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道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_第1頁
鐵路道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_第2頁
鐵路道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_第3頁
鐵路道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_第4頁
鐵路道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資料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大連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二一二年九月可編輯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預案目 錄1 總則1.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1.3 適用范圍1.4 工作原則2 組織體系及職責2.1 組織體系2.2 市應急指揮部2.3 市應急指揮部職責2.4 成員單位職責2.5 區(qū)市縣應急指揮部及職責3 預防與預警3.1 道口監(jiān)控管理3.2 信息報告3.3 預警行動4 應急響應4.1 分級響應 4.2 應急響應程序4.3 現場處置措施4.4 信息發(fā)布4.5 應急結束5 后期處置5.1 事故調查和評估5.2 總結經驗6 應急保障6.1 通信與信息保障6.2 應急救援隊伍保障6.3 應急專家保障6.4 應急裝備保障7 預案管理7.1 預案演練7.2 預案修訂7.3 預案實施8 附件8.1 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系方式8.2 應急專家名單及聯系方式8.3 事故應急處置措施8.4 危險性分析8.5 組織體系圖8.6 應急處置基本程序流程圖1 總則1.1 編制目的規(guī)范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安全應急管理工作,科學應對鐵路道口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監(jiān)護管理規(guī)定、遼寧省鐵路無人看守道口安全管理辦法和大連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大連市行政區(qū)域內的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1.4 工作原則1.4.1 地方主體原則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遵循地方主體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和鐵路運輸企業(yè)的作用,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1.4.2 分級響應原則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按事故嚴重性、緊急程度和發(fā)展態(tài)勢,實施分級響應,啟動相應級別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1.4.3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鐵路道口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1.4.4 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成立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我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組織我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的預警、響應、結束及善后處置等工作。各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道口委)制定本地區(qū)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預案,并與大連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有機統(tǒng)一。2 組織體系及職責2.1 組織體系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組織體系,由大連市鐵路道口委會員和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組成。成立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鐵路道口重特大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工作。各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依據職責,負責本轄區(qū)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工作,同時要求與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信息互通、資源共享。2.2 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市道口委主任、市安監(jiān)局局長 楊吉奎副總指揮:市道口委副主任、市安監(jiān)局副局長 楊 哲市道口委成員、市公安局副局長 王慶國市道口委成員、市城建局副巡視員 李 季市道口委成員、市交通局副局長 王少成市道口委成員、市農委副主任 谷源蒂 成員:金州新區(qū)管委會副主任 孫 軍保稅區(qū)管委會副主任 李漢國普灣新區(qū)管委會副主任(普蘭店市副市長)劉 劍沙河口區(qū)政府副區(qū)長 譚 軍 甘井子區(qū)政府副區(qū)長 李榮久旅順口區(qū)副區(qū)長 劉寶德瓦房店市政府副市長 馬利民莊河市政府副市長 尚書臣市交通局安全處處長 趙 華市農機監(jiān)所所長 姜 蘭沈陽鐵路局大連公安處副處長 李積強沈陽鐵路局大連公安處交警支隊支隊長 孫立民沈陽鐵路局大連工務段副段長 徐世濤市道口辦主任、市安監(jiān)局監(jiān)管二處處長 于萬發(fā)市安監(jiān)局應急救援辦(事故調度處處長) 陳佩臣2.3 市應急指揮部職責2.3.1 貫徹省、市政府關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規(guī)、條例。2.3.2 定期召開例會,提出修訂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預案。2.3.3 發(fā)生事故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掌握事故現場的態(tài)勢,實施救援工作。2.3.4 指揮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開展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2.4 成員單位職責市安全生產監(jiān)管局:履行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編制全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預案,負責全市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的安全管理及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協調工作,組織全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模擬演練,指導相關區(qū)市縣開展鐵路道口安全管理活動。市公安局:負責事故現場安全警戒、交通管制,做好有關人員撤離、物資疏散及消防等工作,維護應急救援工作現場秩序。市交通局:負責事故現場各種車輛、起重設備等調配及緊急物資運輸工作。市農委:負責對農用機械車輛及駕駛員的管理,參與對農用機械車輛事故的調查與處理。沈陽鐵路局相關部門:做好鐵路內部人員、物資等調撥工作,搶修鐵路設備、設施,盡快恢復鐵路通車;負責事故調查、善后處理工作。2.5 區(qū)市縣應急指揮部職責2.5.1 貫徹省、市政府及省、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關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2.5.2 成立區(qū)市縣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制定相應應急預案。2.5.3 定期召開例會,負責行政區(qū)域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2.5.4 發(fā)生事故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并上報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掌握事故現場的態(tài)勢,及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 預防與預警3.1 道口監(jiān)控管理加強對通行旅客列車的旅順線、金城線繁忙、高危道口的安全管控,在市區(qū)內監(jiān)護道口和通行載人客車的重點監(jiān)護道口,安裝監(jiān)控攝像及交通信號抓拍裝置。