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化經(jīng)典課件.ppt_第1頁
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化經(jīng)典課件.ppt_第2頁
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化經(jīng)典課件.ppt_第3頁
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化經(jīng)典課件.ppt_第4頁
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化經(jīng)典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文化經(jīng)典第二輪復習專題 9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和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定公問 君使臣 臣事君 如之何 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論語 八佾 孟子告齊宣王曰 君之視臣如手足 則臣之視君如腹心 孟子 離婁下 1 在孔子和孟子看來 君臣應該以怎樣的關系相處 2分 2 孟子以 手足 腹心 為喻闡明了什么道理 請作簡要分析 4分 2013漳州市語文質(zhì)檢卷 文化經(jīng)典 參考譯文 魯定公問孔子 君主怎樣使喚臣下 臣子怎樣事奉君主呢 孔子回答說 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去使喚臣子 臣子應該以忠來事奉君主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 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腳 那么臣下就會把君主看成自己的腹心 1 孔子和孟子都認為君臣雙方都應該履行自己對于對方應盡的職分 2分 意思對即可 2 手足 喻指君王對臣子的親近 腹心 喻指臣子對君王盡忠 孟子以此闡述君王只要能親近自己的臣子 那么臣子就會對君王盡忠的道理 4分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失人 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 失言 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論語 衛(wèi)靈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 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 之類也 孟子 盡心下 注 餂 ti n探取 獲取 窬 y 從墻上爬過去 1 同樣是 該不該說話 的問題 孔孟的觀點有何異同 請簡述 3分 2 結(jié)合兩選段 談談你對 道聽途說 德之棄也 的理解 3分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失人 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 失言 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論語 衛(wèi)靈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 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 之類也 孟子 盡心下 譯文 可以同他談的話 卻不同他談 這就是失掉了朋友 不可以同他談的話 卻同他談 這就是說錯了話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 又不說錯話 士人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 是用言語來套取人 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 是用沉默來套取人 這些都是鉆洞爬墻的小偷行為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失人 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 失言 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論語 衛(wèi)靈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 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 之類也 孟子 盡心下 注 餂 ti n探取 獲取 窬 y 從墻上爬過去 1 同樣是 該不該說話 的問題 孔孟的觀點有何異同 請簡述 同 該說的話一定要說 不該說的話不能說 1分 異 孔子所說的 失 是屬于智慧問題 1分 孟子所說的 言 是屬于道德問題 1分 沒有根據(jù)的話 不經(jīng)求證就傳給他人聽 是失德的 不符合正義的 2分 君子只說該說的話 1分 2 結(jié)合兩選段 談談你對 道聽途說 德之棄也 的理解 2014福建高考語文備考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 文化經(jīng)典閱讀簡答題解題指導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2013年的 考試大綱 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是傳承中華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重要途徑 為豐富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考查不能偏難偏專 要注重對文化經(jīng)典閱讀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 要求能夠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并進行分析和概括 一 考點研讀 決定考試閱讀材料的難度 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是傳承中華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重要途徑 為豐富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考查不能偏難偏專 要注重對文化經(jīng)典閱讀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 要求能夠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并進行分析和概括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近年文化經(jīng)典閱讀題型的演變 2009 2010年 選擇題3分 