到蘭色斑點,這個事實對哪一個解釋更有利? (9分)3、在某一生物中,基因E、F、G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用對這三個基因是雜合的F1與三隱性個體進行測交,得到下列結(jié)果:EFG EFg EfG Efg eFG eFg efG efg 73 348 2 96 110 2 306 63 共計:1000問:A、這三個基因之間的交換值為多少?并畫出連鎖圖。B、并發(fā)系數(shù)與干涉值為多少?C、如果干涉增加,子代表型頻率有何改變?D、寫出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E、如果eG/Egeg/eg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比例是多少?(20分)1.答: 測量無弧狀突起的那條染色體的長度,并與正常染色體比較,如果與正常染色體一樣長,說明是重復圖像,如果比正常染色體短,說明是缺失。2.答: 染色體方面是由于帶有BA基因的Z染色體發(fā)生了缺失所造成的,基因方面是由于BA基因突變成b基因所造成的。對基因突變有利,因突變具多方向性,BA基因即可突變成b,也可突變成B,當突變成b時就為巧克力色,當突變成B時就可看到蘭色斑點。3.解:a. E-F間交換值=(2+96+110+2)/1000100%=21%E-G間交換值= (73+2+2+63)/1000100%= 14%F-G間交換值=(73+96+110+63)/1000100%=34.2%F 21 E 14 Gb. 并發(fā)系數(shù)=(4/1000)/21%14%=0.136 干涉值=1-0.136=0.864c. EfG、eFg數(shù)目將減少d.EFg/EFg、efG/efGe. eG/Egeg/eg eg43% eG43%eG/eg43% Eg43%Eg/eg7%EG7%EG/eg7%eg7%eg/eg十1、在一群中,外貌正常的雙親產(chǎn)生一頭矮生的雄犢。這種矮生是由于突變的直接后果,還是由于隱性矮生基因的“攜帶者”的偶爾交配后發(fā)生的分離,或是由于非遺傳(環(huán)境)的影響?你怎樣決定?(9分)2、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這可以是伴性遺傳 細胞質(zhì)遺傳 母性影響。如果得到這樣的一種結(jié)果,怎樣用實驗方法來決定屬于哪一種范疇?(10分)3、在蕃茄中,基因O、P、S是在第2染色體上,對這三個基因是雜合的F1與三隱性個體進行測交(野生型用+表示),得到下列結(jié)果:+ +S +P+ +PS O+ O+S OP+ OPS 73 348 2 96 110 2 306 63 共計:1000問:A、這三個基因之間的交換值為多少?并畫出連鎖圖。B、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是什么?C、并發(fā)系數(shù)與干涉值為多少?D、如果干涉增加,你預期測交子代的數(shù)目有何改變?E、如果O+/+SOS/OS交配,子代基因型是什么,比例是多少?1.答:解:(1)如果是突變的直接結(jié)果,只有顯性突變才在當代表現(xiàn),并且是雜合體。用這頭矮牛與正常牛交配。其后代矮牛與正常牛呈1;1。 (2)如果是隱性矮生基因攜帶者交配而分離的隱性純合體,則矮牛與正常牛交配,后代全部正常:矮牛(aa)正常牛(AA)正常牛(Aa)。(3)如果是環(huán)境影響,必須是小?;驊言心概o曫B(yǎng)在異常的條件下才能產(chǎn)生,并且當改變小牛的飼養(yǎng)條件后,這一性狀應有改變。2.答:1)如果親本的不同表型在F1中都有表現(xiàn),但正交F1表型象母親,反交F1表型雄性象母親,雌性象父親,即F1表型有性別之分,可判斷為伴性遺傳;2)如果正反交F1表型只與母親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或母性影響。3)如果讓F1自交得F2 ,F(xiàn)2自交得F3,F(xiàn)2、F3只與母本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如果F3中又出現(xiàn)了孟德爾分離比,即孟德爾分離比推遲一代出現(xiàn),即可判斷為母性影響。3.答:A、P-O間交換值 21% O-S間交換值 14% P-S間交換值 34.2% P 21 O 14 SB、+S/+SPO+/PO+C、并發(fā)系數(shù)=0.136干涉值=1-0.136=0.864D、+P+、O+S數(shù)目增加E、 O+/+SOS/OSOS43% O+43 O+/OS43% +S43 +S/OS7% OS7 OS/OS7% +7 +/OS十一1、一野生型的雄果蠅與一個對白眼基因是純合的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雌果蠅具有白眼表型,你怎樣決定這個結(jié)果是由于一個點突變引起的,還是由于缺失造成的?(9分)2、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這可以是伴性遺傳 細胞質(zhì)遺傳 母性影響。如果得到這樣的一種結(jié)果,怎樣用實驗方法來決定屬于哪一種范疇?