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每天學點社交禮儀知識_第1頁
我們應該每天學點社交禮儀知識_第2頁
我們應該每天學點社交禮儀知識_第3頁
我們應該每天學點社交禮儀知識_第4頁
我們應該每天學點社交禮儀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398 一、現代禮儀簡明教程 . 3 二、金牌禮儀學習 .、社交中不可不知道的知識 . 172 四、社交禮儀培訓 . 188 五、學點社交禮儀 .、商務社交禮儀培訓 .1 / 398 學習禮儀是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對外開放的國策打破 了長期封閉的環(huán)境,使得人們深刻地意識到坐井觀天已難以適應形勢,惟有從井底跳出,走向社會,走向世界,方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意識。要從狹小封 閉的環(huán)境中走出來,除了應具備一些必備的專業(yè)技能外,還 必須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法則和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就是社交禮儀。禮儀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習者順利的走向社會,走向世界,能夠更好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在與他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美好形象。 學習禮儀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大范圍的分工協作關系和商品流通關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 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同時更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皇帝女兒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這對于企業(yè)和服務行業(yè)而言,就更需要積極的適應 這種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總 是需要具體的人去實施、操作的,這些實踐者如不懂得現代 的社交禮儀,那么就很難在市場上立穩(wěn)腳跟。 比如說一個供銷員上門推銷產品時,如事先不敲門徑直而入,那是不禮貌的,甚至會被人誤解。所謂“禮多人不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不僅為自己也為組織均應更多地了解學交禮儀的知識,幫助自己順利 走向市場、立足市場。作為明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理應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學習禮儀是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 2 / 398 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正日益改變著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尤其是人們交往的 范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為大范圍的公眾溝通,從面對面 的近距離溝通發(fā)展到了不見面的遠程溝通,從慢節(jié)奏、低頻 率的溝通變?yōu)榭旃?jié)奏、高頻率的溝通。 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的變化,給人類社交禮儀 的內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溝通的條件下, 實現有禮有節(jié)的交往,去實現創(chuàng)造“人和”的境界, 就必須 學習和運用禮儀。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交際實質上就是一種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現代社會中最為寶貴的資源。由此可見,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是現代人立足于社會并求得發(fā)展 的重要條件。 學習禮儀是爭做“四有”新人的需要黨和國家號召每個大學生均應爭做“四有”新人,即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要爭做“四有” 新人,那么學會必要的禮儀知識也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經 常會對擦肩而過的一位教師或同學行注目禮,這是因為他們 高雅的氣質或瀟灑的風度深深吸引了我們。 那么如何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好印象呢? 起碼的一 點就是多學一點社交禮儀,它可以免除你交際場上的膽怯與害羞,它可以指點交際場中的迷津,它可以給你平添更多的。 3 / 398 一、現代禮儀簡明教程 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后的民族。” 可見,禮儀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禮儀規(guī)范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并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 動,它規(guī)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前言香港亞州周刊報道,五一黃金假期,大批中國大陸游客出境旅游,既顯示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的“闊氣”,也暴露了一些“富”者的“不仁”。這些有失體面的行為如“衣冠不整、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吸煙者也不管旅游景點和某些公共場合是禁煙區(qū),仍然一煙在手,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引來國外游客的恥笑”等等,“真是把臉丟在國門外了”。文章最后說:“應該說,中國旅游大軍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但少數人 的不雅行為沖擊了國際文明規(guī)范和文化氛圍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后的民族?!?