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比較型鑒賞題分類指導(dǎo).ppt_第1頁
高考古詩詞比較型鑒賞題分類指導(dǎo).ppt_第2頁
高考古詩詞比較型鑒賞題分類指導(dǎo).ppt_第3頁
高考古詩詞比較型鑒賞題分類指導(dǎo).ppt_第4頁
高考古詩詞比較型鑒賞題分類指導(dǎo).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高考題 10 閱讀下面的詩歌 然后回答問題 7分 木芙蓉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 一生開落任東風(fēng) 窗前木芙蓉呂本中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應(yīng)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 留連得 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 青女 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 賞析 首句點明木芙蓉生長的地方 就是在小池的南邊 第二句 雨后霜前著意紅 用了擬人的手法 寫木芙蓉風(fēng)吹雨打之后 在寒霜的侵擾之下 用心努力開放出美麗的花朵 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艱難的特性 猶勝無言舊桃李 借用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的典故 西漢時候 有一位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 名叫李廣 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 戰(zhàn)功卓著 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 李廣雖然身居高位 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 而且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 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 他不僅待人和氣 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 就把那些賞賜統(tǒng)統(tǒng)分給官兵們 行軍打仗時 遇到糧食或水供應(yīng)不上的情況 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 打起仗來 他身先士卒 英勇頑強 只要他一聲令下 大家個個奮勇殺敵 不怕犧牲 這是一位多么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后來 當(dāng)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 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 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 在人們心目中 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意思是說 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 甜美的果實 雖然它們不會說話 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 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 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zhì)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詩人在這里說木芙蓉 猶勝無言舊桃李 就是說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讓人敬佩 一生開落任東風(fēng) 寫出了木芙蓉的從容與淡定 不管風(fēng)吹雨打 不管環(huán)境多么的惡劣 也按自己的本性 自開自落 這是一種瀟灑 從容自在的形象 詩人好像是在寫木芙蓉的品格 實際上是托物言志 抒發(fā)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樣 不管環(huán)境有多惡劣 不管有多少的艱難 也依然從容淡定 堅持走自己的路 3 說明 這是詩人早期作品 寫秋天盛開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 傲然怒放 沒有一般的花那樣纖弱 動不動就是 愁紅怨綠 的可憐樣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現(xiàn)了自己少年時的意氣風(fēng)發(fā) 昂揚不凡的氣度 解釋 木芙蓉 即芙蓉花 又叫拒霜 秋天開各色大花 非常艷麗 破小寒 冒著微寒 指芙蓉花在秋天的傲然神態(tài) 酸 艱辛 就是前句說的辛苦 這句說 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來應(yīng)該是一樣的 憑 致意的意思 青女 中的霜神 主管降霜下雪 留連 逗留 愁紅怨綠 形容秋末殘敗的花的可憐樣子 這兩句說 它 芙蓉 更向霜神致意 你盡管降霜下雪好了 我是不怕寒冷侵襲的 不會象一般花朵那樣 動不動就是一副可憐相 4 賞析 辛苦孤花破小寒 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木芙蓉冒著秋天的微寒 努力的開放 辛苦 點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 孤花 寫出了其它的花兒都已經(jīng)凋謝 只有木芙蓉還在堅強的開放 就像 歲寒 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里講得一樣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還能美麗的綻放的木芙蓉 品格有是多么的堅貞不屈 花心應(yīng)似客心酸 也是用擬人手法 點出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來應(yīng)該是一樣的 是那么的艱辛 其實這里詩人是以木芙蓉自比 也點出了他正處于比較艱辛的環(huán)境里 更憑青女留連得 青女就是傳說中主管霜雪的女神 青女留連不走 意思就是霜雪不停 繼續(xù)肆虐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任憑霜雪肆虐 我也不怕 就如同 海燕 里說的那樣 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未作愁紅怨綠看 中的 愁紅怨綠 是指那些殘敗的花兒 整句的意思就是說木芙蓉不會像一般的花朵一樣 經(jīng)受不起霜雪的摧殘 霜雪一來 就殘敗不堪 而木芙蓉在霜雪中卻能開放出美麗的花朵 5 1 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 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分 2 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1 耐寒?dāng)M人 木芙蓉 一種傲然獨立 挑戰(zhàn)困難而不受他人擺布的充滿自信的形象 人格形象 窗前木芙蓉 一種歷經(jīng)辛苦孤獨后能夠坦然面對生活的堅忍 淡定 安閑的形象 人格形象 6 一 名詞解釋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 內(nèi)容 形象 表現(xiàn)手法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鑒別 賞析 7 一 處處皆可比 命題的范圍1 作家 同一作家不同作品 不同作家派別 2 題材 詠蟬三絕 3 體裁 詩詞曲 4 主題 愁 5 手法技巧 8 二 萬變是四題 命題考點 1 所寫內(nèi)容的異同2 所抒情感的異同3 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 意象意境 修辭用語 寫作角度 4 語言風(fēng)格的異同 9 二 幾種類型 1 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與意象的內(nèi)涵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 亦稱抒情主人公 