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練習(xí)-(附答案).doc_第1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練習(xí)-(附答案).doc_第2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練習(xí)-(附答案).doc_第3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練習(xí)-(附答案).doc_第4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練習(xí)-(附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廉頗藺相如列傳隨堂同步練習(xí)一、基礎(chǔ)知識過關(guān)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1)臣等不肖( ) (2)刎頸之交( )(3)廣成傳舍( ) (4)繆賢舍人( ) (5)見臣列觀( )(6)相如雖駑( )(7)臣語曰 ( ) (8)遺趙王書( )(9)睨柱( ) (10)秦王不懌( ) (11)赦免( )(12)倨傲( )(13)湯鑊( ) (14)佯為( )(15)肉袒(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澠池之會 負(fù)荊請罪 前居后恭B.完壁歸趙 亡趙走燕 艱明約束C.相視而嬉 不肖之人 刎頸之交D.萎靡不振 勢不俱生 怒發(fā)沖冠3、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1)拜為上卿 (授予官職) (2)竊計欲亡走燕(偷盜)(3)均之二策(比較,權(quán)衡) (4)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dān)心)(5)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歪曲)(6)王必?zé)o人(一定,實在)(7)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請) (8)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9)相如因持璧卻立(連詞,表轉(zhuǎn)折) (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感謝)(11)臣請就湯鑊(就是) (12)不如因而厚遇之(優(yōu)厚款待)(13)卒廷見相如(朝廷) (1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誠實)(辜負(fù))(15)度道里會遇之禮畢(估計) (16)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回去)(17)位在廉頗之右(右邊) (18)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占)(19)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特別)(20)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希望)A. B. C. D. 4、以下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 臣愿奉璧往使 B. 拜送書于庭C. 璧有瑕,請指示王 D召有司案圖E.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F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5、加點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宣言曰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相如素賤人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ABCD6、指出下列各題中與其他三句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相同的一句(1)( )A大王必欲急臣 B寧許以負(fù)秦曲C臣請完璧歸趙 D左右欲刃相如(2)( )A舍相如廣成傳 B卒廷見相如C間至趙矣 D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3)( )A且庸人尚羞之 B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畢禮而歸之7、下列“于”字用法與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B.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 臣頭今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書于庭8、熟悉課文句子,認(rèn)真完成下列各題(1)指出下列文言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誤的選項( )A.求人可是報秦者,未得。譯文:找一個可派去報復(fù)秦國的人,沒有找到。B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譯文:權(quán)衡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yīng)(秦國),而讓秦國擔(dān)負(fù)理虧的責(zé)任。C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譯文:我卻認(rèn)為普通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大國呢?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譯文:不如趁此機會好好款待他,讓他回趙國去。E.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譯文: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后頭??!F. 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譯文:為什么這樣呢?是為了嚴(yán)肅整頓大國的威信而表示恭敬?。。?)找出下列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例句:若屬皆且為所虜( )A.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B. 求人可是報秦者,未得C. 以勇氣聞于諸侯D. 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例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A強秦之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B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D大王來何操?9、文學(xué)常識填空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 通史,又名太史公書。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 到 時共約 的歷史,魯迅先生評之為 “ ”。全書體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偉大的 家、 家、 家。二、能力提高訓(xùn)練1、對各句加點字意義判斷正確的是()引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A.兩個“引”字相同,兩個“因”字也相同。B.兩個“引”字不同,兩個“因”字相同。C.兩個“引”字相同,兩個“因”字不同。D.兩個“引”字不同,兩個“因”字也不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A秦貪,負(fù)其強,以空言求璧/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B. 相如因持璧卻立/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C. 相如顧召趙御史/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D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藺相如固止之E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F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臣竊以為其人勇士G大王亦幸赦臣/而君幸于趙王H.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終不能加勝于趙。I. 