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地熱資源概況及開發(fā)利用前景_第1頁
太原市地熱資源概況及開發(fā)利用前景_第2頁
太原市地熱資源概況及開發(fā)利用前景_第3頁
太原市地熱資源概況及開發(fā)利用前景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太原市地熱資源概況及開發(fā)利用前景 【大中小【打印【關 2007-01-05 |作者:楊欣榮|來源:山西科技| 閉 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廉價的新能源,同時又是一種具有醫(yī)療保健等多種用途的新資源。 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塹地熱帶,根據(jù)地熱地質條件推測,太原市三給地壘以南,太原東山大斷裂以 西和太原西邊山大斷裂以東的親賢地壘區(qū)、邊山斷階帶和晉源凹陷區(qū)地熱資源豐富。尤其是位 于市中心的親賢地壘區(qū)地熱資源更為豐富,而且熱儲層埋藏深度?。ㄐ∮?500m),單井可開采量 大(1000m3/d2000m3/d),水溫高(可達50C70C),是最適宜開采和開采條件最經(jīng)濟的地區(qū)。 目前太原市的地熱資源尚未得到合理規(guī)劃

2、,充分利用,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太原市地熱地質 條件、地熱資源狀況認識不清,文章是在以往工作基礎上,對太原市熱礦水分布狀況、地熱地質 背景、熱儲模型、地熱資源狀況和勘探開發(fā)利用前景進行了初步研究,為今后太原市可持續(xù)發(fā) 展和合理開發(fā)利用地熱資源,減少風險提供了水文地質科學依據(jù)。 1太原市熱礦水分布狀況 地下熱水作為能源開發(fā)主要的物性指標是溫度,因為溫度的高低標志著它載運熱能的大 小,從而決定了其開發(fā)利用的方式和經(jīng)濟效益,根據(jù)已有規(guī)范,將地下熱水的下限溫度確定為 25C。太原市煤炭資源豐富,是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省會城市,幾十年來太原市很少進行過地下 水熱水調查研究工作,這方面的成果也很少見。 太原市的

3、地熱普查工作始于七十年代,1972年3月山西省地質局水文隊在太原及清徐一帶 進行過地熱物探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普查報告。山西省地質工程勘察院1995年5月在太原近郊 的神堂溝施工兩眼熱礦水井,S1號熱水井:井深603.71m,井口水溫43C,出水量1728m3/d;S2 號熱水井:井深801.08m,井口水溫42C,出水量1440m3/d。首次打出了具有理療作用的優(yōu)質熱 礦水,揭開了太原盆地熱礦水的面紗,結束了太原盆地沒有熱礦水的歷史。 此后,太原東山統(tǒng)計學校、煤炭學校、傘兒樹村等地鉆鑿了井深1000m左右的巖溶水熱礦 水井三眼。其中統(tǒng)計學校井深1166.76m,水溫39C,出水量1328.16

4、m3/d。2003年12月山西省 地質工程勘察院在本院西院鉆鑿成功一眼深1339m的巖溶熱礦水井,井口水溫54C ,涌水量 2000m3/d,是目前太原市井深最深,水溫最高,水量最大的熱礦水井。太原市地下熱水點主要集 中太原斷陷盆地東西山邊山斷裂帶,兩側隆起山區(qū)很少,而盆地中部至今還未打出熱礦水。 2地熱田地質背景 太原斷陷盆地位于山西陸臺新生代汾渭地塹的中部,它呈北東向鑲嵌在沁水復式向斜的北 隅,西部為南北向的呂梁復背斜,北部為北東向的五臺背斜,南部為南北向斜的太行復背斜。四 周被斷裂圍限,定型于新生代第三紀。太原斷陷盆地大致依太原榆次交界的田莊斷裂分 為南北兩部分,太原斷陷盆地北部在新生代

