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試題歷史(廣東卷_第1頁
高考試題歷史(廣東卷_第2頁
高考試題歷史(廣東卷_第3頁
高考試題歷史(廣東卷_第4頁
高考試題歷史(廣東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文科綜合(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2小題,每小題 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xiàn)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是A .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B 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C.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學學家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牽引犁頭啟土狀解析:題眼:“商代”、“牛耕”。A項“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詩經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排除 B;孔子學生冉耕為春秋時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時代文字,“牛牽引犁頭啟土狀”說明當時可能出現(xiàn)了牛耕,故正

2、確答案選D。答案:D13.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的現(xiàn)象反映了A 分封制的鞏固B.中央集權的加強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專制的消弱解析:漢武帝時,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該現(xiàn)象說明了諸侯權力的削弱,反映了漢代中央集權的加強。正確選項為B。答案:B14有人這樣評論當時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廢除,宰相就會用古代圣人賢君的德行 來勸諫君主,君主就不會肆無忌憚。據此可知,他主張A .限制君權B .削弱相權C.實行君主立憲制D 廢除三省六郡制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條件下,宰相會用古代圣人賢君的德行來勸諫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權,選A。答案:A15圖5為某時期的招貼畫,從中

3、可知A作者反對袁世凱獨裁賣國B作者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D 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解析:注意圖片下方標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1925 年 8 月成立,源于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部隊,故正確答案選 C。袁世凱獨裁賣國(1912 1916 )、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1 年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之后) 、五四運動( 1919 ), 其他選項時間不符。答案: C16 周恩來說:“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在擔心我們離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 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 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 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 了以后

4、大嘩,不以為然。 ”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A中國工人階級尚未登上政治舞臺B 共產國際反對農民參加中國革命C.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析:依據所學,材料中“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是指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即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選D。中國工人階級1919年五四運動就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 ;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擔心革命離工人階級太遠,并非反對農民參加中國革命,排除B;材料與外交政策毫無關系,C明顯錯誤。答案: D17.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發(fā)動群眾宣傳和討論憲法草案的標語口號有A 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B 堅持 百花齊放,百家爭

5、鳴 勺方針”C.爭取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完滿實現(xiàn) ”D 熱烈慶祝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基本建立”解析:為了保障在政治上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順利過渡,新中國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故正確答案選 C。一大召開前夕,即1954年之前,排除 B(1956 年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D(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基本建立) ;A 明顯錯誤。答案: C18. 1521 年有教皇代表與馬丁 路德辯論說: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圣經 。因為圣經就像軟蠟一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致地扭或拉?!彼麄兊闹饕制缭谟贏 .教會是否腐敗C.圣經能否作為信仰的基礎B 信仰

6、是否有必要D .信徒能否僅僅依靠信仰得救解析:馬丁 路德宣揚“因信稱義”,主張信仰圣經 和上帝即可得救。 而羅馬教皇宣揚 “因 行稱義”,認為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 圣經。因此,他們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僅僅依 靠信仰得救,選 D。二者都是將圣經作為信仰的基礎,排除C。答案: D19.18 世紀末 19世紀初西方某文學流派 “以藝術的方式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 亢奮而 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xiàn)了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 ”。其創(chuàng)作風格是A .現(xiàn)實主義B .浪漫主義C .古典主義D .理性主義解析:依據材料“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和“強烈個性” ,不難得出其創(chuàng)作風格是浪漫主義。 浪

7、漫主義文學產生于 18 世紀末,在 19 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最大的干擾項現(xiàn)實主義 為 19 世紀 30 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xiàn)的文學思潮,排除 A。答案: B2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學說已經興起,向 19 世紀正統(tǒng)的自由主義挑戰(zhàn)。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會主義者已經發(fā)射了若干小排炮,現(xiàn)在輪到大炮開火了。”“大炮 ”是A .啟蒙思想B .生物進化論C.科學社會主義D .空想社會主義解析:“向 19 世紀正統(tǒng)的自由主義挑戰(zhàn)”表明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暴露,批 評與改造當時社會制度的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會主義者興起,“大炮開火”應該是馬克思主義誕生,選 C。答案: C21 羅斯福新政時

