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類生藥ppt課件_第1頁
全草類生藥ppt課件_第2頁
全草類生藥ppt課件_第3頁
全草類生藥ppt課件_第4頁
全草類生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要求】 、掌握麻黃、槲寄生、荊芥、薄荷、青蒿的來源、性狀特征。 2、熟悉其顯微特征、化學成分、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3、了解其采收加工、主產(chǎn)地、藥理作用、功效,第十三章全草類生藥,1)草本: 帶根全草:金錢草 地上部分(多數(shù)):地上莖葉: 帶花和果:荊芥 草質(zhì)莖: (2)木本:小灌木草質(zhì)莖的枝梢:麻黃,第一節(jié) 概 述,性狀鑒別,全草類生藥的觀察,應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分別觀察; 1.形狀:莖通常呈圓柱形或方柱形,如薄荷。 2.顏色:新鮮的莖通常是綠色的,但也有帶紫色或其他顏色的,如荊芥莖表面紫紅色。 3.表面:有的光滑無毛,有的被毛,有的有棱線和溝紋。 4.橫切面:通常是

2、草質(zhì)莖,木質(zhì)部不發(fā)達。髓部通常疏松,有的形成空洞,顯微鑒別,表皮: 皮層: 維管柱鞘: 維管束: 髓,麻黃,1. 來源,9-10月份采割綠色的草質(zhì)莖,曬干。曝曬發(fā)黃,受霜變紅,藥效受影響,2. 采制,麻黃科植物 草麻黃Ephedra sinica、 木賊麻黃E. equisetina及 中麻黃E. intermedia的草質(zhì)莖,中麻黃原植物,3. 性狀鑒別,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綠色,有細縱脊線,一)草麻黃,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26 cm,節(jié)上有膜質(zhì)鱗葉,裂片2枚,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髓部紅棕色,氣微香, 味澀、微苦,多分枝,節(jié)間較長(26 cm,二)中麻黃,膜質(zhì)鱗葉裂片3枚,

3、較多分枝,節(jié)間較短(1.53 cm,三)木賊麻黃,膜質(zhì)鱗葉裂片2枚,麻黃飲片,商品麻黃,4. 顯微鑒別,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zhì)層,一)莖橫切面,皮層有纖維束散在,兩棱線間有下陷氣孔,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木質(zhì)部呈三角形,髓部薄壁細胞含棕色塊狀物,偶見環(huán)髓纖維,草麻黃橫切面簡圖,棱線處有非木化的下皮纖維束,中麻黃橫切面簡圖,木賊麻黃橫切面簡圖,表皮細胞長方形,二)粉末,氣孔保衛(wèi)細胞側(cè)面 觀呈啞鈴形或電話聽筒形,角質(zhì)層碎片,嵌晶纖維,棕色塊狀物,麻黃粉末圖,幾種麻黃的區(qū)別: 草 木 中 分枝 少 多 多 直徑 1-2mm 1-1.5mm 1.5-3mm 節(jié)間長短 2-6cm 1-3cm 2-6cm 表

4、面縱棱 細而淺 細而淺 細而淺 鱗葉 2裂,先端反 2裂, 3裂, 曲,銳形 短形 鈍形 先端銳尖 種子 2粒 1粒 3粒,5. 成分,生物堿: 麻黃堿和偽麻黃堿,麻黃堿為主要有效成分,R1 R2 R1 R2 l-麻黃堿 CH3 H d-偽麻黃堿 CH3 H l-N-甲基麻黃堿 CH3 CH3 d-N-甲基偽麻黃堿 CH3 CH3 l-去甲麻黃堿 H H d-去甲偽麻黃堿 H H,理化鑒別,1.粉末行微量升華,可見微細狀或顆粒狀無色晶體。 2.取麻黃的酸水浸出液2ml,分別置于兩個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劑1滴,立即生成黃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汞鉀試劑1滴,不產(chǎn)生沉淀(檢查生物堿類,3. 薄層層