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詩人總是借助特定的意象媒介來抒發(fā)情感 表達意趣的 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結(jié)晶 是浸潤著作者濃郁主觀情感的物象 10 人物形象與意象的設(shè)題形式表現(xiàn)為判斷人物的言行 心情 品質(zhì) 追求 判斷人物身份 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 對人物形象的評析 意象的特點 意象蘊含的品質(zhì)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評價等 11 解答人物形象與意象比較賞析題 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 諸如細節(jié)刻畫 烘托 對比襯托 比興手法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寓事于情等 就意象來說 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nèi)涵 如秋風(fēng)多寫離愁 蟬多喻高潔之士等 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 有時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或創(chuàng)作背景材料 或扣住帶感情色彩的關(guān)鍵詞語加以分析 才能準(zhǔn)確把握詩人的情感傾向 12 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 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 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 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王昌齡采蓮曲白居易荷葉羅裙一色裁 菱葉縈波 荷飐風(fēng) 芙蓉向臉兩邊開 荷花深處小船通 亂入池中看不見 逢郎欲語低頭笑 聞歌始覺有人來 碧玉搔頭 落水中 注 縈波 在水波上旋轉(zhuǎn)浮動 飐風(fēng) 在水中搖擺 搔頭 古代婦女綰發(fā)的簪子 這里要求賞析兩首詩中的人物形象 并體會作者的感情 13 答案 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 辛勤勞作 王詩中少女美麗 歡樂 充滿青春活力 白詩中少女羞澀 純真 情感真摯 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 驚喜之情 14 2 比較情感基調(diào) 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chǎn)物 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fā) 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 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心境 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類賞析題 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 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 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 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體答題格式是 通過什么 抒發(fā) 寄寓 什么感情 15 例 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 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柴侍卿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16 這里要求比較賞析兩詩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 扣住 送 詩 不覺 一道 何曾 等詞細心品味 就會把握詩中表達了灑脫 樂觀 豪爽的感情 扣住 黃 詩 煙花 孤帆 盡 唯見 等詞反復(fù)品味 就能理解到詩中表達的惆悵 難舍 牽掛的感情 17 3 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 古典詩詞講究遣詞煉句 甚至有人達到了 語不驚人死不休 的程度 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zhǔn)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 賞析古典詩詞 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 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 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 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 表達技巧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18 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 簡要分析李詩中 逐 字和曾詩中 倚 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柳李商隱詠柳曾鞏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 亂條猶未變初黃 樂游春苑 斷腸天 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 解把飛花蒙日月 已帶斜陽又帶蟬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樂游春苑 指樂游苑 長安東南名勝 地勢很高 可俯瞰長安全城 斷腸天 指繁花似錦的春日 斷腸 銷魂 19 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 進行細致分析后 便可以按照具體答題格式進行答題 李詩中的 逐 字運用擬人手法 本來是東風(fēng)吹動柳枝 用一 逐 字 說柳枝追逐東風(fēng) 變被動為主動 形象更加生動可愛 表現(xiàn)了柳枝的蓬勃生氣 曾詩中的 倚 字運用擬人手法 生動地描繪出小人得志 倚勢猖狂的丑態(tài) 20 4 比較意境的營造 優(yōu)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 意與境交融 感染力強 具有永久藝術(shù)魅力的 對詩詞意境的揣摩 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 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 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解答意境賞析題 可以按照 客觀形象 主觀感受 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 的格式進行 21 例 簡要說明下面兩首都寫了 山中 景色的唐詩各有什么特點 各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 山中王勃山中王維長江悲已滯 荊溪白石出 萬里念將歸 天寒紅葉稀 況屬高飛晚 山路元無雨 山山黃葉飛 空翠濕人衣 注解 元 原來 22 第一首詩中的 高飛晚 黃葉飛 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 烘托了 悲 與 念 的復(fù)雜心情 抒發(fā)了作者寓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和歸鄉(xiāng)之思 第二首詩中的 白石 紅葉 空翠 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 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圖 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23 5 比較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 