可見,禮儀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4 / 398 禮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yǎng)、體現一個民族的素質、認識的擁有量及其應用,一個人的禮儀修養(yǎng)水平,能使其行為舉止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有助于人們獲得交往活動的成功。 禮儀在實施過程中,包含施禮者和受禮者的雙向情感交流,充滿著人情味,這種人情味最主要體現在施禮者與受禮 者之間的互相尊重。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周禮”。但我國傳統的尊重主要強調對上級、長輩的尊重,即對身份、地位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內涵比較窄。正因為如此,禮儀在古代一直只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這種禮儀方式也就失去了其社會基礎。 現在我們對于禮儀的認識,接受了西方的平等尊重的觀點,即對人的普遍尊重,包括對人的個性、地位、歷史、外貌、性別、年齡、選擇等的尊重。這是一種尊重互換,情感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笨?子的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尊重禮儀的基本信條。 而要對人表示尊重,就必須約束自己。只有約束自己的個性,約束自己的要求,并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考慮對方的需求和愿望,才能理解、體諒別人,最終達到尊重他人的目的。毫無關心他人之心,那么,就根本談不上禮儀。 禮儀是屬于社會的,社會之外無所謂禮儀。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我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交往,需要合群,就是說,人的發(fā)展離 5 / 398 不開社會群體的發(fā)展,人不能離群索禮儀規(guī)范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 中、反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并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guī)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如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其實,禮儀就是規(guī)定了一條人們該走的固定的軌道,或者說,為人們的社會生活規(guī)定了一套應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得體,順暢;違背它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禮儀是約定俗 成有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那些有風度、有氣質、待人彬彬有禮的人,并且渴望著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那樣被人羨慕、受人尊敬的人??墒?,卻很少有人去認真、仔細地思考過,他們怎樣才能成長為那樣具有風度和氣質、且待人彬彬有禮的人呢? 其實,那些人之所以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顯得耀眼,全是因為他們獨有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fā)出來的韻味,而“知禮”便是促成這種魅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他們注意一些禮儀上極為細小的問題,才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和 品位。真正懂得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特定的場合才注重禮儀規(guī)范,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jié),早已在他們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 6 / 398 血液了。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會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這個時候,“禮”就已經變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完全不能割裂,也不會割裂了。 他們把禮儀當作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對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 系,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般而言與禮儀相關的詞最常見的有三個,即禮貌、禮節(jié)、禮儀。禮貌指人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禮貌則側重表現人的品質和修養(yǎng)。 禮節(jié)是指人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與禮貌的關系是沒有禮節(jié),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伴隨著具體的禮節(jié)行為。 禮儀是對禮節(jié)、禮貌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guī)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guī)范,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于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是約定俗成禮儀是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的 7 / 398 用來指導與約束人們交往行為的規(guī)范,是協調社會成員相互交往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 禮儀作為社會規(guī)范,是約定俗成的,雖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對違反了禮儀規(guī)范的人,只能從道義上進行譴責。 任何一個規(guī)范都帶有約束性,都不可能指望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一致認可和自覺遵守。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對規(guī)范的認識態(tài)度也會有差異。