市道口辦組織各成員單位每季對重點部位鐵路監(jiān)護道口聯合檢查;區(qū)市縣道口辦對轄區(qū)內鐵路監(jiān)護道口每周進行檢查,發(fā)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3.2 信息報告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第一責任報告人為道口監(jiān)護員。事故發(fā)生后,道口監(jiān)護員立即按應急處置程序進行防護,封鎖線路,并及時上報所在地鐵路道口辦和鐵路公安派出所。道口辦接到較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報告后,立即上報市鐵路道口辦公室。重特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立即上報市委、市政府,同時向省安全生產監(jiān)管局、省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報告,并跟蹤事故進展和變化情況及時補報。報告內容: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姓名、性別、年齡、單位。事故經過、原因分析。事故性質、人傷亡情況。鐵路機車、機動車型號、停車位置、時分等情況。相關設備及財產損失等。采取的應急措施及后續(xù)救援方式報告人的單位、姓名、職務、聯系電話、聯系人、報告事故的具體時間、地點等。3.3 預警行動市道口委按照事故發(fā)生的緊急程度和發(fā)展態(tài)勢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時做出預警。3.3.1 預警分級I級(紅色)預警:預判為特別重大事故及險情。級(橙色)預警:預判為重大事故及險情。 級(黃色)預警:預判為較大事故及險情。 級(藍色)預警:預判為一般事故及險情。3.3.2 預警信息發(fā)布內容包括事故類型、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應采取的措施及發(fā)布機關。3.3.3 預警信息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快捷有效方式發(fā)布,并根據事態(tài)發(fā)展及時更新。3.3.4 預警信息的來源包括上級部門、市有關部門下發(fā)的和鐵路道口監(jiān)護員上報的預警信息。3.3.5 預警信息的發(fā)布、調整和解除,原則上級、級由省道口委簽發(fā),級由市道口委簽發(fā),級由事發(fā)地區(qū)市縣道口委簽發(fā)。4 應急響應4.1 分級響應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分級,按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的嚴重性、緊急程度和發(fā)展態(tài)勢,將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一般(級)四個級別。4.1.1 特別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級)適用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重傷10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社會危害及影響特別嚴重的事故。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4.1.2 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級)適用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1億元以下的事故??瓦\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4.1.3 較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級)適用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受重傷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5000萬元的事故??瓦\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下的。中斷其他干線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下的。4.1.4 一般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級)適用于鐵路道口交通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下,或受重傷1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的事故,造成一定社會影響等。4.2 響應程序4.2.1 先行處置:發(fā)生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后,區(qū)市縣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必要時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協調應急組織成員單位及時進行應急救援準備和現場應急救援。4.2.2 制定方案:根據現場情況和事故級別制定現場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救援。4.2.3 部門聯動:根據事故級別與性質,安監(jiān)局、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農委等成員單位及沈陽鐵路局大連公安處、大連工務段等相關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各盡其職,有序做好各項應急救援工作。4.2.4 應急救援超出能力時,要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4.3 現場處置措施發(fā)生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后,按照事故類型,根據相應級別做出應急反應。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級道口委及時通知各相關部門,組織應急搶險隊伍,做好應急救援處理所需人員和物資準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4.3.1 發(fā)生一般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啟動級應急響應。由事發(fā)地區(qū)市縣道口委組織實施應急救援任務,同時向市道口委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4.3.2 發(fā)生較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級應急響應。市道口委組織實施應急救援任務,同時向市委、市政府、省道口委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4.3.3 發(fā)生特別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啟動級應急響應;發(fā)生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啟動級應急響應。級、級應急響應由國務院、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啟動。級應急響應也可由省道口委啟動。4.4 信息發(fā)布4.4.1 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請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發(fā)生后,道口監(jiān)護員、鐵路運輸企業(yè)工作人員應當立即上報事故所在地區(qū)市縣政府道口辦、鐵路管理機構、公安機關。事發(fā)地縣級以上政府或者鐵路運輸企業(yè)應當根據事故等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必要時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向應急救援相關部門(單位)、應急救援隊伍發(fā)布具體救援請求,4.4.2 信息發(fā)布內容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道口名稱(線名、公里、米);發(fā)生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人員傷亡情況,機車車輛、線路設施、道路車輛的損壞情況及對鐵路運輸的影響情況;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fā)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具體應急救援請求。