簡答題3分 2011年 簡答題3分 簡答題3分 2012 2013年簡答題6分 簡答題是考查題型 一 考點研讀 2007 2008年 翻譯題7分 簡答題3分 知識點歸納 論語 主要思想內(nèi)容 一 關于如何做人 二 關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三 關于學習的思想 四 關于教育 五 關于務政的思想 六 關于治國與安邦 孟子的主要思想 一 民本思想 二 仁政學說 三 孟子的教育觀念 四 道德倫理 五 性善論 六 修養(yǎng)觀念 七 哲學思想及認識論 1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對 子曰 女奚不曰 其為人也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頌其詩 讀其書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尚友 同 上 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汝 你 孟子謂萬章曰 一鄉(xiāng)之善士斯友一鄉(xiāng)之善士 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土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 又尚 論古之人 1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對 子曰 女奚不曰 其為人也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頌其詩 讀其書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問題 孔子和孟子分別強調(diào)怎樣的學習精神 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請結(jié)合材料 用自己的話回答 1 孔子強調(diào)要樂于學習 學習要發(fā)憤用功 抓緊時間 2 孟子強調(diào)學習詩文時要知人論世 3 我們要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抓緊時間 刻苦努力 不要浪費青春 同時要善于思考 研習古文時要學會知人論世 1 子貢曰 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 2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得志的時候 與老百姓一同前進 不得志的時候 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 由 隨著 1 子貢曰 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 2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問題 孔子 孟子對富貴有怎樣共同的看法 應當怎樣處理富貴與做人的關系 請綜合上述材料 用自己的話回答 6分 他們并不反對富貴 但他們更重視禮義 認為即使富貴了也要愛好禮義 不改變節(jié)操志向 2分 我們不應該反對富貴 故作清高 相反要勇于追求富貴 改變自己的命運 提升自我 但是絕不能在富貴之后就奢侈淫逸 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志向 1 子曰 飯疏食 飲水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2 孟子曰 尊德樂義 則可以囂囂矣 故士窮不失義 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 故士得己焉 達不離道 故民不失望焉 安詳自得 安詳自得 上述兩則材料闡述了孔孟怎樣的思想主張 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 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1 孔孟認為 為人處世以禮義為準 踐行禮義 雖然貧窮也快樂 不以富貴騰達為樂 要以踐行道德仁義為樂 2 我們?yōu)槿艘亓x輕利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都不能改變我們的節(jié)操和志向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和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道不同 不相為謀 論語 衛(wèi)靈公 孔子曰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友直 友諒 友多聞 益矣 論語 季氏 孟子曰 不挾長 不挾貴 不挾兄弟而友 友也者 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挾也 孟子 萬辛 注 諒 誠實 1 在孔子 孟子看來 應該與哪幾種人交朋友 2分 2 孔子 孟子認為 與朋友相處時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 4分 要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要與有道德的人交朋友 要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 2分 答對一點給1分 答對兩點即可給2分 有益原則 通過交友 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豐富自己的見聞學識 平等原則 要與朋友平等相處 不能有所倚仗 4分 各2分 意思對即可 論語 主要思想內(nèi)容 一 關于如何做人1 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認為 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 在孔子看來 一個人要正直 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 2 做人要重視 仁德 顏淵問仁 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焉 顏淵 也就是說 只有克制自己 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 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 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 這就是 剛 毅 木 訥近仁 子路 即剛強 果斷 質(zhì)樸 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 即 恭 寬 信 敏 惠 陽貨 即恭謹 寬厚 信實 勤敏 慈惠 3 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子曰 志于道 據(jù)于德 依于仁 游于藝 述而 即 志向在于道 根據(jù)在于德 憑籍在于仁 活動在于六藝 禮 樂 射 御 書 