對于違反禮儀規(guī)范的行為,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從而使他的良心受到鞭笞,以喚起他的良知,規(guī)范他的行為,從而建立起融洽、和諧、美好的社交禮儀環(huán)境。 禮儀表現了互相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核心和基礎。沒有尊重就沒有禮儀。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不論什么國家、民族、地區(qū),不論哪個時間、場合,各種各樣的禮儀形式,都體現著“尊重”的精神。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禮儀的感情基礎,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說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馬洛斯認為,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從馬洛斯的理論中可以看到,“尊重”在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自尊”,是個人為了獲得他人的尊重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人需要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接受、承認、關心、賞識、地位、名譽、威望等等。一個人有了自尊,才有上進心,才有自信、自強,進而才 8 / 398 會有能力、有本領和有成就。一個人沒有了自尊心,是可悲的。我們時時會見到:在餐館里,一些人不衫不履,吆五喝六;在影院里,一些人大聲喧嘩,自始至終“嘟噥”不停;在大街上嬉笑打鬧;在公共汽車上,年輕人不知給身 旁的老人、孕婦讓位等等。這些人,在大庭廣眾之中,卻“旁若無人”,如入無人之境。別人向他們投來的冷眼,他們或視而不見,或置若罔聞,或麻木不仁。這正反映了他們多么缺乏自尊、自愛,多么缺乏判斷美和丑的能力。一個人沒有了自尊,就會自卑、消極、頹廢,甚至絕望,自毀前程。 尊重是人的一種美德。常言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說在你對別人尊重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會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那些有道德、有修養(yǎng)、有文化的人,非常謙虛、謹慎,待人和善、寬厚,時時都關 心著他人的存在。在與人的交往中,他們有時寧可把“自尊”放在第二位,也不會對別人無理,表現出一種“虛懷若谷”的高尚境界。他們甚至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還要講究“慎獨”。我們與這樣的人交往,會感到非??鞓泛蜐M足,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當然,他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格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各項重要的和相當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通常是指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可以說一個正常的人,最為看重、最為“在乎”的莫過于自己的人格了。因此,尊重他人的人格,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其次,還要 尊重他人的愛好和習慣。不應當強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愛好 9 / 398 和習慣來行事。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生活閱歷不同,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愛好和習慣也會千差萬別。能夠同不同愛好和習慣的人和諧相處,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自己的人品更加充滿魅力。 禮儀是文明、進步的表現。自古以來,禮儀就被人們高度重視。禮記一書中說:“人有禮則安,無理則危”。明代的顏元說得更全面、明白:“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 禮儀具有約束性,禮儀比起法律,其約束性更為廣泛、深入,更易于被人接受。在人類社會經 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禮儀將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禮儀塑造恰到好處的形象“形象”是一個人的形體外觀,在社交中在對方心目中形成的綜合化、系統化的印象,是影響交往融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出于自尊的原因,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公眾面前有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使人際關系和諧、融洽。所以,人們非常重視為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交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 禮儀,事情都會做得恰到好處??傊?,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yè)通過講究禮儀,可以在公眾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社會形象,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廣交朋友,辦事左右逢源,產生出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0 / 398 禮儀是協調關系的橋梁禮儀所表現出的尊重、平等、真誠守信的精神,和種種周全的禮儀形式,必然會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使對方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化解矛盾,交朋友的可以成為知己,談合作的可以達成協議。 禮儀是“紐帶”、是“橋梁”、是“粘合劑”。它可以使人與人相互理解、信任、關 心、友愛、互助,營造良好融洽的氣氛,維持關系的穩(wěn)定和發(f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為了自身利益,必然不斷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雙方都持真誠、理解的態(tài)度,通過擺情況、講道理、平衡利害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禮,互諒互讓,那么,不但矛盾會合理解決,雙方不傷和氣,取得一個“雙贏”的結果,而且還會成為更加親密的合作伙伴。 