藝術(shù)手法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表達方式 表現(xiàn)手法 修辭方式 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 要結(jié)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 并按照 手法 表達作用 的格式進行表述 24 福建卷10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 然后回答問題 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 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 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 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 詩中的 雁引愁心去 一句 有的版本寫作 雁別秋江去 你認為哪一句更妙 為什么 4分 25 答案 步驟一 總起 雁引愁心去 運用了擬人手法 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 步驟二 解析詩句 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 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 愁去喜來 互相映襯 步驟三 總結(jié) 引愁心 比 別秋江 更富有感情色彩 更新穎 方法 分清類別 解析詩句 明確效果 26 背景 開元二年 759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 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夏十二 李白朋友 排行十二 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岳陽市西北高丘上 西面洞庭 左顧君山 與黃鶴樓 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 于開元四年 716 擴建 樓高三層 建筑精美 歷代遷客騷人 登臨游覽 莫不抒懷寫志 李白登樓賦詩 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 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27 賞析 整首詩 詩人將自己隱在樓 川 雁 山等景觀后 讓樓去觀覽 川去迂回 讓雁牽愁心飛去 山銜好月走來 天地萬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lián)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 登上岳陽樓 無邊景色盡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遠方 洞庭湖面浩蕩開闊 汪洋無際 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 站得高 望得遠 岳陽盡 川迥 洞庭開 這一 盡 一 迥 一 開 的渺遠遼闊的景色 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 這是一種旁敲側(cè)擊的襯托手法 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lián)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 你看 雁兒高飛 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 月出山口 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山銜好月來 一句 想像新穎 有獨創(chuàng)性 著一 銜 字而境界全出 寫得詭譎縱逸 詼諧風(fēng)趣 頸聯(lián)寫詩人在岳陽樓上住宿 飲酒 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 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 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tài) 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lián)收筆寫得氣韻生動 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樓高風(fēng)急 高處不勝寒 醉后涼風(fēng)四起 著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fēng)習(xí)習(xí)吹人 衣袖翩翩飄舞 儀表何等瀟灑自如 情調(diào)何等舒展流暢 態(tài)度又何其超脫豁達 豪情逸志 溢于言表 整首詩運用陪襯 烘托和夸張的手法 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 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 開闊 高聳等情狀落筆 卻無處不顯出樓高 不露斧鑿痕跡 可謂自然渾成 巧奪天工 28 2 第三聯(lián) 云間連下榻 天上接行杯 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3 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幺 抒發(fā)了詩人的什幺情感 4 詩人評詩時常用 詩眼 的說法 你認為本詩第二聯(lián)的2句中 詩眼 分別是哪個字 為什么 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2 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 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 在云間連榻 在天上 行杯 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抒發(fā)作者遇難呈祥 豁然開朗 得意忘形的心情 3 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 高 情感是歡樂喜悅 超脫豁達 4 詩眼 分別 引 銜 引 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帶走的情境 銜 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 把好月送來 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29 例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 談?wù)勊鼈儗懛ㄉ系漠愅?烏衣巷越中覽古劉禹錫李白朱雀橋邊野草花 越王勾踐破吳歸 烏衣巷口夕陽斜 壯士還家盡錦衣 舊時王謝堂前燕 宮女如花滿春殿 飛入尋常百姓家 只今惟有鷓鴣飛 30 兩詩寫法上的相同點 均是面對古跡抒發(fā)感懷 均是依靠禽鳥穿越時間 將古今聯(lián)系起來 寫法上的不同點 在表現(xiàn)角度上 劉詩以寫今事為主 由 堂前燕 點出歷史 李詩以寫古事為主 由 鷓鴣飛 指出現(xiàn)實 在抒情手法上 劉詩借景抒情 用朱雀橋與烏衣巷今日的衰敗來發(fā)出慨嘆 李詩緣事抒情 用當(dāng)年越王凱旋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凄涼 31 6 比較思想情感 整體把握 求同存異 32 遼寧卷17 閱讀下面兩首詩 然后回答問題 8分 江寧夾口三首 其三 舟下建溪宋 王安石宋 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 落帆江口月黃昏 野店無燈欲閉門 小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 側(cè)出岸沙楓半死 系舟猶有去年痕 系船應(yīng)有去年痕 1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 月黃昏 三個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 請問 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 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 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 