數(shù)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他說 舉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 泰伯 即 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 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 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 子曰 誦 詩 三百 授之以政 不達 使于四方 不能專對 雖多 亦奚以為 論語 子路 孟子謂高子曰 山徑之蹊間 介然用之而成路 為間不用 則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 盡心下 注 達 通達 會處理 專對 獨立自主應對 當時在外交上常以背誦 詩經(jīng) 章句來委婉地進行提問和回答 以 用 介然 特別專注的樣子 為間 有頃 為時不久 孔子 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樣的為學主張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 用自己的話簡要分析 孟子主張學習要專心致志 或 孟子認為 學習要持之以恒 他以 茅塞 為喻 告誡高子不可間斷學業(yè) 孔子主張學以致用 他要求弟子們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政務 外交上 6分 每點3分 主張2分 分析1分 子曰 有教無類 論語 衛(wèi)靈公 孟子曰 教亦多術矣 予不屑之教誨也者 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孟子 告子下 公都子曰 滕更之在門也 若在所禮 而不答 何也 孟子曰 挾貴而問 挾賢而問 挾長而問 挾有勛勞而問 挾故而問 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孟子 盡心上 注 滕更 滕國國君的弟弟 2 孟子 不答 滕更 是否違背孔子 有教無類 的主張 請根據(jù)上面選段簡要分析 4分 1 從孟子 不答 滕更這件事 可以看出求學應抱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 請根據(jù)選段 簡要說明 2分 答 不違背 因為孔子 有教無類 的主張屬于招生原則 指的是招收學生時一視同仁 沒有高下貴賤之分 而孟子 不答 滕更屬于教學方式 是 不教之教 是 因材施教 中的一種 1 求學應謙虛 充滿誠意 孟子曰 天下有道 以道殉身 天下無道 以身殉道 子曰 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 邦有道 貧且賤焉 恥也 邦無道 富且貴焉 恥也 殉 從也 道從身施 翻譯 天下政治清明 就終身行道 天下統(tǒng)治黑暗 就為道獻身 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問題 請對孔孟關于 天下有道 與 天下無道 的態(tài)度進行評析 6分 答案 1 孔子主張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 政治黑暗就歸隱不出 這切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2 孟子主張?zhí)煜抡吻迕?要以道殉身 終身行道 天下黑暗 要以身殉道 寧死不屈 有一種舍生取義的態(tài)度 子曰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孟子曰 仁 人心也 義 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問題 仁義是孔孟的最高人格標準 孔子講 殺身成仁 孟子行 舍生取義 在孔孟看來 怎樣的人可以稱為仁人志士 你是如何理解 行仁義 的 請綜合上述材料 用自己的話回答 找回 順隨 走 答 1 那些有道德 有理想 有抱負 為了仁義道德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就可以稱為仁人志士 2 行仁義就是要奉行仁心 善心 讓仁義成為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 孟子曰 仁 人心也 義 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人有雞犬放 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 上 1 一個人喪失本心叫 把本心找回來就叫 哀哉 指的是 2 孟子的 求放心 和現(xiàn)代人所說的 放心 意義有無差別 孟子的 放心 是指放失本心 求放心 是指要把放失的本心尋找回來 使 心 的官能能發(fā)生正常作用 現(xiàn)代人所說的 放心 指不必擔心 安心之義 與孟子放心之說 意義上不同 意對即可 放心 求放心 放其心而不知求 二 關于君子人格的塑造1 君子不器 孔子認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 不能只像器具一樣 而應 義以為質(zhì) 禮以行之 孫以出之 信以成之 衛(wèi)靈公 也就是說 君子應以道義作為做人的根本 按禮儀來實行 用謙遜來表達它 用忠誠來完成它 否則就談不上君子 2 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yǎng) 曾子認為 君子重視仁德修養(yǎng)還必須注意三方面的規(guī)范 一是 動容貌 斯遠暴慢矣 二是 正顏色 斯近信矣 三是 出辭氣 斯遠鄙倍矣 泰伯 也就是說 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 端正自己的臉色 注意自己的言辭 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 信任 溫和 遜 粗暴 放肆 鄙 粗野 倍同背 背理 3 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君子有九思 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 概括起來有三點 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欲念 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 防止肆無忌憚 三是認真處理 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4 君子要重義避利 追求道義 孔子認為 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他認為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于利 里仁 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憂道不憂貧 衛(wèi)靈公 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 小人懷惠 念念不忘道德 小人念念不忘鄉(xiāng)土 君子關心法制 小人心系恩惠 