5、析 展開劑: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20:50.5)。 顯色:噴茚三酮試液,在相同位置有紅色色斑,1-3麻黃 4麻黃鹽酸堿,1.擬腎上腺素作用: 2.平喘與止咳祛痰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利尿作用: 5.解熱與發(fā)汗作用,味辛、苦,性溫;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咳喘,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制麻黃可潤肺止咳。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藥 理 作 用,功 效,植物形態(tài) 產(chǎn)地 性狀 顯微特征 化學成分 理化鑒別 藥理功效 附注 習題,薄荷 Herba Menthae,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chǎn)于江蘇、安

6、徽等地(稱“蘇薄荷”,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氣,莖方形。葉對生,卵形或長圓形,兩面有疏柔毛及黃色腺鱗,邊緣具細鋸齒 。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2強雄蕊;小堅果長卵圓形,輪傘花序: 花無梗,數(shù)層對生,輪傘花序,植物形態(tài),莖呈方柱形,有時對生分枝;表面黃棕色或帶紫色,有明顯的節(jié);質(zhì)脆,斷面白色,中空。葉卷曲皺縮,長圓形或卵形,有凹點狀腺鱗。莖上部腋生輪傘花序,花冠多數(shù)存在,淡紫色。葉揉搓時有特異清涼的香氣;味辛涼,性狀,莖橫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數(shù)列,四棱角處由厚角細胞組成。內(nèi)皮層明顯,凱氏點清晰可見。韌皮部狹,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在四棱處發(fā)達。髓薄壁細胞大,中心常有空洞

7、,皮層,內(nèi)皮層,韌皮部,木質(zhì)部,形成層,橙皮甙結(jié)晶,表皮,厚角組織,髓,顯微特征,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稍小,具氣孔(直軸式);上下表皮有多數(shù)凹陷,內(nèi)有大型特異的腺鱗。葉肉柵欄組織12列細胞,海綿組織45列,葉肉細胞含橙皮甙結(jié)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和木質(zhì)部外側(cè)有厚角組織,上表皮,腺鱗,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下表皮,韌皮部,木質(zhì)部,厚角組織,腺鱗,葉橫切面,莖橫切面,葉粉末,1腺鱗頭部頂面觀呈圓形,側(cè)面觀扁球形,68細胞; 柄極短,單細胞。2非腺毛完整者18細胞,稍彎曲,疣狀突起較細密。3葉片下表皮細胞壁彎曲,含橙皮甙結(jié)晶;氣孔直軸式。4莖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

8、葉粉末:淡黃綠色,葉表面觀,藥材薄荷葉表面觀(非腺毛,藥材薄荷葉表面觀(腺鱗,藥材薄荷葉表面觀(小腺毛和氣孔,含揮發(fā)油(薄荷油),油中含l-薄荷醇 (薄荷腦l-methol),l-薄荷酮(l-menthone)等,化學成分,薄荷 薄荷 薄荷 薄荷腦,理化鑒別,1.粉末行微量升華,所得油狀物鏡檢,有針簇狀薄荷醇結(jié)晶析出;加濃硫酸2滴及香莢蘭醛結(jié)晶少許,顯橙黃色,再加蒸餾水1滴,變紫紅色,2. 薄層層析 展開劑:苯:丙酮(91)。 顯色:噴5%香草醛硫酸試液,薄荷醇顯玫瑰色,供試液在相同位置有相同色斑,1.抗病毒抗菌作用:煎劑抗病毒、抗菌。 2.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能刺激皮膚和粘膜的神經(jīng)末梢冷覺感受

9、器,并使局部微血管收縮,局部充血,感覺神經(jīng)麻痹而產(chǎn)生清涼感及止痛、止癢。局部應用有消炎止痛作用。 3.解熱作用:內(nèi)服小量薄荷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并促進汗腺分泌。 4.健胃、解痙、利膽作用:薄荷油油健胃作用;薄荷醇、薄荷酮有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和利膽作用。、 另外,薄荷還有祛痰、抗炎等作用,味辛,性涼;疏散風熱、清頭目、透疹。 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肋脹滿,藥 理 作 用,功效,1.薄荷油為薄荷的新鮮莖和葉經(jīng)水蒸汽蒸餾,再冷凍,部分 脫腦加工得到的揮發(fā)油(亦稱薄荷白油)。為無色或淡黃色 的澄清液體;有特殊清涼香氣,味初辛,后涼。

