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六、七單元教案第六單元:測量課題教室有多長(第1 課時)總課時 1 教學目標1 、學會用一個物體作為標準測量另一個物體的長度。2 、掌握用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并會正確進行測量重點難點用指定物體作標準測量另一物體的長度。教學準備米尺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課題師:過節(jié)時,老師先買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長,你們能幫老師測量一下嗎?(引出課題:教室有多長)二、實踐活動活動一:測量教室的長度1、怎樣量教室的長度?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活動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們小組選擇什么測量工具,再實際測量, 最后把所選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jié)果填在書上的表格里。3、組
2、織學生討論:在測量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的?教師歸納:用一個工具可以測量出教師有多長,但是大家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是怎么回事?活動二:用易拉罐擺一擺,看誰擺的高1、教室提出活動規(guī)則?一個接著一個往上擺,不能到,30 秒時間,誰擺的最高,誰獲勝。2、找 2 個小組到前面擺,其他小組當裁判3、各組學生都擺一擺,說一說?;顒尤赫f一說那根木條長?1、淘氣和笑笑分別用回形針測量兩根木條的長。說一說誰的木條長2、討論, 誰說的對教師歸納雖然都是3 個,但是由于回形針的長短不同,回形針長的,木條肯定長。活動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約是自己的幾個頭長?1、觀察、估計兒童身高大約是自己的幾個頭長。2、觀察、估計
3、同伴和老師的身高大約是他們自己的幾個頭長?3、通過觀察、估計,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三、回顧小結(jié)今天我們開展了什么數(shù)學活動,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課題課桌有多長(第1 課時)總課時2教學目標 1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3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重點難點重點: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難點: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課件演示: 動物學校新買來一些課桌,小白兔回家后
4、高興地告訴了媽媽,兔媽媽問:“你們買的課桌有多長呀?”小白兔搖搖頭說: “我可不知道。 ”第二天, 他就去問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說: “這還不簡單。 ”說完,就一一地量了起來?同學們,如果小白兔去問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呢?(反思此環(huán)節(jié)沒有采用書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級學生更為喜歡的小動物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愿望。)二、合作交流,認識厘米1說一說(1) 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2) 學生匯報。(學生可能會說: 6 枝鉛筆長、 3 個文具盒長、 4 長?)(3) 討論: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樣的,為什
5、么你們說的數(shù)卻不同?要使量得的結(jié)果一樣,怎么辦?師:看來, 統(tǒng)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呢?2找一找(1) 認識刻度尺觀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學生匯報,并試著說一說尺子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補充。(2) 認識 1 厘米認識 1 厘米。師:從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用字母怎樣表示?(學生試說,教師糾正。)師: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 厘米?(同桌互說。)體會 1 厘米的實際長度。a用尺子上的1 厘米比一比,圖釘大約有多長?并說說你的方法。(強調(diào):把尺子的0 刻度對準圖釘?shù)囊欢?,看圖釘?shù)牧硪欢藢χ?/p>
6、數(shù)最接近幾,圖釘?shù)拈L度大約就是幾厘米。)b 用手勢表示1 厘米的長度。(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地抽出圖釘,指肚之間的縫隙大約就是1厘米。 )練一練。a判斷:夠1 厘米嗎?(如:鉛筆盒、書、本等的厚度。)b 找一找:什么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 厘米?(3) 認識幾厘米數(shù)一數(shù):從0 刻度到 2 刻度之間有幾個1 厘米,是幾厘米?從3 刻度到 7 刻度是幾厘米?打手勢: 4 厘米大約有多長?7 厘米大約有多長?10 厘米大約有多長? (同桌互評。)三、動手操作,深化新知1估計大約是幾厘米?(如:書的厚度,小棒、鉛筆的長度等。)2請幾名同學分別量出這幾種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并注意測量的方
7、法。3第 14 頁量一量,第15 頁 1, 2, 3 題。四、概括總結(jié),拓展延伸師:如果以厘米為單位去量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去量特別遠的距離,你們覺得方便嗎?因此, 我們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長的距離用厘米作單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們還要學習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課題 1 米有多長(第1 課時)總課時3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長度觀念2根據(jù) 1 厘米和 1 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 米 100 厘米”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重點難點重點:掌握1 米的實際長度難點: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
8、度教學準備投影片、1 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 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 厘米大約有多長?二、新授1認識米導入談話: 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 厘米的刻度尺)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jié)果告訴大家。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3) 學生