5 君子不黨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同時還要 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不是簡單的相加 而是一種和諧的共生關系 子曰 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 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 故曰不同 小人所嗜好者同 然各爭利 故曰不和 周 普遍 公共利益 比 私人私利和偏黨 君子團結(jié)但是不搞幫派 小人搞幫派 但是不團結(jié) 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 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 三 關于學習的思想1 學習的態(tài)度 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 樂學 這是關鍵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即真正愛好它的人 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要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述而 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 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 努力學習而不滿足 專心致志 知難而進 孔子曰 士志于道 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里仁 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 真理 要專心致志 不要為世俗所累 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的人 述而 要虛心求教 不恥下問 孔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這說明學無常師 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 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同時 孔子提倡和贊揚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的學習精神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里仁 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2 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 最著名的莫過于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學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為政 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 勇于實踐 他說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另外 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 反對一知半解 淺嘗輒止 3 學習的內(nèi)容 孔子主張學習要博 要廣 不能偏頗 單一 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 這就是 文 行 忠 信 述而 即文化知識 品德修養(yǎng) 忠誠篤厚 堅守信約 4 學習的目的 在于 學以致用 在于實踐 在于 舉一反三 地靈活運用知識 子曰 誦 詩 三百 授之以政 不達 使于四方 不能專對 雖多 亦奚以為 子路 也就是說 熟讀 詩經(jīng) 三百篇 交給他政治任務 卻辦不成 派他出使到外國 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 這樣 雖然書讀得很多 又有什么用處呢 四 關于教育1 關于教育指導思想 孔子主張 有教無類 衛(wèi)靈公 即受教育者不應分貴賤 賢愚 應該機會均等 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 擴大了教育對象 使教育擴及于廣大平民 這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2 關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主張 因材施教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求也退 故進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先進 誘導式的啟發(fā)教育 不要求學生死讀書 而貴在觸類旁通 即所謂 告諸往而知來者 學而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述而 即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時 我不去啟發(fā)他 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 我不去開導他 例舉一個道理而他不能類推出三個道理 我就不再教誨他了 注意循序漸進 即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爾 雖欲從之 末由也已 子罕 這種使學生竭力鉆研 欲罷不能 的情狀 正是對循循善誘啟發(fā)教育的寫照 3 關于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六藝 即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 子所雅言 詩 書 執(zhí)禮 述而 興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 泰伯 不學詩 無以言 不學禮 無以立 季氏 詩 禮 是孔子教學的主要課程 子曰 不學 詩 無以言 季氏 誦 詩 三百 授之以政 子路 詩 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無邪 4 關于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在孔子看來 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 協(xié)調(diào)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 其重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仁義之心的 仕 君子 以為當時的社會服務 這就是他著名的 學而優(yōu)則仕 思想 子張 一 孟子的教育觀念是孔子 