5、處于 SSI NNV向拉張作用為主階段,發(fā)育了 SN向地 塹系。太原斷陷盆地北段晚近時期控制性斷裂主要為東、西邊山斷裂帶,汾河斷裂帶及田莊斷 裂帶。這些斷裂均為晚近時期的活動斷裂。 太原斷陷盆地北段可進一步劃分為次級地壘和凹陷。 三給地壘以南發(fā)育有城區(qū)凹陷 , 親賢地壘和晉源凹陷。各凹陷的周邊是地壘和斷階。 斷階是指隆起山區(qū)和凹陷之間的過渡帶,呈階梯狀跌落。太原城區(qū)凹陷新生界厚 400m- 600m,西銘斷階新生界厚100m-200m,城東斷階新生界厚200m,三給地壘新生界厚50m- 200m, 親賢地壘新生界厚200m-400m,黃陵斷階新生界厚200m-500m,晉源凹陷新生界厚600m

6、- 1000m太原盆地除三給地壘和部分斷階帶上基底為石炭二疊系外,親賢地壘及其他凹陷和斷階 帶上基底均為三疊系。熱礦水主要分布于三給地壘以南太原盆地區(qū)。 3熱儲模型太原盆地地熱田熱儲模型由蓋層、熱儲層、熱源及地下熱水源組成。 3.1 蓋層熱 儲蓋層主要由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層和二疊、 三疊系碎屑巖及石炭系煤系地層所構 成。一般地區(qū)厚500m- 1500m晉源凹陷2000m-2500m第四系松散層多為粘土,只含少量砂層 及砂礫石層,厚100m-300m,第三系主要由紅色粘土所組成(底部夾少量砂礫石),厚100m- 700m不等。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總厚 100n- 1000m,不成巖。結

7、構疏松、孔隙度大,密度 小,導熱性能差 ,熱阻大, 是盆地奧陶系灰?guī)r最上部的熱儲保溫層。二疊、三疊系及石炭系地層 以泥巖類地層為主 , 導熱率小于下部奧陶系灰?guī)r層 , 是奧陶系灰?guī)r熱儲層的第一熱儲保護層。 3.2 熱儲層 太原盆地熱儲層主要由中奧陶系碳酸鹽巖所組成 , 其中峰峰組上段及上、下馬家溝組上段 以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為主 , 裂隙、巖溶普遍發(fā)育 , 是太原盆地深部主要巖溶類型熱儲層 , 厚 350m 左右,巖石密度2700kg/m3,孔隙度20%水溫40C60C ,日產(chǎn)熱水量1000m3/d3000m3/d。寒 武系白云巖及鮞狀灰?guī)r熱儲層厚 300m-400m左右,當埋深在1000m以下

8、時,巖溶裂隙不發(fā)育, 水溫可達40C,但產(chǎn)水量小(小于300m3/d400m3/d),開采不經(jīng)濟,成本高,利用價值不大。 3.3 熱源 居里等溫面是判斷地下熱狀態(tài)的物理面 , 山西居里等溫面總體上是一條北東向的隆起帶 , 其軸線與山西汾河斷陷盆地的軸線基本重合,太原盆地居里等溫面小于20km,盆地東西山區(qū)埋 深顯著增大,一般在28km以上,說明兩側山區(qū)與太原盆地中部熱物理狀態(tài)存在明顯差異,據(jù)山 西大地電磁測深資料 , 盆地中部中地殼為低速高導層 (為高溫半熔融狀態(tài) )也具有溫度高 (600C)等物理特性,使盆地區(qū)形成熱異常區(qū)。另據(jù)山西大地熱流值等值線圖可知,太原盆地大 地熱流值普遍大于17HF

9、U(71MW/m2而盆地東、西山區(qū)大地熱流值小于1.3HFU(545MW/m2)居 里等溫面與莫霍面在盆地中部都有上拱現(xiàn)象 , 處于半熔融狀態(tài)的巖漿熱會在地殼薄的盆地深部 向地表進行熱傳導) 熱流值會在上拱的地殼部位集中形成高熱流值) 從以上幾方面均說明盆地 深部熱物理狀態(tài)高 , 因此深部熱傳導是太原盆地區(qū)地熱田的恒定供熱源)太原盆地東、西山邊 山斷裂帶及盆地中部的汾河大斷裂、三給地壘、田莊斷裂等斷裂是新生代活動斷裂 , 有些深斷 裂可勾通盆地深部熱源 , 有利于地下水下滲深循環(huán)加熱上升形成巖溶熱礦水) 3.4 地下熱水源 從同位素資料及水文地球化學資料證實 , 本區(qū)地下熱水是來自古代大氣降水