禮儀體現修養(yǎng)禮儀是一種高尚、美好的行為方式,它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完善人的人生。一個人講究禮儀,會使自己心胸豁達,謙虛誠懇,遵守紀律、樂于助人。在 禮儀的熏陶下,人們的修養(yǎng)會自覺地提高,匡正缺點,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禮儀會通過評價、示范、勸阻等形式去矯正人們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倡導人們按照禮儀的規(guī)范要求去協調人際關系,維護健康、正常的社會生活。遵守禮儀原則的人,客觀上在起著榜樣的作用,無聲地影響著、教育著周圍的人們。 各種禮儀儀式,更是一種具有強化教育作用的活動。比如婚禮, 11 / 398 可以教育新婚夫婦忠于愛情,互敬互愛,尊敬老人,和睦鄰里。參與婚禮的賓客,也會從中受到一場很好的現實教育。其他如開學典禮、誓師大會、開業(yè)典禮等,由于舉行這些儀式的目的就是要統 一意志、激勵人心、振奮精神、做好工作,因此對與會者更是一種直接的教育形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崇尚禮儀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是國家、民族興旺發(fā)達,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全體社會成員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道德水平、文化教養(yǎng)的反映;是優(yōu)秀社會風尚的有力說明。所以,崇尚禮儀對促進人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有禮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舉止禮儀的標準舉止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禮儀表現形式,除了口語的禮儀外,它講究的是人體動作與表情的禮儀。它通過人的肢體、器官的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來 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符號,也叫人體語言或肢體語言。 舉止,是一種非文字語言,包括人的體態(tài)姿勢、動作和表情。舉止語言是用人體的動作、表情作為詞匯來象征人的心靈、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非語言的語言。人們在交談中,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微小的手勢和體態(tài),都可以準確的表現出人真實、誠懇的心態(tài)。此外,舉止所發(fā)出的語言信息比起口頭語言具有含蓄、模糊的作用,給人們以朦朧美的感官享受。 優(yōu)美的舉止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既然了解了它,就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形體訓練,掌握正確的舉止姿態(tài),矯正不良習慣,達到自然 12 / 398 美與修飾美的最 高境界。 站姿自然站姿是人的一種本能。常言說:“站如松”,就是說,站立應像松樹那樣端正挺拔。站姿是靜力造型動作,顯現的是靜態(tài)美。站姿又是訓練其他優(yōu)美體態(tài)的基礎,是表現不同姿態(tài)美的起始點。 (一)規(guī)范的站姿頭正。兩眼平視前方,嘴微閉,收頜梗頸,表情自然,稍帶微笑。 肩平。兩肩平正,微微放松,稍向后下沉。 臂垂。兩肩平整,兩臂自然下垂,中指對準褲縫。 軀挺。胸部挺起、腹部往里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內向上收緊。 腿并。兩腿立直,貼緊,腳跟靠攏,兩腳夾角成度。 這種規(guī)范的禮儀站姿,同 部隊戰(zhàn)士的立正是有區(qū)別的。禮儀的站姿較立正多了些自然、親近和柔美。 (二)服務崗位中的幾種站姿規(guī)范站姿(如前文介紹)。 叉手站姿:即兩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這種站姿,男子可以兩腳分開,距離不超過厘米。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腳稍微向前,腳跟靠在另一腳內側。 這種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鄭重中略有放松。在站立中身體重心還可以在兩腳間轉換,以減輕疲勞,這是一種常用的接待站姿。 背手站姿:即雙手在身后交叉,右手貼在左手外面,貼在兩臀中間。兩腳可分可并。分開時,不超過肩寬,腳 尖展開,兩腳夾角成度挺胸立腰,收頜收腹,雙目平視。 這種站姿優(yōu)美中略帶威嚴,易產生距離感,所以常用于門僮和保 13 / 398 衛(wèi)人員。如果兩腳改為并立,則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后面,貼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彎曲,中指對準褲縫,兩腳可以并攏也可以分開,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這種站姿,男士多用,顯得大方自然、灑脫。以上幾種站姿密切地聯系著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運用,會給人們挺拔俊美、莊重大方、舒展優(yōu)雅、精力充沛的感覺。 要掌握這些站姿,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聳肩,雙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腳不要不自主地抖動,身體不要靠在門上,兩眼不要左顧右盼,以免給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穩(wěn)健走姿是一種動態(tài)美。每個人都是一個流動的造型體,優(yōu)雅、穩(wěn)健、敏捷的走姿,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產生感染力,反映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一)規(guī)范的走姿頭正。雙目平視,收頜,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兩肩平穩(wěn),防止上下前后搖擺。雙臂前后自然擺動,前后擺幅在度,兩手自然彎曲,在擺動中離開雙腿不超過一拳的距離。 軀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 前傾。 步位直。兩腳尖略開,腳跟先著地,兩腳內側落地,走出的軌跡要在一條直線上。 步幅適當。