有教無類 的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揮 他們都把全民教育當作實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 一方面 主張 設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 滕文公章句上 加強學校教育 另一方面 要求當政者要身體力行 率先垂范 君仁 莫不仁 君義 莫不義 君正 莫不正 離婁章句上 以榜樣的力量 教化百姓 1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百姓 明人倫 以建立一個 人倫明于上 小民親于下 滕文公章句上 的和諧融洽的有人倫秩序的理想社會 孔孟兩位圣賢不僅一生中奔走呼號 吁請所能見到的當政者 以 教民 為先 以行 仁政 為本 而且還大半生在從事教育 招收弟子 開辦私塾 孟子的思想 2 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 都有了很多創(chuàng)新 天地萬物與倫理道德都是教育內(nèi)容 善用環(huán)境 因材施教 對后世的影響極大 對教育方法的改進 亞圣孟子早就在提倡 他很推崇 易子而教 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 當他的得意門生公孫丑詢問有的君子為何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時 孟子回答道 勢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 繼之以怒 繼之以怒 則反夷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 離則不祥莫大焉 離婁章句上 父子之間由于感情深厚 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往往不嚴 對于兒子的一些錯誤和毛病也因為溺愛和驕慣而放任 從而使正確的教育難以為繼 3 學習態(tài)度 專心致志 弈秋 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 其一人專心致志 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 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 非然也 持之以恒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敢疑善疑 盡信 書 則不如無 書 謙虛謹慎 不挾長 不挾貴 不挾兄弟而友 友也者 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挾也 挾貴而問 挾賢而問 挾長而問 挾有勛勞而問 挾故而問 皆所不答也 二 道德倫理1 仁 義 禮 智 孟子把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四種 即仁 義 禮 智 他認為 仁 義 禮 智 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 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 即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孟子認為 仁 義 禮 智四者之中 仁 義最為重要 仁 義的基礎是孝 悌 而孝 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系的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系 封建秩序的穩(wěn)定和天下的統(tǒng)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仁義 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 孟子所說的 仁義 是有階級性的 是建筑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 但是 他反對統(tǒng)治者對庶民的剝削 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zhàn)爭 2 遵禮重孝 孟子繼承和發(fā)揚孔子的孝道理論 他認為 天下事 孝親為大 把 孝親 推演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社會敬老觀念 三 性善論 在孟子思想中 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吾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孟子認為 人的本性與動物本性的不同之處在于人有道德 即人生而具有仁 義 禮 智等道德品質(zhì) 人們都有一種先天向善的能力 即 良知 良能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 其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 無不知愛其親者 及其長也 無不知敬其兄也 親親 仁也 敬長 義也 孟子 盡心上 意思是說 人們無須乎學就會做的 這是他們的良能 無須乎用腦筋思考就知道的 這是他們的良知 兩三歲的孩童 沒有不知道愛他們的父母的 等到長大了 又沒有不知道尊敬其兄長的 親愛父母便是仁 尊敬兄長便是義 為了使人們確信人性本善的結(jié)論 孟子進行了論證 提出人皆有惻隱 羞惡 辭讓 是非四種心向 此四種心向乃是仁 義 禮 智發(fā)生的根源 惻隱之心是仁發(fā)生的根源 羞惡之心是義發(fā)生的根源 辭讓之心是禮發(fā)生的根源 是非之心是智發(fā)生的根源 而四人的四種心向所產(chǎn)生的仁 義 禮 智四種品德是屬于善的品德 因此 人的四種心向是向善之心向 而人之向善之心向是根源于人性的 由此可知 人性當是善的 孟子認為 無惻隱之心 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 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 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 非人也 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 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 公孫丑上 在孟子看來 沒有同情 羞恥 辭讓 是非之心的人 簡直不是個人 人有這種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 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 仁義禮智 非由外鑠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孟子 告子上 仁義禮智這些美德 不是由外面給予或施加的 而是人本身就生而具有的 只不過人們不去想它罷了 性善論 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 