10、。大氣降水及 汾河水,從東、西山裸露灰?guī)r區(qū)、 斷裂破碎帶或巖層孔隙裂隙向地下滲入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和 水頭差位能作用下 , 源源不斷地向深處運移 ,水向深處運移過程中被圍巖加熱后產(chǎn)生密度差 (有 些水可直接沿深斷裂滲透至半熔融高溫層 ), 造成自然的水熱對流 , 受熱流體循環(huán)上升 ,送至地 殼淺部的奧陶系巖層,并在巖溶裂隙孔隙中儲存下來,成為當今的地下熱礦水。據(jù)14C測年結果 為8000年10000年,說明為老水。熱水中SiO2和氟離子含量高說明經(jīng)深循環(huán)與圍巖充分溶 濾有關。說明太原盆地深部熱礦水與東西山區(qū)巖溶水水利聯(lián)系不密切。 4 熱儲層溫度推算 本次采用化學溫標法和地溫梯度法 , 對太原

11、盆地地熱田的熱儲層溫度進行了推算。用 SiO2 溫標和Na-Li溫標推算神堂溝S1孔熱水井熱儲溫度為49C72C (S1孔井口溫度43C),與 實際基本相符。用地溫梯度法 , 對 DKY1 孔(山西地質工程勘察院西院 )推測熱儲量溫度為 63C ,與實際基本相符。實測井口溫度 54C ,孔深970m,揭露奧陶系峰峰組后實測井底溫度為 47r。用SiO2溫標及鉀鎂溫標推測熱儲層溫度為 94.5 C110.3 C (與實際出入較大僅供參 考)。 5 熱礦水化學特征及醫(yī)療價值 太原盆地熱礦水經(jīng)檢測和分析為 SO4-CaMg型,礦化度2g/l2.1g/l,Na:23mg/l 26.2mg/l,Ca:4

12、34mg/l536mg/l,Mg:97mg/l 114mg/l,HCO3:184mg/l 201mg/l,SO4:1290mg/l 1337mg/l,HSiO3:23mg/l 44mg/l,Srll:1mg/l 11.9mg/l,H2S:097mg/l 2.7mg/l,F-:2.8mg/l5.8mg/l(補給區(qū)黃坡溝 X1 孔水質為 SO4- HCOCa- Mg型,礦化度 0.5g/l 0.9g/l,HSiO3:10mg/l13mg/l,F:0.9mg/l 1.2mg/l, 水溫 25r ), 其中鍶、溴、鉬、鋅、錳、鈷、硼等達醫(yī)療濃度 , 鍶、氟、偏硅酸達到定 名標準。鍶含量高與二、三疊系地

13、層中 Sr含量較高有關,SiO2及F含量較高與深循環(huán)充分溶 濾有關。根據(jù)中華醫(yī)協(xié)會和日本中央溫泉研究所分析認為 , 該地區(qū)熱礦水可治療消化系統(tǒng)慢性 病、神經(jīng)痛、關節(jié)痛、皮膚病、動脈硬化、慢性濃皰、蕁麻珍、慢性肝、膽道疾病、便秘及腳 氣等多種疾病。此外還有鎮(zhèn)靜作用 , 有利傷口愈合和病后恢復。 6 地熱資源計算 6.1 地熱資源總量 Qr=C A.d - (tr -t0)C= p r - Cr - (1 -)+ p w- Cw式中:Qr 熱儲中儲 存的熱量(J);A 計算區(qū)面積(390kmX106m2);d 熱儲層厚度(取350m);tr 熱水平均溫度(取 平均值50C);t0 當?shù)啬昶骄鶜鉁兀?/p>