行走中兩腳落地的距離大約為一個腳長,即前腳的腳 14 / 398 跟距后腳的腳尖相距一個腳的長度為宜,不過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著裝,都會有些差異。 步速平穩(wěn)。行進的速度應當保持均勻、平穩(wěn),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況下,步速應自然舒緩,顯得成熟、自信。 行走時要防止八字步,低頭駝背,不要搖晃肩膀,雙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擺臀,左顧右盼,腳不要擦地面。 (二)變向走姿變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采用合理的 方法,體現出規(guī)范和優(yōu)美的步態(tài)。 后退步與人告別時,應當先后退兩三步,再轉身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轉身后轉頭。 引導步引導步是用于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tài)。引導時要盡可能走在賓客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保持兩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并提示請客人上樓、進門等。 前行轉身步在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方向遠側的一腳落地后,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后邁出另一腳。即向左拐,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三)穿不同 鞋子的走姿穿平底鞋走路比較自然、隨便,要腳跟先落地,前行力度要均勻,走起路顯得輕松、大方。 由于穿平底鞋不受拘束,往往容易過分隨意,步幅時大時小,速度時快時慢,還容易因隨意而給人以松懈的印象,應當注意防止。 穿高跟鞋的走姿由于穿上高跟鞋后,腳跟提高了,身體重心就自 15 / 398 然地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膝關節(jié)要繃直,胸部自然挺起,并且收腹、提臀、直腰。使走姿更顯挺拔,平添幾分魅力。 穿高跟鞋走路,步幅要小,腳跟先著地,兩腳落地腳跟要落在一條直線上,像一枝柳條上的柳葉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柳葉步”。 有人穿 高跟鞋走路時,用屈膝的方法來保持平衡,結果走姿不但不挺拔,反而因屈膝、撅臀顯得非常粗俗不雅。有這種毛病的人,要訓練自己,注意在行進時一定保持踝、膝、髖關節(jié)的挺直,保持挺胸、收腹、向上的姿態(tài)。 坐姿端莊坐是一種靜態(tài)造型,是非常重要的儀態(tài)。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離不開這種舉止。對男性而言,更有“坐如鐘”一說。端莊優(yōu)美的坐姿,會給人以文雅、穩(wěn)重、大方的美感。 (一)女子八種優(yōu)美坐姿標準式輕緩地走到座位前,轉身后兩腳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后,兩膝并攏的同時上身前傾,向下落座。如果穿的是裙裝,在落座時要用雙手 在后邊從上往下把裙子攏一下,以防坐出皺折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裸露過多。 坐下后,上身挺直,雙肩平正,兩臂自然彎曲,兩手交叉疊放在兩腿中部,并靠近小腹。 兩膝并攏,小腿垂直于地面,兩腳保持小丁字步。 前伸式在標準坐姿的基礎上,兩小腿向前伸出兩腳并攏,腳尖不要翹。 前交叉式在前伸式坐姿的基礎上,右腳后縮,與左腳交叉,兩踝關節(jié)重疊,兩腳尖著地。 16 / 398 屈直式右腳前伸,左小腿屈回,大腿靠緊,兩腳前腳掌著地,并在一條直線上。 后點式兩小腿后屈,腳尖著地,雙膝并攏。 側 點式兩小腿向左斜出,兩膝并攏,右腳跟靠攏左腳內側,右腳掌著地,左腳尖著地,頭和身軀向左斜。注意大腿小腿要成度,小腿要充分伸直,盡量顯示小腿長度。 側掛式在側點式基礎上,左小腿后屈,腳繃直,腳掌內側著地,右腳提起,用腳面貼住左踝,膝和小腿并攏,上身右轉。 重疊式重疊式也叫“二郎腿”或“標準式架腿”等。 在標準式坐姿的基礎上,兩腿向前,一條腿提起,腿窩落在另一腿的膝關節(jié)上邊。要注意上邊的腿向里收,貼住另一腿,腳尖向下。 重疊式還有正身、側身之分,手部也可交叉、托肋、扶把手等多種變化。 二郎腿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帶有不嚴肅,不莊重的坐姿,尤其是女子不宜采用。其實,這種坐姿常常被采用,因為只要注意上邊的小腿往回收,腳尖向下這兩個要求,不僅外觀優(yōu)美文雅,大方自然,富有親近感,而且還可以充分展示女子的風采和魅力。 (二)男子六種優(yōu)美坐姿標準式上身正直上挺,雙肩正平,兩手放在兩腿或扶手上,雙膝并攏,小腿垂直地落于地面,兩腳自然分開成度。 前伸式在標準式的基礎上,兩小腿前伸一腳的長度,左腳向前半腳,腳尖不要翹起。 17 / 398 前交叉式小腿前伸,兩腳踝部交叉。 屈直式左小腿回 屈,前腳掌著地,右腳前伸,雙膝并攏。 斜身交叉式兩小腿交叉向左斜出,上體向右傾,右肘放在扶手上,左手扶把手。 重疊式右腿疊在左腿膝上部,右小腿內收、貼向左腿,腳尖自然地向下垂。 (三)不同坐姿的心態(tài)坐的動作和姿勢多種多樣。不同的坐姿反映著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但我們不應當把某種坐姿反映某種心理狀態(tài)作為固定的模式。坐姿應當從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交因素等多方面出發(fā),作出大致的判斷。 猛坐與輕坐人在落座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個性,其動作的大小、快慢、輕重各不相同。一般地說: 同自己 熟悉要好的親友會面時,性格開朗的人,落座時動作幅度大,速度快;同初次交往的人相會,會見尊長時,個性文靜的人,落座時動作小而輕緩。 大喜大怒時,性格強悍的人、不拘小節(jié)的人,落座時動作大而猛;悲怨沉思時,性格謹慎的人,落座時動作小而遲緩。 以上落座形式,只是指一般情況而言。對于一個文化修養(yǎng)程度高、自控能力強的人,以上判斷就不一定是準確的。所以觀察對方落座動作,分析對方的心境、性格時,要考慮多種因素。我們自己在落座時,不論當時心境如何,個性如何,都應當從禮儀出發(fā),善于自我控制,做到輕重適度,為自己塑造良好 的形象。 18 / 398 深坐與淺坐與人交談時,坐得靠后 以反映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待人態(tài)度。深坐,表現出一定的心理優(yōu)勢和充滿自信;淺坐,表現出尊重和謙虛;過分的淺座,則有自卑和獻媚之嫌了。 張腿坐與并腿坐男子張開雙腿而坐,表示個性奔放坦率,胸懷開闊,且有較強的自信和支配欲。女性張腿而坐是不雅觀的,不論何時、何地、任何情況,都不可采取這種坐姿。 男子并腿坐,表示出嚴肅、鄭重和認真。女子常常采用這種坐姿,表現出端莊和鄭重。 其他坐姿有的人,在同要好的親友交談時,倒坐椅子,兩 臂扒在椅子背上,顯得親切、真摯、坦誠。當然僅限于這種場合。 