不過 孟子以 性善論 為人們修養(yǎng)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jù) 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 四 修養(yǎng)觀念1 理想人格 人皆可為堯舜 善養(yǎng) 浩然之氣 理想的人生典范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2 舍生取義 以 魚 和 熊 為設喻 告訴人們 舍生取義 的道理 3 修身養(yǎng)性 聞過則改 古之君子 過則改之 今之君子 過則順之 古之君子 其過也 如日月之食 民皆見之 及其更也 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 豈徒順之 又從為之辭 作業(yè) 45套131418262728293032 9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無是也 多聞 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 論語 述而 孟子曰 子路 人告之以有過 則喜 禹聞善言 則拜 大舜有大焉 善與人同 舍己從之 樂取于人以為善 孟子 公孫丑上 2010年試題 2 結(jié)合上面選段 談談你對 樂取于人以為善 這句話的看法 3分 我們要謙虛好學 擇善而從 完善自己 還要樂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行善 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意思對即可 與人共同做善事 非??鞓返匚e人的長處來行善 記住 9 閱讀下面 論語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丘也幸 茍有過 人必知之 論語 述而 子曰 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論語 衛(wèi)靈公 子貢曰 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 人皆見之 更也 人皆仰之 論語 子張 1 請簡要概括孔子和子貢對 過 的看法 2分 2 子貢以日食 月食為喻 說明了什么道理 請簡要分析 4分 2011年試題 人應該知錯改錯 人不必回避錯誤 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以日月在運行中出現(xiàn)的日食 月食現(xiàn)象 比喻君子犯錯誤是顯而易見的 暫時的 日食 月食過后 日月光明依舊 君子知錯改錯 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 9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和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質(zhì)勝文則野 文勝質(zhì)則史 文質(zhì)彬彬 然后君子 論語 雍也 孟子曰 君子所以異于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離婁下 在孔子 孟子看來 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君子 如何才能成為君子 請綜合上述材料 用自己的話回答 6分 1 文質(zhì)兼?zhèn)?心存仁禮的人可以稱為 君子 2 要成為君子 就要文質(zhì)兼修 才能達到內(nèi)在本質(zhì)與外在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 不僅要心存仁禮 更要付諸實踐 堅持用仁禮之心去愛人 敬人 9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完成后面問題 子曰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則遠怨矣 論語 衛(wèi)靈公 孟子曰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發(fā) 發(fā)而不中 不怨勝己者 反求諸己而已矣 孟子 公孫丑章句上 注 厚 重 與 薄 相對 1 請概括出兩個選段觀點的共同之處 2分 答 2 兩個選段中 孔子與孟子的話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 請簡述 4分 2013年試題 孔子的話側(cè)重點是 少責備別人 從而避免別人的怨恨 孟子的話側(cè)重點是 如果不如別人 不要怨恨別人 而要從自身尋找原因 都強調(diào)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 或嚴于責己 寬以待人 論語 孟子 中涉及君子人格 人生修養(yǎng) 學習目的 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片段最受命題者青睞 提醒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一 簡答題易誤點分析 二 題型分析 看法一 找不到觀點 容易理解錯誤 看法二 不知如何分析 答案內(nèi)容空乏 不懂回答探究的技巧 看法三 不懂得該怎樣全面的答題 對文段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正確 語言不太懂得組織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一 簡答題易誤點分析 1 觀點概括不到位 用文段內(nèi)容代替觀點 思想等 二 題型分析 2 分析問題 較難與觀點結(jié)合闡述 以翻譯代替分析 3 答題規(guī)范不夠 多語病 缺少 踩分 意識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簡答題 二 簡答題的定義 二 題型分析 說明 要求能夠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并進行分析和概括 考查依據(jù) 考查能力 注 一般不鼓勵考生多層面 多角度思考 也不要求質(zhì)疑 另解 是指針對材料中包含的觀點 看法而設置的 要求考生結(jié)合材料進行簡要的分析 概括和評價的試題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二 題型分析 2 內(nèi)容理解題 1 思想概括題 3 觀點評價題4 孔 孟比較題 簡答題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1 思想概括題 三 應試指津 1 提問方式 以上選段 體現(xiàn)了孔子或孟子的什么思想 概括上面選段的主旨 從以上選段中可以看出孔子 或孟子 什么樣的教育主張 或政治主張等 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 談談孔子 或孟子 認為君子該怎樣修為 或治理國家等 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例一 閱讀下面 論語 選段 回答問題 