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手段研究 (2)_第1頁
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手段研究 (2)_第2頁
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手段研究 (2)_第3頁
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手段研究 (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運動性疲勞機制與恢復手段研究 摘要:運動性疲勞包括運動性生理疲勞和運動性心理疲勞,通過分析其產生的機理,采用適當的、針對性的恢復措施,消除運動性疲勞,從而提高運動訓練效果。關鍵詞:運動性疲勞;生理;心理;恢復。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zhe sports fatigue and recovery measures Abstract:Fatigue after doing exercise contains those that lie both in ming and physicalbody。Through anlysing the theorie show fat

2、igue exists,effective measures for recovering can be properly taken to recover fatigue and produce a good effection exercising。Keywords: Fatigueafterexercise;physical;mind;recovery。運動性疲勞是運動生理學和運動醫(yī)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對運動性疲勞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對于指導運動訓練,對運動員改善運動能力以及提高運動成績,都有實際應用價值。隨著研究方法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對運動性疲勞時機體的變化認識越來越

3、深入,疲勞的診斷和醫(yī)務監(jiān)督手段日益豐富。對疲勞機制的探索及疲勞的早期判斷和消除,以及過度訓練的預防,其先決條件就是對疲勞的正確快速的判斷。1、運動性疲勞定義 自1880年莫索()研究人類的疲勞開始,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許多著名學者從多種視角采用不同手段廣泛研究疲勞,并先后給疲勞不同的概念。在第5屆國際運動生物化學會議(1982年)上,對疲勞的概念取得了統一認識,即疲勞是:“機體生理過程不能持續(xù)其機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鄙硇云谑怯捎诠ぷ骰蚧顒颖旧硪鸬?已區(qū)別于諸如疾病、環(huán)境、營養(yǎng)等原因所致。這一疲勞概念的特點是:.把疲勞時體內組織和器官的機能水平與運動能力結

4、合起來評定疲勞的發(fā)生和疲勞程度;.有助于選擇客觀指標評定疲勞,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輸出功率間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時,單一指標或各指標的同時改變都可用來判斷疲勞。我國學者把“人體運動到一定時候,運動能力及身體功能暫時下降的現象”叫做運動性疲勞,是經過適當時間休息和調整可以恢復的生理現象,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身體變化綜合反應過程。 2、運動性疲勞產生的機制2.1“衰竭”學說認為疲勞的原因是體內能源物質的耗竭“堵塞”學說認為疲勞的產生是骨骼肌內某些代謝產物的積聚過多引起?!皟拳h(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學說認為運動時血液值過分降低,嚴重脫水導致血漿滲透壓及電解質濃度的變化都是足以引起疲勞的原因?!氨Wo性抑制”

5、學說根據巴甫洛夫學派的意見,無論是體力的或腦力的疲勞,均是大腦皮質保護性抑制發(fā)展的結果,當工作時大量沖動刺激皮質相應細胞,神經細胞長期興奮導致“消耗”增多。為了避免進一步消耗,當消耗到一定程度時便產生保護性抑制。“突變”學說在1983年提出了運動性疲勞的突變理論,認為當身體能量物質下降到一定程度時,興奮性突然崩潰了,使身體的輸出功率突然下降。在細胞遭受損害之前以疲勞出現迫使運動停止,起了保護作用。自由基學說自由基是指外層電子軌道含有未配對電子的基團。在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細胞核,質膜和胞液中都可以產生自由基。由于自由基化學性質活潑,可以與機體內糖類、蛋白質、核酸及脂類等發(fā)生反應,因此,能造

6、成細胞功能和結構的損傷和破壞。研究發(fā)現,劇烈運動后自由基產生過多,可造成肌纖維膜、內質網完整性喪失,妨礙了正常的細胞代謝與機能;還造成胞漿中2+的堆積,影響了肌纖維的興奮一收縮耦聯,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自由基能引起線粒體呼吸鏈產生的過程受到損害,使細胞能量生成發(fā)生障礙,影響了肌纖維的收縮功能;另外,還有一些重要的酶由于自由基的作用而失活,從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也能導致肌肉收縮能力下降產生疲勞。因此認為,自由基與運動性疲勞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導致運動性疲勞的重要原因。 3、恢復手段3.1常規(guī)療法 根據運動員不同的疲勞程度,采用不同的恢復手段,或采用多種恢復手段是有效恢復疲勞的常識。一般的方法如