4.5 應急結束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遵循“誰啟動、誰結束”的原則,經有關領導批準,事故應急程序終結(必要時發(fā)布公告),轉入正常工作。5 后期處置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在應急指揮部的指揮下,各相關職能部門要依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5.1 調查和評估特別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重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省道口委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較大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由市鐵路管理機構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一般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由事發(fā)地鐵路管理機構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事故調查組由有關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安監(jiān)部門、監(jiān)察機關等單位派人組成,并應當邀請人民檢察院派人參加。事故調查組認為必要時,可以聘請有關專家參與事故調查。事故調查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開展事故調查,并在下列調查期限內向組織事故調查的機關或者鐵路管理機構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別重大事故的調查期限為60日;重大事故的調查期限為30日;較大事故的調查期限為20日;一般事故的調查期限為10日。市道口委在市政府和省道口委的指導下,對較大、重大、特大事故造成的社會影響、事故損失等進行評估。需要委托具有國家規(guī)定資質的有關機構進行技術鑒定或者對鐵路設備、設施及其他財產損失狀況以及直接經濟損失進行評估。5.2 總結經驗5.2.1 結案后,由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鐵路辦事處、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農發(fā)局等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針對事故的環(huán)境、起因等因素,詳細分析事故的原因,認真總結事故經驗教訓,提出明確整改措施,并通報各區(qū)市縣道口委。5.2.2 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fā)生。5.2.3 事故的處理情況,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當有組織事故調查的機關或者鐵路管理機構向社會公布。6 應急保障6.1 通信與信息保障市道口委建立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網絡系統(tǒng)和信息報告系統(tǒng);完善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數據庫;保證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6.2 應急救援隊伍保障市道口委按照有關規(guī)定配備應急救援人員、裝備,建立和完善專業(yè)救援隊伍。6.3 應急專家保障市道口委成立應急專家組,為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6.4 應急裝備保障市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可征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設備和其他物資,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支持、配合救援工作。鐵路道口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公安、交通、鐵路部門應及時對事故現場或周邊地區(qū)實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據需要和可能組織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輸送群眾,進行救援,盡快恢復公路、鐵路良好狀態(tài)。7 預案管理7.1 預案演練各區(qū)市縣道口委辦公室,每年定期組織道口委成員單位相關人員,開展一次監(jiān)護道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落實道口事故應急責任制,確保鐵路道口安全應急工作有章可循、周密細致、常備不懈。7.2 預案修訂本預案由大連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修定,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章的修改及變化情況,及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7.3 預案實施7.3.1 本預案由大連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7.3.2 本預案自2012年月日起施行,原大連市鐵路道口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大鐵安發(fā)200755號)同時作廢。8 附件8.1 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系方式大連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 辦公室 83722832大連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 應急救援辦 83722991大連市公安局 交通警察支隊 88058826大連市交通局 安全處 84310946大連市農委 農機監(jiān)理所 82473216沈陽鐵路局 道口辦 024-620245258.2 應急專家名單、應急救援隊伍及聯系方式8.2.1 應急專家名單及聯系方式大連市鐵路道口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主任 于萬發(fā) 聯系電話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副處長 劉專聯系電話連市交通局安全處 處長 趙華聯系電話大連市農委農機監(jiān)理所 副所長 王福奎聯系電話陽鐵路局道口辦 主任 付大光聯系電話沈陽鐵路局大連安全監(jiān)察室 副主任 衣月清聯系電話沈陽鐵路局大連工務段 付段長 徐世濤聯系電話:151411896968 沈陽鐵路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支隊長 孫立民聯系電話:131300391068.2.2 應急救援隊伍及聯系方式沈陽鐵路局 大連工務段 副段長 徐世濤聯系電話沈陽鐵路局 交通警察支隊 支隊長 孫立民聯系電話地駐軍、武裝警察部隊。8.3 應急處置措施8.3.1 車輛一旦在鐵路道口發(fā)生碰撞、切軸、熄火等危及行車安全而又無法立即排除時,要立即發(fā)出警報信號,關閉欄木,用電話、對講機通知臨近車站、相鄰鐵路道口或機車司機,并在故障地點設好停車信號。8.3.2 汽車搶越鐵路道口,造成火車與汽車或其它機動車輛相撞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列車司機應立即停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對無法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臨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進行處置。8.3.3 事故發(fā)生后,鐵路管理機構、事發(fā)地縣級以上政府道口委辦公室或者鐵路運輸企業(yè)應當根據事故等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必要時,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8.3.4 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應急工作的實際需要,可以借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設施、設備和其他物資。借用單位使用完畢應當及時歸還,并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8.3.5 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者需要緊急轉移、安置鐵路旅客和沿線居民的,事發(fā)地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及時組織開展救治和轉移、安置工作。8.3.6 國務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