2009年福建省質(zhì)檢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 第14章 2 請結(jié)合上面選段 聯(lián)系實際 談談你對 飯疏食飲水 曲肱 彎著胳膊 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述而 第16章 這句話所表現(xiàn)的孔子的思想的理解 3分 1 思想概括題 例1 2009 福建省質(zhì)檢 閱讀下面 論語 選段 回答問題 2 結(jié)合上面選段 聯(lián)系實際 談談你對 飯疏食飲水 曲肱 彎著胳膊 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論語 述而 這句話所表現(xiàn)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答案 這句話體現(xiàn)了孔子的 安貧樂道 的思想 孔子極力提倡 安貧樂道 認為君子不應總是為自己的物質(zhì)享受而奔波 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 這在當前還有教育意義 現(xiàn)在物質(zhì)比古人豐富了 但也不能過分追求物質(zhì)享受 表明觀點 闡述分析 聯(lián)系現(xiàn)實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1 思想概括題 三 應試指津 答題技巧 第一步 通讀選段 領悟核心思想 用一句話簡明概括相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孟思想或觀點 主張等 第二步 結(jié)合語段材料 或孔孟主張 進行合理闡述 分析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思想概括題例3淳于髡曰 男女授受不親 禮與 孟子曰 禮也 曰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 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 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 權也 曰 今天下溺矣 夫子之不援 何也 曰 天下溺 援之以道 嫂溺 援之以手 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 離婁上 2 上面文段體現(xiàn)了儒家什么思想 簡要分析孟子的處事方式 1 思想概括題 例3答案 答案 體現(xiàn)了儒家 通權達變 思想 男女授受不親 這是封建禮制的原則 當嫂子溺水而不伸出救援之手 遵守了 男女授受不親 的原則 但禮的另一方面要求 親人遇難而不去救援 是豺狼行為 不符合仁義這個更高的原則 孟子主張做事要講原則 但也應知道變通 原則性與靈活性是相反想成的 表明觀點 闡述分析 處事方式 思想概括題例4孟子曰 羿之教人射 必志于彀 學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 學者亦必以規(guī)矩 孟子 告子上 公孫丑曰 道則高矣 美矣 宜若登天然 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發(fā) 躍如也 中道而立 能者從之 孟子 盡心上 彀 g u 使勁張弓 2 這兩個文段反映了孟子什么樣的教育思想 1 思想概括題 例4答案 答案 孟子認為無論教與學 都不能人為地降低 道 的標準 教者要遵循高標準 嚴格要求學生 學生要遵循老師的教導 嚴格要求自己 講究科學方法 這樣才能成才 表明觀點 闡述分析 文化經(jīng)典閱讀專題1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論語 公孫丑曰 道則高矣 美矣 宜若登天然 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發(fā) 躍如 也 中道而立 能者從之 孟子 注 孳孳 同 孜孜 勤勉 彀率 拉開弓的標準 躍如 躍躍欲試的樣子 1 孟子以 大匠 羿 為例 是要說明什么問題 2分 2 從以上兩個選段看 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樣體現(xiàn) 中道而立 的思想 4分 1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論語 公孫丑曰 道則高矣 美矣 宜若登天然 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發(fā) 躍如 也 中道而立 能者從之 孟子 1 孟子以 大匠 羿 為例 是要說明什么問題 2分 2 從以上兩個選段看 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樣體現(xiàn) 中道而立 的思想 4分 是要說明教學不能降低 道 的標準 中道而立 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 恰到好處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 根據(jù)從學者才智水平的高低傳授相應的知識 這種恰到好處的教育 正是中道的體現(xiàn) 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啟發(fā)到位又不要包辦代替 這種恰到好處的指導也是中道的體現(xiàn)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1 思想概括題 答題技巧小結(jié) 第一步 通讀選段 領悟核心思想 用一句話簡明概括相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孟思想或觀點 主張等 第二步 結(jié)合語段材料 或孔孟主張 進行合理闡述 分析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2 內(nèi)容理解題 三 應試指津 答題模式 第一步 析詞述意 簡要闡明內(nèi)涵 觀點思想 第二步 聯(lián)系孔孟相應的思想主張等加以分析 合理剖析 或扣緊材料進行合理闡述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2 內(nèi)容理解題 三 應試指津 提問方式 結(jié)合選段 請簡要談談你對選段中某句話或某個重要句子的理解 結(jié)合上面選段 閱讀下面選段 請簡要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結(jié)合上面選段 聯(lián)系實際 談談你對 的理解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例7 閱讀下面 論語 選段 回答問題 2 結(jié)合上面選段 閱讀下面選段 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廄焚 子退朝 曰 傷人乎 不問馬 論語 鄉(xiāng)黨 10 17 答案 孔子問人不問馬 是把馬當作財產(chǎn)來對待 說明他重人不重財 有仁愛之心 在選段中 孔子教育學生愛親人和 泛愛眾 是對 仁 的思想的理論要求 而 問人不問馬 則是對 仁 的一次實踐 充分說明他的悲天憫人的仁愛之心 2 內(nèi)容理解題 析意 剖析內(nèi)涵 