有的人喜歡把腳架放在桌子上,這種姿勢是一個人放蕩不羈,傲慢無禮的表現,令人望而生厭。 有的人半躺半坐,形象頹廢,甚至顯得放肆,應當避免。在人體語言中,人的軀干、四肢、手勢、面部五官各具特點,都可以作為表情的工具,顯示出不同的心態(tài)。不過,在社交禮儀中,坐姿所起作用更些,所占位置更重要些,更應當重視。 蹲姿得體蹲姿不像站姿、走姿、坐姿那樣使用頻繁,因而往往被人所忽視。一件東西掉在地上,一般人都會很隨便彎下腰,把東西撿起來。但這種姿勢會使臀 部后撅,上身前倒,顯得非常不雅。講究舉止的人,就應當講究蹲姿。這里介紹一種優(yōu)美的蹲姿。 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向下蹲去,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腳掌著地, 19 / 398 大腿靠緊,右腳跟提起,前腳掌著地,左膝高于右膝,臀部向下,上身稍向前傾。以左腳為支撐身體的主要支點。 男子也可以這樣做,不過兩腿不要靠緊,可以有一定的距離。 手勢優(yōu)雅手勢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肢體語言,在服務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感染力。大方、恰當的手勢可以給人以肯定、明確的印象和優(yōu)美文雅的美感。 (一)規(guī)范的手勢規(guī)范的手勢應當是手掌 自然伸直,常心向內向上,手指并攏,拇指自然稍稍分開,手腕伸直,使手與小臂成一直線,肘關節(jié)自然彎曲,大小臂的彎曲以為宜。 在出手勢時,要講究柔美、流暢,做到欲上先下、欲左先右,避免僵硬死板、缺乏韻味,同時配合眼神、表情和其他姿態(tài),使手勢更顯協調大方。 (二)常用手勢橫擺式在表示“請進”、“請”時常用橫擺式。作法是,五指并攏,手掌自然伸直,手心向上,肘微彎曲,腕低于肘。開始作手勢應從腹部之前抬起,以肘為軸輕緩地向一旁擺出,到腰部并與身體正面成時停止。頭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的一側傾斜,另一 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視賓客,面帶微笑,表現出對賓客的尊重、歡迎。 前擺式如果右手拿著東西或扶著門時,這時要向賓客做向右“請”的手勢時,可以用前擺式,五指并攏,手掌伸直,由身體一側由下向上抬起,以肩關節(jié)為軸,手臂稍曲,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右方擺去,擺到距身體厘米,并不超過軀干的位置時停止。目視來賓, 20 / 398 面帶笑容,也可雙手前擺。 雙臂橫擺式當來賓較多時,表示“請”可以動作大一些,采用雙臂橫擺式。兩臂從身體兩側向前上方抬起,兩肘微曲,向兩側擺出。指向前進方向一側的臂應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 些,曲一些。也可以雙臂向一個方面擺出。 斜擺式請客人落座時,手勢應擺向座位的地方。身手要先從身體的一側抬起,到高于腰部后,再向下擺去,使大小臂成一斜線。 直臂式需要給賓客指方向時,采用直臂式,手指并攏,掌伸直,屈肘從身前抬起,向抬到的方向擺去,擺到肩的高度時停止,肘關節(jié)基本伸直。注意指引方向,不可用一手指指出,顯得不禮貌。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表情禮儀的表達方式禮儀的情感表達是說人們在講究禮節(jié)時,內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現,即表情。表情是人際交往中,相互溝通的形式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 艾伯特梅拉比安把人的感情表達效果總結了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語言()聲音()感情(),這個公式是否科學合理且不去深究,但它說明了表情在人際間溝通時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的內在感情。 心靈的語言 光是受感情制約的,人的眼睛的表現力極為豐富、極為微妙,很難規(guī)定出一定的模式。正確地運用目光,能恰當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因此,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內心感情,目光才會很好地發(fā)揮作用。 眼睛被人們稱為心靈的窗戶,這是因為心靈深處的奧秘都會自覺 21 / 398 不自覺地從眼神中流露出來。印度詩 人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边@又說明,眼睛語言的表現力是極強的,是其他舉止無法比擬的。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給人以感情充沛、生機勃發(fā)的感覺;目光呆滯麻木,則使人產生疲憊厭倦的印象。 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時,目光的交流總是處于最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為起點。交流過程中,雙方要不斷地應用目光表達自己的意愿、情感,還要適當觀察對方的目光,探測“虛實”。交流結束時,也要用目光作一個圓滿的結尾。在各種禮儀形式中,目光有重要的位置,目光運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禮儀的質量 。 不同場合與不同情況,應運用不同的目光。 見面時,不論是見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見面的人,不論是偶然見面,或是約定見面,首先要眼睛大睜,以閃爍光芒的目光正視對方片刻,面帶微笑,顯示出喜悅,熱情的心情。對初見面的人,還應頭部微微一點,行一注目禮,表示出尊敬和禮貌。 在集體場合,開始發(fā)言講話時,要用目光掃視全場,表示“我要開始講了,請予注意”。 在與人交談時,應當不斷地通過各種目光與對方交流,調整交談的氣氛。交談中,應始終保持目光的接觸,這是表示對話題很感興趣。長時間回避對方目光而左顧右盼,是不 感興趣的表示。但應當注意,交流中的注視,決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緊緊盯住對方的眼睛,這種逼視的目光是失禮的,也會使對方感到尷尬。交談時正確的目光應 22 / 398 當是自始至終地都在注視,但注視并非緊盯。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狀態(tài),用目光籠罩對方的面部,同時應當輔以真摯、熱誠的面部表情。交談中,隨著話題、內容的變換,作出及時恰當的反映?;蛳不蝮@,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會意的萬千情意,使整個交談融洽、和諧、生動、有趣。 交談和會見結束時,目光要抬起,表示談話的結束。道別時,仍用目光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面部表現出惜別的深情。 在掌握并正確運用自己目光語言的同時,還應當學會“閱讀”對方目光語言的方法。從對方的目光變化中,分析他的內心活動和意向。