9、提問題(如 a :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 ”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 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 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 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 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 2)再次體驗
10、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 米,看看你的身高比 1 米高出多少?( 3)以小 位,量出1 米, 2 米 大家看3教學厘米和米之 的關(guān)系( 1)初步 疑 :上 我 學 了厘米的 ,同學 用兩個手指比一下,在黑板上 1 米 的 段的上面畫出 1 厘米1 厘米有多 呢?教 : 1 米有多 呢?同學 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 有什么關(guān)系呢?( 2)教 出示一把木制米尺, 是一把米尺,它的 度正好是數(shù), 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 厘米、 20 厘米、 30 厘米、?、1 米我 一起來數(shù)一100 厘米( 3) 同學 看看自己的卷尺,1 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 厘米呢?( 4 )
11、教 在黑板 1 米 的 段上, 以 10 厘米 位, 分成 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 : 1 米 100 厘米)10 份,再次 : 來 ,(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 尺子要拉直, 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三、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 _米 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 4 個人用 1 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 (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四、歸納質(zhì)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課題練習四(第1 課時
12、)總課時4教學目標鞏固厘米和米的認識,它們之間的進率以及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重點難點鞏固厘米和米的認識,它們之間的進率以及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準備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針,準備一條長十幾厘米的紙條。教學過程第一題完成課本圖中文具的長,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鉛筆的長度。注意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適當復習。第二題填上合適的單位第三題量一量,填一填第四題是實際測量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實際的測量需要選擇該用什么工具。第五題先估測再實測,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的觀念。第六題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課題分物游戲(第1 課時)總課時1教學目標1 、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 、“試一試”的活動,體會在分的過
13、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著重理解“平均分”,為學習除法打下基礎(chǔ)。2、注重學生進行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3、經(jīng)歷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多種分法的操作過程。教學準備課件、每人20 個圓片或者小棒。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shè)1談話: 一天, 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倆人合作摘了8 個桃子, 回來后,開始分桃子。2.板書課題二、問題探究1.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8 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幾個好呢?(猴哥哥吃幾個?猴弟弟吃幾個?)2.磁性黑板并貼上8 個桃子圖片。師聽匯報后根據(jù)學生說的板書:3.評價:同學們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們分東西時常會碰到分得一樣多和不一樣多的事物。剛才分的這幾種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公平呢?板書:同樣多4.請學生分小棒,老師巡視,指導。5.出示“小貓分魚” ,要求分得同樣多,6.出示小狗分骨頭,老師相機指導,平均分= 分的同樣多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時保安合同范本
- 人才引進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西藏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模擬考試題目答案
- 專業(yè)購銷合同范本
- 個人雇傭老師合同范本
- 加工木料供貨合同范本
- 辦公區(qū)花卉租賃合同范本
- 冰淇淋原材料采購合同范本
- 儀器外借合同范本
- 公交駕校培訓合同范本
- 骶髂關(guān)節(jié)損傷郭倩課件
- 內(nèi)科學疾病概要-支氣管擴張課件
- 2024年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電商直播》 課件 項目一 走入電商直播
- 《中國宮腔鏡診斷與手術(shù)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解讀課件
- 中藥學電子版教材
- GB/T 9535-1998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設(shè)計鑒定和定型
- 在生產(chǎn)過程中物料流轉(zhuǎn)交接管理規(guī)定(清風出品)
- 第1章操作系統(tǒng)引論
- 復旦校內(nèi)辦事指南
- 建筑公司項目部績效考核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