7、:靜止性休息睡眠或積極性休息運動等。郎健等把疲勞的一般恢復方法分為生物學方法和心理學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3.1.1 水療法 水的浮力、壓力、水流所產生的機械力刺激,起到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3.1.2 熱水浴和溫水浴熱水?。?044,1015min),溫水?。?739,1020min)。水浴之后再按摩效果會更佳。桑拿、蒸汽浴等療法,每周一次,每次 1015min。3.1.3 高壓氧艙療法 短時大強度項目訓練后,在 22.5 個標準大氣壓氧艙吸氧 510min。有利恢復。3.1.4 按摩療法 訓練前采用切擊扣擊等重手法按摩 1520min,可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訓練后采用揉、擦等

8、手法按摩 2030min,可達到放松、加快恢復的目的。3.1.5 物理療法 主要是利用光、電、溫度、壓力等物理刺激,以加速體內微循環(huán)進而達到活血散淤的作用。3.1.6 營養(yǎng)療法1.6.1 增加合成代謝和肌力的強力營養(yǎng)素 其作用機理是通過營養(yǎng)補充使機體自身分泌的睪酮、生長素、胰島素和相關激素的水平提高,從而獲得最佳的激素環(huán)境,或營養(yǎng)素本身直接作為肌肉合成的原料促進肌肉加快合成代謝,增加肌力。如:促進能量代謝的強力營養(yǎng)素 L 肉堿在新鮮的牛肉、羊肉和豬肉中含量較多,但在奶制品、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少。運動員對肉堿的需要量較多,補充肉堿可以刺激脂肪酸氧化加快,減少糖原的消耗,明顯提高運動員的最大有氧耐

9、力。補充肉堿還可以減少短時間大強度運動中丙酮酸和乳酸的堆積,對提高速度耐力也有好處。丙酮酸鹽被作為營養(yǎng)補劑的“脂肪燃燒彈”,對普通人也有減肥效果。3.1.7 心理學療法 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神經能消耗大于體能消耗,生理和心理恢復應統籌兼顧,不能舍一取一。運動訓練結束后,運動員可以通過語言、暗示、誘導等方法,調節(jié)大腦皮層,加速疲勞的消除。心理訓練一般要在專門人員指導下進行。3.2 針灸消除運動性疲勞3.2.1 針刺消除運動性疲勞 羅磊等選擇 7 組大鼠做力竭游泳實驗,觀察力竭前后不同時間及有無電針刺激條件下大鼠腎臟線粒體自由基代謝情況和線粒體功能的變化,結果發(fā)現力竭游泳后即刻和4h 末 MDA、GS

10、H、NADH、游離 Ca2+、THG、GSH-Px 均有不同特點、不同程度的變化;電針組大鼠游泳耐力時間明顯長于未電針組(P關元穴組腎盂穴組4。說明針刺具有較理想的消除疲勞、改善運動能力、防止運動性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紊亂(低下)的作用。徐玉明等采用細胞內微電極技術對長時間電刺激后的骨骼肌細胞靜息電位進行測量,并在電刺激后進行毫針斜刺和磁提針處理,結果長時間電刺激后骨骼肌細胞靜息電位大幅度下降,表明毫針和磁提針對其恢復有明顯促進作用。3.2.2 艾灸消除運動疲勞 長期強化訓練導致的運動性疲勞往往會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并影響機體的物質代謝,艾灸可通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物質代謝而消除運動性疲勞。翟道