闡述分析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2 內(nèi)容理解題 2 答題模式小結(jié) 第一步 析詞述意 簡要闡明內(nèi)涵 包涵的觀點思想 第二步 聯(lián)系孔孟相應的思想主張等加以分析 合理剖析 或扣緊材料進行合理闡述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2 內(nèi)容理解題 例8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2 子曰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無是也 多聞 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 論語 述而 7 28 結(jié)合這段話 談談你對 樂取于人以為善 這句話的看法 3分 答案 孟子這句話是希望我們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來養(yǎng)成自己的美德 孔子認為 修養(yǎng)美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 多看 謙虛好學 擇善從之 孟子列舉了子路 禹 舜善于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的事例 贊揚了舜的突出 正是強調(diào)了要樂于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來養(yǎng)成自己的美德 析意 剖析內(nèi)涵 闡述分析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3 觀點評價題 三 應試指津 提問方式 結(jié)合選段 談談你對選段中某句話的看法 結(jié)合上面選段 閱讀下面選段 我們該如何評價材料中所講的觀點 從今天的角度 你是如何評價材料中孔孟的學習觀 政治主張 人格修養(yǎng)等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3 觀點評價題 三 應試指津 答題技巧 第一步 簡要闡述題目中要求評價的某句話 觀點 的含意 并結(jié)合孔孟思想主張 合理闡述 第二步 靈活引用化用選段中能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 簡要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3 觀點評析題 例7 2008年福建卷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 按要求答題 10分 子謂顏淵曰 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惟我與爾有是夫 論語 迷而 孟子曰 得志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 孟子 公孫衍張儀章 答案 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孔子認為 如果自己不被國君任用 就光養(yǎng)晦 安貧樂道 而孟子認為 如果自己不得志 就獨自踐行 守道不屈 意思對即可 闡述分析 表明觀點 2 根據(jù)以上兩段內(nèi)容 簡要談談孔孟二人的處世態(tài)度 4分 3 觀點評析題 例8 2011年福建卷 閱讀下面 論語 選段 回答問題 子曰 丘也幸 茍有過 人必知之 論語 述而 子曰 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論語 衛(wèi)靈公 子貢曰 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 人皆見之 更也 人皆仰之 論語 子張 2 子貢以日食 月食為喻 說明了什么道理 請簡要分析 4分 答案 說明了君子的過錯是掩藏不了的 表明觀點 日月在運行中出現(xiàn)的日食 月食現(xiàn)象 是正常的也是短暫的 子貢認為君子犯錯誤也一樣 是顯而易見的 只要敢于改正 短暫的黑暗之后依然是一片光明 這符合儒家的修身做法 君子不怕做錯事 只要知錯能改 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 闡述分析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3 觀點評價題 答題技巧小結(jié) 第一步 簡要闡述題目中要求評價的某句話 觀點 的含意 并結(jié)合孔孟思想主張 合理闡述 第二步 靈活引用化用選段中能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 簡要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三步 如有聯(lián)系實際等 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 加以自圓其說 文化經(jīng)典閱讀 4 孔 孟比較題 三 應試指津 提問方式 1 根據(jù)上面選段 談談孔孟關于 信 的主要觀點 2 文段體現(xiàn)了孟子什么觀點 與孔子的主張一樣嗎 3 對于學 詩 孔子和孟子的觀點有什么不同 閱讀下面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2012 福建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和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質(zhì)勝文則野 文勝質(zhì)則史 文質(zhì)彬彬 然后君子 論語 雍也 孟子曰 君子所以異于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離婁下 在孔子 孟子看來 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君子 如何才能成為君子 請綜合上述材料 用自已的話回答 6分 典型例題 題目設置 1 結(jié)合二者 談談對文段中 或另選的 某句話的理解2 談儒家思想中的 觀 戰(zhàn)爭觀 交友觀 義利觀 誠信觀 孝悌 仁愛等 3 比較二者的某觀點上的異同點 或 談談二者在某一思想上的共同點 特點 從 論語 孟子 中選觀點近似或相左的文段來結(jié)合著讓考生進行分析 文化經(jīng)典孔孟比較題答題策略 1 確立 交叉點 歸納概括 同向或異向 2 融合文本理解簡要分析 1 找不到結(jié)合點2 結(jié)合點理解錯誤3 不顧結(jié)合只就一方大說特說4 語言表達磕碰多甚至缺乏應有的邏輯 存在的誤點 答題策略 閱讀下面的 論語 孟子 選段 回答問題 6分 子曰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無是也 多聞 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 孟子曰 子路 人告之以有過 則喜 禹聞善言 則拜 大舜有大焉 善與人同 舍己從人 樂取于人以為善 自耕稼 陶 漁以至為帝 無非取于人者 取諸人以為善 是與人為善者也 2 結(jié)合上面選段 談談你對 樂取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