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語文聽課記錄_第1頁
(完整)高中語文聽課記錄_第2頁
(完整)高中語文聽課記錄_第3頁
(完整)高中語文聽課記錄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項鏈授課人:xxx導語:有沒有夢想。馬蒂爾德也有夢想。感受馬蒂爾德的悲喜人生。1、展示自學中的收獲。(按組:學案設計有字音字形填空 +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詞積累。生2線索。生3、4主旨時諷刺。生5樂觀任勞任怨生6勞動者的偉大。生7情節(jié):需借用丟找賠識。教師歸類:情節(jié)人物主題。)2、教師追問:最欣賞的情節(jié)。讀文本,說明原因。借項鏈(讀文本 )識項鏈( )(找出假項鏈的伏筆)如果沒有假項鏈的結果是什么?(學生答得還是不錯的。主旨,回味無窮。教師板書虛榮 純樸善良)教師指出“賠項鏈”也顯示出了虛榮?應該值得推敲。是虛榮還是守信?3、學生討論一個人既虛榮又善良是否符合現(xiàn)實?(生:本質純樸善良,社會環(huán)

2、境讓人虛榮)4、一夜風頭出盡,項鏈成鎖鏈(學生對下聯(lián):半生光陰熬完,靚女變丑女/十年光陰耗完,朱顏變花顏/十年滄桑終結,嬌顏變笑顏/十年青春全失,佳人變婦人)問,喜歡哪一幅對聯(lián)。馬蒂爾德變還是沒變,不能一概而論。5、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心理、動作、對比、神態(tài))(描寫人物的方法屬于預設)6、主題(同情、諷刺、贊頌、揭示)人生啟示(生答)關于夢想。夢想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態(tài)度。7、留作業(yè),續(xù)寫結尾小組活動不足。教學中沒有抓住重點。作為情節(jié)來說主要是結尾的妙處以及鋪墊照應。教師應該盡快地導入此中來。通過學生對情節(jié)的分析說明人物性格。結論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二是分析情節(jié)的副產品。對文本不能從整體上

3、關照。課程的設置上應該從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進行把握。只見樹葉不見泰山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對教學過程的把握還有比較大的欠缺。項脊軒志授課人:xxx導語:游子吟(投影)語言淺近,選的小事兒,無窮魅力1、朗讀課文(4個學生,分工提出讀的要求,字音停頓。沒有提出聽眾應該注意的方面。其他學生指誤)2、展示自學成果(分小組展示。生1名作狀、詞類活用等,生2古今異義生3重點詞語歸制等重要實詞,生4特殊句式教師展示,運用試題的形式,再妣殆歸歸寧/詞類活用)3、根據(jù)導學材料,用1、2、3填空(一間書齋,兩種情感,三個親人)(學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預設性 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 a“亭亭如蓋”)學生的感

4、悟是從助學材料上得來的。b 余扃牖而居;_讀書刻苦c 借書滿架;悠然自得5、小組交流困惑的問題,歸納最值得探索的問題。a 如何理解“何為閣子也”?b 對母親、祖母的“泣”“長號”?c“喜和悲”通過什么展示出來的?(研討三個問題,各抒己見)展示問題后應該讓學生研討。6、歸有光散文的特點。環(huán)節(jié)安排比較合理,注意學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關注學生。學生感受不充分。展示中注意感動的原因、感動的方式(寫作方法)。項脊軒志明雅分家喜悲憶母親憶祖母憶亡妻靜收獲和質疑的問題未能緊緊地圍繞“悲和喜”這個中心,顯得有些散。優(yōu)質課部分琵琶行授課人:xxx導語:一千多年前,潯陽江不朽的夜晚1、小組內交流積累字詞(預習檢測

5、:左遷/出官/因為/命/四學生讀詩注意語音、整體感知本首詩講了怎樣的故事教師更正字音)能夠注意詩歌的誦讀。2、整體感知(學生敘述故事)3、選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小組到黑板寫)a 景物描寫的作用b 為什么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c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靜語皆情語)學生約提出八個問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三個問題。依據(jù)不能僅僅是學生選的。教師的指導作用此時未能體現(xiàn)出。在學生選擇最值得探究的問題時,教師應該起到指導作用。4、自主合作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學生選擇一處進行賞析、小組討論)展示 a“大弦嘈嘈如急雨”bc“大珠小珠落玉盤”為后面做鋪墊d“銀瓶乍破”e“惟見江心秋月

6、白”側面描寫教師點明鑒賞句子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方法指導(手法、內容、感情)。此處能進行非法方法指導較好。指導結束后讓學生再次鑒賞較好。教師指出彈奏的幾個階段。5、找出琵琶女為什么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學生在文本中找、小組討論)教師明確三四段齊讀這兩段。分析二人相似之處。經歷/感受=相似教師點評成為千古名句的原因。再度“我聞琵琶已嘆息”段。6、作者和琵琶女抒發(fā)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小組討論)教師明確琵琶女為自己,白居易為天下。未在文本中找答案。7、本節(jié)課的收獲。(談自己的收獲生1:三個方面/寫文章結合景物描寫。手法注意正面?zhèn)让婷鑼懀?、白居易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用筆、淚、心)能從詩歌的

7、基本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注意文本的整體誦讀。整體環(huán)節(jié)較清晰。為完成環(huán)節(jié)而推進進程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能夠在學法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能對重點語段進行研讀。質疑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應該更加精致化。教師的點撥多了些,尤其是后期,教師的點撥冗余。最后的常春藤葉授課人:xxx導語:汶川地震,愛的光芒1、展示自學成果,讀字音(生讀、齊讀/教師更正誤音)字形字義2、展示小組收獲,情節(jié)、內容等(生1情節(jié)瓊珊和貝爾曼聯(lián)系起來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葉 生3貝爾曼畫葉 生病住院去世 教師要求按貝爾曼的形式以瓊珊為線索。生4)3、小組再讀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a 為什么文章結尾才揭開謎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

8、。若是詳寫會有怎樣的結果)齊讀結尾,看是否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總結:情節(jié)曲折,出人意料的 結果,主旨。想象。b 主人公是誰?(貝爾曼,根據(jù)主題解答,瓊珊是線索人物)教師:如果瓊珊是主人公?追問到底誰是主人公。教師明確確立主人公個原則。c 貝爾曼畫的藤葉是不是杰作?(看不出來/冒著生命危險畫出來的/給了生的希望)追問,對我們會帶來怎樣的啟示?d 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刪去(環(huán)境鋪墊,生活條件的貧窮、升華主旨)教師:典型環(huán)境塑造典型人物。e 寫貝爾曼的暴躁(欲揚先抑、人格升華)教師追問,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外貌和語言)教師疑問:貝爾曼為什么要去救瓊珊?(對藝術的熱愛,希望青年人有個好的未來)追問,假設是陌生人會不會去救?(討論)大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