隨著交談內容的變化,目光和表情和諧地統一,表示很感興趣,思想專注,談興正濃。對方的目光長時間地中止接觸,或游移不定,表示對交談不感興趣,交談應當很快結束。交談中,目光乜斜,表示鄙夷;目光緊盯,表示疑慮;偷眼相覷,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驚,等等。目光語言是千變萬化的,但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學會閱讀分析目光語言,對于正確處理社交活動的進行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甜蜜的事業(yè) 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縮短溝通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因而微笑不僅是一種外化的形象,也是內心情感的寫照。 人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表現在面部有“喜、怒、哀、樂”等多種形式,其中,“笑”在人際交往中,有著突出重要的作用,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如果能用微笑來接納對方,可以反映出本人高超的修養(yǎng),待人的至誠,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種重要手段。 23 / 398 微笑具有一種磁性的魅力,它可以使強硬者變溫柔,使困難變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廣交朋友,化解矛 盾的有效手段,美國希爾頓旅館總公司董事長康納希爾頓多年里,不斷地到他設在世界各國的希爾頓旅館視察,視察中他總是經常問下級的一句話是:“你今天對客人微笑了沒有?” 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處,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微笑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 微笑的要求是:發(fā)自內心、自然大方,顯示出親切,要由眼神、眉毛、嘴巴、表情等方面協調動作來完成。 要防止生硬、虛偽、笑不由衷。 要笑得好并非易事,必要時應當進行訓練??梢宰约簩χR子練習,一方面觀察自己的笑的表現形式,更要注意進行心理調整,想 象對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多年不見的朋友。還可以在多人中間,講一段話,講話時自己注意顯現出笑容,并請同伴給以評議,幫助矯正。 親密的伙伴 用得當,會給人以更深刻、更鮮明的印象。好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很好地表情達意,而且可以以優(yōu)雅動人的體態(tài),給人的視覺以美好的感覺,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一)手勢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有意無意地借助各種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個手勢便會成為一種定式,什么手勢表現什么意思,大家心領神會 、不言自明。 24 / 398 蹺大拇指手勢中國人對這一手勢賦予積極的意義,通常用它表示高度的贊譽。寓義為:“好!”、“第一!”等。但是在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蹺大拇指則是搭車的慣用手勢。而在希臘,蹺大拇指卻是讓對方“滾蛋”的意思。中國人在與希臘人交往時,千萬不要用蹺大拇指去稱贊對方,那樣一定會鬧出笑話,甚至產生不愉快。 指點手勢在交談中,伸出食指向對方指指點點是很不禮貌的舉動。這個手勢,表示出對對方的輕蔑與指責。更不可將手舉高,用食指指向別人的臉。西方人比東方人要更忌諱別人的這種指點。 捻指 手勢捻指就是用手的拇指與食指彈出“叭叭”的聲響。它所表示的意義比較復雜:有時是表示高興;有時表示對所說的話或舉動感興趣或完全贊同;有時則視為某種輕浮的動作,比如對某人或異性“叭叭”地打響指。 在陌生的場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輕易地捻指,會使人覺得沒有教養(yǎng),碰到熟人打招呼時也來上一聲捻指,也會使人覺得不舒服??傊@是一種很隨便的舉止,慎用為好。 (二)體態(tài)語體態(tài)語指憑借身體的動作或表情來表達某種意思、情緒的無聲語言。 感謝在一般的場合,表示感謝,可用點頭來表示。在比較莊重的場合,可用鞠躬來表示 謝意。鞠躬的“深度”與致謝的程度有關,感謝的程度越重,躬身的深度越大。表示感謝還可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或者再上下晃幾下,晃的程度越大,感謝的程度越重。還有,用雙手在胸前抱拳或合十,前后晃動幾下表示感謝。在中國廣東,人們 25 / 398 用右手中指輕輕點擊桌面,來表示感謝。 高興成語“捧腹大笑”即所示特別高興的體態(tài)。在正式場合男士樂不可支時會仰身大笑,女士常常掩口而笑,因為女士們以“笑不露齒”為美。突如其來的高興會揚起雙眉,同時高興時也會跳起來。歐美人高興至激動時會雙手握拳,向上用力的揮起。 愛撫愛撫的方式多種 多樣,比如長輩對晚輩,成人對小孩常會拍拍肩膀及撫摩其頭頂表示愛撫之意。撫摩頭頂的方式在國外要留心當地的習俗,泰國把撫摩頭頂視為巨大的侮辱。 親熱關系親密的年青同性,會常常摟在一起,女性會挎著胳膊或相互摟著腰;男性會互相摟著肩膀;年青的戀人會把上身靠近對方;父母對嬰幼兒,會常常親吻孩子的臉蛋。對可愛而又調皮的孩子表達親昵感情時,會在孩子的鼻子上刮一下;若是上級對下級表示親近時,會拍拍對方的肩頭。 安慰、鼓勵年長者對年幼者,上級對下級,強者對弱者,常用手拍拍對方的肩膀,用力地握握對方的手,同時伴 上有力的晃動。 安靜在人多的場合若需安靜,往往手掌伸開,掌心向下,由上向下慢慢揮動。在人少的情況下,往往把雙手或一只手放在胸前,掌心向下手掌伸開,頻頻向下壓動。也可以用右手食指垂直貼進嘴唇,輕輕發(fā)出噓聲來示意大家保持安靜。 稱贊、夸獎、叫好用手握拳,蹺起大拇指,表示特別贊美。在欣賞文體節(jié)目時,也可鼓掌喝彩。如果坐在桌子旁,叫好時常拍桌子,成語“拍案叫絕”即表示此體態(tài)。坐著叫好會拍大腿或膝蓋。 26 / 398 憧憬、希望,當人們心中懷有美好憧憬時,會雙目凝視,兩手掌在胸前搓摩。男人常搓下巴或撫弄胡須。 當殷切盼望的人或物在遠方時,會伸直脖子遠望。英美等國人,常會兩臂下垂,兩手相握,揚起頭,目視上方。 同意、贊成同意、贊成,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就是點頭。在正式的場合,或進行表決時,則要舉手表示。在非正式場合,當表示“特別贊成”完全同意”時,可以雙手高高舉起。英美等國表示“贊同”時,往往會向上蹺起拇指。 躍躍欲試兩手掌相摩擦,或在手心啐一口唾沫,手掌再相互摩擦,成語“摩拳擦掌”即所示體態(tài)。兩手搓摩大腿,或兩手搓摩屁股,兩臂前屈雙手握拳,抖動幾下也表示這個意思。 打招呼中國人最普通打招呼 的方式就是笑一笑,或點點頭,同時也會揚揚手、點點頭。美國人走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起自己頭頂的帽子表示致意,現在已簡化為抬一下帽沿。 