(10分)3、在某一生物中,基因E、F、G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用對這三個基因是雜合的F1與三隱性個體進行測交,得到下列結(jié)果:EFG EFg EfG Efg eFG eFg efG efg 73 348 2 96 110 2 306 63 共計:1000問:A、這三個基因之間的交換值為多少?并畫出連鎖圖。B、并發(fā)系數(shù)與干涉值為多少?C、如果干涉增加,子代表型頻率有何改變?D、寫出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E、如果eG/Egeg/eg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比例是多少?1、讓這只雌蠅與正常雄蠅交配,若后代中雄蠅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并且雌雄比為1:1,是由于點突變所致;若后代中雄蠅為白眼,雌蠅為紅眼,但雌雄比為2:1,則是由于缺失所致。2、1)如果親本的不同表型在F1中都有表現(xiàn),但正交F1表型象母親,反交F1表型雄性象母親,雌性象父親,即F1表型有性別之分,可判斷為伴性遺傳;2)如果正反交F1表型只與母親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或母性影響。3)如果讓F1自交得F2 ,F(xiàn)2自交得F3,F(xiàn)2、F3只與母本一樣,說明是細胞質(zhì)遺傳,如果F3中又出現(xiàn)了孟德爾分離比,即孟德爾分離比推遲一代出現(xiàn),即可判斷為母性影響。3、a. E-F間交換值=(2+96+110+2)/1000100%=21%E-G間交換值= (73+2+2+63)/1000100%= 14%F-G間交換值=(73+96+110+63)/1000100%=34.2%F 21 E 14 Gb. 并發(fā)系數(shù)=(4/1000)/21%14%=0.136 干涉值=1-0.136=0.864c. EfG、eFg數(shù)目將減少d.EFg/EFg、efG/efGe. eG/Egeg/eg eg43% eG43%eG/eg43% Eg43%Eg/eg7%EG7%EG/eg7%eg7%eg/eg十二1、在鴿子中,有一伴性的復等位基因系列,包括BA(灰紅色),B:野生型(蘭色),b(巧克力色)。它們之間顯性是完全的,次序是BA B b,基因型BA b的雄鴿是灰紅色的,可是有時在它們的某些羽毛上出現(xiàn)了巧克力的斑點。請對此現(xiàn)象提出兩個說明,即從染色體方面與基因突變方面,如果在遺傳型BA b的雄鴿中有時也看到蘭色斑點,這個事實對哪一個解釋更有利?2、一野生型的雄果蠅與一個對白眼基因是純合的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發(fā)現(xiàn)有一只雌果蠅具有白眼表型,你怎樣決定這個結(jié)果是由于一個點突變引起的,還是由于缺失造成的?3、某一生物的某一染色體上有三個連鎖基因,關系如下: 10 20 ,當干涉為50時,預期/雜交,后代中各種表型出現(xiàn)的頻率為多少?1、染色體方面是由于帶有BA基因的Z染色體發(fā)生了缺失所造成的,基因方面是由于BA基因突變成b基因所造成的。對基因突變有利,因突變具多方向性,BA基因即可突變成b,也可突變成B,當突變成b時就為巧克力色,當突變成B時就可看到蘭色斑點。2、讓這只雌蠅與正常雄蠅交配,若后代中雄蠅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并且雌雄比為1:1,是由于點突變所致;若后代中雄蠅為白眼,雌蠅為紅眼,但雌雄比為2:1,則是由于缺失所致。3、解:/+/ +并發(fā)系數(shù)為50,0.5實際雙交換/理論雙交換實際雙交換/1020實際雙交換0.50.020.01 即+、+共10000.0110,各占5+ +、+的頻率設為X,那么10X+10/1000 ,X90,即+、+ +各為45,+、+的頻率設為Y,那么20Y+10/1000,Y190,即+ +、+各為95,、+ + +的頻率1000-10-90-190710,即、+ + + 各為355十三3、在果蠅中A、B、C分別是a、b、c的顯性基因。一只三基因雜合體的雌蠅與野生型雄蠅雜交,結(jié)果如下: 表現(xiàn)型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雌 1000 雄 30 441 430 1 27 39 0 32問A、這些基因位于果蠅的哪條染色體上? B、寫出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 C、計算這些基因間的距離和并發(fā)系數(shù)。D、如果干涉增加,子代表型頻率有何改變?E、如果Ac/aCac/ac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比例是多少?(20分)解:(1)這些基因位于果蠅的x染色體上;(2)雜交親本的基因型為AbC/ AbC,aBc/ aBc;(3)a-b之間的交換值=(30+27+39+32)/1000100%=12.8% b-c之間的交換值=(30+1+39+0)/1000100%=7% a-c之間的交換值=(1+27+0+32)/1000100%=6% 所以b-c之間的圖距為7cM,a-c之間的圖距為6cM,a-b之間的圖距為12.8%+21/1000=13%,即13 cM;并發(fā)系數(shù)=21/1000/7%6%=0.476十四果蠅中,正常翅對截翅(ct)是顯性,紅眼對朱砂眼(v)是顯性,灰身對黃身(y)是顯性。