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望其旗靡3、選出下列題目中加點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項(1)例句:“徒慕君之高義” ( )A徒以吾兩人在也B徒見欺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2)例句:“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 ( )A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C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3)例句:“而君幸于趙王”(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A阿母謝媒人 B乃令張良留謝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5)例句:“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見張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 D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4、下列加點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且秦強而趙弱 B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C. 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因跪請秦王/蒙故業(yè),因遺策 D.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作師說以貽之5、對“以”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以勇氣聞于諸侯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寧許以負(fù)秦曲 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以絕秦望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A/B/C/ D/6、以下句子“所以”的意義、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B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C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 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姓公孫氏。鞅少好刑名之學(xué),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穆公之業(yè),東復(fù)侵地。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會。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語數(shù)日不厭。最監(jiān)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鞅曰:“吾說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yuǎn),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簧能邑邑(同“悒悒”,不舒暢)待數(shù)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強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悅之耳?!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五,而相收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匿奸者與降敵同罰。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印L?,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wèi)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邊城。其后民莫敢議令。衛(wèi)鞅說孝公伐魏,孝公以為然,使衛(wèi)鞅將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將而擊之。軍既相距,衛(wèi)鞅遺魏將公子卬書曰:“吾始與公子歡,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蔽汗佑∫詾槿?。會盟已,飲,而衛(wèi)鞅伏甲士而襲虜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fā)人捕商君。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遂滅商君之家。 (節(jié)選自史記商稻列傳)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數(shù)日不厭 厭:討厭厭惡。B民怪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C軍既相距 距:通“拒”,對峙。D吾始與公子歡 歡:友好,交好。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公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AB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軍既相距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CD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商鞅“刻薄”的一組是( )故吾以強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悅之耳 不告奸者腰斬,匿奸者與降敵同罰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衛(wèi)鞅日:“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邊城A B C D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鞅到秦求見孝公希望一展才華。他在勸說無效后,轉(zhuǎn)而勸孝公富國強兵以成霸業(yè),迎合了孝公的心理,因而被重用。B為使法令推行,商鞅先是設(shè)法表明決不虛言,又在推行受阻后,將阻撓變法的權(quán)貴們嚴(yán)加懲處,從而贏得了百姓的擁護(hù)。C商鞅率軍攻打魏國,遇公子卬抵抗。他假言和平,暗中埋伏下武士,在宴飲之時襲擊并俘虜了公子卬,趁機打敗了魏軍。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發(fā)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對他施以殘忍的酷刑,并斬滅了他們?nèi)摇?1、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數(shù)。 (2)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奠如商君反者!” 參考答案一、基礎(chǔ)知識過關(guān)1、答案略2、D(A 居倨;B 壁璧,艱堅 C 嬉嘻)3、B(竊私下;曲理虧;奏呈現(xiàn);卻后退;謝道歉;就接受;廷在朝廷上,名作狀;誠的確,確實;去離開;右上;特只不過)4、C(A奉捧;B庭廷;D案按;E孰熟;F繆穆)5、B(左右:侍從;指示:指給看;宣言:揚言;約束:遵守約定;賤人:卑賤之人;親戚:內(nèi)親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前進(jìn):走上前敬獻(xiàn))6、(1)D(D名作動;其余為形容詞使動用法)(2)A(A名作動;其余為名作狀)(3)D(D使動用法;其余為意動用法)7、B(B不譯,其余解釋為在)8、(1)AF(答案略)(2)A(A和例句都是被動句;B定語后置;C為狀語后置;D判斷句)A(A和例句都是判斷句;B疑問句;C被動句;D賓語前置)9、紀(jì)傳體 黃帝 漢武帝 三千多年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jì) 世家 列傳 書 表 130 司馬遷 子長 西漢 思想家 文學(xué)家 史學(xué)家二、能力提高訓(xùn)練1、D(引:延請牽,拉;因:于是,就趁機)2、DF(D項中“固”皆為“堅決”;F項中“竊”皆為“私下”;A項中“負(fù)”分別為“依仗、憑借”“辜負(fù)”;B 項中“因”分別為“于是就”“通過、經(jīng)由”;C 項中“顧”分別為“回頭”“只不過”;E 項中“孰”分別為“仔細(xì)”“誰”;G項中“幸”分別為“幸運”“寵幸”;H項中“加”分別為“對用兵”“占上風(fēng)”;I項中“靡”分別為“退卻”“倒下”)3、(1)A(A和例句都為“只不過”;B白白地;C類;D徒步)(2)B(B和例句都為“估計”;A度過;C風(fēng)度;D比較)(3)A(A和例句都為“寵幸”;B希望;C幸運;D幸好、幸虧)(4)D(D和例句都為“道歉”;A拒絕;B辭別;C警告)(5)C(C和例句都為“個人的”;A私下;B偏愛;D私交)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