10、存放日久 漸變深。與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本品為芳香藥、 調(diào)味藥及驅(qū)風藥。 2.薄荷腦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種飽和的環(huán)狀醇。為無色針狀 或棱柱狀結(jié)晶或白色結(jié)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異香氣,味 初灼熱后清涼;本品功效同薄荷油。 3.綠薄荷Mentha spicata L. 又名留蘭香,原產(chǎn)歐洲,我國 大量栽培,所含揮發(fā)油的主成分為藏茴香酮(carvone), 不含薄荷醇,油香氣悅?cè)?,多用于牙膏與食品工業(yè),附注,槲寄生(Herb Visci,來源】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帶葉莖枝。 【采收】冬季采收,性狀】 槲寄生

11、莖枝呈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310mm,節(jié)部膨大,粗為1.5cm,有紫黑色環(huán)紋,常25叉狀分枝,易由節(jié)處斷落,節(jié)間長29,表面黃綠色、黃棕色或金黃色,有不規(guī)則縱斜皺紋,葉對生于枝梢,易脫落,無柄,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7cm,寬0.51.5cm,先端鈍圓,基部稧形,全緣,表面金黃色至黃綠色,多橫皺紋,主脈5出,中間3條明顯,革質(zhì),漿果有時存在,球形,皺縮。本品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黃色,較疏松,形成層不明顯,木部色較淺,有放射狀紋理,射線類白色。髓小,粗莖的髓往往偏向一邊。無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顯微】橫切面 表皮細胞:1列,外被黃綠色厚角質(zhì)層。 皮層:較寬1030列細

12、胞。 中柱鞘:為纖維群,老莖有石細胞。 韌皮部:窄,有裂隙。 形成層:不明顯。 木質(zhì)部:射線中散有顯微,導管周圍纖維較多,有時有異型細胞。 髓部:明顯,偏向一側(cè),含簇晶,少量的方晶。 粉末:表皮細胞纖維束異形細胞簇晶石細胞。 【成分】槲皮素,黃槲寄生苷等黃酮化合物,桑寄生(Herb Taxilli,來源】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帶葉莖枝。 【采收】冬季采收,性狀】桑莖枝呈圓柱形,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shù)細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質(zhì)堅硬,斷面不整齊,皮部紅棕色,木部色較淺。葉多卷曲,具短柄;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橢圓形,表面黃褐色,先端鈍圓,基部圓形

13、或?qū)捫ㄐ?,全緣;革質(zhì)。氣微,味澀,金錢草(Herba Lysimachiae,來源為報春花科(primulaceae)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新鮮或干燥全草,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省,長江流域及山西、陜西、云南、貴州等地亦產(chǎn)。 采收夏秋二季采收,去雜質(zhì),曬干,性狀 干燥品為干燥皺縮的全草,常纏結(jié)成團。 莖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縱皺紋,扭曲。 葉對生,全緣,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一條背面突起。葉柄比葉片略長或等長,葉片用水浸后透視可見黑色或棕褐色條紋。 花柄長與葉端平齊,單生于葉腋,花黃色,蒴果球形。 質(zhì)易碎。 氣微,味淡,顯微 莖根

14、切面 表皮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有時可見腺毛,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 栓內(nèi)層寬廣,細胞中有的含紅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圍分泌細胞510個,內(nèi)含紅棕色塊狀分泌物;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壁微木化。 韌皮部狹窄。 木質(zhì)部連接成環(huán)。 髓常成空腔。 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成分含酸性成分,甾酸,黃酮類等,附注 1.聚花過路黃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四川名“風寒草”?;ㄒ干喽渚凵谥Χ?,成密集狀,莖、葉均被白毛,葉片主側(cè)脈均明顯,葉片具紅色或黑色顆粒狀腺點,廣蒮香(Herba Pogostemonis,來源為唇形科(Labiate)植物廣蒮香(Pogost