一只三隱性(ct,v,y)雄蠅和一只三雜合雌蠅(+/ct v)交配,得到的子代如下: 黃身 440 黃身朱砂眼截翅 1710 黃身朱砂眼 50 朱砂眼 300 野生型 1780 黃身截翅 270 朱砂眼截翅 470 截翅 55 (1)寫出子代各類果蠅的基因型。 (2)分出親組合,單交換,雙交換類型。 (3)寫出ct v y 基因連鎖圖。 (4)并發(fā)系數(shù)是多少?(20分)3、解:(1)+ + y + v y + + + ct v + ct v y + v + ct +y ct + +(2)野生型,黃身朱砂眼截翅是親組合;黃身,朱砂眼截翅,朱砂眼,黃身截翅是單交換類型;黃身朱砂眼,截翅是雙交換類型。(3)ct-v間FR=13.3%, ct-y間RF=20%,v-y間RF=29.16% (4)并發(fā)系數(shù)= (55+50)/5075 13.3%20% =0.7778十五玉米種子的有色(C)與無色(c),非蠟質(zhì)(Wx)和蠟質(zhì)(wx)胚乳,飽滿(Sh)與皺粒(sh)是三對等位基因,用三隱性個體與這三個基因均雜合的植株測交,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種類和數(shù)量如下:無色非蠟質(zhì)皺粒 84 無色非蠟質(zhì)飽滿 974無色蠟質(zhì)飽滿 2349 無色蠟質(zhì)皺粒 20有色蠟質(zhì)皺粒 951 有色蠟質(zhì)飽滿 99有色非蠟質(zhì)皺粒 2216 有色非蠟質(zhì)飽滿 15總數(shù) 6708(1) 確定這三個基因是否連鎖。 (2) 假定雜合體來自純系親本的雜交,寫出親本的基因型。 (3) 如果存在連鎖,繪制出連鎖遺傳圖。 (4) 是否存在著干擾?如果存在,干擾程度如何? 3、解:(1)這3個基因是連鎖的。(2)cwxSh和CWxsh為親本型,cwxsh和CWxSh為雙交換型,親本的基因型應該為ccShShwxwx和CCshshWxWx,sh位于中間。(3)雙交換頻率為C和Sh之間的重組率為Sh和Wx之間的重組率為連鎖圖:(4)理論雙交換率為 ,大于實際雙交換率,存在干擾。并發(fā)系數(shù),干擾系數(shù)十六在番茄中,基因O(oblate = flattened fruit),p(peach = hairyfruit)和S(compound inflorescence)是在第二染色體上。對這三個基因是雜合的F1,用對這三個基因是純合的隱性個體進行測交,得到下列結(jié)果:(1)這三個基因在第二染色體上的順序如何?(2)兩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是什么?(3)這些基因間的圖距是多少? (4)并發(fā)系數(shù)是多少?3、解:對這三對基因雜合的個體產(chǎn)生8種類型配子,說明在兩個連鎖間區(qū)各有單交換發(fā)生,同時也有雙交換出現(xiàn)。由于每交換只發(fā)生在四線體的2條中,所以,互換率50,于是,各型配子中,親本類型最多,+s和op+一組即是;而雙交換是兩個單交換同時發(fā)生,所以最少,+p+,o+s一組即是。在雙交換中,只有位于中間的基因互換,所以前兩組比較推知基因o在中間。于是:三基因的順序應是pos。 而二純合親本的基因型是: po+po+和+s+s 兩個間區(qū)的重組值是;因此,這三個基因的連鎖圖為: P 21 o 14 s +十七玉米的一條染色體上有三對聯(lián)鎖基因,植株顏色黃(y)對綠色(Y)是隱性,胚乳形狀皺(sh)對飽滿(Sh)是隱性,種子的顏色無色(c)對有色(C)是隱性。三種不同植株I 、II、 III 對這三個基因都是雜合的,雖然雜合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即y she/YshC,Y Shc/y shC等),它們與純合的三隱性植株回交,產(chǎn)生的子代有下列表型頻率:雜合植株所產(chǎn)生的子代數(shù)目子代的表型 I II III y sh c 95 368 22 Y Sh C 100 387 23 y Sh C 3 21 390 Y sh c 2 24 360 y sh C 20 4 96 Y Sh c 25 1 99 y Sh c 275 98 0 Y sh C 380 97 5 1000 1000 1000 A.根據(jù)任何一個雜合植株的子代數(shù)據(jù),求出這三個基因的順序和它們之間的重組距離,并畫出連鎖圖。B.干涉值與并發(fā)系數(shù)各為多少?C如果干涉增大,子代的表型頻率有何變化?D分別寫出植株、的純合親本的基因型。E如果Yc/yCyc/yc雜交,子代基因型及表型如何,比為多少?(20分)3、解:A根據(jù)植株,親本是yShc、YshC, Ysh間交換值 95+100+20+25/100010024YC間交換值3+2+20+25/10001005ShC間交換值95+100+2+3/100010020Y C Sh 5cM 20cMB. 并發(fā)系數(shù)0.5%/20%5%=0.5 干涉值1-0.50.5C預期雙交換頻率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植株yShc、YshC減少D. 植株yc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