8、期美國政府鼓勵的行為有A 資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 外國人到美國就業(yè)C.老百姓把錢存在家里D 農場主擴大生產規(guī)模解析:羅斯福新政調節(jié)工業(yè)生產,調節(jié)勞資關系,故政府鼓勵資本家改善工人待遇,選A 。整頓財政金融,恢復銀行信用,排除C;限制農業(yè)生產,排除D;舉辦公共工程和社會救濟, 解決失業(yè)問題,排除 B。答案: A22 有學者說: “蘇聯(lián)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fā)度極低的國家,早早上上工業(yè)化的大道 盡管這個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費,卻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據此可知該學者A 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B 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C.客觀評價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D 否認赫魯曉夫改個的必要性解析:“

9、(蘇聯(lián))盡管這個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費,卻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工業(yè)化)”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答案: A23 1962 年法國某報紙說,戴高樂總統(tǒng)應該時刻準備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這張外交王牌,通 過向美國購買黃金而對其施壓,美國政府對此頗為重視,認為 “法國持有的美元所表現(xiàn)的既 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 ”這反映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 不結盟運動的發(fā)展 布雷森林體系面臨挑戰(zhàn) 法國抵制馬歇 爾計劃A .B .C .D .解析:材料中“法國持有的美元所表現(xiàn)” ,反映了二戰(zhàn)后西歐開始走向聯(lián)合,經濟趕超美國 經濟,布雷森林體系面臨挑戰(zhàn), 同時政治上沖擊美國霸主地位,世界的多極

10、化趨勢,表 述正確。不結盟運動與法國無關,材料也不能體現(xiàn)法國抵制馬歇爾計劃,排除。答案: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2小題,滿分 52 分。38.( 25 分)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閱讀下列 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6 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 主要是荷蘭人的功勞據歐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回工業(yè)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試經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賦用者,無論為必 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 2005 年底,美國財經記者莎拉發(fā)現(xiàn),自己家里的鞋、襪子、玩具、臺燈等用品都 產自中國

11、,其他普通美國家庭亦大多如此。據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 分)(2)材料二中的 “舊工業(yè) ”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yè)革命的歷史關聯(lián)。(9 分)(3)材料三中莎拉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無法想象的,為什么?中國產品后來 大量進入普通美國家庭的歷史原因有哪些?( 10 分)【參考答案】( 1)新航路開辟;西班牙對美洲殖民擴張和掠奪;17 世紀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 。(6分)( 2)傳統(tǒng)手工業(yè)。 (2 分)英法等國通過工業(yè)革命成為工業(yè)國家;對外擴張,中國遭到侵略;(4 分)采用機器大生產的洋貨物美價廉, 涌入中國, 傳統(tǒng)手工業(yè)受到嚴重沖擊。( 3

12、 分)(3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處于冷戰(zhàn)時期,中美兩國彼此敵對;中國經濟相對落后。(4 分)70 年代以后中美關系實現(xiàn)正?;?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中國改革開放, 成為制造業(yè)大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6 分)【評分說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點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酌情給分。39.( 27 分)詞語和概念的變化,可以為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預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 知識問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對 science 的翻譯經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 有“科學”一詞,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學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 死而或不遇” 之句。明末清初, 受古代

13、“格物致知” 的影響。 時人將 science 意譯為“格致”。19 世紀中葉后, “研格致,營韌進者承時而起” ?!案裰隆币辉~大量使用。 19 世紀末,梁啟 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 science 譯為“科學” ,呼吁“從事科學,講求之藝”民國初年 , 學姐還將 science 音譯為“塞因斯” ,意在強調科學的理性精神。 據近代漢字術語創(chuàng)制的兩種類型等材料二:隨著“代議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漸流傳,民主概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轉化。不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間接民主”也是“民主”。隨著日常使用的“民 主”一詞,值得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據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等(1) 材料一中

14、的中國古代 科學”一詞與何種選官制度相關?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的目 的是什么? ( 4分)(2)19世紀中葉以后,從 格致”到 賽因斯”反映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經歷了怎樣的變 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12分)(3)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西方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角度,簡要分析民主”概念變化的 原因。(8分)(4 )從 經濟”、中學”、粉絲”3個詞語中任選1個,說明其含義或用法的歷史變化。(3分)【參考答案】(1 )科舉制度(2分);“究天理” (2分)(2 )變化:技術一一政治制度一一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戰(zhàn)敗,認識到制度的落后和“師夷長技”的局限;(3分)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國,但民主政體有名無實;(3分)于是提倡科學精神,尋求思想解放。(2分)(3)代議制度建立;(2分)代議制民主具有優(yōu)越性,如可適用于地廣人多的國家;(3分)而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如選民范圍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