告別在世紀以前,中國人的告別禮是鞠躬,或拱手告別。如今人們告別大多采用握手告別,揮手告別,搖手告別,及點頭告別。與孩子告別時多用招手。向上級告別時常微微欠身。向死者遺體告別,一般要三鞠躬。 歐美人常以“擁抱”“親吻”來表示告別之情。英格蘭人道別時,常橫向揮手。法蘭西人卻豎向揮手。而日本人則是以鞠躬告別。 道歉如果是禮節(jié)性的道歉可以點點頭、欠欠身、或 招招手。一般男士常抬手到耳際;有時還要豎向揮動幾下。向師長道歉時,要 27 / 398 鄭重地點點頭,用欠身或鞠躬來表示。 憤怒、急躁人往往在憤怒的時候會咬牙切齒,瞪大雙眼,有時還會用力地揉抓自己的頭發(fā)。當急躁的時候會拍大腿、拍桌子或捶頭。當激憤時或要動手時,會捋胳膊挽袖子,女性常會手背叉腰。在英美等國,人憤怒急躁到難以忍耐的程度時,常以兩臂在身體兩側張開,雙手握拳,怒目而視。 告饒也可理解為求饒,一般雙手合掌在胸前頻頻搖動。因恐懼而求饒,常是抱頭??嗫喟髸r則會蜷地求饒,磕頭求饒。 無可奈何當無 可奈何的時候,一般會輕輕地搖頭嘆息。也會手臂不動兩手攤開。歐美人表示無可奈何時常聳肩,或同時抬起雙手前臂翻開手掌,有時還要搖搖頭?;蛘邤傞_雙手后,同時頭向一側偏,眼睛也會隨之一閉。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稱謂的禮儀稱謂,也叫稱呼,屬于道德范疇。稱謂禮儀是在對親屬、朋友、同志或其他有關人員稱呼時所使用的一種規(guī)范性禮貌語,它能恰當地體現出當事人之間的隸屬關系。我們的祖先使用稱謂十分講究,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在使用稱謂時無不入幽探微,絲毫必辨。今天的現代禮儀,雖不必泥古,但也不可全部推翻重來 ,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表現出新一代禮貌稱謂的新風貌。 人際交往,禮貌當先;與人交談,稱謂當先。使用稱謂,應當謹慎,稍有差錯,便貽笑與人。恰當地使用稱謂,是社交活動中的一種基本禮貌。稱謂要表現尊敬、親切和文雅,使雙方心靈溝通,感情融 28 / 398 洽,縮短彼此距離。正確地掌握和運用稱謂,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禮儀因素。 姓名稱謂姓名,即一個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稱謂是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稱呼形式。用法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全姓名稱謂,即直呼其姓和名。如:“李大偉”、“劉建華“等。全姓名稱謂有一種莊嚴感、嚴肅 感,一般用于學校、部隊或其他等鄭重場合。一般地說,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稱呼對方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粗魯的。 名字稱謂,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偉“、”建華“等,這樣稱呼顯得既禮貌又親切,運用場合比較廣泛。 姓氏加修飾稱謂,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飾字。如“老李”小劉”“大陳”等,這種稱呼親切、真摯。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勞動和生活中相互比較熟悉的同志之間。 過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和號,這種情況直到解放前還很普遍。這是相沿已久的一種古風。古時男子歲取字,女子歲取字,表示已經成人。平 輩之間用字稱呼既尊重又文雅,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對方,一般宜以號相稱。 親屬稱謂親屬稱謂是對有親緣關系的人的稱呼,我國古人在親屬稱謂上尤為講究,主要有: 對親屬的長輩、平輩決不稱呼姓名、字號,而按與自己的關系稱呼。如祖父、父親、母親、胞兄、胞妹等。 有姻緣關系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29 / 398 稱別人的親屬時,加“令”或“尊”。如尊翁、令堂、令郎、令愛、令侄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平輩、晚輩親屬,前面加“敝” 、“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兒、小婿等。 對自己親屬謙稱,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與人的關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親屬、家庭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親屬稱謂上已沒有那么多講究,只是書面語言上偶用?,F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親屬稱謂時,一般都是稱自己與親屬的關系,十分簡潔明了,如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緣關系的,在當面稱呼時,也有了改變,如岳父 母兄 妹 稱別人的親屬時和對 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也不那么講究了,如:您爹、您媽、我哥、我弟等。 不過在書面語言上,文化修養(yǎng)高的人,還是比較講究的,不少仍沿襲傳統的稱謂方法,顯得高雅、禮貌。 職務稱謂職務稱謂就是用所擔任的職務作稱呼。這種稱謂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稱呼其姓名、字號,以表尊敬、愛戴,如對杜甫,因他當過工部員外郎而被稱“杜工部”,諸葛亮因是蜀國丞相 30 / 398 而被稱“諸葛丞相”等。現在人們用職務稱謂的現象已相當普遍,目的也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主要有三種形式: 用職務呼,如“李局長”、“張科長”、“劉經理”、“趙院 長”、“李書記”等。 用專業(yè)技術職務稱呼,如“李教授”、“張工程師”、“劉醫(yī)師”。對工程師,總工程師還可稱“張工”、“劉總”等。 職業(yè)尊稱,即用其從事的職業(yè)工作當作稱謂,如“李老師”、“趙大夫”、“劉會計”,不少行業(yè)可以用“師傅”相稱。 使用稱謂要規(guī)范稱謂的使用是否規(guī)范,是否表現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會習慣,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社會活動中,人們之間互相接觸,稱謂問題必然頻繁地出現。 一般來說,在國內,稱謂應按職業(yè)、年齡來選擇。如到機關聯系工作,應稱“同志”,單位內部除稱“同志 ”外,習慣上也可用“小張”、“小王”之類稱謂。在醫(yī)院稱“醫(yī)生”和“大夫”,到工廠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