14、按10C取);C 熱儲巖石和水的平均比熱容(取 2811496J/m3C );C=2700 X 920X (1 - 0.2)+986 X 4180X 0.2=2811496J/m3C;p r 熱儲巖 石密度(取2700kg/m3);Cr 熱儲巖石比熱(取920J/kg -C );pw 熱水的密度(取 986kg/m3);Cw水的比熱(取4180J/kg -C);熱儲巖石的空隙度取 20%地熱資源總量 Qr=1.54 X 1019J 折合成標準煤 1.54 X 1019J/2.85 X 1010J=5.4 X 108 噸標準煤(一噸標準煤 =7X 106 千卡 X 4.1868J=2.93 X

15、1010J)。注:1cal=4.1868J 6.2 地熱可采資源計算 Qw=QKK=1.526X 1019JX 0.15=0.23 X 1019J 折合成標準煤 =2.3 X 1018J/2.93 X 1010J=0.78 X 108噸標準煤。式中:Qw-可采地熱資源量(J);Qr 地熱資 源總量(J);K 回采系數(shù)(取15%)。 6.3 熱水儲存量計算 W=F Sh式中:W承壓熱儲層彈性儲存量(m3);F 地熱田分布面 積390km2 106(m2);h 承壓熱儲含水層自頂板算起的壓力水頭高 (取1000m);S彈性釋水系 數(shù)(取 5.76 X 10-4)。貝U W=39X 106X 5.7

16、6 X 10-4X 1000=2.25X 108(m3) 7勘探開發(fā)利用前景 ,對今后太原盆地地熱田的 根據(jù)太原盆地構造條件,熱儲模型和已有熱礦水開發(fā)利用情況 開發(fā)目的層、分區(qū)開采條件、開發(fā)利用方式及建議分述如下: a)勘探開發(fā)目的層。奧陶系上、下馬家溝組熱儲層,水溫高、水量大、水質也較好,最具有 勘探開發(fā)利用前景,應作為太原市今后勘探開發(fā)利用的主要目的層。 峰峰熱儲層水質較差,寒武 系風山組、張夏組白云巖及鮞狀灰?guī)r,巖溶不發(fā)育(特別是在深埋條件下),水溫高,但產(chǎn)水量小, 不是今后開發(fā)利用的目的層。 衣E太氐裁田井區(qū)開采條井說明成 地熱田名稱 分布 面釈 w 構逍背彰 芒1=歹!書佃j 散儲展

17、 推測靜水也 標高 WQ 推視單井 產(chǎn)H (nr曲 W化度側L: 及朮質類盤 新生界 三醫(yī)系一 石SMW 吋代 IMSHK 48 刪財撕裂控制用翥狀 300-救 5W-7W 400 7 400左右 1 000左右 MU左右 史哋心溝 曲 由敎翔裂卿的平 臺所姐成的單第構造 100 -皿 血-期 400 710 400左右. 1 000-2 000 MU左右 SOLEKO -Cil 迪 K 22 由2-3條斷裂及之間 的半臺所組履附單斜構 100- 200 50O-7W 400 -450 m 40-45 1 000- 1 500 M1.0E 右 SOtKOi 旳 喋賢地星 80 東西向剖面為向躺

18、構 造喃北向剖面為地呈 構fiAH被斷裂圍限 柏為型刪河斷裂 100-370 500- 1 000 400 -450 79Q 40-70 2 000-3 000 Ml -2左右 SO. -Ca 砸 西邊山斷階 40 由2T條斷裂和之聞 的平臺所組戚的卑糾構 進(由西向東恆鮒 100-500 200-1 000 6嚴 400 -450 780-760 35-45 1 000 -1 000 MIT左右 65 由2-4條斷裂和之聞 的平飾組成由東北向 勰階梯式財 300-500 1 000-1500 0?* 400 碩. 45-60 1 000-2 000 左右 SQiYh 哇 115 為西漱潮不嘶 制構造 600-1 (XX) SQ0訂勉 0;小 400 45-70 1000左右 XE *3左右 SCL-Ca 建 b)太原盆地地熱田為中低溫地熱田,以層狀熱儲為主,兼有裂隙帶狀分布特點,為了減少開 發(fā)利用風險和盲目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