11、蕩通過對比不同穴位艾灸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發(fā)現艾灸關元、中腕和大椎三穴均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尤以關元穴為佳。金文泉對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者采用藥艾條進行回旋灸間以雀啄灸,取雙側血海、風市及足三里,每穴 3min 治療 4d 顯示,灸療對 DOMS 所致的肌力下降及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緩解。賽前雀啄灸曲池、三里、命門、關元、膏盲、天樞、小海、養(yǎng)老等穴的觀察顯示,艾灸能提高運動能力,使機體達到最佳狀態(tài)。3.2.3 針刺加艾灸消除運動性疲勞 國內不少學者把針刺與艾灸結合起來去消除疲勞,結果表明具有一定的作用。陳雄華等選用足三里、關元兩個強壯穴位,選擇介導機體免疫的 T 淋巴細胞亞群、B 淋巴細胞為

12、指標,以實驗性陽虛大鼠為受試對象,對不同針灸療法、不同穴位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針灸可調節(jié)機體低下的免疫功能,且針加灸的作用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針或灸療法;足三里的穴位作用優(yōu)于關元里。向志勇等將 20 名健康男性大學生隨機分為針灸恢復組和自然恢復組,并在自行車功量計上以逐漸遞增負荷的方式致力竭運動后,對針灸組以針灸療法恢復 60min,通過運動前后血清酶和 Mb的變化,證明針灸對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有促進作用10。張志軍研究表明:無論動物還是人體實驗,針刺、艾灸或針加灸都對運動性疲勞的消除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作用機制是多環(huán)節(jié)、多途徑、多位點的,目前認為可能與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脂肪氧化,激活細胞因子從

13、而介導細胞應激應答。同時與改善機體環(huán)核苷酸水平從而影響相關激素水平等有關。4 中藥消除疲勞4.1 中藥抗疲勞的機理 使用中藥抗疲勞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中歧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下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勞則喘且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标U明了疲勞或勞倦等耗氣損精、內外皆越,以至陰虛生內熱的發(fā)病機理。疲勞應屬于祖國醫(yī)學中的“勞癥”范疇。 關于運動性疲勞的中醫(yī)分型,普遍認為應把運動性疲勞分為形體疲勞、臟腑疲勞和神志疲勞三種類型。陳銳認為,運動性疲勞包括兩大類型:病理型和生理型,兩者均與中醫(yī)的脾虛、腎虛及脾腎兩虛有關。喬玉成認為運動性疲勞應分為運動性腎虛(

14、陽虛、陰虛)、運動性脾虛、運動性肝郁、運動性神疲、運動性心血虛、運動性脾腎兩虛。并提出中藥抗疲勞應根據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辨證分型的原則,圍繞疲勞產生的機理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調進行。4.2 中藥抗疲勞的原則 4.2.1 對癥原則 要求在選用中藥組方時,必須根據運動員的表象特征及引起疲勞的原因,辨別疲勞所屬類型,然后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或補氣補血、或助陽補腎、或理氣疏郁、或補益脾腎、或養(yǎng)血安神,而不可盲目下藥。對癥原則包括合理的選藥,中藥廣泛,只有合理配伍才能起到功效,或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另外,運動性疲 勞具有明顯的項目特點,不同的運動項目、不同的運動階段發(fā)病的機理不完全相同。 4.2.2

15、劑量宜小原則 一般來說,運動性疲勞是一種生理性疲勞,是亞臨床狀態(tài),并非病態(tài),出現的功能失調或下降,精血不足是暫時的,可逆的。經過休息,調養(yǎng)可以很快恢復。這與病理性疲勞(過度疲勞)不同,過度疲勞往往伴有器質性病變,出現的功能失調、精血不足、結構改變則是長期的,已經超過了人體正常的生理調節(jié)范圍,需要醫(yī)治調養(yǎng)才能康復。所以,對運動性疲勞在藥物的使用上宣輕,通過適當的調補,提高自身的抗疲勞系統功能,使機體盡快恢復。主要結論:1.運動性疲勞是人體運動到一定時候,運動能力及身體功能暫時下降的現象。2.運動性疲勞產生機制主要有6種:“衰竭”、“堵塞”、“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保護性抑制”、“突變”、“自由基學說”。3.沒有疲勞的訓練是無效的訓練,沒有恢復的訓練是危險的訓練。4.消除運動性疲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