15、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按產(chǎn)地可分為石牌廣蒮香和海南廣蒮香,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廣東的石牌,海南、臺灣、廣西、云南等省有栽培。 采收夏秋枝葉茂盛時采收,日曬夜悶,反復至干,性狀 全長約3060cm,多分枝。 嫩莖略呈方柱形,枝條稍曲折,直徑0.20.7cm,表面被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有髓。老莖近圓柱形,直徑11.3cm,被灰褐色栓皮。質(zhì)地堅實,不易折斷,葉對生,下部常脫落。葉片皺縮成團,展平后呈卵形或橢圓形。長49cm,寬37cm ,尖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近心形,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兩面均被茸毛,葉柄細,長25cm。 香氣特異,味微苦,石牌廣蒮香:枝條較瘦小

16、,表面較皺縮,節(jié)間較短,37cm。葉痕較大而突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縱皺較深,斷面漸成類圓形,葉片較小面厚,暗綠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廣蒮香:枝條較粗壯,表面較平坦,節(jié)間較長513cm,葉痕較小,不明顯凸出,枝條近下部才有柱皮,皺縮較淺,斷面呈鈍方形,葉片較大而薄,淺棕褐色或淺黃棕色,顯微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1列,排列不整齊,具非腺毛,由15個細胞組成,腺毛單細胞頭,柄短,12個細胞。 木栓層:35列木栓化細胞。 皮層:外側(cè)有厚角組織,由410列細胞組成,內(nèi)層為薄壁細胞,有大型細胞間隙,內(nèi)有間隙腺毛,單頭單柄。 中柱鞘: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 維管束:韌皮部:狹窄;木質(zhì)部:四角處較發(fā)達,由導管,木薄

17、壁細胞及木纖維組成,均木化。 髓:薄壁細胞微木化,含草酸鈣針晶及片晶,稀有淀粉粒,粉末:黃褐色。 氣孔:直軸式 非腺毛:16細胞,壁具刺狀突起。 腺鱗:由8個細胞組成。 間隙腺毛:含黃色或黃綠色揮發(fā)油。(綿馬貫眾:含棕色分泌物) 腺毛:頭部2細胞,基部13細胞,甚短。 草酸鈣針晶:細小,散于葉肉組織中,成分全體含揮發(fā)油。油中含有百秋里醇及具抗真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廣藿香酮,廣藿香酮以石牌廣藿香含量較高。 理化提取揮發(fā)油(水蒸汽蒸餾法),進行以下試驗: (1) 揮發(fā)油1滴氯仿0.5ml含5%溴的CHCl3液數(shù)滴石牌廣蒮香:先褪色,繼顯綠色;海南廣蒮香:先褪色,繼顯紫色。 (2) 揮發(fā)油0.5ml苯5

18、ml0.5%Cu(AC)2溶液1ml,混合靜置分取苯層。苯層溶液點于載玻片上,待苯揮發(fā),顯微鏡觀察,石牌廣蒮香:眾多灰色針狀結(jié)晶;海南廣蒮香:少量灰蘭色針晶和綠色無定形物。 (3) TCL檢查廣蒮香酮,附注 藿香(Herba Agastachis)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ay)O.Ktee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狀莖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30-90cm,直徑0.3-1cm,表面綠色或黃綠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葉片較薄,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卵形。兩面綠色,邊緣有鈍鋸齒。有時枝端尚留花序,宿萼筒狀。內(nèi)藏4枚小

19、堅果。氣香特異,味淡微涼,荊 芥 HERBA SCHIZONEPETAE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莖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葉片35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花冠多已脫落,宿萼鐘形,頂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小堅果4,矩圓狀三棱形,棕黑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本品粉末黃棕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1.宿萼表皮細胞 垂周壁深波狀彎曲。2.腺鱗 頭部8細胞,直徑96112m,柄單細胞,棕黃色。3

20、.小腺毛 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4.非腺毛 16細胞,大多具壁疣。5.外果皮細胞 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偏光鏡下呈暗橙黃色。6.內(nèi)果皮石細胞 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偏光鏡下呈亮黃白色。7.纖維 直徑1443m,壁平直或微波狀。偏光鏡下呈亮黃白色間淡粉色,化學成分:揮發(fā)油 功能與主治 解表散風、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穿心蓮 Herba Andrographis,來源】為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產(chǎn)地】主要栽培于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qū)?,F(xiàn)云南