4分 33 根據(jù)同一組詩中所寫 王安石此次途經(jīng) 時間是在秋季 船自中午行到晚上 在江口停泊 落帆之后 呈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 艙里一燈熒熒 窗外夜色茫茫 這里的江面特別寬闊 波光浩渺 月輪孤懸 在朦朦朧朧的月光下 一切都披上了一層輕紗 罩著淡淡的哀愁 江上景物若隱若現(xiàn) 似有似無 在詩人的意念之中 此時此刻 最突出的感受應(yīng)該是一個 靜 字 雖然詩里沒有明白寫出 盡管岸邊蘆花瑟瑟 江上浪濤澎湃 但這一切都不在詩人的注意之中 因此 給讀者的感受仍然是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 關(guān)門的咿啞聲打破了江邊的寂靜 詩人的目光又轉(zhuǎn)向岸上 王安石多次來往此地 當(dāng)然知道附近有家小店 只是在朦朧月色中 周圍景物顯得有些異樣和陌生 才遲遲沒有辨認出來 而 無燈 又說明了小店主人的孤貧 這一句的描寫 已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 首句境界空曠 岑寂 次句描寫細致入微 兩句都是寫景 詩人的主觀感受與聯(lián)想還沒有明白表達出來 可能這時候連他自己也還不太清楚 接下來第三句仍然寫景 只是在景物的內(nèi)涵意義上已大為延伸 帶上了濃重的感情色彩 這一次詩人的目光投向了一棵楓樹 一棵傾斜的 半枯的楓樹 可能過去他看到過此樹綠葉婆娑 生機蓬勃的形象 而今天因為江水沖刷 岸沙崩坍 已是蟠根半露 枝干傾側(cè) 快要死去了 這不能不使人發(fā)出歲月易逝 年華老去的慨嘆 客舟 孤帆 江水 月色 小店無燈 枯樹傾側(cè) 這一切構(gòu)成了 個凄迷寂寞的境界 第四句筆鋒忽然一轉(zhuǎn) 正面寫出詩人的感想 既為曾經(jīng)之地 舊識之物 那么 為什么不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時的系船之痕 應(yīng)有 二字 十分武斷 看似無理 實則表達了詩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開拓的一種心情 同時 又告訴了讀者 大江日夜奔流 過去的一切早被沖刷得干干凈凈 所云 應(yīng)有 其實正是 必?zé)o 因為從反面落筆 詩中的感慨才更深一層 回味才更為雋永 34 舟下建溪 月黃昏 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 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 客船 無燈 野 小 店 半死 楓樹 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 暗淡朦朧 營造了一種凄迷 蕭索 沉寂的氛圍 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35 答案 月黃昏 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 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 步驟一 總論 客船 無燈 野 小 店 半死楓樹等 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 暗淡朦朧 營造了一種凄迷 蕭索 沉寂的氛圍 步驟二 歸納意象 品味意境 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步驟三 體味情感 方法 借助意象 品味意境 體味情感 依據(jù)題目要求是要賞析相同的氛圍 所以應(yīng)找出相 同 關(guān)鍵詞 客船 無燈 野 小 店 半死楓樹等 36 強化練習(xí) 1 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 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雁韋應(yīng)物寒塘趙嘏故園渺何處 曉發(fā)梳臨水 歸思方悠悠 寒塘坐見秋 淮南秋夜雨 鄉(xiāng)心正無限 高齋聞雁來 一雁過南樓 37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 韋應(yīng)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離京 秋天到任 這首 聞雁 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 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 益發(fā)感到夜的深沉 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 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huán)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 韋應(yīng)物家居長安 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樓引領(lǐng)遙望 也會有云山阻隔 歸路迢遞之感 暗夜沉沉 四望一片模糊 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 故園的眇遠 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gòu)成正比 再加上這漫漫長夜 綿綿秋雨 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 悠然不盡了 一 二兩句 上句以設(shè)問起 下句出以慨嘆 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 方 字透出歸思正殷 為三 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dāng)懷鄉(xiāng)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 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 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 顯得分外凄清 使得因思鄉(xiāng)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lián)翩 觸緒萬端 更加難以為懷了 詩寫到這里 戛然而止 對 聞雁 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 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歸思后乃說聞雁 其情自深 一倒轉(zhuǎn)說 則近人能之矣 沈德潛 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 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xiāng)之情 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diào)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 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 歸思 聞雁 的背后還隱現(xiàn)著時代亂離的面影 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38 前二句謂早起臨水梳發(fā) 因此 坐 在塘邊看到寒秋景色 但如此道來 便無深意 這里兩句句法倒裝 則至少包含三層意思 一是點明時序 深秋是容易觸動離情的季節(jié) 與后文 鄉(xiāng)心 關(guān)合 二是暗示羈旅困頓 到塘邊梳洗 以水為鏡 三是由句式倒裝形成 梳發(fā)見秋 意 令人聯(lián)想到 羞將白發(fā)照淥水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李白 的名句 這就暗含非但歲華將暮 而人生也進入遲暮 十字三層 言淺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 三句更加一層 點出身在客中 而 鄉(xiāng)心 字面又由次句 見秋 引出 故自然而不見有意加 碼 客子心中蘊積的愁情 因秋一觸即發(fā) 化作無邊鄉(xiāng)愁 無限 二字 頗有分量 決非浮泛之辭 鄉(xiāng)愁已自如許 然而末句還要更加一 碼 一雁度南樓 初看是寫景 意關(guān) 見秋 言外其實有 雁歸人未歸 意 寫人在難堪時又添新的刺激 是絕句常用的加倍手法 韋應(yīng)物 聞雁 云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