21、、四川、江西、江蘇等省也有栽培。 【采收】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性狀】 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 全體綠色。 節(jié)稍膨大。 質(zhì)脆,易折斷。 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開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波狀;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光滑。 氣微,味極苦,顯微】葉橫切面: 表皮為一層薄壁細胞。上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均含有圓形、長橢圓形或棒狀鐘乳體的晶細胞;并有腺鱗,有的可見非腺毛。 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貫穿于主脈上方;海綿細胞45列,排列疏松。 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

22、質(zhì)部上方薄壁組織內(nèi)亦有晶細胞,葉粉末:鮮綠色。 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細胞,內(nèi)含大型螺狀鐘乳體,直徑3267m,較大端有臍樣點痕,層紋波狀。 氣孔:直軸式,副衛(wèi)細胞大小懸殊,少數(shù)為不定式。 腺鱗:頭部扁球形,4、6或8細胞,直徑2733m,柄僅3m。 非腺毛:圓錐形,13細胞,長至144m,先端鈍圓,基部直徑至40m,具角質(zhì)線紋,成分】全草含大量苦味素,為二萜內(nèi)酯類化合物:主要為穿心蓮內(nèi)酯、新穿心蓮內(nèi)酯、去氧穿心蓮內(nèi)酯等成分,理化】利用TLC法鑒別脫水穿心蓮內(nèi)酯、穿心蓮內(nèi)酯。 【浸出物】按熱浸法測定,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不得少于8.0%。 【含量】薄層掃描法測定,本品含脫水穿心蓮內(nèi)酯和穿心蓮

23、內(nèi)酯的總量不得少于0.80,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產(chǎn)地分布全國各地。 采收夏秋花盛開時采收地上部分,除去老莖,陰干,性狀 莖呈圓柱形,上部多分枝,長3080cm,直徑0.2-0.6cm。 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有縱棱線。 質(zhì)略硬,易折斷,折斷面黃白色,中部有髓。 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展開后為3回羽狀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 頭狀花序極多數(shù),球形,直徑1.52mm。 香氣特異,味微苦,有清涼感,顯微葉表面制片 表皮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

24、,垂周壁波狀彎曲,脈脊上的表皮細胞為窄長方形。 氣孔不定式。 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柄37個細胞組成,多為45個,兩臂不等長,臂細胞長240486816m。 腺毛呈橢圓形(鞋底狀),兩個半圓形分泌細胞的排列方向一般與最終裂片的中脈平行,通過最終裂片的中脈橫切面: 表皮細胞一列,長圓形,排列緊密,可見有氣孔、丁字毛及腺毛。 等面葉。 上表面柵欄組織通過中脈,下面不過中脈。 維管束位于中心,外韌型,成分含有揮發(fā)油及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Arteannuin, Qinhaosu, C15H22O5)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Qinhaosu ,)等,為新型倍半萜內(nèi)酯,另含香豆素類化合物等。 理化

25、TLC檢查青蒿素,附注青蒿為同科植物邪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全草。 葉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矩圓形條形,二次裂片條形,兩面無毛,頭狀花序直徑5mm(較大)。 顯微丁字臂較短,長93186300m。柄多為23個細胞,腺毛稀疏,石斛(Herba Dendrobii,來源木品為蘭科(Orchidaceae)植物環(huán)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黃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鐵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t Lindl.或金釵石斛D. nobile Lindl.的新鮮或干燥莖,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廣西、貴州、廣東、云南等省區(qū)。 采收全年均可采收。鮮用者去泥沙及根;干用者用開水略燙或烘軟,再邊搓邊烘曬,至葉鞘搓凈,干燥,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須根后,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干,習稱“耳環(huán)石斛,性狀 1.鮮石斛:原植物多為金釵石斛,莖扁圓柱形,常數(shù)條成束,長3045cm,直徑0.41.2cm。表面光滑或有縱皺紋,多節(jié),節(jié)上有膜狀葉鞘,葉片有時殘存,肉質(zhì),多汁,易折斷,斷面綠色,平坦,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帶粘性,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